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节日课文二年级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低年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年龄较小,但他们对新事物有极其浓厚的兴趣。要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写的冲动,就要调动他们对事物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兴趣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也是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原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低年级学生就像一只刚刚学习飞翔的雏鹰,如何让这只雏鹰的羽翼更加丰满呢?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下面我谈谈从教以来对低年级写话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用眼睛捕捉事物,用触觉感知事物
写作素材离不开生活,写话也同样如此。生活实践是学生写话的源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自然,关注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有题材可说,且愿意说。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很强,于是我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如在春天,我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观察教室门前的小花圃,观察你最喜欢的一种植物,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摸到的,用笔记下来。在日记中,有的孩子写道:“爬山虎是有脚的,它深绿色的爪子紧紧地抓住假山往上爬,乍一看绿色的叶子像手掌。”有的孩子写道:“仙人掌浑身长满了刺,我不小心碰了它一下,哇!好痛啊,跟针刺似的……”这真实地写出了孩子的发现和内心感受。
学校让我们开展一次以“小小环卫工人”为主题的活动,我带领孩子们在校园里捡垃圾。这是激发他们写作兴趣的好时机,于是我抓住时机,因势利导:“现在你最想说什么呢?”有的孩子说:“我要把校园的垃圾全部捡干净,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我们都来爱护我们的校园吧!”有的孩子说:“我不会再乱丢垃圾了,我要做一个环保小卫士……”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短短的两句话说出了他们的心声。我趁热打铁,回到教室就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想法写下来。学生对事物有兴趣必定是倾注了个人情感在里面的,这是学生写话的前提。学生喜欢实践活动,在活动中,用触觉感知事物,能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有了写作素材,学生才会敞开心扉,把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
二、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让学生说和写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贴近儿童生活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内容来寻找写话契机。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它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如在学《秋姑娘的信》一课时,课件的演示让学生感受到秋天的美。我说:“看到这么美的画面,有谁想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有的孩子说:“我家门口有一望无际的金黄色的稻田,稻田里的一串串稻穗把稻禾的腰都压弯了,它们正焦急地等待着人们来收割。”有的孩子说:“老师,你带同学们到我家的山坡上看看吧,那有满山的枫叶,有红色的、黄色的,还有绿色的,一眼望去好像一幅美丽的油画。”多好的句子,多稚嫩的话语!从孩子们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是在用心地感受秋天。这是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这也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感受,我认为这是培养写话兴趣的最好时机。
对美与丑、善与恶,教师要让孩子们明辨是非,懂得什么事情该做,应该怎么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不该在哪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想象,激发说话、写话的兴趣。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我对学生说:“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狼或羊说些什么?请把它写在你的作业本上。”可别小看这些孩子,他们年龄虽小,但写得很生动。有的写道:“狼,我要说出我真实的想法,你太狡猾了,小羊多弱小、善良啊,你欺负弱小算什么英雄好汉?有本事你就找老虎、狮子决斗一下!”有的写道:“狼,你太狡猾了。你骗了这么多的伙伴,如果你把你的聪明才智用在帮助别人上那该多好。这样人人都会喜欢你的,如果你变好了,我第一个和你做朋友。”孩子们的写话天真无邪,贴近他们的生活,虽然他们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我们能感受到孩子内心的纯洁和善良,以及他们对善与恶、美与丑的认知。这是学生的道德认知过程。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写话训练?
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活跃写话思维
对低年级写话教学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是他们的引路人,那么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对祖国语言的兴趣呢?低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针对这一特点,我将游戏引入写作课堂,让学生觉得新颖、有趣,这样他们的思维就开阔了,活跃了,也就有了说话的兴趣,写话就自然而然了。游戏是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方式,那就用这种方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吧。我将游戏穿插于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写话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二年级下册的“识字一”有四组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词,且每组词字数相同,读音押韵,节奏感强。因此,在教学中,我和孩子们一起做拍手游戏,但不仅仅是做游戏,还要在游戏中让孩子们深入地了解自己祖国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其中蕴含的浓厚的文化底蕴。一听说玩拍手游戏,学生们热情高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学生创编拍手歌的欲望。趁着孩子们热情高涨的时候,我说:“能不能用拍手歌把你所知道的传统节日说一说?看谁的拍手歌最棒,最顺溜。”以下是孩子们的作品:“你拍一,我拍一,春节贴春联,发红包,大家喜笑颜开。你拍二,我拍二,清明扫墓,缅怀老一辈。你拍三,我拍三,端午撒雄黄,可以下河洗大凉。你拍四,我拍四,七月七,牛郎织女鹊桥来相会。你拍五,我拍五,中秋家人齐团聚,庆团圆。你拍六,我拍六,新年长一岁,懂事了。你拍七,我拍七,传统节日要牢记。”这样的儿歌蕴含着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理解和感受。于是,我抓住时机让孩子们把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用笔写成一段话。我相信经过这次拍手歌,孩子们一定有很多的素材可写,写话不会再空洞无物了。这是游戏的快乐,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了成功的快乐,而我也享受到了教学成功带来的满足感。
这是一节区品德的展示课——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家乡在变化》中的第2课《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执教老师设计了“传统节日大观园”的活动,为了能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节日中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教师就将话题集中在刚过去不久的“中秋节”上。让孩子们讨论中秋节喜不喜欢吃月饼、能不能取消吃月饼的风俗。
在他们的讨论,让我发现了一个意外:有些孩子在跟同桌说着悄悄话:“这些内容我们不是学过了吗?以前X老师都教过的,为什么现在还学呢?”
