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德智体美劳

德智体美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德智体美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德智体美劳范文第1篇

当然,具体的讲:“德智体美劳”是以“德智体”为重点的。因为“美”与“劳”这两个字的内容不能独立的表现出来,它必须要以“德智体”为依托,建立在“德智体”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其自身的特性。

比如说“美”吧,它只是一种特性的表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必须依附在物的形态上才行,好象我们说“花”是美的,这个“美”就是花托出来的;说山水美,这个“美”就是山水托出来的。离开了依托,则“美”就不存在了。上面说的是物,如果要说人的话,除了相貌,人的美就还有另一层涵义,那就是人的心地。所以看人不光是看人的长相,而是要看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就来源于人的道德修养和思想智慧。因为只有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才会有语言美的内涵,才有心地美的表现。而这种崇高的品德,是有思想、有智慧的人才具备的,是要有一定知识、有一定智慧的人才懂得美的实质。所以说“美”是不能脱离德智体的基础的。

同样,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字,也完全是要用“德智体”三个字来体现。因为一个德性好的人、智慧高的人、身体健康的人,则必然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其德性好者,不但懂得“劳动创造世界”的意义,也必然会做事勤快,工作兢兢业业;反之,一个品质不良的人,就必然懒散、怕苦、怕累,总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思想。所以,要培养一个热爱劳动的人,首先要培养他的良好的品德。

而智和劳也是关联的,一个高智能的人,一般都善于思维、富于创造。其学习知识也好、使用知识也好,都很勤奋,都很认真。自己想到了什么、就一定会去做什么,这就形成了劳动。反之如果是一个不热爱劳动的人,也必然是智力不高的人,就像家雀和大雁,由于家雀的能力小,所以它追求的就是房前屋下人们抛撒的一粒米、一把糠皮;而大雁则由于它本领高强,因而就会放眼千里,追求着更远大的目标。人也是这样,为什么说能者多劳,就是因为他什么能做到、所以就经常有事做。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的人,实则是智力到了那里的人。由此可说明“智”与“劳”的关系。

再就是“体”与“劳”的关系。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谁都知道,一个强健的身体主要是锻炼得来的,是“劳”与“动”的结果。一个不管你四肢如何发达,不去锻炼,不去劳动,天天吃了睡、睡了吃,睡得个年把半载,没病也都睡出病来了。这样也就成不了健康的人,虽然其命还活着、其身体还在,这充其量只能算作病体、残命。

综上所述,我国的“德智体美劳”的五个字的教育方针,实际上是由“德智体”全部包括了的。因此,这里就专门解释一下“德智体”的问题。当然这“德智体”三个字,也绝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是有缠绵不断的关系的。尽管这三个字的各自用处不同,但却都紧紧联系着个人之人生与社会。现在我们先来看看这三个字的属向。“德”字是属于社会性,无论你个人的道德,还是社会的公德,都是属于社会性的,于个人的作用只是名誉的问题。人最属于自己的是“智”和“体”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对于社会的作用次于自我的作用。我们暂且把“德”字撇下,说说属于自我的“智”和“体”两字。

“智”是人的智能,即智慧和能力的统称。应该说凡人都是有智能的,就好象地球不管什么地方都是有矿藏的,只是矿种不同和有用矿物的程度不同以及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同而已。凡人都有智慧,只是有什么样的智慧,智慧的高低程度以及发挥的作用大小不同而已。

人的智慧的开发工具是知识,是人们用学到的知识去思维而开发出来的,用来指导人的行为的能力。所不同的是由于各人学到的知识的质和量的不同,从而也就形成了各人的智慧形式不同,和行为能力不同的状况。比如学医的,所开发的是医学方面的智慧,学电脑的是开发电脑方面的智慧。这样,社会上才有了各行各业的区别。也由于学的力度不同,而导致了各人的工作能力不同。这就是为什么知识程度越高越聪明的缘故。什么钥匙开什么锁、什么藤结什么瓜,人的付出有多大,收获也就有多大。世界上任何生物都是为繁衍后代的,都是有着其物质内在的生理规律的行为能力的,这就是智慧。所以说不能认为谁有智慧、谁没有智慧。只是有智慧的高低如何,智慧的性质与形式怎样而分”。苍蝇吃屎,蜜蜂采花,张三种田,李四打铁等,都是各自在为着自己的生存发挥着自己拥有的智慧的能量。因此人类社会对人类的教育的根本,就是增长人的知识,开发人的智能,使其更好的为自己的生存和社会的建设出力,

