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应用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应用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范文第1篇

艺术大学生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及其关系的研究李建伟刘昌龙张乐华张庆辞(304)

不同背景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差异原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超(306)

广州地区大学毕业生自我效能感对就业意向的影响黎建斌司徒巧敏(308)

大学生厌学的有效干预模式——团体心理咨询李杨(314)

SARS期间云南理工科大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田军杨玉宇(316)

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网络成瘾倾向的调查申小莹李静(319)

中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良陈丽国杨开发(321)

广西贫困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研究张旭叶发钦耿春华韦俊卿(323)

大学新生UPI问卷调查分析杨新华谢倩周贤君朱丽芳(326)

中学生焦虑量表的信效度分析李箫史新广童辉杰(329)

森田疗法治疗强廹症及其机理探析:案例研究李明超李淑梅徐焕章(331)

同一专业与混合专业成员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性比较刘亚平(336)

父母心理控制心理和行为及干预措施的研究郭苏嫣(351)

性犯罪服刑人员不同刑期及服刑时间心理特征分析廖勤张存国(359)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适应性研究李海华王涛(361)

性犯罪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廖勤张存国张恒军杨海波(363)

犯罪性评估周新静李小平(366)

中学教师压力管理团体心理训练研究王宁逯海福周钦(410)

大学生网络依赖心理分析王树华(311)

情绪调节困难模型——广泛性焦虑障碍(GAD)研究中的新模式罗晓云李辉(378)

近20年国内外老年心理学研究现状张玲(385)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技术简介侯会玲(388)

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的基本理念及特色技术孙华平李芳芳(391)

家长帮助孩子克服大学阶段的心理障碍初探周驰(393)

浅谈病人的心理护理段雪融(397)

心理学新概念——积极错觉吕丽霞(398)

网络成瘾症的心理成因及矫治策略姜微微(400)

认知方式的测量及其在我国的研究进展陈彦垒胡竹菁(403)

6例者的心理分析曹文改吴江胡赤怕(405)

征文通知(407)

调理疏情助人自助——一则癔症心理咨询案例李自璋(408)

护患之间的心理沟通段雪踪(4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发展思考王晓刚(413)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四届学术年会会议纪要李建明(419)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简介(420)

临床研究

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多因素研究戢秋明谢良平程五福(333)

产后抑郁的研究现状及其社会心理影响因素马琳郭丽(338)

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陈茂卉周建国沙榆波(341)

抑郁症的自杀言行陈绍华李晓波李凌(346)

养治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调查与康复对策杨耀华(347)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遗忘症内隐记忆研究刘蕴(357)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担忧及其测量韩雪童辉杰(375)

新四结合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例的对照研究周用桓周佳魏勇魏琛庄淑云刘姿荣董敏华(417)

群体心理研究

社会支持对企业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王世嫘(342)

团体心理咨询运用子新兵心理健康维护的可行性余江李辉(349)

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及专业人才的调查分析梁瑞优(352)

浅论记者的职业心理动机王娜张巍肖淑一(415)

綜述与讲座

中学生考试焦虑问题的综述研究王晓燕(368)

叙事心理治疗原理与技术述评张梦玲(371)

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的文化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黄时华张娟(373)

国内关于考试焦虑的研究综述马素红胡景娣(380)

洛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新取向刘国华(382)

中国大陆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问题与对策岳晓东严飞(193)

香港与澳门中小学学校辅导发展的比较苏肖好(200)

完美主义与基督教信仰訾非(209)

诗的心理治疗作用吕伟红(213)HttP://

情绪与癌症关系研究的进展郭小艳(217)

心理治疗师在不同流派中的角色周嵚王宁(219)

儿童防御机制研究的新观点陈玉霞孟宪璋(222)

青少年嫉妒心理研究陈栩冷荣兰郭斯萍(223)

国外冲动性失调研究概述李寿欣金玉华(226)

健美操教学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影响探析都玉华王加伟(228)

教师心理问题的职业原因及干预策略王国钧(230)

神的解读及对中医心理学的思考孙凤(232)

理性——情绪疗法与中国传统文化苏朝霞刘猛袁立壮李玉霞(237)

军校学员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的调查与分析刘学敏王海民杨志宏(239)

释梦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邵永宏盂繁娟(241)

