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车工工艺学

车工工艺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车工工艺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车工工艺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车工工艺学;教学技能;刍议

《车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涉及到《机械制图》、《金属材料》、《金属工艺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由于学生缺少生产实践锻炼,因此在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对抽象的知识更难理解。如不及时解决,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笔者在本课程教学技能上作了有益的探索。主要方法如下:

一、巧设悬念,精心导入

好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车刀教学为例。先带学生参观车床或观看车削多媒体课件。重点让学生了解车削运动,车刀的实际位置及切屑的流出方向等,使学生对车床及其车削有一个较完整的印象。

接着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设置悬念开始导入。如学习车削基础知识中的车刀这一节。教师可让学生列举见过的刀具与特征,学生会举出铅笔刀、水果刀、菜刀等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都有一条刀刃和两个刀面。接着教师拿起了车刀:“这是一把车刀,四四方方的,为什么与普通刀具的外形不一样呢?车刀又是怎样把工件金属切削下来的呢?大家知道《水浒传》中杨志有一把宝刀,削铁如泥。一刀砍下,一叠银元顿成两半。一气吹过,一撮毫发纷纷寸断。为什么车刀不做成杨志那把宝刀的形状呢?”教师设计的这一连串悬念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开始思考,开始对刀具有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联系生活,形象化教学

学生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零件毫无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如模型、挂图等方式,使之形象化,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如讲解车削运动中的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学生很难把车削运动理解透彻,教师如能与日常生活中的切菜、削铅笔等感知形象联系起来,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如教师可用水果刀削苹果的例子来说明车削运动是由工件的旋转主运动(苹果的旋转)与车刀的相对进给运动(水果刀的运动)组成的。通过图1的演示,一下子就解决了学生的思维障碍,也为用苹果皮沿刀面的流出来解释工件切屑沿前刀面的流出作出了良好的铺垫。又如车刀的几何参数是学生在学习中较感头痛的内容。抽象的辅助平面、易混的车刀角度、难记的刀具角度选择原则,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难记。我们用日常生活中的菜刀与车刀进行联系,使学生对车刀的几何参数有了直观的比较。

例如在讲述车刀前角的作用是影响车刀的锋利程度和强度时,教师先提出什么样的刀更锋利的问题。通过与菜刀的比较,学生会说出刀的刃口越薄越锋利。我们通过图2a的演示,证实随着车刀前角γo的增大,构成刀刃的楔角就会越小,车刀也可以象菜刀一样变得很锋利。但是这样锋利的菜刀切菜切肉可以,但用它来斩肉骨头行吗?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出斩肉骨头需要使用增大刀刃楔角的砍刀,否则易使菜刀崩刃或卷曲。在此基础上,教师及时总结:金属材料比肉骨头更硬,车刀就需要做成更大的楔角,以增强车刀的强度。所以车刀就做成如图2b所示的四四方方的样子。并进一步演示:“当车刀为图2c所示的负前角时,虽然车刀的强度更大了,但锋利程度却大大降低了。就象拿一把锤子砸向肉骨头,费了很大的劲还把骨头给砸碎了。

再如在讲述车刀后角的作用是影响车刀的摩擦与强度时,教师用图3a的演示说明随着车刀后角αo的增大,虽然也会使车刀的楔角减少,但并不能增加车刀的锋利程度。就象拿着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刮削着苹果皮,或将锋利的菜刀横着刀面拍大蒜头。图3c的演示说明当车刀的工作后角为负值时,车刀的后刀面与工件强烈摩擦,无法进行车削。

综上所述,形象化教学技能的应用活跃了学生的思维,简化了教学难点。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不仅理解了知识,还培养了抽象概括能力,发展了智力。

