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家庭教育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社会工作;教育

一、目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监护人对家庭教育的认知和重视不足。针对“家庭教育”而言,此类儿童的父母通常对于家教并无准确且恰当的理念。仅从他们的角度而言,家教便是给予儿童放学后完成作业时的辅助。而尤其针对留守儿童,许多他们当前的监护人多是爷爷奶奶、外婆外公一辈,在隔代的家教中,他们一般不知如何正确且恰当地教育儿童,一方面是自我相关教育理念的缺乏,另一方面则是隔代所带来的效用影响。因此他们普遍认为,在教育中保障儿童的身体与智力的健康成长便已算合格。而此类监护人对于此类教育理念的缺乏,极大原因在于自身文化水准较低的缘由。自身文化水准较低,以至于不会给予儿童学业上足够的重视度,也不知相关教育的科学举措,反而将儿童的教育全推到学校教育的范畴,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突出。

(二)家庭教育内容单一1.重“安全”但安全教育不足很多监督人极其关注儿童的身体安全,然而因对于相关专业化理念的缺乏,而不知如何具体教育儿童。比如,暑假期间极容易产生留守儿童溺水的案件,因此家教中应涵盖相关水性,防止溺水的教育举措。又如交通事件的频发,也是家教中应增添的相关交通准则的遵守的内容。但部分的监护人认为把儿童送到托管中心、补习班便能把儿童的全程教育转给教师,在此期间便可完全不再在意儿童的教育问题。然而许多监护人没有考虑到一种情况,那便是儿童在放学后,并无教师陪伴的情况。有案件显示,有爷爷奶奶辈携带儿童穿红灯的违规情景,以及部分顽童翻墙的危险行为。因此相关此类的安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理应细节化到教育举措。2.片面重视家庭作业辅导多数监护人认定家教便是对儿童学习的帮助。因此他们的家教的内容都只是学习的辅助,仅仅依赖于学校教育,而没将家教能给予儿童的特殊价值表现出来。事实上,家教的内容要更为复杂,除去基本的学业辅助、身体健康以及安全教育以外,更多的应该是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促进儿童培育更为完善的人格。

(三)心理健康教育缺失。许多单亲或者隔代照顾儿童的家庭而言,部分留守儿童甚至将自身对于父母的想念隐藏到心里,不说出来,也间接体现了这些监护人没有给予留守儿童心理上足够的关注度以及应该给予的关怀,更表现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并且,当监护者和留守儿童进行沟通期间,多数在探究学业的问题后,部分监护人才会去关注儿童的心理需求与想法。而许多的留守儿童,在家中父母离开家乡后,因监护人没能给予足够的关注,而有了心理上的一些障碍,有的开始不与人交流,有的变得沉默,有的则变得非常暴躁。而许多监护人却不会对这些变化给予足够的关注,部分监护人则是找不到正确处理的恰当举措。

(四)家庭教育方式不科学。监护人的家庭教育形式能够对儿童的发展有极大的效用,在更为科学化专业化的教育形式里,营造好的氛围能够推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而那些矛盾式、专制式、放任式、溺爱式、暴力式的家教形式,都容易使得儿童的心理发展走向极端化。因此也给儿童今后的成长留下数不尽的弊端。

二、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优势

(一)服务方法优势。社会工作服务的理念与普通理念里提到的服务有显著差异,也和政府所供应给人民的服务有显著差别,它更应是参照已知的社会理念,借助更为科学的服务形式以及组织以提供服务的一项活动。对多数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员而言,要坚持帮助他人便是帮助自己的准则,重视在处理好家庭问题的同时,提升家主今后处理此类事件的自主能力,提升个人的整体素养。例如,针对留守儿童所提出的一些社会工作,参与人员便是经由一家一家前去的针对方式,根据每户人家的特征,以及所存在的留守儿童的家教问题,给予一些科学化且专业化的建议,矫正错误的家教方式,提升家庭成人对于相关教育理念的认知,进而提升其处理家教问题的能力与水平,给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更便于健康成长的氛围。