新闻心理学在采访中的应用韩学功陶晓静秦龙(243)

大学生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张明霞李颖杰(234)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书写方法(235)

修改文章细则(236)

从近两年132例青少年心理咨询得到的启示俞承谋(275)

某高中文科生考试焦虑调查——兼对几个观点的考察闻军明熊剑锋陈彦垒窦温暖(277)

依恋认知机制初探彭贤马素红何婷(279)

初中生人性哲学的调查研究闫秀梅张雯顾玉春(283)

秩和比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综合评价中的应用董晓芳张良勇(285)

中学生抑郁量表的信效度分析史新广冯成志(287)

家庭内人际关系所致心理障碍的案例研究赵燕(289)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稿约(291)

新入监罪犯攻击行为与EPQ各维度的相关刘国华(294)

神经性厌食症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李英琴(298)

臨床心理研究

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张继先戢秋明程五福赵正安(245)

不同类型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应对方式的比较李薇李建明董晓雨(24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调查分析蒋军生徐鹏张新卿(24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研究赵淑敏杜波田国庆栗克清刘杰宁征远刘建丛(250)

慢性分裂症脑电图、脑地形图随访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彭精芬张素花许瑞芬(253)

精神分裂症与酒中毒性精神障碍临床特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较分析梁文珍吴世荣王源舒放(254)

116例神经症临床分析及整体调整与综合治疗李书平苏颖李映源胡宝贤张叔敏(255)

204名军队基层政工干部心理健康状况及与人际交往品质相关分析杨莹汤家彦陆树林(258)

奎硫平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张武文(292)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张武文徐建国吴国兰(296)

調研查究

昆明高校回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马锦(261)

吗氯贝胺治疗社交恐惧症临床分析张力国马文有张素花(264)

高中生学习适应性、人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李海华李春莉(265)

女性医务人员负性情绪临床调查与分析李俊爱李书平张淑琴马风红(268)

师专生情商研究——进取性与自信心统计分析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270)

广东汕头大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及压力调适研究赖小林祝森志陈艳雅(272)

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探讨张丽(97)

四论音乐心理学在精神病医院中的地位周用桓周怡赵慧林魏琛董敏华郭秀英庄淑荣(99)

逍遥丸治疗继发性闭经30例临床分析梁春莲蔡松涛(102)

儿童多动综合征的病因、诊断与治疗邢乃愈龚燕高湘萍(103)

睡眠恐怖症的心理分析刘连龙胡明利(106)

10例性心理障碍案例分析万丽霞郭云英闫影(109)

忆诺思(万拉法新)和阿普唑仑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比较研究董发昌谢瑞满陈伟丁宁邱柬鹰(110)

精神疾病中心理与人格因素的作用以及心理治疗的重要性蓝弘(112)

中枢性肌松剂巴氯芬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董发昌陈伟谢瑞满(114)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张丽娟(117)

同性恋者的心理咨询个案探讨彭跃红(120)

学生心理研究

从中医“本于神”看临床带教技巧与方法李赛美(122)

拉萨市汉族中学生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研究陈国典王亮生林咏梅(125)

民族贫困地区高中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何江军张庆林尹辉(130)

焦虑调查及其缓解与治疗研究李跃生彭海芹孟英红(132)

军校一年级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探讨唐云翔仇瑶琴刘晓虹邓光辉(135)

非学生青少年与学生青少年网络成瘾现象比较研究胡洁(139)

社会家庭因素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分析吴敏时松和李幼辉葛菊红(141)

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4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与建议余仙平肖三蓉(145)

湛江市1500名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测查与分析左银舫陈日英(148)

军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鲁娟刘伟志扈长茂(150)

中小学体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周引梅刘清彭回春(154)

广州大学生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关系分析罗任周茜谢海燕(156)