三、自主学习,实现自我价值

如何改变课堂上的“讲得多,练得少”的现象。教师可根据课题的内容,精心设计学习目标,分小组让学生来自主学习。通过组内讨论,学习任务展示,并进行组间评论,指出错误或不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再进行点拨,就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再通过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材上复杂的图形、枯燥的文字,学生很难想出它们的结构形状,分析其性能、特点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挂图、模型等来引导其自主学习。还可让学生动手制作模型,体现其主体的作用。如在学习车刀角度时,让学生用发泡塑料或橡皮泥等切割出90°、45°车刀。在切割过程中,对各个刀面的位置、角度大小及测量基准面都有了较形象的认识。特别是前刀面及主切削刃有三种不同的情况,经过动手制作可简单地把这几种变化的车刀制作出来。同学间互相交流、评论,教师巡回指导;再用主、副正交平面分别切割车刀得到断面图形,展示出车刀的前角、主后角、副后角……通过制作、展示、互评,在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非常用心,积极地提出问题,热烈讨论,制作很认真。又如在学习螺纹的基本参数时,学生对螺距、导程、螺纹升角等较难理解。首先,可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然后以一条直角边为周长,将纸折成圆筒形观察原三角形斜边的形状,原来的直线变成了螺旋线。再用几个不同尺寸、角度不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比较,观察各种情况下螺纹线的形状与各角的大小、边长的关系,总结规律,明确螺纹升角对螺纹形状的影响。在螺距与导程的关系中,让学生对样件进行涂色区分,区分出不同螺旋线上的牙,指出哪个是螺距、那个是导程,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等。 在做中学,自己总结规律,自主学习,将深奥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学生实现了自我价值,有了很大的成就感,轻松愉快地就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让学生把理论课所学内容在实习课中灵活应用,并通过实习来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切削用量的基本概念时,课堂教学学生很难接受,如果到车间实习,通过老师操作演示后自己操作车床车外圆,就能让学生理解车削是工件和刀具相对运动来完成的车削过程中形成三表面(已加工表面――已经加工完的表面;过渡表面――正在加工的表面;待加工表面――等待加工表面)及切削用量三要素[切削深度――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进给量――工件转一转,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距离;切削速度――车刀在一分钟内车削工件表面的理论展开直线长度(但必须假定切屑没有变形或收缩)],这样讲学生较易理解。

总之,通过专业知识和生产实习的结合,手脑并用,使学生明确了这些专业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用处,这样不仅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性和自觉性,而且教会他们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五、课堂练习,巩固拓展的结束技能

课题结束是教师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所采用的行为方式,不能简单地说一声“本节课就讲到这里”就结束。较佳的结束方式是在一节课或一个课题的末尾,将授课内容简明扼要地进行小结,以使学生掌握问题的实质。

金属切削刀具的几何参数属空间几何问题,单车刀的基本几何角度就有六个。记住并理解众多几何参数及它们的选择原则往往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畏惧感,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例如教师在讲授完车刀前、后角及其作用的课题后,作了如下的归纳:“车刀的前角大小决定了锋利程度,车刀的后角大小决定了后刀面与工件的摩擦程度,车刀的楔角决定了刀头的强度。判断一把车刀的好坏,除了刀的锋利和强度外,还需考虑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零件的材质、刀具的材质、系统的刚性等等因素。这样的结尾易使学生把握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车工工艺学》的教学中,运用良好的导入技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结合身边的生活事例和直观浅显的演示技能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形成积极上进的学习信心;采用巩固拓展的结束技能可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提高课题的教学质量。这样的教学,知识与能力融合统一,相得益彰,使《车工工艺学》学习不死板,不枯燥,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公安主编. 车工工艺学[M]. ―4版.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车工工艺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车工工艺;岗位能力;课程改革;实训课程

