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反义词的成语

反义词的成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反义词的成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反义词的成语

反义词的成语范文第1篇

含有反义词成语

含有一对反义词的成语

悲欢离合 古今中外 古往今来 天南地北 出生入死 今是昨非

1和2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败垂成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生死存亡 生死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1和3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浅出 生离死别 死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眼无珠 有勇无谋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厌旧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进退两难 天长地久 东张西望 貌合神离

三长两短 弱肉强食 水深火热 早出晚归 取长补短 大惊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异口同声 街头巷尾 生离死别 阴晴圆缺

生死存亡 眉来眼去 柳暗花明 南辕北辙 洋为中用 前俯后仰 里应外合 好逸恶劳 前赴后继 深入浅出 内忧外患 横七竖八

嘘寒问暖 转危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陈出新 貌合神离 顾此失彼 左邻右舍 惊天动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承上启下 南辕北辙 人来人往 承前启后 反败为胜 化敌为友 化险为夷 去粗取精 阴差阳错 虎头蛇尾 天崩地裂 一决雌雄

阳奉阴违 乐极生悲 无中生有 有勇无谋 人情冷暖 前仰后合 掐头去尾 左右开弓 左拥右抱 左右逢源 先来后到

争先恐后 大同小异

2—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舍生忘死 贪生怕死 醉生梦死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 你死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 起死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前呼后拥 东倒西歪 眼高手低 喜新厌旧 口是心非 头重脚轻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 南辕北辙 左顾右盼 积少成多

朝秦暮楚 出生入死 舍生求死 七上八下 进退两难 天长地久 东张西望 貌合神离 三长两短 弱肉强食 水深火热 早出晚归

取长补短 大惊小怪 大材小用 九死一生 异口同声 街头巷尾 生离死别 阴晴圆缺 生死存亡 眉来眼去 柳暗花明 南辕北辙

洋为中用 前俯后仰 里应外合 好逸恶劳 前赴后继 深入浅出 内忧外患 横七竖八 嘘寒问暖 转危为安 弄巧成拙 惹是生非

惹事生非 推陈出新 貌合神离 顾此失彼 左邻右舍 惊天动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承上启下 南辕北辙 人来人往 承前启后

反败为胜 化敌为友 化险为夷 去粗取精 阴差阳错 虎头蛇尾 天崩地裂 一决雌雄 阳奉阴违 乐极生悲 无中生有 有勇无谋

人情冷暖 前仰后合 掐头去尾 左右开弓 左拥右抱 左右逢源 先来后到 争先恐后 大同小异

3—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不关痛痒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反义词的成语范文第2篇

2、深入浅出、喜新厌旧、有头无尾、出生入死

3、无独有偶、前俯后仰、早出晚归、藏头露尾

4、左推右挡、是非曲直、轻重缓急、悲欢离合

反义词的成语范文第3篇

抽象名词可分为以下几种:

1.1 固有名词。英语有着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本身所固有的一些抽象词汇,这些词所表达的概念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如peace(和平), war(战争), law(法律),art(艺术),literature(文学)等。

1.2 派生词汇。

(1)有些抽象名词是由名词派生而来的,这类抽象名词可以表示身份、地位、资格、行业、情况等多种意义。(1)比如serfdom(农奴), membership(成员资格), parentage (出身,门第),childhood(童年),tenancy(租用),heroism(英雄主义)等。

(2)由形容词派生而来的抽象名词。

a. 形容词加词缀派生而来的抽象名词。

如:loyalty和 difficulty,是由形容词loyal 和difficult加上词缀 -ty -y成。这样的词还有 possibility、 freedom、 warmth、 reasilsm等。

b.有少数形容词除了可以派生出抽象名词外,还可以直接转化。

如:have a bad cold(感冒).

How did men gain the knowledge of good(善) and evil?

(3)动词转变的抽象名词。

a. 词尾加上词缀派生为抽象名词。

如:beating(打;敲;被打败等),feeling(感情;同情;看法等),painting(着色;绘画艺术;绘画等),learning(学问;学识等),coughing(咳嗽)等。

b. 还有一类抽象名词是由相应的动词不经过派生直接转变而来的,不仅发生了功能的转移,意义也发生了变化。

如: What make of car did you buy?

A man of his make is rare.

Make 分别表示"牌子"和"性格"。

1.3 转化抽象名词。转化抽象名词指由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构成的词语。动词短语和介词短语是英语中常见的结构,其作用是对事物作抽象描述,用法接近抽象名词,所表示的意义抽象,虚幻,因此也被称之为抽象名词。

如:(1)His business takes a turn for the better.

