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新媒体宣传

新媒体宣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新媒体宣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媒体宣传

新媒体宣传范文第1篇

开展全媒体传播,扩大典型宣传影响力

全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传播渠道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全媒体传播应运而生。全媒体传播是指“综合运用各种媒介表现形式,如文、图、声、光、电等,全方位、立体地展示传播的具体内容,同时通过文字、声像、网络、通信等多种传播手段来传输的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①

作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走向融合后“跨媒介”的产物,全媒体传播不再受传统媒体时代传播方式、手段的限制,而是能够突破现有各种媒体形式的局限,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聚合在一起,实现信息传播平台的全面覆盖,利用多种媒体手段,构建多落点、多形态的大传播体系。

将全媒体传播模式引入典型宣传中,就是要借助其“兼容并包”的特点,使典型宣传从单一媒体、单形态的运作转变为多媒体、多形态的运作,通过各媒体的深度融合,形成多媒体的联动传播,从而扩大典型宣传的传播范围,促使典型宣传传播效果叠加和放大。同时通过全媒体传播模式的运作,拓展典型宣传的表现方式,使典型宣传的表现手段更加多样化,从而满足受众对信息全面接收和感知的需要,进而大大提升典型宣传的影响力。

当然,全媒体传播并不是多媒体的简单组合,它是以各种媒体表现手段为基础促使不同媒体互相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传播体系。而要促使各为独立系统的各种媒体形式在全媒体传播体系中形成有机组合并产生质变,精心的策划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策划,各个媒体平台才能通过有序的整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运作、互为补充,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进而才能够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和各传播媒体的特点,制作出可以产生最佳传播效果的信息,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因此,对于典型宣传来说,在运用全媒体传播模式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要从媒体融合的视域出发,强化传播过程的整体策划。通过精心策划,合理选择并运用特性各异的不同传播媒体,有步骤、有层次地组织典型宣传的全媒体传播活动,使各媒体之间有效融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形成立体整合传播之势,产生宣传合力,扩大典型宣传的影响,实现宣传效益的最大化。

突破典型形象塑造的模式化,增强典型宣传的可信性

长期以来,在进行典型宣传时,一些媒体习惯于简单化、模式化地塑造典型形象。比如,在刻画典型人物时,总是将典型人物“神化”,甚至为了突出典型人物的伟大而对其刻意拔高。

而全媒体时代传播环境的变化,为受众提供了众多获取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受众与典型宣传主体之间正在逐渐由信息的不平衡走向信息获取的对称与平衡。受众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知传播者未报道的信息,或者对传播者报道的不客观、不全面的信息进行更正、补充。

面对全媒体时代传受关系的新变化,如果典型宣传主体还固守着传统的思维方式,不考虑广大受众的接受心理,按自己的想法单一性地塑造“高大全”式的形象,其结果只能是导致所树立的典型形象缺乏感染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在通过各种渠道获得有关典型形象更加全面的信息后,受众会对这种按照简单化、模式化思路塑造出来的典型形象产生极大怀疑。

“典型宣传的目的就是让典型事迹或者典型人物内化为社会普通民众或者某一行业的一种标杆和模范。”②而达到这种舆论引导目的的前提条件,是典型宣传所传播的信息要对受众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受众认可、接受典型宣传的内容。如果受众对典型形象产生不信任感,觉得典型形象不真实、不可信,必然会由此对典型宣传产生反感、排斥以至拒绝和抵制,从而使典型宣传丧失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信息渠道多元化的全媒体时代,典型宣传只有改变以往简单化、模式化的典型塑造方法,遵循客观、真实、全面的报道理念,才能让典型形象变得更加可亲、可信,进而使典型宣传深入受众内心,赢得他们的认可,最终实现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目的。

加强互动,提升典型宣传效果

在以往的典型宣传中,贯穿于其中的是一种“传者本位”思想。典型宣传报道往往都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策略由媒体采编人员主导,对受众进行单向式、灌输式的传播。然而,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传播手段的发展打破了传统传播渠道的限制,降低了公众参与信息传播的成本,为人们参与传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极大便利,信息传播已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活动。这使旧有的“我说你听”式的传播越来越难以引起受众的兴趣。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互动参与到信息传播中来成为受众普遍的要求。

