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形势政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形势与政策》的课上,我初步了解了中国在国际上的现况。中国展开全方位外交,活跃于世界舞台,国际社会进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国,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稳定上升。可我觉得,在中国快速崛起的同时,将要面临的是更多的挑战。一句话,中国还不够强,中国还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容易看到的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升。几次金融危机中国始终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应对,不仅利于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有积极的影响。国际社会对此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可以说,中国让世界有了战胜危机的信心。仅从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中国已深入国际,有着牵动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话,我有了更深层次的想法。温总理在美国访问时说:“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可以用一个乘除法解释,一个小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问题,一个大问题除以13亿就是一个小问题。”中国GDP居世界第三,占世界经济总量7.25%,接近美国的1/30;但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16,仍然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另一方面,虽然中国一直坚持和谐社会的理念,世界对中国威胁的担忧也已经有所减弱,但“中国强硬论”、“中国傲慢论”等新的论调仍不断出现。
显然,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面对路上的风风雨雨,我相信中国能坦然度过。但我不想仅仅看着中国一路走过,我想我总能做到些什么,国家也许需要我!
(一)市场销售加快增长
2006年上半年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8亿元,增长13.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4%,比去年同期分别加快0.1个和0.4个百分点。食品、服装、家电、体育娱乐、文具、装璜材料等各类消费品销售均较快增长。
(二)城乡销售增长差距缩小
城市销售增长14%,实际增长13.2%,同比分别减缓0.2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销售增长12%,实际增长10.9%,同比分别加快0.9个和1.9个百分点。城乡销售名义增幅差距同比缩小1.1个百分点,实际增幅差距缩小2.2个百分点。
(三)消费热点继续发展
轿车销售增势迅猛,销售量达180.4万辆,增长46.9%,其中经济型家用轿车是市场发展的主导力量。商品房销售较快增长,销售面积增长16.5%,销售额增长24.5%。电信消费继续快速发展,电话用户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较快增加。今年春节和“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数同比分别增长13.5%和20.0%,实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7.6%和25.2%。
二、市场销售增长加快的原因
(一)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997元,实际增长10.2%,增幅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就业形势较好、职工收入增长较快。煤炭、电力、石油等行业效益较好,增加了职工工资和福利;一些地方推行“阳光工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明显提高。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2004年和2005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实际分别增长6.8%和6.2%,是1997年以来农民增收形势最好的两年。今年上半年,在工资性收入和财政转移收入增长的带动下,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1797元,同比实际增长11.9%。特别是,国家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教育、医疗等公共财政支出继续向农村倾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健全,农民收入增长预期增强,支出预期改善,促进了即期消费增长。
(二)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汽车进入家庭,家用电器不断更新,有力地促进了相关消费。上半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零售中,汽车类销售增长27.7%,对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3.7%;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38.4%,贡献率为29.1%;二者相加达52.8%。家电、家具、通讯器材、建筑及装潢材料零售分别增长19.2%、20.8%、25.6%和24.5%,金银珠宝类增长24.6%。
(三)经济环境起到推动作用
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快速发展,居民对未来收入增长的信心较强。储蓄利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资金较多。同时,水电交通等价格上涨,家用电器价格出现上升迹象,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逐步增强,对居民消费也起到一定刺激作用。
总的看,今年以来消费加快增长,是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的综合体现。
三、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问题
在市场销售加快增长的同时,消费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仍很突出。一是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尚不完善。近年来,企业效益和财政收入增幅远高于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居民收入随经济增长而合理增长的宏观收入分配机制还不健全,特别是普通职工和农民收入增长偏慢,严重影响了全社会消费的增长。二是居民住房、教育、医疗支出负担重,城镇居民消费倾向下降。近年来,由于住房价格、教育收费、医疗收费等明显上涨,城镇居民预期支出负担很重,不得不加强储蓄,消费倾向持续下降。上半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增幅低于可支配收入增幅2.2个百分点,消费倾向为70.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消费品市场秩序不规范,商品质量问题多,消费纠纷得不到及时解决,消费者不能放心消费。
四、促进消费增长的政策建议
(一)努力增加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
增加收入是扩大消费的根本途径。要切实贯彻促进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努力稳定粮食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加快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各项政策,加强农民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强化就业信息引导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抓紧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以促进转移就业推动农民收入增长。认真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各项政策,重点解决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加快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督促企业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尽快建立和推行小时最低工资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职工工资的监管工作,强化对高收入群体和高收入行业个人所得税征管,加快改善收入分配结构。