应用心理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当前,对于各个高校来说,在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要做到“一个中心、二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一个中心就是开展的一切实践活动以学生为中心,在设置所有实践环节时,都要首先考虑到学生的成长与就业。二个基点就是依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依据社会不同领域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不同需求,来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层次就是指专业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学期中的专业调查部分、实验部分、专业学习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存在于毕业论文中的实践教学部分、利用节假日学生参加社会教育部门组织的各种实践部分、学生在社团中的专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各个层次对学生开展实践教育。多渠道就是利用校内和校外的不同专业实践资源,为学生创造丰富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为了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更多的知识与能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利用大学四年时间,高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等。专业基础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利用专业学习掌握为社会服务的基础性能力,主要内容有心理学实验、设计、处理各种实验数据的能力,可以自行完成实验报告,对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可以利用分析软件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能够自行完成对心理学专业文献的检索等。专业实践能力就是指学生在进入工商企业、社区、教育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以后,利用自己掌握的应用心理学知识从事心理辅导工作、咨询治疗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工作、市场营销工作等。社会服务参与能力就是指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在学校学到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在上述部门中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依靠自主就业,可以提前掌握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前适应社会需求,在心理上做好进入社会的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就是在掌握上述所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社会需求与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重视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提高科研设计、社会调查、设计问卷、完成论文的能力。在笔者提到的四个能力当中,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可以上升为专业实践能力,学生要想具备综合设计能力则需拥有服务于社会的能力、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法

1.开展专业意识教育

将专业意识教育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分离开来,这在教学中不但是一种创新,而且属于学生的需求。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就用心理学专业是为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在进行实践学习时要具备严肃的学习态度,更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心理疾苦和心理生活,要同情人们的各种遭遇,要有极大的爱心,要想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都依靠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此项内容的教育主要内容有入学教育、专题讲座、学生自行检索心理学知识、学生真正领悟人生、形成高尚品格等,属于一个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环境形成的系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选择有利于自己发展的、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生进入大三学习后明确主攻方向。

2.开展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相结合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专业学习与基础课学习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实践教学,应用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法,同时认真编写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考核方法等。学生进入大三以后,专业课分为二个方面,一是心理辅导二是人力资源管理。心理辅导课的主要内容有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咨询理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力资源开发、绩效管理、工资管理与设计等。学生进入大四以后,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在二个方面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主要内容有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原理、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

3.开始短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积极组织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主要集中于学生结束四年的学习生活时,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毕业前的实习内容等。社会服务活动与社团活动是依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发组织,带有明显的专业特点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内容有学生在进行专业实习时开展的勤工助学、社会领导的宣传心理知识、在社团和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创办的报纸类与杂志类、联合其他大学生共同开展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学内容的戏剧表演等。这些内容都属于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形成专业意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基于完善理论的、不断发展的长期工程,在创建过程中,要认识到这是一个动态的、创新的实践过程。

作者:陈奕运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姜媛媛.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构探讨[J].情感读本,2015(03).

应用心理学范文第3篇

应用心理学专业文科生可以报。应用心理学是非师范专业,一般招收文科生。如南开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就只招收文科生。

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学科分支。由于人们在工作及生活方面的需要,多种主题的相关研究领域形成心理学学科。

适合报考的人:社会型的人为人热情友善、容易相处,在人和事物之间偏爱与人打交道。善于表达,喜欢倾听和了解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助人。交友广泛,亲和力强,有较强的合作精神,但缺乏竞争意识。这类人一般适合从事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工作。

就业方向:国内心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就业流向主要包括:情报机关、学校、医院和诊所、监狱、企业人力资源部、公安司法机关、心理咨询中心、婚姻介绍所、人才市场事业规划服务中心等需要做人群心理分析的企事业机关单位及更多元化咨询服务场所。不过,由于就读人数相对较少,其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来源:文章屋网 )

应用心理学范文第4篇

关键字:内隐记忆 性别刻板印象 眼动 应用心理学 广告

中图分类号:F713.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065-02

一、前言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的定义,广告是由特定的广告主通常以付费的方式通过多种传播媒介对商品、服务或观念等信息的非人员介绍及推广。一方面,广告人员应该研究消费者的各种心理状况,根据消费者的心理进行广告策划;另一方面,广告人员还应该研究广告接受过程中的心理现象,探讨广告接受的心理活动规律和心理活动特点,并根据其进行广告策划。目前,应用心理学在广告学方面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隐记忆、性别刻板印象及眼动三个方面。内隐记忆研究广告作用前受众的心理受到的影响,性别刻板印象主要针对广告的作用过程,而眼动研究主要用于广告后广告效果测量。

