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智慧社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建成智慧社区?近日,记者走访了德阳两个入围全省首批试点的社区,发现在各种畅想面前,资金成为第一道槛。智慧社区从无到有,“钱”该从哪里来?
智能设施+综合服务小社区负担不起“大投入”
7月23日,记者来到德阳什邡市冰川镇场镇社区。尽管已确定入选四川首批智慧社区试点近2个月,但相关建设工作却并未如期展开。“没钱。”社区书记杨顺成说,尽管成功入选试点,但补助政策却并未明确。“据说有,但只是杯水车薪。”按照智慧社区的建设要求,小社区根本负担不起这项“大投入”。
智慧社区投入有多大?按照规划,冰川镇场镇社区要在3年内建成智慧社区,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依托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区管理现代化、公共服务智能化,投入不低于千万元。
目前,公认的智慧社区应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业、智慧政务、智慧公共服务等。以智慧政务和公共服务为例,社区首先需要建成包含社区网站、客户端等在内的综合协同互联网平台。而仅此一项,目前服务商提供的软、硬件报价已近百万元。
提供智慧物业等服务,要实现智能门禁、线上缴费、预约等功能,既需要不菲的硬件投入,也需要大量的整合、运营人员。
社会资本参与+轻资产运营商业模式仍待创新
什邡市马祖镇京什社区也是此次首批10个智慧社区试点之一。该社区书记石坤建也在为智慧社区建设而烦恼。不过,他主要犯愁的是扶持政策不明朗。
“由于是农民社区,就业需求大;常住人口多,社区服务压力也大。”京什社区建设智慧社区,重点将进行线上就业、缴费、办证等服务。此外,目前社区已建成门禁系统、综合市场和停车场等,“也需要一个互联网综合平台,提供信息和交流沟通。”
石坤建的想法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目前已经有两家企业来谈合作了。智慧社区这么热,他们也想率先打造试点,争抢市场。”石坤建的“找钱”构想类似节能减排领域的合同能源管理:由相关信息企业垫付平台建设资金,社区再通过相关运营所得逐年偿还。
一方面等待“补助政策”,另一方面,杨顺成也在构思一种“轻资产”建设模式:一开始不做“大投入”,而是将多种功能性应用叠加来实现。“冰川镇场镇社区目前已建立起网格化信息管理;依托冰川镇的民俗旅游,覆盖全社区的公共WIFI也即将建成。”杨顺成说,下一步,他们将按照居民需求建立QQ群、微信公众号等。针对不便上网的老年人,他们将尝试引进社会资本,开发居家养老、“一键通”医疗等服务。
服务上网智慧社区试点应勇于“试错”
一、智慧社区建设综述
智慧社区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管理及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环节,是为社区范围内的“管理、服务、教育”信息的开发和利用、表达和交流提供完善的信息应用服务体系的建设过程,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为市民提供服务的窗口,是加强和谐社区的建设和管理、完善社区功能、提升社区服务的有效手段,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和有效途径。
为明确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相关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加快社区信息化建设,构建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党的十进一步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指出必须加强信息化建设,增强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因此,大力推进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我国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面向新世纪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智慧社区的目标是要集领先的社区管理和服务理念、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打造“资源数字化、应用网络化、流程规范化”的智慧化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一是解决政府最重视的社会管理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解决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提高百姓生活幸福感。三是提高社会服务供给和管理水平。四是促进社会管理服务模式创新。
二、智慧社区应用领域
从最终应用领域来看,智慧社区的内涵包括社区政务信息化、社区管理信息化、社区服信息化、小区信息化和家庭信息化五个方面,社区信息化的核心内容就是集成这五个方面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双向互动、信息共享、内容管理以及信息系统。
第一,社区政务信息化。建立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电子办公网络环境,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决策科学化,并对办事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建立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社区政务平台。
第二,社区管理信息化。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手段,使得办事处各个职能部门与社区居民及有关其他组织和个人间能够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充分进行信息共享与服务,从而加强群众监督,提高办事效率及促进政务公开等。
