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教学思路的设计,既要从教师的“教路”出发,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路”,还要符合课文的“文路”。在如何抓住课文的特点,从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设计教学思路方面,给了我许多的启发。

一、抓住课文线索设计教学思路。

第一,眉目清楚,整个教学活动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连贯自然。

第二,纲举目张,用这条线索把一系列教学内容串联起来,使课堂教学不零乱,富有整体感。

如我教《紫藤萝瀑布》一文的教学设计是:1、整体感知课文(1)请学生自读课文,在了解课文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找出表现“我”感情变化的词句。(2)在学生自读圈点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梳理“我”的感情变化,明确“我”的感情变化是本文的线索。2、根据“我”的感情变化线索展开教学(1)为什么“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2)品读描写紫藤萝瀑布的语段,从修辞、描写角度等方面加以品味赏析(3)面对一树绽放的紫藤萝,“我”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4)、眼前的紫藤萝让我领悟到什么道理?(5)文章最后“我”加快了脚步有什么作用?3、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梳理课文(1)教师启发引导:如果从作者写“紫藤萝”的角度梳理课文,我们还可以理出怎样的线索?(明确:看花――忆花――思花)(2)进一步引导:这三部分又各按怎样的层次,写什么内容?通过抓住课文的线索,去组织学生作了两轮阅读讨论,既让学生把握了作者的思路,文章的文路,领会了课文高超的结构技巧,又在品读中领会了作者的语言技巧,还深刻感受了作者的感悟和思考。一条线索,串连起对散文形式美和哲思美的品味。

二、抓住课文中人、事、物之间的联系设计教学思路。世界上事物不是孤立的,总和其他事物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抓住课文中人物、事理之间的联系常常可以设计出理想的教学思路。我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文的教学设计是:在整体阅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情节的基础上,鲁提辖、郑屠户、金老父女这三方面之间的联系,组织学生解读课文,领会人物形象和作品的语言特点。1、分别研读四组人物关系。(1)鲁提辖拳是怎样对待金氏父女的:一问,二赠,三救。(2)郑屠户是怎样对待金氏父女的:一占,二弃,三诈。(3)鲁提辖拳是怎样对待郑屠户的:一耍,二揭,三打。(4)郑屠户是怎样对待提辖拳:一从,二拼,三求。2、把四组人物关系联系起来,总结归纳鲁、郑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形象特点。这样,抓住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来组织教学,既条理清楚,又便于学生读懂读深课文内容,领会人物形象,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他们的概括、综合能力。领会人物如此,领会事物、物品、道理亦可以如此。

三、抓住课文标题设计教学思路。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标题是文章的灵魂。从标题切入,往往就能抓住课文的头绪,理清文章的脉络,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写人主要是写人的正面,但《背影》却是写人的背影,这一点是不寻常的。我教《背影》一文的教学设计是:觉得本文的标题很有特点,就抓住“背影”二字展开教学。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启发思考:本文写到父亲的“背影”共有几次?2、课文中写道这四次背影,实际上是几个背影?3、课文中的这四次背影,和作者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4、品读买橘子时的背影。思考(1)为什么这里要详写?(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让作者感动得落泪?我抓住“背影”设计教学思路,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很快理清课文结构,明确课文写人时的虚实结合、详略结合的特点,而且有效地引领学生从整体到局部,层层深入地研读课文。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中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中不能过于绝对化,不能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不妨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词句的辨析,等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敢于对老师所给的结论提出疑问,精心培育他们的创新意识。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可精心设计一些新颖别致,构思精巧的问题,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激活学生思维。阅读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技巧、积累语文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这两个过程并不是互相分离的,而是融为一体的。前者的学习是为了阅读的有效进行,是工具,是辅助手段;后者的学习是阅读的目的,同时又是对前者的有益的实践。

从教十余年,我认为通过感知美的艺术形象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感知美的艺术形象是整个阅读过程的发端,犹如大河的源头、植物的根系,是阅读过程的生命之源。下面根据艺术形象的类型不同分别加以论述。

