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南柯一梦的故事

南柯一梦的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南柯一梦的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南柯一梦的故事

南柯一梦的故事范文第1篇

有一天,这个县官因心情欠佳出来游山玩水。玩累了,就 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他在睡梦中看见一个身穿蓝色燕尾服,戴着红色蝴蝶结和一副眼镜的男孩向他走过来。男孩把县官这几年的“疑难杂案”的难点全解决了。县官十分佩服这个男孩。便问道:“小孩,你叫什么名字呢?”男孩回答:“我叫柯南!”

这时,县官被惊醒了。他回到衙门一下子把那些“疑难杂案”全解决了。他更受老百姓的尊敬了。

6年过去了,当年县官睡觉的那一棵树被老百姓称为“神树”。县官再次回到那棵树下。在那棵树题上四个字“梦一柯南”。古代的人写字都是从右到左的。这个县官也不例外。但他不知道那个地方写字却是从左到右的。“梦一柯南”被那里的人说成“南柯一梦”了。

于是“南柯一梦”的故事就流传到今天了……

南柯一梦的故事范文第2篇

成语故事大全最短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后来人们就用“一衣带水”来比喻只隔了一条狭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两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时著名的琴师。俞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琴技达到水平,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师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大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波涛声。伯牙举目眺望,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山林树木,郁郁葱葱,如入仙境一般。一种奇妙的感觉油然而生,耳边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伯牙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师告诉他:“你已经学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兴奋色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夫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7.一字之师

指改正文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字的老师。

该语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补》。

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也很发达,其中以诗最具有代表性。当时,不仅诗人多,创作的诗多,而且在艺术上、内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当时众多的诗人中,有一个诗人叫齐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开放的梅花,诗兴大发,创作了一首《早梅》诗,咏诵在冬天里早开的梅花。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写好后,他觉得非常满意。

有一个叫郑谷的人,看到齐已写的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的意味未尽。于是,他经过反复思考推敲,将这两句诗改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因为他认为既然数枝梅花都开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郑谷的这一改动,虽然只将数字改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却使《早梅》更贴切题意了,诗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齐已对郑谷的这一改动非常佩服,当时即称郑谷为自己的一字师。

8.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艺非常高超。

秋有两个学生,一起跟他学习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集中精力跟老师学习。另一个却不这样,他认为学下棋很容易,用不着认真。老师讲解的时候,他虽然坐在那里,眼睛也好像在看着棋子可心里却想着:“要是现在到野外射下一只鸿雁,美餐一顿该多好。”因为他总是胡思乱想心不在焉,老师的讲解一点也没听进去。

结果,虽然两个学生同是一个名师传授,但是,一个进步很快,成了棋艺高强的名手,另一个却没学到一点本事。

9.按图索骥

孙阳有个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发现有一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便高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亲一看,哭笑不得,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用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10.南柯一梦

成语释疑: 形容一场大梦,或比喻一场空欢喜。

成语出处: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

成语故事: 淳于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树下休息起来,没想到他因此就睡着了。在梦里,他看到槐安国的国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国去,随后把自己心爱的公主嫁给了他,并且派他担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这段时间里,淳于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国王也很欣赏他。他五个儿子都有爵位,两个女儿也嫁给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国的地位非常高。

后来,檀萝国攻打南柯郡,淳于棼的军队输了,接着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这一切的不幸,让淳于棼不想在南柯郡继续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里,有人在国王面前说淳于棼的坏话,国王没有查证,就把他的孩子抓起来,还把他送回原来的家乡。一离开槐安国,淳于棼就醒了,才知道原来这是一场梦。

南柯一梦的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牡丹亭;梦;心理学;美学

汤显祖,字义仍,明代著名戏曲家、文学家,代表戏剧作品“临川四梦”――《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四部剧中或多或少都有梦境描写:《紫钗记》中霍小玉的预示之梦;《南柯记》中淳于棼的“南柯一梦”;《邯郸记》中卢生的“黄粱一梦”;《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缠绵情梦。汤显祖善于写“梦”,“梦”在其剧作中不再只是单纯的梦境,而是被赋予了特殊的内涵。本文试通过对《牡丹亭》中“梦”的分析,来探索汤显祖“梦”文化背后的深意。