第三,社区服务信息化。通过“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平台,使社区中的居民和各种组织都能够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第四,小区信息化。一定地域范围内(主要是指住宅小区),将多个具有相同或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按照统筹的方法分别对其功能进行智能化,资源充分共享,统一管理,在提供安全、舒适、方便、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环境的同时,便于管理和控制。
第五,家庭信息化。居民家庭集成计算机网络和电信、广电、智能家电等,通过家庭内网系统将各种与信息有关的住宅设备连接起来,从而构成舒适的信息化居住空间以适应居民在信息社会中快节奏和开放性的生活。
因此,社区信息化系统是一个跨机构的、一体化的、支持前台和后台无缝集成的综合系统。不仅能满足实时的个性化双向信息交流要求,而且能够实现资源计划管理,支持科学决策,体现以服务对象为核心开展协同事务管理。
三、面向智慧社区的社区管理平台功能分析
第一,社区管理:参与主体为社工,对全社区人口信息进行管理。
第二,社区服务:参与主体为居民、社工,通过互联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的服务信息,以及各类主体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构建网上虚拟家园,凝聚人与人之间的关联,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和中介服务。
第三,门户服务。
办公门户:参与主体为政府、街道、社工、社区领导。将各个相关信息系统进行应用集成,通过统一的入口进行登录,避免记忆和输入多个用户名口令,方便使用者快速访问相关系统和具体功能模块、查看待办信息和其它关注的信息,并且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工作沟通:参与主体为政府、街道、社区。建立全市社区工作相关的工作沟通平台,包括即时沟通、文件传输和消息提醒等,支持社区和街道、部门进行工作上的沟通。
第四,决策支持:参与主体为管理者。通过直观、简洁、形式多样的展现形式,为各级领导提供社区人口分析、日志分析、绩效分析和区域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第五,应用支撑。
数据交换:为社区管理信息系统与城市人口库以及其它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提供可靠和高效的支持,实现异构系统之间、不同网络之间的高可靠数据交换,并且支持基于自定义规则的数据-订阅模式的数据交换。
地理信息:采用地图的方式对全市社区的情况查询浏览,可以方便地对社区楼栋、驻区单位、店铺、商场和饭店等进行查询,并且将地区与社区人口信息相关关联,可在地图上查询人口统计信息。
报表管理:提供报表自定义、报表查询和数据上报功能,从而方便社区上报统计报表和其它表格,并且按照主题对报表进行分类组织和管理。
权限管理:对用户、组织机构、角色和权限信息进行安全可靠的管理。
四、面向智慧社区的社区管理平台系统架构研究
图 面向智慧社区的社区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图
面向智慧社区的社区管理平台整体架构如图为多层模型:
第一,基础层:主要包括网络(路由、交换、存储、安全等设备)及应用平台(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等)。
第二,支撑层: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搭建的应用支撑平台,在此平台基础上构建相关应用的开发,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
第三,应用层:是规划的应用系统,包括社区业务管理系统(社区人口管理、社区综合台帐、社区电子档案、社区民主管理、社区综合服务、社工注册管理、志愿者管理、电子地图应用、监督考核管理)和日常办公系统及辅助决策系统等。
第四,表现层:以统一工作门户展示。
第五,接入层:不同的用户角色通过相关的安全认证后登录系统。
第六,整体架构还包括系统的2个体系,一个是安全及管理体系、另一个是相关业务数据标准体系,为应用系统的建设和使用提供相关规范标准。
五、基于社区管理平台的智慧社区的发展展望
智慧社区的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服务,贴近老百姓的需求,从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提高主动服务的能力。
第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
首先,社区信息化建设要从全局出发,打破部门、单位之间的界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联合行动。在具体实施中要加强统一领导,强化涉及社区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参与,明确各自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具体职责和任务,搞好部门协作。其次,要有统一规划,防止一哄而上、重复投资、盲目建设和互不兼容的现象。此外,还需从管理体制、组织协调、奖惩考核、经费划拨以及技术力量配备等多方面给予保证,确保社区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第二,理清思路、基础先行。
智慧社区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仅仅从技术角度上看,实现社区信息化系统相关功能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保证社区综合管理的“准”和社区公共服务的“灵”。因此,社区信息化系统的生命力在于“准”和“灵”,这需要靠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来保证,重点是要做好基础数据资料的采集和维护工作,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管理等基础工作。
第三,全面动员、社会参与。
