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事故预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6(c)-0235-0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电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设备。目前,电梯广泛应用于商场、办公大楼、居民住宅等人群密集和流动频繁的场所,一旦发生电梯安全事故,将对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怎样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本文简要分析了引起电梯事故的原因,并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
1 电梯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电梯的安全运行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和国家的稳定,而一直以来电梯事故时常发生,值得我们警惕和反思。通过对大量事故的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电梯设计和制造、电梯的安装、电梯的使用和维护、乘客的不当操作等。
(1)电梯设计与制造缺陷。
由于以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许多老式的电梯存在着不少设计和制造上的缺陷,如轿厢地坎无护脚板、轿顶没有双稳态停止开关、检修操作不当,电梯运行过程中,非直接门锁和上钩门锁不能保证锁紧状态等。近年来,通过引进外资,我国电梯制造和设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使用的伪劣产品,常见的伪劣配件包括安全钳、导靴、门锁、限速器等机械配件,还有电子元件、电路板、可控硅及接触器等电气配件。
(2)电梯的安装原因。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电梯的安装任务应该由专业的电梯安装队伍承担,无相应安装资历的人一律不能参与到电梯的安装、维修和检验中来,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有些技术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够,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甚至是半路出家,缺乏对安装规范制度的了解;有些安装队伍责任心不强,在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采用不合格的配件,如强度不够的螺栓,低标号的电缆等;另外,有些工程被层层转让,部分安装队伍既无安装设备,又无技术力量,安装队伍中甚至出现了一些不懂安装又缺乏基本技能的临时工,电梯的安装质量令人担心。
(3)电梯使用不当和维护不当。
在电梯使用过程中,如果对其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当,很容易引起安全事故。主要情况可分为以下几种:电梯的维护保养单位没有安排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维护,有的电梯维护保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存在应付和侥幸心理,对于最根本的电梯维护保养项目都做不到位;电梯的使用单位没有安排专业人员对其进行管理,电梯处于无人管理和无人看护的状态;电梯的使用单位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技术档案,对电梯的运行状态不闻不问;有的在用电梯由于使用单位过多,难以确定其安全主体责任单位是谁,造成管理混乱.电梯一旦出现安全隐患,往往得不到切实根本的解决.电梯乘客无意识的对轿厢内的部件进行不当操作,损害了一些控制部件而技术人员又没有进行及时检修,使电梯处于不安全状态。
(4)专职人员责任心不足。
许多大型商场和高楼都安装有电梯,但电梯的使用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电梯的专职人员不是持证的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进行安全培训,责任心不强,许多电梯专职人员既无安全知识,又不去参加专业培训,对自己的本质工作缺乏基本的责任心,时常对电梯进行违规操作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2 电梯事故的预防措施探讨
导致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我们要从源头抓起,从以下几点加强预防。
(1)加强对电梯生产的监督和安全意识的宣传。
国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电梯生产企业的审查力度,对于那些符合生产标准的企业授予生产许可证,对那些生产劣质电梯的企业取消其生产资格,同时加强对电梯安装人员的资格检查,对那些不具备电梯安装能力的人员,要严禁他们进入安装队伍,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电梯的生产质量和安装质量。其次,要加强电梯安全意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群众的安全隐患意识,可以借助电视、杂志、报纸、网络等手段向大家进行电梯安全意识宣传,增加群众对电梯安全知识的了解。
(2)加强对电梯的检验和管理。
对于电梯的使用单位,要安排电梯管理专职人员,加强对电梯日常检查,实行电梯安全责任制,并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有效的应急救援机制,严格按照《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组织应急救援演练,熟悉救援程序,发生事故时按照救援预案及时营救,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对于生产企业来说,在生产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严格仔细的检查电梯系统的每个一个部件,对于有瑕疵或者质量不过关的零件要及时更换,杜绝一切不合格产品混入电梯系统。
