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石头城刘禹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千年的脚步渐行渐远,消失在历史的尽头;千年的目光还在舞榭歌台,轻罗小扇中穿梭、逡巡;千年的遗曲还在玉树,琼楼玉宇间回荡与悲响。
我的思绪穿越千年的横亘,在石头城的繁华与废都上找寻,在消失的倩影烛泪中探求,在风雨中的四百八寺中多情而早生华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像这样的谈古怀古的诗句,在诗卷中比比皆是,先人的英雄血创建的王朝,怎禁得红袖雪肤,钟鼓馔玉,还有夜宴漫舞,浅笑温情的腐蚀?
于是孙吴的长江天险成为司马氏饮马的槽水,荡舟指点江南的光景;于是王谢堂前旧燕,在寻常百姓屋檐下传唱着平平仄仄尘封的历史:乌衣巷,朱雀桥,百草花,夕阳斜;于是石头城上不断地变换着大王旗,城内的历史不断地走在不可逆变的轨道上,开国的彪悍与勇武消失在歌舞升平,靓腰石榴裙下。
“烟笼寒水月笼沙”,于是杜牧笼月而来,走在消失的历史老人悲伤的目光中,踏着夜的叹惜,停泊在秦淮河。近处酒家的歌声,醉语,酒香随着历史的风飘荡秦淮的波涛中。
我看到小杜迷惑了,“这六朝的歌声怎的又在大堂回响?”细听,还有陈后主的《玉树花》,被商女隔江檀口锦瑟,随风吹送。
全石头城听醉了听到了,全唐听到了,封疆大臣藩镇胡越听到了。
于是大隋的战舰又排列待发了!
不光是杜牧来过,刘禹锡也来过。一边是繁华殆尽歌舞曼曼的大唐的霓裳羽衣,一边是消失了红颜的石头。他也迷惑了。“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他将这诗揉碎在波涛里,丢在石头上,洒在消失的历史里。
月清冷,水清冷,这诗也清冷,清冷地传诵。
一、 适度朗读
文本的生命是通过文字体现出来的,中国的文字是立体的,是有生命的,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文字的立体感,才能做到与文本对话。朗读文本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走进文本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通过朗读,我们与诗词能够做到灵魂上的情感交流,获得精神体验。解读古诗词第一步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朗读,把握文字带来的情感基调。不同的诗有不同的格律、韵调,朗读也因人而异,在这里我就不举例说明了。
二、关注标题
1.标题点名与写作有关的季节或者时令特征。
游春
张弘范
闲逐东风信马蹄,一鞭诗思曲江堤。行行贪咏梨花雪,却被桃花约帽低。
标题中的一个“春”字便点名作者写作的时节,在春季。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们带着“春”的感觉去品读这首诗,诗人在和暖的春风中,信马闲游在曲江堤上。眼前的美好景物令他沉醉留恋,那满树似雪的梨花激起他的诗思,于是他推敲着诗句。正在他忘情深思时,蓦然觉得什么被帽子挡住,一看,原来是一枝斜出的挑花,于是赶忙低下了头。颇似“一枝红杏出墙来”,那种惊喜跃然纸上。诗写得清新奇巧,紧扣一个“春”字,形象地展现了诗人游春时的闲适与高尚的情趣。
2.抓住标题所涉及的主体或者重点。
妾薄命
宋无
云母屏,琢春冰,鲛女织绡蝉翼轻。比妾妾薄命,比君君薄情。红锦拭镜照胆明,还疑妾貌非倾城。倾城从来有人妒,况复君心不如故。故人心尚方九疑,新妾那能如故时。补天天高,填海海深不食莲菂,不知妾心。
标题表明这首古乐府的主体是“妾”,重点写了妾的“薄命”,我们在看到题目后大致可以知道这首诗讲了什么。读过此诗,我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此诗写了一个薄命女子被负心郎抛弃后的痛苦心情,写得哀怨缠绵,感人肺腑。
3.暗示诗人的情感基调。
昭君怨
苏轼
谁作恒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标题就暗示出词人在整首词中的情感基调,即一个“怨”字。通读全词,没有一个字眼表现出离别的情绪。全词的情感全在标题的一个“怨”字。夜深人静,不知从哪里传来了笛声,将人从梦中惊醒。推开窗户,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着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着人间。全词,融情于景。通过联想昭君出塞时对故土的依依不舍,见出词人对友人的难舍之情。
通过抓住标题以上三个要点可以把握作者的大致情感脉络,思路情愫,从而更好的解读古诗词。
三、 留心注释
注释很重要,它会透露出很多关键信息,如交作的背景和诗(词)人所处的年代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情景再现,通过想象拉近和诗(词)人的距离,更好的解读古诗词。例如:
[1]石头城
刘禹锡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2]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3]女墙来。
【注释】:
1.石头城: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即战国时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代吴国孙权改为石头城。这首诗是《金陵五题》的第一首。《金陵五题》咏金陵的古迹。
2.淮水:指秦淮河。
3.女墙:指石头城上的矮墙。
阅读注释知道诗人在吟咏古迹,对象是金陵城,而且吟咏金陵已成为一个专题。诗的一开头便把“金陵城”置身在群山环绕的悲凉氛围中。群山依旧,只是往日的繁华早已逝去,成为一座空城。这里,曾经是战国时代楚国的金陵城,三国时孙权改名为石头城,并在这里修筑宫殿,经过六代豪奢,至唐初废弃,二百年来久已成为一座空城。浪潮依旧,天边还是那弯冷月,只写山水明月,而六代的繁荣富贵,俱归乌有,显示出故国的没落荒凉。诗中句句写景,吟咏故都,抒发诗人对故国萧条、人生凄凉的深沉感伤。
四、 领悟关键诗(词)句
关键诗(词)句在一首诗(词)中是“点睛之笔”,往往是一首诗(词)中诗人感情的倾泻点。把握住关键诗(词)句,问题往往迎刃而解。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遮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的关键句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上阙写景,很难看出词人究竟要表达怎样一种情,但最后一句鲜明道出词人要表达的是一种“相思”之情。再往关键句前面看这是一首写羁旅行役之思的词,表达乡思离愁。
这首词一反常道而行之,没有借萧瑟的秋景来表达自己的相思,而是把秋景写得阔远而秾丽。它一方面显示了词人胸襟的广阔和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反过来衬托了离情的可伤,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显得柔而有骨,深挚而不流于颓靡。
关键词:群文阅读;古典诗歌;咏史怀古诗教学
一、教师做好宏观调控,把好“群文”关
教师是群文阅读中知识的储备者,在教学之前挑选一些咏史怀古诗,让学生放声去读,在朗读中先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高中课本中的咏史怀古诗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李商隐的《马嵬》、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蜀相》,给学生补充的咏史怀古诗有: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李商隐的《贾生》、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韦庄的《金陵图》、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乌江亭》、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杜牧的《赤壁》《题乌江亭》。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读诗,类比阅读法、小组诵读比赛法等,目的是熟读成诵。
二、让学生主动理解“群文”内容,感受其意境美