听着孩子们的话,我心里“咯噔”一下: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起点。
在品德这样一门颇被“冷落”“遗忘”的课程面前,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以生为本呢?正如崔峦老师说的:“因为目标意识不强,目标的阶段性不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便同时存在。”为了避免低级的重复教学或漫无边际地拓展延伸,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最大程度发生共振共鸣,必须“以学定教”,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是根本。
磨刀不误砍柴工———于是我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相同主题的“螺旋上升”内容及目标进行了梳理:
一、纵观教材,整体把握“螺旋上升”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采用“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设计思路。其中,“螺旋上升”指的是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主题思想是不断发展深入的。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或年段)重复、循环出现,但又各有侧重,逐步提高。
二、揣摩教材,深刻体会“螺旋上升”
1、同一主题,不同梯度
通过对教材的整体学习,教师能最直接地了解各年段在相同教学主题的内容呈现上的区别。相同主题“家乡的风景与特产”在不同年级不是一个话题的简单重复,而是逐渐深化的过程。二年级是在搜集资料中在活动展示中了解家乡的风景、美食、特产等,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三年级要知道了解家乡人文自然景观和民风、民俗以及特产的目的就是对家乡的热爱,在此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化发展。不同的表述正是反映了学生认知水平在逐步提高、生活经验在逐渐积累。这样一分析,我们才能把握相同主题在不同年级的递进目标,并以体现学生不同需求、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来指导教学活动。
2、同一单元,课课关联
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每个单元有单元主题,这些单元主题一般都囊括了单元里每篇课文的主要方向,其内涵往往是它所涉及的全部教学内容的精髓,体现着教学的目标和方向。所以,当教师在备课时首先需要立足单元,了解本课内容所处的位置、瞻前顾后,关注目标的前后衔接性。如六上的“民风民俗知多少”这一单元由《民风民俗大观园》、《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家乡民风民俗小论坛》三篇课文组成。第一课侧重于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第二课侧重于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的密切关系;第三课侧重于要辨证地正确看待民风、民俗现象。三篇课文的安排顺序从知识能力的学习到所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都是连贯、递进的,层次分明,息息相关,通过这样的分析和学习,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单元目标。
三、细读文本,准确定位目标
细读文本是揣摩了整册以及单元的目标之后,“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考虑到本节课中处于螺旋上升的哪一个位置,这样才便于制定出准确的课时目标。
1、解读关键文字,把握课时重点。在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每一课都会出现关键词,是每课教材的“题眼”,它们比较概括地表明了各课的教学重点,在同一话题的展开过程中自然就引向不同的方向,课堂也不可能出现简单重复的现象了。例如由“节日”引出的话题,
如果我们能牢牢抓住课文中所提供的关键词,教学着力点就不会偏差太大,使教学定位更加准确。
2、挖掘图后深意义,丰富课时广度。《品德与社会》在教材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具有很大的开放性。课本漂亮,图片生动,文字内容却较少,似乎很“浅”,其实背后蕴涵着深意。教师要充分调动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慢慢融入到教材背后的“深意义”中,这样才能丰富教学目标的广度、深挖教学目标的深度。
3、关注学生主体,符合课时实际。品德课程来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作为教材,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地区的特点和需要,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学生个体差异、学校差异、环境差异都决定了我们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以,教材只是一个范例,关键是我们教师要联系我们学生所处的地域实际,灵活运用教材,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使我们的品德课堂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
yáng liǔ zhì dìng bì fēng xún zhǎo chuán yáng zhì lǐ mì fēng xún háng
二、比一比,再组词。
{晴 睛 {园 圆 {苗 瞄 {场 杨 {余 茶 {西 晒
三、填字成词。
欢天地众星月
名中外千家万水山青精会神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中国传统节日名称:春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两个字偏旁相同:伙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表示颜色很多: 色彩斑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五、选词填空。
黑黑的 橘黄色 毛茸茸 摇摇摆摆 圆圆的 细细的
我家养了几只小鸡。这些小鸡身上长着的黄毛,嘴是的,眼睛、,像两颗珍珠。小鸡的两条腿,走起路来,远看就像地上滚着一个个黄色的小绒球。
六、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我打算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真有趣
3.__________________的天空
4.______________怎么___________
七、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1.一眼望去,的鸟窝 。窝里窝外,到处是、的鸟蛋。
2.夏天到了,我想变的雨滴,睡在一片绿叶上;我想去“山水甲天下”的,听壮乡的人们在榕树下;我想去祖国的宝岛,和蝴蝶翩翩起舞;我还想驾驶着中国的去银河作客。
