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功激励故事

成功激励故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成功激励故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功激励故事

成功激励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 不良地基 施工加固技术

前言

我国水利工程开发历史也已有多年,一些水文条件和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早就被人们看重并被开发并落成。所存在的水利资源量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国民经济建设的总需求,自然而然增开新的水利项目越来越显得必要。而这就迫使我们在不良建基面上开设水利工程,但是这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不利,其迫害主要表现在基础沉陷量过大或不均衡,基础渗漏量或水力坡逾越阀值。由于一些地基基础上的地质条件差、抗滑小于设计规定值,另外,由于地质条件差会引起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低于规定值,而且,地基内的无粘性土粉细砂会因振动而液化,这些都会破坏建筑物稳定功能的发挥。再加上沉陷也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建筑物破坏等不同方面。

1 水利建设中几种常见的不良地基

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环境的复杂与施工方法的影响,多数工程的地基环境都属于不良地基, 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提前对地基进行处理,从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在目前水利建设中,常见的不良地基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1.1 多年冻土

这种土质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常年温度偏低,冻土现象较为严重。虽然这些冻土地区的地基有着瞬间承载大的特征, 但是其严重的流动性、转变性给我们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如果在施工中遇到这种地基的时候,我们必须全面考虑这种土质的长期稳定性和承载力。

1.2 饱和松散砂土

这种地基在平时表现出稳定的状态,一旦受到外界振动因素的干扰,由于土壤颗粒变形排列,使得整个地基出现变形、液化的现象,进而丧失承载能力。在对这种不良地基进行处理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它的荷载变动,根据不同的荷载和动力要求对其进行处理, 将其中容易出现的可能性和液化性充分处理,然后有针对。有目的的进行处理。

1.3 湿陷性黄土

这种土层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东北以及华东地区, 在这些土壤处理的时候除了需要注重原来土壤变动机理外,还要考虑由于地基失陷而引发的沉降、开裂等现象,并将这些问题提前加以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2 水利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2.1灌浆处理技术

灌浆处理技术在我国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不仅可以进行水利工程地基的处理,还可修补水工混凝土结构存在的裂缝,我国的水利工程中灌浆孔的最大处理深度已突破200 m。

2.1.1施工材料

所使用的水泥灌浆材料有稳定浆液、细水泥浆液、湿磨水泥浆液及干磨改性细水泥等材料,或使用膏状浆液。在小浪底坝基处理时,采用了稳定浆液施工材料,有效地将浆液2小时的析水率控制在5%以内;在三峡二期工程及大黑汀水库分别使用了湿磨水泥砂浆、干磨改性细水泥材料,施工效果较普通水泥灌浆有较大改善;贵州红枫水电站利用膏状浆液,达到了提高地基稳定性的目标。

2.1.2坝基帷幕灌浆

坝基帷幕灌浆是指布置在靠近上游迎水面的坝基内,形成一道连续的防渗幕墙。其目的是减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坝底渗透压力,保证基础的渗透稳定。帷幕灌浆的深度主要由作用水头及地质条件等确定,较之固结灌浆要深得多,有些工程的帷幕深度超过百米。施工中,通常采用单孔灌浆,所使用的灌浆压力比较大。如在二滩及小浪底的水利工程中,就采用了自下而上纯压式灌浆法及GIN灌浆法。

2.1.3固结灌浆

目的是提高基岩的整体性与强度,并降低基础的透水性。当基岩地质条件较好时,一般可在坝基上、下游应力较大的部位布置固结灌浆孔;在地质条件较差而坝体较高的情况下,则需要对坝基进行全面的固结灌浆,甚至在坝基以外上、下游一定范围内也要进行固结灌浆。

2.2振冲技术

当对水利工程的不良地基进行加固或防土体发生震动液化施工时,可采用振冲技术,其振冲作用长度可达30 m以上。由于常规的适合砂土的连续填料法及黏土的间断填料法都存在着处理深度较小的缺点,当振冲深度很大,易出现砂土塌孔及软黏土锁孔等质量问题,已不能满足水利工程对软土地基处理深度的需求。随着振冲施工中所使用的振冲器振动能力的不断提高(振冲器的功率已从30 kW发展为150 kW),以及对土体加密标准的提升,强迫填料法成为主要的施工方法,该工艺可针对不同的土体进行调速及调频,能够顺利穿透粗颗粒地层,制桩能力较强,可对留振时间、加密电流及加密段长等三个指标进行同步控制。在飞来峡水利枢纽坝基粗砂加密处理、三峡二期填筑料及小浪底围堰填料加密处理等工程中都应用了振冲施工技术。