上面说的是德智体的“智”。而对于“体”来讲;其含义这里当然指的是人的身体、人的生命。人的身体是自然物。所以法律上把人叫做自然人。人在德、智、体各方面是独立存在的,不受“德、智、体”制约。无论这个人有德无德,有智无智,只要这个人还活着,这个人的“体”就必然存在。所以“体”是根本,德和智是装饰其“体”的。一个人的人生之“体”,如果不用德和智来装饰的话,其生命之“体”虽然照样存在,但却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特别是智,对人生个人犹为重要。人活在世界上有两件东西是万万不能少的:一是身体;二是本事。比如说这个人身体很壮,但没有知识。什么都不会干。那么这人便“山大无柴烧”,白生了一个好的身体;但如果这个人有知识而没有健康的身体,那么也许你的本事就发挥不出来。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常常看到一些人顾此失彼。注重身体的人特别爱惜身体。晒点太阳都怕把皮子晒脱了长不出来,流点汗都生怕自己脱水。所以不爱学习,不爱劳动。到头来变成为一个不劳而食的、失去了其生命的价值的人。而另有一些则恰恰相反,为了工作,为了学习而置身体于不顾,结果本事是学到了,但身体则垮了。这一次的工作是做好了,但下一次工作也就无法做了。这同样也是很可悲的。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残疾人不同样也有做大事的吗?当然有,而且还多。但我们应该明白,残疾人之本身是并不希望自己残疾的。面对现实,他(她)们只有奋争和拼搏,付出比正常人高出几十、几百倍的代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如果把本事和身体这两样东西摆在人的眼前,任其选择一样的话,我则宁愿选择“体”,不要“智”也,因为“体”才是人的根本。所以为了这“体”,不但要生活,而且还要锻炼才能使之强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的教育方针中的德智体的“体”,就不单是指人的生命之躯体,而是包含着体育事业、体育锻炼的具体内容。因此,在素质教育的教学工作中,千万不能忽视体育教育的实质。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既是靠着自我的智慧而生存的,也是靠群体的力量来生存的。所以人们需要一个共同的准则规范来维护人类社会的秩序,来建设和保障人类社会的文明,这除了国家用法律的力量来制约以外,还需要人们的自我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维护。

为什么在德智体美劳教育里,把“德”放在第一位,就是因为“德”是社会性的;“智”和“体”都是自我之物,是在自我属性的前提下而进入社会的。但必然要用“德”的力量来推动。否则,一个人的身体再好,智慧再高,没有“德”的作用,那是只能是自我的。而且是身体越好,智慧越高,其对社会的危害也是越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德”是主宰“智”与“体”的神,是第一重要的。这里这么说可能有人会不赞同,认为“德”从属于政治、说“德”于人类社会第一重要,那是强调了政治第一的说法,是忽视了社会人才的作用。我们必须明白,大凡一个人才之本身,是必须要具备“德”的因素的。何况人才和德对于社会的关系是以“德”而定的。我们说社会的人才比比皆是,但社会之“德”却只有一种。就说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吧!不否认某个英雄人物所起的作用、但人类社会的能人很多,“江山代有人才出”,不能说没有你这个人,人们就不生活了,地球就不转了。人们依然要生活下去的,地球仍然还要转的,社会的建设也照样要发展。只是可能会不是按照你的这个办法去做,而是按照另一个办法去做了而已。这就不能把个人的作用看得太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你不做还有人来做的。死了个康熙,还有乾隆。不见得没有你就不行,这就是关于人才的形势。而德呢,社会之“德”是万万也不能少的,没有一个“德”,就会不成体统,就会造成社会混乱,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德智体美劳范文第2篇