学生熟读后,就会理解诗歌的内容,进一步感受这些诗的意境美。理解咏史怀古诗需要注意先要知人论世,然后对诗的内容进行想象描写,从而把握作者要抒发的情感。所谓“知人论世”,就是理解诗作的思想感情,古人读诗主张“以意拟志”,即用读者的“意”,根据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去探索追溯作者所要表达的“志”。咏史怀古诗的作者是在怀念古人的基础上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中必然涉及历史典故,也必然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感情。解读这类诗首先要根据诗中的物象确定史实,理解典故内容和它所包含的意义。例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是杜甫迫于“安史之乱”而入蜀后,于乾元三年春天写的。诗中提到“锦官城外”的“丞相祠堂”,提到“三顾”和“出师”,我们就可以知道杜甫是在拜谒武侯祠后写的这首诗,涉及的是三国蜀相诸葛亮的事迹。诗人面对武侯祠旧址,想到诸葛亮生前的才智和业绩,赞颂他“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同时对他“出师未捷身先死”,胸怀壮志而未酬表示惋惜,以至“泪满襟”。杜甫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哀情,是因为他当时也遭遇乱世,胸怀报国之志却无力回天,想到诸葛亮的结局,而发出怀古之哀叹,实际上也是在叹息自己。仔细品味这首诗,可以发现诗的首联一问一答,开门见山地指明自己感怀的内容是成都城外的武侯祠。“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写景的句子中,一个“自”,一个“空”,既是写实,又体现出自己对一个历史人物的墓地,如今却荒凉冷清、无人关怀的感叹,以乐景衬哀情。全诗的情调悲凉,这正与诗人的内心世界是一致的。经过这样的思考,对杜甫这首诗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就可以准确把握了。这一阶段占用的时间比较多,需要老师向学生耐心地讲解每一首诗。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咏史怀古诗教学变为一个学生主动探险、主动发现、主动认知的过程。
三、归类总结这些“群文”的写作规律,再扩大阅读范围
在理解以上诗歌的基A上对其进行分类总结:
怀人伤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古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杜甫的《咏怀古迹――王昭君》《蜀相》、李商隐的《贾生》。
怀古伤今:李商隐的《马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登金陵凤凰台》、韦庄的《金陵图》、刘禹锡的《石头城》《乌衣巷》。
理性反思:杜牧的《赤壁》《题乌江亭》、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乌江亭》。
咏史怀古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思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内容感情: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常用手法:借古讽今,吊古伤今,借古伤己,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用典,对比,比喻等。
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在总结出这些规律后,可再补充些咏史怀古诗,以此加深巩固。
二、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三、竟无人解知心苦。——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四、不道愁人不喜听。——万俟咏《长相思·雨》
五、帘控钩,掩上珠楼,风雨替花愁。——乔吉《春闺怨·不系雕鞍门前柳》
六、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曹植《明月上高楼》
七、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八、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沈如筠《闺怨二首·其
九、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李白《树中草》
十、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十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十二、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十三、萧条清万里,瀚海寂无波。——李白《塞上曲》
十四、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李颀《古从军行》
十五、斜阳只与黄昏近。——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十六、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十七、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贫女》
十八、坠素翻红各自伤,青楼烟雨忍相忘。——宋祁《落花》
十九、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柳永《尾犯·夜雨滴空阶》
二十、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二十一、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二十二、不枉东风吹客泪。——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二十三、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重老过湖湘。——刘子翚《汴京纪事》
二十四、独树沙边人迹稀,欲行愁远暮钟时。——韦应物《赋得沙际路送从叔象》
二十五、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高观国《卜算子·泛西湖坐间寅斋同赋》
二十六、江心云带蒲帆重,楼上风吹粉泪香。——严仁《鹧鸪天·惜别》
二十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二十八、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李觏《秋晚悲怀》
二十九、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与恭《思母》
三十、多少新亭挥泪客,谁梦中原块土。——刘克庄《贺新郎·送陈真州子华》
三十一、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三十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三十三、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三十四、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
三十五、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三十六、故园目断伤心切。——向子諲《秦楼月·芳菲歇》
三十七、绿鬓能供多少恨,未肯无情比断弦。——晏几道《破阵子·柳下笙歌庭院》
三十八、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张舜民《村居·水绕陂田竹绕篱》
三十九、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四十、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廖世美《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四十一、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四十二、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曹豳《春暮·门外无人问落花》
四十三、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陆游《卜算子·咏梅》
四十四、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四十五、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陆游《浣溪沙·和无咎韵》
四十六、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纳兰性德《采桑子·土花曾染湘娥黛》
四十七、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高適《除夜作》
四十八、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元好问《鹧鸪天·候馆灯昏雨送凉》
四十九、深宫桃李无人问,旧爱玉颜今自恨。——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五十、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五十一、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李清照《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五十二、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
五十三、铜盘烛泪已流尽,霏霏凉露沾衣。——周邦彦《夜飞鹊·河桥送人处》
