首页 > 文章中心 > 虎胆神兵

虎胆神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虎胆神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虎胆神兵范文第1篇

【关键词】肝胆外科急危重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导管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59-01

深静脉置管的出现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开启了现代药物治疗的新途径,尤其是危重病人的抢救应用较多,它不仅保证了病人的快速补液、输血,迅速建立有效循环,还可以及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了解急危重病人体液补充情况和心脏功能[1]。为治疗和护理带来了极大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为保证导管的正常使用,做好置管导管的护理尤为重要,现将置管术后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住院急危重病人行深静脉置管术共40 例,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23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6例,胰头癌伴恶性梗阻性黄疸4例,外伤性肝破裂3例,外伤性脾破裂4例;年龄26岁~70岁,平均57岁;导管留置时间7 天~2月 ,静脉置管途径:视情况选择颈内静脉或者锁骨下静脉。

2 护理

2.1 心里的护理 由于由于在肝胆外科中急危重病人症状较重,因此患者及其家属对深静脉置管的用途及其治疗方法有异议,进行深静脉置管前不仅仅要说明重要性而且要患者及家属签好置管手术同意书,以便手术中得到病人的配合,置管后还要仔细交代怎样保护好导管,以防止患者和家属不慎将管拔出,以防出现不该有的并发症。

2.2 保持置管导管的通畅 导管置好后应该应用缝合线固定于皮肤上并以3M贴膜将其封好。不要扭曲,防止中心静脉管堵塞,因血液回流到硅胶管内,停留时间太长时,会引起凝血堵塞导管。

2.3 导管冲洗及封管 每次输液前用酒精消毒后,生理盐水50mL冲洗导管,并回抽见回血后方可接输液管输液。在输胶体前后分别冲洗。输液完毕,再用生理盐水50mL,酒精消毒,作脉冲式封管,然后正压封管, 严格的封管并正确使用封管液的剂量及封管推注方法是导管护理的重要环节,具体方法是:封管时用10~20 mL生理盐水正压脉冲[2],再用适量的100IU肝素液正压封管。导管用药前必须用10~20 mL生理盐水脉冲,禁忌回抽血液。发生堵管时,禁忌用注射器直接推注,以免血栓进入血管,必须用注射器回收血凝块,尿激酶溶栓,必要时拔管[3]。

2.4 导管的固定 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固定妥善,各连接处必须衔接牢固,对有精神症状的患者更应加强护理,适当约束肢体以防病人无意拔出导管。在患者活动的时候可用胶布固定以防患者无意中拔出导管。

2.5 导管的消毒及换药 近年来有很多的报道显示深静脉置管发生导管感染明显升高,其中大部分是由于没有对导管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及其护理,因此严格皮肤消毒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常规导管3~4天更换一次,对有些纱布、贴膜浸润的病人应及时更换;消毒用药使用0.2%碘伏溶液,从穿刺点至穿刺周围10cm处,待皮肤干燥后用3M贴膜固定。

2.6 拔管护理 当治疗过程结束或出现并发症时应及时拔管,操作前向病人讲述拔管过程,拔管过程中禁忌使用暴力,导管拔出后观察导管是否完整,以防导管断裂在血管内,拔管后按压穿刺点不少于10分钟 ,并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一天 ,嘱病人拔管后24 h 内尽量不做剧烈运动,以免再出血[4]。

3 护理体会

经过长期的临床工作我科在深静脉置管的护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本组40例急危重病人中有大部分均能够通过及时有效的进行大量,快速的输液,提高了病人的生产率。其中三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死亡,二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死亡;仅一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人发生导管感染,经过有效的治疗后出院;深静脉置管的病人的并发症很过常见的有:(1)感染;(2) 导管堵塞;(3)空气栓塞;(3)导管漏液;(5)导管脱出、裂断;而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进行静脉营养的主要问题,主要来源是导管本身、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插入部分与皮肤出口处的接触等[ 5]。静脉留置导管的输液接口经常被细菌污染,细菌在导管的管腔内,不断繁殖,并进入血液。据统计报道[ 6],在导管留置时间> 1 周后,由输液接口导致的血液相关感染占51%。这与不规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目前通常是用肝素帽来封闭导管的末端。由于肝素帽的特殊材质,使其表面较粗糙,细菌容易寄居,因此,必须对输液接口(肝素帽)进行严格消毒,才能连接输液器。外周静脉穿刺及护理时也应配带手套(灭菌或清洁皆可) ,避免操作人员手上的细菌进入导管。当患者出现体温升高时,在排除其他因素后,可考虑有无导管相关性感染,必要时可拔出导管。对输注高能营养物质的应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减少其在血管内的残留,降低感染率。

参考文献

[1] 徐步.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与护理[J].临床护理杂2007,10(5):51-52.