二、内隐记忆在广告领域研究现状

1.内隐记忆的基础理论。学术界将记忆分为两类,即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是需要有意识回忆的记忆;而内隐记忆反映一种自动的、不需要意识参与的记忆。广告传播中的无意识现象本质上是人类内隐记忆的反映。内隐记忆的特点是,人们没觉察到自己拥有这种记忆,也没有下意识地提取这种记忆,但它却在特定任务的操作中表现出来。

2.内隐记忆在广告领域应用的研究现状。内隐记忆被提出以来,心理学家们对其进行了诸多实验研究以探究其发生机制。大多研究采用不同的内隐记忆任务和材料来检测内隐记忆的启动,而研究内隐记忆是如何影响人的行为消费行为领域居多。该领域一些理论家开始关注内隐记忆与消费判断之间的可能存在的联系(Pham,1997;Sanyal,1992)。特别的是Sanyal认为一些消费判断可能建立在知觉流畅性基础上。理论上,内隐记忆可能影响不同的消费者判断。然而,内隐记忆的影响在现代超市的低风险消费者身上似乎发挥到极致。这是得到实际购买行为观察支持的。另外,在市场营销实践中也应用内隐记忆来测评广告效果,如市场营销人员一般通过在背景上信息元素的成功回忆和交流中对物体态度改变的程度来测量广告的效果(Cacioppo和Petty,1985;Mitchell,1985)。

近来,消费行为研究者通过测量内隐或间接记忆来检测广告效果,典型特征是进行间接编码,不受直接提取过程的污染。另外,也有研究者对内隐广告进行了研究,如Yang,Moonhee等比较了大学生对游戏内品牌名称广告(内隐广告)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有效性,Lee,Angela.Y.研究了基于记忆和基于刺激的品牌抉择的内隐记忆效应,Britt,S.H.进行的关于隐性广告是事实还是幻想的研究,Wendian,Shi进行的隐性刺激以及隐性广告效应与启动的研究。国内对广告的内隐研究多侧重于考察广告中代言人的性别效应或刻板效应等。我国学者陈宁认为,既然对过去经验的记忆可以在没有提取意向时表现出来,各种各样的知识也可以在没有有意回忆的情况下被表达出来。那么按照该理论,消费者可以在无须有意识回忆先前经验的前提下,使用对先前广告的内隐记忆来完成当前任务。一方面,广告信息可能会被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无意识地使用,发挥广告预期的作用;另一方面,消费者在购买决策时会无意识地使用信息,而许多信息源是营销工作所无法控制的,因此广告能发挥的作用很难预测。

三、广告性别刻板印象

1.广告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现状。在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性别、年龄、种族、职业等群体类别对他人或自己进行知觉和判断,但群体类别往往会导致知觉和判断出现偏差。针对类别知觉的偏差现象,心理学家开展了一系列研究,逐渐形成群体心理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作为刻板印象当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对男女两性的性格、形象、智力、社会分工、家庭角色等方面定型化的主观感知。广告中的性别刻板印象是指通过人物传载广告信息,并将人物的性别与产品之间构成某种关联,进而对广告信息的加工产生影响。广告通过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强化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角色分工以及“男性是社会主体而女性理应为其陪衬”社会价值导向。刻板印象的形成是归类过程中一种自动且不可避免的结果,范畴启动可以自动激活刻板印象,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识性抑制的影响。用认知心理学的“实验性分离”技术,研究内隐记忆下分离意识性贡献和无意识贡献的加工分离程序的实验,结果表明在分散水平很高的情况下,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的自动化加工与集中注意状态下的相差不大,说明无意识的自动化加工仍然在起作用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也进一步说明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非常明显,刻板印象是自动获得的。

由于广告中性别刻板印象信息加工的无意识、自动化,性别刻板的广告切合了观众普遍的心理模式,使其更易被观众接受,且产生认同感。其次,刻板印象的运用也可以促进联想,增强广告记忆。投射者在广告符号中无意识地找到与自己相似的特质、情感或经历,使广告与其固有观念形成一种关联,当生活中遇到类似场景会触发对广告产品的联想,进而对广告信息的加工产生影响。