(2)Although it was well on in the evening, we decided to try our luck at fishing again.

2.抽象名词的翻译

英语抽象名词既是"西方语言那种执着于知性、理性的精神。" 而中国孔子的哲学著作和李白的著名诗篇中几乎都是用具体名词来表达抽象的意思。他们借景抒情、用词达意。常常把深奥的意义寓于简单、具体的事物之中。所以要翻译西方的哲学或文学名著,那么抽象名词的翻译表达就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如何让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呢? 尤金・奈达曾提出过一条重要的翻译理论――等效原理(Principle of Equivalance),它要求译文(Target Language)在不同的语言结构里尽可能圆满地再现原文(Source Language)意旨,译语读者对译文信息的反应,应该与源语读者对原文的反应程度基本相同。因此,在英译汉过程中,可运用以下翻译方法:

2.1 直译法

有些抽象名词可以用此方法来对译,词性保持不变,但必须保持原文的内容。例如:

(1)We set all our hopes on you.

我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

有些抽象名词不能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否则会让读者误解,或者使译文难懂。为了合乎语言习惯,可采取舍形求意的翻译方法。例如:

(2)Misery loves company.

屋漏偏逢连夜雨。

(3)God sees the truth but waits.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2.2 转换法。在英语翻译为汉语的过程中,有些抽象名词由于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需要经过转化词类,才能使译文自然、顺畅。

a.转化为动词

英语中某些表示心理状态和具有动作意义或有动作倾向的抽象名词可以转化为汉语的动词。

(4)Parents' love of children is perfect and minute.

父母爱护子女无微不至。

b. 转化为形容词

这种翻译技巧尤其适用于由形容词转变来的一些抽象名词。

(5)Exchange of ideas is a vital necessity.

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

c. 转化为副词

为了使句子自然,也可以将抽象名词翻译成副词。

(6)When she catches a glimse of a snake, her instinct is to scream.

一看到蛇,她本能地尖叫起来。

d. 译为句子

英语抽象名词言简意赅,概括性强,有时直译其抽象概念会使译文语言不自然,语意不具体。把抽象名词翻译成汉语的主谓句,译文会通顺自然。

(7)He shook his head and his eyes were wide, then narrowed in indignation.

他摇了摇头,两眼睁得圆圆的,接着又眯成了一条线,脸上露出了愤怒的神色。

2.3 增词法

有些抽象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出来的,在翻译时需要根据意思添加适当的名词,使译文符合汉语习惯。如:

(8)The leader is not satified with our preparation.

领导对我们的准备工作不满意。

3.小结

归根到底,抽象是英语的特点,具体是汉语的特点。在英汉翻译中,为了译出原文的风姿并忠实于原文,对无形的抽象名词根据词的上下文情况进行一些变通,可使其更为具体、抽象,这样才能符合汉语习惯。希望英语学习者可以通过本论文对抽象名词有总体的认识。

注释:

反义词的成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英汉翻译 负迁移 词汇教学

词汇的学习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翻译作业是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一个检验过程,尤其是在有时间限制且没有工具书参考的情况下,翻译作业也是对学生词汇的一次“大检阅”。笔者通过对一次八级模拟考试试卷的批改发现学生的词汇学习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很多情况下词汇使用错误除了学生自身基本功不够牢固外,词汇的负迁移也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迁移的概念

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迁移一般指的是母语对外语的学习产生的影响,因此,一般称之为母语迁移。母语迁移分为两种(Gass & Selinker,2001),即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学习者在外语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受到母语的影响而借用母语的某些形式,如果这种借用正好符合外语的习惯,就是正迁移,而不符合外语表达习惯的就是负迁移。负迁移就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两种语言结构不同的地方往往造成负迁移现象。本文所提出的迁移概念不再局限于母语对外语的学习造成的影响,而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已有的知识经验及认知结构都会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影响,即正迁移,又有负面的影响,即负迁移,负迁移就是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二、汉英翻译中词汇的负迁移主要表现

本调查参加考试的对象为我校04级英语专业四年级全体学生,约200名,这些学生都经过了中学6年及大学3-4年的英语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能力。笔者使用的是2007年3月份的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汉译英试题,要求测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后,对收上来的样卷进行批阅,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笔者使用的汉英翻译原文如下:

也就在这一幅绚烂的图画旁边,在河湾之畔,一群羊正在低头觅食。它们几乎没有一个顾得上抬起头来,看一眼这美丽的黄昏。也许它们要抓紧时间,在即将回家的最后一刻再次咀嚼。这是黄河滩上的一幕。牧羊人不见了,他不知在何处歇息。只有这些美生灵自由自在地享受着这个黄昏。这儿水草肥美,让它们长得肥滚滚的,像些胖娃娃。如果走近了,会发现它们那可爱的神情,洁白的牙齿,那丰富而单纯的表情。