[2] 施雁.静脉穿刺置管术在临床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杂志,1997 ,12 (4) :238.

[3] 袁美芳.深静脉置管的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07 Dec ,16(32):4889.

[4] 宁琼连.低血容量性休克病人深静脉置管的护理[J].家庭护士,2007,9(9) :16-17.

虎胆神兵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73—02

在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法中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采用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256例,出现并发症30例,经积极采取针对性的病情观察,治疗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256例患者,男209例,女47例,年龄25-79岁,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KUB+IVP确诊为肾结石或输尿管上段结石。单侧肾结石138例,肾结石合并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66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8例,双肾肾结石24例。结石大小1.5cm×3.5cm--5.6cm×6.7cm。1例肾积脓,89例有不同程度的肾积水。其中术后并发症出血16例,感染6例,腹腔积液2例,尿外渗3例,气胸1例,结石残留2例。手术采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建立T24标准经皮肾镜通道,采用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毕常规留置肾造瘘管5—7天,双丁管3—4周。

2 结果

本组发生并发症30例,出血16例,经积极保守治疗均达到止血目的;6例感染患者经抗感染对症治疗、积极护理后痊愈;尿外渗3例,造瘘管引流通畅后漏尿停止;气胸1例经胸腔穿刺抽吸后痊愈;结石残留5例经体外震波碎石治疗及二期取石,均治愈。

3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3.1 出血 出血是经皮肾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因肾造瘘管口内有血性引流液或造瘘管周围渗血,会出现不同程度血尿,术后应严密观察造瘘管导管引流液的颜色及量。一般情况下通过输液、大量饮水,在术后12—24h颜色逐渐变淡,如发现造瘘口周围敷料不断渗血,造瘘管内每小时引出鲜红色血尿200ml以上,甚至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面色苍白等早期休克表现,立即嘱患者卧床休息,并立即夹闭造瘘管,使肾盂内压增高使血凝块形成,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2]。同时遵医嘱迅速应用止血药物,及时快速补充血容量,必要时配合输血,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措施。夹闭后5—10天可开放造瘘管以观察血尿有无停止。本组16例患者14例发生在术后4-10h,均及时发现并采取紧急有效的措施,使生命体征平稳,引流尿液逐渐变淡,1-2天后转清,均经积极保守治疗达到止血目的。本组2例严重出血患者及时行肾动脉栓塞,治疗效果好,痊愈出院。

3.2 感染 经皮肾镜术后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发生率高达9.8%,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而危及生命[3]。术后感染可能与术前有反复尿路感染史、糖尿病史、术中灌注压高致液体吸收、尿外渗、大量出血、引流不畅、周围脏器损伤等有关,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后患者常规留置肾造瘘管、双丁管、导尿管,给予充分引流,能降低术后肾盂内压的升高,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术后嘱患者多饮水,保持肾造瘘管、双丁管、尿管在位通畅,引流袋采用抗返流引流袋,放置引流袋位置低于肾造瘘口,以防止逆行感染甚至脓毒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的发生[4]。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一般持续2-3天后恢复正常。对于体温持续高达38℃以上患者,要给予物理降温,抽血培养,留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本组术后发生感染6例,经抗感染治疗及精心护理后,感染控制好,未发生感染性休克。

3.3 腹腔积液 因经皮肾气压弹道碎石术需要使用一定压力的大量灌洗液,手术时间过长后灌洗液渗入肾周,经后腹膜渗入腹腔,产生腹腔积液。术后要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观察有无腹胀、腹痛等表现及有无压痛、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等腹部体征变化,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本组出现2例腹腔积液,其中1例自行吸收,1例经穿刺抽液对症处理治愈。

