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长征的诗歌

关于长征的诗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长征的诗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长征的诗歌

关于长征的诗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市场信心 经济增长

一、导言

众多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践都已经证明,长期经济增长需要各种客观条件的支撑,比如:劳动、人力资本等。尽管学者对各因素的重要性各执己见,但对这类因素本身的驱动作用却没有异议。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经济的增长仅仅依靠这些客观因素是不够的,很大程度上它还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市场信心。

其实,市场信心作为一种心理作用,很早之前就已经进入了经济学研究者的视野。福利经济学之父庇古(1929)曾经提到:“几乎一半的工业产量变动可以用心理因素解释”。而从理论上讲,市场信心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首先,消费者信心会影响到消费欲望,进而与购买力结合影响了消费需求;其次,消费者信心直接影响既定约束下的消费者决策(即收入中储蓄和消费各自所占的比例),这也会对消费者需求造成硬性约束。消费需求则会进一步的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宏观经济均衡。企业家信心对于宏观经济的影响类似。

本文将市场信心分解为企业家信心(下文简称ECI)和消费者信心(下文简称CCI),进而用ECI和CCI以及GDP代表所研究的变量,通过回归模型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探讨市场信心与宏观经济增长的相关影响方向和程度。

二、建模与实证分析

以CCI和ECI的变化率为解释变量,经济增长用GDP的增长率表示,然后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引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C)、固定资产总投资(I)、净出口(NEX)的变化率为控制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即dGDP=f(dC+dI+dNEX+dMCI)+ε,其中d表示指标的变化率或增长率,用本期值减去上期值的一阶差分除以上期值来表示,即dGDP■=■,其他变量也可依此类推。

本文采用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月度数据)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季度数据),依据国家统计局的GDP、C、I、NEX数据(季度数据),采用X-12法对其进行季节调整,受制于数据可获得性,数据期间是1999年1月到2012年9月,对于消费者信心指数采用3个月的算数平均得出季度数据,以上数据全部来源于中经网经济统计数据库。市场信心属于先导性的经济指标,因此模型中的自变量需要选择滞后期,这里选择滞后期为1,而其余控制变量采用当期值。待估计的方程为:

dGDPt=β0+β1dMCIt-1+β2dCt+β3dIt+β4dNEXt+ε

通过OLS法对方程进行估计。对于ECI,得出的结果是(括号内为系数的t值):

dGDP=0.0122+0.1740dMCI-1+0.2896dC+0.1763dI+0.0109dNEX

(1.9727) (5.0152) (2.7641) (2.7616) (2.9562)

方程的常数项、dECI系数均通过了t检验,dC和dI的系数也通过了t检验,方程整体的F统计量为9.0504,整体上是有意义的。R2=0.887,说明ECI的变化率对gdp的增长有一定的预测和解释作用,而控制变量的加入有效地避免了模型的设定偏误。

对于CCI,得出的结果是(括号内为系数的t值):

dGDP=0.0127+0.2117dCCI-1+0.3366dC+0.17155dI+0.006dNEX

(1.6377) (2.0656) (1.7335) (1.4206) (-0.4611)

大部分方程系数未通过t检验,整体上也没有通过F检验,R2=0.683。因为本回归方程和上一个回归方程的控制变量完全相同,不同的只是解释变量。如果仅仅是对控制变量做回归,得出的R2=0.676。可见CCI的引入没有显著地改善模型的拟合优度,反而引起检验上的各类问题,而ECI的引入使得拟合优度提高了31%,而各系数还都能通过计量检验。对比这两个方程,可以基本认为滞后1期的消费者信心无法解释和预测宏观经济增长,而滞后1期的企业家信心可以解释和预测宏观经济增长。

不考虑控制变量,在验证时间序列的平稳性后,以ECI为例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根据AIC或者SC准则,结合样本本身的自由度,得出滞后期选择为1最佳。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结果如下(对CCI的检验与之类似):

通过上表,可以得知ECI作为经济指标中的领先变量,可以预测经济增长的波动,但是经济增长的波动则不能引导ECI。而CCI和经济增长的波动之间相互独立,变量不显著说明其没有明显的因果(引导)关系。

三、结论及解释

通过第二部分的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个与传统经济理论不甚相符的结论:企业家信心会影响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却不显著;消费者信心和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关系。

一些经济事实可以帮助解释本文得出的结论:

首先,我国的经济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以及起到的作用远远强于资本主义国家,企业家信心会更多的包含政治因素,尤其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这种政治信心甚至会超过对市场的信心。这样一来,政府的因素便削弱了经济增长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使得经济增长对企业家信心的影响不再显著。