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中职机电专业学科计划中,车工工艺学是一门必修课程,也是一门主干专业科程。我校机电专业计划申报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车工工艺学列为一门改革课程之一。该课程与企业实际应用联系非常紧密、实践性强。提高车工工艺实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与时俱进创新课程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一、车工工艺实训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车工工艺实训技能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已学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车削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对接。从2010年至2011年我校机电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来看,共有127名学生经面试合格被推荐到中山和佛山某两大型工厂从事顶岗带薪有偿实习。但实习不到两个月留下来继续实习的学生只剩下40人,学生辞职原因有很多,主要根源是学生的车工岗位能力不适应工厂的要求,学生在学校实训学习的车工内容与在工厂的车工操作内容脱节,首先,学生在学校车床室实训车削是用工程塑料棒作为工件材料,而企业生产用的车削工件材料绝大数是45号钢铁材料,车削的技术难度增大很多,学生操作水平始终处在学习层面;其次,课堂教学模式与工厂生产管理模式不相同,学生在劳动强度、技术要求、生产管理等方面的适应能力达不到工厂要求,综合能力与岗位能力不对接。因此,学校的当务之急是要对中职《车工工艺学》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促使学生的车工工艺素质与岗位能力有效对接,实现学校企业双赢。

二、车工工艺实训教学改革举措

1.实训与工厂模式对接

借鉴工厂车工操作情境模式,让学生体验“真刀真枪”的车削情境,引用工厂常见的经典实例工件作为实训车削工件,营造工厂加工车间氛围,使学生得到工厂模式体验,为实训与工厂对接奠定基础。

初学车工操作的学生用工程塑料为实训材料,车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经过一段时间车削实训之后,操作相对熟练的学生要求用45号钢材料进行实训车削,这样既节约了实训耗材费用,又能让学生学习到“真功夫”;综合训练阶段让学生车削减速机轴类、发动机套类等工件,重点突出学生对车削工艺分析和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技术上与工厂对接。

为提高实训有效度,每台车床只能一个人在操作,上实训课全班学生要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操作一台车床,并挑选一名技能相对较好又负责任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操作。整个工件车削完毕以后,进行小组讨论详细测量尺寸,按照工件图样的配分标准进行自我评分,并认真总结,各小组之间还要展示自己做出来的“杰作”工件,互相评比、互相学习。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应严密监视各小组学生操作的安全情况,不停地巡回观察各操作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车削工件遇到问题,教师先不要即时解决(安全问题除外),而是让小组学生自行讨论解决,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实训,既培养了学生的协作学习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车工技能的积极性。

2.推行“模块项目法”教学理念

“模块项目法”教学是在教学内容模块化的基础上实行项目教学法教学。我校从2010年开始,在《车工工艺学》教学上推行“模块项目法”教学,结合教材和学校实训条件,把一个学期学生实训教学内容分为五个模块:模块一是刃磨刀具,模块二是车轴类工件,模块三是车套类工件,模块四是车圆锥类工件,模块五是车螺纹类工件。学生训练每一个模块按计划实训一整周30节,一个学期分别用5周时间上完五个模块项目实训内容。每个模块内容都有详细的考核标准,在制订实训计划时要与各专业教师协调好,确定实训课的详细时间,由科组长统筹安排报教务处。

为有效提高车工工艺实训教学效果,我校在2011年开始对实训课推广“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法”教学改革。在实训五大模块中,每个模块有相应的目标任务要求。实训课前已将车削工件“任务”分给小组学生,小组学生根据“任务”的图样内容展开讨论,主要讨论车削工件的工艺先后步骤和如何选用刀具,以及由哪一个学生负责车削哪一段工件位置、尺寸都有明确规定。其次,根据车工工艺的教学模块,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在每个模块下分出综合性的项目(课题),使学生在项目引领下学习车工工艺与操作的相关理论和技能,同时使学生的技能和综合能力呈螺旋式上升。通过两年改革尝试,实训教学成效显著,虽然上课课时数与原来差不多,但是学生学习技能的氛围比改革前好,教师上课感觉轻松很多,学生掌握车工工艺技能就好象“彻砖”一样一块块叠加牢固。