为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典型宣传必须充分考虑到互动在典型宣传中的重要性,赋予典型宣传鲜明的互动化传播色彩,主动为受众提供各种互动的机会与渠道,与受众建构起常态的互动联系,借此促使受众对宣传内容产生强烈的信任和共鸣,进而增强典型宣传的舆论引导力。

典型宣传与受众的互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体现在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如可以为受众提供更多直接参与传播内容生产的机会,使受众不仅是典型宣传的接受者,还能成为典型宣传的发起者、推动者。在全媒体时代,受众能够便捷地利用微博、论坛等各种传播渠道主动地推荐身边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为典型宣传提供丰富的素材。因此,进行典型宣传时,在选拔和树立典型的环节就要强调公众的参与,从而进一步拓展典型宣传资源,并通过公众集体认同元素的注入,使典型宣传从信息的源头就与受众形成深度互动,这无疑有助于受众对典型宣传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同时,典型宣传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开设常规的短信互动渠道、开放固定的网站页面互动区域、开发移动客户端的互动系统等方式,不断开辟互动平台和空间,引导受众围绕典型宣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通过为受众提供便捷的互动通道,让受众最大化地参与到典型宣传活动中来,从而营造出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典型宣传的舆论声势,提升和强化典型宣传在受众中的影响力。

【本文为南通市社科基金项目“全媒体环境下南通典型宣传研究”(项目编号:2012BNT0011)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罗鑫:《什么是“全媒体”》,《中国记者》,2010年第3期

新媒体宣传范文第2篇

一、 运用新媒体探索新时期“统战”宣传工作的内容

依据近10年来从事人民政协报“统战”新闻版编辑工作体会来看,笔者认为,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网络“统战”宣传工作的关键是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拓展工作方式,找准新兴媒体与“统战”宣传工作的契合点,充分发挥新兴媒体在促进信息交流、政治引导、舆情引导、参政议政、服务咨询、联谊交友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打造“统战”宣传交流、参政议政、网上舆论引导、网上舆情监管、联谊交友等五大新媒体网络平台,在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切切实实地将新兴媒体的挑战转化为机遇,为开创新时期新阶段“统战”宣传工作新局面发挥重要作用。

1.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对新时期“统战”宣传工作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以互联网为主的新兴媒体呈现出开放性、无界性、互动性、多样性和隐蔽性的鲜明特征,随着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和广泛运用,既给新时期“统战”宣传工作方式和手段的改进创新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和基础平台,同时随着涉及统一战线的网络事件也越来越多,对“统战”宣传工作范围和内容、工作标准和要求以及新时期“统战”干部的素质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2.加大对新兴媒体的研究和运用,是“统战”部门适应形势发展,探索新时期网络“统战”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级“统战”部门必须加大对新兴媒体的研究和运用。这种研究,必须是跨学科的,融合网络传媒、“统战”工作等多个学科,既要有“统战”工作的工作人员和专家,也要有熟悉网络传媒的从业者和学者。“统战”宣传工作必须抢占新兴媒体的阵地,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阵地,积极宣传党的“统战”政策、统一战线工作成果和“统战”代表人物,加强“统战”干部与统一战线成员的联系,了解统一战线各界人士的政治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还要多研究新媒体的表现内容,开发新媒体受众喜闻乐见的“统战”信息和内容。

二、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的现状

当前,各级“统战”部门都已经充分认识到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产生的深刻影响和巨大作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统战”部门和系统单位纷纷建立了门户网站,在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统战”系统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为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目前,各级“统战”部门大多建立了自己的网上窗口,各种“统战”资讯和动态,并且配备了专门的网络设施和网络技术人员。这从技术层面上,为“统战”宣传工作奠定了基础。

2.在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上,各地“统战”部门还处于探索和尝试阶段。目前各地“统战”部门基本建立了门户网站,有些地方还建立了“统战”工作短信平台、建言献策网上平台、网上部长直通车,“统战”工作QQ群、内部即时通讯系统、电子邮件系统等,积极探索网上舆情监管和网上舆论引导工作,并利用网站、手机等丰富统一战线联谊交友手段,在运用网络等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有些地方“统战”部门,鼓励工作人员以个人名义开设博客、微博,实际上是将“统战”宣传工作触角延伸到个人。有些“统战”部门,还邀请新兴媒体参与报道“统战”工作,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另外还有些地方“统战”部门,注重新媒体从业者中的“统战”对象,从人的角度关注新媒体“统战”工作。