3.这学期我认识了许多优秀人物,他们是:铭记母亲恩情的唐朝诗人,替父从军的,专心搞科学研究的,让晚上也有“太阳”的。
八、诗句填空。
1.,春风吹又生。
2.读书破万卷,。
3.,处处闻啼鸟。
4.只在此山中,。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自然的音乐会
一天下午,我和爷爷在树林里散步。
爷爷停下脚步,转过头来对我说:“仔细听!你听到什么声音?”我闭上眼睛,听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还有知了“知了知了”的歌声,好像在开音乐会。
一会儿,忽然下起雨来。“哗哗”的雨声,还有忽大忽小的雷声,好像也赶来参加这场音乐会了!
我跟爷爷说:“原来只要仔细听,就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1.填一填。
我和在树林里。
2.画一画。
怎样才能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找出文中的句子,用“——”画出来。答案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人文素质
《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显然,这段话指出了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怎样适时适度地把传统文化融汇于语文教学中呢?
一、语文教师要做传统文化的热爱者和精通者
我认为,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师要勤于学习,大胆创新,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先丰富了自已,使自己成为传统文化的精通者,才能丰富语文教学,才有利于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汇到语文教学中去。
我非常热爱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经常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诵读许多古诗词和经典。我还是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忠实观众,《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等书籍我都非常喜欢,这些栏目和书里面有很多关于历史知识、传统文化的介绍和历史人物的解说,我从栏目和书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知识,并把他们融汇到我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传统文化的播种者,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的心中,总要自已心中有阳光。”
二、学生要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儿童时期是记忆学习的最佳时期,也是培养文化素养和形成高尚人格的关键时期。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1.每天早晨利用5分钟晨读时间讲成语故事。我精心选择了三百个典型的成语,在成语故事的学习中,学生一学期就增加300多字的识字量,还让学生了解了30多个文化常识,知道了60多个文学典故。本学期,我们开展了成语接龙,数字叠塔,历史故事等多项活动,用多样的形式引导学生的成语学习。
2.利用晨读10分钟诵读古诗。因为我所教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如果对他们进行枯燥的讲解是不行的。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古诗故事,通过观看故事,让学生理解这首诗的意思和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这种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是否“乐学”是极为重要的。每学期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千古美文”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一学期下来,学生已经会读会背80首古诗,并能理解诗的含义。
3.每天中午课前10分钟进行《弟子规》、《三字经》等国学经典的诵读。在学习时要适时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讲授。例如,发现学生不尊重父母时,就要对学生用《弟子规》中片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然后对学生进行启迪教育: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通过读经、诵经,规范言行,修身养性,明德开慧,培养人格。借由先哲的风范,熏习我的子弟,引用圣贤的智慧,教导秉性淳良的孩子。
三、注重日常教学中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氛围
1.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时,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例如,学习《母亲的恩情》一课,我就首先从《游子吟》这首诗开始,让学生们从诗中感受到母爱是那么寻常,又那么伟大,千百年来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问题;对策
一、我国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地位不高、重视不够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发展,"五育并举,德育为先"这一思想早就提出,但在实际中,教育者们却很少有人做到。主要体现在两点:
在思想上,认为德育可有可无。认为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智育成绩的好坏,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
实际工作中,没有真正落实德育。学校没有统一的德育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制定的一些德育计划和目标不能付诸实践;专门的德育老师不够。
(二)内容简单陈旧
思想品德课本的内容比较陈旧,往往与生活实际脱节。一些学生真正关心的和新出现的的道德现象和道德问题在课本中并没有得到体现;课堂上只是以教师的空洞说教为主,使学生从学校学到的东西难以适应现实社会。
目前许多农村小学的德育活动往往停留在形式上,只是组织了一些活动,至于活动对学生的教育意义却轻描淡写,起不到实际的效果,真正有效的德育活动是少之又少。
(三)方法单一
在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小学的德育方法陈旧,形式单一。学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上思想品德课,或者在学生犯错误后进行批评的事后行为等方法来进行德育教育,学生缺少实践教育。
(四)外部环境冲击大
1、来自家庭的影响
一是问题家庭。家庭破裂或家庭言行不检,使孩子得不到亲人给予的温暖和应有的管束,容易受到坏人和不良行为的负面影响,甚至走向邪道。
二是部分家庭溺爱子女。这使孩子从小养成任性、自私自利、好吃懒做的不良习惯。