一、《牡丹亭》之“梦”的技巧分析

心理学家认为梦是一种无意识的不自觉的想象活动。但在文学家笔下,“梦”往往有着如诗般的审美意义和功能,许多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借助梦境描写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理想追求,揭示作品的内涵主旨,反映生活的现实本质。汤显祖的戏剧中对“梦”的使用频率是很高的,《牡丹亭》作为其“四梦”中的翘楚,不管是在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在中心思想的提炼上,杜丽娘的“情梦”都是关键点。《惊梦》在运用“梦境”的艺术手法上堪称经典。若没有这场“情梦”就不会有之后丽娘寻梦不成一梦而亡,柳、杜二人也无相见可能,后文也都无法继续,可见《惊梦》一出在情节上有着纽带功能,正是因为有“梦”,故事发展才有了诸多可能性。在深化主题方面“梦”也至关重要。封建社会伦理道德扼杀了许多青年男女对自由和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杜丽娘是个美丽多情的浪漫少女,热爱生活和自由、渴望美好爱情,但她生活在当时,所受到的压抑和摧残是相当深重的,她深知自己个人的力量不能与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对抗,于是她将自己心中的渴望寄托于“梦”这一虚幻空间之中,在幻梦中挣脱了自己身上的枷锁,获得了替代性的满足,完成了对理想的追求。梦醒后的残酷现实与梦中美好爱情的对比反差,以及最终丽娘因梦而亡的事实,都是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不满。

综观全剧,从《训女》到《闹殇》,约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围绕“梦”展开叙述。以“梦”为线索,可将整出剧大致分为四个关键点:惊梦、寻梦、空梦与圆梦,《惊梦》是丽娘生命意识的觉醒,《寻梦》便是丽娘在行动上的反抗,《闹殇》则是表现丽娘寻梦不得,对美好落空之后的无奈与绝望。《幽媾》到《回生》,丽娘与柳生二人终成眷属,乃是丽娘情梦的圆满达成。简单总结如下:

开始――发展――――尾声

惊梦――寻梦――空梦――圆梦

觉醒――行动――受阻――达成

全剧以梦为轴串联,情节变化与人物性格发展相辅相成,汤显祖本人也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确实如此,相较于汤显祖的其他戏剧而言,《牡丹亭》这部剧无论是在艺术手法还是主旨深化方面都将“梦”这一元素运用得十分巧妙和成熟。

二、《牡丹亭》之“梦”的心理学解析

艺术创作本身并非生活实录,故它所追求的不是生活真实,而是“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如中国传统戏曲艺术表演中不用道具而只用动作表示骑马泛舟,用七八人代替千军万马等,都是对假定性情境的运用。鲁迅曾说:艺术是“以假为真”、“假中见真”的,这是需要建立在故事情节符合事理逻辑或情感逻辑的基础之上而言的,丽娘“死而复生”的离奇情节虽不符合事理逻辑,但其情感真挚故而也能让读者感动和接受,使读者从心理倾向上忽略其他而“以假为真”。虽然丽娘因梦而死的情节具有传奇性,然而杜丽娘的“”却是建立在现实基础上的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的梦。

弗洛伊德曾说:“每一梦的意义都是欲望的满足。”丽娘之梦正是这样。在《惊梦》之前,《训女》、《闺塾》等出都在描写丽娘受压抑的本性,其父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知书达理的贤妻良母,请来迂腐学究陈最良向丽娘灌输封建伦理道德,而对爱情有着美好向往与追求的丽娘,就必然与封建礼教产生对立。丽娘的“本我”渴求自由快乐,但从小的教养使她“自我”的反抗也显得尤为含蓄,而这样的力量并不能为自己挣脱礼教的牢笼,因此这种得不到满足的“本我”愿望便只能在梦中迂回实现了。“梦是清醒生活的继续。我们的梦总是与我们最近意识中的观念密不可分。”“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游园时生机盎然的春景,“关雎”中热烈爱情的刺激,丽娘内心萌动觉醒的生命意识,于是便有了丽娘与柳生在牡丹亭畔、芍药栏前、湖山石边行云雨之欢的大胆。由此可看出,汤显祖笔下的丽娘之梦并非凭空捏来,而是惨淡经营过的。此处虽然用了“梦”这样一个极具虚幻性的元素,但却因为其真事理,真感情而依然使人为之动容。