(二)组织资源优势。针对当前我国的社区工作形式,多数的工作中理应得到政府的政策与种种举措的保障。仅从留守儿童的项目而言,政府能够给予的关注度是事关其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为提升整体的留守儿童教育以及相关服务、项目的顺利展开,教育组织构建了一个分管局长为中心的留守儿童管控组织。除此之外,相关推进服务、项目举措的留守儿童服务组织因此所欲实现的理想化目前具有部分程度的相似性,便能够参照该经验,去获取本地政府给予更多的关注度与关怀,以推进整体工作与项目的顺利开展。

(三)人力资源优势。许多高校针对此类问题,设置了相关的课程,部分学生也会在此课程后开展针对本地的留守儿童展开关怀、针对的相关活动。因此,高校教师与学生正在成为推进整个项目顺利开展的主力军。许多高校的学生,会在寒暑假的时间段里,返回家乡,而这些学生也被社会工作者给予极多的重视度,引领他们去开展更多的活动项目。除此之外,我国也拥有了极多的高校学生当村官,为本地的人民服务。通常而言,这些村官对本地各个家庭了解颇深,且自身文化水准不低,也成了整个工作推进顺利开展的主力军。所以,能够运用好整体资源的好处极多,能够更好地推进整体服务与项目展开。

三、社会工作介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资源支持。保障资源,便是服务时间段里保障整体资源,诸如器材、经济、物力以及时间的资源,进而保障整个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在服务项目的前期,一般通过服务者的时间、精力来推进整体的运作。而事实上,只有在所有相关人员的有效交流互动后,才更便于给被服务家庭提供更加完备且有效的服务,提升整体的资源利用率,保障最终成效。

家庭教育问题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04-0257-01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或者工作半年以上,由父或母一方、祖辈、亲戚朋友、同辈监护的未成年人[1]。留守儿童四种主要监护类型(父或母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同辈监护)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2]。本文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探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菱湖一中、长兴县虹星桥中学、温州闹村中学、湖州南浔区练市小学、丽水市缙云长坑小学、温州市洞头县城关二小等六所中小学中抽取750名留守儿童和750名非留守儿童为被试,收回有效问卷1378份。其中男生692人,女生686人;留守儿童670人(小学生315人,初中生355人),非留守儿童708人(小学生338人,初中生370人)。

1.2 工具 自编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查表 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有关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的人口学资料,共7个题项;第二部分包括家庭教育内容(儿童的生活、学习、品德方面)、亲子沟通交流状况(倾听儿童烦恼、儿童向监护人诉说、关注儿童情绪、满足儿童情感需要)、家庭教养方式(讲道理、批评指责、打骂、迁就),共13个题项。

1.3统计方法 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儿童监护人的一般情况

670名留守儿童中,隔代监护最多(占51.8%),其次是父或母单亲监护(占36.1%)(其中由母亲一方监护占了27.9%),上代(6.1%)和同辈监护(5.8%)比例较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较低,43.0%为小学,39.9%初中,11.3%高中,大专或本科只占3.7%。隔代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更低,51.1%为小学,35.6%为初中;监护人中54.8%是农民,17.1%是工人,隔代监护人中68.98%为农民。

2.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比较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内容包括生活、学习、品德方面的人数比率少于非留守儿童(56.3%/67.4%,χ2=50.403,P=0.000);非留守儿童父母平时能倾听儿童烦恼的比率、平时关注儿童情绪反应的比率、对儿童情感需要满足的比率均多于留守儿童监护人(59.0%/51.6%、83.1%/74.6%、82.2%/75.9%,χ2=7.579、15.055、8.206,P=0.006、0.000、0.004)。非留守儿童平时有了烦恼会对父母说的比率多于留守儿童(44.6%/11.8%,χ2=18.937,P=0.002);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监护人家庭教养方式存在显著性差异(χ2=26.395,P=0.000),非留守儿童父母采用讲道理(85.2%)、打骂(3.3%)的比率多于留守儿童监护人(77.7%、2.7%),而留守儿童监护人采用批评(10.9%)、迁就(3.8%)、不管不问(5.0%)方式的比率多于非留守儿童父母(8.6%、1.7%、1.2%)。

