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桂花诗词

桂花诗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桂花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桂花诗词

桂花诗词范文第1篇

制备原理

优点

缺点

反应烧结

把Si粉或Si粉与Si3N4粉的混合物成型后进行预氮化,再在1400℃左右完全氮化

烧结无收缩,使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零件,成本低,不需要添加剂

氮化时间较长

热压烧结

对氮化硅粉末和烧结助剂在高温下单向加压烧结

所得陶瓷与反应烧结相比,强度高,密度大,致密度高,制造周期短。

制造成本高,烧结设备复杂,机械加工困难

常压烧结

高纯氮化硅粉末与少量烧结助剂混合,通过烧结、成型等工序制备

可获得形状复杂,性能优良的陶瓷

烧结收缩率较大,一般为16-26%,制品易开裂变形

气压烧结

Si3N4压坯在5-12Mpa的氮气在1800-2100℃下进行烧结

桂花诗词范文第2篇

关键词:现代主义 城市规划 人文主义 丛簇 结构主义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ten group", and the basic thought of the city planning and design of modern city planning and research the impact, "design idea and structure" ten group ".

Keywords: Modernism; city planning; humanism; cluster structur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十次小组”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过程

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的出现,是为了解决18世纪末产业革命所引起的特定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与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

由于产业革命给西方社会在经济、技术以及观念上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现代主义者对城市发展形态的研究集中反映在对历史传统和功能主义这两方面的价值观上。

这里所说的历史传统,主要是指欧洲历史上的——哥特建筑、巴洛克建筑和学院派建筑,以及由这些建筑和布局形成的欧洲城市所特有的传统风格。由于20世纪上半页现代主义者大部分经历了科学技术大发展的同时又亲眼目睹了两次大战给人类及城市带来的毁灭性打击,所以他们在内心深出充满了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愿望。所以现代主义者对历史传统深恶痛绝。而理性主义,在战后工业文明受到高度赞誉的大背景下,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科技的外在表征,理性的设计观念己伸向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现代主义认为,建筑无非就是工程实体,它只能给人们以安全卫生的住宅和工厂,不过是简单地从结构或功能椎衍出形式的直线过程。现代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勒·柯布西埃(Le Corbusier)有一句名言“住宅是居住的机器”,用这句话来解释城市,城市便是拼凑起来的一幅理性的机械图案。

更为主要的是,现代主义者抱着“建筑就是革命”的使命,企图通过机械主义的功能秩序来建设一个“人造的文明新城市”。 1928年.欧洲一批现代派建筑师在瑞士利亚萨拉城堡召开第一次“国际现代建筑会议(CIAM)”,首先扯起反古典传统城市的旗帜,以资本主义工业时代的先觉为自诩,竭力批判古典建筑美学,提出“城市建设起作用的只能是‘功能’的观点”。 1933年,第四次CIAM在马赛、雅典以及马赛到雅典的航船上举行,这次会议结束时通过一项决议,指出今后城市必须按照“居注、工作、游慈、交通”四大功能进行规划。这就是后来有名的《雅典》。《雅典》是一份具有历史影响的新城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特别是50年代后的20年中,由干欧洲城市战后重建的需要,新城运动与现代主义的建筑理论一起,成为当时建筑和城市规划设计思潮的最大主流,在整个欧美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一股无可阻挡的“现代意味”的潮流。

“20世纪文明结晶产生的新观念是‘机械的观念’,机器不仅是近代的产物,而且变成了世界的模式。”(东京大学教授铃木博之)在此期间,从柯布西埃的昌迪加尔规划到尼·迈耶的巴西利亚规划,均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样的城市规划按照客观对象的功能关系作为建筑空尖组合和城市布局的理性依据——严格的功能分区、树形的城市结构,几何图式的道路骨架,表现出逻辑至上的理性主义姿态。

现代城市规划诞生虽然促使了城市的高度发展,但这种“机械的功能”已越来越无法应付急剧发展的城市现状。虽然从限制到疏散,又从“区”到“邻里”,但事实上,这些机械的原则在遇到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种多样人的行为模式时就再也无法放之四海了。上述两个城市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在城市尺度、地方性特色、人的活动等方面都遇到了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