(二)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继续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提高统筹层次。进一步规范城市低保工作,加强动态监管,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研究制定符合农民工就业特点的社保制度,切实加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工作。研究解决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资金来源问题。
(三)减轻居民教育、医疗支出负担
(1)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两免一补”工作。(2)全面清理规范和公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严厉查处乱收费行为。合理确定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加强高校收费监管和检查工作。(3)加大国家和社会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学生的资助活动,继续完善贷、奖、助相结合的助学体系。(4)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快城市社区卫生体系建设,抓紧提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强对药品价格和医疗服务收费的监督检查,坚决遏制乱检查、乱用药、乱收费,防止居民医疗支出负担过快膨胀。
(四)促进热点消费健康发展
(1)落实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增加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完善廉租住房制度。(2)认真清理汽车使用过程中各种税费,减轻汽车使用成本。规范汽车维修服务业,加强停车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加快发展二手汽车市场。(3)进一步规范电信业服务和收费行为。(4)积极发展文化、健身、旅游等消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执行劳动法规定的职工作息、休假和工薪制度的监督检查,真正落实年休假制度,使职工有更多时间休息和出游,促进旅游消费健康发展。
(五)积极改善消费环境
二、 调查时间:20XX年1月20日——20XX年1月25日
三、 调查地点:XXX市XXX镇XXX村
四、 调查对象:XX村村民
五、 调查人数:XX人
我镇村民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的同时,由于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排放量增大,种植养殖业废弃物逐年递增,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等原因,导致农村地区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不仅影响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也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名有环保意识的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我村村民的环保意识作番调查,以了解我村的环保之路还需走多远才能获得大家认可。 在这次调查中,因为多调查对象都是我的家人或邻居,所以我决定采用以拉家常的方式来调查,我把本次调查主题定为提高村民环保意识。
本次调查的主要问题有三点:1、对垃圾的处理方式。2、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3、对环境保护的必要性的了解程度。
经过六天的连续调查,本次的调查阶段结束了,得到的结果如下:
1、对垃圾的处理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74%的人对电池及不可降解的垃圾随意处理,16%的人选择挖坑埋掉,剩下10%的人根本分不清什么是可降解,也不知道电池这类垃圾不能乱扔。另值得的提出的是本村没有设置垃圾集中处理点,更没有人来收集这些垃圾去处理。全体村民表示如果有集中的处理点,他们愿意将垃圾带去集中处理点处理。
2、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结果显示:如果有科普知识下乡免费教授,70%的人不愿意学习,18%的人无所谓,XX%的人愿意学习。
3、对环境保护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结果显示:XX%的人表示了解很多环境保护知识,18%的人表示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知识,70%的人表示不太了解环境保护知识。
另我还对我村周边环境进行了调查,发现用来输水以灌溉稻田的河道污秽不堪,其中还有农药瓶以及一些废弃的衣物。通过对周边环境进行的调查我了接到,我村的环保之路任重而道远。
鉴于以上情况,我的建议如下:
1、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要从最贴近农民生活的细节入手,让环保知识以小妙招、小窍门的形式和他们零距离接触,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消除农民的抵触情节。我们在本次活动中和村民们聊的话题不是环境保护利国利民的大道理,也不是空喊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等口号;相反,我们与他们聊生活中的小窍门、小妙招,并赠送给他们有关环保的小窍门,比如说醋的妙用,盐的多种用途等生活中常用却鲜为人知的常识和技巧,而且我们当场演示,让他们看到所产生的良好效果。他们所表现出来到好奇与惊讶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环保给农民们带来的惊喜。
2、环境保护要从思想先进者抓起,树立典型和模范。有人开个好头才能打破“没有人做我也不做”的恶性循环,才能迈出村民共环保的第一步。
3、采取奖惩并举的措施。如果只有奖励,而没有一定的制约与处罚手段,还是不能够引起他们对环保的足够重视,无法取得很好的收效。 只有采取一定的处罚手段,才能够强化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树立增强环保意识这一概念。
4、政府部门也应更用心的致力于农村的环境保护,以响应当下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事无巨细,我觉得首先应该在各村各设设立垃圾处理点,派专人负责垃圾分类处理。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教学 系统化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4-0209-01
目前我国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国内国际的挑战,加强对大学生的国情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培养有知识、有思想、热爱社会主义并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人才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教育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但是,从总体上看,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还不够平衡,教学内容不够系统,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对《形势与政策》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形势与政策》课在高校的教学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把它编入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也没有明确的课时量和规范的课程表,这就造成了教学时的随意性,并且多数院校并没有专门的教材,有的连资料都没有,学校对待课程的不重视直接给学生造成了这门课程可有可无的印象,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除此以外,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多是大课堂,人数较多,无法确保教学质量。
(二)教材建设落后,教学内容不系统
