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竞赛试题

化学竞赛试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竞赛试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竞赛试题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第1篇

1地区选拔赛简介

美国中学每年都举办两个层次的化学竞赛:一是地区选拔赛(Local Section Exam),二是全国竞赛(National Exam)。竞赛试题均由美国化学会命制。

美国化学会地区分会每年3月组织地区选拔赛,选出全国竞赛的参赛选手。地区选拔赛面向所有的中学生,但只有美国公民才能参加全国竞赛,每个学校最多选派3名学生参加当地的选拔赛。地区选拔赛:一般是60道多项选择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无机、有机、结构、物化等各个学科的知识点,需要具备国内大一普通化学的水平。此外,也可另加附加题,但不记分,只是当几位选手成绩相同时作参考。每个地区至少选送8名选手参加4月底美国化学会主办的全国竞赛[1]。

2地区选拔赛的宗旨

美国化学竞赛地区选拔赛的宗旨与美国化学竞赛宗旨是一致的。

(1)发现化学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符合他们智力发展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进行超常学习。激励年轻人在化学领域取得优异成绩。

(2)承认培养学生的老师的卓越功绩和学生学习的学校环境的重要性。

(3)促进各地化学会之间和学校之间的联系,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对职业化学家的兴趣和影响力。培养超越一种文化的阅历,使学生了解自己和其他国家选手之间的差异。

(4)鼓励学生向国际性竞技场上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挑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 2008年地区选拔赛试题分析

4 2008年地区选拔赛试题特点

与我国高中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相比,美国化学竞赛地区选拔赛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在试卷结构上,美国地区选拔赛试卷除了给出元素周期表,还提供给学生单位缩略语和符号、各种常数以及要用到的方程。减小学生识记负担,这一切工作点值得我们借鉴。

(2)在考试题型上,与我国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初赛试题几乎全由构成题组成(2008年共11个题),要求180 min完成;而美国地区选拔赛区由60道多项选择题构成,要求110 min完成,由于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又存在太大的偶然性,因此在我国化学竞赛中几乎被取消。

(3)在考试内容上,与我国初赛大纲相比,大部分内容都是相同的,但还有一部分是我国初赛区大纲所不要求的但美国地区选拔赛试题中出现的,如:原子结构中的四个量子数、缓冲溶液pH的计算等。总体来看,美国地区选拔赛试题涉及的知识面要广的多,大部分涉及我国大一普通化学知识。由表2可以看出绝大部分试题属于无机和物化内容,其他实验化学、结构化学以及有机化学的内容很少。

(4)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考察,试题难度不大,考察知识比较全面,相对我国中学化学而言,审题方面不存在问题,对参赛选手智力的要求不高。这与美国中学化学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吻合。

(5)弱化学生对具体知识的简单记忆,倡导对基本理论的灵活运用。试题的侧重点不在于对具体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是侧重对试题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从表1可以看出,整个试卷对识记知识考察的很少。

由于国情不同,举办化学竞赛的根本目的不同,对于美国地区选拔赛我们在借鉴其长处的同时,也应用审视的目光分析其不足。例如题型过于简单,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能力,如学生的信息迁移能力、试验设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试卷中没能体现出现;试题联系生活实际、体现科学探究等方面略显不足;实验试题考察过于简单,所占比例偏小;试卷题型、试题情景等方面形式单一,整个试卷中没有出现信息迁移题等。但这种设计操作性较强,试卷评析也比较容易。

参考文献: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体育,大众化的运动竞赛模式

1.大众化的竞赛模式必要性

运动竞赛最为一种形式引入学校体育以来,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是让学生在参与体育竞赛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理解了竞争和公平的含义,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社会化,使参与到运动竞赛中的同学得到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受传统习惯及大型运动会形式的影响,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始终没有什么改变.大部分学校都是以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为主.通过对多所学校(大、中、小)运动会的人数统计,参加运动会的人数仅占在校人数的 30%左右。学校运动会中大多数的学生作了类似服务及呐喊助威的工作,而没有比赛项目。【1】

2.创建课内外相结合的运动竞赛模式

体育课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运动知识,而课外体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运动中,提高自己的运动技能,发展自己的运动兴趣,两者共同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但是在当前体育课中由于缺乏竞争性、娱乐性等相应属性的内容,造成学生在课上消极的学习,只能学到很少的内容,而在课外活动中又由于缺乏一定的技术指导,造成学生在经过多年的体育学习后仍旧不能掌握一门运动技能的现状。本文将运动竞赛引入课内外体育中,力图改变目前学生的学习现状,让学生在学校体育中学到更多的内容

