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幼儿心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能认真贯彻(纲要)的宗旨,做好本职工作,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在关注:通过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教师的言传身教等等,对全班幼儿进行引导教育。但是,由于种种现实的原因,我们往往忽视了对幼儿个体的心理健康辅导。
那么教师应如何加强对幼儿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该书和自身的教学工作实际,谈一些体会。
一 学会教学艺术,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书中有这么一则案例:某学校的学生小兰,性格比较内向,见人就脸红,很少说话,在学校上课时也不敢主动举手发言,总是显得很腼腆,不开心的样子。她平时集体活动很冷谈,经常找借口不参加,很少与同学交流内心世界,最后同学都躲着她了。她自己十分孤独,几次想到了死。一天,爸爸买来一台电脑。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热衷于网上冲浪。由于爸爸、妈妈下班晚,她每天把作业草草写完后,就迫不及待地上网,与素不相识的人交流,有时晚上还偷偷的起来上网。由于长时间上网,她的眼睛开始出现了问题,学习成绩更是直线下降……后来,班主任的真心谈话打开了小兰的心扉:原来,小兰的内心世界非常活跃,只是由于性格内向,外表上显得冷淡。其实,她也非常愿意举手回答问题,只是因为在幼儿园大班时,一次上课发言回答错了问题,老师说她笨,小朋友们嘲笑她,使他感到特别紧张、很自卑,从此再也不敢举手回答了,也不敢看老师了……
看了这则案例,我很震撼,原来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会对一个幼小的心理造成这么大的伤害,原来幼儿年龄虽小,但已有这么强烈的自尊心。所以,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幼儿的自尊心,尤其是个别性格比较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幼儿。那么怎样保护幼儿的自尊心?我觉得除了教师要加强幼儿心理学的学习,更要注重自身的教学艺术,关注细节。
1、注意语言艺术
上述案例已充分说明了教师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幼儿面前一定要规范文明用语,切忌出现有侮辱性的语言:“你是个小笨蛋”“傻瓜”这样的侮辱性语言可能对个别自尊心较强的幼儿产生无法弥补的伤害;其次,幼儿教师要多用激励性的语言,慎用批评语。现在的孩子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目的是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肯定,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可能让他高兴很长时间,自信心大增;而批评如同一盆冷水,所以,对幼儿应多用激励语,少用批评语。当然在原则性问题上,要及时给于幼儿批评指正;再次,要多用关爱语。现在的孩子,在家是小皇帝,家人都围着他转,在家有很强的幸福感,但到了学校可能因为老师的关注不多而感到失落,感觉缺少关爱。所以,老师要多与孩子交流,表达关爱,特别是性格比较内向或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应多于她沟通。一句“老师好喜欢你”可能让他找回自信。
2 巧用肢体艺术
适当的肢体语言往往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个别有心理问题的幼儿,可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巧用肢体艺术:第一,用面部表情传情达意。对幼儿的课堂回答或行为表现,教师有时只要用善意的微笑、赞许的点头,幼儿就能感觉到老师的肯定与表扬;用严肃的表情、犀利的目光让幼儿感受的老师的批评,这或许能减轻语言批评的伤害。第二,多用动作表达关怀。比如,经常用手摸摸孩子的头,孩子表现好时亲一口或抱一抱,可能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对缓解个别幼儿的自卑心理会起到很大作用。
3、学会观察艺术
幼儿的内心世界往往会表现在行为动作上,她的眼神、动作、言语都有可能是前兆。所以教师要学会观察,从细微处入手,防微杜渐。第一,通过目测。每天不定时的对全班幼儿进行观察,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与平时的差异。利用家长接送孩子的时间,尽可能多了解孩子在家表现,然后进行家园对比观察。第三,通过查询家庭情况观察。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是由家庭因素造成的,特别是单亲家庭、困难家庭的孩子,教师在平时要多观察,多关心。
二 正视孩子说谎,加强诚信教育
1、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2、许多研究都表明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与语言技能密切相关,语言技能中的句子成分、句法结构、语义特征等能力的发展,影响着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水平。Jenkins和Astington对儿童的语言表达和接受能力进行了测量,也发现一般语言能力与错误信念的成绩有很强的正相关。我国的吴南,张丽锦的研究发现心理理论的发展和语言的发展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张旭的研究发现在3岁和4岁两个年龄组中,语言能力超常的幼儿在错误信念上的表现均好于语言能力一般的幼儿。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心理咨询室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中有16%~25%的人有心理障碍,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在中学生中反映出来。心理健康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果不从小抓起,到了大学生和成人时期心理问题就会凸显出来,就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虽然幼儿的心理障碍还不足以引起社会问题,在社会上也没有引起各界的重视,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着。