【关键词】煤矿企业;劳动者素质

马蹄沟煤矿(以下简称马矿)是一个老矿,现有资源开采服务年限也仅有十余年,要想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深挖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员工素质的高低,我们在对马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进行调查分析中发现,马矿员工的整体素质与我们日益发展的现代化煤矿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形成较大的反差,已成为制约马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和造就一支能适应现代化煤矿工作和市场竞争环境的良好的员工队伍是马矿的当务之急。

一、马矿职工素质现状

(一)职工技能水平偏低

目前马矿职工队伍整体呈现“四多四少”现象,即“普工多,技工少;低学历的多,高学历的少;大龄技工多,青年技工少;单一技能的多,复合技能的少。”全矿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的技术工人共35人,只占全矿总人数的2%,其中高级工17人,中级工13人,初级工4人,而技师只有1人。从技术工人的学历来看,全部为中专以下学历,绝大多数为高中学历。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企业所需的技工应达到企业人数的14%,而马矿只有2%,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二)职工的文化水平偏低

从2009年9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马矿在册1718人中,30岁以下的职工仅282人,占全部在职工人数的16%,30至40岁职工763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44%,40岁以上的职工673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40%。从全矿职工的学历情况来看,初中以下学历1257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73%,已超过七成,而大专以上学历职工121人,占全部职工人数的7%,其中大学学历只有10人,连1%都达不到。

(三)专业技能人才缺乏

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存在不愿学、不愿干的现象。即使不得已干上了也是艺不精、业不勤。煤矿现今的季节工轮换工用工制度,导致职工的流动性增大,常常是刚培养好的特殊工种或熟练工人合同到期被解雇,煤矿又面临缺人现象,不得不重新培训,出现了培训解雇,再培训再解雇的怪现象。

(四)心理素质弱,自我意识不强

由于新的用工制度,煤矿就业者多为农民工,这些人缺乏主人翁意识临时雇佣思想严重,仍然存在“磨、泡、混”的思想。特别是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面前茫然徘徊,总把自己定位于最底层的劳动者,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提高自己,而是安于现状,混天度日。

二、职工素质提升的对策和建议

职工素质提升是以注重培养职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他们在身体、心理、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审美等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和培训。不是被动的,机械地接受单方面的教育,它不仅要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要重视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煤矿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要切合实际,体现“三结合”:即职工素质教育工程要与矿井发展需求相结合、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结合、与矿井企业文化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煤矿企业和谐发展,才能增强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重视心理引导,提高职工心理思想素质

心理素质是职工对安全生产的一种心理状态。在接受一项工作后,心理素质高的人,往往要启动自己的思维运作,联想工作的全过程,考虑较多,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够做到组织周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工作的质量、工作中的安全就有保证。其结果自然是既保证了安全,又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任务。针对现在煤矿职工中的大多数是农民工的情况,首先要引导农民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在煤矿安全生产的大舞台上自强不息,施展才华,体现自身价值;其次,必须克服农民工传统角色带来的心理障碍,努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使他们懂得改变工作地位不平等状况,还在于自己的努力;再次,使他们有一种紧迫感,有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于改革,投身于煤矿现代化的大生产中去,勇于竞争,敢于挑战。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职工业务技能素质

职工的业务素质,决定了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是防范安全事故,确保安全生产的首要工作。一是要狠抓新工人入矿三级培训。培训必须做到三个到位,即内容到位、时间到位、教师到位。二是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培训。要结合职工实际采取分层次、分工种、分级别的业务知识培训。分层次培训,是指将职工的文化程度和技术程度分为好、中、差三类进行培训;分工种培训,指对井下各工种进行分别培训,不搞联合培训,培训要有专业特色,即使一个工种也要考虑是初次培训还是复训,做到培训了就能用得上。分级别培训,指根据职工的技术水平等级进行培训,如:技工、技师、中级技工、高级技工等,对这些人的培训也不能混合培训,要有层次,有针对性,有重点,有实效性。三是采取系列措施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如区队和班组要利用班前会、周五安全活动日、安全分析会等会议宣传安全意识等。四是重视知识更新培训。要教育广大职工树立危机意识,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为职工积极创造提供学习的机会和平台,走出去引进来,培养出与现代化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三)完善制度约束,提高职工工作执行能力