2.广告性别刻板印象未来研究展望。未来可以就性别刻板印象的广告策略进行更具体的研究,解决究竟何种广告形式和内容符合了性别刻板,从而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刻板印象已经长久固定到人们的心目中,并对这些关系日趋麻木,一旦这些固有关系遭到破坏,必然造成对其心理的巨大冲击和震撼。这种创新的东西就更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记忆,因此也达到了良好的广告效果。现有抵消刻板印象的策略方面的研究,发现抑制不但不能减少自动刻板印象,事实上却反而使其扩大了;但也有一些研究已表明对刻板印象的抑制策略是成功的。Gollwitzer和Schaal说,如果在测试的过程中伴有明确的实现意图,抑制刻板印象的目标就会实现。但抵消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国内外都较少,相应的广告策略更少。

现有研究在如何利用反向刻板印象达到广告效果,抑制刻板印象是不是成功的,如果是成功的,那么如何抑制会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等方面几乎没有。

四、眼动在广告领域的应用研究

眼动即眼球的运动,它与注意及内部信息加工机制具有密切联系,存在着外源性的和内源性的两种控制,更多情况下受到任务或目的指引,因此眼动心理学研已经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一种有用范型。

眼动在广告设计策略的研究中一般假定消费者对某一广告元素注视的时间越长、回视的次数越多,那么他对其就越感兴趣,而这一广告元素对应的产品特征就更有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而广告设计中,有策略地引起消费者更多的注视和回视,则可以提高产品的销售量。

1.眼动在广告学的应用研究。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有人以眼动为指标研究广告心理学。虽然在这个时期设备不十分完善,但是人们进行了许多探索性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如使用观察法从一个单向屏幕后面观察他们的眼动情况,可以相当准确地看出哪一件东西首先吸引过路人的注意,哪一件东西使他们注意的时间最长。使用眼动仪对眼动情况进行照相记录,考察被试在阅读材料时,眼动的方向是倾向朝自己视野的左侧移动还是右侧移动,但是实验结果未发现被试眼动有向左或向右的偏向。Brant用眼动仪进行了一系列可用于广告设计的研究。他以一个完全对称的设计图案为材料要求被试注视,发现,被试倾向先注视材料上方的一点,然后注视中间的左侧位置。他认为,眼动仪应该揭示看广告的人是否按广告设计者所希望的注视顺序注视了广告。眼动仪为衡量广告设计效果提供了客观的基础。通过记录25个读者阅读杂志上一幅铁路广告,研究他们的眼动情况。结果大多数读者都是先读广告的标题、然后看广告中图案、最后看广告文字说明。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随着眼动记录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一些较高质量的研究。70年代日本著名的电通广告公司对佳能相机广告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被试对插图的注视较多,尤其对其右边部分的注视多,而且反复看的人也多。对大标题和商标标识的平均注视时间较长。对广告正文注视较少。综合以上结果,发现这幅广告的文案部分不如插图部分吸引人的注意力。

近年来研究眼动在广告应用的研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归纳如下:

(1)平面广告自身特点对受众注意的影响。平面广告的影响。平面广告大多包含品牌、图片、文案三大要素。眼动研究为以上问题提供了一些有意义的参考。Wedel和Pieters运用眼动仪进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被试注视图片的次数最多,文案居次,品牌最少。若结合面积因素加以考虑,品牌在单位面积上所获得的注视次数最多,表明品牌要素是广告中最具意义的。

广告创新性的影响。Pieters等的眼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广告创新性水平的提高,被试对广告品牌的注意提高;如果控制大小因素的影响,创新性对品牌要素注意的贡献高于对图片注意2.5倍;广告创新性与熟悉性的交互作用显著。高水平的熟悉性可加强创新性广告的注意效果;广告中三类要素所获得的注意对品牌记忆准确性有显著贡献,品牌要素贡献值约5倍于文案、3倍于图片要素的贡献。受众通过更多注意该广告品牌、文案和图片,增加了记忆中可搜索信息的总量或降低其提取阈值,最终提升了品牌记忆的准确性。

广告重复呈现的影响。眼动研究发现,随着重复次数的增加,受众对该广告的注意水平会降低。

广告物理特性的影响。基础心理学研究指出刺激物的大小、色彩、空间位置等物理特性对注意影响明显。受众对广告的认知自然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如Bogart等发现占报纸半个版面以上的广告获得的注视时间、注视频率均显著高于较小的广告。Bernhard研究显示,广告文案置于插图底部比置于插图上部更能吸引受众的注意。

