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饮食习惯

饮食习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饮食习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饮食习惯范文第1篇

过饱人在进食时,消化道血管扩张,全身血液集中在胃肠道,致使脑部缺血缺氧,会加速脑细胞的衰老。因此,应当避免三餐过饱。

节食过饱会加速大脑早衰,但并不意味着吃得越少越好。智力的发育需要全面均衡的营养。蛋白质、核酸、磷脂和卵磷脂的缺乏会使脑细胞数量减少,脑体积变小,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纤维发育差,造成智力发育迟缓。而节食者由于能量摄入不足,会出现反应迟钝,接受能力差,思维、记忆能力减退等状况。

素食有的人荤食不沾口,导致脂肪摄入量减少。占脑细胞成分60%的不饱和脂肪酸人体不能合成,须经食物补充。特别是鱼类所富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脑中需求量最高的脂肪酸,它关系到脑细胞的生长与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护。鱼类富含的牛磺酸对脑神经的发育亦有重要作用。因此荤素搭配的饮食习惯对大脑发育很有益处。

炸食这类食品在加工、烹调过程中受高温而焦化,不仅可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物活性,而且还可转化成致癌物质。油炸食品在制作时还会加入一定量的明矾,明矾中过多的铝进入体内,能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的功能,使脑细胞发生退化性病变,故应不食或少食。

甜食适量吃些甜食,有助于大脑发育,但过食则弊多利少。糖属于酸性食物,它在体内代谢形成酸根,导致体液酸化,引起脑功能下降。表现为头晕烦躁、精神不振、睡眠不安、反应迟钝。

饮食习惯范文第2篇

我班刚来一个小朋友叫思思,他长得很可爱,虎头虎脑,但就是不吃点心。许多点心是动都不动一口,无论怎样解释食物的营养,怎样哄,就是不吃。硬是让他吃,就往外吐,或者把嘴抿得紧紧的,咬着牙齿不吞咽食物。家长反映在家也是只喝牛奶,许多东西都不吃,奶奶爷爷由着他。他妈妈说:“都是奶奶宠的,奶奶养猫猫挑食,养狗狗挑食。”我们被搞得实在很郁闷了。(安徽省滁州市第二幼儿园 周海艳)

专家视点:

应该说,案例中的思思真的让老师很头疼,什么点心都不吃,着实让人很郁闷。为什么思思会有此不良饮食习惯?

一、原因探析

1.娇惯溺爱使然。老人抚养孩子往往比较娇惯,处处由着孩子。过于宠爱会养成孩子很多坏毛病,案例中思思挑食这一坏习惯的形成多与爷爷奶奶有关。

2.精细喂养使然。一些老人喂养孩子时,为了让小孙子吃得好、吸收得快,会将所有食物精细加工处理,这样,孩子吃的食物都是糊状或流汁的东西,不需要用牙齿,由此失去了牙齿咀嚼食物的体验。如果牙齿的咀嚼功能没有被强化利用,牙齿便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便会退化,变得又稀又松,也就无法再吃点心了。案例中的思思很可能就是没有养成咀嚼的习惯和能力。

3.不良心理因素使然。幼儿偏食与家长的饮食习惯以及日常对食物的评论给孩子留下的好恶印象有关。家长尝试一口后表现出厌恶的态度:“这个点心不好吃。”如此,孩子便再也不会去碰这种点心了。

众所周知,挑食偏食对孩子害处多多。它无法让孩子从多样的食物中吸收到应有的能量与营养,影响孩子的生长与发育,挑食偏食的孩子多营养不良,偏瘦,多病。它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挑食偏食的孩子往往独占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不让别人分享,久而久之便形成自私、霸道、任性等不良习惯。

二、教育建议

1.榜样示范。孩子们都喜欢模仿。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用情绪、用实际行动——吃点心去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在班级,教师可有意识将偏食挑食幼儿的座位安排在既与他们非常要好又能吃的孩子中间,这样他们看到自己周围的好朋友吃得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地也愿意吃了。在家里,父母也应该做好榜样,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什么食物不好吃,以免强化孩子的偏食行为。在食物端出来时,家长可有意创设一种愉快的氛围:“啊,真香!我最喜欢吃了,你呢?”以使孩子受到感染。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食物的厌恶之情。

2.及时鼓励。当思思刚开始吃点心时,可以有意少给他一点,使他能轻而易举地吃完,待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孩子的进食情况再逐渐添加。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吃点心成为孩子的沉重负担。当孩子开始吃点心,略有进步时,可用言语鼓励他,也可发给幼儿一个小红花、小贴画、小卡片等,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促使幼儿改正偏食挑食的习惯。