首先是对典型类艺术形象的感知认识,也就是对写实性作品的形象进行感知,着重培养学生概括典型的特征性的能力和分析概括典型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的能力。下面以《变色龙》的教学设计为例来说明。奥楚蔑洛夫是写实性文学中的典型的范例。把握这一形象必须把握他的特征性。典型的特征性就是“艺术形象中个别细节把所要表现的内容突出表现出来的那种妥帖性”,它是指“组成本质的那些个别标志”。奥楚蔑洛夫的本质标志就是他的善于变色。作家通过一系列的细节描写把他的这一本质标志突出地表现了出来。那么,学生要感知认识这一典型,就必须概括这一特征性。具体的做法是:学生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一系列细节描写,然后概括发现这一特征性,而不是由老师直接告知。这是感知典型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具体体现。回答时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一而足,言之有理即可。这一过程中还伴随着对学生的分析概括等阅读的技能技巧的训练。典型环境是指充分地体现了现实关系真实风貌的人物的生活环境。典型人物产生于典型的环境中,并且“人物的性格要根据他们的处境来决定”,也就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人物”。这些论述阐明了典型人物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可见典型环境是典型人物生活的土壤。奥楚蔑洛夫这一典型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什么?那就是俄国十九世纪末黑暗的军警统治,以及在这个历史环境下人物生活的具体环境。这两点必须由学生通过小说中的具体的描写来分析概括,而不是由老师告知。学生对此的探究过程,同时就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过程。

其次,是对意境的感知认识。这是抒情类作品的艺术形象。它包括对情景交融的形象特征的感知认识,对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的感知认识,对呈现生命律动的本质特征的感知认识,对意味无穷的美感特征的感知认识。下面以《紫藤萝瀑布》的教学设计为例加以说明。学生初步阅读便能感知到文中描写的景,提示学生从写景的方法方面把握文章写景的内容,可能会了解得更完整。然后,提示学生从表达的角度看作者抒写的感悟,对文章的情景的感知认识,就和阅读的技能技巧交织到了一起,两者相辅相成。对这些文章中实写的内容认识感知完成之后,要启示学生:作者描写盛开的紫藤萝并对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是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吗?如果不是,那么核心内容是什么?正如古人说的:“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就促使学生考虑文章虚写的内容。这一内容要让学生各抒己见,答案不必太确定。同时要让学生明白作者的认识。可以比较权衡自己的观点的合理性。这是抒情类作品在感知形象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意境表面来看是客观物的描写,但它传达的却是主观情感,展示的却是生命本身的美。这是因为“中国人抚爱万物,与万物同其节奏”。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由盛到衰、由衰到盛的形象描写与人类的生命生生死死不断繁衍发展的这一虚写的形象有机融合构成的意境,体现艺术意境与宇宙境界的同构关系。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探求意境中的韵味,即体味意境中包括的情、理、意、趣等多种因素,这一意境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哲理思考与情感表达。学生的回答可以是充满个性色彩的。这是在感知意境时培养创新意识的另一具体体现。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长春外国语学校,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的低效和无效成为很多语文教师的尴尬,虽然我们一直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尝试,但情况不容乐观,经常听到老师们的遗憾、感叹、抱怨及无奈。要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先从教学设计的优化入手,优化教学设计,才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

关键词 :有效教学;优化设计;创设情境;巧设作业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11—0117—02

课堂因设计而优化,教学因生成而精彩。作为教师,一定会以有效课堂的教学为终极奋斗目标。近年来,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打造精品课,实现语文教学的优化,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因此,有效教学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探讨的热门话题。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使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最终让学生在学习活动的主体角色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和活动热情,变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由此看来,实现有效教学一定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教学内容的有效性等,而在众多因素中,笔者认为教学设计的优化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

一、精心准备,优化设计

夸美纽斯说过:“寻找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得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却可以因此而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动,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对教材的钻研、对学生学习基础的掌握、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只有认真研读文本,才能系统地分析文本,准确地把握单元及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即文本的基础上,关注学生,才能对教学做出准确的把握及定位。比如对《紫藤萝瀑布》这篇出自学养深厚的名家之手的散文名篇,教师引领学生读懂作者、读懂文本内涵是一个难点。优秀的老师应该从研读文本入手,找到学生和文本的交融点,使学生容易接受并受到感染,从而获得力量。江苏省的曾文彦老师在执教此文时就做到了这一点,曾老师研读文本,抓住了当代学生与文本的交融点,以“花语”作为贯穿本课的一个线索,从“读花语”到“写花语”,再到“献花语”,可以说是一路花语,一路心灵对话,巧妙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沉浸在文章中,使得他们有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真可以说是精致的设计。

所以说,课前的精心准备必然会成就一堂好课。而精心准备的前提,恰恰就是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对文本教材的钻研、对学生学习基础的掌握和对学生心理特点的研究。