在样卷中错误是多样性的,但本文分析仅限于母语的负迁移而造成的错误。通过详细的分析和归纳,学生在汉英翻译中词汇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即,词形引起的负迁移、词缀引起的负迁移、词义引起的负迁移、读音引起的负迁移等。

1.词形引起的负迁移

由于词形相近而引起词汇使用过程中的混淆,尤其表现在辅音部分相同而元音部分不同的词汇之间。如:

绵羊sheep-*ship-sheet

草grass-*glass

旁边beside-*besides

2.词缀引起的负迁移

英语属于一种形态语言,富于曲折变化,词缀具有很强的构词能力,但是已经学过的词缀难免造成负迁移,也就是词缀使用的overgeneralization。如英语中的“牧羊人”是“shepherd”,在翻译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可能没有记住这个英语词汇,因此在翻译时就根据已经学过的表达“某人”的词缀进行推理,在此次的翻译作业中“牧羊人”一词的英文表达出现了如下的问题:

*sheeper(-er做某事的人,worker,player,teacher,由此推出sheeper为牧羊人)

*sheepman(-man,sportsman,salesman,由此推出sheepman)

*sheepboy(-boy,cowboy,playboy由此推出sheepboy)

*sheepkeeper(-keeper,doorkeeper,innkeeper由此推出sheepkeeper)

*sheepholder(-holder持有人、所有人,share holder,cheque holder,由此推出sheepholder)

3.词义引起的负迁移

词义相同或相近、词义相反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英语语言的开放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语言的影响,因此,同一概念会使用不同的词汇表达。一方面丰富了英语语言,另一方面,由于词汇来源渠道较多,同义词或近义词之间的差异较大,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混淆。据语言学家Leech(1974)的划分,词义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即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情感意义、反映意义、搭配意义和主题意义。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七种意义完全一样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几乎是不存在的。在词汇的使用过程中,同义词和近义词最容易混淆,主要由于同义词和近义词在概念意义、语法意义、内涵意义及文体意义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如:

黄河滩bank-*beach-shore

草grass-*weed

抬头raise-*rise-raise up(one’s head)

走进go near(*nearby)

黄昏dusk-*evening

有时候词义相反也会引起负迁移,这种情况尤其见于成对出现的词,且在词形上有某些相似。如:黄昏dusk-*dawn。

4.读音引起的负迁移

语音引起的负迁移多见于有的词汇中的个别字母不发音,或者发音不符合规则,而对词汇的运用所造成的影响。如:牧羊人shepherd一词中字母“h”不发音,有部分学生就会拼写成sheperd。还有一种错误原因可能是因为地方音的影响而造成的。如:“吞咽”(swallow)拼写为swarrow,浙江某些地方“r”和“l”是不分的,这一点影响到了英语词汇的学习及运用。笔者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也发现了学生在口头回答问题时的确存在受到地方音影响的情况,而且在平时的书面作业里也有所体现,虽然也多次有针对性地提醒学生,但好像效果并不是太明显,在下次也许同一词汇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类似的情况出现时还会照样出错。

三、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掌握词汇。那么究竟如何在词汇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词汇学习的负迁移呢?这将是我们词汇教学中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陶文好、李孚声(2001)就英语专业四年级考生在2000年英语专业八级测试中汉译英部分出现的词汇层面的部分误译作了详细的心理认知分析。他们认为,学生汉译英能力的薄弱主要表现在词汇的贫乏以及对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区分把握不住,因此建议在高年级各门课程的教学中,尤其是翻译课的教学中,要注重词汇量的积累和对同义词、近义词之间的区分。而传统的词汇教学教授学生积累词汇,不外乎为学生介绍几种记忆词汇的方法,比如通过构词法记忆词汇,由于英语是一种形态语言,其前后缀的构词力极强,这无疑可以解决学生词汇记忆中的一大难题,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这种积累词汇的方法很明显存在着缺陷。首先,忽略了词汇使用的语境,简单地教授词汇的记忆方法,使词汇的学习变得单调乏味,学生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忽视了词汇的文化内涵,在词汇教学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文化背景的差异和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这无疑可以减少学生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理解错误,进而避免词汇使用错误的出现。最后,仅仅重视词汇学习中的正迁移,而忽略了词汇学习的负迁移。