3.游戏疗法。吃点心时,可以鼓励孩子用嘴巴进行“艺术创作”。如吃饼干时,让孩子将饼干咬成他们喜欢的动物、玩具等物品:手枪、小狗、月亮……规则是只能用嘴咬。把吃点心的过程变成一场游戏。有些孩子饼干都吃完了,可能还没有“创作”出自己想要的物品,会提出“我还想吃”的要求。于是吃点心这一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

4.避免强求。针对孩子偏食挑食的坏毛病,我们不能采用逼、吓、训的方法,而是要唤起孩子的食欲,引起他进餐的兴趣。当孩子不愿吃某种食物时,我们既不能迁就,也不能勉强,而应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他品尝。强迫只会让幼儿更逆反,越发不愿意吃点心。

5.变换品种。品种单一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因此,点心既要保证营养的摄入,又要科学配置,从周一到周五,每天的点心不要重复,让小朋友感到幼儿园的点心有趣,与家里不一样,产生想吃的愿望,吃起来带劲。考虑到幼儿“喜新厌旧”的膳食心理,力求品种多,数量少,并注意与主餐相得益彰。

饮食习惯范文第3篇

在厨房里吃东西

站在电冰箱或者炉子前一边吃饭一边准备饭菜常常会在无意中增加人们摄入的卡路里。同样地,面对剩菜,人们所摄入的卡路里也会增加许多。“当一个勤俭节约的妈妈在饭后清理饭桌的时候,她常常会想到‘将这么多鸡块扔掉是一件多么可耻的事情啊’。于是,她就开始吃这些鸡块了。”

吃东西太过匆忙

当研究人员要求参与者迅速吃下一大盘意大利面时,他们发现这些人平均在9分钟之内摄入了646卡路里,而那些被要求慢慢享受的人则平均在29分钟之内摄入了579卡路里。此外,匆忙就餐还导致消化不良以及胃痛。

在工作时吃东西

从早上开会时的免费油炸圈饼到中间休息时的免费饮料等,整个工作时间似乎成了一个不断摄入卡路里的过程。事实上,办公室免费食品能够使人体摄入的卡路里迅速增加。

同时,由于对免费饮食的诱惑难以抵御,人们在办公室里的食欲会大大增加。那些座位邻近办公室果盘的人往往会吃下许多糖果,但他们对自己究竟吃下多少却一无所知。

吃东西嚼得太少

大量的研究表明,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消化并防止腹胀和胃痛,“当你未经充分咀嚼而吞下一大块食物时,这些食物就很难被充分分解。”邦妮说。因为,食物经过充分咀嚼过后与唾液中的消化酶接触的面积就会增加。那么,怎样才算得上是充分咀嚼呢?一般来说,嚼上25次使食物呈现糊状最好。

饮食过甜

糖具有使菜肴甜美、提高营养、使成品表面光滑、加热后呈金黄或棕黄色等作用。运动中需要补充适量的糖分,可以通过提高血糖水平,增加供给能量,节约肌糖原的损耗,减少蛋白质和脂肪酸供能比例,延缓疲劳发生。砂糖水还可以刺激肠胃,帮助消化。

糖是家庭必备食品,但在糖的甜蜜之中却隐藏着对人体健康潜在的威胁。日常饮食中,偏爱甜食者,常常会因过量食糖而导致多种疾病。过量摄入糖会导致龋齿,并引发肥胖、糖尿病、动脉硬化症、心肌梗塞,甚至对乳腺癌等癌症也有促进作用。糖尿病人、肝炎病人要尽量少摄取。

饮食过酸

食醋主要起增加酸味、香味、鲜味及和味解腻、去腥除异味的作用。醋能促进新陈代谢,食醋是有效防止动脉硬化、高血压的方法之一。醋还能增进食欲,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同时具有很强的杀菌力。它能在30分钟内,杀死沙门氏菌、大肠菌等多种病菌,多吃醋还能维持肠道酸性,达到祛除有害病菌的效果。

在室内熬醋熏蒸,对感冒有一定的预防作用;用醋水漱口可治疗轻度的喉咙炎。烫伤时,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肿,防止起泡,伤好无瘢痕。但醋不宜大量饮用,尤其是胃溃疡的患者,更要避免喝醋,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吃羊肉时也不宜食醋,否则会消弱两者的食疗效果,并可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主食过少