2.3防渗墙技术

当地基位于河流冲击堆积层的厚度过大,当采用挖除堆积层的施工方法难度过大时,为减小土体孔隙率大及渗透性强所造成渗透及变形的影响,并提高土体的抗滑稳定性,可采用设置防渗墙的施工方案。此技术在我国已建造出长度达100 m、厚度达1.5 m、截水面积达23.15万m2的防渗墙。

2.3.1施工材料

防渗墙墙体材料常用塑性混凝土、自凝灰浆、固化灰浆及高等级混凝土等材料。塑性混凝土是指水泥用量较少、黏土及膨润土等掺合料较多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其具有弹性模量值低及变形能力强的特点,是柔性防渗墙体材料。塑性混凝土墙在临时围堰或中低水头大坝等工程中应用广泛,如固化灰浆是指,与自凝灰浆类似,只是添加材料换成了胶凝材料,在铜戒子及王甫州等低水头闸坝中应用较多;高等级混凝土较其他墙体材料具有强度高的优势,可承受较大的大坝及高水头压力,在小浪底主坝和冶勒防渗墙中都有应用。

2.3.2墙段连接

目前,接头管施工法应用较普遍,与其他接头方法相比,其施工速度较快,不存在浪费混凝土的现象。在四川狮子坪水电站的防渗墙施工中,采用了接头管施工法,成功地将墙深100 m、厚1.2 m的防渗墙建成。

2.4高喷灌浆技术

高喷灌浆技术不仅可以加固地基,还可以作围堰的防渗工程及坝基覆盖层的施工。通过压缩空气或利用高压水及高压浆切割土体,进行防渗墙的施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南五竖井某断层,在运用水泥化学复合灌浆方面取得较好的经验。该断层宽度5 m左右,内含软弱泥化的角砾岩、碎裂花岗岩及疏松软塑夹坚硬碎屑等,断层的规模大、性状差,对结构受力极为不利。施工中分别采用高压旋喷灌浆技术处理松软物质;用水泥灌浆充填挤压大裂隙,增加被灌岩体的强度;最后将化学浆液灌注到细微裂隙中,使多裂隙的断层胶结成一个整体,极大提高了其物理力学性质。

2.5预应力锚固技术

预应力锚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的边坡加固工程,进而加强不良土体的稳定性。预应力锚固技术多采用抗拉强度在1 860 MPa以上的钢绞线,并具有耐腐蚀性及低松弛等特性,锚索孔多采取干式成孔的施工方法。该技术在三峡、小浪底、二滩及石泉水电站等工程中,都有所应用。

结束语

总之,在水利工程中不良地基基础是常见现象之一,其处理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由于水利建筑物功能、结构和特征的不同,对不良基础的处理方法要求也不尽相同, 其处理效果当然也就不一样了。由于地基处理质量对整个工程处理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必须要在施工中提前做好基础处理,这样能有效的消除不良地基对上部建筑物造成的不利用影响,有效保障了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小龙. 水利水电地基施工管理与技术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26)

[2] 刘鹏. 港口临海堆场地基施工典型分析实例[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18)

成功激励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成功激励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压旋喷桩;施工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简介

该工程项目位于黄浦江边某处防汛墙边,原结构于2008年建成,为淤泥质土、流塑、粘性土、砂土等地基。由于工程建设的需要,该区域周边兴建了若干大型建筑,并在该区域内形成了大量建筑垃圾回填区域。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使用荷载情况的变化,从确保安全的角度考虑,对该区段内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本文主要探讨防汛墙前方地基加固部分。