其次,我国的经济结构特殊。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所占的GDP的比重是70%左右,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消费信心和经济增长在统计上就会比较显著。而我国人均收入不高导致了消费不足。虽然我国政府一直在采取措施增加国民收入,从而刺激消费,但是长期以来,消费占GDP的比重仍然是偏低的。另外由于中国人习惯将收入储蓄起来,造就了较高的储蓄率,但却降低了当期消费。综上,消费对于GDP的影响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消费者信心对于宏观经济增长的影响变得不显著。

总之,市场信心作为一项影响宏观经济增长的因素,应当受到充分的重视,调整市场信心至与事实相符的状态也应该成为经济调控的一个目标:经济高涨时,市场信心应趋向冷静;经济陷入低谷时,市场信心也不能夸大所面临的困难。只有如此,国民经济才会更加平稳前行。

参考文献

[1]陈彦斌,唐诗磊.《信心、动物精神与中国宏观经济波动》、《金融研究》.2009-9,pp89-109

[2]吴文锋等.《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的信号引导功能》.《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4-10,pp447-450.

[3]姜伟,闫小勇等.《消费者情绪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分析》.《经济研究》,2011-01,pp90-104.

[4]SydneyLudvigson“Consumer Confidence and Consumer Spending”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Volume 18,Number 2-Spring 2004,pp29-50.

关于长征的诗歌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产市场 资产价格波动 货币政策目标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灭,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致使东南亚各国的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都遭到重创,2007年由美国次级按揭住房贷款引发的次贷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纵观上述危机可以发现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干预资产价格波动的争论

金融稳定目标和物价稳定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使得各国政府面临着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反应的两难困境。按照经济学理论,造成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经济基本面的影响,也有金融监管真空的原因。此外,资产市场上的投资者过度乐观的预期、非理性的投资行为等都会引起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货币当局如果采取不恰当的货币政策可能会阻碍物价稳定目标的实现。若是对资产价格的膨胀放任不管,一旦泡沫破灭,就会对社会经济造成巨大的冲击,甚至引发经济危机。针对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目前有以下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一) 货币政策应该干预资产价格波动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主要是欧洲的一些经济学家,包括Cecchetti、Lowe、Goodhart、Smets 等。他们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除了以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作为目标外,还应该将资产价格考虑到货币政策函数中去。因为:第一,中央银行完全有能力识别资产市场上存在的价格泡沫,并能够找出资产价格波动的原因。第二,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会对一国的经济稳定和金融体系造成冲击,严重者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如果货币政策能够及时刺破资产价格泡沫,使其回归到基本价值上来,对于维护资产市场的稳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第三,中央银行完全能够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及相关的辅助工具来有效地控制资产价格泡沫的规模和扩张速度。第四,如果投资者预期货币政策将会调控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则会减少未来的资产投资活动,从而有助于中央银行快速、有效地调节资产价格,维护资产市场和社会经济的稳定。

(二)货币政策不应该干预资产价格的波动

这种观点的支持者主要是美联储的官员或者研究者,包括Bernanke、Greenspan、Gertler、Filardo等。他们认为货币政策应该以稳定物价作为目标,除非资产价格对未来的通胀预期产生影响,央行不应该干预资产价格。主要理由如下:第一,资产价格泡沫膨胀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复杂的因素,其中既有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有投资者非理性投资预期、金融监管的监管失误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中央银行不具备完全识别资产价格泡沫的能力,也无法正确找出价格波动的原因,草率地利用货币政策刺破价格泡沫可能会引起巨大的经济震荡。此外,资产价格自身具有波动机制,使用利率工具来调控并不是最有效的。第三,如果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会因为目标的多样化而增加货币当局的调控难度。加上金融稳定和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使得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会出现目标导向之间的冲突。

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一) 资产价格波动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第一,资产价格的波动通过财富效应影响消费。消费者通常会依据家庭的当期现金流、未来预期的现金流和目前的财富存量等可利用的资源来制定消费支出计划,而不仅仅只是考虑当期的收入。当消费者拥有的金融资产或其他资产的价格发生波动时,就会增加或者减少其对自身可获得财富的预期,从而促进或者抑制消费行为。而在资产市场体系完善的国家和地区,财富效应尤为明显。第二,资产价格的波动通过流动性来影响消费。资产价格波动通过流动性来影响消费最主要是表现在对耐用消费品的影响上。耐用消费品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其需求的产生主要是依赖于消费者较大的资产负债状况变化。通常情况下,当资产价格上升时,消费者会降低对财务危机发生的预期,反之,当资产价格降低时,就会增加对财务危机发生的预期。由于金融资产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在发生财务危机时具有较低的变现成本。因此,消费者会选择增加或者减少在住房等耐用消费上的支出,从而改变消费需求结构,影响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