(3)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
电梯企业要生产出高质量的电梯,就必须与时俱进,加大资金投入,更新生产设备,如通过和国外企业合作的方式引入新设备、新技术,同时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技术水平,加大对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向前发展,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电梯。
(4)增强乘客安全意识。
乘客在使用电梯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电梯的使用方法,牢记电梯的注意事项,爱护电梯设备,听从司机的指挥,当被困在电梯内或遇到电梯事故时,拨打电梯内的报警电话或应急救援电话,要保持冷静,等待救援,千万不能有撬开电梯门或者爬到电梯轿厢顶部逃生的错误举动。
3 结语
总而言之,电梯安全事关重大,一旦发生事故,将会给人们的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本文通过对大量电梯事故的总结,从多方面分析了产生电梯事故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这将会对电梯的安全运行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预防;护理人员;护理差错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工作范围广、工作环节多,可能发生差错事故的机会较多,如何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成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为了有效的回避和降低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就医环境,现将我们对预防护理差错的方法与体会介绍如下:
1 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
1.1 简单重复劳动造成惯性思维。
1.2 粗心大意,没有严格三查八对。
1.3 护士编制不足工作量大而致身心疲惫。
1.4 个人文化修养差服务态度恶劣。
1.5 工作不严谨,缺乏法律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
2 护理差错易发生的对象
2.1 工作时间长、年资高的老护士已形成定势思维,容易凭借主观经验工作,造成差错。
2.2 刚刚参加工作(3年以下)的年轻护士,操作不熟,经验不足,造成差错。
2.3 个人文化修养差行为懒散的护士,容易发生差错。
3 预防护理差错发生的方法
3.1 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护士在校所受的教育和在职教育中缺乏法律知识教育,长期以来,医务传统习惯使护士工作处于医疗服务的主导地位。护士只重视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而忽视潜在的法律问题。在实际护理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忽视证据的收集和管理。面对目前护士法律意识淡薄,防范护理风险能力不强,在健全护理管理机制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聘请法律顾问授课,现场观察护理过程,制定相关格式化条文,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收集大量国内外护理安全资料作为警示。将法律知识培训纳入了,岗前教育和年度考核常规。使其充分认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操作程序,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
3.2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加强交接制度
病人的病情要交得清,接得明,“三查七对”制度要严格落实,严格清理和妥善保管危险物品;严格执行核心制度之交接班制度,护士必须严格掌握交接班制度的内容、目的、要求,接班时一定要提前上岗,清点物品,阅读交接班本,了解病房总体情况,坚持三交、三接、三清,即书面、口头、床旁交接班,病情交接,治疗护理交接,抢救器械使用交接,口头讲清,书面写清,床旁看清。重点交接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病人的病情,包括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措施执行情况,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减少和杜绝差错发生。
3.3 加强护理文书的书写
护理文件均被列为客观资料,允许患方复制,是医疗纠纷中重要的法律文件。一旦发生护理纠纷时,护理记录将被封存,不能修改。研究数据显示,护理记录中存在许多缺陷,包括关键内容记录不全、无记载;记录在案不规范、涂改。由此可见,为了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和经济赔偿额度,规范护理记录书写非常重要。我院对存在涂改、重整,病人回家虚真等情况的病历,采取了专项否决制及经济处罚措施。推广了焦点记录法,即以病人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作为重点摘要或焦点,然后把发生的状况,采取的护理活动及其效果,用科学精炼的语言表达在护理记录单上。为了强化记录技巧,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病历展评和点评。记录简单,问题突出,专业性强,与医疗记录互补,得到了临床护士的认可。
3.4 创造优良的工作环境,倡导人文关怀