2 项目设计概述

经设计论证及对周边情况综合考虑,选定采用高压旋喷桩技术,对原防汛墙前方118米×10米范围内进行旋喷加固,置换率为30%。

设计采用高压旋喷桩,直径1.0m,有效桩长15m,施工采用二重管法,梅花型桩位布置,行间距1.8m,排间距2.0m,共计452根桩。

3 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案

3.1 测量定位

该项工作为前期准备,必须在正式施工作业前完成。实际操作过程中,应用测量仪、测量尺、水平尺、测斜仪等仪器设备,依据业主提供的定位图,根据定位图上的坐标控制点,将控制线引进场地内,并在两个方向同时设置四个控制点,形成井字控制网。做好平面基准点作为桩基施工阶段测量放线的基准控制线。测量技术人员按施工图放样,并做好明确标志,确保定位准确,放样误差小于5.0cm。

3.2 工艺流程

(1)定孔位:在施工轴线上确定孔位,编上桩号、孔号、序号,依据基准点进行测量各孔口地面高程。该工序应严格按照设计放样进行,误差控制在设计允许范围内。

(2)钻机就位:组装钻机,采用导轨法就位。主钻杆中心轴线对准孔位允许偏差不超过5cm,桩位垂直度误差不超过1.0%。

(3)钻孔:该道工序为关键节点之一,钻孔质量直接影响到成桩结果。施工过程中,采用双管法,泥浆护壁回转转进。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造孔每钻进5m用水平尺测量机身水平和立轴垂直1次,以保证钻孔垂直。

2)钻进过程中为防止塌孔采用泥浆护壁,黏土泥浆容重一般为1.1~1.25g/cm3。

3)钻进过程中随时注意地层变化,对孔深、塌孔、漏浆等情况,要详细记录。

4)孔深达到设计深度后,进行孔内测斜,孔斜率不大于1%。

5)钻孔完成后及时将孔口盖好,以防杂物掉入孔内。

6)钻孔记录填写清楚、整洁,经监理、质检员、施工员签字后当天交技术组。

7)钻孔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压喷射注浆作业。

(4)制浆:浆液是形成高压旋喷桩的主要材料。制浆时应选用合适的注浆搅拌机,以保证其拌和能力应与所搅拌浆液类型和灌浆泵的排浆量相适应,确保连续供浆。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本项目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550kg/m3。外加剂采用木质素磺酸钙,掺入量为水泥用量的0.25%。

2)水灰比1:1,密度1.4g/cm3左右,浆液应在过筛后使用,并定时检测其密度。

3)每次灰浆搅拌时间不得少于90s,纯水泥浆的搅拌存放时间,自制备至用完的时间应少于2.5h。

4)浆液使用前,检查输浆管路和压力表,保证浆液顺利通过输浆管路喷入地层。

(5)试喷:该工序的结果及试验参数直接影响正式施工,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插入旋喷管前,应先检查高压设备和管路系统,设备的压力和排量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2)各部位密封良好,各通道和喷嘴内不得有杂物,喷射孔与注浆泵的距离不宜大于50m。

3)旋喷管下插到设计深度后,先进行试喷,确保一切正常后正式旋喷成桩。

4)试喷验收合格后,下入喷射管,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喷嘴堵塞。当喷射管下至设计深度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可以开喷注浆。

(6)旋喷成桩:该工序是成品是重要保证,实际操作时应注意:

1)试喷确定注浆系统运作正常后,注浆泵开始输送水泥浆液,开喷送入符合设计要求的水、气、浆,待浆液返出孔口正常后,开始提升。

2)喷射过程中拆卸喷射管时,应进行下落搭接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0.2m。

3)喷射过程中因故中断后,恢复喷射时,应进行复喷,搭接长度不小于0.5m。

4)开始冒浆后即可提升旋喷成桩,喷射过程中,记录每个高压喷射注浆孔施工时间全过程。

(7)拔管、器械清洗:每一孔的高压喷射注浆完成后,及时清洗灌浆泵和输浆管路,防止清洗不及时不彻底浆液在输浆管路中沉淀结块,堵塞输浆管路和喷嘴,影响下一孔的施工。

3.3 施工技术参数

(1)旋喷设备:SPJ-201型高压旋喷桩机、无锡30型钻机、BW250/50型高压泵、浆液搅拌器等;

