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老年人健康档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社区;老年保健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414-01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健康状况逐渐衰退,
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医疗保健服务是当前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是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场所,以社区为基础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保健服务,全面维护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老年保健管理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科技力量,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本文就电子健康档案这种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工具运用于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作用及意义进行了探讨。
1 电子健康档案简介
电子健康档案是由计算机创建、处理并存储的与个人健康信息相关的档案。它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实现信息多渠道、连续且全面动态收集。 内容包括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健康体检记录和疾病调查记录,涵盖了个人基本信息、健康行为资料、临床基本资料、就诊记录、免疫记录、长期用药情况, 以及慢性病记录、妇女保健记录、儿童保健记录等内容。借助计算机网络支持不同的健康服务提供者如医疗机构、卫生管理部门等共享个人健康信息,而且可跨越地理距离,真正实现居民享受持续地、跨地区、跨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
2 我国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现存的问题
2.1 老年人对自身健康状况知晓度不高,自我保健意识及能力低下。老年人随着生理功能的减退,记忆力和反应性均下降,对健康的感知亦随之下降。他们往往在出现明显不适时方才去医院诊治,日常的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也较弱。这使他们无法结合自身健状况和保健需求采取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同时也无法对疾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2.2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无法准确收集完整的个体健康数据并进行长期跟踪。老年人有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其健康数据、保健护理均有别与普通人群。此外视力、听力、记忆力的减退,使得他们很难准确的表述和记忆病史,这给医务人员进行健康信息的采集带来了困难。目前医疗机构健康信息的采集和记录方式,很难长期跟踪、准确完整的记录患者连续、动态的健康信息,造成对病人的健康状况掌握的不充分。
2.3 缺乏社区老年保健信息资源,科研工作滞后。科研来源于实际的问题及需求,社区老年保健的科研不仅仅涉及老年人疾病本身还应关注到老年人的心理、社会层面,不能把人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应以健康问题为焦点,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传统的医疗信息的采集方式和记录方式主要集中在疾病自身,很少涉及到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并且数据缺乏连续性、动态性,导致信息的局限和缺失。使得研究人员很难从数据中广泛、及时地发现和寻找问题,同时也干扰了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3 电子健康档案运用于社区老年保健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3.1 满足老年人自我保健的需要。老年人可以通过安全认证、自行或授权他人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系统、完整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和以往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治的情况,同时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接受医疗卫生机构的慢性病健康咨询和保健指导,提高自我的预防保健意识和能力。
3.2 满足社区医疗服务部门提供高水平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的需要。通过建立老年人电子健康档案,全面了解老年人社会、家庭及疾病的背景,准确了解其健康状况,为及时、连续追踪健康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制定保健计划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此外还可帮助社区医生及时发现重大疾病或健康问题、筛选高危人群井实施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目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可使老年人享受到跨机构、跨地域的医疗保健服务,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合理的压力。
3.3 满足老年医学领域科研的需要。电子健康档案可以提供老年健康状况动态的、连续的个体观察与追踪,以及群体的纵向和横向的动态分析。完善和提高老年医学领域科研的水平。
综上所述借助建立完备的电子健康档案,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使老年人更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加强自我保健,有效进行疾病干预;社区医疗服务部门准确、全面、动态地掌控区域老年人的健康信息,针对性的开展老年健康促进工作和老年慢性病的预防诊治;研究人员可借此获取更全面、完备的信息,提高老年医学领域的科研水平。借此多方位、多渠道加强社区老年人健康保健和疾病的防控、治疗、护理,全面促进老年人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张艳英;南新玲。社区老年保健管理初探。中国社区医师,2009,11.
[2] 刘德香, 马海燕, 郭清. 我国电子健康档案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J] . 医学信息学杂志, 2010, 31 ( 6) : 1 - 4.