但是,各级“统战”部门的新媒体“统战”宣传工作还没有形成体系化合力,基本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

3.在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现在,无论是地方还是中央,“统战”系统的新媒体工作部门大多停留在技术工作层面,仅仅是其他部门的传声筒,配备的工作人员也都是技术人才,并非专门的“统战”宣传人才。实际上,现在精于新媒体“统战”宣传工作的人才较少,这是新媒体“统战”宣传工作的“瓶颈”。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成批、成建制地将一些“统战”宣传专业人才转换到“统战”系统的新媒体工作部门。

三、 运用新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的对策

笔者认为,新时期运用新兴媒体开展“统战”宣传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是:建立符合“统战”宣传工作要求、结构合理、覆盖范围宽又充分开放的新兴媒体平台,实现“统战”宣传工作与新兴媒体平台的有机结合。树立新的“统战”观念,建立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新的工作手段和载体,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和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使新时期“统战”宣传工作更好地向深度、广度发展。

1.开展教育,提高“统战”系统对新媒体“统战”价值的认识。目前,“统战”系统的同志们大多熟悉网络、使用网络,也能意识到新兴媒体对“统战”工作的价值,但是这种认识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更鲜有借用网络从事“统战”宣传工作的案例。为此,建议各级“统战”部门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在新时期“统战”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树立“大网络,大“统战””观念, 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覆盖面广和传播快捷的优势, 适应新时期大“统战”工作格局的要求,不断拓展“统战”宣传工作覆盖范围。

2.充分发挥新兴媒体优势,结合“统战”工作需求构建网络“统战”宣传工作新平台。各级“统战”部门应注重建好自己的互联网门户网站,通过及时“统战”新闻动态,整合共享“统战”系统资源,进行社会调研及决策咨询等,以丰富的内容、良好的服务、新颖的界面树立“统战”部门的形象,占领互联网宣传的主阵地。按照大团结、大联合、稳定和正面为主的宣传方针,不断改进和拓展信息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技术手段,利用新兴媒体平台及时、广泛地宣传党的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 宣传统一战线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 提高大家对统一战线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建立网络舆情工作机制。建立舆情信息需求要点通报制度、重要舆情信息限时报送制度,完善舆情信息搜集的研究反馈机制,善于运用论坛、博客、新闻媒体等多种载体,及时反馈、报告舆情信息的调研分析,为各级“统战”部门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提供支持和服务。健全舆情监控机制,及时监测与分析舆情,从而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警监测能力。

新媒体宣传范文第3篇

1 融媒体与新闻宣传策划

融媒体是指在互联网思维下整合不同资源、具有融合性体制机制,以开放共享的技术平台、大数据、云计算等手段为技术支持,重构与用户关系的融媒体生态系统,可以成为媒介融合的依托平台[1]。融媒体不是一个具体的媒体,而是一种媒体运作的形式,是一种趋势,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具有新的时代特点。

新闻宣传策划是指在新闻事实报到前对重大新闻事实从报道主题、采编、制作、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构思,经过反复思量之后,做出整体的设计,已达到所报道的新闻事实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更能吸引受众的关注,从而实现预期的传播效果的目的[2]。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前期准备工作,奠定了新闻报道的基础。

2 融媒体时代下新闻宣传策划的要点

融媒体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实体媒体存在的,它是一种媒体运作模式。融媒体是将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优势整合而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策划需要注意明确宣传目的、确定报道内容和多渠道传播方式。宣传目的是新闻宣传的开始,首先要明确宣传的目的是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展开分析;确定报道内容是宣传策划的主要内容,也就是整个宣传的主干部分;传播方式决定了宣传的效果,不同的渠道宣传得到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2.1 明确宣传目的

2.1.1 坚持党性原则

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新闻宣传策划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人民性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人要牢记新闻观,要遵守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要求,要宣传正能量的能够鼓舞士气的内容。