3.4 尿外渗 表现为造瘘管在位渗出尿液,局部敷料渗湿,多由血块或碎石堵塞造瘘口所致。术后要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腰腹部胀痛,观察造瘘口周围敷料有无浸湿,造瘘管有无血块或碎石堵塞,若发现造瘘管引流不畅可向远端挤压管道或抽吸生理盐水低压冲洗。本组发生尿外渗3例,2例经向远端管挤压造瘘管数次,另1例采用生理盐水低压冲洗造瘘管后引流通畅而漏尿停止。

3.5 气胸 有文献[5]报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可引起邻近脏器损伤,如十二指肠、结肠、脾、肺及胸膜损伤,术后应注意观察腹部体征,注意有无胸闷及呼吸异常,若发生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及时处理。本组出现1例气胸,行胸腔穿刺抽吸后随即好转,1周后痊愈出院。

3.6 结石残留 术前完善造影检查,明确结石的数目及位置。术中超声检查,查找有无残留结石,争取一次取尽。本组患者术后5天常规行平片检查,发现5例术后残留结石,其中4例通过体外震波碎石,1例择期二期取石,均获治愈。

4 小结

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并发症中,出血及感染最常见,严重并发症发生概率小。加强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可有效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713.

[2] 刘忠泽,李世俊,张福庆,等.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手术并发症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6,27(7):447-449.

[3] 魏武,葛京平,马宏青,等.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4):264-266.

虎胆神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 新生儿 护理 高胆红素血症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呈逐年增高趋势。GDM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之一。本文对40例GDM孕妇的新生儿实施包括灌肠、游泳、抚触、腹部按摩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旨在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GDM孕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防治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8年7月1日~2010年7月1日分娩的,确诊为GDM产妇的单胎足月儿80例作为病例组。其中男56例,女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在孕妇年龄、孕周、产程用药、婴儿出生体重、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儿遵医嘱,在抗感染、营养支持、防治低血糖、蓝光疗法等综合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对出生后的新生儿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给予温生理盐水洗肠通便、游泳、腹部按摩及抚触疗法。对照组实行新生儿常规护理,对出生后48h内不能哺乳、未排胎便者给予针对性对症护理。

1.2.1灌肠选用温盐水10—20mL灌肠,每天2次,连续4d。灌肠时患儿取仰卧位。臀部提高5cm,插入肛管3-4cm,将灌肠液缓慢注入,然后拔出肛管,双手握紧,使灌肠液保留在肠道内3-4min后放开,轻轻按摩腹部,使大便排出。

1.2.2出生后次日即开始游泳,游泳时间选在喂奶后lh,1次/d,10~15min/次。游泳预备室温28℃,水温38℃~40℃,放水袋于池中,加入温水,在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的看护下进行水中运动。分为自主运动和游泳操两部分。

1.2.3抚触时间在早晨洗澡后及游泳后,采用国际标准抚触法,抚触顺序:头面部一胸部一腹部一四肢一手足一背部,抚触头部及背部时应用指揉法抚触,四肢应用捏揉法,抚触时双手涂润肤油,轻轻在婴儿肌肤上滑动,手不要离开婴儿皮肤,力度适宜。抚触腹部时要避开婴儿的脐部和乳腺.当婴儿疲劳、饥渴或烦躁哭闹厉害时,要停止抚触。抚触过程中要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面带微笑。语言柔和。手法由轻到重,每次5-10min,连续7d。

1.2.4腹部按摩在进行抚触后,以脐为中心。四指并拢,顺时针运动,从右髂窝至左髂窝,按摩时涂些滑石粉或溜肤油,以减少对皮肤的摩擦。操作时应先轻后重,用力平稳均匀,同时给予腹部一定的压力,不可按压,摩动要缓和协调,轻快柔和。操作中按顺时针方向摩动’ 2-3min,再按逆时针方向2-3min,一般摩动的频率每分钟30-40次,每次按摩以10-15min为宜。

1.3检测指标及诊断标准

用NJ33婴幼儿经皮黄疽测试仪(上海科学院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生产)测量新生儿出生6天的黄疸指数。记录黄疸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黄疸指数>12.9mg/dl。