广告产品类别的影响。Lohse研究发现,个体对广告的注视时间受产品或服务类别的影响明显。如被试对整容、运输类广告的注视时间较长,而对服装、饭馆类广告的注视时间较短。表明对不太熟悉或具较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会花较长的时间阅读。

广告情感元素的影响。Kroeber-Riel发现,广告中引进情感元素后,被试的眼动模式的确发生了变化。结果显示:在广告呈现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情感元素的引进加快了被试的注视频率。如在汽车广告中引入女后,平均注视点数从347上升至375个;情感元素的引进减少了对文案部分的注视次数,但没有影响到对产品图片的注意。从总体效应来看,情感元素能促进个体对整个广告的加工。

(2)受众主体状态对广告注意的影响。受众时间压力的影响。Pieters等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时间压力条件下,被试明显加快了信息采集的速度。在高时间压力条件下,自由回忆出的内容明显少于低压力组。眼动数据显示,被试滤掉了更多的产品信息。但品牌名称没有被忽视,图片要素被跳过的部分也不太明显,被过滤掉的主要是文案。在时间紧迫时,加工代价可能是信息选择的决定因素,即受众的注意会集中于认知负担较轻的图片信息,有意漏掉认知负担较重的文字信息。能明显观察到被试扫描策略的转变。单位时间内品牌之间的眼跳数量明显增多,而品牌内的眼跳却保持相对稳定。这就保证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扫描到尽可能多的可得信息。

受众动机水平的影响。Pieters等在眼动研究中将被试的任务动机分为高低两个水平。结果发现:当动机水平高时,被试的平均注视时间明显延长,品牌之间的眼跳数量明显减少,这说明他们降低了信息搜索的速度,此时跳读较多的是图片要素,而品牌名称和产品的构成成分信息不会被忽视。通过观察被试的视觉注意模式能预测其品牌的选择。那些注视时间长、获得更多品牌内与品牌间眼跳次数的产品被选择的可能性大。并且,该预测能力不会受被试时间压力强弱或任务动机水平高低的影响。García等的研究也显示被试浏览广告时的眼动模式会随着产品卷入度水平的不同而变化。

Drèze等研究浏览网页时对旗帜广告注意的眼动情况结果发现,熟练的浏览者往往在加工每一网页时表现出比新手更高效、更有序,需要更少的注视次数,所需注视的区域较少,浏览整个网页所花的时间也相对较短,并且眼动模式更具系统性而较少对同一内容来回重复地扫描。Drèze等同时指出,目前流行的以点击率来衡量旗帜广告传播效果的方法欠妥,因为受众可能注意到了该广告而没有点击,或者他们仅仅对广告进行了前注意水平的加工。

2.评论及展望。现有研究的不足。近年来眼动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至今仍存在其无法克服的一些缺陷。表现为:眼动数据的收集时间消耗大,往往被试样本容量小,得出的结论代表性可能会不强。仪器使用时,被试明显意识到其眼动情况被监控,测量结果可能会不客观。因需要对被试的眼动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位,研究中的刺激也就往往相对简单,太过细节化或复杂的视觉刺激可能会带来麻烦。虽然在平面广告注意心理的眼动实验中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研究成果,发现了某些共同的规律,但现有文献至今没有用理论建模来解释和预测受众观看广告时的认知加工过程。现有文献极少有依据广告不同诉求方式或不同受众群体进行深入而系统的研究。

未来国内外眼动研究依然会顺应当前整个心理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加强应用研究,特别是与经济建设和高科技领域结合的研究将会成为眼动心理学的主题。

应用心理学在在广告领域的应用,是心理学发展的拓展和新方向,是应用心理学在营销学的应用。内隐记忆、性别刻板印象、眼动三方面是一个一脉相承的作用过程,应用心理学在这三方面的研究对于广告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对营销研究也同样具有启发作用。

参考文献:

1.吉峰,梁宝勇.内隐记忆中的神经机制研究方法[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1)

2.林树:对广告信息加工的性别差异[J].心理学报,2005(5)

3.陈宁.广告的无意识传播及其对广告效果测评的启示.商业研究.2001(3)

4.孙连荣.广告信息加工中性别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4

5.孙连荣,王沛.广告中人物角色的性别刻板印象效应[J],心理科学,2008 (5)