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煤矿企业管理的制度体系,用制度的强制力来规范职工的行为,约束职工的行为,以此来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和发展。马矿经过管理上的不断探索实践,确立了人本精细化管理模式,就是用文化育人,用制度管人。制定了6s行为规范、精细化4E作业标准、准军事化管理等制度,通过贯彻落实、监督检查、评价考核、奖惩兑现等环节,使职工的执行力大大提高,规范操作、安全操作、文明操作的自觉性得到加强。

(四)灵活激励机制,提高职工工作潜能发挥

一是建立灵活的用工制度。近几年积极探索和改进企业用工制度,建立了一些比较符合矿区实际的用工制度,如城采工制度,就较好的解决了部分城镇户口青年的就业问题。要继续坚持农民工转劳动养老保险的制度,每年对一定数量的劳动表现好的农民工缴纳劳动养老保险金,建立技术工人特殊作业人员延长劳动合同期的制度,让他们安心工作。

二是建立规范的激励机制。建立价值激励,让员工懂得他与企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立工作动机激励,把这些人由“需要工作”推向“喜欢工作”,诱发出这些职工中本来不为人知的潜能;建立职位激励,创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劣者汰”的用人环境;建立经济激励,应用经济杠杆,将职工的工资奖金与职工的劳动态度、行为举止、工作质量、安全生产等结合起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建立竞争激励,引进竞争机制在员工中实施三工转换,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公之于众,让员工的工作成效和工作地位在动态中转换,以此来刺激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还要根据职工技术参差不齐的特点,在班组中开展“一带一”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大学习、大练兵、大比武”活动。并树立各工种技术标兵,提倡一职多能,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

德智体美劳范文第3篇

作者简介:姜兰女 (1981-)贵阳人 中学二级教师)

目的:探索音乐教学的新方法,为构建先进学校文化,建设学习型学校探索新途径。

方法:随机抽取生源相近、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时间相同的班级分为实验班组和对照班组各6个。通过考试、

比赛、实践与创新、情感的表达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表现对比单纯教学组和实验组的效果。

结果:经t检验,P

结论:音乐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有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值得推广和继续探索研究。

关键词:音乐 爱国主义 教育

中华5千年的历史底蕴,建党90年的风雨征程,建国60年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30年的飞速发展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各个时期的歌曲记录着那段历史,浓缩了革命和探索的艰辛,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情怀,传承着美好的希冀,穿越历史,历久弥新。

但是随着各种思潮的冲突,社会上和人们的心理也有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冲突,尤其作为祖国未来的青少年学生,会吸取各种思潮,如果只是把音乐教学单纯的以音乐的表现形式传授,那就失去了音乐的内涵。

值学校提倡构建整体学校文化,建设学习型学校的背景下,就音乐教学的新方法做一些探索。研究过程如下:

方法:定义:告诉学生音乐是由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理想,反映生活,继承和传播文化和故事的一种艺术载体。并且告诉学生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于自己的祖国的忠诚和热爱的思想及为她的独立与富强而斗争的献身精神。

分组:三年来随机抽取生源相近、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时间相同的班级分为实验班组和对照班组各6个。

实验班组:深入讲述歌曲背景,意义,作者的生平,深情的演绎,讲述感受,达到形式和内容的真正融会贯通。对照班组:按照大纲要求简单讲述后教学并达到音乐表象的成功。

检验:通过考试、比赛、实践与创新、情感的表达和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表现。

准备:教材、大纲、历史书、词曲作者生平、光盘、多媒体。

过程:在现实教学中通过古今中外的爱国主义歌曲和背景知识介绍,使得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的爱国主义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不但重温了历史,了解了背景,知道了所以然,还能真切的体会了音乐本身蕴含的文化和思想、情感,陶冶了情操,受到了真正的艺术感染。从而在音乐的学习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教育上得到提高。