五十四、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晏几道《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五十五、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刘方平《春怨》
五十六、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李白《江夏别宋之悌》
五十七、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水边沙外》
五十八、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五十九、若问二妃何处所,零陵芳草露中愁。——屈大均《潇湘神·零陵作》
六十、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六十一、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李清照《点绛唇·闺思》
六十二、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六十三、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钱惟演《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六十四、湘娥竹上泪痕浓。——辛弃疾《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六十五、一笛当楼,谢娘悬泪立风前。——史达祖《玉蝴蝶·晚雨未摧宫树》
六十六、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李商隐《蝉》
六十七、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六十八、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袁枚《马嵬》
六十九、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七十、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李贺《马诗二十三首·其
七十一、客里看春多草草,总被诗愁分了。——张炎《清平乐·采芳人杳》
七十二、落日无人松径里,鬼火高低明灭。——萨都剌《念奴娇·登石头城次东坡韵》
七十三、行人怅望王孙去,买断金钗十二愁。——俞紫芝《咏草》
一、为什么要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唐诗宋词的存在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展示,而且诗词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对人们形成正确的观念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想真正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词的意识就成了主要任务。因为我们所选修的诗词仅是沧海一粟,要想真正发挥诗词的存在价值,还需要学生自主去学习、去鉴赏,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培养以及文学素养的提高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地畅游。可见,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课改有效落实的需要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语文价值体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既有助于贯彻落实课改下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而且也有助于课改下所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是不可缺少的。
二、如何有效地在“唐诗宋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1.转变教学思想
思想是行为的指导,众所周知,在以往的诗词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都是简单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进行解释,之后,让学生“死记硬背”,进而为高考做好准备。但是,这样的教学思想、这样的教学方式都是不利于诗词价值的真正体现的,也是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的。所以,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想真正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转变应试教育思想下的“一言堂”模式,要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这样才能保障学生自主地走向诗词的世界,自主感受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态度,进而才能确保诗词教学效率的高效实现。因此,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成了构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诗词课堂的保障。
2.借助对比阅读
所谓的对比阅读是指将两篇或两篇以上的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深化理解的阅读方法。当然,在唐诗宋词的对比阅读中不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而且对加强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开阔视野及鉴赏能力的提高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诗词阅读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同一作者的不同诗词进行对比阅读,也可以让学生对同一类型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等,这样的比较过程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中所包含的价值,进而也为学生阅读诗词兴趣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阅读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时,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也为了让学生领会“借景抒情,怀古喻今”的写作手法,更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在诗词中所要表达的那份“赤诚忠心”。所以,在阅读鉴赏时,我引导学生将《乌衣巷》《石头城》《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等进行对比阅读。其中《乌衣巷》《石头城》都是刘禹锡的名篇,都采取的是怀古喻今的手法;而《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朝李养浩赴陕西途中登临潼关古塞,怀古思今,写下了这一抒情名篇;《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下的即景抒情,借古讽今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对比不仅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又能让学生在自主对比中体会借古喻今的手法的应用,进而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的同时,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鼓励自主鉴赏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对古诗词也接触了不少,所以,对一些古诗词也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在课程改革下,我们要相信学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鉴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自主学习诗词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诗词阅读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鉴赏,要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进而为提高诗词教学质量作出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