形势与政策作为系统的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应始终体现时代性和针对性,要能及时的与国内外重大的时势发展相结合,并及时针对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国际国内形势风云变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也在不断调整,这都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变化、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中。目前,对于《形势与政策》课,我们常用的参考资料是教育部制定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教育部组织编写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VCD等资料,这些资料在形势与政策教育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它们还不能完全代替教材、还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三)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力量薄弱
《形势与政策》课程中,教学形式途径单一,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缺乏动性和参与性,无法保证教育的普遍性和经常性。一些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的课程虚、空、脱离实际,这样简单枯燥的说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而且没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思考的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极容易形式化,学生难以学到自身理解消化的知识,从而产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厌学情绪。
另外,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高时效性以及学校教师的不重视,加上师资建设不足,引起教师阵容不整。有的从事形势与政策教学的老师对课程并没有深度的学习和研究,也不配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储备,教学经验严重不足,教学方式方法枯燥,这都影响了课程的教学及研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培养目标。
二、实现《形势与政策》教学系统化的对策
对于上述问题,归结起来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缺乏明确的定位和系统的教学内容,师资力量不足,致使形势与政策的教学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实用性,无法确切达到课程的教育培养目标,为了全面贯彻和落实课程的教学要求及满足教学目标,吸引学生的兴趣,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和加强。
加强教学内容的系统化“形势与政策”课的特点,决定了讲课内容要采用固定书本和灵活新鲜的教材相结合。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要服从于课程性质和任务的要求,注重针对性和现实性,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这就要在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考虑到三个基本点:教学要求目的,马、毛、邓三课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学生关注的问题,并使得三者密切有机的结合,及时准确把握动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增强针对性。
在新的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高校更要致力于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浓厚感情,增强其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尽管该课在现实教学中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只要学校给予足够重视,明确定位,加快课程的系统化建设,加强师资建设,那这些问题都将得到解决,这些都将使形势与政策教学可以真正的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入生观,使形势与政策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上发挥更加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宰波.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探究.黑龙江教育,2009(9).
阅读1
2012年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
进入2012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11年以来的减速态势逐季下滑。为遏制经济减缓的势头,2012年5月开始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综合运用利率、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等金融手段增加市场流动性,实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中小企业税费优惠等等结构性减税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着力点,加快启动带动力强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出台鼓励民间投资实施细则,增加低收入群众收入,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这些措施陆续出台并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势头,实现了稳中求进的工作目标,也为2013年经济稳定增长创造了条件。
1、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基本实现。到2012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连续七个季度回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7.7%,同比回落1.8个百分点。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比上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仅为8.9%,为2009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随着去年5月份以来宏观调控政策重心转向稳增长,从9月起我国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出稳中缓升的态势,工业生产速度逐月提高,预计四季度经济回升至7.8%左右,全年经济增长7.7%。与此同时,就业形势稳定,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100万人,高于前年同期水平,失业率维持在4.1%左右的较低水平。
2、国内最终需求支撑作用增强。去年1-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7%,增幅同比放缓3.8个百分点,消除价格因素,实际投资量比前年同期有所提高。从分项投资看,政府主导的基建投资先降后升增长13.9%,同比提高8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22.8%,同比下降8.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增长16.7%,降幅达到13.2个百分点。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速逐月加快,1-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4.2%,比上年同期回落2.8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12%,增幅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由于实际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特别是农民收入连续两年高于经济增幅,粮油、纺织、通讯、建材等商品销售增长较快。