2.1课内竞赛模式的引入

2.1.1分为不同类型的体育课

本文尝试构建以技术学习为主导的课和以分组合作学习为主导的两种体育课模式。前者是指采取合班同专项分组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不断练习某种技术,体验该项目的乐趣和文化,以期形成一定的运动倾向。后者者是指不采用专项的学习方式,但是尽可能多的介绍几种常见运动的运动技术,充分发挥该专项学生的骨干作用。

2,.1.2教学内容安排

在技术学习主导的课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取有基本技术到技战术练习,内容逐渐加大难度,在课的中间穿插相关裁判、规则知识的介绍。由教师规定学习计划,学生完成相应的技能后需进行相应的考核并以此来作为教学评价的依据。

在分组合作学习课的教学中,选取几种常见运动项目的运动技术作为内容,一方面让学生接触更多的运动项目,让其他同学开阔视野,学习更多的运动项目。另一方面让在这方面有优势的同学给其他的同学作指导,激发学生对现有专项的学习动力。

2.2创建多层次的运动竞赛模式(以高中为例)

在该模式中,竞赛作为学生获得生活经验的重要载体,让不同爱好的学生、不同水平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就必须建立一种多元化的竞赛模式,在学校中比赛的形式主要包括班级内的练习赛、班级的对抗赛、校外比赛等。班级内的练习赛主要见于平常教学中,大多数同学均有参与的机会。班级比赛作为一种中等水平的比赛,参与人数较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校外比赛作为代表本校的最高水平参赛,一般只有很少学生参与。让更多的学生能找到自己擅长的项目。

表1 中学校园系列体育比赛

 

活动名称

活动人数、次数、时间

参赛单位

赛制

活动时间

篮球争霸赛

每班1队 人数15 男女混合

高一、高二

 单循环

每年9月开学前

田径运动会

每年级男、女各18人

各年级

 

 每年4月

乒乓球联赛

人数10(男5女5)

高一、高二

   单循环         (班内选拔)

 每年9月开学前

羽毛球联赛

足球对抗赛

人数不限  每年级男2队

   人数10人 (男5女5)        

每班限1队伍每队10人

高一、高二

高二

单循环 (班内选拔)

单循环          

 每年9月开学前

  每年11月

每年12月

越野跑

男子8000米女子5000米

各年级各班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第3篇

化学竞赛的知识水平是否应当完全以中学化学教材一致?始终存在争论。我们的看法是,化学竞赛是一种课外活动,其知识水平应当源于中学化学及其他中学学习到的科目的知识,但要适当高于中学化学教材水平。高多少?这个“度”要大家共同来讨论,难以用一根固定的尺子来量。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参加竞赛的应当是优秀中学生,应当在中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细水常流的课外活动,加上自身的努力,获得超过中学课本的知识,因而竞赛知识不应局限于中学课本。例如,我们主张学生应当有常见元素的基本知识。所谓“常见”,不能拿中学课本来衡量。例如,铜,中学课本里连单独一节都未设置,但你能说它不常见吗?人类社会经历了相当长的“青铜时代”,足以证明铜是“常见元素”。又如铬,中学化学实验室里就有许多含铬的试剂,课本里说到强氧化剂时常提到重铬酸钾,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容量分析)里也经常用,说明它是常见的。因此,可以认为竞赛题涉及这些元素的基本性质与最重要的化合价和化合物及其最基本的性质是不过分的,不能被指责为“大学内容”。又如近年竞赛试题把I2+S2O32–的反应作为参赛者应当已有的知识,显然不是中学化学知识,但高考试题已经作为信息给出3次,许多中学教师在上课时都提到。而且这一知识是容量分析中最重要、最经常遇到的反应之一,即使中学老师在上课时没提到过,也应当是优秀学生可在课外活动里获得的知识。有的老师反映,对优秀学生,学有余力,适当、少量、有度地增加一些最常见最基本最主要的具体化学知识,对学生提高能力和今后求学成长确有好处,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们绝没有要求中学生普遍地全体地大量地在课外活动里被“灌输”一大堆大学化学知识。近年有的试题在体现“学得多智力不高不能占到便宜,学得适度智力高才能优胜”的命题策略总体上比过去强,特别是降低了属于大学化学的原理性知识的水平。