2.1.2 熟悉新闻业务

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采访效果和传播效果。熟练掌握新闻采编业务是做好新闻策划的基础[3]。新闻宣传策划工作者要具备基本的新闻敏感,要有能够挖掘新闻的能力,同时还要有进行新闻采访提纲设计和策划的能力。融媒体时代还要求新闻工作者熟练掌握不同的报道形式和采访方式,能够在传播中融入新媒体的特点,要学会利用新媒体传播报道。

2.1.3 遵循传播规律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渠道是完全不同的。传统媒体的受众较窄,传播范围也比较窄,但是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受众范围较广、传播范围较大、受众反馈及时等特点,所以在策划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报道传播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报道所针对的受众群进行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

2.2 确定报道内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自媒体越来越多,网络上的假新闻和反转新闻也越来越多。所以传统媒体要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要坚持“内容为王”报道真正的优质新闻。

2.2.1 确定报道体裁

融媒体时代,各个平台报道的体裁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在策划的时候,考虑到受众以及平台的问题,确定一个合适的报道体裁,把握各个体裁的不同特点,做好报道前的充分准备。

2.2.2 确定报道标题

新闻标题是新闻的初印象,很多读者都是根据标题来判断自己是否对这篇新闻有兴趣。但是因为恶性竞争,自媒体拉低了媒体人的整体素质,现在新闻报道的“标题党”横行,甚至有新闻标题与新闻内容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出现,所以在确定报道标题的时候既要能够吸引读者、概况新闻的主要内容,又要警惕“标题党”。

2.2.3 确定报道内容

新闻内容是新闻报道的核心。在报道策划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人民关注新闻角度,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做党和人民的喉舌。科技的不断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多,新闻人的入学门槛也越来越低,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这也是一个信息繁杂的时代。这是一个新闻很多事实很少的时代。作为主流媒体更应该坚定立场,坚持做内容,坚持报道优质新闻,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

2.3 多渠道传播方式

新闻需要内容和传播渠道两方面的支持,新闻是面向大众的事实,最终是要传播出去的,所以新闻的传播渠道是新闻的一个重点。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新闻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广播、电视、互联网、客户端、微博、微信等。

2.3.1 多媒体报道影响面广

宣传离不开平台,不同的媒体有着不同的受众,不同受众有着不同的接受信息的方式和途径[4]。现在互联网成为我们日常接收新闻的重要渠道之一,纸媒也开始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发展,比如中国江西网选择与《信息日报》融合发展。每个媒体都有他们的受众,但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传统媒体特别是纸媒的冲击更大,很多纸媒宣布停刊,所以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还能够围绕报道展开讨论,打造宣传点。

2.3.2 新媒体渠道受众面更广

选择的渠道决定了传播的效果。新媒体具有传播面广、受众范围大、传播速度快等特点。可以通过媒体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同时在后台评论区去受众实时互动,了解受众的接收情况以及反馈,方便后续报道;可以通过微博开通相关报道的话题,通过网民讨论得到受众关注的重点所在,考量报道效果;也可以通过制作小视频进行相关报道,吸引受众的关注,增加宣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3 策划效果和意义

新闻宣传策划是新闻报道前期的准备工作,奠定了新闻报道的基调[5]。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开始,对新闻宣传策划是对新闻宣传整体的一个把握,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融媒体形势下的宣传报道策划,是对主流媒体的一个多重性考验,更是宣传报道成功与否的关键。

3.1 锻炼新闻宣传队伍

新闻宣传策划,从新闻选题、确定报道目的、确定报道体裁、确定报道标题、确定报道内容等方面都对新闻策划人员的新闻素质有很高的要求,它需要新闻策划人员具有新闻敏感以及专业的新闻素养。新闻宣传策划有利于锻炼新闻宣传队伍,帮助他们培养新闻敏感,熟悉策划流程,学会选择传播渠道以及坚定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党性原则、人民性原则,坚持新闻观,有利于为新闻界培养一批专业、有能力、有素养的媒体从业人员。

3.2 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新闻宣传要坚持党性原则和人民性原则。这就要求无论是采用何种渠道进行宣传、无论是什么体裁的新闻,都要坚持宣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党媒的新闻报道要在主导舆论话语权、引导社会舆论,通过新闻宣传策划,努力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的目标,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改革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新媒体宣传范文第4篇