根据某调查显示39%的白领每天吃的主食不足250克,其中女性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同时,白领主食摄入量逐年减少。究其原因,有59%的人因为“减肥,担心长胖”,还有27%认为“感觉少吃主食没关系”,而这些都是误区。

主食是指传统餐桌上的谷类食物,主要包括大米、白面、玉米及其制品以及薯类食品。主食摄入不足会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如果长期吃不够主食,就会让血液中的有毒废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肤色暗淡、脸色难看。

不吃早餐

不吃早餐会严重地伤害你的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对7000个男女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4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2.5岁。而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饮食习惯范文第4篇

在幼儿时期,要使幼儿健康成长,不仅要保证供给幼儿充足的营养,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的培养也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同时家庭教育对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幼儿期,家长应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引导并帮助幼儿长期坚持良好饮食习惯,取得幼儿园教师的支持与配合,共同促进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饮食习惯健康家庭因素

引言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摄取丰富的营养是保证身体健康发育的前提,让每一位孩子生活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但如今有不少家长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头疼问题,有的家长采取各种物质奖励哄骗孩子吃饭,有的采取威吓打骂的方式;有的家长更有耐心,干脆追跑喂饭等等,使尽了无数招数,仍不尽人意,吃饭原本是一种享受,这样一来,像是一场灾难,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吃好饭呢?

1.吃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

“吃”是人基本的生理需要,饥饿的人需要吃,谗嘴的想要吃。对幼儿来说,“吃”是生长发育的需要,是保育目标实现的最根本的保障。“吃”还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

“民以食为天”,人天生是“贪”吃的,幼儿更是如此。因此,美味的食物幼儿总能积极“响应”。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自然地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 “吃”充分调动了幼儿感官的参与。视觉上的,触摸觉的,味觉嗅觉等。如看到西红柿红红的有光泽的外表,用手摸到光华的外皮,品尝到酸甜的口感,香香的气味。因此,我们经常把“吃”用在科学教育中。

2.了解幼儿的进食心理的因素

2.1尽情体验品尝的乐趣,交流的畅快。除了吃的“量”外,吃的对象的选择也不可忽视。不是所有可以吃的东西都能在教学中使用,要注意卫生、方便,便于目标的实现。如小小班的活动《白白米饭》,在幼儿了解米饭和稻谷关系后,用电饭煲现场做饭,非常方便,又能让幼儿闻到饭刚刚烧好的香味。在这种气氛的渲染下,幼儿会觉得米饭特别好吃。爱吃米饭、爱惜粮食的目标,就自然实现了。

2.2了解幼儿的进食心理。幼儿在选择食物时,容易受到食物的颜色、味道、温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年龄小的幼儿,常常喜欢吃简单而熟悉的食物,他们会认为吃熟悉的食物有一种安全感。但3岁以后,幼儿逐渐喜欢吃丰富多彩的食物,对新鲜、颜色鲜艳和造型美观的食品特别感兴趣,喜欢经常变换饭菜的花样和形式。

随着幼儿味觉的发育完善,他们能分辨和品尝各种不同的味道,对甜、酸、苦、咸和异味食物十分敏感,凡不适合口味的食物,都会降低幼儿的食欲。幼儿宜吃清淡而自然的食物,不宜吃太浓、太咸的食物。

3.良好的进餐习惯

3.1为了使幼儿能安心吃好饭,应该创造一个安静、轻松、愉快的进餐氛围。餐前15分钟内,切忌作剧烈的活动和进行个别教育。进餐中更不要大声或催儿童进食。使他们能集中思想,细嚼、慢咽,这样可使消化液充分分泌,消化良好。

3.2吃零食是儿童饮食习惯中的大忌。因为随意吃零食,使胃没有排空的时候,影响食欲和消化液的分泌,儿童吃饭就没有胃口,得不到足够的营养。

3.3家庭环境的影响。许多家庭饮食单调,有的父母自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又不回避孩子,无形之中孩子便学着父母不吃这不吃那,形成挑食偏食的习惯。又有的家长对孩子在就餐中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迁就满足,进餐时孩子愿意吃的菜就放在他眼前,不愿吃的菜可以一口不吃。家长的这些迁就和不注意及时纠正使孩子这类行为成为痼疾,以致产生厌食、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从而进一步演变为孩子在幼儿园就餐中因为没有父母的依靠而“玩餐具”的不良行为。