当年试题的某些知识点是头年初赛题里出现过的。这样做对不对?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对的,有利于逐年调整试题的知识水平到“适度”,有利于老师们把握竞赛试题水平,更有利于抑制过度的纯知识灌输式的请大学教师对中学生在课外进行培训。但搞得太多不一定可取,最好新一年的试题有全新的思路和面貌,提高试题本身的新颖度和创造性。

近年初赛试题与过去相同,尝试了“思维容量大,应答书写少”的特点。我们的试题没有通常在高考中普遍采纳的所谓客观性试题的选择题。选择题具有预示答案的特征,较难考察学生面对自己不熟悉的事物通过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综合自己得出答案的自信心强弱和应变能力,也较难考察应试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而一般而言不适合于作为竞赛试题的题型。我们不赞成在各省市自治区进行不符合全国初赛的命题思想、题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的“预赛”来筛选出参加初赛的选手,特别是“模拟高考”式的预赛,因为这种筛选并不科学,学生参加全国初赛离高考还有相当长时间,尚未进行“大运动量”的复习,不可能达到高考所要求的应试速度。教育部有关单位强调,具有保送资格的学生的人数要与该省、市、自治区参加明年高考的人数相关,也要与参加本次竞赛的人数相关,参加此次竞赛人数少了,等于自动放弃被保送上大学的学生名额。有的同志说,我们不稀罕这种保送,你给保送名额我们的学生也不去,即便这是实情,也与通过全国初赛吸引学生、促进教学、探索道路、选拔学生的竞赛宗旨向背离。

化学竞赛初赛试题有一种试题可以称为“科学谜语题”。这是我们努力发展的一种题型。猜谜是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智力游戏。其实,大自然就是一部巨大的谜书。“大自然往往把一些深刻的东西隐藏起来,只让人们见到表面或局部的现象,有时甚至只给一点暗示。”(见《科学发现纵横谈》王梓坤,北师大出版社,1993,第41页)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赛题与通常的灯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灯谜的谜底都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例如,一个灯谜的谜面是:“南面而坐,北面而朝,像忧而忧,像喜而喜”,谜底是镜子。镜子当然一定是猜谜人已有的知识,只是制谜人谜面做得好时,100个人同时猜谜,也只有几个人真正能理解谜面,猜出谜底。我们制作的化学谜语的谜底却大多是猜谜人未知的知识(当然也不排除已知的)。我们的谜面是构建这个未知知识的信息,猜谜人的智力强弱表现在能否用已有的知识(包括与谜底不一定直接相关的具体的描述性的化学知识、与信息相关的中学化学学到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来理解这些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分析、综合,加上丰富的想象力、联想力、洞察力以及猜测能力,当然经验和学识也起作用,最后创造性地形成谜底。既然谜底是新知识,是猜谜人自己从信息得出的新知识,实质上就考察了猜谜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题型是考察创造能力的好形式,值得深入研究。不过,我们认为,由于这类试题像通常猜灯谜一样,得出结论的人不会太多,恐怕不适合作水平性考试题,恐怕也不适合作选拔比例很大的高考题。

在教学过程中,贵在告诉学生,我们不能事事时时对事物的原因穷追不舍,似乎越细节越好。对许多事物的原因,在一定的知识背景下,只能达到一定的层次,继续问下去可以,需要更宽阔深厚的知识背景,其中不乏尚未开辟的处女地。追究解释的试题学生们心中无底的应答情况,很可能正暴露了我们教学中对认识的层次把握得不好,没有把认识的层次说清楚。东方人的思维偏重抽象、笼统、整体、理性,西方人思维偏重具体、详实、部分、感性,最明显的例子是中医理论与西医理论。这是长期的文化传统的积淀。我们学习来自西方的科学,有些人误解为事事时时应对细节穷追不舍,而不顾自己的知识背景是否够得上继续深入细节,忘记对事物的认识抽象与具体、笼统与详实是相辅相成的。如今许多西方人反而对老子的《道德经》越来越感兴趣,这应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今我国的中学科学教育,不是细节太少,反而是从细节上升到对科学通用概念和整个系统的认识过少。这不等于说应该满足对事物原因的笼统认识,对事物原因逐步深入是科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应该满足于对事物哲理化的笼统解释,但不应在尚未达到一定知识背景时就对事物更深入的原因穷追不舍,因此,分清认识的层次在教学上更应重视。教学中应将学生知识背景尚不足以深入的细节留给学生今后去达到,开个窗口,而不必作笼统抽象或者用过分哲理化的所谓“解释”来搪塞。坚持适度的“解释”才有可能使受教育者从此立下了深入探讨事物原因的雄心壮志,形成从事科学创造的潜质。相反,不顾背景知识的水平而过多地沉迷于似是而非的“解释”将使学生不知所措。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学生无可奈何地说:“真理掌握在老师手里”。这应引起深思。