2.3不同监护类型家庭教育方式比较(见表1)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教育内容狭窄、监护人与儿童沟通交流不足和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等问题,四种监护类型中,单亲监护与非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较为接近,而隔代、上代、同辈监护均存在较多家庭教育问题,其中隔代监护的问题最大。验证了叶敬忠等人对留守儿童监护现状的描述 [2];隔代监护家庭教育问题最多,这可能与隔代监护人多数是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有关。

参考文献

1 周福林,段成荣.留守儿童研究综述.人口学刊,2006,(3):60-65.

家庭教育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亲情缺失

现如今,由于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很大,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地下,人均工资低,难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所以就有许多的青壮年外出打工,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自己的孩子放在农村,从而形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

我是一名特岗教师,所以一毕业就来到了横山县石湾镇的白狼城村任教,那个村子有280户人家,总人口约有2500人,儿童大约占了20%左右,可是留守儿童差不多占了儿童总数的40%-50%。据统计,这个村子的留守儿童约有250人,那么,这么多的留守儿童是怎么生活的呢?据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儿童约5%以上会与爷爷奶奶一起居住,10%居住在邻居、亲戚、朋友中,而30%则住在学校,10%在家中随母亲生活。那么,这样就使得这些正等待父母关心和爱护的孩子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不能得到父母的爱。当然,也得不到父母完整的教育,所以就会出现不同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情感教育问题

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子女,子女与父母聚少离多,亲子互动减少,很多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这种现象使得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难以弥补的缺陷,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等因与父母缺乏交流发生不良变化。据调查,一半以上的父母半年和孩子联系一次,有的或者平时很少联系,只有在农忙或过年时回家看看,长期不在孩子身边;这就使得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有的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存在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可是其他监护人是替代不了父母的监护责任的,所以他们的情感就会比较冷漠,性格会比较孤僻,尤其是没有人管理,那么就会出现打架斗殴的现象,去年石湾镇的李某由于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的留守儿童发生冲突,被砍死在横山县的一网吧内,让外出辛辛苦苦工作了多年的父母回来面对的是一个白发人送黑发的人悲惨局面。这种现象的发生让人感到恐慌,也引起了各同仁的深深反思,让孩子拥有阳光开朗的性格是多么的重要。

2、道德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大多是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他们需要以父母为中心的家庭,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引导,可是父母不在身边,孩子一旦发生错误,很难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充分的教育和指正,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留守儿童大多跟祖辈一起生活而祖辈们往往文化层次较低,对孩子比较纵容溺爱,通常是在物质生活上给予满足多,而在精神和道德上管束引导少,容易造成他们在思想道德上放任自流。而上辈亲戚和邻居对寄养在自家的留守儿童,通常也只求孩子平安无事,在物质上不亏待孩子就行了,对孩子精神上的需要、道德习惯的养成少有关注。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有的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孩子整天沉迷于武侠小说和网络游戏之中。有的由于缺失家庭的亲情关怀和正常教育,甚至受到家庭和邻里的冷落,便干脆和社会上的失足青年混在一起,成为他们的打手和帮凶,使农村社会治安问题成为头痛的难题。这样就不能是那些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学习问题

调查显示,有的留守孩子学习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有的留守孩子学习成绩较差,他们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并经常扰乱课堂秩序。那些留守儿童由于在身边的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没有办法在学习上得到帮助和指导,尤其是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完全没有自律能力,他们需要家长的帮助和辅导,然而,父母不在身边,一部分儿童由于自控率差,无人督促学习,再加上受外界的影响,就对学习毫无兴趣,以至于学习成绩较差。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六年级的李晓磊平时成绩优异一直是老师的的得意门生,可是最近他却迷恋上网而无心学习,从而成绩一落千丈,但是家里又穷,无力承担经常上网的费用,于是,他就把双眼盯上了低年级的学生,敲诈勒索100多块钱。后被老师发现,才制止了这件事情。可是李晓磊却被学校记过处理。