据了解,国外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国的幼儿园和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而我国的绝大多数幼儿园和小学没有这一设置。心理医生强调,孩子的许多心理问题就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家长应提高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视力度。幼儿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个性和很多心理品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心理学把这一时期定义为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通过我们对本园幼儿的调查显示,很多幼儿已表现出自私、自负、任性、脾气暴躁、感情脆弱、独立性及社会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隐患。从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来看,没有完善的幼儿心理咨询机制、缺乏系统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限制其发展的关键。因而,在幼儿园建立心理咨询室就显得十分迫切。
下面就建立幼儿心理咨询室的设想陈述如下。
一、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定义及要求
幼儿心理咨询室,即向幼儿进行心理辅导的场所,也是心理咨询教师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真诚相谈和辅导幼儿短程游戏心理治疗的地方。开展幼儿心理咨询首先要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坚持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感受和体验,对幼儿进行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便促进幼儿心理素质的整体优化,尤其是人格的健全与社会适应力的提高。
二、幼儿心理咨询室的功能
1.是幼儿生活辅导、游戏的活动室
开展心理咨询应了解心理评估的原则及必要的手段和技术,搞清幼儿心理与行为方面的个别差异,把握幼儿心理问题的性质和程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向幼儿提供游戏、情绪、生活、人际交往、幼儿园适应等方面的具体指导和帮助。同时,这里备有各种有关幼儿心理问题及辅导方案的资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游戏材料和日常生活用具,心理咨询教师对幼儿现阶段的心理动向掌握的比较准确。因此,心理咨询室应成为幼儿生活辅导和短程游戏的活动室,利用心理咨询室的现有资源,设计辅导方案。
2.对幼儿个体进行辅导的研究室
采用对话、游戏等方法不仅要解除幼儿烦恼,还应进行各种测试和观察,了解孩子的能力、兴趣、个性特长等,让其成为个体辅导的研究室。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理论和常用方法,按照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和咨询人员的现有能力,对幼儿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进行力所能及的干预和治疗,以便帮助幼儿排除心理困惑,克服心理障碍,实现自立自强。
3.建立幼儿健康咨询档案
心理咨询室每学期对全园幼儿进行普查,及时大量地收集个体方方面面的情况,对初查有问题的幼儿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进行跟踪、复查和治疗。详细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社会背景和生活习性,建立个人档案,并分类保管,以便于查阅、了解和追踪研究。
4.成为教研、培训一体化的基地
当前,我国幼教工作者知识、经验的不足,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与效果无法提高。很多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有心理问题是幼儿发展中的自然现象,常常不予理会,有的则认为是思想品德问题或是个人行为习惯的问题,相当多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被简单地用德育工作来代替,并把幼儿的心理问题片面归为思想品德问题。为了提高教师理解幼儿,指导幼儿的能力,幼儿园应该有效利用心理咨询室的作用。心理咨询室可定期给教师办讲座,提供典型案例分析,与老师们共同探讨辅导方案,研究咨询技巧及辅导艺术。平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各种调查,收集资料,分析交流。同时通过园内局域网络建立相应的页面,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案例交流和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等。对幼儿进行心理咨询,既是幼儿园全体教师的职责,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位幼儿教师,都应学习一点幼儿心理咨询的知识,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和日常生活的管理工作中,实现全体教师面向全体幼儿的全员辅导,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总之,心理咨询室应该成为教师研讨、提高教育技能和增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基地。
5.联接幼儿园与家庭的桥梁
一、幼儿心理启蒙教育的涵义
幼儿心理启蒙教育就是磨练幼儿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性格,促进孩子情商和智商的发展,进而使幼儿在各个领域的综合素质都能得到提高。
二、幼儿心理启蒙教育的做法
(一)要给孩子树立积极向上的观念