推进社区信息化的发展单靠政府是不够的,必须有社会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发动全民共同参与。首先要让大家认识到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服务事业发展的必要性、重要性,同时发挥社区直接面向居民、面向家庭的优势,提供智慧的桥梁,共同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开展社区信息化标准的制定、社区信息化服务质量的评估及监督,通过行业条线来进行管理以达到服务规范化,推动社区信息化的建设。
第四,因地制宜,分层推进。
由于各社区人口结构、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基础设施等方面存在差异,从而决定了社区信息化建设不能搞一刀切,要分阶段、分层次进行。首先,同时采用不同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其次,采用试点先行,分阶段推进的方式建设社区信息化。既要有超前意识,又要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发出符合各个社区信息化发展要求的,符合居民意愿的服务平台。
第五,公众监督、评价考核。
关键字:知识社区;智慧城市;互联网+
1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全国城镇人口比率为53.73%,发达地区的城镇人口比率超过80%。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同时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表现为各种社会优质资源的集中,城镇人口比率越高的地区社会发展越快,社会优质资源越集中,对人口的吸引力越大。随着人口的增加,城市环境的压力也随着加大。居民对城市生活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城市问题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变得日趋明显,而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智慧城市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改善民生、应对社会经济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城市的建设与研究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城市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城市人口素质的提升,人口素质的提升源于社会发展的外在压力与城市居民自身自我价值实现的内在需求。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可以为城市生活提供丰富的服务,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可以为更多的人提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它的发展必将带来城市居民生活模式的改变。知识社区是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也是检验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的标尺。
2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知识社区研究是提升智慧城市整体建设的重要一环。国内相关研究在最近几年达到一个高峰。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检索全文,检索结果表明2014年相关的文献多达14844条,2013年多达142 166条,2012年多达138 507条。文献检索结果表明诸多研究都对知识社区予以涉及。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对主题进行检索时,2014年,文献数为2475条,2013年为2562条,2012年为2340条。在中国知网上以“知识社区”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2014年的研究文献仅为11条,2013年文献仅为10条,2012年仅为11条。相关文献对知识社区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数字图书馆方面。以上文献的研究都涉及知识社区的概念,但专门研究知识社区的比例却很小。专门对智慧城市和知识社区加以综合研究的文献则少之又少。
国外对知识社区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虚拟社区的研究。研究侧重于通过网络方式和各种社交型软件为民众提供信息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借助于知识社区分享知识、交流沟通。国外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开展较早,应用集中于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建筑、智能城市管理、政府管理的智能信息网络化等。但将知识社区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也较少。相关的研究对知识社区如何融入到智慧城市建设的进程中缺乏相关的文献与资料,知识社区在智慧城市的实践中缺少系统性、完整性的研究。
3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对智慧城市的构建