作为一名教师,留守儿童是班级管理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温暖,为了让他们健康快乐的生活,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怎样才能帮助到他们呢?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措施

1、父母与孩子应该多沟通

父母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只想着赚钱,而应该重视儿童的全面发展,更应该与孩子增加沟通,尽可能和孩子们密切联系,多打几通电话,询问孩子们的学习状况和身体健康,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意。当然不要因为不在孩子身边,而觉得亏欠孩子,所以倍加溺爱孩子,仅仅满足孩子的物质要求,要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如果孩子犯了错误不能一味的责骂和唠叨,而应该静下心来耐心的开导与说教,使孩子有一种被尊重与爱护的感觉,从而让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

2、寄宿制度的加强

农村的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较差,很多偏远山区的小山村根本没有寄宿条件,这是我们应该申请政府帮助,加大对农村寄宿设施的投资,尽量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鼓励孩子们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从而弥补他们家庭缺失的亲情。近几年有些大的城市非常重视农村的留守儿童,已经给孩们提供了优越的寄宿条件,例如:重庆市已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到现在为止已经建立了2000所寄宿学校,解决了101万留守儿童的读书问题。这样孩子们在优越的条件下学习、生活才能拥有一颗阳光、积极向上的心。

3、应在农村学校开设心理课程

很多留守儿童都渴望能得到亲人的关心与爱护,往往监护人都替代不了父母的职责,所以很多留守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他们家庭教育的缺失。所以,学校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并定期邀请留守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经常联系,以便准确而及时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同时,学校还应当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和咨询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进行化解。教育他们应该学会把父母不在身边的现实看成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勇敢面对、积极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使他们幼小的心灵没有缺憾和阴影,引导他们走过人生的关键时期,使他们能健康快乐的生活。

4、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学校应该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可以净化孩子们的心灵,在活动中忘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在活动中得到快乐。开展有益的活动也可以拉近留守孩子和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让那些留守孩子们体会到学校就是一个大家庭,老师是他们的父母,同学就是他们的兄弟姐妹,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带给他们的幸福。同时,开展有益的活动,能使他们得到全方面的锻炼,使得他们拥有强大的自信心。

三、结语

家庭教育问题范文第4篇

农村山区留守儿童调查

缺少父母的监管 5年来,笔者走遍了附近的山区农村小学,经调查发现:父母双双在外务工的占51.2%;父亲一方在外务工的占86%;单亲家庭在外务工的占100%。以上数据表明:多数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的父母由于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把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语言成人化、老年化。由于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孩子,造成孩子个性突出、行为自由、不愿受约束、纪律观念淡薄。有些男孩特别顽皮,他们在家看电视没有节制,痴迷游戏,上课无精打采,不做作业,污言秽语多,给学校管理带来不少难度。

缺少家长的跟踪辅导 农村山区孩子的父母文化程度偏低。据笔者调查:小学没毕业的占40.7%;小学毕业的占27.9%;初中毕业的占22.1%;高中毕业的占9.3%;爷爷、奶奶文盲的占85%;半文盲的占15%;这些数据有力地说明了农村山区不少孩子的家长没能力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更令人担忧的是家长们缺乏正确的教育导向,重现实不重视将来,重视打工挣钱而不看重孩子的长足发展,造成部分学生人生目标缺失。对孩子学习上的关心,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家长们常常只注重孩子们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孩子们的学习过程。家长最常问孩子的一句话是:“写完作业了吗?”有不少孩子撒谎说:“写完了!”至于孩子写没写,做没做,家长很少翻阅一下孩子的作业,这部分孩子到校后,就借口说:“作业忘在家中。”老师考虑路上安全问题就不再追究了。这样久而久之,这部分孩子就认为:家长不看我的作业做没做,老师拿咱也没办法。从此,就养成不做作业的坏习惯。相反,城市中的孩子们,父母文化程度较高,他们既关注孩子们的学习结果,也重视他们的学习过程。许多低年级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的作业常常亲自检查,并帮助孩子们纠正作业中的错误。家长们关注孩子们的程度不同,结果当然也不同。