(二) 资产价格波动对投资行为的影响

第一,资产价格波动通过托宾Q值来影响投资行为。托宾Q是企业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的比率。资产价格的波动会使得托宾Q值大于或小于1。当Q值大于1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大于其重置成本,即新置厂房设备的成本低于企业的当期市场价值。这样,公司通过发行较少的股票就可以取得更多的投资,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增加。反之,当Q值小于1时,企业的市场价值小于其重置成本。这样企业就会倾向于采用收购兼并的方式来获得资产,从而导致投资支出的减少。

关于长征的诗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9—0068—04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市场的利率不是由政府或者央行管制,而是金融中介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确定。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被普遍视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起点,之后1997—1999年创建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同时放开债券市场利率,2000—2005年放开外币利率,实行人民币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管理。2007年推动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建设,培育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最终目标:一是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二是中央银行可以有效地通过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合理引导货币市场的基准利率,并进一步传导至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进而实现对实体经济的间接性宏观调控。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终目标上看,中国利率市场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中央银行具有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合理间接调控市场利率的能力;二是商业银行能够根据资金紧缺程度对存贷款进行自主定价;三是货币市场上存在有效的基准利率,可以作为中央银行的调控目标。目前除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放开之外,构成利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其他主要组成部分已经初步具备了市场化要求,2012年第四次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成为我国政府重点改革任务之一,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此次扩大利率浮动范围,显示出央行积极运用市场化价格工具进行调控的政策导向,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重要信号。

一、影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有关问题分析

就目前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阶段而言,利率市场化绝不可机械地理解为一个时点、一个事件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随意地去掉存款利率管制的标签,就意味着利率市场化的成功。利率市场化是一整套内在金融机制的变迁,是一个长变量概念。

(一)商业银行业改革问题

《中国经济周刊》联合万得资讯的统计显示,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达到1.4万亿元,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为2978亿元,营业收入达到1.7万亿元。2011年前三季度,四大国有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的75.7%,其他股份制银行利息净收入占总营收比例则超过90%。2010年国际国内大型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比较如表1所示。

在当前存款保险制度、市场退出机制还有待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的推进可能会给中小金融机构带来较大的冲击,尤其是可能对中小银行具有明显压力的流动性风险,从而影响其生存和发展,对此有必要保持高度警惕。商业银行不可忽视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可能冲击,例如银行业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高度依赖利差的业务模式难以为继,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难度加大,市场风险管理要求不断提高等等。在此过程中,不排除部分信用程度低、管理能力差的中小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甚至淘汰出市场。

(二)人民币国际化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以及资本账户自由化。如果没有上述的三项内容,就无法对人民币进行有效的定价,也不能使人民币成为一种储备货币或者避险工具。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改革,使人民币成为很多国家中央银行可以持有的储备货币,最好的流动资产。从国际经验来看,成功的货币国际化一般均后于国内金融改革,美元等的国际化均建立在其国内金融改革比较彻底、国内金融市场比较完善的基础之上。国际经济理论也认为,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应遵循对内开放先于对外开放的路径,利率、汇率的市场化应是货币国际化的前提。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原因在于,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在市场化定价为基础的多元化的产品。没有完全市场化的利率体制,国内金融产品便无法准确定价,并且可能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过程中导致套利机会增加和资本交易波动,对政策决定产生不利影响。利率市场化可以促进银行体系内的竞争,为国内银行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潜在风险做准备。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

价格是市场的核心,它反映了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是货币的使用价格,利率市场化是为了发挥利率的价格机制,使金融市场发挥作用,令资金优化配置,并以此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决定金融,金融为经济服务,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定律。金融发展史告诉我们,实体经济本身对金融功能的需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存续和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与核心依据。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银行业的发展必须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始终应辅助、服从和服务于实体经济。目前,我国仍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从各项主要的金融指标看,银行业在我国金融格局中均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也是宏观调控的主渠道。因此,利率市场化关键步骤,必须充分考虑银行业、尤其是中小银行的财务承受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生存发展空间,按照实事求是、循序渐进的原则加以推进,避免对金融稳定、宏观调控乃至经济运行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关于长征的诗歌范文第4篇

                                       通知

各区县民政局、财政局:

根据国务院国发<1991>18号《国务院关于调整粮油统销价格的决定》和财政部、劳动部、人事部、民政部、国家教委〔<91>财综字第44号〕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对我市由国家供应统销价口粮口油享受定期抚恤补助救济的优抚、救济对象,从1991年5月1日起给予适当补偿。补偿范围及金额见附表。因补偿而增加的经费,由市和区县财政分别负担。具体分担办法,市级单位增加的支出由市财政负担,区县级单位增加的支出如何负担由市财政局与区县财政局另行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