护理管理者应注重唤起护士的有意注意,经常提醒护士病区工作重点及病人的特点,确保病区环境安全安静,工作有序,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认真观察病情,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切不可懒散马虎而造成差错事故或者医疗纠纷的发生。运用“以人为本”的原理,充分调动护士的积极性,鼓励发挥人上人潜能,关心,爱护, 重视每一个护士,让她们能感受到工作的快乐与自豪。对护士工给予及时的肯定,经求护士的意见,对护士提出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共同营造一种和谐、友爱的工作环境,护理质量提高了,也就不存在护理服务不到位而引起的护理差错。
4 结论
临床护士的工作是繁忙、紧张、忙碌的,但是只要我们做到三查八对,严格执行操作流程,加强学习,加强责任心,以真实平和的态度面对工作,差错事故就会远离我们。相信在我们的精心呵护下,病人会早日康复的。
参考文献
[1]崔炎,护理学基础[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51
技术管理混乱。部分煤矿矿井长期存在许多重大安全隐患,甚至在设计之初就有安全问题滞留,且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又未进行及时的整改。如高瓦斯区域内采掘面的过多布置等,增加了煤矿采矿的风险。
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大量一线工人,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是煤矿采矿安全事故中的主要受害者,但往往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是事故的直接责任人。由于安全培训的缺乏或流于形式,采煤工作者整体素质偏低的情况迟迟得不到改善,进而造成煤矿安全事故频发。
优化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做好事故防范措施
因煤矿开采的工作环境特殊,作业条件具有不可知性和多变性,是一项危险性较大的工作。为做好对煤矿开采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实现对煤矿采矿安全管理的进一步优化,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平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煤矿采矿过程中,应将“安全第一”作为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短期看来,煤矿开采重视安全性会对企业提高效益起到一定限制作用,但安全性的提高与效益的提高并不是不可兼得的,这要求煤矿企业管理者平衡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以在保证煤矿生产安全性的同时兼顾经济效益。
2.落实基层班组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在安全管理规划中纳入班组建设,以扭转其轻安全、重生产的倾向,可以为煤矿开采安全性夯实基础。同时,通过有效班组考核等机制,可以为班组提供一个具体、科学、规范的平台,并鼓励班组进行自查自纠,从而给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此外,班组还要兼顾安全检查工作,保证煤矿采矿中的各项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指示指令得到贯彻落实。将基层班组建设作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从标准、考核等环节入手,建立安全质量管理体系,保证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的认真实施,从而为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3.强化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安全教育是提升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煤矿企业中应抓好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培训,通过举办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强制培训,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升其综合素质,从而为煤矿安全开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4.依靠科技提高煤矿开采的安全水平。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煤矿安全采矿的实现要求有效应用科技,并以此来推动煤矿采矿安全管理水平的稳步提高。因此,煤矿企业应确立“以人为本,科技兴安”的新时期战略,积极促进新装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对生产环境进行进一步优化,从根本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同时,煤矿企业在取得效益的同时,要不断增加安全性方面的投入,促进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
5.开展有效的安全监查工作。在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工作中,安全监查工作的作用十分关键,要求各级领导应积极配合、支持监查工作,保证相关人员监查职责的履行。具体而言,可以推行安全信息监控与安全责任监控,针对各个地点或班组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安全管理人员上岗情况开展循环的动态控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尽可能地消除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行为、状态及因素。
结论