缺少父母心理的 由于农村山区的孩子们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不能同孩子交流,因此,农村山区的孩子们缺少父母的,导致了孩子内心忧郁、少言寡语,脾气暴躁、任性、自闭。山区农村的单亲家庭占11%,而且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这样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平时不善于和他人交流,也不愿意与老师交流,在他们心灵深处形成了一个不愿轻易提起的自我封闭的世界,这将不利于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

缺乏丰富的课外生活 由于受经济的制约,农村山区孩子的课外生活相当单调,放学回家,几乎处于无目地的游玩状态,他们不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部分学生也不做家庭作业和温习功课,由于父母在外务工,爷爷奶奶的管教又跟不上,他们把书包一放,就跑出去玩,玩的内容也十分单调,很少有先进的、提高智力的、积极向上的游戏。

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力求经济发展平衡,减少外出务工人员的数量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大量在外务工人员。如果国家把部分重点项目安排在中小城市,分布比较均匀的话,将会减少在外务工人员的数量。如果地方政府和各级政府再进一步抓好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让更多的人就近务工,增多家长和孩子在一起时间,将有利于孩子们的家庭教育,让孩子能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监督。这样也解决了春节期间每年一次的国人大迁徙问题,缓解交通压力,节约更多的资源,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降低能源和减少污染。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今年春节期间我国交通部门解决了28.3亿人次的客流量。如果经济发展基本平衡,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将会节约多少能源?如果将节约的部分资金投入到农村山区小学,用来改善农村山区小学的办学条件,那么农村山区小学的孩子们幸福指数将会有很大的提高,这对家庭教育也有促进作用。

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 在加大对农村山区小学孩子家庭教育的同时,还要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长效机制,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山区小学工作,提高教师待遇,达到城市和农村教师待遇基本一样或农村略高于城市,在晋级、职称评定时要向农村山区小学教师倾斜。教育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山区小学从事教育工作,将更多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带到农村基层小学。为农村山区教师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把职称评定与是否在农村教学挂钩,更多的比例放在农村山区一线教师身上,增强农村山区小学的吸引力。

目前农村山区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偏大,平均在40岁以上,老、中、青教师比例严重失调,师资力量不足,一师多职、包班、长年停留在一个年级的教学现象已相当普遍,尤其缺少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专业的体育、美术教师。新分配的大学生由于农村山区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待遇低于城市等根本留不住。所以,造成教育队伍缺乏应有的活力。另外教师年龄偏大,跟学生之间代沟较深,交流较为困难。因此,采用城乡教师交流的方法,为农村小学注入新鲜血液,开设心理辅导课,可以弥补现实中家庭教育的缺失。小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农村山区小学的教育同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要培养具有新型文化知识的农民,必须投入较大的教学成本,给山区农村教师更多进修的机会,努力提高师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只有在农村山区小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搞好山区教育。学前教育也要有大的改变,教育部门应培养大批优秀的幼儿教师到农村去,做好幼儿的学前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同时解决大部分在外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和看管问题,为众多家庭解决教育难题。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来规范学生行为,解决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集中管理学生,培养更多的心理辅导员来辅导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也是对课堂教育的一个补充。各级政府都要关心农村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心理问题,要把关心教育留守儿童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让更多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向农村山区小学倾斜,确保孩子们就近上学,解决孩子们的奔波和安全问题,减少农村山区家庭的费用支出,解决小学生涌向城市上学的问题。