(2)旋喷辅助设备:操纵控制系统、高压管路系统、材料储存系统以及各种管材、阀门接头安全设施等;

(3)工艺参数:经工艺试桩确定的施工参数如下:

高压泵:25Mpa,流量80~100L/min

气压力:0.6-0.7Mpa

提升速度:15cm/min

旋转速度:10r/min

4 质量管理措施

4.1 质量管理具体措施

(1)对设计图纸的理解和控制

设计图纸是施工作业、现场监理、交工验收的依据,其对于施工作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进场开始后,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对图纸充分理解、全面把握,对重要的检测指标、施工的可操作性、检查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充分考虑,如果可能,还可以征得业主和设计的同意,进一步优化施工工艺和总体部署安排。

(2)对原材料的管控

原材料和半成品都是决定建筑产品成败的关键要素。本工程项目中,最主要的原材料就是水泥。为确保施工质量和工期不受影响,每一批材料都根据工期进度安排,提前安排进场,并在进场后及时完成了台账登记、材料复检等工作,以确保质量、规格、性能满足设计要求。不合格产品及时做退货处理,合格产品保留并妥善做好现场保管工作,做好防潮处理。

(3)对施工过程中的管控

高压旋喷桩施工过程中,钻孔、高喷、灌浆、成桩各个环节均有若干检测指标。本工程项目施工期间,对各个环节的以下指标进行了实时检测和记录。

钻孔:孔序、孔位、孔深、孔斜率

高喷:喷射管下入深度、水压、水量、气压、气量

灌浆:进浆密度、浆量、浆压、孔口回浆密度、喷射管提升速度、摆喷速度、旋摆角度

成桩:旋喷桩桩径

(4)对异常情况的观察和处理要求

注浆过程中,出现压力突降或骤增、回浆量或回浆密度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提升和注浆,以防断桩情况发生。

注浆过程中应观察冒浆情况,以便及时了解喷射注浆的大致效果及喷射参数是否合理。冒浆量小于注浆量的20%为正常现象。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当地层中有较大空隙引起不冒浆时,可在浆液中掺合适量的速凝剂,缩短固结时间,使浆液在一定的土层范围内凝固,也可在空隙地段增大注浆量,填满空隙后再继续喷射。若冒浆量过大,可通过提高喷射压力,或加快喷射的提升速度,减少冒浆量。

4.2 质量管理方式

(1)做好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

施工作业可分为事前、事中、事后质量控制。结合本项目,事前阶段完成了对设计图纸的掌握,按照质量要求完成了技术交底、安全交底、技术文件编制,同时抓紧时间完成了第一批进场原材料的复验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都能够根据设计图纸,有针对性地完成各自的施工作业、检测指标检查。

事中阶段,主要根据具体的检测指标,从钻孔、高喷、灌浆、成桩各个环节设置的质量控制指标,对每一根桩均进行了质量控制,对孔深、孔斜率、进浆密度、进浆量、孔口回浆密度等重要的指标检测率达到100%。成桩结束28天后,对旋喷桩的质量检验进行了如下检测。

事后阶段,由于成桩结束距离成品质量检验尚有一定周期,在该阶段主要进行成品质量保护工作,确保各个阶段产品始终处于质量可控状态。此外,本着有据可依的原则,在该阶段还完善了现场施工记录整理及汇总、报告编制等工作,确保人员不窝工、成本不浪费、如期交工目标实现。

(2)加强作业人员质量目标意识

随着施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不断进入市场,企业也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人员管理能力。针对该项目,进场后根据项目总体实施规划即对人员进行了合理分工,组织挑选人员进行培训,使之熟悉新的施工技术工艺,明确新技术、新材料质量控制要点,成为该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骨干力量,然后让他们在工作中有计划地向其他施工人员传授技术,使工人们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熟练一些基础工种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在此基础上,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制定了培训、考核机制,引导施工人员明确自己的实际操作水平,并且有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动力。从项目实施结果来看,这种引导、培训、考核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紧张工期内项目顺利实施并验收通过。

结语

高压旋喷注浆法既可用于既有建筑的地基处理,也可用于新建建筑的地基处理,可以不损坏建筑物的上部结构,且能使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时不影响使用功能。运用该技术加固地基,具有适用范围广、施工方便、结构耐久性好、料源来源广泛、施工设备简单等优点。

本工程项目中,结合高压喷射流对土体的破坏作用、二重管法的采用、水泥与土的固结等三方面共同作用,配合陆地区域低桩承台,共同对防汛墙起到加固、保护作用。根据现场取样结果,桩体强度等均可满足设计要求,可达到满意的地基加固效果,且质量好、承载力高;从经济因素考虑,中、小型结构地基和既有建筑物结构地基加固采用此方法造价不高,较为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水利水电工程高压喷射灌浆技术规范DL/T5200-2004[Z].