6.王沛.社会信息归类过程中刻板印象的内隐效应[J].心理学报,2002

7.李翠敏,边微,吴萌荫.浅析刻板印象在广告中的运用[J].商业文化,2007

8.武德沃斯,施洛斯贝格著,曹日昌等译.实验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应用心理学范文第5篇

一、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

当前教育部对于本科应用心理学的培养提出了相关的目标:学生在掌握了相关心理学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需要在各大政府事业机关、公益性机构、私营企业中从事相关的心理教育、治疗、咨询等业务的开展。我国需要在心理学领域中培养出高级的专业人才。同时在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知识过硬的人才以外,还需要培养出对于心理学中延伸到经济、文化等其他领域的复合型专业高级人才,在工作中不大能够胜任专业性的心理知识以外还能够从工作中对于人的心理问题进行解析的心理学人才。

(二)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素质应用性是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素质的首要特征

作为一个应用型专业心理学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不但要使学生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结构,对人类社会心理进行分析以外,还需要学生在对应用心理学的实践操作性要强。在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够在进入社会以后面对人们的心理问题做出正确的指导。同时学生在心里足额中还需要学会其他的相关技能。对于心理问题存在着的心理测量、实验技能与咨询交流都需要牢固掌握。在未来专业性是对一个优秀心理学专业工作者的重要评价之一以外,其他的技巧的解决还是需要的。特别是实践性,实践性的残缺对于一个学习应用心理学的人才来说就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了。

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发现,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对心理知识的掌握上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在对应用操作性上十分的欠缺。对于心理学实践性与操作性上的技能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方面特别的有问题。当前21世纪在对于人才培养上尤为突出的表达出对学生实践性的看重。但是在学生出身社会以后,通过相关的专家反馈出来的就是学生缺乏实践的机会,对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够完美的进行处理。自此导致应用心理学的培养人才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三)实践能力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当前按应用心理系的学生再出来工作以后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不足导致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用人单位对于当前大学生出现的问题导致在用人的时候出现了很大的偏差性。当下的应用心理学对于社会上的各个阶层的需求心都十分巨大的,同时对于面对社会的需求我国的各大高校对于心理学的培养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过多的人员的收入导致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出现了偏差,大多数的学生在对于具体心理学案例的实践操作上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与解决方案,导致学生在走出校园以后在对专业的对口上不能找到适合的相关工作。

通过相关国家数据的统计,我国各大高校在心理学中开设应用心理学的专业达到九十所之多,相应的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急剧增长,对于这部分的学生培养上资源达不到相关的配套,导致许多出来的学生在读完大学以后出来找工作都变得十分的迷茫,专业知识的不做加上操作技能的不做使得自己在未来的就业中激烈的状况下选择其他岗位进行发展。因此在对高校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培养上急需要调整。

(四)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心理学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向

在当前各大高校对于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该把单一学习应用心理学知识转变成为实践操作性强的专业。使得学生能够在走出校园以后能够直接对于工作上手。这也是当前各大高校在转变教育模式上的一个方面。把传统课堂教育结合到现代化的专业教育中去,培养出学生专业能力过硬实践操作性强的学生。

在过去传统的心理学教育中,大多的高效更加注重课堂上的教学,导致在心里教学中除下了过度的强调本科学位,对于心理学的知识教程更加的具体化,教学方面繁荣教条化倾向严重导致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知识的阶段过长,对于教师教授的东西不能够及时的消化,致使学生在学习过后,长时间的不用遗忘的速度加快。同时在应用过程的欠缺导致学生能力与技巧也十分的缺乏。当前我国高校的改革就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养学生的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建构注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教学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当下我国各大高校在培养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学生中指定的目标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求。各大高校在教学中只是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在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十分的缺乏。当前应该按照社会的发展制定与心理学项符合的教学规律与特点。培养出能够与社会衔接的应用性心理学本科生。

要以实践能力为本位选择设置课程体系。具体可以采取“两大模块”与“四个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其中,“两大模块”为“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在“学科基础模块”上设置“公共课程”和“学科课程”两个平台,主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基本技能的训练、基本应用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专业方向模块”上设置“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实践课程”两个平台,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想要学生能够在未来更好的与社会衔接就必须要按照,在各大高校中就必须要提高应用心理学的专业技能型,使得学生的操作能力加强。于此学生的教学理论学习时间就必须的压缩但是其他方面技能的学习就得不断的提高。