1.4统计学处理

组间或组内自身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各时点的黄疸指数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1(第一天)、D2的黄疸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68;1.24),而D3、D4、D5、D6的黄疸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表1 出生后不同时龄的黄疸指数(mg/dl)

2.2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光疗率及退黄时间比较

观察组共有6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而对照组有15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两组患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退黄时间比较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围生期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循环血中有核红细胞明显增多,为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的2~3倍[1] 。胎儿娩出后过多的有核红细胞在短时间内破坏,高胆红素血症随即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如果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或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及时的治疗及正确的护理对新生儿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

新生儿肠腔内的胎粪约含胆红素80一100mg,相当于新生儿每日胆红素分泌量的5倍。胎粪排出延迟,可使胆红素肠肝循环负荷增加,加重胆红素的重吸收,造成黄疸加重 [2] 。一般正常新生儿多在出生后10~12h内初次排出胎便,出生后3~4d开始排出黄色粪便,如果胎便排尽时间延长,可致胆红索的肠肝循环负荷增加,从而增加胆红素的重吸收,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新生儿胆红素在生理性黄疸的基础上异常增加[3] 。丁国芳等[4]研究表明:胎便初排时间和变黄时间与新生儿黄疸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胎便初排时间和变黄时间延迟是新生儿出生后血清胆红素超出正常生理性黄疸范围的因素之一。

早期清洁洗肠可以及早排出胎粪,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患病率。新生儿游泳是是新生儿宫内环境的延续,又是促进消化系统发育和功能发挥的重要保障。游泳可通过水的导热性比空气大,消耗能量多,肠蠕动加强,同时新生儿胃肠道激素如胃泌素、胰岛素释放增多,易产生饥饿感,可增进新生儿食欲,促进肠蠕动,加快胎便排出,促进胎便转黄时间提前。抚触可提高迷走神经紧张性,促进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加婴儿吃奶次数和摄入奶量,促进胃肠蠕动,有利于胆红素经肠道排出,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少核黄疸的发生。腹部按摩可通过减少胆红素肠肝循环过程中的重吸收来缩短新生儿胎便排出及排净时间,降低其血清胆红素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出生后3-6天的血胆红素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推后,开始退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表明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辅以灌肠、游泳、抚触、腹部按摩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孕妇的新生儿出生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延缓新生儿黄疸出现,缩短黄疸持续时间,使黄疸尽早消退,避免了新生儿因血清胆红素过高而进行蓝光治疗和药物治疗的痛苦从而有利于提高患儿救治质量,改善其生长发育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且此类护理易于操作,费用少,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参 考 文 献

[1]Hanlon—Lundbery K M,Kirdy R S,Gandhi S,et a1.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 in cord blood of singleton term neonates[J].Am J Obstet Gyneco;,1997,176:1149.

[2]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65—268.

虎胆神兵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精神病;麻痹性肠梗阻;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4(b)-085-02

氯氮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幻觉、妄想和兴奋躁动具有理想的效果[1]。在其他精神疾病的治疗中也常合用氯氮平,现已广泛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等的临床治疗。因氯氮平不易引起锥体外系反应而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欢迎。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也常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便秘、流涎、白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胃肠反应等等。而胃肠反应在精神症状未缓解期间较难观察到,患者因受精神症状控制,缺乏自知力而不能明确提供主诉,反而受幻觉妄想的支配而掩盖了躯体症状。所以护士细心的观察和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早期发现麻痹性肠梗阻,防止症状加重的关键。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9~56岁,精神分裂症4例,急性精神障碍1例。药物使用情况:单独使用氯氮平3例,氯氮平合并氯丙嗪2例。首次发病住院3例,2次住院1例,5次住院1例。服用氯氮平剂量50~500 mg/d不等。精神症状稳定,有部分自知力,能正确主诉1例,精神症状未得到较好控制,缺乏自知力,无明确主诉4例。入院1周内发生麻痹性肠梗阻4例,住院3个月发生1例。