3、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国际贸易份额继续提高。去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长乏力,欧洲债务危机继续恶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减速,导致我国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同时,企业消减库存,进口品价格下降,进口增速回落幅度更大。1-11月份,出口增长7.3%,进口增长4.1%,贸易顺差1995亿美元,增加44%。我国外贸的贸易伙伴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出口产品结构、贸易主体格局、区域外贸结构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企业竞争力和出口产品质量继续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由2011年10.5%提高到去年1-9月的11.1%。
4、企业库存大幅度下降。自从2011年四季度以来,企业的产成品库存同比增速不断下滑,去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同比增长8.3%,低于当月工业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2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库存增量从年初的下降20%左右扩大到10月的下降60%左右,表明企业产成品库存压力在减少,企业消减库存的速度较快。这次企业去库存下拉经济下降约0.8个百分点。
5、总体通胀压力减小。国内经济减速过程中总供求矛盾明显缓解,部分制造业产能甚至出现严重过剩,国际大宗初级产品价格自2011年四季度以来有所回落,2012年上半年我国物价涨幅呈现逐月回落走势。自去年8月份以来,国际玉米、大豆价格大幅上涨,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和欧洲央行直接货币购买政策出台推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国内食品、原材料价格出现小幅上涨,服务业产品价格也由于低端劳动者工资提高处于稳中缓升的走势,我国物价总水平呈现温和回升的势头。去年1-11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7%,较前年同期下降2.8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7%,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坚持搞好房地产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的过快上涨,按照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1-11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上涨6.5%,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
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几个结论。首先,从经济增长、就业和物价的关系看,我国失业率较低,物价降至温和水平,说明我国经济仍在合理区间内运行。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很大程度上是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结果,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由于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资本边际收益降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速度已从过去平均10%左右降至目前的8%左右。其次,工业品出厂价格下跌幅度较大,说明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比较突出,工业生产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增长相对偏弱,总体经济在潜在水平的下沿运行。这与房地产投资减缓、企业库存周期性调整、出口下降较快等需求不足有关。第三,经济自主增长动力仍显不足,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不稳固。去年9月份以来的经济回升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加快的结果,企业自主投资动力相对不足。
阅读2
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环境
1、国际经济略好于上年,对我国经济整体影响不会好转。2013年国际经济环境依然复杂多变。美国“财政悬崖”引致的财政政策调整会使美国经济受到一定冲击。欧元区“经济增长”与“财政紧缩”的两难选择导致欧洲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日本巨额债务、增税措施和内需不足使经济难有起色。全球能源、原材料新增需求放缓,巴西、俄罗斯和南非等资源出口国受到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各国对国际市场激烈争夺,对本国市场大力保护,贸易战和汇率战不断升级。与此同时,全球充裕的流动性将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全球通胀风险有所抬头。
2013年全球经济有利因素也在逐渐增多,世界经济略有改善,预计2013年世界经济增长3.5%左右,略高于2012年3.3%的水平。美国房地产市场持续好转,页岩气大规模开发降低能源成本,带动相关产业投资增长,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优势也正带动高端制造业发展,美国经济仍会继续复苏。德国等国捍卫欧元和欧元区的立场坚决,欧洲央行推出“直接货币交易计划”有利于稳定欧洲金融市场,使欧债危机对欧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冲击得到缓解,欧洲经济2013年表现可望略好于去年。印度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开放步伐,印度近期放开了零售、航空和广播电视等行业外资持股比例,并出售大型国有公司股份,遏制经济增速日益下滑的局面;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推进远东开发将加速“新经济”进程。
2、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仍然突出。当前,国际经济低迷不振、国内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以及经济周期性减速问题相互交织,使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企业经营困难。近年来,我国的劳动力供给发生转折性变化,15-64岁总劳动人口在2012年达到10亿人高峰后开始稳步下降,低端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较为明显,这虽然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提高消费率,但也在短期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8.4个百分点,在基准贷款利率下降0.5个百分点的情况下,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提高8个百分点。此外,土地价格上涨,环境保护支出增加,企业生产和经营成本明显上升。部分企业开工不足并大量减少库存,企业的折旧成本增加,企业效益出现较大幅度下滑,部分企业出现亏损。2012年1-10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增幅同比减缓25个百分点,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60%多。