二、创设情境,实现合作

托尔斯泰曾在《艺术论》中说:“艺术就是把自己的感悟与别人分享的一种表述方式。”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就是一种艺术,而要使这种艺术发挥到极致,教师在课堂上对情境的创设就必不可少。

(一)发挥课堂优势,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美化语文课堂,把学生带入浓浓的语文情境中,是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而突破原有的教学模式,杜绝单纯地传授、讲解、感知,设计一堂集语文知识、思想感染于一身的品读课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大胆尝试。初中版语文教材中杰克·伦敦的小说《热爱生命》,塑造的是生活的强者,这篇文章的情感教学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领略作品中人物的生命状态和人格魅力。而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情境的创设就必不可少。在教学中,可以为学生展示一组有声有色的图片,让学生感知枯树上的一棵嫩芽、奔腾着的野兽、新生的婴孩、垂暮之年仍孜孜不倦求学的老人等各种生命状态,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更要感受到生命的价值。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受到了触动,在这种情境的渲染下,顺利进入小说文本,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紧密联系实际,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是活的课堂,是一切知识的源头,脱离了现实生活谈语文教学就像是脱离了水的鱼,是没有生命、没有意义的。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创设一些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比如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先从学生的童年游戏谈起,再进入到鲁迅的“百草园”,就会产生更多共鸣,学生接受起来也就更加轻松了。

(三)通过表演体验,创设教学情境

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思考、参与、表现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表演、扮演角色,增添教学情趣。表演和扮演是理解和表达语文内容的实践活动,表演得越成功,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范进中举》,可通过排演课本剧的形式,促使学生仔细研读课本、分析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深入理解文本的目的。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点燃学生心中的探究激情,成为学生继续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力”。有效的情境创设能促进学生进行较为深刻的思考,有利于其更好地解决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出发,用孩子的眼光去寻找那些现实、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创设使他们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

三、巧设作业,提升能力

作业的精心设计也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有效作业,不但可以拓宽有限的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一堂高效的教学课不仅要有巧妙的教学设计、师生间的精彩对话、学生思想的顿悟和灵性的启迪,还要有拓宽课堂容量的典型性、综合性的作业设计。除传统有效的作业形式外,不妨尝试以下几种作业形式:

(一)寓学于玩乐,设计趣味性作业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将原来机械、枯燥的作业设计为贴近学生实际、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范进中举》一文,因为文章运用的最主要的写法是对比,且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所以,可以设计用对联来解读人物形象的作业形式,教师提供范例:“范进拱手作揖于平头百姓;屠户千恩万谢赞贤婿老爷”;“中举之前,妻可抛,母可抛,科举难抛;出榜以后,金也留,房也留,卑怯不留”。学生一定会对这一新颖的作业形式充满好奇,从而激发出浓厚的创作兴趣。

(二)寓学于个人,设计个性化作业

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工作的原则及标准,但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人更是千差万别,学生们出身不同、性格不同、能力不同、习惯不同,等等。教师面对形形的学生,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不同,在作业设计上要考虑设计个性化的作业形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中获得自信,学到知识,真正发挥课后作业的价值。

(三)寓学于生活,设计实践性作业

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就是语文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阵地。完成综合实践性作业是一个实践过程,是将知识转变为技能的过程,学生在收集和整合图片、散文、诗歌等资料的同时,自然提升了语文素养与文字表达能力。

总之,追求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绝不是一夕之功。教师要真正成为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有效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

参考文献]

[1]郑桂华.语文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曾文彦.《紫藤萝瀑布》教学实录[J].语文教学通讯,2009(Z2).

[3]扈向礼.也谈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EB/OL].fwsir.com/jy/HTML/jy_20121208132006_202235.html.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一、追求个性化的教材处理