比如通过《保卫黄河》表现中华儿女反侵略反帝国主义、同仇敌忾团结一致的精神,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体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唱支山歌给党听》感受党的恩情,通过《中国人民军歌》学习革命者的豪迈气概,通过《游击队歌体》会革命的艰辛,通过《八月桂花遍地开》体会谁是最可爱的人,通过《翻身农奴把歌唱体》会农奴翻身做主对恩人的感激,等等。

结果: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后统计:实验班组6个班课堂秩序好、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教学效果好,对照班组6个班课堂秩序较差,教学效果较差。

表 1:班级组音乐教学与爱国主义教育的相互促进作用比较

经t检验,P

结论:人是社会的,又是归属于国家的,纵观古今中外,爱国主义都被用音乐来表达和传承,而音乐也在表达和传承音乐中得以完善、升华和具有了最强的生命力。爱国主义和音乐就像船和浆一样,船离开了浆就划不快,浆离开了船就失去了重要的存在意义。所以爱国主义和音乐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音乐离开了爱国主义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完整性,失去了部分重要的共鸣的基础,而爱国主义脱离了音乐就失去了一种表达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爱国主义教育和音乐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重点,以往的孤立的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相关性,在我党大力提倡建立学习型政党,学校提倡建立学习型学校的大潮中,经过总结前辈和同事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比较,证明通过有针对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实现了1+1>2,陶冶了学生和教师的爱国主义情操,使教师领会到为谁教,怎么教,教什么,学生体会到为谁学,怎么学,学什么。使得音乐这种人类特有的情感艺术穿越时空、穿越历史、穿越人与人心灵的隔阂,真正成为表达感情,传播真善美的载体。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问题: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实施结合教学,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扩展。并且把成果大力推广是未来的主要问题。

德智体美劳范文第4篇

一、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回顾

美国是世界上建立养老保险制度较早的国家之一。1935年的《社会保障法案》成为搭建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制基础,法案明确了要建立养老、遗属及残障保险制度(简称OASDI),成为美国养老保险体系的第一支柱;随着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同时在面临财政困难、婴儿潮一代老龄化等问题背景下,美国开始逐步调整政府在养老问题上的责任,开始向三支柱养老体系方向发展。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台的《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美国国内税收法案》、《税法改革修正案》为雇主为其雇员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并鼓励发展个人养老储蓄提供了政策支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形成了包括国家基本养老保险、雇主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在内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强制实施;第二支柱是在政府支持下,由企业主导、雇主和雇员共同出资的补充养老制度;第三支柱也是在政府支持下,由个人负责、自愿参加的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制。通过三个支柱的建立,为美国公民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养老保障。

二、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特点

1、美国第一支柱特点

美国养老第一支柱包括养老及遗属保险(OASI)和残障保险(DI)。主要特点在于,政策制度高度统一、全国统筹强制实施,全面覆盖所有人群;采用社会保障税形式缴纳,并根据人口老龄化情况对缴费税率科学动态调整;在基金投资上采取保守策略,基本购买国家发行特殊债券,维持比较平稳的投资收益率;在资金积累方式上,采取现收现付形式运作,合理平衡收支。根据美国社会保障署公布数据,2015年,有1.67亿美国雇员缴纳社会保障税,有4200万退休人员按月从社会保障基金领取退休金。平均每位单身退休人员每月领取退休金1328美元(约占退休人员平均月收入的40%左右),平均每对退休夫妇每月领取退休金2176美元。到2014年底,美国第一支柱养老基金储备结余达2.8万亿美元,为参保人员未来享受基础养老金奠定坚实的资金基础。