“传播学大师韦伯指出:假若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100万年假定为一天,那么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人类的交往与合作的发展都是空白的,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毫无疑问,如果把我们的传播历史比作银河,那么“新媒体”无疑是这条长河中最闪亮的明星。“新媒体”这个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概念而提出的。一般认为,“新媒体”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只要跟计算机相关的媒体形态,都可以说是新媒体。从形态上讲,则包括网络媒体、微博、微信、手机等媒介形式。

二、新媒体的环境认知功能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目前已有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其交流、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

新媒体又是互联网中大学生使用最多、最频繁的信息传输工具。新媒体的环境认知功能主要表现在具备影响特定的时间之内对特定的人或事件在视觉或者听觉方面的影响,然后得到传播者或者想要得到的效果。

目前,高校多利用微博、微信、网站等新媒体手段重要的信息,上传资源。新媒体在环境与认知的功能中所营造的拟态环境使高校思想宣传具有跨越时空传播信息的特性,打破、改变了以往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内容的僵硬的宣传模式。E-mail、QQ、微博、微信、手机等活动载体,可以使宣传者与被宣传者在不见面的情况下,实现思想交流、探讨问题、分享快乐,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想要传播的信息同时送到身在不同地域的受众身边,使思想宣传的渗透速度和传播范围更快捷、更广泛、更深刻、更有成效。

三、新媒体的价值形成功能

新媒体逐渐在影响大学生学习和生活、高校思想宣传工作方式和途径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在信息高速发展时代,新媒体与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宣传二者已经须臾不可分,因此,高校在对新媒体的认识、态度、包括对新媒体的选择与接触和传播内容方面的选择与判断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在大学生的思想宣传过程中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即新媒体的价值形成功能。

新媒体在高校思想宣传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中具有导向作用。与传统媒体一样,新媒体在传播的信息中体现了社会主导价值观念,全方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价值观。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青年人思想状况正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提供给大学生前所未有的多样化视角。在这种信息环境的耳濡目染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

高校思想宣传借助新媒体为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营造良好社会舆论环境媒体发挥“议题设置”的功能,关注大事件,引导社会舆论,引导大学生关心社会,关注国家大事。为大学生运用新媒体提高良好服务,也为大学生营造了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这为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外部环境。

四、新媒体的社会行为与示范功能

互联网正式接入我国后,在短短若干年时间内由一个新鲜事物迅速发展成为人们特别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在这种形式下,新媒体在高校思想宣传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了。

新媒体宣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宣传

一、 新媒体的定义、特点及发展优势

对于新媒体的定义,目前国内业界仅仅从实践中进行了应用性、描述性的叙述。什么是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传播方式、传播平台及传播内容的综合。有专家认为,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在信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新媒体的定义往往不能明确。在当前时间点,新媒体指由于信息、网络的告诉发展而产生的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型平台。其特点为: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互动性强,导致其传播主体具有模糊性、传播内容具有不稳定性、传播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传播方式具有不固定性。高校新媒体,即指高校运行的此类媒体。

二、 高校新媒体对校园文化影响

促进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融合。

由于新媒体覆盖面广,严格意义上来说,无论是校园新媒体还是社会新媒体,之间都没有严格意义的界线。新媒体平台的覆盖面能够将校园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整体。高校中的学生,可以浏览社会新媒体的信息,高校外人士也能关注象牙塔内的资讯。

这种融合促进了大学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统一与融合,让学生提早了解社会、融入社会,面对社会。其对学生的影响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对于高校宣传工作来说,不能忽视其不稳定性对高校校园文化的高风险性。

(一)激发校园文化的创新氛围

高校校园文化任务中,不能忽视的是创新文化氛围的营造。新媒体文化的包容性,为高校学子的思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平台是一个自主的、包容的、非实体的文化空间,在此发展的学生思维更具有创造性、创新性、广阔性。

(二)提升校园文化的包容性

新媒体文化形态的自主、包容,拓宽了校园文化范畴,为更多的非主流校园文化提供了发展平台和培育的环境。这种温床式的环境有利于一切文化的成长。在这种环境下,校园文化更加包容,更像广阔,大学生们在这样文化环境下也更加自由,更加资助,各种观点再次碰撞,迸发出新的灵感和思想。