三、汤显祖之“梦”的深层内涵

汤显祖似乎与“梦”有着不解之缘,他不仅在创作实践中频繁使用“梦”的元素,在创作理论上也对其进行了总结:“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可以说形成了一种“梦”的理论、“梦”的文化。“因情成梦”,“情”是“梦”的产生前提,“梦”是“情”的外化产物;“因梦成戏”,“戏”是“梦”的表现形式,“梦”是“戏”的艺术手段。在这三者关系中,“梦”作为桥梁连接着“情”与“戏”,不仅作为载体传达了创作主体的主观情感,也作为内容充实了戏剧作品。

日本文艺心理学家厨川白村在《苦闷的象征》中说:“文艺作品中的‘梦’,是作者深刻心境的象征,是作者苦闷、灵感的象征。”明代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高峰的阶段,统治者极力推行“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汤显祖主张的“至情”论,正是对这一时期封建礼教压抑和禁锢人性的否定和反叛。而这种自由意识和尚真的主张,甚至包括对的肯定,在当时社会是不可能被接受和承认的。正如杜丽娘借“梦”境完成了对理想的追求,汤显祖也借用“梦”这一形式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苦闷,某种意义上说,汤显祖是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情感,融入了笔下人物的梦中,使自己的情和笔下人物的情都在“梦”这一虚拟世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和深化。因此,“因情生梦”既是指戏剧作品的主人公,也是对自己现状的隐喻。

“梦”属于个人的心理活动,是潜意识作用的结果,不需理智意识参与,因而人最原始最本质最隐秘的情感就能在梦中真实地显现出来;此外,梦还可以不拘泥于现实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一些离奇的情节和有悖常理的现象也可以被理解和接受,这样就为艺术创作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因此,“梦”作为一种创作技巧和艺术手段,不仅大大扩展了作品内容而且使人物的心理活动成为了情节发展的助力。真假难辨,虚实不分的梦境更是为戏剧作品覆上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面纱,艺术效果更加显著。“因梦”而“生戏”说的即是如此。

中国古代文人在文学创作中运用“梦”元素的历史可谓相当久远,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并不稀奇,但汤显祖笔下的“梦”已经不再单纯作为情节构成了,而是融艺术技巧与情感于一体的具有深层内涵的“梦”。“因情成梦,因梦生戏”可以说是其“梦”文化的精髓所在,也是其作品经久不衰的内在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南柯一梦的故事范文第4篇

洋洋大观的《红楼梦》是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每个人读,都读出自己追求的味道来。书中内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酒”自然而然就出现过很多次。有心人逐页数来,“酒”出现了580次之多。

“酒”气如此浓烈,大约是作者对酒有着特殊偏爱的原因。曹雪芹号“梦阮”(或字梦阮),红学专家推测是凭了对魏晋名士阮籍格外仰慕,而阮籍则嗜酒如命。朋友诗中,咏及曹雪芹的生活,也可觅得“卖画钱来付酒家”“举家食粥酒常赊”等句。曹雪芹尝作戏语:“若有人欲快睹我书,不难,惟以南酒浇鸭享我,我即为之作书。”

于是,曹雪芹笔下的荣宁二府无酒不成席。无论是节日庆典、寿诞宴席,还是宝玉与姐妹们吟诗小酌,都离不开酒。书中与酒相关、靠酒推进的情节也有不少。

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的姑苏乡宦甄士隐,南柯一梦,引出了来到凡间的通灵宝玉,以窥天机注定的繁华悲凉之世态演变,前世今生因果之轮回……甄士隐的梦引出了通灵宝玉的宿命,而通灵宝玉的主人贾宝玉却在沉沉一梦中的酒宴上,欣赏了一出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嫩寒锁梦因舂冷,芳气袭人是酒香。”《红楼梦》中,饮酒是这个贵族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年节酒、祝寿酒、生日酒、贺喜酒、祭奠酒、待客酒、接风酒、饯行酒到赏月酒、赏花酒、赏雪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可谓是名目繁多,丰富多彩。

红楼第五回写了“万艳同杯”酒,那是用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醋、凤乳之曲酿制而成,其实也是点题之“酒”。第二十六回中写:“薛潘执壶,宝玉把盏,斟了两大海碗。”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贾宝玉做生日,袭人等丫环专门准备了“一坛好绍兴酒”,为宝二爷助兴。上述几个是黄酒,所以公子少爷们海量豪饮。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写到了除夕夜“摆合欢宴”,正月初一全家饮用屠苏酒。第十六、六十二回两次写到了醇美醉人的惠泉酒。第十七、十八回写了金谷酒。第三十八回写了烧酒、酒、合欢花酒。喝烈性烧酒的那姑娘,却是林黛玉。第六十回写了西洋葡萄酒,“胭脂一般的汁子”。第七十八回写了桂花洒。第九十三回写到果子酒……