为了改变这种社会状况,20世纪50年代,CIAM中出现了一大批朝气蓬勃、思维活跃的青年建筑师,他们在城市研究上持有与CIAM主流思想不一致的观点,这就是现代建筑运动史中著名的“十次小组”。

“十次小组”的城市理念

上世纪五十年代,西方正处在战后对城市的大规模重建时期,强调功能主义而把人的因素放在客体的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得到实际运用。然而,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在创造人工环境满足自我舒适的目标同时,如果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将会导致入类本身的灾难,这些环境思想引起了规划师、建筑师对环境问题的广泛夫往。

“十次小组”的成员大都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没有经历过社会变更。他们普遍受到了“新人文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他们的理论研究很自然会以“人”为主体,尊重入、社会和自然的协调关系探讨人的本质与人的价值,不在把科技发展看作建筑、城市设计的主导因素。“十次小组”在对CIAM城市建设思想中的功能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将功能过分纯粹化并加以分离的作法进行了批评和修正。

1953年, CIAM IX会议在法国埃—昂—普罗旺斯举行,会议主题是人类居住问题,以史密森夫妇及温艾克为首的青年建筑师对雅典的功能分区提出质疑,认为它所形成的城市,不能表现出生机勃勃的人际关系。城市规划师应该深入研究城市生长的结构原理以及比家庭细胞高一级的有意义的单元。

次年1月,在荷兰的杜恩继续开会,英国、荷兰小组的建筑师研究了九次会议的成果,并力十次会议准备议题,会议发表了著名的“杜恩宣言”,指出按照雅典原则所产生的城镇不足以表现出生机勃勃的人际结合,并建议按照城市、城镇、村庄、住宅的不同特性去研究人类居住间题。这一宣言出现了十分明显的人文主义倾向,是对CIAM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强力冲击。/在以后的大约十年时间内,“十次小组”共聚会15次,在不间断的实践中探索现代城市、建筑运动的未来。

1、归属感与场所感

“十次小组”对归属感极力重视,认为“归属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情感需要,从归属感出发建立的认同感可以丰富人们的邻里意识”。使人产生认同的理想城市应该是城市的每幢建筑物、路灯、标志都和谐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必须创造出让人产生基本接触的环境,由人们的日常活动引起人际结台,建立起对环境的认同,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

范.艾克最早提出场所感的概念认为场所感是由场所和场合构成的空间就是场所时间是场合人必须融合到时间和空间双重意义中去可见场所精神侧重反映人对空间环境和文化的感应主体是人而场地精神强调新建筑设计与场地的互动优化关系。史密森夫妇以更为接近现象学概念的分类法,把城市分为住宅、街道、区域和城市四大递进层次取代雅典对城市功能的划分,以不同范围的入类活动建立人们对不同层次领域的认同,进而建立起环境体系的结构。“住宅、街道、区域、城市”所指的一种概念,代表着人际结合的四个层次和不同人群活动的特性。每一层次都显现出一种质同的外貌,具有某种功能、背景、尺度和结构,每一层次都因为其它层次的存在而显得更具特色,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彼此包容、彼此涵盖,共同构成一个具有层次、秩序、极易被理解的整体。

这时,“十次小组”的理论,实际上体现出了现代中观和微观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这种归属感与场所感以及标识性正是我们现在所要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所要极力体现的。

2、生长与“改变的美学”

“十次小组”对城市持有类似生物学的观点与态度,认为城市具有生长的特征,一个环境随着时问的推移,必然会面临着尺度与目标的改变,并引起运转过程中的矛盾。因此,他们认为城市规划与设计都不是在白纸上展开工作,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就城市而言,任何一代人只可能进行有限度的工作,在每一阶段,都应该保持应有的弹性,允许变化,适应变化。这种“生长”的理论也成为现在的动态城市规划的理论根源。