孩子的心理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有许多问题的积累都在不经意之间。正是我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疏忽和误导,才使的孩子间的问题积少成多,最后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诸多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教育认为,按老师的规定去行事就是好孩子,而一些好奇、好问、好动的孩子则被加以限制训斥。不顾幼儿的需求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二)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
对待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尊重幼儿,注重师幼互动的价值,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以民主、宽容的态度走近孩子,认识孩子,善于用各种适应的方法去接触和引导幼儿,实行双向交流的沟通,使幼儿对教师亲近、信服,不仅要以慈母的胸怀去关心每一个孩子,还要努力成为孩子的朋友,让孩子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敢流露自己的感情、自尊、自信、活跃,敢于思考、敢说,敢问,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
(三)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创造一个适合幼儿心理安全需要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许多孩子在刚刚入园的时候,因为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到害怕,认为自己得不到相应的关怀,就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此时大多数孩子会哭泣,会拒绝,不久后哭泣虽然会停止,但仍会表现出不快乐,不主动与人交往,表情淡漠,有些外向型的孩子会以破坏玩具、打骂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怒火。老师可以通过语言、艺术、健康、社会等活动的组织,各种游戏的开展,有意识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帮助幼儿克服任性、霸道、孤僻等不良的个性心理倾向,在生活中,还要善于发现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及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进行健康教育活动。
(四)要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独生子女和高楼大厦的林立使现代许多孩子都缺少交往活动,很容易形成孩子怕生、孤僻的心理问题。幼儿园则不然,在这里有许多小朋友一起作伴学习和做游戏,首先在环境上对于健康引导孩子活泼积极的性格就非常有利,因此幼师应充分将大环境利用起来,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交往环境。另外,在幼儿园中幼师也可以开设自主活动区,通过让幼儿将自己代入爸爸或者妈妈的角色,给娃娃举办生日会,为娃娃准备食物等形式,让幼儿体会其中的爱与分享。并在一人有困难时,鼓励孩子们一起去帮助他,以此引导幼儿如何去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不同于书面讲道理,而是用实际行动去让幼儿亲身感受到互相关爱的意义,对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十分必要。
二、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就是自我控制意识的一个方面,虽然在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还不够完善,但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将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自我控制与情绪之间联系也较为紧密。例如孩子在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哭闹,如果此时成人不予正确的引导而是一味的训斥和不允许,只会增强孩子的消极情绪,即使不敢表现出来,消极的情绪却无法消失,因为孩子还无法通过自身意识来缓解这种情绪,长久下来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极为不利,除了成人适当的引导帮助孩子发泄出不满的情绪,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也是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转移不良情绪的有效途径,例如当孩子在哭闹着要一个玩具时,成人可以用听音乐或者画图等形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以此来渐渐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引发幼儿的积极情绪。
三、家园密切配合
都说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足以见得家长的行为和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地位,家庭的教育对幼儿的性格人格的形成影响巨大。如今仍有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幼儿园,所有的教育与自己无关,或者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幼儿园“吃亏”,告诉孩子“别人打你一下就要还回去”,这些家长的行为都是极不正确的。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助长孩子不良性格的放大,形成嫉妒、任性、不讲理等偏颇的心理性格特点,有的家长过于严格,可能造成孩子自卑、怯懦的性格特点等,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很容易造成幼儿性格成长的偏颇,因此,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应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互相了解孩子在家里和在园里的样子,提高家长的教育理念,互相配合,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案。
四、帮助幼儿克服各种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