成功激励故事范文第4篇

【关键字】水库加固;水库概括;工程施工

现代在水利设施中如何去提高水库的工程质量,变的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好的对水库实施工程加固,为了更好的促进水利事业的发展,从水利部来讲应该要将水库库险加固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质量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进行整体的监控,并不断完善整个工程的质量,从而建设一个优秀的工程,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1 主要水库简介以及概括

我国目前的主要水库主要有海子水库,十三陵水库,官厅水库,密云水库等。修建水库是我国建设水利设施的基本方针。水库的主要功能有防洪抗旱,提供水源,改善环境等,而作为防洪工程的主要设施,水库可以调节洪水的冲击,调节并拦截洪水,从而达到减少灾害发生的概率。凡事都有利有弊,水库可以防洪并供水,同样水库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地质的改变、土壤的沙化、气候的改变、对文物的影响等。如何在保护水库功能的前提下减少并避免一些已经或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业界一直在探讨的问题。所以要从多方面加大对水库的加固以及改进,采取多种措施,处理已经出现的问题及漏洞,从而促使我国的水利设施走上良性的发展道路。

2 水库加固的易出现的常见问题

水库的建设环境一般都比较复杂,所以水库加固的情况一般也是比较复杂,水库主体一般出现的问题如坝肩渗漏等。水库加固过程中的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保证整体施工的质量,还要从水库运行的安全、稳定等方向来真题考虑。

2.1管理的不合理

在水库的加固施工中,往往由于一些不合理的管理而导致工程的施工运行无法发展下去,如资金的调度混乱、不科学的管理等。

2.2 施工规划的混乱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已逐渐加大对水库加固的投资力度,但是往往由于一些地方负责者的项目申报不规范,可行性评估不合理,方案的不合理而使施工规划的运行曲折不断。

2.3 工程方案的不合理

一个好的施工方案可以让整个工程事半功倍,而一个不合理的施工方案通常会浪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同样也使得整个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即使不是“豆腐渣”工程也变的事倍功半了。

3 水库加固工程中的施工探讨

3.1水库加固前的工程准备

一个完善的水库加固工程方案要有一个完善的前期准备。一个完善的的工程准备要掌握好需要施工场地的气象资料,施工场地的水文与地址条件,以及其他的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要提前准备好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应对。在前期的准备中要对所准备施工的图纸进去审核,修改,并交监理单位综合审核,通过后再施工。

3.2水库加固的施工实例探讨

水库加固的过程是一个整体系统,从开始到施工再到结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要掌控好工程的质量,才能保证好整个加固工程的质量。本文将以一座以灌溉为主并且兼顾养殖和防洪的小型水库为主来探讨整体水库的加固工程。

水库加固的施工方法:整体水库的施工程序包括四个方面:防线;清淤;开挖;填筑。

3.2.1 用土石来围堰

在整个施工过程的开始过程中首先要定位,根据原本的设计为基准来确定工程的轴线位置再用松木和土石等进行围堰。具体的过程是先取土并运土,用人工填装到特制的草包袋里,再整齐的堆码并夯填;接下来是打松木桩并围堰,再然后就是对围堰整体的维护并加固。

3.2.2 加固工程的主体程序

用流程图来表示下整体的程序:

整体的加固工程需要考校多个方面。拆除原结构的时候切记不能影响周围的相邻的建筑物的结构且拆除后的废渣有妥善处理;添加土石工程时的土料中不能含有草根、沙石等杂物,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堤防工程的有关技术严格施工。

