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估算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多途径激发估算兴趣
估算既能预见精确计算的果范围,又能判断和检验精确计算的果是否正确,对精确计算起到补充和促进作用。学生知道估算的用途,就能激发学习估算的兴趣,重视并学好估算。培养学生自觉估算的意识,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让学生感受估算的优势和魅力。就是让学生充分地体验估算的特点,把握估算对认识和解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例如,可以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快速判断:“王老师买7箱苹果,每箱38元;李老师买6箱橙子,每箱52元。各需带多少元钱?谁用的钱多?”通过估算,很快算出王老师大约要带280元,李老师大约要带300多元,可以判断李老师比王老师需要准备的钱多。然后再让学生与精确计算作比较,从实际事例中感受估算的快捷性,体会估算的价值。
第二,让学生知道估算具有预测和验算功能。这往往在笔算计算前和笔算计算后进行。计算前的估算,可预见计算果的大致范围,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可能产生的计算错误。如学习进位加法、退位减法时,让学生观察35+32、35+38和76-34、76-38等算式,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强化学生的进位和退位意识,预防忘记进位和退位的错误。又如,学习笔算乘法和除法时,让学生在笔算前先估计积和商是几位数,预防乘法中可能发生乘积定位以及中间或末尾有0时,易因漏乘0而产生积位数不足等错误;对528÷4、528÷6等式题,强化商的定位意识,防患于未然,减少和避免可能发生的商定位的错误。计算后估算,就是将计算果与估算果相比较,如果相差较大,就能觉察并加以纠正,所以估算也可用来验算。学生经历这些估算过程,能深深体会估算是学习计算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手段。
第三,让学生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组织活动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有的事,如利用组织全校学生到电影院看电影这一素材设计估算练习。在学生了解学校平均每班人数、班数以及电影院座位数后,可让学生通过估算,预计要安排几场;知道电影票单价及看电影总人数,估计学校集体购票要带多少钱;知道学生总人数、每箱饮料24瓶,每人1瓶,估计大约要买多少箱饮料……这使得学生体会到学好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大有用途,增加事情胜算和顺利的可能。
二、细致化指导估算方法
估算不是瞎猜乱算,不同情况有不同的方法,其准确程度也有大有小,这都需要细致地指导学生区别对待。
第一,让学生认识估算是特殊算法。估算的优点是简便快捷,只求大致范围,不求准确值。估算与简便计算的不同之处,一是方法。估算算大不算小,简算是先算大后算小。例如,32×19估算是想30乘20大约是600,简算32×20-32 得608。二是果。估算的果是大致范围,一般要用“大约”,在算式上写果要用“≈”;而简算的果是准确的。
第二,让学生知道估算有多种不同方法。小学生最常用的估算方法有简约、转换、补偿三种,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才能思路开阔,享受估算的乐趣。简约是估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其特点就是思考如何简化问题。例如,估算29×42,方法1:把29看成20,把42看成40,20乘40得800,因为把29、42都少算了,所以估计果比800多;方法2:把29看成30,把42看成50,30乘50得1500,因为把29、42都多算了,所以估计果比1500少;方法3:因为29接近30,就把29看成30,因为42接近40,就把42看成40,30乘40得1200,因为把29多算了,把42少算了,所以估计果在1200左右。用转换方法估算,就是根据数的特点,将原来的算式转换成另一种简单的算式来估算。例如,估算5.85+5.97+5.9,这三个数都接近6,可以把这个算式转换成6×3,简化问题,很快算出大约果。用补偿方法估算,就是在上述估算的基础上,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来补偿前面运算中的不足,使果比较准确。如上题,三个数都不到6,所以实际果应比18小。
第三,让学生了解估算方法有优有劣。估算的方法有多种,但相对而言也有优劣。一般来说,果最接近于精确值的方法是最合理的。在用简约法估算时,若运算的两个数都不接近整十、整百等数,可一数多估,另一数少估。但学生要明白:若片面追求果接近准确值,以至放弃口算,而用笔算,那就不是估算了;另外,估算方法的优劣,要视实际情况而定。例如:“王老师要买24套鼓号队服装,每套98元,大约要带多少元钱?”买东西应多带钱,所以不能将24、98都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去估算,而适宜用100乘24得2400去估算。这样,估算果的钱数比实际用的钱数多一点,符合实际需要。因此,解决具体问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数的特点,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一、多管齐下,展现估算魅力
――让学生乐于估算
教师要尽可能挖掘有意义的估算资源,让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以此增强学生自觉运用估算解决问题的意识,让学生乐于估算。
(一)沟通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估算的实用价值
估算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广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强与生活实际的沟通,积极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谈谈生活中的估算应用,从而唤醒学生内心深处对估算的认可,引导学生感受估算在生活中的用处,体会估算的实用价值。