我国中学化学与大多数国家专为培养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在中学里的大学预科生的中学化学相比(请参见经过反复修订的国际竞赛大纲的三级划分),其不足处,笔者认为,可归纳为如下几点:中学化学总时数较低(指对准备上大学学理工科的学生),基本化学事实少(无论元素化学还是有机化学),基本原理涉及的概念少(如动力学基础、热力学基础、电子云、立体化学、平衡常数、电极电势、定量分析原理等,有的根本未涉及,有的不要求定量表述),联系实际过少(我国中学生的面对社会实际问题表现出来的科学能力只处于国际中学生的中下水平,见中德中学生科学能力调查报告等资料),化学实验要求更低(时数和要求都低,许多学校极少做甚至根本不做实验,内容偏重验证,较少或根本无探究性实验),相反,我国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基本概念的要求过高(过多地追求严格的定义与相互关系),化学计算要求高(可能与我国学生数学能力十分突出,在国际中学生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文化传统有关),更要命的是,不论知识的重要与否,都过分强调其对思维能力的训练价值,常常对一些于形成科学整体认识及基本概念系统不十分重要的知识,也要作思维训练的无谓“拔高”,大运动量练习,以至千锤百炼,早起晚睡,疲于奔命。我们化学竞赛力图在面对少数优秀学生的中学化学教学中改变这种面貌。

最后需要讨论的是:如果初赛的知识水平基本上维持在《化学读本》的水平竞赛基本要求作相应修改),各省、市、自治区从初赛优胜者中选的选手(4-6人)在约2个月的业余省级培训期间能否达到决赛试题对知识基础的要求,能不能在决赛中取得优胜,并进入国际集训队,乃至出国,更期望出国必拿金牌荣归?对此问题要从四个方面思考。一是初赛后的各级竞赛(包括决赛)的知识基础定位在哪里?二是这些竞赛的试题是否确实体现这种定位,既不太高,也不太低?三是大家对这些竞赛的试题的知识基础如何理解?四是初赛优胜者能否在各竞赛前不长的时间里从初赛的知识基础发展到它们所需的知识基础?这需要大家都从实际出发,共同来讨论协商,形成比较一致的意见。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考化学;奥赛化学;同种试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231-02

高考化学和奥赛化学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考试。高考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能力要求不高;而奥赛是一种高度选拔性的考试,并不单一地考查基础知识和理论,要求学生要有理解、应用、迁移、推理、空间想象等能力。但两者考查的知识内容却是相同的,只是竞赛试题要求学生对高考知识点牢固掌握并达到灵活运用。本文从知识立意和能力立意方面分析了同时出现在高考和奥赛中的一些典型题目,希望能对老师和学生在如何去准备高考,又如何在高考的基础上备战奥赛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知识立意

高考化学与奥赛化学的命题思路是“重视人文素养,关注社会问题”,这类题具有“起点高,落点底”的特点,是高考试题和奥赛试题的重要取材源泉。例如以社会热点为体裁:

例1(1998全国高考题) 1998年山西朔州假酒案,假酒中严重超标的有毒成分是( )。

A.(CH2OH)2CHOH?摇?摇?摇?摇B.CH30H

C.CH3COOCH2CH3?摇?摇?摇?摇?摇D.CH3COOH

解析:淀粉发酵过程中除生成酒精外,还可产生甲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其中甲醇有剧毒,而A中甘油可做皮肤的剂,无毒。故选B。

例2(2001奥赛试题) 2001年5月底6月初,各地报刊纷纷转载了不要将不同品牌的洁污剂混合使用的警告,在全国各地发生了多起氯气中毒事件,根据你的化学知识判断:当事人使用的液体洁污剂中氯的最可能的存在形式是______,当一种酸性洁污剂与之混合,可能发生反应______。

答案:可能的存在形式是C1O-、Cl-;可能发生的产生氯气的反应为:C1O-+2H++Cl-=Cl2+H2O

点评:以上两题都是当年发生的重大安全事故,轰动全国,以热点问题考查学生,旨在提醒学生关心社会,关注生活中的化学问题。这类题目在高考和奥赛中都经常出现,可见,以社会热点问题的命题值得我们重视。