对教材的处理应该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这个“异”就是教师个性的体现。那种将教参的提示、名师的教案简单地演变成自己的教案的做法并无个性而言。对教材的处理,我们应在遵循课堂教学总原则的前提下,对教材作带有教师本人鲜明个性色彩的自我体验与变角解读,并苦苦寻觅“教”与“学”的恰当“联络点”,同时应在灵活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从而开辟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备课不是“复制”和“粘贴”,而是应充分发挥教师个性的创造能力,用自己的个性去演绎作品的个性,用自己的个性去进行教学组织和课堂教学的再创作。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例如,我在设计《紫藤萝瀑布》教案时,试从迅速接近教学目标出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将教材处理成“中间人手,突破首尾”的两段式。具体操作为:先引领学生集中研读2-7自然段,学习作者是如何写景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第7段的最后一句“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加以理解和领悟。在理解和领悟这句话的基础上,我又设置了如下的问题:课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又说“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的通过该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体会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领悟作者在写景时流露出的对“生的喜悦”的追求。通过这样的教材处理,师生的感情融为一体,真正感悟到作者当时的感情:生命的永恒,在人生的征途上应不断进取。实践证明,这种迅速接近教学目标的教材处理,收到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一堂课结束。关于紫藤萝十年间的巨大变化给予作者深刻的人生启示,学生了然于胸。

教材处理的个性化还应符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水平。在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二段时,我抓住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个句式,详尽讲解写景文字的写作方法,使学生能从课文语言表达中体会写景的方法。这样的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而且也会使学生很容易学会迁移。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建立在老师对教材个性化理解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激发学生个性化探索热情而把握个性化作品内容及感悟的阅读过程。因此,我们应时刻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要敢于否定、敢于挑战、敢于创新,提出来自己对教材处理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张扬学生的个性,健全学生的人格。

二、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

教学思路要新颖,富有个性,就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要不拘一格地设计教学思路,只能根据所教的课文,所面对学生来安排。对几“环节”几“步骤”等条条框框,如不假思索地“拿来”,那必然会束缚了自己的思想,套住了学生的手脚。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思路,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个性的话,抒真实的情,让语文课堂充满学生的个性活力。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不少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能首先读出阅读教材的个性,进而根据教材个性,并结合学生个性,个性化地设计教学思路。如在教学《背影》时,有的老师采用“内容呈现(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设置问题情境(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提出问题)——交流对话(师生、生师、生生围绕话题进行讨论)——链接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请学生谈阅读体验”;有的老师则采用赏析的方法,引领学生体会出质朴的文字中所包含的深深的人情美;有的老师则从引领学生学习本文“平中见奇”的定作手法设计教学思路;也有的老师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告诉学生如何更好的和父母进行沟通方面来进行设计教学思路。而我在设计《背影》时,能根据《背影》和学生有一定的生活距离,要让现在的学生理解封建时代成年男子深厚的爱子之情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现状,从标题“背影”人手,抓住文中四处“背影”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父亲买橘子时背影的刻画描摹,再通过引领学生反复朗读、品味,使学生理解和领悟“父亲”对“我”的关爱和“我”对“父亲”的爱的体恤,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路。特别是在教学中,我留下了空白,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这是一个多么____的“背影”,不信你看: 转贴于

当听到学生“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感动的背影”“这是一个多么至真至至诚的背影等时及引用的课文有关的语句时,我感到学生正沿着自己的个性化解读在自由驰骋,他们有了自己心中的“背影”,他们对广西的理解已经变得深刻、丰富而立体起来了。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的法子就是学的法子。”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不必拘泥于“情境创设”“整体感知”“自主探究”“拓展延伸”这四部曲,而应该紧紧围绕提高学生的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上做文章,牢牢把握语文教学的底线——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思(思维)、想(想象和联想)能力,立足于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和文化的熏陶,思路应是千姿百态的,有创造性的。同时,我们还应找准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这个教学思路的“突破口”。

三、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

语文教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总是喜欢听有个性的语文教师的课。因为善于诵读的,那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引领学生走进课文;善于表述的,那生动、精彩的描绘,将学生引入教材美的境界之中。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学会运用生动的形象的个性化语言来打动学生,在教学中,我能注意通过生动、形象、幽默、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我能注意讲究语言节奏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丰富变化,并配以适当的肢体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与作者的情感想沟通,随时让学生进入教学的意境中去。进而让学生理解课文,发展情感,进行个性化解读课文。

要做到能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我们应牢记于漪老师的话:“教学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除了知识修养、语言技巧外同学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总之,运用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将教学的情 四、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