(二)结合数学应用,让学生体验估算的检验价值
估算是一种简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熟练口算为基础,为笔算服务,在数学学习中率先起到检验功能。具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其得出答案的正确率往往比其他学生高,因而教师需引导学生利用恰当的估算方法对笔算结果进行前期预测和后期检测,保证计算正确性。
如在多位数乘法计算教学中,教师可设计判断题:2024×4=7940,让学生采用估算的方法检验答案。如计算2000×4=8000,得出原积应比8000大,计算4×4=16,得出原积末位应是6,从而得出答案为“错”。
(三)浸润数学学习,让学生形成要估算、乐估算的长期意识
估算意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因而需要教师将估算教学贯穿于每一个数学课堂,每一次数学教学。如学习了“厘米”,就让学生先估一估自己铅笔的长、食指的宽,再实际量一量;学习了“倍数”,就让学生估一估两根线段的倍数关系,再实际算一算。学生感受到估算的乐趣,体会到估算的妙用,便容易形成要估算、乐估算的长期意识。
二、演绎过程,内化估算方法
――让学生会用估算
学生光有估算意识是不够的,还需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估算方法虽然灵活多样,但并非无章可循。在具体的估算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展开教学,教给学生多种估算方法,让学生会用估算。
(一)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掌握估“量”方法
估量是指对一个比较大(小)或复杂的数量(如一堆苹果的个数、一张报纸的字数、一粒黄豆的质量)进行估计。教师可通过设计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对大的数量进行合理分割或分类,根据单量估计出相应数量,建立大数概念,让学生掌握估“量”方法。
如让学生估一估书本数(“万以内数的认识”中的练习题)。教师引导合理分割,以数出10本(或20本)为标准,推断一层及至整个书架书的本数。对于一个较小的量,教师也可利用量化估计法,帮助学生借助整体来感受部分。如让学生估计一张白纸的厚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测量1包A4纸的厚度(500张),再进行估测,达成目标。
(二)搭建检测平台,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
纯计算的估“算”是用简洁的算法迅速判断结果的准确性,直接为笔算服务。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时,可搭建检测平台,让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如通过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采用凑整估算法、口诀估算法、位数估算法等来检测答案;借助四则运算结果的规律,采用根据运算性质估算法、尾数估算法等来检测答案。
(三)累积生活经验,让学生掌握估“测”方法
物体长度、面积、体积等方面的估算对于空间观念不强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随着计量单位教学的展开,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建构1个单位量的观念,并不断累积生活经验,逐步让这些经验成为学生估测的参照物,让学生掌握估“测”方法。如利用1个单位量作为参照物(如1厘米)估测;利用就近的实物(生活实际中常见物品的量)作为参照物估测。
如选择题:一辆汽车在高速路上行驶了25米,用了( )A.1小时 B.1分钟 C.1秒。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如汽车1小时大约行驶80千米,来推理分析解决这类问题。
(四)结合实际素材,让学生掌握估“题”方法
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必须以计算中掌握的估算方法为基础,同时更需要教师结合实际素材比较分析,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让学生掌握正确估“题”方法。
如做一件成人衣服需要用布1.5米,现在制衣厂有布50米,能做几件成人衣服?当学生计算出答案后,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中合理取舍,最终确定去尾法适用于这道题。解决问题的估算方法还有区间框定法――框定答案所在范围估算。又如趋近中位法,估算报亭10月上旬(206、201、204、205、198、196、198、195、203)营业额。每天的营业额都趋近200元,就用趋近中位法200×10估算。
三、有效评价,丰富估算策略
――让学生巧用估算
学生掌握了大量的估算方法,却往往不会生成科学的估算策略以解决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估算过程,给予恰当的评价,让学生在大量的感知体验、比较反思中形成估算策略,不断提高估算技能。
(一)集思广益,感受并形成多样估算策略
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在估算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必然不同。因此,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估算方法来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解释如此估算的理由和思路,帮助学生感受并形成多样估算策略。
(二)博采众长,合理选择和调整估算策略
运用的估算方法不同,得到的结果便不一样。教师应正确评价学生的估算结果,对于实际问题,不要求统一答案,结果合理即视为正确;对于纯算式的计算,结果在差错允许范围内即视为正确。当然,为保证估算结果更接近准确值,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博采众长,合理选择和调整估算策略。