随着知识社区的发展,知识社区成为越来越多用户信息交流、知识分享的平台。知识的交流是知识社区存在的基础,用户的知识共享是知识社区向前发展的动力和关键。智慧城市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中国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选择。城市的出现最初是以人口的集中居住为主要特征,然而这也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诸多问题的根源。有限的空间、有限的资源与不断增长的需求必然带来激烈冲突。在中国城市化进程无法回头的今天,如何改善城市生活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瓶颈。智慧城市的建设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知识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智慧城市以信息通信技术为支撑,立足民生,注重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主要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智能化管理。智慧城市是城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大数据处理、云平台构建、物联网普及是智慧城市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上述技术的普遍使用也存在于知识社区的构建之中,知识社区既是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之一,也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必要手段。智慧城市的整体建设目标会为知识社区的建设提供方向和指引,知识社区的完善会为智慧城市的规划和设计提供更加智能和直接的数据支持,是城市公共资源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关键手段,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可以发挥其在大数据记录和监测的作用。知识社区是解决城市问题的必由之路。
在传统社区中,物业公司、政府社区、居民用户、周边商家、学校、医院等是社区生活的重要资源,这些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了知识社区的建设。传统社区的功能定位影响了知识社区的主要建设方向和建设内容。在知识社区的构建中,物业公司侧重于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物业服务质量,丰富物业服务内容。而社区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则应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为居民用户提供更快捷的社区服务,同时通过知识社区的建设可以更好的联系居民用户,改善政府和居民的关系。社区的管理协调功能可以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民主自治功能可以利用知识社区的建设与使用得到更加有效的落实;知识社区的建设也为居民用户监督社区工作提供了有效平台;通过知识社区建设可以有效地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知识社区商家则可以利用知识社区更好地的扩展销售渠道,提供优质服务。知识社区建设也可以打破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对社区居民关系的遮蔽与束缚,居民可以利用知识社区建立更多的联系,这对建立互联网时代的邻里关系有着积极作用。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单元,知识社区的建设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单元。传统意义的知识社区是人们创造、传播、保存和利用知识的数字环境。而新兴的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则是人们生活、沟通、交流、工作的知识平台。
知识社区的发展为社区内外的群体交流信息、分享知识、共赢共利提供了有效的平台。知识社区的建设应打破单一平台的限制,更好地利用现有互联网平台、社区周边城市资源。虚拟的知识社区建设既依赖于实体社区开展资源建设与服务,也需要打破实体社区的地理限制为社区外的周边用户提供服务。知识社区的构建可以从用户、情景、知识、行为的角度对知识社区的行为加以区分,从而进一步研究用户对知识社区的贡献度和实际价值。在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之中用户既是知识社区的受益者,也是知识社区的建设者。尽管不同用户的内部动机有所区别,但是用户行为都会对知识社区的建设有各自不同的贡献。用户则包括物业公司、政府社区、居民用户、周边商家、学校、医院等个人与社会组织。知识社区的用户出于受益的内在动机,对知识社区的内容建设、社区资源贡献度与受益程度成正向显著相关影响。情景要素则体现出用户在知识社区中获得服务与有效信息,知识社区的便捷、快速、互惠促使用户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社区的资源建设与信息分享中。知识社区的知识要素体现了智慧城市对知识质量的需求。这些信息可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与降低城市生活成本。知识社区对信息交流、公共信息的共享、信息的快速搜索都与用户的参与度正相关。总之,知识社区的建设需要城市居民和城市社会群体的参与,也会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受益可能。
4智慧城市知识社区构建的方案研究
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的建设是以服务城市生活为第一要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人们对知识有了更高的追求。学校、培训组织、图书馆等传统知识传播场所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提升自身的需求。而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知识社区的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智慧城市建设会影响城市居民生活的每个领域,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医疗,渗透到城市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建设知识社区是一个信息时展为我们提供的一个机遇。