关键词 老年人;健康体检;慢性疾病;健康教育
本文对2016年4-11月在我院接受免费健康体检并有详细、完整体检报告的3 000例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体检结果,把握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态,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11月收集健康体检老年人(年龄≥65q)3 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老年人均有详细、完整的体检报告。3 000例体检老年人中,男1 390例,女1 610例,年龄65~88岁,平均(71.5±3.7)岁。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已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诊断依据《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10]版》和《临床心电图》(第5版,主编:黄宛)。体检项目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 h血糖值2h PG)、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心电图检查等,体检结果录入个人健康档案。
统计学方法: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果
老年人的BMI指数及腰围结果分析:3 000例老年人的健康体检结果分析显示,体重超标率42.0%(1 260/3 000),肥胖比率10.7%(320/3 000),腹型肥胖率33.0%(990/3 000),其中女性的肥胖率和腹型肥胖率分别为12.4%(200/1 610)、39.8%(640/1610),均显著高于男性[肥胖率8.6%(120/1390],腹型肥胖率25.2%(350/1 3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人的血压检测结果分析:老年体检者中,高血压检出率56.3%(1 690/3 000),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54.0%(750/1 390)、58.4%(940/1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人的血糖检测结果分析:老年体检者中,2型糖尿病检出率11.3%(340/3 000),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9.4%(130/1390)、13.0%(210/16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老年人的血脂及肝功能检测结果分析:老年人中,血脂异常率33.7%(1010/3000),肝功能异常检出率4.7%(140/3000),女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9.1%(630/1610)、5.0%(80/1610),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肝功能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7.3%(380/1 390)、4.3%(60/1390),女性的血脂异常率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老年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3 000名老年体检者中,心电图异常检出率55.0%(1 650/3 000),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6.8%(650/1 390)、62.1%(1 000/1 61 0),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口的比例迅速增加。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公共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重要内容。随年龄增大,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而各类急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则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对其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诊断疾病,做好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无论对家庭还是社会都至关重要。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东莞市大岭山镇辖属大塘朗、新塘、马蹄岗、金橘及中心社区5个社区4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371份,其中男195名,女176名;平均年龄70.6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小学为主,分别占32.39%、22.25%、34.79%;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分别占52.84%、31.75%;月收入以大于1000元为主,占56.20%;医疗保险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占75.70%。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无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和精神疾患及语言沟通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修改完善后进入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前全面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标准。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调查,所有问卷由调查人员填写并当场收回。
1.2.2调查工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东莞市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水平、医疗保险状况等;患病情况,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护理需求,包括对健康指导、定期体检、上门诊疗服务、家庭访视、家庭病床等的需求;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水平、职业、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等。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e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371名调查对象中,患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疾病者267名(71.97%),其中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105名(28.30%)。患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病、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分别占39.34%、15.90%、10.51%、5.40%、2.70%。
2.2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现状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服务项目中,目前需求最高的前5项分别是定期进行体检、提供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和家庭访视、慢性病长期护理、上门诊疗服务;需求性较低的是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和临终护理。
2.3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选择护理服务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越低,护理需求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护理需求越大;所患慢性病程度越重,护理需求越迫切。
3讨论
3.1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现状东莞市大岭山镇辖下共24个村委会(社区),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人口比例约为12%,人口结构已经呈现老龄化趋势,个别社区60岁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比例更是高达17%,老龄化的情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71.97%,其中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占28.30%。说明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且年龄越大,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比率上升,这与国内王春梅等的调查结果一致。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决定了病人康复过程主要围绕家庭和社区开展,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越多,病人就越希望获得来自社区快捷、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促进其早日康复。本调查显示,在家庭护理需求中排在首位的是健康体检,其次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和家庭访视。但目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较低,社区护理服务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乡镇社区护理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力资源有限,以及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及范围还不了解等。调查发现影响老年人选择社区护理主要是费用问题,慢性病患病程度、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从而制约着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
3.2建议及对策
3.2.1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岭山镇已初步为镇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社区老年人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和患病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仅限于建档时社区老年人的患病情况,缺乏阶段性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监测和护理需求记录,健康档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动态管理,大岭山镇政府2012年举办了“情系社区,呵护健康”为主题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所辖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对老年人的患病情况及护理需求进行了跟踪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体检结果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完善和更新了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管理。这项举措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普遍欢迎,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首要需求。