例如,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一课的教学。教师出示:学校图书馆要买一种价格为29元的科技书14本,请你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生1:30×10=300元,生2:30×15=450元,生3:30×14=420元,通过比较分析,学生逐渐体会到生3的估计更接近准确值,更有说服力。当然,有时估算策略的选择不合理,会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如“每行20棵,要种21行,800棵树苗够吗?”学生可能会由40×20=800得出“够了”的结果。这时需要教师引导分析,帮助学生合理判断,及时调整估算策略。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估算”。
师:今天天气真好,学校组织二年级的97名学生去公园玩,如果公园的门票每张8元,那么,请在半分钟时间内快速估算一下带800元钱够不够?(强调“半分钟”)
学生尝试,反馈:
生:带800元钱够。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97×8=776,776<800,所以是够的。 (许多学生表示赞同,教师犹豫了一下还是肯定了他的想法)
师:你真棒,这么快就算出来了,但你这算的是准确数。你们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快速估算一下带800元钱够不够?(再次强调快速估算)
生: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是97+97+…+97=776,776<800,所以是够的。
(想不到这么多学生是“先算后估”,老师有些不耐烦了)
师:只要估计一下大约多少钱,不是算出准确数后再估。
现象二:以猜为主。缺乏“估”的方法
[案例2]三年级教学“克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质量单位“克”,现在请同学们拿一拿、估一估数学课本大约重多少克?生:我觉得大约重50克。
师:太轻了。
生:大约重100克。
师:还是轻了。
生:400克。
师:这回又重了些了。
生:300克。
师:对了,数学课本的质量大约是300克,你的估计非常准确。
现象三:为估而估。缺乏“估”的主动性,
曾经有位学者做过统计,他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精算和估算的机会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在生活中估算机会比精算的机会多得多。可见,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估算,估算随处可见,估算随时都有用。可是很多学生对于估算。就当作试题来完成,一看到“估计”“大约”就找估算结果。为估而估,缺乏估算的主动性,使估算被动地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中,对于估算,学生只是沿袭方法机械练习,没有回归生活自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没有养成估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越来越受到重视,课标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估算教学呢?
一、重视估算教学,增强估算意识
[案例1]中学生混淆了估算与精算的内涵,强化了答案准确性的意义。由于先前学习精算一直强调计算要仔细认真,学生在不理解估算意义的情况下,精算与估算在此就形成了强烈反差,再加上学生缺乏估算经验,尽管教师限制了时间(半分钟),但学生不理解教师的意图,急着精算后再估算。以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教材中,估算教学纵向贯穿于每一学段、每一年级,横向蕴涵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各个领域。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估算教学从“枯燥乏趣”变成“生动有味”,来增强学生学习、应用估算的意识和兴趣。例如,在笔算教学中,让学生在笔算前估计结果的取值范围。笔算后将结果与估计范围进行对比验证,把估算与笔算相结合来提高计算正确率,有利于学生感受估算的必要性。又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乘法估算”时,让学生根据本班人数来估计全年段以及全校的学生人数。对于这样的情境。学生很熟悉并且有经验,估算起来也积极主动。
二、选择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案例2]中学生估计数学课本的质量是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是在几次大数小数的范围缩小中猜出来的,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估算。真正的估算是估算者综合应用知识,在头脑中不断地将被估算的事物与已有的数学模型或经验进行对比,然后不断修正估算结果的过程。真正的估算是一种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策略。那么如何让学生做到合理准确地运用估算策略解决问题呢?在平时的估算教学中,教师应有意引导学生总结一些估算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3]教学加法估算题:妈妈想买一件上衣59元和一条裤子43元,她大约要带多少钱才够。
生1:把59看作60,43看作40,60加40等于100,妈妈要带100元。
生2:带100元不够,只有把59元看作60元,把43元看作50元,带110元才够,买东西的时候,要多带钱,不够钱再回家拿就太麻烦了。
师:这想法很实在。
生3:还可以只把59元看作60元,60加43等于103元,带103元。
生1有些不服气:钱不够,还可以讲价嘛,要不等到大减价再去买,
全班都笑了。
师:真会想办法。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常常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像生1,生2,生3的方法中,你喜欢哪种?