3.2.3 水库加固工程的后期防护

在后期的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成品的保护,加强对现场作业人员的职业教育,确保他们的职业素质,严禁他们对已完工的建筑产品进行人为的破坏,对于已完成的土建工程要派专人管理。在后期的养护中,混凝土浇筑后要确保在混凝土的强度达到1.2N/m,在之前要严格禁止人员在其上进行踩踏,以防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都要注意对工程整体质量的把控。在开工前我们就要做好对施工材料的质量的监控,组织好相关的技术人员做好材料、以及半成品等的订货计划并严格实施。在对施工的质量的把关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材料管理的规章制度去实行,所有的材料在进入现场后都要有产品的合格证并且要在甲乙两方的监理都同意后才可进入现场等待施工,对于水泥、钢材、沙石等材料同样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待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总之,通过对所有材料、产品的严格监控,施工过程的严格监控来保证整体工程的施工质量。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库的加固工程是一项功能大、影响大、复杂性大的工程,施工的质量得到保证将会有利于水库的长期运行。环境在不断的变化,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在水库的加固过程中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素质高低、科技的应用程度、质量的监管力度、材料的质量好坏等都会对整体的工程产生很大的影响,也许一个小小的漏洞导致的就是整个水库的崩溃,导致的就是环境的毁坏以及灾难的发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不断的学习并总结,为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魏巍.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3(2):204-204.

成功激励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工程;不良地基土;施工工艺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0-0088-01

电力工程施工与建筑施工有众多的相同点,其基础性的施工工程对于整个工程构造的稳定和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没有高质量的基础施工工程就不可能建造出优良的电力工程,而地基施工无疑是基础性施工工程,因此有必要对于地基施工工艺给予足够的重视。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用电量的持续增长,对电力工程的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力工程在其施工过程遇到的地基情况日趋复杂,许多重点的工程出于经济或是社会价值等因素的考虑,必须将其建立在较为松软或是其它类型的不良地基土层之上。在不良地基土之上建设电力工程需要施工技术人员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来提高地基的强度,从而保证工程结构的稳固性。电力工程地基情况日趋复杂发展趋势,使得不良基地的处理加固施工工艺逐渐成为业内人士探究的热门技术问题,本文就对其展开浅要的分析,希望能够加深从业技术人员对不良基地的处理问题的认知。

1.不良地基土种类及其对电力工程的影响

地基工程是施工建设的基础,地基土的处理形式是地基工程建设的核心环节。采用何种地基处理方式要根据地基土的种类,尤其是面对不良地基土层的状况更需要采用特殊的处理方式。因此,处理地基土层首先要明确地基土层的种类,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工艺更具针对性。中国的地域面积较大、地质结构多种多样、地质环境复杂多变也导致了中国不良地基土种类的多样性。就目前的施工现状而言,中国的不良地基土层主要包含黏土、杂填土、松散沙土、黄土、冻土层、泥炭土、山区地基土等。

不良地基土的存在几乎可以说是对电力工程百害而无一利的,它直接影响电力工程的安全和稳固性,甚至会造成重大的生命财产的损失。与其他坚固的地层相比,不良地基土层明显较为松软,这就使得其抗剪强度不能满足施工的技术要求。当在其表层修建大型的电力工程时,不良地基土层很可能引起强度不能承载上部建筑物的压力,而造成地基大范围或是整体的剪切破坏。潜在的剪切破坏是极其危险的,倘若地基出现破坏势必会影响整个地上工程的正常运行,严重的情况会导致电力工程结构出现裂缝或是垮塌。不良地基土贮存水的能力较弱,而地下水是不断流淌和运动的,因此当地基土渗漏量或是水利梯度大于可控的范围时,就会产生水量流失的情况,或因流水的冲刷作用导致地基土被腐蚀而出现渗漏的状况。地基土的抵抗能力较弱,而地上工程施工会产生很大的震动,或是因为气候变化、地质灾害的发生从而导致不良地基出现塌陷、失稳的工程灾害。基于以上几种的影响,就必须采用富于针对性的施工工艺,将不良地基的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2.电力工程不良基地的处理加固施工工艺分析