关键词:电梯事故;事故原因;预防措施
电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越发普及,对提高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逐渐成为生活中的必需设备。但是因为电梯设备运行的特殊性,对电气系统以和机械系统均有着十分严格的要求,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出现问题均有可能产生运行事故,造成重大损失。为减少事故的发生,需要总结以往经验,确定各类事故发生原因,有目的性的编制可行性高的预防措施,及时消除存在的运行隐患,保障设备运行安全。
1 影响电梯安全运行因素
1.1 设计制造
电梯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专业技术在不断更新,但是从整体上分析,因生产力不足,市场竞争激烈,很多电梯制造单位走价格路线,使我国电梯设计制造还存在很多不足,这些都是造成后期设备运行事故的发生的原因。所用构件存在较大质量隐患,如安全钳、限速器、导靴、门锁等机械配件,以及电子元件、可控硅模块、接触器等电气配件,很多电梯事故出现原因就是构件运行故障[1]。
1.2 设备安装
安装环节也是影响电梯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电梯机械构件与电气元件比较多,且相互间存在一定联系,安装作业复杂度高,其中任何一个节点安装不合理,均有可能成为影响设备安全运行的原因。现在很多建筑的电梯安装工程承包单位不具有专业资质,技术水平不能满足实际作业要求,且缺少安装设备支持,再加上安装人员专业技能水平比较低,不能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意施工、盲目施工,埋下严重的安全与质量隐患[2]。另外,存在部分安装单位,为降低成本,安装作业阶段偷工减料,例如选择低标号线缆以及低强度螺栓等,均会降低电梯运行安全性。
1.3 使用维护
电梯作为建筑重要基础设备,在日常使用频率高,对后期运行维护工作要求严格。但是很多单位未重视后期使用维护要求,缺乏安全意识与管理知识,没有建立专门的管理制度,也存在着电梯维护保养市场竞争激烈,电梯维护保养费低,维保单位利润少,维保单位行业自律性差,维保技术人员既辛苦且责任大待遇低,吸引不了社会人才,造成维保技术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维保技术人员数量不足,维护保养人梯比的比例偏大,只维修不保养的现象十分突出,使得维护工作落实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电梯运行存在的隐患。另外,很多电梯并没有专人负责,电工对电梯知识了解不全面,为降低工作难度,对门回路进行短接处理,使得电梯处于开门走车状态。甚至存在将电梯安全保护电路短接的情况,造成安全钳电气开关、限速器电气开关、底坑急停开关、轿顶急停开关以及终端极限开关等失灵,电梯运行安全隐患增大。因此必须要编制合理且可行性高的检修方案,结合电梯运行状态,从实际角度出发做好分析,以国家相关标准为依据,从不同方面出发,明确规定检修内容与要求。对不符合规范的部位要及时整改修正,保证电梯可以正常运行。
2 电梯运行事故预防要点
2.1 层门事故预防
此类故障主要是因为电梯司机、维修人员作业不规范,导致层门敞开,人员进入层门出现坠落事故。或者是层门敞开着,维护保养人员强迫电梯运行,剪切、碰撞由层门外伸头进入井道观察,以及电梯桥厢内人员,产生安全事故。另外,层门门锁损坏且未及时修复,层门扒开后跌入井道内受伤。以及将层门打开后在未确认轿厢是否停留在本层,直接进入内部出现踏空坠落事故。在研究预防措施时,要求严禁敞开层门,以揿按应急按钮迫使电梯正常运行,检修作业时轿厢驶离开锁区后,需要及时关闭层门。对于需要敞开层门检修的作业,应安排专人把守,并设置防护遮栏与警示标志牌。对于门锁损坏的层门需要及时检修,消除外面扒启的可能性,且不能用导线对门锁开关进行短接。另外,司机打开层门进入轿厢前需要确定轿厢位置,且贯通门轿厢不得作为通道使用。检修电梯与排除故障时,严禁有人进入轿厢内。
2.2 轿厢与轿顶事故预防
如果轿门电气联锁触点粘连,造成门锁电气开关失效,就可能出现层门关闭但是轿门未关闭情况下电梯运行,轿厢内人员身体探出轿厢且与井道内物体发生碰撞,便会出现安全事故。或者电梯制动器制动不良、曳引绳打滑、电梯超重以及调试不当等,使得轿厢运行平层后出现溜车现象,轿厢内人向外跳被剪切受伤。对于部分电梯检修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配合不当,在未站稳情况下突然启动电梯,导致人坠落井道出现伤亡。或者是轿厢上行,检修人员与顶层楼板下凸出构件碰撞受伤。另外,轿厢顶未安装防护栏,检修时出现意外跌入井道。针对此类问题必须要及时修复损坏的轿厢门锁,不得在轿厢门敞开的情况下运行、检修,且轿厢内人员不得将身体部位探出地坎之外。检修轿顶时,维修人员与操作人员要保持良好配合关系,确定后才可启动电梯。且维修人员可利用脚钉检修箱按钮操作,必要情况下可以切断检修急仃开关。还应在轿顶安装防护栏,检修人员不得将身体任何部位探出轿厢垂线。
2.3 底坑事故预防
对电梯进行检修时,底坑维修人员与轿厢内部操作人员沟通不当,电梯下行造成检修人员受伤。另外,底坑、轿顶以及机房同时进行检修作业时,对工具、物品等管理不当,坠落后造成下方人员受伤。或者机房调整制动器时,松闸轿厢出现溜车问题,撞伤底坑维修人员。因此要求底坑检修作业时,要重视内外部人员沟通问题,上下呼应才可启动电梯,对于不需要电梯检修运行时,要将底坑急停开关切断。并且底坑作业的检修人员,要提高警惕,随时注意上方轿厢运行状态,一旦发现轿厢向下运行时,要立即关闭急停开关,并趴在底坑,或者是用较长木方竖起支撑间轿厢,避免继续下行造成撞伤。
3 结束语
针对电梯事故原因进行分析,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为目的,从多个角度出发,做好预防方案的编制,不仅要将维护保养工作落实到位,还需要重视应急救援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事故发生后减小损失。另外,在采取各项事故预防措施基础上,还需要将各项应急救援措施落实到位,事故发生后将影响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荆凯.浅析电梯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救援措施[J].企业技术开发,2015,29:94-95.
