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 试卷库 学生创新大赛 CDIO

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世纪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是直接面向机械工程的主战场,显然具有强烈的工程背景和鲜明的机械特色,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的快速变化,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所暴露出来的缺陷也非常明显,特别是重理论、轻实践,工程意识淡薄,导致创新动力不足。为此,探讨、研究如何围绕和重视工程意识下创新能力培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近几年来,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已在相关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尝试和改革。

一、探索创新考核模式,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施

从2011年起,我们就以机械设计及理论平台课程群为切入点,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机械设计》等课程,对工科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做以探索,使之克服现有考核方式的缺欠,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与用人单位的要求接轨的、以考察能力而不是考察知识为主的考核系统。这个考核系统包含的题目没有唯一正确的标准答案,也不是客观的标准化考试。教师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闭卷、开卷、闭卷和开卷混合、小论文、小设计、口试、实验、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多种方式。像实验、论文、设计、口试、参与科研实地调查等,均可适当采用等级制;增加平时考试的次数和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改变一门课程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试的习惯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随时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即时的和全面的评价。

通过详实的企业调研,编制了包括《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设计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各20套考题的试卷库;选定各课程中近10种小论文的题目;选定近100道来自生产实际的口试题。并把这种考核内容和考试模式在教学中试点应用,学生普遍反应这种考核模式摈弃了单纯的死记硬背,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使得“校园人”和“社会人”自然衔接,缩短“断乳期”。

二、更新传统课程设计模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设计课程的后续必修课,对多门课程起到融会贯通的作用。传统的课程设计模式是老师指定题目,学生按步骤计算,最后成图。由于设计时间短,学生对方案的修改很排斥,更无法做到多种方案比较。我们采用的方法是:让一部分学生从学期初就开始用C、VB等计算机语言,进行参数化设计,把课程设计中耗时多的模块譬如:带传动设计、齿轮设计、轴的设计编成参数化设计程序,学生利用编制的程序输入原始参数,原来齿轮设计需要两天的计算量,现在则需要十几分钟,这样就使改变参数带来的重复计算工作量大大降低,学生可以做出多种设计方案,实现方案的优化。

三、基于CDIO理念的课程教学体系

为了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沟通技巧、管理能力、领导才能、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入了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育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基于功能原理方法论的机械系统设计知识点;随课堂教学的进展,同步了22个设计题目,每4或5个人组成一个设计组,组内按设计任务进行合理分工,课程结束时,提交了设计结果(包括设计的三维数字模型、仿真模型、设计报告)。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一方面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锻炼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取得丰硕成果

机电学院的学生参加大赛由来已久,继山东省机电产品设计大赛之后,从2011年,我们又牵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此项赛事是教育部主办,每年参赛规模大,参加学校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有很大好处。2011年,我们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3项,优秀指导教师奖2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三等奖5项,全国优秀奖9项;2012年,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奖5项,优秀指导教师奖5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三等奖7项,全国优秀奖5项。烟台大学连续两届获得优秀组织奖。对此项比赛,学校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综上所述,我们针对学生学业能力的评价,创建了一种多层次多视角的以能力为主和知识为辅的综合考核系统,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我们在传统的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中引入计算机辅助技术,培养了同学们在传统机械设计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加强了与工程实践的接轨;2006--2012年学科组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和山东省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得诸多奖项;2011-2012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获得多项优秀指导教师奖和学生国家级奖、省级奖,我们通过把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信息技术大赛等各种创新设计竞赛作为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培训的一个平台引入教学过程中,从而加强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基于项目的学习理念,加强学生的学习技能、沟通技巧、管理能力、领导才能、实际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总之,成果所解决的问题正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转变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创新性教育和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进一步深化机械本科教学改革、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步伐、全面推进创新教育理念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创新人才培养与新世纪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2009/11;

[2]《创新实验教学,培养创新人才》China University Teaching.2009/10;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Blackboard 平台 网络课程 操作方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网络课程的强烈冲击。网络课程突破了课堂授课的时空限制,能向学生提供更全面、广泛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如何建设自己的网络课程,一直困扰着广大教师。我校新引进的Blackboard教学平台是国际领先的、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教学平台。Blackboard教学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了内容资源管理、在线交流、考核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教师可以在教学平台上开设网络课程,并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要学习的课程内容;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进行讨论、交流。笔者使用“Bb平台”(注:Blackboard教学平台以下简称“Bb平台”,用“/”代替下一步操作或单击)建设了《机械设计制图》网络课程,全方面探讨了开设Bb平台网络课程的实践方法。

1 加强系统管理,促进资源共享

网络课程建设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教师的无私奉献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学校应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通过讲座、张贴海报等形式让学生认识Bb平台网络课程学习的优点,鼓励学生通过Bb平台学习学科前沿知识,把握科学发展动向等。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网络的消极因素,加强自我控制,更好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教师需要了解Bb平台的系统管理功能,熟练掌握注册用户,修改用户,管理小组,设置个人首页、讨论板、测验和其他内容区等。