鉴于以上传统词汇教学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词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词汇的对比,让学生牢固地掌握词汇之间,尤其是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异,并通过不断的操练牢固地掌握词汇的具体用法。其次,要培养学生用英语来解释英文单词的意识,尽可能地避免用汉语解释,并且养成使用英英词典的习惯,让学生学到地道、纯正的英文。再次,在词汇教学中除了总结规律性的内容外,还要强调不规则的内容。最后,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培养他们的文化敏感性及跨文化意识。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地方音对于学习英语词汇的影响,由于地方音属于一个地区的人们长期以来养成的读音习惯,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纠正过来,地方音不仅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发音标准,还会进而影响到词汇的拼写和记忆。作为教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地方音的基本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发音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妥当的应对途径,争取从根本上消除由于地方音的影响而产生的学习英语的障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给学生讲清楚其障碍所在,进行积极的引导,并多做对比练习,应该是可以完全纠正过来的。

总之,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根据学生在词汇记忆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扩大词汇学习中的正迁移,尽可能避免词汇学习中的负迁移。

参考文献:

[1]Gass & Selinker,L.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M].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2]Leech,G.Seman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 Ltd,1974.

反义词的成语范文第5篇

魏晋时代,北方少数民族使用的“胡床”开始进入中原地区。胡床,又称交床,类似如今的折叠椅而无背。从此,人们的坐姿由席地而坐改为垂足而坐。随着桌椅的使用,人们围坐一桌进餐也就顺理成章了。到了隋唐五代,出现了更加方便、舒适的高足大椅,杯盘碗等食具可以直接摆在桌上,终于逐渐形成了每人围坐一起的合食方式。由分食制向合食制转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两种饮食方式是并存的。如在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中,南唐名士韩熙载盘膝坐在床上,几位士大夫分坐在旁过的靠背大椅上,他们的面前分别摆着几个长方形的几案,每个几案上都放有一份完全相同的食物。

合食制的普及是在宋代,饮食市场的繁荣,名菜佳肴的层出不穷,一人一份的进食方式已不适应人们追求多种菜品风味的需要,围桌合食也就成了一种不可阻挡之势。真正打破中国人分食制习惯的,大概是在明朝的末年。但正正经经的请客,依然实行用二人一桌。小方桌当然也可以挤一挤的,甚至一桌坐了八个,于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有了尺寸更大的八仙桌。《金瓶梅》的时代也有八仙桌了,第三十二回写到:“抬上八仙桌来先摆饭”。

古人非常讲究饮食方面的礼俗。在举行宴会时,座位要分尊卑主次,敬酒也要依照宾客的身份地位区别先后,据《仪礼》记载,主宾位设于西北,介宾(仅次于主宾的辅宾)设于西南。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地之尊严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仪礼集释》卷四),这种安排表示对宾客的尊重。主人则坐于南面作陪。开宴时,先由主人向宾敬酒,宾还敬主人,主人再敬宾;然后主人敬介宾,介宾还敬主人;最后主人向众宾敬酒。在行酒时一般还要有音乐相伴。

高龄老人称呼知多少

文/于明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耆[qí]艾(古称六十岁的人为“耆”)、下寿。

61岁:还历寿。

70岁:从心之年、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中寿。

77岁:喜寿(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指77岁)。

80岁: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耋之年、伞寿。

88岁:米寿(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指88岁)。

90岁:上寿。

99岁:白寿(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期,犹要也;颐,养也。意思是:人至百岁,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茶寿(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吃大锅饭”的由来

文/王晓楠

“吃大锅饭”一语由来于一个历史故事。

广东七星岩有座建于明代的佛寺――庆云寺。由于佛殿建筑古朴雄伟,被人们誉为“岭南名刹”。寺中有一口十分引人注目的特大铁锅,它被安放在佛殿的一角,四周围着铁栏杆,如用来煮饭,可供数百名僧人食用。

然而,这口特大铁锅却不是用来为僧人煮饭,而是用来向那朝神拜佛的施主们化缘。凡是进庙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在经过大铁锅旁边时,都要投进几个铜钱,一则是为孝敬菩萨,以求显灵,降福灭灾;二则是为了维持寺内僧人的生计,因此,这口大铁锅虽然从未真正煮过饭,却是“撞钟和尚”们的生活依靠和来源,人们称之“大锅饭”。

现在,人们把“吃大锅饭”一语引申为对社会中所存在的“平均分配”弊端的嘲弄,显得既生动形象,又恰当、贴切。

“司空见惯”一词的出处

文/王晓梅

相关期刊更多

现代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东省教育厅

心血管康复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英语大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