3.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应注重整个学期实训过程

用科学有效的评定体系来评估学生实训成绩是教学改革其中的一个环节,评定学生车工实训成绩不是以一次车削工件任务完成来评价,而是整个学期的车工综合评价。公平、公正、真实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提高学生学习车工技能的积极性,并能及时发现优秀车工技能人才,为学校后续组织学生参加各层次技能竞赛推荐优秀“苗子”做好准备。相反评定学生成绩不合理,会打击学生学习技能的积极性。

在车工实训课中建立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卡,由小组组长和指导教师分别评估;平时考勤、思想品德表现占20%,学生车削工件完成任务占30%(类似平时的作业成绩),期中车削工件考核成绩占20%,期末车削工件考核成绩占30%,小组测评成绩与指导教师测评成绩加起来总平均分就是该生一个学期的车工实训成绩。由于学生全面参与成绩评估,而且测评过程全部公开、公正、透明,在学生当中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车工技能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4.建立良好的学习激励机制

好的学习激励机制能催人奋进,鞭策后进,在教学过程中,可建立车工实训课奖惩制度,掌控权由指导教师负责,根据学生车工实训过程的行为表现和考核成绩来评定,具体分为优秀、中等、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车工技能考核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优先推荐:一是推荐成为参赛选手,代表学校参加各层次车工项目的技能竞赛,二是推荐给学校就业部门,优先推荐给企业用人单位并提供优质岗位由学生选择,三是办理车工职业技术资格证书给予优先审批,四是作为评选“优秀技能学生”和“三好学生”的主要依据,这些措施对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作用。

三、总结

通过一年来的车工工艺学教学改革,收益最大的是学生,学生考取车工中级、高级职业资格证通过率为98%,比改革前提高40个百分点;2012年学校推荐80名学生到中山市某机械厂顶岗实习流失率为零,企业对学生车工技能水平给予满意评价;学校加大实训硬件投入和教科研改革、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各门学科都进行改革,其中《车工工艺学》与岗位能力对接实训课程改革成效显著,2013年我校机电专业已通过专家评审成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车工课程改革要有与时俱进的理念、要有务实创新的勇气,必须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束缚。改革是一个常态性的工作,不是阶段性的工作,要坚持不懈抓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不断总结教学实训过程的工作经验,探索新时期的实训教学方法与模式,车工工艺实训课程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收获。

参考文献:

车工工艺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行动导向法;任务驱动法;一体化教师

《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高级车工及高级数控车工必学的一门专业理论课,是在《车工工艺》的基础上做出更深一层的延伸。但本课程具有涉及学科多、专业性强、内容抽象复杂、经验性内容广的特点。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知识内涵,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甚至厌学的心理。在此我主要分析一下学习本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一、提出问题:

1.概念抽象、经验性强

本课程的内容抽象难以理解,学生存在学不会学不懂的情况甚至不知道本门课程的作用是什么。

2.理论与实践脱节

车工的加工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我们工艺学是对这一过程的描述并从中分析、改变以使这个过程更加合理。理论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但目前我们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理论不能反应实践的问题,实践中也不能运用理论知识。我们的工艺学成为了纸上谈兵。

3.学校与社会脱节

目前在中职学校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习条件已经严重落后甚至已被淘汰,而且内容单一,比如车工专业从始至终只能接触到车床的知识。我们的学生毕业后走入企业发现许多设备根本没见过,更不用说使用。如今我们的毕业生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二、解决对策:

1.培养兴趣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中职学生一般对实习课程比较感兴趣,往往对理论课程表现的无所谓。这是因为同学们认为技校学生只要学会干活、会干好活就可以了。却没有认识到我们技能水平提高的瓶颈和工作后发展的障碍大多都是因为我们理论知识的薄弱。高超的技能必须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做依托,我们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少走弯路才能走的更好、更快。

