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代爱情诗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I05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11-0325-01
摘 要 在中西传统爱情诗中,爱情不约而同成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主要的永恒的主题,中西诗人由于思维方式,审美意向以及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而成就了形态各异的诗歌。然而爱情作为人类生活有基本的、共同的主题,又使得中西诗歌不同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
关键词 中西文化;爱情;诗歌
恋爱婚姻在人们生活中是头等大事,所以爱情不约而同成了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主要的永恒的主题。在中西传统爱情诗中,因为各自在社会文化和人情风俗上的分别,中西诗人表现爱情时也大异其趣。西方社会受骑士尊重妇女风气的影响,妇女地位较高,侧重个人主义,重视恋爱,爱情至上,且西方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前,所以西方爱情诗最长于“慕”,称赞容貌诉申爱慕者最多;与此相对的是,中国人向来重视婚姻而轻视恋爱,男女恋情多半为社会所不齿,真正的恋爱往往见于“桑间濮上”,至于文人,仿佛只有潦倒无聊者才肯公然寄情于声色,所以中国爱情诗大半写于婚媾之后,最善于“怨”,最佳者往往是惜别悼亡。
然而,任何概括都有例外。中国也有大胆表述恋爱的诗,如《诗经·国风》和“汉乐府”里一些出自民间的情诗,情感表达就相当直率和深挚。而西方的爱情诗中,最动人的篇什也有一些是惜别悼亡之作,如拜伦的《当我俩分别时》,是惜别的名篇;华兹华斯被人广泛传诵的六首写露西的诗,是露西去世后的产品;另外一首美国当代著名诗人威廉斯为其母亲而作的《春日寡妇怨》更让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The Widow’s Lament in Springtime-- Sorrow is my own yard-where the new grass-flames as it has flamed-often before but not -with the cold fire-that closes round me this year. -Thirty five years-I lived with my husband.- The plum tree is white today-with masses of flowers.-masses of flowers-loaded the cherry branches-and color some bushes-yellow and some red- but the grief in my heart-is stronger than they-for though they were my joy-formerly, today i notice them-and turned away forgetting.-Today my son told me-that in the meadows,-at the edge of the heavy woods -in the distance, he saw-trees of white flowers.-I feel that I would like-to go there-and fall into those flowers-and sink into the marsh near them.译文:《春日寡妇怨》--我的庭院是哀愁-那儿初生的嫩草-依旧灼灼欲燃-像往常一般-可是今年却以-冷冷的火焰包围我。-我跟丈夫共度了-三十五年。-今天例树一片白- 满树累累的花朵。-累累的花朵-曾压低樱桃树枝-而今替不少灌木丛染色-一些染红-一些染黄-可是我心中的悲哀-比它们强烈-因为它们虽一度是我的欢娱-今天我向它们注目-转头却将它们忘记。-今天儿子告诉我-在远方 郁郁林木边缘-青草地上 他看见-一棵棵白花树。-我觉得非常想-去那里-陷入花深处-沉入树旁的沼泽里。
特别是第一句,反复默念几遍,便不难发现欧阳修的《蝶恋花》中“庭院深深深几许”的句子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春日、庭院,孤妇,怀旧,皆以哀怨庭院来开头: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用花、草、树木来反映投射幽怨心情,是中国古诗词的特点之一,也是这两诗的共同之处。这两诗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由男性的角度来揣摩、表现女性心理情感活动。当然,作为一个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人,读欧阳修的词与读威廉斯的诗,不言而喻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审美情趣。中国古诗词中那种神韵微妙和格调高雅,是西方诗所不能达到的。反之亦然,西方诗歌中匪夷所思的触悟、耐人玩味的深意、深广的象征性哲理在中国的诗词中也是比较少见的。同样的空幽庭院,春草花木,在东西古今诗人笔下,展现出不同的色调:威廉斯诗中青草转化成冷冷的火焰,雪白的梨花,红黄相间的樱桃树,强烈的感彩和对比,表达了一个贵族寡妇怀念亡夫,心灰意懒的心态;而欧阳修的词,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贵族妇女深闺寡居,感怨漂泊无定的男人,又无力挣脱封建枷锁,阴柔朦胧,缠绵凄婉又情思悠长。
从上述的异同中我们可以看出,诗歌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情感、思想的文学形式,在表达的具体对象上,有很深的文化根源。不同文化的独有现象与各异的表达方式,会发展出相应的体裁和格式,构成了文化差异的基础。与此同时,人类生活有基本的、共同的主题、情感或环境,使不同文化的交流成为可能。所以我们能够理解、欣赏两种不同的表达,比较其异同。钱钟书先生曾云“东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学北学,道术未裂。”诚哉斯言!