二是局部地区金融风险显现。企业经营困难使企业资金紧张,不良贷款率上升,借贷风险开始暴露。商业银行出于对自身资产的担心,加大了向企业和地方政府催债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加剧社会资金链压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进入还款高峰期,部分融资平台出现违约现象。2009年以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总额超过10万亿,其中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62.6%,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占21.8%,这些负债中85%左右依靠土地收入支撑借贷和偿还。尽管对部分融资平台还款进行了展期,但2013年后将迎来还款高峰期,一旦土地收入下降或项目不能按期完成,部分地区会面临违约风险。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发展过快,缺乏有效监管,部分资产质量不高。这些风险与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相互作用,处理不好将影响经济发展,使潜在的风险变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三是稳房地产投资和稳房价面临两难选择。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带动了钢铁、水泥、建材、工程机械等重工业和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等轻工业的发展,并且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也与房地产市场运行高度相关。一旦经济减速,“松绑楼市”的呼声就起。但由于前几年房价持续快速上涨,明显超过居民承受能力。以限购限贷为核心的房地产调控对房地产开发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但部分地区房价仍在上涨,2012年6月份以来的实际情况也表明,与房地产调控有关的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稍有放松,房价就会反弹。既要稳经济,又要防止房价过快上涨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难题。
四是制造业缺乏新增长点。前几年,我国钢铁、有色、建材、化工、汽车、造船等产业投资增加较多,形成的产能已陆续进入释放期。随着世界经济放缓和我国实施房地产调控,这些行业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产能过剩一直是压制钢铁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平板玻璃、电解铝、水泥等行业的产能超过需求一半,船舶制造能力则超过了目前的全球总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和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虽有所加快,但总体上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处在技术突破的孕育期,尚无法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个别发展较快的新兴产业如风电设备、光伏一些新兴产业也有严重产能过剩问题。
阅读3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基本取向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要切实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在淘汰过剩产能的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在外需不足的同时,努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增长;在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和投资能力不足的同时,保持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发挥好投资的关键作用;在部分企业可能破产和部分地区融资平台可能出现违约的同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稳定当前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2013年的经济工作,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活力和动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1、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适当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保持必要的增量调控能力和减税力度。2013年,加强“三农”、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经济社会发展关键环节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推进和完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工作,也会减少财政收入。同时,我国财政政策回旋余地较大,201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仅为1.5%左右,加上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政府债务余额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40%左右,可以把财政赤字率提高到2%左右。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在20%的高位,高于1985-2012年平均值8个百分点左右,存款准备金率有较大下降空间。基准贷款利率为6%,也有下调的可能。完全有条件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改革,扩大社会融资总规模,保持贷款适度增加,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2013年M2增速保持在14%较为适度,既可以保持相对宽松的资金环境以“稳增长”,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又可防范未来通胀风险的累积。
2、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坚持扩大内需的基本方针,提升消费能力,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对地方汽车消费限购行为进行规范化管理,积极发展汽车金融、汽车租赁、二手车市场,引导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和经营城市停车场。培育和扶持有利于服务消费的建设项目。对文化娱乐、旅游设施、养老、养生健身、家政服务、电影电视、技能培训、网络信息、体育休闲等活动场所的建设经营要从信贷、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享受与工业项目同等政策支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欠发达地区等领域。抓好国家重点在建项目,确保按时竣工投产,保障重大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落实好鼓励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及42个方面的实施细则,鼓励发展实体经济。要继续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不动摇,同时优化房地产调控政策。建议在原有城市范围内继续实行限贷政策,同时公布房产税征收方案,在房价总水平上涨势头减慢的城市取消限购,放宽对改善性购房需求的限制。
3、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给。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继续落实和完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保持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好势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保障主要农产品稳定生产。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加快大型灌区改造与建设等重点工程,抓好薄弱环节建设。进一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稳步提高种粮直补水平和良种补贴标准,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持续增收。要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基础上,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强绿色生产,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4、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化解方案,力争尽早取得实效。可通过扩大和创造内需、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来消化、转移、整合一部分产能,对于落后产能,则需要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和环境技术标准下决心予以淘汰。强化创新驱动,启动“十二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高新技术重大专项,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编制服务业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划,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完善支持政策,健全行业标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注重发挥企业家才能,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5、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总结全国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经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抓紧研究制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政策措施。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