史密森夫妇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念“改变的美学”,认为城市的成长与改变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基本要素,城市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成长,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时间的因素,新的建筑物应该显示出它们在城市整体环境中尺度、大小变化的可能性。城市规划设计不仅要能够适应改变,更应该暗示改变的趋势。对于这种改变,他们认为城市需要一些“固定点”—一具有较长变换周期的“标志物”构建城市的框架。此外,城市还存在着大量的改变周期较短的因素,如住宅、杂货铺、商店、广告和周期极短的因素,如人以及他的衣物、汽车等,这种变化周期较短、极短的因素对城市整体关系的影响不大,它们表达着一种短期的情景与氛围。基于以上的分析,城市的改变应该反映出城市构成因素恰如其份的循环变化,固定的东西应该是固定的,短暂的东西就应该是短暂的,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关注城市长期存在的城市结构。

“改变的美学”首次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提到了时间因素,把城市设计推向四维空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念的提出与凯文.林奇的《城市的形象》在1960年的出版,为现代城市设计奠定了基础!

3、丛簇模式

丛簇模式是“十次小组”对城市结构的一种综合性观念,丛簇是聚集的形志特征。剖析丛簇的组织结构,区别于单核细胞,是由多个结点呈网状连接。对于单核蔓延膨胀的城市结构,“十次小组”认为应该以“枝干”的方式,使之呈“丛簇”模式去适应城市的变化与发展。

丛簇模式城市可以理解为由多个基本单元构成,每个单元的内部都是一个相对封闭、具有明显结构的体系以及与活动相一致的配置关系,适应内部活动的变化,表达着“自由与系统化并存”的组织形式,所有单元由清晰的道路系统相协调,构成一个整体。

丛簇城市是以线型中心为“枝干”发展起来的,这一模式从根本上区别于马塔的线型城市,它是由历史性的节点以多触角的方式进行扩展。“枝干”是城市活动、城市扩展的主干,它既是居民交往、流动的通道,包括了为居民提供各种服务的公共设施(商业、文化、教育、娱乐)以及步行道、机动车道、公用管道。“枝干”的发展、延伸、变化随着时间的发展和地点的改变而变化,随着功能的改变,尺度的改变而变化,城市空间的 形式、尺度随着城市功能的改变而变化。总之,“十次小组”认为丛簇模式是一个符合城市成长的结构模式。

丛簇模式对现代城市总体规划设计有着重要与深远的影响,这种模式是对城市设置中央

商务区(CBD)的否定,提倡多个分区有机联系,有利于解决现代工业、商业城市中心区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这种模式同时也应用到了实践中,法国南部图卢兹一莱·米雷尔新城规划就充分的体现了“十次小组”的城市总体形态发展的理念。坎迪里、约西克

和伍兹的规划方案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方格型、放射型、细胞型等几何形态,创造一种符合城市居民生活和未来发展需要的有机组织。

“十次小组”与结构主义

二十世纪,随着自然科学技木的飞速发展,自然科学经历了一段由原子主义研究方法向系统一一结构方法发展的历程。所谓原子主义的方法,就是在研究事物和现象时,或者不考虑整体,或者把它们当成彼此独立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总和;而系统——结构方法则把作为整体的事物当作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要素是互相联结着的,整体的结构决定着各个要素在整置上的变化。因此它强调要素对干整体的依存性,亦即体大于各个要素之和。

结构主义产生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期,其思想在现代城市理论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转折作用。结构主义的社会结构整体观,对于现代城市的“社区规划”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导致了“整体设计”概念的提出。“整体设计主要是把城市当作一个有机整体去看待,即一个局部和另一个局部是相互依存而发挥作用的。”“环境的形式是整体的统一和局部的变化;房屋是局部,环境是整体。”而作为局部的建筑则是通过人的生活结构、行为活动将之统一在一起的。

CIAM的《雅典》的传统城市规划思想以及“十次小组”的“杜恩宣言”都是结构主义思想的影响结果。同时林奇的城市形象的构成要素《城市意象》、亚历山大的半网络形的城市结构(《城币并非例形》 1965年),都摒弃了传统城市规划中孤立的功能划分和简单的形式布局而把城市各组成要素看作是相互依存、交叉作用的复杂有机整体。