参考文献
今天的课前,每个学生都显得异常兴奋,我知道又到了和爱情有关的诗篇。以往每遇到和爱情有关的诗词篇章,我和许多老师一样小心的遮掩或回避,唯恐自己一不小心碰撞了学生那敏感的神经,使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更加向往那梦中的“淑女”“伊人”。
今年从教,再次面对《关雎》《蒹葭》着两首爱情诗时,我终于鼓足勇气跨出了心中那道“封建”的门槛,与学生一起大胆的谈“情”说“爱”。
简单的介绍完《诗经》后,在检查这篇诗歌的背诵时,我特地挑了一个班上学习成绩很差的男生(这男同学平时是啥也不去背,也背不会的)结果和我预想的一样,他非常流利的背了下来, 同学们先是有些坏笑的瞅着这位男生,接着便爆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掌声。更有几个大胆的男同学竟摇头晃脑的背了起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霎时,同学们哄堂大笑,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面对这群可爱的学生,我也忍不住的笑出声来。哎!都怪家长和教师平时以高压政策对待他们的情感……不思而知:学生对“爱情”感兴趣!
于是,我做了个安静的动作,同学们静了下来,我趁机问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吗?”我明知故问道。“理解!”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在和学生简单的分析后,我又抛出另一个问题;这首爱情诗描写的是古代男子对淑女的爱恋、追求的心理过程,显得含蓄而又文雅,处于新时代的你们该怎样看待这种感情呢?你心中所向往的“淑女”和“伊人”又是怎样的呢?这一问题一抛出,班里的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开朗大胆的同学讨论了起来,腼腆的同学低下了头,抿着嘴笑……我找了几个大胆的同学发表了他们的看法:有的同学喜欢洒脱的个性;有的佩服成绩的优秀;有的欣赏非凡的气质;还有的喜欢……听了同学们的想法,我笑着对他们说:“同学们,你们的情感我理解,你们真诚的诉说让我感动,你们年轻,你们优秀,你们多姿多彩,美丽非凡,你们对于异性的喜爱,是心理、身体成长的正常表现,说明你们长大了,这一切也没有什么过错,你们有追求‘爱’的权利,所以不必自责或羞愧”那么请允许老师问一下:“你们为心中的‘淑女’或‘伊人’做好准备了吗?想想你的言谈举止是否文明?思想是否乐观积极?学习是否不断进取?坐姿是否端正文雅?……如果你在某一或某些方面做的不好,那么是否符合你心中‘淑女’‘伊人’的目标要求呢?你又该如何去做呢?”言至此,我发现许多同学悄悄的端正了坐姿,陷入了短暂的沉思之中…… 借此我适时的总结到:“在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宝库里,保藏着数以万计的美妙诗篇,它们反映着人类一种很美好的情感――爱情!这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等你长大成人,当你遇到了真正的爱情,我希望你也来为你的爱情谱写诗篇。但今天,老师善意提醒:现在的你们正是学习的黄金时节,以学业为重,可以以心中的‘淑女’‘伊人’为标准不断完善自我;但不要过早的涉及爱情,否则你那颗自由的心会过早的背上枷锁。”
[关键词] 古诗词; 意象; 审美
在中国古代,诗词本身就是一种用语言形成的艺术,因此其总是要与歌舞相伴随,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感。意象是中国之审美,也是诗词创作者寄托情思的载体。将意象融入到诗词中,就会使两者完美结合。诗词具有含蓄之美,但这种美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即诗词中蕴藏情感,却需要从含蓄的意象中得以解读。
一、古诗词中的意象为读者提供想象的空间
诗词创作者情感的抒发,需要意象这个载体,而读者对于诗词的解读,也要从意象的角度有所感知,如此,才能够使诗词成为创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使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共鸣。但是在解读诗词过程中,意象则是一个突破口。在意象的基础上,读者可以依赖于联想,结合自身的诗词文化素养不断地充实诗词的内涵,从而达到理解诗词内容的目的。