在对于应用心理学教育当中学校对于课程的排列就不应该一直处于过于严密的状态,过于强调专业性的严密导致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理论上的课时加重。学校对于当前的课程安排应该实现做不改变,对于学生教学中出现的相关于专业性联系不够严密的专业就应该砍出,同时对于细微的知识分支也应该移除。加大对主干知识的理论讲解以外还同时加大对主干应用教学知识的实践性,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在此学校还可以开设关于与其职业考试相关的课程使得学生可以明确以后在职业发展中的目标。同时增加选修的专业,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更多的学习以外的专业技巧。

(二)建构深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现在的应用型心理学的教育主要还是局限在课堂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对于专业性应用性的教育十分的缺乏。教师在课堂上的纯理论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得十分的困难,在他们看来学习的知识过于的抽象化,不能够通过实践来引出理论上的知识共鸣,在这样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过于的困难,老师的教学效果不能提高。当前单一的模式下对于培养人才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英才应该联系实际对于学生的教学中出现的抽象化过重的现象进行改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应该精简化,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应该简明重要化突出。同时对于理论进行实践性的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事态发展的过程,同时积极的改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上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各种模拟的方法对于学生的实践进行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把理论知识扎牢,同时实践能力提高。能够在未来实际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实的问题。

(三)建构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实验等实践教学机制

在心理学的教育当中,实践的操作型十分的重要,学生应该通过实践的操作型对于学生进行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操作使得学生能够有了解心理理论知识的发展同时在同时在实践中对于实践报告进行分析与阐述了解当前学生学习的状况,对于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的方案,使得学生能够个更加深入了解到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学校建立的心理咨询的计算机试验点也能够理解能够与实际操作中更加贴近所学的知识。这样局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能够得到完全的发挥,潜力也能够得到调用这样不但可以使得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得到更加的深化。每个学生在训练中得到的经验在未来也能够通过事业中的案例中得到完全的应用。

(四)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实习的长效机制

心理学见习与实习是独立专门而又极其重要的专业实践环节,对于当前的本科实际心理学操作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专业技能的提高与操作性的加强也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学生对于实习中出现的操作时间难以保证,同时出现形式单一的问题。建构锤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专业见习与实习的长效机制。开始对于学生应该采取对各专业的共同发展使得学生不是完全孤立在一个学科当中而是能够进行多元化的了解,使得实习的形式不再单一而是十分的具有层次性与实际感。其次在对于教学过程中会出现许多质量不过关,教学系统有问题的现象出现,硬件上面的问题导致学习方面也不能够保障实践性的操作能够完成。因此学校应该建立起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设施,使得实习的专业性能够得到保障。最后,学校还应该对于学生的操作性提高进行大一一大二的每年定期的实习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大四的时候拥有固定的操作能力,在未来的操作中能够有基础扎实,当前的学校就应该制定合理的方案是的计划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案进行操作,学生能够按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五)建构强化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教学评价体系

当前的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需要还是对于应用心理学的评价上出现了巨大的问题。当前我国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的考察主要涉及的是考试检验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于实践操作心得看重。因此当前对心理学的考评当中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考评中能够科学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同时对于学校的考评也能够完善,一套完善的应用心理考评,能够使得教学环节的实践质量得以提高。

在对于考评制度当中,对于专业技能够通过考评的标准进行改善。提高考评的多元化,在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的以保证的同时,对于每门功课除了通过常规的考试测评以外还能够通过相关技能的考核,在学校要制定一箱专业的测评标准与程序,通过程序当中出现分散测验集中考核的状况了解学生当前的状况。

其次,在专业化的实践能力测试中学校应该采取教考分离的政策。学校应该根据学校学生的状况通过组织专业化的人才进行考试测评,每学期能够通过定向的分析测评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其中当前能够安排两到三周的时间进行能力的考评,考评的方式能够通过多样性的方式。学生能够表现各种心理实际的咨询案例与可以通过实践性的心理报告测评,咨询与研究。同时在此通过严肃性的论文上交实验的报告与心理阐述。这样就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当前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学习能力。使得学生能够尽早的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六)建构保障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专业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