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九年级历史教学反思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找准方向,集体备课
常言说:“团结就是力量”,“集体的智慧是不可战胜的”。为此,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确立了集体备课的制度,在教学中经常开展集体研讨,这样既能发挥教师个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发挥教师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便于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在集体备课时,我们安排一位教师主讲,讲课堂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其他老师认真听,并深入探讨研究,最后集思广益,对上述内容进行补充完善。每节课后,备课组全体教师都要交流得失、解决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进一步的反思提升,力争使每节历史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实用。
二、注重实际,研究实例
初中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他们认知水平不同、个性有别,因此再好的教学设计也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针对这些问题实例,我们注重搜集信息,积极研讨,本着“关注学生发展,张扬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创新”的原则,努力教育学生,培优补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完美的人格。
三、大胆实践,勇于探索
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把课堂教学作为教研的主要阵地,狠抓课堂教学改革,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这个环节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充分备课,熟练教材,讲课时充满激情,努力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2)讲课时有深度和广度,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使其享受学习的乐趣。(3)注意课本知识的有效拓展,引领学生联系实际、展望未来,使学生从历史课本中得到启示、学到道理。(4)每周都有一位教师公开上一节观摩课,其他教师听课,课后开展卓有成效的评课,探讨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供大家借鉴参考。
四、研究学生,提高效率
七、八年级时许多学生对历史课重视不够,基础比较差,到了九年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除了学习九年级历史课程外,还要全面复习其他学科知识、备战中考。为在有效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一定要做到时时关注学生。例如,九年级开学之初,为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花大力气先对学生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从学生的自身利益、实际情况出发,通过讲一些生动形象的历史小故事,让学生领悟人生的道理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思想做通了,还要抓课堂。课堂上,我们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锐意进取,要求课堂活动人人参与,课堂板书人人记录,课后巩固人人过关。课外查阅资料人人动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培养兴趣、锻炼能力,也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学以致用。
五、研究中考,扎实备考
中招备考是九年级校本教研活动的重要一环。学生犹如希望之鸽,那么如何将他们放飞,让他们翱翔于知识的蓝天呢?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考复习,我校九年级历史教研组经过多年的实践一致认为采取“三轮复习法”效果较好。
第一轮复习时紧扣课本,重点复习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具体方法是:老师按单元或专题先串讲基础知识,然后再让学生自己整理、巩固所学知识。为便于老师了解情况,我们将学生编成复习小组。小组长负责帮助组员,老师监督帮助小组长,形成层层负责、互帮互带制,这样在复习过程中既省力又高效。
第二轮复习时要依据中考要求,复习《说明与检测》,有重点地进行查漏补缺。具体方法是: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优势,分工协作,各尽所能,依据中考题型,将《说明与检测》上的知识点设计成中考模拟题,让学生进行模拟训练。与此同时,备课组教师分专题整理知识,以供学生复习。例如,对资产阶级革命专题、中外改革专题、台湾专题、三次科技革命专题等,教师要进行全面的归纳总结,并设计成新题型。
一、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课程实施研究
新的学年,新课程改革要在科学操作、整体推进、自觉反思、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把握重点难点,把握推进节奏,力求课程改革改出实效、改出质量。
1、科学操作。深入研究新教材,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把握教学要求,
2、整体推进。鼓励教和倡导教师尽可能在7-9年级实行循环,重视研究教材体系,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3、自觉反思。利用各种反思形式开展教研工作。①课标教材学习深度的反思;②反思新课堂教学的效度;③反思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
4、不断调整。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不断的调整,通过集体备课、教学活动、案例分析、反思我的课堂等活动不断的调整我们教学行为。
二、聚焦课堂,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率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
新的一年里,一要加强新课程实验研究,聚焦课堂教学,关注研究常态教学,积极探索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新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以“读懂课标、读透教材”为主题的研讨活动和“人人上达标课”活动,以此为载体,组织教师研究课堂、评价课堂、改善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引领和示范作用,盘活教育资源。
二要实施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效益。
有效性课堂要实现“五个转变”:
①目标上,由单纯的为学生考试而转变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②内容上,由单一的书本知识转变到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上来;
③对象上由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转变到关注学困生,面向全体学生上来,树立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思想;
④要求上,由一刀切转变到发展学生个性上来;
⑤方法上由被动式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来,变学会为会学。
三、强化管理,创新校本教研制度
1、加强集体备课,把握基础知识,用集体智慧打造智慧的集体。
2、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常规。
3、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实现教师群体成长。
教师培训从四个方面促其成长:①认真学习研究成果,提升理论素养,站得高才能看得远;②学习研究历史知识,提升课堂驾驭能力;③学会怎样引导学生学习;④为青年教师成长打造平台,创造各种条件。
四、深化课题研究,更关注过程,提高教学教研水平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有效载体,是解决教育教学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不要觉得太高深,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附:主要活动安排 十月份:1、组织骨干教师开展送课到校活动;2、召开历史学科研讨会; 3、期中测试命题;4、参加对峪山一中教学视导工作。3、推选参加全市初中历史说课竞赛的优秀选手。 十二月份:1、参与学段统一组织的教学工作检查;2、认真做好2011—2011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科学文化素质测试初中历史的命题工作;3、搞好对三个年级历史新课标、新教材使用情况的调研小结。4、组织教师参加全省历史教学年会。