6、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民生工作。守住底线就是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做好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突出重点就是要注意稳定和扩大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要善待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强化大企业社会责任。完善制度就是要加强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提高统筹层次。要继续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加快棚户区改造。引导舆论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树立通过勤劳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使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
7、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加快结构调整提供体制保障。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是进一步落实现有的改革措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断扩大服务业营业税改增值税范围,争取2015年全面完成营业税改增值税;鼓励民营经济发展进入能源、铁路、金融等领域;对石油、煤炭等产品实行资源税从价计征。二是加快推出有利于结构调整和稳定经济增长的改革,尽快推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加快煤电、成品油、天然气等资源性价格改革。三是加快研究进一步全面改革方案,对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明确提出改革总体方案、路线图、时间表。
阅读4
2013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
按照2013年的政策基调,结合经济运行中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2013年我国经济稳中缓升,谨慎乐观,全年经济增长8%左右,通货膨胀处于温和水平,失业率基本稳定。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会稳中趋缓。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有三大部分,一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占投资的25%左右;二是既具有投资功能也具有消费功能的房地产投资,约占投资的20%左右;三是企业主导的工业投资,占投资的35%左右;其余为农业投资和服务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平均需要两年多时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势头会持续到2014年。2011年5月份实施房地产限购和限贷政策以来,我国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呈现大幅回落态势,土地购置面积也在下降,预示房地产投资不会大增。近几个月房地产价格和销售量有所回升,房地产开发投资的资金来源有所增加,房地产投资不会大减,预计房地产投资总体上比较稳定。扶持小微企业的系列减税政策2013年继续有效,42个部门的“新非公36条”实施细则有望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原有的“玻璃门和弹簧门”,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良好市场环境。部分企业为节能减排和降低劳动力成本,会继续更新设备和用机器替代劳动力,一些企业也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产能,但制造业产能过剩和企业利润减少,会消弱企业的投资能力,降低企业的投资意愿,工业投资会稳中趋缓。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和领域扩大有利于激励服务业投资,服务业投资会加快。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20%左右,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5%左右。
2、企业去库存阶段即将结束。随着企业大幅降价消减库存,企业逐渐消化了高价购进的原材料,加上近期国际石油、铁矿石、农产品等价格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我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开始稳定,企业去库存的速度减慢。从消减库存的时间看,从2011年年末起,企业去库存已经进行了近1年,从历史经验看,企业去库存一般持续10个月左右,到去年末,企业去库存将基本结束。随着企业消减库存速度减慢,工业生产增速将有所稳定。我们计算了过去30年来,我国历次库存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发现,企业去库存时期每年下拉经济减慢0.8个百分点;企业增加库存时期每年拉动经济增长0.9个百分点。
3、消费增长相对稳定。在经济增长下行的过程中,消费对于经济起了稳定的作用,这符合消费经济理论的解释。消费是一种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高收入阶层对低收入阶层的示范性更强,家庭消费决策往往参考其他同等收入家庭或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因此,消费即受本期收入的影响,也受到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当经济形势变化和收入变动时,家庭往往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的基本稳定。消费毕竟是消费者在某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数量,消费需求必须是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近两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加快,为扩大消费奠定坚实的收入基础。网络消费、社区商业发展方便了居民消费。消费金融发展拓宽了消费市场空间,信用卡消费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中占比上升到30%-40%,基本覆盖汽车、安居、车险、旅游、培训、留学、百货等民生领域。预计2013年实际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上年基本持平。
4、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总体上没有太大影响,出口和上年持平,进口增速略高于上年,全年外贸顺差2000亿美元左右。世界经济略有起色有利于我国出口增长和我国对外投资。但由于各国激烈争夺有限的国际市场,贸易保护主义严重,这又会限制我国的出口。国内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以及领土争端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对中国的投资,对加工贸易产生负面影响。全球长期低利率和流动性泛滥将导致资源价格走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压力。由于库存调整基本结束,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价格走高,我国进口会有所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