其次要对《车工工艺学》的知识进行巩固,《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在《车工工艺学》的基础上做出延伸。很多同学在学习《车工工艺学》本身就没有学会、学懂。此时再学习《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就会有听天书的感觉,甚至有放弃学习的念头。所以在学习《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时有涉及《车工工艺学》的内容时要及时的复习和回顾,加强知识的连贯性。

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多设探讨型的问题,引入学生思考。本门课程知识性内容较多,如果一味的讲授,容易产生枯燥无味、学生厌学的情况,教学中要多引导学生,让学生灵活掌握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2.新型教学法的运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以引入行动导向法教学。行动导向法是德国职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一种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变引导者、辅导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此时学生是学习的主角,在人为创造的情境里,让学生独立的去获取资料,独立制定方案,独立做出决案,独立实施方案,独立反馈信息,独立评论成果,锻炼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学生在车工中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的找老师而是自主的解决问题。

运用任务驱动法教学在我们理论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下达任务、规定时间,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探究、实践、思考、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学习,还可一让学生自己在生产实习中找到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首先是教师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目前在中职学校中理论和实习教师的界线比较分明,具有双师型的一体化教师是少之又少。这一点在中级工教学中显现的还不太突出,而在高级工的教学中弊端十分明显。理论教师很少甚至从来没有接触过车床加工,操作水平甚至比学生还差。比如理论教师讲授一个复杂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往往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实践过,有的甚至是行不通的。这样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质疑,认为工艺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没有任何用处。而实习教师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只是把自己多年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沿用的还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这样不仅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学生的技能水平很难超越老师。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双师型的一体化教师,让理论和实习有一个完整统一的体系。

其次是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我们学习《高级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为实践服务,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技能水平。要把我们学的知识及时的运用于实践当中,在此我们可以把工艺课的理论课堂搬入实习车间。比如理论课讲授 YT类硬质合金刀具和YG类硬质合金刀具的不同与运用后,可以及时的给学生发下这两种材料的车刀让学生们进行加工试验,并让学生提出问题与总结。这样学生不仅能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很快的提高技能水平。

车工工艺学属于经验科学是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而来的,反过来通过理论的研究和探索才能提高和发展我们的实践水平。

4.学校与社会的紧密结合

目前中职学校的设备和工艺流程大多已经落后。学生所学所练的甚至在社会上已经被淘汰。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上学无用论也已经开始在中职学校中开始流传。我们中职学校一向是与社会职系最紧密的,我们的教学必须紧跟社会的步伐,否则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将没有立足之地。讲述的理论知识要贴合企业的实际生产,例如可以把企业生产的实际零件拿到我们的课堂上进行加工工艺的分析和探讨。还可以定期的请企业中的高工来给我们介绍先进的加工和工艺知识。实习上要加大投入引进先进设备,同时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生产一线,去接触社会最终的要求。

车工工艺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生本教育理念;车工工艺

随着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对机械制造业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但是目前的中职教育依然沿用传统方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大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很难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目标,培养的学生也很难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在探索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将项目教学法进行优化,和生本教育理念相结合,灵活运用于《车工工艺》课程,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一、项目教学法、生本教育理念概述

项目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动、社会活动、职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他们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它的教学模式是:提出项目问题及命题——项目基础理论导入——学生思考讨论——项目资源提示——学生探索性实践尝试——师生研究讨论——项目资源启示——项目结论成果展示——教师点评——自我改进完善——完成项目目标。

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基本过程是:①课前的学习准备;②上课时的小组讨论:上台发言与座位上聆听、质疑、探究;③课后的追根究底……

项目教学法与生本教育理念无论是教学目的或是教学过程,都有共同点:一是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独立工作能力、想象力、创新力和团体合作能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目标;二是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践行、自主操作为主要教学手段。

二、以生本教育理念优化项目教学法,运用于《车工工艺》课程教学的意义

《车工工艺》是一门有关车工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课程,进行项目教学可把理论和实操紧密联系起来,提高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但中职学校多数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车工工艺》理论知识困难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使项目教学达到最佳效果。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必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内在动力。生本教育是专门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可带动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探究,利用资源,动手操作,进行创作,从而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车工工艺》的兴趣,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优化了项目教学环节,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为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课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应用方法。