2011年元月份:1、做好本学期科学文化素质调研测试历史试卷的质量分析。
附:历史教学进度安排表:月 份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九 月第1—6课第1—5课十 月第7—11课第6—11课九(上)第13—17课十一月上旬期中考试
第12—17课上旬期中考试
课堂教学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的目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在新课程目标与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全面进行教学工作的创新,为培养高质量的四有新人而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这学年是我们新区教学质量年,我们历史备课组将认真学习和贯彻上级一系列提高教学质量的指示精神,以学校的工作为中心,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大幅度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同时,结合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我们将大力开展教学教研,丰富教学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二、工作目标
1、加强教研活动,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组织备课组老师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新的《课程标准》,围绕“新课程标准”“创新教育”、“人文教育”等热点问题,结合历史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学生观。
2、 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本备课组全体教师将认真执行教学工作的五认真,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想方法的教学。同时,以学生发展为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继续做好课改工作,努力优化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的效率。力争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三、本学期备课组工作的安排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1—3周 1—4课及练习 1—4课 1—3课
4—5周 5—7课及练习 5—7课活动 4—7课
7—8周 8—10课及练习 8—10课及练习 8—11课
9—10周 11—13课及练习 11—13课及练习 12—16课及练习
11—12周 复习及期中考试
13—14周 14—16课及活动课 14—16课及活动 17—18课及练习
15—16周 17—19课及活动课 17—19课及练习 20课及活动练习
17—18周 20—22课及练习 20—22课及活动 21—23课及练习
19—20周 23—25课及活动课 23—25课及活动 复习中国近代史
21—23周 复习及期末考试
四、具体措施与要求
1、充分发挥备课小组团结协作的力量,加强集体备课。每两周集体备课一次,讨论教材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落实重点知识,设计难点知识的突破方案,学生的活动组织形式,学具的制作等),交流教学心得。学进度和教学重点、难点;统一各种资料;统一大小考试;反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根据教改的新思想,继续抓好双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2、本备课组的教师不定期互相听课和经验交流,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教师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撰写教学反思。
4、上好公开课。上公开课的教师要写好教案、做好课件、用普通话上课。在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点评,要求每位教师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区级以上的公开课,先由备课组备课,再试讲,修改不足的地方,再上公开课。
首先是教师观念的转变。历史教师要转变的第一个观念是:历史教学不是语言知识的教学而是言语技能的教学。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历史教师过分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不注重分析。这次中学历史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考试依旧是教学的指挥棒。作为一名历史老师,是应该懂得如何在这两点找到一个平衡点。值得高兴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大纲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
教师观念转变的第二个方面是:由以本为本向以用为本转变。历史是一门不断发展的语言,现代科技的发展为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历史教材只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媒介,学生要学好历史就必须融入历史的海洋,跟上历史发展的步伐。因此我也时常在教材教学的基础上随时把鲜活的历史输入教学,让学生能够感受历史,能够使用历史表达自己的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单一、呆板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而且不能体现语言的生动性,而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刺激学生的不同兴奋点,抑制大脑疲劳。计算机辅助教学使教学方法的运用有了广阔的天地。无论哪种教法,其基本出发点是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应当是学堂,是学生学习的天堂。课堂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历史学习的特点决定了讨论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意义。历史课的讨论法应具有更广泛的内容,更自由的民主气氛,不但可以讨论本课的问题,而且可以用历史发表自己的见解,纵论国内国际的是是非非。而讨论课是在考验老师对整个课堂的驾权能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经常有学生在讨论课时不用历史,或者是说与本堂课毫无联系的话题,这需要老师时常督促。
在教学活动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维持课堂纪律,如何使教学活动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气氛下进行。到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何种姿态面对学生。老师在不能体罚的情况下,还能采取哪些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可以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教学反思对中学历史教学作用意义重大,通过教学反思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主要通过教育学生、教师自己本身进行反思、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等方式进行教学反思。
古希腊哲学家说过“认识你自己”,一直以来,我把它当作一句哲学名言。但仔细想来,的确对我们的工作和学有益处。认识自己的途径就是不断的反思和实践,在反思中不断的成长,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什么呢?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的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情境的能力。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可见教学反思是一个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一、历史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为了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使自己尽快得成长、成熟起来,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一、通过学生进行教育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九年级上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让学生对战争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历史知识缺乏了解,随后我对导入新课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二、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讨论的时间比较多,但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对待课堂的准备肯定不充分,也就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三、通过请同事或专家听评自己的课来进行反思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作了精心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有同事或教学专家来听课以后,总是能找到还需改进的地方。