簇群城市(Cluster)的思想是“十次小组”关于流动生长,变化思想的综合体现.这种强调城布整体性的观点就是结构主义思想的直接体现。成员凡.艾克所设计的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采用“簇群”式设计,共分成8组标准单元一一簇,每组既有自巳的活动天地,又有共同享用的公共设施体现了凡.艾克的“大天地里有小天地,小天地里有大天地:一所房子就象是一个小城市一个城市就象一所大房子”的设计意图。

然而结构主义思想在它的“语言”理论体系中忽视了“言语”——个人的真实存在和个性要求,结构主义把每个有主体性、个体性的人都看成壮会结构整体中的一个单位,人,主体,个性被挤到了巨大的“结构”和“秩序”后,最终把人的因素排斤在研究范围之外。而“十次小组”的将人放在主置城市设计理念正是对其有力的补充。

桂花诗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刺绿绒蒿 药用植物 栽培试验

1、多刺绿绒蒿的形态特征及性质

1.1 形态特征

多刺绿绒蒿,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多刺绿绒蒿 (Meconopsis horridula Hook.f.et Thoms.)的全草。全体被黄褐色或淡黄色坚硬而平展的刺。叶、茎、花、果均被刺,主根肥而长。茎近无或极短,状如罂粟。

1.2 产地

生于海拔4100-5400米的草坡和山坡石缝中。分布于、云南、四川、青海和甘肃。

1.3 主要药效功能

味苦,性寒,有小毒,有解热、止痛、接骨、活血化瘀的功能,用于治疗头伤、骨折、跌打损伤等;据《晶珠本草》记载:“才温味苦可清骨中之热,是治头骨骨折的甘露”。

2、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多刺绿绒蒿种子,发芽率95%以上。

(2)试验地点:大通县宝库林场、城关镇苗圃。

(3)试验方法:采取大田播种方法,设计撒播和条播试验,4种不同播种密度试验,比较出苗、产量、生长情况。

3、试验种植方法

3.1 整地

选择土壤疏松,含细沙较多的土地作为试验小区,整地作床,一般要求床面平整,土壤疏松细碎,有利于灌水。

3.2 种子处理

播种前种子用40℃热水浸泡12小时,混砂播种。

3.3 播种

条播采用每隔15cm开一条宽8--12cm的播种行,行深1—3cm ,播种行内均匀撒入种子,覆土0.5--1cm,然后洒透水。

撒播采用小区内均匀撒入种子即可。

4、不同播种密度田间栽培试验

设计中播种量ck为500 g/亩,1为1500g/亩,2为3000g/亩,2为4500g/亩。播种后常规田间管理,调查当年出苗率、第二年保苗率、一年生全草鲜重、二年生全草鲜重,得出试验数据。

4.1 不同播种密度出苗率的对比结果

表4-1 不同播种密度出苗率的对比结果

播种密度 各重复小区出苗率(%) Ti Xi 将1作为ck的%

Ⅰ Ⅱ Ⅲ

Ck 78.18 66.11 78.12 222.41 74.14 100

1 75.24 70.32 80.24 226.8 75.6 101.97

2 67.01 75.71 69.53 214.25 71.42 96.33

3 75 75.61 77.23 230.84 76.95 103.8

4.2 不同播种密度两年生保苗率调查

表4-2 不同播种密度出苗率的对比结果(两年生保苗率)

播种密度 各重复小区保苗率(%) Ti Xi 将1作为ck的%

Ⅰ Ⅱ Ⅲ

Ck 70.37 69.85 75.14 215.36 71.78 100

1 69.32 66.41 69.87 206.6 68.87 96

2 55.43 59.37 54.37 171.17 57.06 79

3 47.28 49.22 48.13 147.63 49.21 68

4.3 不同播种密度两年生鲜重产量比较试验

表4-3 不同播种密度产量比较试验结果(两年生鲜重)

处理编号 小区产量/g 处理和 小区平均产量g

区组Ⅰ 区组Ⅱ 区组Ⅲ (Ti)