教师将刚才学生的思路,――板书,让学生观察比较。
最后师总结:估算一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去尾法”“进一法”或“四舍五入法”。把不是整十、整百的数当成整十、整百数来算,使计算结果简便。
当然,估算的答案并非唯一,方法也同样灵活多样,总体来讲可以总结出以下的几种一般策略。
1 凑整估算。
该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数量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如整十、整百、整千数再计算。
2 常理估算。
例如,车间里有43.5个人,小明身高0.15米,肯定是错的。
3 规律估算。
例如,715+265-282=798,根据“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小”,可判断798是错误的。再如,一个数除以比1大的数,结果一定比原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结果一定比原数大。
4 位数估算。
例如,4992+24=28,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被除数前两位49比除数24大,说明商的最高位在百位上,应该是一个三位数,于是可判断商“28”是错的。
5 尾数估算。
例如,1235-485-208=558,只需算一下个位,5-5=0,10-8=2,可以知道得数558是错的。
三、体验价值,养成估算主动性
关键词:数学;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62-02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体会估计的现实应用,理解估算的方法,并学会用“≈”表示估算的结果。②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增强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估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
教学难点:使学生初步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价值。
教具准备:课件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为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和尝试估算,激励学生自得自悟,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形成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的互动,促进学生新观点、新方法、新创意的生成。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进行当“小营业员”活动。请问大家,想不想当“小营业员”呀?
生:想。[课前测评 想想做做第1题]
师:想当“小营业员”必须经过测试,合格者才能入选。请看测试题,说出卡片上的数各接近哪个整百数?(出示卡片,生口答)
问:503接近几百? 答:503接近500。
207接近几百?…… 207接近200……
师:同学们真棒,欢迎大家成为“小营业员”。
2.新授:
2.1 出示例题:(课件展示书上商品图)
师: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超市展销的商品。
生:一部电话机206元,一辆自行车604元,一台取暖器292元,一台电风扇195元。
师:你们的口才真好。咱们来听听顾客的问题吧。
(课件出示字幕:估计一下,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求这个问题,你会列式吗?
(生答,师板书 206+292)
师:这道题需要我们求出准确的钱数吗?为什么?
生:不需要,因为问大约需要几百元。)
师:大约需要几百元,就是让我们求出整百数。四人小组讨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指名口答,师板书:206元接近200元,292元接近300元,
200+300=500(元)
2.2 引出课题。
师:刚才大家求出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500元。就用到了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法估算。
(板书课题)
2.3 认识约等号。
师:加法估算在生活中购买物品时经常用到。简便的写法是这样的(师板书)这个像波浪线的符号是约等号,读作约等于。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跟老师一起写约等号。指尖像在爬山一样,先上坡再下坡又上坡。在你的桌面上练习写几个。我们来齐读算式。 206+292≈500(元)
2.4 小结:师指算式问:500元是怎样得来的?算式中为什么不写“=”而写“≈”?
我们在进行估算时,一般先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进行计算,所得到的结果是一个大约的数,因此不能用“=”,而要用“≈”表示。
3.教学试一试(课件展示)
第一问:
师:第一位顾客对大家的表现很满意,请看下一位顾客的问题,买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需要几百元?
(生小组讨论,反馈 206+604≈800(元))
第二问
师:接着看她又提出了什么问题,妈妈带800元内买回这两样物品吗?
(生讨论,交流 206+604=810(元))
第三问
师:继续看她还有什么问题,800元钱能买回哪些物品?
师:想一想,800元买回商品的总钱数必须怎么样?