四、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和教学文献来进行教学反思
1 完善自我,终身学习
有人说“给人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在当今社会,“一桶水主义”是行不通了,想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是一眼不断喷涌的泉,“没有白学的知识”,我常用这句话教育学生,也常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做为历史教师,不仅要知道秦皇汉武,也要知道李小龙、周杰伦,总之,日常生活中我不仅阅读专业书籍,经典理论,也看百家讲坛,通俗演义,广泛阅读各种与历史教学相关的书籍、文章,以丰富自己的学识,拓宽自己的视野,借鉴他人的经验,也包括向学生学习,在上一节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课上,有位喜欢集邮的学生,给我展示有关“郑和下西洋”的邮票,对我触动很大,我课前没有注意这方面的问题,而学生注意到了,我又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发现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我国发行了四枚相关的油票,所以,后面上“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时,我就用到了邮票,让学生通过分析邮票的内容得出历史意义,收到很好的效果,这件事让我受益非浅,促使我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我所用。我认为,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想上好一节课,不是说你想精心准备就能成功的,而是建立在教师平时的积累,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
2 加强基本功,备好每一节课
备课是教学的重要准备,关系到教学的成败,要备好课,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当时历史环境,以及与现实的联系。在上七年级《伐无道,诛暴秦》一课前,我首先对有关事件进行系统研究和理解,准备的材料视频都很多,经过筛选后,我根据我校学生的特点,采用“阅读分析、总结归纳、识图析图、成语比赛”这几种方法,制作多媒体,很好的完成了教学。
经过多年探索,我发现备课时要看教学大纲,要看教师教学用书,但不能被它局限,而是要根据具体的课型,具体的学生备课,在上八年级《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课前,我分析了教材,一般说,一课书有一个主题,教学重点,其实就是这个主题,但这一课情况特殊,它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两方面内容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又都是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一课内容分成两课上,每一课内容又有点少,我让他们课前搜集相关材料,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轻松学习这一课。
在备每堂课的时候,我不仅要熟悉教材,挖掘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特点,以学生为本备课,上九年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涉及到共和国和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内容,以我多年经验而言,学生对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认识和理解不是很到位,而这部分内容与当今政治又联系紧密,所以,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我考虑,用图表形式展现,帮助学生学习。
3 以饱满的精神上好每一节课
设立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是上好一节课的第一步,所以,针对每一节课,我课前会考虑。准备一个故事、一首歌曲、一个猜想、制造一个个情景,如:七年级《伐无道诛暴秦》一课,我向学生讲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秦国的市场上,鞋子没有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会大胆猜测,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引入新课,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想上好一节课,要想让一节课有效果,关键是教师要组织好一节课,平时教学中,我会针对不同的课型,组织不同的教学,力求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上八年级《》一课,师生在阅读相关材料之后,整合教材,以背景——标志——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斗争锋芒——发展——历史意义为线索,让学生对“”的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条理清楚,一目了然,以提高梳理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同时,一堂课,教师要在合理的安排上,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根据每堂课内容特点,让学生发表自己见解,讲一个故事,加强其参与意识,新编历史教材中设计了“动脑筋”、“议一议”、“想一想”等问题,我会让学生独自或交流合作完成,并延伸到课外,扩展其视野,增强其知识面,提高其素养。
随着国家投入加大,我校教室多媒体技术的加强,几乎每堂课上多媒体课已经实现,历史课借用多媒体技术更直观,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使历史教学有了质的转变,本来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丰富,为教学带来很大的方便,同时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 拓展知识,搜集整理成语
历史典故与历史成语大多产生于中国古代社会,所以,备课上课时我主要从如下方面来具体实施:
在学习具体课程前,让学生搜集与本课的内容有直接关联的,能促进学生学好并理解本课的一些典故和历史成语。一节课学生如果仅仅知道几个不连贯的成语,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学生既陌生又很难引发兴趣,怎样利用学生熟知的东西来挖掘一些他们想知道的,从而找到一节课的兴奋点,使这节课既不至于枯燥无味又能浅显易懂。大家都知道历史知识是普遍联系的,通过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的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能使学生将古今知识、学科之间有效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历史典故、历史成语和文字资料相互配合,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活动形式多样,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进而构建开放的课堂。
在学期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后,利用活动课,举行一次成语展示与交流活动,在此阶段,要引导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拘泥于根据历史事件说成语,更要将成语引申到现实,古为今用,理解这些成语的精髓,对自己的启示,使教学的内容得到一定程度的拓展,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成语,成语有渊源,增强学生对历史课的重视。最终我发现通过历史典故与历史成语的搜集整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提高了,对问题的看法也越来越到位了,知识的拓展更宽了,兴趣提高了。结合初一学生的特点,把学生课外已有的知识和教材的新知识有机的整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获取资料的能力,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为学生营造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氛围,把学习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