2、美国第二支柱特点

从美国第二支柱整体来看,采取自愿建立方式;支柱体系内结构完备,涵盖企业、政府、非盈利组织等类型;从待遇类型上,同时存在DB和DC两种模式(“缴费确定型”简称DC型; “待遇确定型”简称DB型)并以DC为主;税优政策支持到位,促进二支柱快速发展;基金投资范围宽泛,涵盖国内和国外两大市场,投资产品种类丰富;投资自主权开放到个人,由个人选择符合自身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产品,促进了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在基金使用上,允许特殊情况下的提前支取,支取使用灵活高,更加人性化。截止2014年底,美国第二支柱基金累计规模达10万亿美元,占整个美国养老金24.6万亿美元的40%,成为美国退休金的重要来源。细分来看,DB计划3.2万亿美元,DC计划6.8万美元(DC计划中401k计划4.6万亿)。

3、美国第三支柱特点

美国第三支柱为个人退休账户IRA,是一项由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发起、个人自愿建立的养老金计划。它的特点在于个人可以建立养老主账户,并享受一定额度税优支持;账户资金可以根据个人偏好选择不同投资产品,同时允许第二支柱帐户资金转入个人养老主账户。经过几十年发展,IRA目前存在多种不同类型,其中覆盖面最广的是传统IRA(traditional IRA个人退休金账户)和罗斯IRA(Roth IRA)。据ICI统计,2012年美国40.4%的家庭至少持有一种IRA,其中约有32.5%的家庭持有传统IRA,其次约有16.8%的家庭持有罗斯IRA(没有年龄限制)。截至2014年底,美国IRAS及个人年金9.6万亿美元,其中IRAS 7.4万亿美元,个人年金2万亿美元。

三、中美养老制度对比分析

1、从制度体系看

美国三支柱体系完备,责任划分比较清晰,衔接比较好,共同支撑起美国公民养老金体系;而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还存在残缺,存在一支独大的情况,就基本养老而言还存在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的两套制度,制度体系不统一;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经过10年发展,积累规模和覆盖率都低于预期,职业年金也刚刚出台政策还未正式启动;第三支柱政策长期处于酝酿之中,始终没有出台正式政策,依然处于空白。

2、从养老储备看

美国养老金储备高,可以满足养老需求,截至2014年底,整体储备156万亿人民币,整体储备是中国36倍;其中第一支柱33万亿人民币,第二支柱63万亿人民币,第三支柱60万亿人民币,人均4.9万元,人均储备是中国163倍。而中国第一支柱3.5万亿人民币,第二支柱0.8万亿,第三支柱没有官方正式统计数据,整体储备仅4.3万亿,人均3145元,与美国差距还十分大。

3、从养老依靠看

从二三支柱占比看,美国二三支柱是重要支撑,缓解一支柱压力,美国第一支柱占比21%,第二支柱占比41%,第三支柱占比38%,二三支柱合计占比79%;而中国第一支柱占比81%,第二支柱占比19%,呈现出过度依靠一支柱,二、三支柱作用未发挥到位。

4、从投资管理看

美国除了第一支柱采用保守投资外,二、三支柱积累的资金基本采用审慎人的监管方式,给予市场化投资管理人高度的自行决定权,并不对投资比例进行限制,促进了美国养老金与资本市场的良好互动和共同繁荣;而中国基本养老金结余处于最保守的投资方式,难以应对通货膨胀,虽然出台新的投资政策但受制于统筹层次问题还未真正开启市场化投资道路;二支柱企业年金虽然已经市场化投资,但是投资仅限于国内并对投资品种进行数量化监管,不利于发挥投资管理人专业能力,导致投资产品同质化。

5、从税优支持看

美国养老金市场的发展得益于税收制度给予的支持作用显而易见,第一支柱采用社会保障税的形式征收,确保了应收尽收,同时也采取动态调整机制来确定税率符合支付需求,并允许税前列支;第二支柱即采用EET模式鼓励,也允许TEE模式来进一步增加积累;第三支柱也参考二支柱模式,鼓励个人税前交纳。而中国目前第一支柱虽然明确税前列支,但是仍然以费的形式征缴,缴费比例仍然比较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较大负担,从某种程度上讲影响到其它支柱发展空间;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可以税前列支,但列支额度有限,激励效果不明显,导致覆盖企业和员工数远远低于第一支柱;第三支柱政策目前依然处于酝酿阶段,还未真正实现落地。