2.1 置换法加固处理方法

置换加固的处理方式改变了原来的不良地基的土层类型,其工程的核心环节在于将施工场地不良地基的土层开挖出去,将满足施工规范的涂料重新填充。由于回填的土料密实性不理想,因此需要进行必要的压实处理,一方面提高新土层的密实性,从而提高土层撑在地上工程的能力,另一方面压实技术能够提高土层的变形能力,进而提高其对地震灾害、地上工程震动的冲击。置换法加固技术不能大范围的采用,因为其成本较高而且破坏了施工现场原有的地质构造,只要在小范围的施工现场或是特殊的施工环境下才能采用,置换法主要有振冲置换法和夯(挤)置换法两种形式。

第一,振冲置换法:其采用高压水流,通过水流的冲刷和振动作用,将不良地基冲击成孔洞,然后再孔洞中充填强度较大的砂石、废石碎渣等材料。通过压实处理这些高强度的材料成为具有良好承载性能的柱状结构,这些柱状结构与原有的地基构成合成地基,提高了整个地基的综合工程性能。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格外注意一点,柱状结构的综合性能通常与其承受原有地基的侧向压力呈正相关关系,侧向压力越低其性能一般越差,因此该技术适用于强度相对较高的不良土层;第二,夯(挤)置换法:其应用特定的压力仪器将管压入到不良土层中从而使不良土层侧向开裂,或是将锤压入到不良土层是不良土层出现夯坑,然后将强度较大的砂石、废石碎渣等材料填入到管体内或是夯坑中。该技术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当填充的材料透水性能较好时,可以充当辅助排水系统,水流可以通过材料形成的垂直主体。

2.2 预压法加固处理方法

预压法加固处理方法是压实机处理技术的革新方式,在进行电力施工前期,通过特定的工程技术手段,应用压力的多重作用来对不良土层形成的地基进行前期的压实处理,通过一定时间的压力作用让不良地基产生小范围的沉降,从而提高其密实性,为后期的施工创造有利的施工条件。预压法加固法适用于较为松软的土层,本文主要就预压法常用的堆载预压、真空预压和降水法展开论述。第一,堆载预压法:其通常将建筑物材料、砂石料等体积大、重量重的物体搭载到不良地基上,已达到预压的目的。当预压效果满足施工要求时再将物体撤掉,再进行电力工程的施工环节,该技术的注意事项如下:1,因为该技术压力相对静止,因此要让物体的重量一般大于设计的预压载荷;2,如果预压载荷较大,需要大面积的物体堆积时,可以采用推土机等机械化作业;3,堆积的物体重量不能无限大,其不能超过地基所承受的最大载荷;4,为提高堆积效果,堆载的物体要成上窄下宽的形状。第二,真空预压法:首先在软土层上铺设一定厚度的砂石垫层,然后用专用的薄膜进行密封处理。通过气泵对于砂石垫层的抽气作用,使得薄膜下部的地基出现负压状态。通过地基土层水和空气的排泄作用达到地基土压固的作用效果,技术要点:先设置垂直排水系统,施工过程做好真空度、地面沉降的相关数据的策略和记录工作;第三,降水法:降水法实质是将地基土层的水位降低,通过地表土层自身的重力而达到逐步压实的目的。其施工要点为:一般采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深井井点;当遇到粘性较大的黏土层时,可以采用电极辅助的形式。

2.3 压实与夯实法的加固处理方式

压实与夯实法的加固处理方式包括重锤夯实法和强夯法两种。第一,重锤夯实法利用重锤自上而下落产生的冲击来达到加固的目的。该技术的要点:要对重锤重量、面积等相关参数测量准确,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第二,强夯法是重锤夯实的升级,它应用重量更大的重锤从高处自由下落产生的强大冲量来压实不良土层。

3.总结

地基是电力工程进行的基础,其自身的稳固能为电力工程施工创造优良的施工条件。因此,工程技术人员要对地基工程给予足够的关注。不良地基土层是电力工程施工常见的地基形态,施工技术人员要综合考虑地基的种类、地质构造等综合因素,采取与之相对应的加固技术,来提高地基的稳固性。

参考文献

[1] 付冰冰.浅谈桥梁的维修与加固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5).

[2] 丁振明,殷术林,李志娟,范英.富水地层水泥土搅拌加固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