二、能力立意

随着高考与奥赛化学命题的日趋成熟,命题的思路逐渐由原来的“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纵观历年的试题,会发现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知识立意,兼顾能力立意;奥赛试题则很多都是能力立意,要求考生要有处理信息、推理、空间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及综合运用的能力。这些能力的考查在历年试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给我国高考化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下面以推理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为例进行分析。

1.推理分析能力。例3(1997全国高考题) 199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发现C60有重大贡献的三位科学家。C60分子形状如图,已知:(1)C60分子中每个碳原子只跟相邻的3个碳原子形成化学键;(2)C60分子只含有五边形;(3)多面体的顶点数、面数和棱边数的关系,遵循欧拉定理:顶点数+面数-棱边数=2。

请回答:(1)固体C60与金刚石相比较,熔点较高者是?摇?摇?摇?摇?摇

,理由: ;(2)试估计C60跟F2在一定条件下,能否反应生成C60F60 ,理由: ;(3)通过计算,确定C60分子所含单键数。

答案:(1)金刚石;金刚石属原子晶体,熔点较高(2)可能;因C60分子含30个双键,与极活泼的F2发生加成反应即可生成C60F60(3)60。

例4(2001浙江奥赛初赛试题) 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分子式为CnH2n+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摇 。

(2)Cx可看作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 ;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

(3)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x,它们分子结构中都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结构见左图。

则该Cx结构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 和

答案:(1)n-1 (2)C80;C160H320 (3)12;30

评析:近年来,晶体部分知识是高考化学和奥赛化学的重点之一,历年真题中都会出现,通过此内容可以很好的考查学生的推理分析能力。这是一种较高水平的能力考查。

2.综合应用能力。例5(2006年全国奥赛初赛试题) 石墨晶体由层状石墨“分子”按ABAB方式堆积而成,如下图所示,图中标出了石墨的一个六方晶胞。

石墨可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充电时:Li++xC6+xLi++xe-LiC6,其结果是,Li+嵌入石墨的A、B层间,形成LiC6的嵌入化合物。

(1)在LiC6中,Li+与相邻石墨六元环的作用力属何种键型?

(2)某石墨嵌入化合物每个六元环都对应一个Li+,写出它的化学式。

答案:(1)离子键或静电作用(2)LiC2。

评析 本题在2002年全国化学竞赛理论试题中考察过,此处又根据2002年全国化学竞赛决赛题略加改编,且(2)在1999年竞赛模拟试卷也考查过,而2009年浙江省夏季高考中又一次考查:

例6(2009年浙江高考题)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电极反应为:Li++2L0.35iNiO22Li0.85NiO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摇)。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Li-e-=Li+

B.充电时,2Li0.35NiO2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向负极移动

答案:C。

评析:此题在2005年化学竞赛第3题和我国2007年高考天津卷第29题均有考查。由此可见,大量试题尤其是奥赛重在考查学生的能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夯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也要锻炼能力,力求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为高考和奥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对我国高考和奥赛命题的启示

化学奥赛在化学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化学奥赛的健康发展,为高考的命题和解题策略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材料,也必将给化学教育的繁荣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虽然高考与奥赛化学试卷存在区别,但它们之间还是有一定联系的,无论是从试题角度还是对考生的要求方面都有一定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在高考和奥赛中表现的程度和深度上是有很大差异的。许多奥赛化学问题的新颖性和启示性,为高考化学的命题备考研究开拓了新的前景。

1.命题思路方面的启示。高考化学与奥赛化学命题的思路是“重视人文素养,关注社会问题”,这类题具有“起点高,落点底”的特点,是高考试题和奥赛试题的重要取材源泉。化学是生活中的化学,上述例1和例2结合生活常见现象中蕴含的化学知识,命题者加以挖掘能够很好地体现化学学习者的品质。

2.知识侧重方面的启示。高考与奥赛化学试卷考查的知识侧重不同,高考注重基本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奥赛则十分注重能力的考查。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主要是以知识立意为主,一定数量的能力立意;奥赛试题大都是能力立意的,试题的解答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我们的高考命题应更注重能力方面的考查,我们的备考也要侧重能力的训练,顺应新时代的要求。