另一方面,在新媒体环境下成长的高校校园文化,更需要宣传部门的引导。

三、 高校新媒体的整合与运用

如何整合与运用新媒体,构建和谐健康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已经成为高校宣传工作的主要任务,其过程艰辛、使命重大。

(一)优化资源,健全机制

对于高校来说,新媒体的整合与运用的优势在于其资源的丰富,劣势在于机制不够健全。高校宣传工作者应该主动出击,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稿件资源、人力资源,把新媒体工具利用好,为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新媒体发展环境。

而机制建设方面,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工作机制。要能够引领新媒体平台的宣传方向,引导正确、积极的校园文化,创造和谐校园、传播正能量,合理规避不受管理的校园个人媒体传播风险。具体方法有:1.建立合理的新媒体平台报备制度;2.建立大型活动审批制度;3.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控体系。

(二)利用优势,构建立体化的管理模式

高校文化工作者应该主动出击,成立官方平台。为师生充分提供了解校园文化、获得信息的渠道。与此同时,高校应该主动组织专业团队,充分利用、充分引导在新媒体工作方面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加强校园文化的引导。在校园建立校级宣传部门、院系级宣传专岗、学生组织、新媒体平台负责人这4级管理体系,形成立体化管理模式。

(三)强化整合,培养人才

高校校园文化中的资源整合,一是充分利用学生中有特长、有兴趣的干部,对圈子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梳理,适当引导,遇到重大情况时报备上级部门。二是建立活跃、自然、有朝气的新媒体文化氛围。校园新媒体的管理,更多在“管理”二字。要管理,必须要建立和谐、活跃、有朝气的平台。三是注重引导,增强学生的培养培训。对专门从事新媒体工作的学生要进行定期培养,这类培养应遵循了解、理解、运用的步骤进行。

四、 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策略

高校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宣传工作的重点。管理、引导校园新媒体,必须要从人出发,以人为本,培养出一批在新媒体方面有特长的操作者。

(一)转变观念,强化为受众服务的意识和新媒体编辑能力

高校在培养新媒体人才时,应注意培养更服务于受众的思想,更开放的心态,更多元的文化包容力,更活跃的意识。相比传统媒体人才培养,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需要更加注重交流、更加注重观念、更加注重多媒体工具的运用。

通过培养,高校要培养出能够服务于受众、包容更多文化思想、有创新能力、懂得创造的管理者。在思想和观念解放的同时,更要强调动手能力、编辑能力的培养。

(二)全面培养,涉猎多学科知识,培养具有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专业复合型人才应该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能力,在某一个具体的方面要能出类拔萃的人。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强调知识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多样性。高校培养新媒体平台的工作者时,应该注重起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能够融会贯通、整合知识和能力。

新媒体强调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的配合,高校新媒体工作者也应该具有相印的素质,要能够合理利用4种元素的配合,完整准确地表述信息。

(三)强化实践,提升动手能力

新媒体的管理,归根到底是要动手,其管理人员最重要的能力还是要能够在实际操作中对内容进行编辑。高校新媒体管理人员的培养也应该强调动手能力。

一是要强化网络语言、文字的编辑能力。语言文字是媒体传播的中心,也是最能表意,歧义最小的抽象信息。新媒体管理者要有很强的文字功底,懂得用最简短的文字表达准确的意思。二是要强化多媒体,即图片、音乐、视频等的处理能力。图片、音乐、视频的处理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其直观性更能激发起传播主体和客体的兴趣,合理利用好多媒体是新媒体传播成功的关键。三是要强化应变能力。新媒体传播事件的发生,通常具有突发性、即时性、不确定性。新媒体工作者需要在这样不确定的环境中工作,应变能力是一项重点能力。

总之,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媒体提供了更多支持与方向。二者的互动、融合为高校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更将广泛、开阔的发展空间。新媒体的出现,为社会的信息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也为社会信息的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新媒体时代,面临着很大的机遇,更面临着艰巨的挑战。高校新媒体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需要认真探索新媒体的规律,把握其特点,积极寻求科学的对策,适当引导,加强对多媒体的运用,定能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宣传工作、校园文化建设中出成绩、出效果。(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高玉梅,王,杨艳花;论高校新媒体的有效整合与运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