增强家长教育意识 目前,山区的家长教育观念滞后。他们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在对孩子的教育期望和教育态度上也存在问题。部分家长认为供孩子上学,只是为了让他们识几个字,长大了学点技术,能赚钱就行,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这种教育观念迫切需要转变,我想建议这些家长,不论你外出多远,都不能放松对孩子的教育。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将家庭经济的压力,变为培养孩子坚韧奋发向上的动力,用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感染孩子。学校和各级政府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对家长开设家庭教育辅导培训。教育孩子应从点滴做起,要言传和身教相一致。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要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参与适当的家务。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讲卫生、能干事、不懒散的好习惯,做家务也是孩子拓展知识面的好机会。关爱和体贴父母,可能始于给父母倒一杯水;培养井井有条的好习惯,或许就源于整理自己的书包、床铺。

家庭教育问题范文第5篇

    狭义的家庭教育则是指家庭生活中父母或长辈对未成年人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主要是指长对幼的单向而有意识的教育。但是现在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又忙于工作,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理解有些歪曲,认为孩子比较听话和将来学习能搞好就行,以后上了学自然都会学好,而对其他的行为进行纵容,不知不觉孩子就养成了许多不良的习惯。这些家长显然是歪曲和忽略了家庭教育的意义。

    家庭教育的意义在于:1.家庭是幼儿最原始、最自然、最温馨的生态环境;2.家庭教育对幼儿有先入为主的作用,一旦不良习惯养成很难纠正;3.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居于首位;4.良好的幼儿家庭教育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这些家长必须明确,正因为家庭教育如此重要,历史上许多不平凡的人都受到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在此不必举例。

    二、家长要对幼儿进行全面的家庭教育

    有些家长会说,我一直都没惯着孩子,要求一直严格,该骂了骂,该打了打,怎么孩子现在有这么多坏毛病?其实还是家长的家庭教育太片面了。家长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从各方面对孩子进行教育。家长要从生活起居、卫生习惯、学习习惯、与人交流、文明礼貌、生活常识、健康常识等等各方面进行家庭教育,家长要在各方面起表率作用。

    (一)如何使幼儿不任性

    现在的独生子女,有些溺爱严重,尤其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过的孩子,更加严重。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以理解,孩子少嘛!不这样就对不起孩子,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其实这对孩子将来成长极为不利,以后孩子会不理解家长,不理解教师,不理解同学同事,唯我独尊,刚愎自用,自私自利。比如孩子想买零食吃,诸如冬天吃雪糕,辣条或一些其他“垃圾”食品,家长明明知道这些零食对孩子身体不好,甚至会得疾病,但是家长考虑到孩子想吃,要是不让他吃,他就会大哭大闹。再想想自己当年什么零食也吃不上,就觉得孩子太可怜了,买吧。当然还有孩子买一些贵重的玩具,家长明明知道经济上可能负担不起,或孩子根本只是玩个新鲜,或玩不了几天就会将其损坏,最终还是顺从了孩子。长此以往,孩子想要的东西,必须得买,孩子想干的事,不管是与非,必须得让他干,这样不知不觉就使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

    那么,家长在这方面如何进行家庭教育?1.要对孩子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多数孩子并不是不懂道理,家长要给他解释清楚。比如买“垃圾”零食,家长要这样解释,虽然零食口味好,但是不卫生,吃了可能会肚子痛,或可能呕吐,长时间吃还会慢性中毒等等。如果孩子确实是饿了,那就说服他买其他的可以充饥的卫生的食物。如果这样给他解释,一般的孩子都会听话的。2.如果孩子确实不能说服,那就是已经任性了,扭转起来确实有些困难。尤其是孩子看上了某种玩具,不买不行,也说服不了。这时,家长一定要立场坚定,要做出真生气的样子,哪怕孩子哭闹和折腾。一般稍微懂事的孩子是不会在大庭广众的场合下折腾的,如果还真的哭闹,大人尽管假装离去,孩子一看哭闹无济于事,买的希望不大,自然而然会追随家长而去。这样的话,以后孩子买东西就会逐渐不会任性了。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