Ck 401.11 388.66 417.52 1207.29 402.43

1 632.12 634.32 628.01 1894.45 631.48

2 843.25 784.53 841.36 2469.14 823.04

3 1048.53 1151.23 994.62 3194.38 1064.8

区组和(Tj) 2925.01 2958.74 2881.51 8765.26

4.4 不同播种密度两年生产量比较试验

表4-4 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影响方差分析表

差异来源 自由度(df) 平方和(SS) 均方(MS) F值 F0.05 F0.01

区组间 2 749.6 374.8 0.15 3.98 7.21

处理间 3 713253.4 237751.1 97.86 3.59 6.22

误差 6 14577.3 2429.6

总和 11 728580.2

表4-5 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影响的t检验分析表

品系 平均产量g/小区

Ck 402.43

1 631.48 229.05

2 823.04 420.61 191.56

3 1064.8 662.37 433.32 241.76

通过以上分析数据得出,播种量对于当年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第二年保苗率影响较大,播种量越大,保苗率越低。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不同播种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

5、多刺绿绒蒿药材活性成分研究

表5-1 人工栽培与野生多刺绿绒蒿药材总生物碱含量比

样品号 人工栽培药材总生物碱含量(%) 野生药材总生物碱含量(%)

1 0.043 0.044

2 0.047 0.041

3 0.042 0.044

6、不同播种方式的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种子、底肥、人工价格按照2009年市场采购价格计算,多刺绿绒蒿药材价格按照三年生以上市场收购价格15元估算。播种密度提高一倍以上人工用工数量相应增加一倍核算。

表6-1 经济效益分析

播种密度 500g/亩 1500g/亩 3000g/亩 4500g/亩

投入费用 3680 4450 5260 5590

药材产量 268kg 429kg 497kg 526kg

药材产出 4024 6433 7450 7888

收益 344 1983 2189 2297

7、病害防治

多刺绿绒蒿主要会发生褐斑病,用多菌灵每1天喷施1次,连续3-5次。立枯病害:采用在病株周围喷施1:100玻尔多液防治效果比较好,可以防治病害的蔓延,控制病害的传播。

8、试验结果分析

通过表4-1、4-2数据分析得出,播种量对于当年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第二年保苗率影响较大,播种量越大,保苗率越低。通过表4-3、4-4、4-5分析,不同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表明不同的播种密度对产量影响较大,播种量越大,产量越大。通过表6-1经济效益分析,播种量在1500g/亩时,经济收益最高。

通过对多刺绿绒蒿人工栽培与野生药材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其活性成分含量相差不太明显。

参考文献

桂花诗词范文第4篇

1、一般情况下直接在动词原型后面+ed构成过去式。

2、以不发音e结尾的动词,直接在动词词尾+d构成过去式。

3、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重读闭音节动词,双写辅音词尾字母,再+ed构成过去式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动词,把y变i,再+ed构成过去式。

(来源:文章屋网 )

桂花诗词范文第5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你们来到市新校址视察指导工作!

市中学新校址位于市胜利西路南侧、长青路西侧,该地为市政府专为教育规划的建设用地,占地面积9.03公顷,拟建16轨制标准化全封闭式公办初级中学,建筑设计总投资预计6000万元。项目包括主教学楼1栋,面积为4780平米;教学配楼2栋,面积为4960平米(每栋2480平米);科技实验楼1栋,面积为4486平米;学生宿舍楼2栋,面积为12500平米;锅炉房1栋,面积为300平米;食堂1栋,面积为2870平米;公共厕所1栋,面积为300平米,合计总建筑面积为30396平米,并建设400米标准跑道体育场1个。

新在建筑设计上,以“地域文化在校园、现代简约校园、生态绿色校园”为设计原则,以市源远流长的诗经文化为构思点和文化底蕴,以具有标志性的、简约型的教育建设为载体,寓教于绿,寓教于乐,营造出了积极向上、充满知识和趣味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教书育人环境。