喝酒要有场面和气氖,为烘托气氛,还耍行酒令。《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雅俗共赏、种类众多的酒令。如牙牌令、占花令、曲牌令、故事令、月字流觞令、击鼓传花令、击鼓催诗令等等。《红楼梦》中的酒令新奇别致,对后世影响巨大。这在后来刊行的《酒令丛钞》和《红楼人镜》中有详细记载。

酒喝多了就要醉,曹雪芹在书中多处写了醉酒,但每一次醉酒的人物、场合都各不相同。他是将“醉”作为人物性格的一种展现,与人物的刻画、故事情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这种“醉态”就具有一种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贾雨村的醉,展示了他热中于功名利禄的狂态;刘姥姥醉后的言行,极力博取他人欢心;尤三姐的醉,却是佯醉,把“态”和“醉态”融在一起;史湘云的醉则成为后世无数画家笔下的醉娇人,“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蜜蜂蝴蝶闹嚷嚷地围着。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

《红楼梦》中人几乎皆与酒有染,上自史太君贾母,下至丫鬓小厮,皆有饮酒的描写,就连体弱多病的林黛玉,每次赴宴也多少抿两盅。大观园里,男人豪饮,女人海量,金陵十二钗个个能喝善饮,巾帼不让须眉,人生如酒,酒如人生……因此可以说,《红楼梦》是满纸酒香。如果把酒的内容去掉,许多精彩的场面将黯然失色,人物性格的烘托将留下极大缺憾,许多故事情节也将难以展开。

在《红楼梦》里,有这么一段细致地描写了贾雨村喝酒的整个过程:“先是浅酌慢饮,渐次谈至兴浓,不觉飞觥献斝起来。当时街坊上家家箫管,户户笙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占一绝云……”

在中国人看来,有音乐,有明月,有诗歌,有朋友,畅饮自是当然事!

浮生如梦,人在梦中。

南柯一梦的故事范文第5篇

“如围城的又岂止婚姻一项?职场如此,海归亦如此。里面的人想冲出去,外面的人想冲进来,合在一起,变成了这个故事。”

――作者题记

1

“把辞职信带回去,你再考虑一下。”人事处长很不耐烦地对周实嚷道。

周实没有动,倔强地递交着辞职报告。

“我不是叫你回去嘛!”人事处长把声音提高了八度,两只眼睛仿佛暴涨了出来,摆出长官的架子,可是更加激起了周实心中的反感――要不是你们这帮官僚搞的,单位又怎么会乌烟瘴气,小人横行?我又怎么会想离开呢?

这职我是辞定了!周实倔强地把辞职报告放在桌上,转身走了出去。若干天以后,还是在那个办公室里,“给你护照盖章前,先把违约金交了。”人事处长对周实说,嘴角露出狡猾的笑意。周实不得不打开信封,双手捧上辛苦的血汗钱,心里咒骂着这种不公平的制度。算来算去,今年不但白干了,还要奉送9000大洋给单位。但是他不能不交,那样就无法得到人事处的盖章,没有单位公章,就拿不到护照。

没有护照,看你还想跑到哪里去?

2

南柯一梦,周实悠然惊醒。“梦里不知身是客”,在国外这么久,今天却又回想起出国前的情景,回想起曾经给自己真诚的心灵造成伤害的往事,周实像是想起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恶梦。

日历指向公元2002年12月,屈指算来,原来有七百多个日子在外了,故乡里的一切,即使是难堪,却也化做了熟悉的味道。学校的所有课程已经在上个月结束了,考试也早已结束。是留在这里还是回国,应该有个决定了吧?周实打开窗子,看着外面湛蓝湛蓝的天空,深吸一口清新的空气,沉思着。

到澳洲后,周实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考试,在遥远的南半球的最古老、最优秀的学府中就读研究生课程,做一个真正的留学生,那是一段莘莘学子们向往的生活。但是学子的生活已经结束了,周实又要做出选择。“Tobeornottobe”,这个久经考验的哲学问题,让多少人迷茫失措。

相关期刊更多

太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外语教育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大连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