三、总体原则

用生本教育优化项目教学中的理论知识教学时,应结合车工工艺学的课程特点,兼顾学生现有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选择的项目要小而精,有一定的实用性和专业性。例如,在车削台阶零件的教学中,笔者先根据车削台阶零件内容设计出一个图样,然后提出以下任务:根据图样进行加工,并达到图样要求。由于这个项目是一个车工应掌握的基本学习内容,并且学生之前没有学习过相关的理论和操作,因此,教师应先指出完成任务的前提条件:必须做好刀具的选择和刃磨,确定加工步骤、量具的选择及测量方法,分析容易产生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等。在实施该项目理论教学的过程中,采用生本教学法的模式,让学生完成前置任务的学习,然后确定在操作过程中不会对学生和设备的安全产生影响的前提下,让学生进行项目的操作。通过这种小而精的项目,可以使学生将车工理论、方法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讨论问题,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结合实操技能的指导、分析,达到锻炼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目的。

四、实施要点

1. 选取合适的项目。

要真正发挥项目教学法的作用,实现其价值,必须在项目教学法实施前设计和选择好车工工艺学教学项目。项目的选择要以车工工艺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学过的知识,又可以发挥创造能力。车工工艺毕竟涉及车床的操作,因此,项目的选取要从打基础下手,在扎实的基础上再选取有一定难度的项目,这样可促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车床操作技能,并可以学习和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例如,把车工工艺分成两大项目:一是基础的理论知识和车床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二是综合零件加工。在大项目中,可根据内容细分为若干个小项目。

2. 确定教学重点。

职业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教师的授课重点应结合车床加工项目中学生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和操作的关键技能来确定。在组织教学时应先让学生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提示,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把学生思维引导到探索正确的解析方法中去。例如,在普通三角形外螺纹的学习中,笔者先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多加注意,如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乱牙、扎刀、螺距不对、偏牙、表面粗糙度达不到要求等,要求学生对项目进行充分的讨论,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优化项目教学。

《车工工艺》理论知识部分呈现基础内容多、抽象概念多、专业术语多、文字叙述多、记忆内容多、逻辑推理少这“五多一少”的特点,学生学起来往往感到枯燥无味,可能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项目的完成,项目实施目标很难达到最佳效果。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采用生本教育的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做法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优化了项目教学,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车工工艺学范文第5篇

让每一位大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工艺规程的指导下按照工艺路线进行安装、工位、工步及走刀的加工,并对每个大学生操作的具体步骤进行相应的指导。在完成零件加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分析工艺规程和工艺路线设计的是否合理,并针对自己的设计提出改进的措施。

通过对大学生工艺知识的培养,让大学生全面了解零件加工的过程,应该达到的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工艺,以及每一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对车削的工艺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在培养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同时,通过认真学习工艺文件也加强了大学生对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掌控能力。

车削实习尽可能与现代企业的产品相结合,最好能用企业需要的零件作为大学生实习加工的课题,并编制机械加工工艺文件

在大学生车工实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选好实习课题,把零件图画在黑板上,分别介绍在零件加工过程和零件在加工中使用的工艺参数。大学生按照要求和步骤进行车削操作练习,把操作与学习编制工艺规程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对大学生分别指导,使每一个人都能加工出符合图样技术要求的合格的零件。

加强大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内容的学习

加强大学生对机械加工工艺文件、工艺规程和工艺参数的学习指导,是提高大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必要保证。提高产品的加工质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我们不断追求的提效目标,在实际加工中,如何利用现有的设备,用最经济的方法加工出合格的产品,这需要特别重视加工工艺规程对加工方法的影响,它可以影响到零件的尺寸和精度及形状和位置的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热处理效果,它决定一个加工零件能否成为合格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