1.2诊断依据

经过腹部检查,X线摄片和体温变化。

1.3方法

对麻痹性肠梗阻患者采取密切观察及有效的护理。

1.3.1 观察认真细致,掌握相关知识

1.3.1.1精神症状稳定者,应经常接触患者,耐心倾听,每天询问患者的大便情况并认真记录,便秘3 d者应立即报告医师给予处理,以早期发现麻痹性肠梗阻,并采取相应措施使病情缓解。

1.3.1.2 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为主,表现生活懒散,兴奋躁动,行为紊乱。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受幻觉妄想支配,使得躯体症状难于及时发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又造成患者反应迟钝,痛阈升高等,使其病情错综复杂,不易判断[2]。所以护理人员掌握精神科的护理知识,认真执行护理常规,对新入院的患者要重点观察,认真观察每餐进食量及排便的情况,如患者拒食应耐心交谈,查明拒食的原因。躁动不安,不合作的患者更应细心观察。如患者身体呈屈曲状,表情痛苦时护士可触摸患者的腹部,有拒绝触摸的动作,叩诊呈鼓音,听诊肠鸣音减弱等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处理。

1.3.2 护理措施得当,重症加强监护

1.3.2.1 麻痹性肠梗阻一旦确诊,应暂停服用氯氮平,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禁食以减轻对胃肠的压力,遵医嘱补液,以保证水电解质的平衡。躁动的患者应给保护性约束,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约束过程中应定时检查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可给松节油热敷腹部,以促进肠蠕动。症状无明显好转者遵医嘱给皮下注射新斯的明,如仍无缓解可间断肌内注射新斯的明,直至症状缓解,肠蠕动恢复,有通气和排便。护士应详细记录处理经过。

1.3.2.2 对精神症状较重,兴奋躁动的患者应安置于监护病房,细心观察,严密监护,加强生活护理,症状解除后应保证营养的摄入和出入量的平衡,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精神病药物。

1.3.2.3 待精神症状稳定后,护士应认真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让患者了解引起麻痹性肠梗阻的原因。多吃粗纤维的饮食,保证大便通畅。氯氮平还易引起性低血压,患者久坐或久卧后站立时动作应缓慢,防止性低血压致患者跌伤等意外。经常接触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沟通,及时掌握患者细微的不适,采取措施,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

2结果

5例患者均属护理观察发现异常后及时报告医师,经过腹部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暂停服用氯氮平,禁食,肛管排气,胃肠减压,松节油热敷,补液,抗感染,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皮下注射等措施,5例麻痹性肠梗阻患者均得到缓解转归。

3讨论

近年来因氯氮平的治疗效果而在临床广泛应用,也时而出现副作用。精神科护士在掌握精神科护理知识的同时,也应认真学习和掌握跨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3]。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护理理论和技能。鼓励护士参加自学考试及继续医学教育,提高护士的理论和实践的水平,事实证明,良好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结合护士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经过耐心细致的观察,就能防微杜渐,提高对麻痹性肠梗阻的治愈率和护理质量。

医护人员默切的配合协作,对新入院服用氯氮平的患者认真观察[4-5],对长期服用氯氮平的患者经常询问和观察,发现异常积极采取措施,解决患者的痛苦,避免因肠梗阻引起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精神疾病患者因精神疾病症状的影响,自知力的缺乏,兴奋躁动,交流沟通困难,躯体症状难于觉察到。因此护理人员对精神科和相关学科知识的掌握尤其重要。细致的观察,及早发现异常变化和积极的护理措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乔泽文.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113例临床分析[J].云南精神医学,1999,4(1):22.

[2]王雯春.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死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52.

[3]王述彭.1980~1994年精神科护理工作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1995,30(9):565.

[4]张云霞,张海波.抗精神病药物导致恶性症状群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3):76.