比如,解读马致远的“古道西风瘦马”,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这就是一条古道的描绘,即一条很久都没有人涉足的古道,曾经是商旅走过的地方,现在已经变得荒芜了。如果深入理解,则可以想到茶马古道或者丝绸之路。
二、古诗词中的意象会促成诗词的画面感生成
在古诗词中,意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虚实结合的有机整体。诗词具有艺术之感,其所强调的不是描绘本身,而是如绘画作品一样,要透过静态的画面,能够深刻体悟到诗人的情绪和内在情感。所以,对诗词的解读,要将意象作为图景,从中寻找诗人的身影。诗句的转换,就等于是随着诗人的脚步在移动,因此而使诗句成为了移动的画面,一幅生动的如诗如画的景色就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诗词的内涵也就迎刃而解。以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为例,诗句所描绘的就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但是诗创作者所组织成的,却是一副静态的画面。“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如果读者发挥想象力,就会体会到诗歌画面的动态之美。体会每一个诗句中的虚词,即“初”“谁”“渐”“才”“最”,就会发现,如果诗句中没有这几个虚词,就很难形成一幅连贯的画面。因为有了这种动静结合的表达,使诗人深微的意绪随着画面的变化而呈现出来,令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当时的情绪。
三、古诗词中的意象会个人以独创性之感
中国的古诗词多采用借喻的手法,托物言志,因此有诗言志之说。但是,每一首诗歌又都会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这就是意象的魅力所在。诗歌中因为有了意象的存在而产生了独创性,即便是相同的景物,类似的描述,经过不同意象的表达,也会给读者以各异之感。爱情,是千百年来诗人们乐于表达的主题。就是这一主题,却成为了永远也唱不完的歌。因为情感不同,就会使诗歌的姿态万千,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面貌也会丰富多彩。所以,爱情是人生主题,却会从远古中来,如潺潺的小溪,将生生不息地流淌下去,永无止息,这其中最大的动力,就是爱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诗歌则会借助意象,将这一人类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因为取材不同,诗歌所表达的意象也会有所不同,当然不同的爱情诗篇所焕发出来的艺术气质也会有所不同。以《诗经》中的《关雎》为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首诗句表达了少年的情怀,对窈窕淑女的爱慕,却以含蓄的手法表达出来。这种意象之美可谓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有了意象的存在,诗歌内涵变得丰富起来,就是已经唱了几千年的爱情歌,经过选择不同的意象,依然会别出心裁地表达出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四、古诗词中的意象会使诗句更为形象性
诗歌中因为有了意象,才使得诗人表达更为形象,主要采用了兴法的手法,即先以它物引起歌咏之词,容纳后抒发自己的情感,达到借物写人的效果。中国古诗词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词表达,最为常见的就是比拟性语言的运用,如崔护的“人面桃花相映红”,白居易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李季的“樱桃小嘴糯米牙”,都是以物来表达作为表达情感的出发点,然后根据场景而进行情感的转换,形成了独特的审美。
结语:
综上所述,意象是中国传统的审美定位,无论是文学,还是艺术,都是以含蓄的意象之美呈现出来的。古代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诗词的理解,就要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出发,理解意象的表达,从而深入探究意象在古诗词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一.古代诗歌中意象的作用[J].综合天地, 2010(03).