个性化的语文教师成功之路,在于营造个性化的教学氛围。这种教学氛围的营造取决于语文教师鲜明的个性和教材不同的特点。个性从不相同,因而课堂教学氛围的个性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我们应力求营造民主、平等、合作、竞争、创新的课堂氛围。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里,首先有的是民主、平等、合作的讨论:例如,在教学《散步》一文时,我组织学生讨论:‘两个人都不生,加起来却是整个世界’。作者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各抒己见,深入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内涵;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自己童年时代的乐趣是什么;在教学《海燕》时,我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朗读竞赛,要求学生能读出海燕在暴风雨中的自信与勇敢,比一比,赛一赛,哪个小组能达到要求;在教学《变色龙》时,我组织学生辩论奥楚蔑洛夫个性特征到底是“变”还是“不变”,在其中,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独到见解的自由,即使学生的见解过于偏激甚至近乎荒谬,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去思考和感悟。

其次,有的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其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表现力,营造了强烈的个性化的教学氛围,交语文课堂教学引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再次,有的是将“活动”引进课堂,如采用“茶馆”“书场”式等教学方式,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师生、生生之间形成互动,让语文课堂教学氛围鲜活起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个性、张扬个性,发展创新能力。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有效课堂要有巧妙处理教材的智慧

1.教者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

教者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文本的核心价值就是文本中隐含的语文学习价值,即能够训练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语文课堂应完成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智慧课堂的本质就是将文本所隐含的核心价值凸现出来,训练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完成课堂应该达成的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走进文本,反复斟酌,把握文本的核心价值。如果教者不能全身心的研读文本往往会出现错读、误读、浅读等现象。在听《台阶》后,我感到纳闷,教者把文本的核心简单定位为“父亲的爱”,我个人认为文本核心是人生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就像一级一级的台阶。教《紫藤萝瀑布》时我直接把文本的核心定位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记得听《阿房宫赋》时,全国著名大家黄老师直接定为“奢必忘”,何等准确,何等风范!

2.教者要个性解读文本,寻找最佳切入

“切入”,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的入手点。切入是教师处理教材的重要环节,是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的技巧与智慧的体现。好的切入,能保证学习的重点又能带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更能使学生的思维深入到文章的每一个角落。如在《社戏》教学中,我直接把“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为课堂的切入:问题抛出后,学生必定要去探究那豆为什么“好吃”,那戏为什么“好看”,从中领悟到主人公受到优待看戏难得等等,从而快而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达到有效课堂。可见教师个性解读文本,巧妙选取切入,是有效课堂的智慧体现,更能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3.教者要从学生阅读的原点走进文本

教师与学生在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上不是同一等次,教师阅读与学生阅读是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在处理文本时一定要注意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在文本解读时,教师要把学生的认知、感受、经验等作为资源,尽可能的从学生实际出发,使学生产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从而激发热情,全身心的走进文本,更好的实现有效课堂,体现智慧课堂。

二、有效课堂要有精心设计问题的智慧

有效课堂要有精心设计问题的智慧,设计问题要有梯度。问题设计的梯度为学生全身心走进文本搭建了桥梁。设计有梯度的问题,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文本内涵,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高效性。

设计有梯度地问题不仅符合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由易到难的普遍规律性,而且为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起到了应有的作用,更起到有效教学的效果。

三、有效课堂要有精确点评的智慧。

1.点评要富有启发性,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性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课堂回答,要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回答问题的重点,分析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思维,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要给予准确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尝试、探究、以致解决,让学生在课堂交流中学会倾听思考和有效回答,推进文本阅读,推进教学进程,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达到有效教学的效果。通过一次次的富有启发性的评价,让学生的思维不断“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推动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点评要富有激励性,从而推动教学的有效性

点评的激励性指教师在倾听学生的课堂交流过程中,能及时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评价和积极鼓励。通过鼓励性点评,教师可以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调动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有一种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于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率,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还课堂以学生真实真正的学习空间,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到有效教学、有效过程、有效课堂的目的。

3.点评要能启发新问题生成,从而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点评,促进问题生成,重视语文对学生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通过交流点评,启发生成的课堂教学也更扎实有效。

四、有效课堂要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

1.由文本引发学生对生活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成长

教师要善于利用文本丰富的内涵,引发学生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亦要善于通过文本这个载体,激发学生对生活情趣的感悟评味。苏教版教材中的绝大部分课文都是作者生活体验和心灵感悟的结晶,作者把自己的双眸对准人世间许许多多令人慨叹的事物或事情,不断去发现美,审视美,升华美,创造美,给我们教师、学生留下了很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用情去领悟生活,用爱去谱写生活。教师要有促进学生成长的智慧,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促进者。

2.在民主、平等、和谐的“谈话教学”中引导学生成长

相关期刊更多

初中生优秀作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出版总社

青少年日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艺术品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