3.知识迁移方面的启示。高考试题和奥赛试题中利用课本己有的知识推广到与此相似的知识,上述例5和例6中,以学生在课本上学习到的原电池、电解池的基本知识为基础,迁移到锂—镍电池的考查,应用且创造了知识,能够体现出学生的智力水平,这将成为高考与奥赛发展的趋势,所以老师在今后要引导学生注重知识的外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后雄.奥林匹克化学竞赛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化学竞赛试题范文第5篇

我在09年9月新担任了高一化学三个省招班的化学课教学,担任化学备课组长。2012年我校获得9个省一等奖,其中一位学生进入省集训队,最后保送南京大学化学系。以下结合自己的化学竞赛辅导的经验,谈谈化学竞赛与化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化学竞赛辅导中学生苗子的选拨

这是化学竞赛辅导应把握好的第一关。近年来化学竞赛还特别重视考察学生对化学分子三维立体结构的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说空间感受能力,考察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表述能力等。我认为参加化学竞赛的选手应该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维力、良好的想象力、高超的创造力和良好的科学表达能力。同时作为化学竞赛小组的一名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化学竞赛辅课的要求:具有高度的自信心、应变能力、勇于提出假定、勇于修正错误、百折不挠等心理品质,必须培养好自学的习惯和自学能力。

化学竞赛培养学生的基本过程

这一届学生的选拨培养我是利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开始进行操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兴趣爱好自愿报名,初次报名下来有六十多名学生,我组织这部分学生开始参加化学竞赛辅课,明确告知辅导二次后,参加我们自命题的资格考试,选拨后将优胜的二十七名学生又分成三个小组,每组9位同学,这样本届化学竞赛小组学生成员宣告正式成立。

一轮化学竞赛活动以时间为序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高一上后半期至次年的5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任务首先是自学完成整个高中化学知识达到高考要求,其次是自修大学《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二阶段是参加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后至暑期夏令营培训和选拨,初步了解大学《有机化学》上、下册;第三阶段是夏令营培训和选拨结束后至9月初的省决赛,若获全省前40名左右进入省集训队,集训后若进入前5名代表省队参加下年初的全国初赛,再经过由170人左右组成的国家冬令营集训队培训,参加全国决赛获前16名进入国家集训队,最终4人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这是学生学习化学得到的最高荣誉。

培养化学竞赛选手,必须强调基础知识。

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要循序渐进,打好基础。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把中学化学教材吃透,在辅导学生自学的过程中也必须时刻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知识基础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学生要有足够宽的知识面;二是要有足够深的知识层次。因竞赛试题内容广,层次深,有时还涉及到许多新科学新技术领域以及数学、物理、生物等相互渗透的一些问题,这些知识需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指导学生在学习和积累书本基础知识的同时,重视基础知识的内涵、外延和实践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和应用能力,形成最有效的合力,进而提高学生自悟、自省、自学及创新能力。

化学竞赛辅导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做好化学竞赛辅导工作,首先要了解竞赛、研究竞赛,再辅导竞赛。高一阶段着重让学扎实好高中化学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了解大学无机、有机化学的初级知识,高二阶段着重是拔高,根据“奥赛”培训大纲指导学生自学大学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教材。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一)按时间为序安排学习内容

在高一上的后半学期至高一下学期的5月中旬这段时间主要针对学生参加江苏省化学竞赛初赛,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基础知识达高考要求,确保省初赛能出线,同时安排学生自学《无机化学》上、下册(三师大主编第四版),《有机化学》上、下册(五师大合编第四版)。

在省初赛结束后主要针对出线学生参加省化工学会举办的暑假夏令营选拨性培训,在此期间作好大学无机和大学有机教材的自学辅导。若通过了选拨性考试,整个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在暑假里自学处理省决赛的相关内容和试题。

(二)培养化学竞赛选手的方法和措施

先从化学阅读能力抓起。自学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渠道,通过阅读可让学生掌握上课无法接受到的知识。在化学阅读中可分粗读、精读、复习阅读、实验装置图和化学图表阅读,辅导老师引导学生在一定时间里完成阅读内容,找出知识要点,并做好笔记。精读则是对阅读内容作出深刻的理解,记住必要的知识,并能再现原有相关知识。

编制发散性思维训练材料。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可沿着各种不同的角度,从不同的方面,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化学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化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关于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概念、定律、原理等来间接、概括地反映化学事物、独具特色的一类思维活动,化学发散性是一种重要的形象思维能力,在联想和某些意象的基础上,创造出化学事物新意象的思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