3.2.2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本研究调查发现老年人护理需求比例较高的是上门诊疗服务和家庭访视。大岭山镇现有1个社区医疗中心和9个卫生站,目前10个社区医疗站点均有一支医疗“单车队”,这支由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医疗保健小分队,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形式深入居民社区、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测血压、进行身体检查,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定期的复查,了解病人服药的效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针对一些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宣教,针对老年孤独等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医师团队足迹遍布乡镇社区,每月随访人数超过4600人。
3.2.3拓展多种社区护理形式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专业的基础护理服务,如注射、换药、导尿、吸氧、鼻饲、造瘘护理等。慢性病的长期护理:制定监测卡,定期上门访视进行监测,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教导病人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多形式健康教育:如开展热线电话健康知识咨询,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小讲座等。
我国正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了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增进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意识,为提高生活质量提供依据,2010年上半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铁路社区662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了健康体检,现将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普查对象为辖区内60岁及以上的已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老年人,职业包含了铁路退休工人、家庭主妇、以及其他职业的退休人员。
检查项目包括:内科、外科、五官科、口腔科等一般体格常规检查、血糖、血脂、心电图、腹部B超、胸部X线等。
采用到辖区贴公告及电话通知的方法,分批安排到社区中心来免费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将结果收集分类好,再发放回居民手中。对发现并确诊的慢性病,定期回访,进行用药、饮食、休息、运动、心理等方面的指导及危险因素干预等;对确诊高血压、2型糖尿病的按社区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纳入社区慢性病管理;对其他体检结果异常而以往没有确诊的对象,建议其进一步检查明确。
结 果
通知712人,实际来体检662人,其中体检资料齐全605人,普查率91.4%。体检各项指标正常51人(8%),则体检健康率仅8%。而体检结果异常612人,健康体检阳性率92%,说明绝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
体检资料齐全的605人体检结果总结如下:①血脂异常(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中的任何一项异常或多项异常)324人(53.55%);②B超异常:主要是脂肪肝219人(36.20%)和肾结石155人(25.62%)。此外,还有胆囊结石24人、胆囊息肉、胆囊炎、肝囊肿、肝血管瘤、肾囊肿等疾病。③高血压病:查出血压增高139人(22.98%)。这与大部分人口服降压药物,或部分高血压患者未测量血压有关。④心电图异常:查出心电图异常134人(22.15%),其中,左心室高电压40人,S-T段改变24人,心律不齐25人,窦性心动过缓13人,T波改变34人。⑤血糖异常:共查出血糖增高者40人(6.6%),糖尿病患者23人,新发现血糖增高17人。⑥胸透:共查出胸透异常31人(5.1%)。其中发现肺部占位性病变1例,肝占位4人。
讨 论
关键词 健康教育 社区 老年 生活方式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特别是健康问题,而老年人所患的慢性病大部分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2010年8月~2011年8月随机调研2个社区的180名老年人,对其中100名老年人进行严密的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大龙华街道随机抽取2个社区,随机选取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干预组,另1个社区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各随机抽取2010年6~8月在2个社区居住满1年以上且短期内不会离开本社区的60(周)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100人和80人。其中干预组男51人,女49人,年龄62~89岁,平均70.39岁;对照组男39人,女41人,年龄60~88岁,平均70.13岁。所有老年人均自愿参加本调查,意识清楚,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表达能力。分别对两组的年龄、性别、患有的慢性病、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人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①有精神异常的患者,②同时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③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依从性差或失访情况者,④正在参加或近30天内参加过其他研究项目者,⑤伴有严重躯体功能损害者,⑥交流沟通有障碍者。
方法:①调查工具: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健康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身高、体重、BMI、血压、空腹血糖、吸烟、饮酒、嗜盐、嗜甜、高脂肪、高胆固醇、喜油炸食品、运动量、睡眠质量及是否患有慢性病、是否有自己监测测血压和(或)血糖等项目。②实施方法:由研究者本人及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经过培训后分别在实验前后发放问卷调查,当场回收问卷。实验前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实验后共发放问卷180份,回收18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③干预组实施方法:对纳入研究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并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干预组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即由社康中心的全科医师团队通过各种方法实施每个月≥2次的健康教育。④对照组实施方法:对照组只进行临床资料登记和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在第1次问卷调查后不实施任何方式的健康教育,观察时间1年,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比两组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情况。⑤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全科医生充分利用社康中心便利性、便捷性、可及性、对社区居民的熟悉性的优点,实施面谈法,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讲座,宣传栏,播放健康教育录像,电话随访,上门家访等方法实施严格周密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健康4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平衡、充足睡眠;常见的不良生活方式及与健康的关系;吸烟、嗜酒与健康;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与健康的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便秘;消化性溃疡;骨质疏松症;泌尿系结石;颈椎保健操;口腔疾病;预防感冒等。
体质指数: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2(m2),超重:24≤BMI<28,肥胖:BMI≥28[1]。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核对无误后输入Foxbase数据库,使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均数和率的差别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比较:干预组在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体质指数的比较:干预组在体质指数保持和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老年人在慢性病有关方面的比较:干预组在慢性病的新发病例和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深圳市社区的老年人普遍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这可能与深圳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提高,且现阶段深圳市社区老年人的文化水平较低有关。不良生活方式是一组习以为常的、对健康有害的行为习惯[2],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与老年人常患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据WHO统计,人的健康长寿60%取决于其生活方式[3],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防治老年人常患的慢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预防和控制或延缓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是控制老年人慢性病发病率,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减轻家庭和社会压力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摆在我们政府和医务工作者上的一项艰巨的任务,从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开始显得尤为迫切[4]。因此,改变社区老年人吸烟、饮酒、高盐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社区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和防范疾病的意识,消除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危险因素,可以达到明显的预防、减少或延缓老年人患慢性疾病,控制老年人现患慢性疾病的发展,节约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
全科医生团队通过对2个社区中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研究后发现,干预组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常识明显提高,在健康教育后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超重、肥胖的控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自己监测血压血糖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是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事业,充分发挥社康中心全科医生的优势,积极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具有方便、快捷、可及性及有效性的优点,且投入费用低,效果佳,值得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冀珍,赵连友.高血压防治策略[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45.
2 巩玉秀,郑修霞,姚岚.社区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