学校正门向北,与胜利西路相通,主教学楼与东侧的东教学配楼、科技楼和西侧的西教学配楼、食堂形成典型的“太师椅”状布局。主教学楼相当于椅子背,东教学配楼、科技楼相当于右边椅子靠手,西教学配楼、食堂相当于左边椅子靠手,椅子面则为大面积的绿化广场,以上部分构成了学校的教学区。教学区是学校的突出景观,以其中轴对称、灰空间设计和教学楼的“石头竖书型”设计吸引人的视线,既体现了校园的高贵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舒缓了用餐高峰人流的疏散,增加了面积不大的多功能厅和科技楼的体量,增强了学校气势,又使教学区与生活区分开,形成了宜人的庭院式空间,为师生提供了安静的学习环境和优雅的室外活动与交流场所。

1、主教学楼,建筑设计为主体4层、局部5层,是全校最高的标志性建筑。主教学楼东西长65.1米,南北宽20.4米,建筑面积为4780平米,共设标准教室16个,文科教研室4个,理科教研室4个,初三年级组8个,各功能室19个,会议室2个,储藏室2个,多媒体教室1个。主教学楼第5层为中间凸出部分,建筑面积为315平米。此楼如此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中间向上高耸的体量,增强主楼的空间控制能力,提升学校的沿街立面形象,主要承担学校教科研中心、行政办公中心、九年级教学和会议中心的功能。

2、教学配楼。教学配楼有东西2栋,各4层,位于大门口内主教学楼与大门中线两侧,左右对称。教学配楼各东西长58.8米,南>!教师办公室2个,学生活动平台1个。此两处楼主要承担七、八年级教学、教师办公和学生活动中心的功能。

3、科技实验楼。科技实验楼位于教学东配楼南面,主教学楼东北侧,共3层,建筑面积为4486平米,东西长60.6米,东侧宽49.5米,西侧宽19.5米,平面呈“秤钩”型设计,共有标准化化学、物理、生物实验室各3个,实验用仪器、药品及实验准备室各3个,音乐室2个,语音室及语音准备室2个,阶梯教室1个,计算机房及准备室2个,地理室和地理准备室2个,书法和书法准备室2个,美术和美术准备室2个,阅览室1个,舞蹈教室1个。建成后,学生音美等综合实践课和实验课等均在此楼完成,所有教学仪器、药品等均在此楼存放和保管,同时,还承担了信息中心的功能,各教室的多媒体系统、各处室和教师办公用计算机系统均由此楼操控,具有网络化教学和与外界沟通的作用。

4、食堂。食堂位于教学西配楼南面,主教学楼西北侧,东西长60米,西侧宽45米,东侧宽19.5米,平面呈倒“l”型设计,共2层,建筑面积2870平米,一、二层南面为主副食加工间、消毒间、备餐处和食堂管理机构,一、二层阴面为开敞式公共餐厅,可同时容纳人进餐,此处还拥有完善的播音和照明系统,拥有先进的舞台系统,可同时容纳2500人开展各种活动。

生活区位于学校南端,主要由文体活动区和宿舍楼组成,以休闲娱乐和住宿为主。宿舍楼位于学生文体活动区南侧,东面为男生宿舍楼,西面为女生宿舍楼,各6251平米,各159间宿舍,建筑设计为5层,设施设备齐全,可同时容纳2400人住宿。生活区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人的休闲娱乐和生活的需求,创造出了人性化的交往空间,且与教学区相隔较远,独立形成庭院式小环境,减小了对教学区的干扰。

校区西面的400米标准化跑道体育场,各种体育设施齐全,不但可以满足本校体育课的需要,而且可以承接和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并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教学区的影响,形成较为独立的集体体育活动区。

新的建筑思想是把建设成一处全封闭寄宿制、各种硬件软件齐全并完全标准化、至少50年不落伍的花园式中学。新学校建成后,依托先进的教育资源、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师资资源,必将成ΪÍƶ¯½ÌÓý·¢Õ¹µÄÖÐÁ÷íÆÖù £¬³ÉΪÍƶ¯¾­¼Ã¸ü¿ì¸üºÃ·¢Õ¹µÄ¡°ÖúÁ¦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