[2]左华贞.电梯事故原因和有效预防措施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7:92-94.
一、成因分析
(一)人的方面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级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此外,操作者本人的违章作业,也会造成大量的事故。尤其是脚手架的架子工从事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时,未按规定正确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许多人自恃“艺高人胆大”,嫌麻烦,认为不戴安全帽或不系安全带,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出事,由此导致的高处坠落事故时有发生。另外,有些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差,对可能遇到或发生的危险估计不足,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防护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也会导致事故的发生。
(二)物的方面
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规范要求。在部分施工现场,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一是脚手架操作层防护不规范;二是密目网、水平兜网系结不牢固,未按规定设置随层兜网和层间网;三是脚手板设置不规范,由此可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另外,有些脚手架使用劣质的材料制造,刚度达不到要求,使用前未进行必要的检验检测,也会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
(三)安全管理方面
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时,施工单位应编制安全技术方案,如果没有编制安全技术规范,施工过程中凭个人经验操作,就可能会发生违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等问题,引发重大伤亡事故。
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安全检查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在脚手架的搭设与拆除过程中发生的伤亡事故,大都存在违反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等问题,但施工现场的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在定期安全检查和平时检查中,均未能及时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后未及时整改和纠正,最终导致一些重大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对策
(一)严格执行脚手架搭设与拆除的安全操作规程
1.脚手架作业层防护要求
脚手板:脚手架作业层应满铺脚手板,板与板之间紧靠;当作业层脚手板与建筑物之间缝隙大于150m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
安全网:安全网要采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平网,并用系绳系牢,不可留有漏洞。安全网破损严重时,不得使用。
2.连墙件的设置要求
连墙件的布置间距除满足计算要求外,还应不大于最大间距;连墙件宜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应不大于300mm;应从底层第一步纵向水平杆开始设置,否则应采用其他可靠措施固定;宜优先采用菱形布置,也可采用方形、矩形布置;一字形、开口型脚手架的两端必须设置连墙件,连墙件的垂直间距不应大于建筑物的层高,并不应大于4m;高度24m以下的单、双排架,宜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亦可采用拉筋和顶撑配合使用的附墙连接方式,严禁使用仅有拉筋的柔性连墙件;高度24m以上的双排架,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连墙件中的连墙杆或拉筋宜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不应采用上斜连接。
3.剪刀撑设置要求
每组剪刀撑跨越立杆根数为5~7根;高度在24m以下的单、双排脚手架,必须在外侧立面的两端各设置一组,由底部到顶部随脚手架的搭设连续设置;高度在24m以上的双排架,在外侧立面必须沿长度和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和伸出的横向水平杆进行连接;剪刀撑斜杆的接长均采用搭接。
4.横向水平杆设置要求
主节点处必须设置一根横向水平杆,用直角扣件扣接且严禁拆除;作业层上非主节点处的横向水平杆,宜根据支承脚手板的需要等间距设置,最大间距不应大于纵距的1/2;使用钢脚手板、木脚手板、竹串片脚手板时,双排架的横向水平杆两端均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纵向水平杆上。
5.脚手架拆除要求
拆除前的准备工作:全面检查脚手架的扣件连接、连墙件、支撑体系是否符合构造要求;根据检查结果补充完善施工方案中的拆除顺序和措施,经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由工程施工负责人进行拆除安全技术交底;清除脚手架上的杂物及地面障碍物。
拆除时应做到:拆除作业必须由上而下逐层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连墙件必须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脚手架;当脚手架拆至下部最后一根长立杆的高度时,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除连墙件;当脚手架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按照规范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斜撑加固;各构配件严禁抛掷至地面。
(二)加强脚手架构配件材质的检查
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大量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及建筑构配件流入施工现场。因安全防护用具及构配件不合格而造成的伤亡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施工企业必须从进货的关口把住产品质量关,保证进入施工现场的产品必须是安全有效的合格产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还要按规定进行检验检测,达不到安全防护要求的用具及构配件不得继续使用。
(三)认真做好脚手架使用中的安全检查
脚手架使用中,应定期检查下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