社区通常是中国社会城市管理的基层单元,划分是以某个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生活在同一社区的居民有更多的共同需求。智慧知识社区的建设容易以此为起点,进而降低建设费用,为知识社区的存在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采用云平台建设智慧知识社区打破了信息孤岛是知识社区建设的重要技术平台。知识社区通常会打破地域界限,以专业领域、共同兴趣等建立知识分享、研究的共同体。基于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的架构需要将政府下属的社区机构、社区的物业公司、社区周边的商家、社区居民以及社区附近的社会服务机构等城市资源加以综合利用。利用互联网+可以更加有效地获取相关服务,这也是知识社区构建的重要手段。
智慧城市中知识社区的用户需要使用知识社区的知识资源,用户对知识资源的使用频度、知识满意程度直接影响了知识社区的知识价值。知识社区的开放程度对知识社区的构建有着2层含义,更好的开放性意味着更快的知识社区普及,知识社区的影响也会随其普及而影响深远。而适当的知识社区的知识资源的闭合性,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为投资者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优势,对市场的良性竞争有一定指导性。在知识社区的知识共享过程中如何在开放和封闭之间寻找平衡对知识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知识社区的研究需要明确投资成本、收益手段、知识共享、群体获益等因素的相互影响。通常认为,知识社区是知识分享的平台,知识分享行为是知识社区的基本要素。知识分享的过程需要借助于特定的公共交互平台来实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社区平台提供了友好的交互空间。分享知识是知识社区发展的驱动力,需要用户和知识分享行为的相互作用,用户是需求的获得者,同时也担当着知识分享的责任和义务。知识社区的用户和知识社区的知识分享行为受知识社区服务质量的影响,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对知识社区的影响可以从个人、情境、知识、行为等4个维度进行分析,知识社区的用户知识分享和知识使用行为存在相互激励和限制的影响关系。
5面向智慧城市的知识社区建设的风险
“智慧信息屏”加入社区
“智慧社区”被认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智慧社区”带来的信息化新应用让居民感受到实惠和方便。在无锡的一处社区蠡湖家园,可以看到,社区“智慧信息屏”包含电子商务平台功能,市民可在信息屏上查询生活信息和社会管理信息,得到交互式帮助。借助“光网城市”平台,“智慧售菜机”被引入小区,此举打破传统买菜渠道,将生鲜菜品直接送到居民家门口,居民不需要在家中储存大量菜品。一位居民介绍,一台售菜机能储藏32个品种192份菜品,每个菜品都是配置好的半成品,可以减轻不少生活负担。相关管理机构通过传感技术,远程对机内的温度、湿度、保鲜情况全程监控,确保菜品质量。
2015年,“智慧门禁”系统也首次在小区“长驱直入”,在楼道门口安装显示屏,通过APP软件接通家庭成员的手机或固定电话,即便不在家,也可与来访者可视对讲,或者为来者开门。另外,涉及“智慧社区”的应用内容,如帮扶中心、人文关怀、家政服务、法律援助、养生咨询、健康监测、才艺联谊等服务项目也陆续走进“智慧社区”。
手持“掌中宝”上门服务
“阿姨,您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来入户走访、核实更新户籍信息。”近日,江苏省无锡市金星街道朗诗社区社工沈雅萍敲开了居民张晓梅家的门,让张晓梅惊奇的是小沈手持调查信息的不再是厚重的笔记本,而是一部平板电脑,家里人的各种信息便在“掌中宝”中跳了出来。
据悉,这是无锡首个打造的“互联网+”智慧社区,以智慧系统为核心,移动终端、微信平台为抓手,依托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为居民提供更方便快捷而精准的服务。
更值得一提的是,空巢老人、留学归国人员、困难家庭等社区特殊居民的信息,在系统内也自动汇总生成。“这样方便社区有针对性地提供服务,实现社区管理精细化、实效化。”社区书记曹新恺说。
针对居民,社区在智慧系统内增设“电子签到”功能,居民参加活动,无需纸质报名签到,通过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签到,不仅实现了无纸化管理,更能通过电子数据采集,直观反映出居民感兴趣的活动内容,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筛选,社区掌握了居民需求,开出的服务“菜单”更加符合居民“口味”。
同时,依托智慧系统,朗诗社区还开发定制了社区微信公众服务号“无锡朗诗社区”。“无锡朗诗社区”有“微社区”、“微服务”、“微互动”三个版块,除了民生政策、办事指南、活动动态等内容,社区增加了一系列的服务内容,居民办事网上预约、活动报名一键完成、投诉建议随手上传……居民的建议需求通过微信平台即时传递给社区,社区派专人负责协调处理,并给予回复确认。
不过,有的居民担忧智慧系统记录了这么多重要的居民信息,万一“掌中宝”丢了怎么办?居民的隐私如何保护?社区书记曹新恺说:“每一位社工登录系统必须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每一次信息修改都被实时记录,而且所有信息均上传到金星街道设置的云端服务器上,这样能有效保密和防泄密,安全可靠。今年上半年将在金星街道11个社区全面推广应用,形成街居一体化的智慧平台。
一中心四平台及市民网上线
2015年12月25日,无锡市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办公室会同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共同举办了“智慧无锡一中心四平台及市民网页上线暨智慧无锡民生服务云平台3.0启用”新闻会。无锡市副市长曹佳中到会宣布智慧无锡一中心四平台及市民网页正式上线、智慧无锡民生服务云平台3.0正式启用。
2015年是无锡市《智慧无锡建设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的攻坚之年,这一年里无锡市率先建成了全免费Wi-Fi城市,率先成为江苏省内首个全光网城市,率先在省内开通了微信城市服务入口,率先基本建成了城市大数据中心和四大平台,智慧教育、智慧安防、智慧养老等一批应用提升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一年里无锡市连续四年蝉联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第一名,获得了中国信息中心和IDC评选的2015年度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据悉,在无锡正式上线的“一中心四平台”主要包括城市大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城市管理、经济运行、民生服务四大综合信息服务平台。