虎胆神兵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经腹腔路径 腹腔镜 保留肾单位手术 术后并发症 预防 护理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肾脏疾病的治疗并逐渐取代传统开放手术方式。经腹腔路径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有效地保护了肾功能并达到了手术治疗肿瘤的目的,术后常见并发症有继发出血、尿漏、皮下气肿、肾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本次研究对46例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情况进行分析并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5年4月至2008年8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共对46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其中男性17例,女性29例,年龄29~76岁,平均(52.34±9.01)岁。左侧19例、右侧27例,肿瘤大小直径为2.0~5.5cm,其中肾细胞癌18例、肾血管平滑肌瘤27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3例为肾门中央区肿瘤,其中错构瘤1例、嗜酸细胞腺瘤1例、肾细胞癌1例。术中肾动静脉全阻断6例、不阻断12例。

1.2 手术方法 采取全身麻醉,患者取健侧卧位,于脐旁2cm患侧锁骨中线平脐水平、腹直肌旁肋缘下2cm、左肋缘下腋中线处穿刺置10mm、5mm、5mm Trocar。充分显露肿瘤,在距离肿瘤边缘0.5 cm左右将肿瘤用冷刀切除,肿瘤切除后集合系统破损者用4-0可吸收线缝合,创面再用2-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加固,生物蛋白胶喷洒创面,留置引流管关闭切口。

2 结果

46例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放。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继发出血4例(8.70%),其中2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栓塞治疗,1例行2次腹腔镜患肾切除手术,1例保守治疗恢复。尿漏1例(2.17%),发生于术后第2天,采取充分引流,2周后漏口自行愈合。皮下气肿3例(6.52%),因皮下气肿范围小,自行吸收。术后3例(6.52%)血肌酐轻度升高, 均于术后2周内恢复正常。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3.1 术后继发性出血 术后出血比较常见,主要与肾创面止血不彻底,创面缝线脱开、过早活动等因素有关。本次研究术后继发出血4例,发生率8.70%,与Kevin等[1]报道7.5%接近。出血多发生于术后一周至10d左右。术后继发性出血预防及护理措施包括:①术前2~3d训练床上解大小便,向病人及陪护宣教床上使用便器的方法及重要意义,评估病人完成情况。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周,床上大小便,避免增加腹压运动。②术后应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仔细观察并记录肾周引流管引出液的性质和数量,24h应

3.2 尿漏 主要与手术时打开集合系统有关,术前要明确肿瘤边缘与集合系统的关系,有条件的可行腔镜下超声以助切割,同时提高腔镜下缝合技术也可以减少此并发症[3]。本次研究术后1例尿漏,发生于术后第2天,肾周引流管内引流液变淡红色,留置尿管内尿液减少。采取充分引流2周后漏口自行愈合。

3.3 皮下气肿 多在术后数小时或次日发生。表现为病人气腹针孔或套管针孔附近出现局部刺痛或胀痛,活动、深吸气及咳嗽时更明显。多发生于胸腹部、阴囊,局部有握雪感、捻发音。同时残留二氧化碳可引起背痛、肩痛和胸腹胀痛。应观察病人呼吸频率,有无咳嗽、胸痛及局部皮肿情况。术毕尽可能将腹腔内气体排空,以避免或减少皮下气肿的发生。本次研究术后3例皮下气肿,气体主要集中在阴囊部位,3~7d自行吸收,对于较大皮下气肿用5%聚乙烯吡咯酮碘消毒后穿刺排气,护士应向病人解释产生皮下气肿的原因,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

3.4 肾功能不全 多为短暂性,由肾集合系统损伤所致继发性狭窄引起。肾单位的减少、热缺血损伤、药物副作用等各种原因可致肾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特别原有肾脏基础疾病、术前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本组3例患者出现血肌酐轻度增高,均于2周内恢复正常。术后护士应密切观察尿量,尿量的多少可反应肾功能情况,并监测肾功能变化,术后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氨基甙类抗生素。

3.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主要与术后绝对卧床,双下肢活动减少有关。术后可协助病人活动双下肢,做肢体被动活动。尤其是老年患者更应关注,注意观察有无下肢肿胀,病人有无下肢疼痛,本次研究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随着健康体检的普及以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早期肾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随之保留肾单位手术概念也逐渐普及。 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疤痕小、又尽可能多地保留肾功能,被迅速推广。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前充分准备,术后病人绝对卧床休息,护理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重视病人自觉症状,早期发现术后并发症先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有效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evin C Zorn, Edward M. Gong, Frederick P, et al. Operative outcomes of upper pole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comparison of lower pole laparoscopicand upper pole open partial nephrectomy[J]. Adult Urol,2007,70(1):28-34.

相关期刊更多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新疆农业大学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