三是留守孩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他们的子女大多数交给双方父母代管或托亲朋照看,得不到父母的管教,会造成留守儿童的情感空缺、学习落后以及道德危机等。
2、来自社会的影响
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包含着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行为和品质。许多人为了个人的利益,通过不法的商业活动,利用孩子来赚钱。一些不法商贩开设不规范的网吧,吸引小学生上网成瘾。另外在一些小卖部还设有游戏机,吸引孩子玩游戏,误导孩子消费,使孩子形成不良的品质。
二、产生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原因
(一)各级政府重视不够
第一,部分政府和领导还存在错误的育人观念。一些地区政府、学校领导都还存在重智轻德的错误观念,对学生德育的发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第二,长期以来政府对农村的投入远远低于城市地区,对农村小学的德育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许多乡政府资金缺乏,使得农村基础教育没有财力保障,进而影响了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市场经济体制的冲击
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我们的信念和价值观也正在经受着严重的考验和挑战。新的适用于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超级自由化思想充斥着我们整个社会,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三)不健全的教育制度的障碍
第一,基础教育投入不足。至今一些贫困地区仍然存在大量的失学儿童,更不要提德育教育了。主要原因在于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够,我国在基础教育上的公共教育经费远远少于发达归家。
第二,不完善的农村小学人事制度。主要有:城镇学校教师超编、贫困农村地区合格师资严重不足;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学校里还存在许多闲散人员;农村教师接受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素质整体较低。
三、解决农村小学德育问题的对策
(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小学德育教育
以来,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总趋势是向前发展的,然而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上的不良思想和风气阻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思想还广泛存在,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还需要更充分的认识。
(二)丰富和发展小学德育内容,体现时代特征
(1)充实教学内容,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小学思想品德课为中心,注意发挥小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讨论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添加新内容,去除旧内容;小学低年级即一二年级要加强养成教育,形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高年级则要即三到六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关心他人。
(2)要利用其他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各科教学不仅含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只要仔细体会教材的思想性,充分挖掘其所包含的隐性德育因素,就能在给学生"授业"的过程中无形地给学生"传道"。如在语文课上,课文《火烧云》歌颂了祖国的美丽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美术课上通过学习各种优美的书法、绘画、手工艺品等,让学生体会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等。
(三)不断改进德育方法和手段
1、课堂上要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是基本的途径,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要加强合作,教师之间要相互合作,互相交流教学方法上的心得体会。老师与学生之间要经常互动,在互动中促进老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
2、要创新实践锻炼法
一是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渗透德育。比如通过每周的升旗活动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评"三好学生"以及"班级之星"等活动来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的道德品质等。
二是利用节日开展各种活动。在农村人们比较重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通过对与节日相关的传说、神话故事、习俗、食物等的讲解和挖掘,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还可以利用其他国际性的节日来进行德育教育,如利用母亲节让学生帮家长做事让学生懂得尊老和孝顺等。
(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学校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家访,定期召开家长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
学校还要争取全社会的帮助。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开展专题讲座等途径向全社会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德育的相关政策,呼吁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创作更多的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影视作品。立法、执法等各相关部门要协调一致,加强对校园周围环境的管理,严惩一些不规范的网吧、电子游戏场所等。
参考文献:
[1]巫建忠.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略谈[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5).
[2]王志钢.浅谈新课程下的德育工作[J].黑河教育,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