本次正式上线的“市民网页”依托城市大数据中心和民生服务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聚合与市民、企业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为每个市民量身打造了其专属的个性化门户网页,为市民提供政务信息订阅、信息和服务定制、政民互动等功能。目前,市民网页可提供市级958项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流程查询,实现了人社、公积金等24个公共服务信息的在线查询和办理。通过“市民网页”的建设,实现了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的整合,拓展了政府为民办事的渠道。
“智慧无锡”民生服务云平台是由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台)重点打造的,集新闻资讯、社交娱乐、生活服务为一体的移动应用客户端。三年来,“智慧无锡”民生服务云平台已陆续上线了资讯、视听、互动、服务四大类逾30个功能模块,截至2015年12月15日,“智慧无锡”下载用户总量已突破250万,活跃用户超过100万,已成为无锡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主流民生服务品牌。本次上线的3.0版本,在应用界面和功能上均做了较大的改动和升级,除了增强完善应用的各类服务模块、提供模块个性化定制功能外,还在产品功能设计、内容架构方面做出了大幅优化和调整,使得用户能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想要的资讯和服务,大幅提升了应用的可用性与使用体验。
住在北京市广安门内街的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吃穿住用、心理抚慰等多项上门服务。记者日前从广内街道获悉,一个建立在物联网技术上的“智慧社区”,已在该街道初现雏形。不久的将来,包括“虚拟养老院”在内的14种高科技服务功能会陆续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调查,广内街道现有老年人口2.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8.75%,其中53.3%的老年人愿意“依托社区居家养老”。然而,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由于通信设备落后、信息传达不通畅,常常给老人带来诸多不便。此次,广内街道计划与社会运营机构合作,应用物联网的先进理念,利用语音技术和计算机互联网,构造一个“虚拟养老院”。
街道会在需要服务的老人家里、经大伙儿推举出来的社会服务单位内安装相应的联络设备。“虚拟养老院”能提供有偿、低偿、无偿的家政、饮食、旅游、精神慰藉等服务。需要服务的老人可像进饭店点菜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动动手指拨个电话,或者点下鼠标,就可以随时随地找到服务提供商。除去方便老人,“智慧社区”建成后还将通过智能停车诱导、远程自行车防盗等10多个高科技服务项目,普惠更多社区群众。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供稿)
朝阳物联网示范园试点无人驾驶公交车
北京市朝阳区将修建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应用服务产业园。届时,无人驾驶节能公交车、手机刷卡付费等生活方式将在园区内实现。朝阳区信息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物联网示范园区,一期工程将在未来3年内建成。
目前,朝阳区召开了物联网产业应用和研讨会。朝阳区信息办介绍,一座占地4平方公里的物联网产业示范园已经进入规划阶段。这座物联网产业园区位于东五环外,朝阳区已初步为其选定了建设用地,将采取“政企共建”模式,将能够嵌入物联网的所有高科技产品在园内投入使用,初步划分为商业区域、企业区域、生活区域以及公共区域。
“所谓物联网,就是在生活中的每个物件上安装芯片,再通过无线系统综合联系起来,通过一个终端来控制包括家中和户外的所有设备。”该负责人表示,目前物联网技术中的很多内容已能够应用,关键是将这些内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进行整合,实现综合应用,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的兴建,正是为这种综合应用提供实验场所。
据介绍,朝阳区物联网示范园最大的看点应该是无人驾驶的公交系统,市民在园区乘坐无人驾驶的节能环保公交车,经过十字路口的时候,红绿灯也能够自动感应到公交车驶近,从而迅速变灯。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 供稿)
“千里眼”24小时监测太湖水域
网络实时监控在许多人眼中似乎还很神秘,而江苏省在太湖治理上已经派上了用场。随着盛夏来临,“千里眼”可以24小时在线监测太湖水的各项变化,确保太湖安全度夏。
在无锡杨湾藻水分离站的指挥控制室,大屏幕上正在显示的是太湖监测水域的实时数据。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在太湖中设有十几个球状浮标,浮标上安置了传感芯片和摄像头。当浮标下的传感探头探测到湖水中的藻密度等指标超标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同时调动最近的打捞船前去打捞蓝藻。所有这些信息在指挥室都可以同步看到。即通过3 G的无线网络,从太湖边上把信息全部传输在大屏幕上,就可以看到水质变化的情况。
据介绍,为了及时获得太湖水质的第一手资料,无锡首度运用物联网新技术在太湖大范围布放传感器。截止目前,太湖十八湾地带已率先设立了10个蓝藻智能感知节点,建成8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覆盖了饮用水源地、主要出入湖河道、太湖湖体和重点监控水域。
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赵挺表示,通过无线传输实时数据,全天24小时自动监测太湖,结合陆上屏控及环境卫星遥感,形成了太湖水域“三位一体”监测体系,监测水平在中国同类城市中居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