3.4让孩子自己进餐,现在的孩子大多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父母都把孩子当宝贝一样的宠爱着,我们要鼓励他们开始自己动手拿勺子吃饭了,尽管他们吃的不太好,我们还是让他们自己吃。当我发现有拿勺姿势不正确或者有弄撒饭的时候,我就会过去指导他,还会轻轻的告诉他,不要着急,慢慢吃,老师陪你。过了一段时间,大多数的孩子都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了。

3.5家长和老师携起手来,共同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不是只在幼儿园中经过教师教导锻炼就行的,他们生活中更多的时间是呆在家里的,如果家长总是帮着孩子把一切都做好,幼儿的自理能力就会很差,这也会给老师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难度。因此,我们需要让家长了解培养孩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和配合,和家长统一思想,以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需要家园合作,齐心协力。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自理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才能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总之,幼儿时期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的重要时期,家长和老师都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时时刻刻都要提醒孩子。同时,也让孩子感觉到你对此问题的重视程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克鲁普斯卡雅说过:关心儿童的健康,这对启蒙生特别重要。我相信我们的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并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严凤英,张洁清.保育员工作指南.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7

饮食习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苗族;侗族;饮食习惯

黔东南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其中的苗族和侗族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他们形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相互融合的同时,又保存了自身的独特性。

1 苗族和侗族的饮食习惯

1.1 苗族的饮食习惯

(1)酸。酸是苗族的一大饮食特色,在当地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说法。而其中的具有代表性的特色酸菜有“凯里酸汤鱼”“酸辣子”“酸萝卜”等。至于为什么喜欢吃酸,是因为当地阴雨天气多,吃酸可以防止腹泻,还可以提高食欲。另外,黔东南属于喀斯特地貌,其饮用水中含有大量的杂质,如果长期饮用,会对消化系统造成一定的伤害,而吃酸可以杀菌,让体内的生态环境达到酸碱平衡。[1]

(2)辣。辣椒对于苗族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调味料,因为天气原因,黔东南地区湿气重,辣椒可以祛湿,还能开胃,所以,辣椒是苗族人平时饮食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辣椒在16世纪末进入中国,开始只是作为观赏植物,直到清朝,辣椒在贵州等地开始普遍使用。辣椒看起来很普通,但营养价值高,其中有大量维生素,还可以杀菌,故有“红色药材”的称号。在苗族,辣椒一般作为调料使用,人们在吃饭时会弄一碗蘸水,而辣椒是蘸水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一般情况下,一顿饭需要一碗蘸水。

(3)熏肉。由于黔东南位于山区,过去山区交通不便,所以商品交易不多,人们生活多自给自足。苗族人为了储存肉类,便普遍使用熏和腌的方式来加工肉类,用这个方法保存的肉类可以放置一年以上,熏肉不仅可以自食,还可以在探访亲友时带上一块熏肉,以联络感情。

(4)酒。酒是苗族人交际的必需品,家里来客人时,一碗酒便可以表达主人的热情和好客;在酒席上,主人劝酒,客人一饮而尽是对苗族人最大的认同,否则,便会引起苗族人的不快。在苗族,酒是很常见的饮料,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酒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苗族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其中,米酒是苗族人的一绝。米酒用上好的糯米制成,酒性纯正,酒的色泽棕黄,香甜可口,如果把它埋在地里,时间越长,酒的口感越好。

此外,苗族也喜欢吃豆腐,他们用黄豆加工制成豆腐,在豆浆还没有完全凝固时放入一些配菜,然后一碗蘸水,口感十分好。并且吃了可以祛火,清目洗肺,有一定的药用疗效。

1.2 侗族的饮食习惯

黔东南侗族的饮食习惯丰富多彩,其内容可以用“杂”

“酸”“腌”“欢”四个字来形容,这四个字也包括了一个民族的饮食的神奇内容。[2]

(1)杂。黔东南属于山区,而山区的特点就是山地多、平地少,所以生产的粮食就比较杂,有苞谷、大麦、小麦、番薯和马铃薯之类。山地地形为“杂”提供了自然条件,杂粮的制作方式多种多样,如大麦和小麦都可以做成饭。另外,土豆和番薯可以蒸、煮、烧、炒,还可以放在侗族最喜爱吃的油茶里煮,吃法很多,花样不重复,还能保证吃好、吃饱。