四、对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启示

1、从宏观角度看,要加快顶层制度设计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建设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整个制度建设以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为核心,逐步扩展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其间出台了企业年金管理办法,但整体看工作重心主要围绕在第一支柱,仍然缺乏实质性和系统化的顶层设计。

因此,要解决好中国的养老问题,我们需要借鉴美国做法,建立三支柱养老体系,加快三支柱养老体系制度设计,搭建起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责任明确,相互配合相互支撑的支柱体系,通过三个支柱合理分工来实现不同人群不同职业都可以享受到养老保险,实现老有所养的中国梦。

2、从中观角度看,要强化激励机制建设

从美国养老保险发展来看,促进其繁荣并取得认可的重要原因在于制度激励,一方面通过合理的税优支持,调动了企业和个人积极性 ,另一方面通过制度细节设置,推动覆盖面的提升。中国要建立三支柱养老体系,在第一支柱制度趋于成熟的前提下,进一步释放税优制度对企业和个人的激励,引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加快职业年金政策落地;引导第三支柱个人建立个人养老账户,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基本,补充养老保品质的合理结构。

3、从微观角度看,要完善三支柱政策细节

对我国第一支柱建设而言,要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到全国;调节企业、城乡居民、机关事业单位制度之间衔接;调整现有基金筹集机制,强化个人激励效果;适度调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费率,给二三支柱建设释放空间;加快基本养老基金结余投资步伐,尽快实现保值增值。对第二支柱而言,要提高政府税优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步放开企业年金个人投资选择权;制定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年金制度的支持政策;加快职业年金市场化管理步伐;进一步放宽基金使用的范围,放宽投资另类投资的比重,支持海外资本市场投资,推广生命周期产品,为基金保值增值提供更好政策支撑。对第三支柱而言,要尽快出台第三支柱系统性制度办法,明确个人养老账户制度,进一步明确现有个人自发养老储备的支持政策,同时鼓励个人选择多样化的养老产品。

综上所述,美国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兼顾了公平与效益,充分体现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美国养老保险责任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合理分工;美国成熟的养老制度建设为中国养老顶层制度设计带来的启示就在于“制度先行、合理分工、强化激励”。

德智体美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发展空间;审美素质;拓展眼界;创造力

一个人拥有一定水平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深刻影响着一个人的道德高度和精神境界,培养人的审美素质是向更高质量生活的迈进。素质教育提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合理科学的美术教学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

审美就是用你独特的视角来评定给人幸福感的事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审美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美术教师有职责对学生的审美观进行正确引导。

一、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

作家的行为如果受到外界的限制,纵然文思泉涌,也只能空留遗憾,无人问津。同样,学生作为小艺术家,他们的脑袋里也装满了五彩缤纷的童话,奇奇怪怪的想法,如果教师限制他们的思路,不能给予他们充足的发展空间,他们的艺术细胞就会被埋没,何谈审美素质。因此,如果教师能多包容,鼓励学生在美术课上随心所欲轻松愉悦地创作,然后对学生的作品表示赞美或者提出建议,一定会收获惊喜多多。因为年轻人的创造力是无穷的。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学生也会逐步确立起自己的审美观,提高自己的审美素质。

二、拓展学生的艺术眼界

美术教育具有审美愉悦性,抓住课堂机会,多给学生拓展一下美术方面的知识及魅力,不仅能愉悦学生的心情,这个奇妙无穷、色彩斑斓的世界也会让他们流连忘返,不禁着迷,跃跃欲试。所以,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做好丰富有趣的备课,提倡学生踊跃表达自己的观后感,为学生打开那扇艺术之门,面美之门,让学生在知识海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质。

另外,还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给学生更多机会去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教师要不断激发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力求让学生在美术中发现真正的美。总之,审美素质还有诸多的方法等待着美术教育者的发掘。

参考文献:

[1]陈素华.试论初中美术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开展[J].新课程:教研版,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