四人小组讨论,组长记录,发言。 (师巡视,全班交流)
师选择自行车,风扇。板书:604+195≈800(元)
师:一台电话机和一辆自行车大约是800元,一辆自行车和一台风扇也大约是800元,为什么带800元钱不能买回前两样物品,而能买回后两样物品?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生:估计的结果有时比实际结果多,有时比实际结果少。
师:在今天当“小营业员”的活动中,大家积极动脑,解决问题。老师为你们的表现喝彩,你们也表扬一下自己吧!
4.巩固练习 想想做做
第2题 师:咦,这群小蝴蝶来干什么?原来它们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谁愿意回答?(根据学生回答,点击蝴蝶,使其飞到相应的花上)
第3题 师:小蝴蝶给咱们出的这道题,就是把某个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的练习题。根据这个知识,咱们来试着解决下面的习题。请同学们打开书40页,把估算结果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关键词:新课改;估算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数学教育的深化改革,提高估算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首要目标。当前在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迫切要求教师探索如何提高小学生的估算教学能力,但是由于我国数学教育历来重视计算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导致估算教学质量不高。
一、估算教学的基本概念
估算是指对事物的数量进行大约推算,初步估计个体的具体情况,而不需要进行准确判断。估算是一种能够使用一些措施解决非常规问题的能力,是学习者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情景性工具。我国相关研究学者则认为估算是在计算、测量过程中,个体借助自身的数学知识对解决数学问题进行粗略的数量估计。
估算教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估算能力,并在现实生活中能够自觉应用,而学生在接受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估算方法的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并掌握估算的技能。
二、开展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
数感主要是指对数与数量、数量之间、运算估计等方面的直接感受,数感能锻炼小学生迅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做出直观的判断和反应。例如,估算893÷5,因为890与893相近,所以估算的结果与正确结果更加贴近。可见,培养小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能提高数学估算能力。
2.有利于调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估算能够提高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全面性认识和理解计算结果,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使用“近似”教学手段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学生在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时,可以使用“近似”这一估算方法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意识。
三、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估算教学的认识度不高
大部分教师认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小学教师对估算结果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差。一些教师认为估算就是符合自己想法的近似计算,另外一部分教师认为估算的顺序可以在精算之前也可以在精算之后,只有一小部分教师认为估算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估算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师估算知识严重缺乏、估算方法掌握程度不高,直接影响着估算教学质量和学生估算知识的掌握。
2.学生估算意识淡薄且估算能力不强
估算相对于精算来说,是一个心算过程,优秀的学生追求计算结果的准确性,不经常使用估算方法,所以对于估算意识比较淡薄,从而使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例如,小学生在估算数学计算结果时对于其出现的明显性错误极难发觉;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需要估算的问题经常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估算教学的发展。
3.对于估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不够
学生个体差异性导致其在学习估算过程选择的具体方法不同,就算是同一种方法得出的答案也不相同。例如,在学生解答多位数加减法估算题时都运用了四舍五入法,但最后得出的近似值不完全相同。学生掌握的估算方法仅限于常见的四舍五入法,对于其他估算方法掌握程度不够。
四、解决策略
1.强化小学数学估算教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教师在估算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其实用性,让学生充分认识估算在数学学习过程和实际生活中的价值。首先,教师要加强对估算教学的认识,加大对估算的教学力度,使之充分体会估算教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教师要不断学习相关估算知识、掌握估算方法,提高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利用效率,保证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估算技能
估算成为数学课程标准中的9个核心词汇之一,所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与估算技能。教师可以适当设置一些情境让学生逐渐理解估算的意义,感受估算的价值,具备估算意识。数学计算中有很多数字难以进行心算,所以此时就要学生有超强的数感特性,用“好的数字”来代替心算,提高估算技巧。教师可以利用整合的方式来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估算技能。
3.估算方法多样化教学,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掌握
教师在尊重学生不同个性的基础上,教授不同的估算方法。除了常用的四舍五入法,教师还要引用更多的估算方法:前端估算法、相容数字法、聚集法等。同时,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生掌握估算技能熟练程度的不同,组织特定的活动让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以此来加强学生的估算能力。
综上所述,估算教学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海霞.小学生估算能力发展影响因素探析[J].考试周刊,2013(6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