(2)酸。在黔东南,酸是日常中的日常,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吃酸,侗族也不例外。在侗族人日常的餐桌上几乎顿顿都有酸菜,如用番茄、辣椒、姜、黄瓜、莲花白、豇豆制作的酸汤菜,用萝卜、辣椒、蒜台、大蒜、莲花白、盐、水为原料制成的泡菜。除了酸菜,糯米也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侗族而言,酸菜和糯米的地位是一样的,都是日常的重要食物。糯米的日常做法主要有饭团、糍粑等,原料主要有糯米(大米)、糯高粱和糯小米。糯米在侗族有如此高的地位主要是因为糯米质地柔软有黏性,好吃又扛饿。

酸菜和糯米在侗族中的特殊性还体现在社会交往中。在节日的餐桌上,一般都会有酸菜,如酸汤鱼。而在日常的人际交往时,侗族人会带上一些糍粑来促进亲友之间的感情。

(3)腌。腌菜是黔东南的侗族最有特色的美食,每一户侗族人都有自己的腌菜缸,里面有各式各样的腌菜,如腌肉、腌鱼、腌蚯蚓等美食。这些美食的特点就是肉质鲜嫩、酸香麻辣,让人的食欲大开。其做法相当复杂,每一种腌菜都是侗族人费尽心思做出来的美食。

(4)欢。“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代名词,侗族人有句话叫“来到门前就是客”,只要去他们的家里做客,一定会被他们的热情感染,如拦客酒,来客人时,把客人拦在门前,一碗米酒在前,不喝不准走。他们的热情会感染在场的所有人,场面也是热闹非凡。

2 苗族和侗族饮食习惯的同异

黔东南苗族和侗族都喜欢吃酸和辣,这和地区环境是分不开的。黔东南的天气阴晴不定,有“天无三日晴”之说,可见其天气的多变。黔东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聪明的苗族人和侗族人就用酸和辣来解决环境造成的困难,如苗族和侗族共同的名菜酸汤鱼,酸不仅能提高食欲,还可以防止腹泻。但是在酸汤的制作方式上,侗族和苗族又有微小的区别,苗族习惯用豆腐水发酵,而侗族则擅长用米汤来制作。由于降雨太多,空气中湿气很重,黔东南的中老年人基本上都患有风湿病,辣椒蕴含丰富的维生素,能祛湿、御寒,还能预防因为湿气而引起的风湿,所以在这个高湿地区,辣椒所起到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也正因为如此,辣椒对于在黔东南的苗族人和侗族人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调味料。

苗族和侗族也喜欢吃熏肉,这也和地区环境是分不开的。由于交通不便,苗族和侗族的人们需要想方设法保存肉类品,熏肉就是他们智慧的体现。相对而言,侗族人对于熏肉的喜爱不比苗族人,在侗族,腌菜的地位和熏肉在苗族是一样的。熏肉和腌菜同样是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侗族更加喜欢腌菜,而苗族则更喜欢熏肉。

在日常的吃食习惯中,侗族习惯一日四餐,其中两餐是茶,即油茶。油茶像茶又像粥,里面有油却不腻人。油茶不但能解渴,而且还能充饥。苗族大多一日三餐,和汉族一样以大米为主食,配上油炸粑和酸菜就是一顿饮食。

在喝酒方面,侗族和苗族差不多,都喜欢喝酒,尤其喜欢自家酿造的米酒。如果遇到喜事,都是用酒来代表喜悦,到情深之处,连酒糟都会一起吃掉。

苗族和侗族之间的饮食相互影响,故名菜也大都相同,酸汤鱼和腌鱼在两个民族都是非常受欢迎的菜式,酸汤鱼众人皆知,味道是一绝,而腌鱼具有骨酥、咸辣适中、清香爽口的特色。

侗族和苗族还有一处不同:侗族喜欢吃生的菜。比如,黔中南的黎平县侗族地区,他日常便喜欢食用“生鱼片”“紫血”,其中“生鱼片”和日本名菜又不同,侗族的“生鱼片”是用淡水鱼制成,切成小片蘸着蘸水吃,并且蘸水里会加香菜,这“香菜”不是平常人家食用的,而是长在当地路边的一种可以食用的植物。而“紫血”是一道大菜,只有在侗族人摆宴席的时候才会有,是把猪的心脏周围的血块拿来食用,故不常见。[3]

3 结语

黔东南的苗族和侗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饮食文化,在现代旅游开发的背景下,苗族和侗族的特色饮食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对黔东南的旅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桂香.浅谈贵州苗族传统饮食文化[J].苗侗文化研究,2009(5):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