关键词:历史教学;文学语言;充实
一、借用文学作品语言描述历史
文学作品的语言生动、形象,借助文学作品的语言来描述历史,可以把概括、直白的历史语言变得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
如,教材介绍《诗经》时,写道:“国风中的爱情诗,表达了古代青年男女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高尚的情操。”我们可用《卫风・氓》中的语言来描述。作品的主人公曾热爱过氓,看不到氓便“泣泪涟涟”,看到氓便“载笑载言”;她沉醉在爱情里,而“不可说也”;她见到氓急不可耐,便“将子无怒”并答应她“秋以为期”。结婚之后,虽寒贫茹苦,“夙兴夜寐”,受到百般折磨,还是爱着氓,“女也不爽”;然而氓却“士贰其心”。
二、以文学作品充实历史
现行高中历史课本概括性强,有些地方缺乏必要的说明,对于这种情况,可借用文学作品来充实,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如,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历史教材总结如下:(1)赋役繁重;(2)刑罚严酷;(3)赋税十分沉重;(4)土地兼并严重。至于其表现,课本叙述很简单,有些根本没有叙述。如,对于其中的第一、三点,可用《阿房宫》的一些描述来充实。“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三、用文学作品解释历史
对历史课本没有解释的历史特点、概念、现象或结论,可用语文课本的一些诗文来解释。如,两汉时兴起的新的文学体裁“赋”的特点是“讲究排比、散文韵文并用。”可用《阿房宫赋》来说明,如《阿房宫赋》第二段写宫中美女之多时,先用散文句式交代宫人的来历:“妃嫔媵嫱,王子王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四、用文学作品创造情感气氛
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引用语文课本的文学作品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活力。
中国自古以来美丽富饶,可谓是好山好水好民风。《诗经》中的《公刘》是这样描述周人的京城的:“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于时言言,于时语语。”他们在肥沃土地上的欢声笑语仿佛就在我们耳边回荡。崔颢在《黄鹤楼》中写道:“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我们看到的是武汉周边的美丽景致。李白在《望庐山瀑布》中写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奇思妙想写出了瀑布的雄奇瑰丽,也使我们的学子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自豪万分。而李白的好友杜甫却在《江畔独步寻花》中给了大伙这么一幅温馨的画面:“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这一幅有动有静、有声有色的春天图正是古代美丽中国的缩影。
二、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
孟浩然在《春晓》中写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王维在《鸟鸣涧》中写道:“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些都是写出了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热爱,足以唤醒学生的环保意识。李白在《赠汪伦》中写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高适在《别董大》中写道:“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些诗中表现出的朋友情谊或厚重、或支持、或洒脱,无不让学生受到良好教育。在古代诗歌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劳动的场面。如《诗经·伐檀》写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如李坤在《悯农》中写道:“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些不朽的诗篇反映了中华儿女是勤劳质朴的。
三、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挖掘照耀当世的时代精神
早在先秦时代,屈原便喊出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了理想,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成功。阿里巴巴正是秉承探索之道才成就了它的传奇。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给前进中的学子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而以下诗句却反映出交通的不便及人们对便捷交通的渴望。《诗经·采薇》中写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征夫所走的路是崎岖长远的,李白更是在《蜀道难》中感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世迁,如今古人的快捷出行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也正因如此,被湘黔铁路抛弃而落后数十年的邵阳才那样深切地感受到交通的重要,所以每一个邵阳人,包括青年学子一定要大力呼吁包海高铁过邵阳。
四、通过古代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
曹操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们看到的是一颗永远也不会消沉的勃勃雄心。杜甫在凄风冷雨中,表达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宏愿,也体现出诗人的伟大人格。陆游临死之前希望“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种对江山的魂牵梦绕,对祖国的念念不忘感人至深。于谦忧国忧民,为人坦荡,他在《咏石灰》中写道:“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他的这种两袖清风的高尚人格为后人景仰。青年学子要从这些古代诗歌中明白: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从方法上,我们可以贯彻三个“多”字。
一、多诵读
诗歌具有抒情性、音乐性、形式美等特点,不读不能感受其美,不读不能感受其意境,课内课外的诗都要读,“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首先要组织学生听朗读包括听教师范读和听录音带,总之是听规范的优秀的朗读,其次是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吐字发音,要注意读出感情。另外要注意朗读和背诵结合。对于重点作家的重点篇目要不折不扣地背下来。这些篇目有早期爱情诗经典《静女》,有诗人意欲建功的名篇《短歌行》,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登幽州台歌》。还有……,在此不一一列举。大量的诗歌储备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的基础。
二、多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承载着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每首诗歌都包含着它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我们要全方位地介入诗歌,深刻体验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在学习杜甫的《登岳阳楼》时,一定要知晓诗人当时已届暮年,且历尽人生坎坷,却有幸登楼。所以作者“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百感交集就不难理解了。学习古诗词一定要有口有心,才能有效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才能让灵魂受到洗礼。
三、多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