使用Bb平台前,教师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创建所教课程(如:机械设计制图)的文件夹,将教学大纲gcxsc-jxdg.doc、教学计划gcxsc-jxjh.doc、教学进度表gcxsc-jxjdb.doc和教学PPT课件gcxsc-ch01.ppt、gcxsc-ch02.ppt等保存到该文件夹中。与课程相关的其他各种资料,如参考资料gcxsc-ckzl.***等,也要放到该文件夹中[1]。文件名以英文命名,命名规则为“教师用户名+文件名的拼音首字母”。

输入我校Bb平台网址:210.38.128.40,填写用户名和密码,点击登录。登录后用户修改密码的方法为:/系统首页/个人信息/修改登录密码/提交/确定。用户定制个人首页界面,如修改“系统首页”显示内容:/系统首页/修改内容,根据教师需要,确定模块是否在系统首页显示,勾选模块前的复选框,这样您选择的模块将会在系统首页显示。用户修改显示布局的方法:/系统首页/修改布局/提交/确定,完成首页布局和风格修订。一般情况下教师要向所有用户开放课程的教学大纲、进度表、答疑时间等信息。

教师和学生只有进入课程后才可以开展相应的教学和学习活动。“控制面板”是教师使用Bb平台功能的唯一入口,教师通过它不仅可以上传课件,而且可以进行和学生交流互动,批改作业,管理学习小组,跟踪学习情况等等与网络教学相关的所有工作。进入教授的课程的方法是:登陆Bb平台/机械设计制图/控制面板:即在“我的课程”模块中,找到教授的课程,点击相应的“课程名称”进入课程,在课程页面的“左下角”找到“控制面板”并单击,弹出控制面板对话框,教师即可对课程进行各种设置操作。

2 加强资源管理,促进课程建设

通过内容资源管理模块,教师可以方便地、管理和组织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区,教师利用控制面板中提供的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能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学习资料,包括:创建课程文件夹结构;公布通知、课程资料、任务、教学资源链接、师生简介等信息;上载并管理课程文件;按照课程时间表上指定的日期,自动开放或关闭课程等等。学生是网络课程学习的主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教师需要丰富Bb平台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1设计课程菜单

网络课程要想提升人气,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风采,教师可添加课程菜单中没有的菜单:/控制面板/课程选项/管理课程菜单/内容区/输入“教学动画”/提交/确定;修改现有菜单的名称:/控制面板/课程选项/管理课程菜单/选择要修改的菜单/修改/输入修改后的名称/提交/确定;还可以设置课程的菜单显示风格和样式,使网络课程的界面更美观,更友好,吸引学生登录学习。

2.2 丰富课程内容

学生登录网络课程是为了学习新知识新内容,教师要丰富课程内容,必须上传更多更好的资料,如上传教学动画:/控制面板/内容区/教学动画/项目/项目名称/在文本框中直接粘贴文本内容,或在“附加本地文件”后单击“浏览”/在我的电脑中找到机械设计制图文件夹,选择其中的文件后/提交/确定。上传教学计划:/控制面板/内容区/教学计划/项目/输入名称“教学计划”/浏览/选中“机械设计制图”文件夹中的gcxsc-jxjh.doc/提交/确定。其他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等上传方法相同。教师还可以利用Bb平台的外部链接功能,提供精品课程、网络课程等更多的外部资源链接,如资料链接-精品课程:/控制面板/内容区/资料链接/选择添加“外部链接”/输入名称“机械设计”/在url地址栏中输入210.38.137.73:880/jpkc/004/index.htm/提交/确定。链接网络课程也一样:/控制面板/内容区/资料链接/选择添加“外部链接”/输入名称“机械设计制图”/在url地址栏中输入210.38.137.81/ec2006/C15/Course/Index.htm//提交/确定。上传的内容越丰富,链接的资料越齐全,学生就越喜欢登录网络课程学习。

2.3循环使用资源

Bb平台中导入的课程号与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课程序号一一对应,即一位教师可给多个班开设同一门课,平台上会有多门课程。对于完全相同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课程的“存档”和“导入数据包”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性的链接操作。步骤如下:先将课程存档:/控制面板/课程选项/将课程存档/存档/提交/等待大约3―5分钟,系统就可以生成一个数据包。选择这个数据包,点击鼠标右键,把这个数据包文件存储到本地计算机上。然后在新课程中导入课程文档:打开新课程/课程选项/管理课程菜单/删除所有课程菜单;为数据导入做好准备工作,点击“导入数据包”把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存档数据包上传,并选择全部内容;提交后,等待大约3―5分钟,课程即可导入完成。再实现课程循环:/控制面板/课程选项/循环使用课程/选择要删除的内容,一般情况下建议用户删除“通知”、“用户”/提交,/控制面板/用户管理/列出或修改用户/查看课程中现有学生情况。循环成功的课程中应该没有学生。循环使用资源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更多的学生同时登录网络课程学习,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3 加强在线交流,促进互动教学

Bb平台的在线交流功能,可同时为用户提供异步(讨论区)和同步(虚拟教室)等交流工具,以增强学习效果。在讨论区中,可以创建无数量限制的论坛,允许以多样化的方式和主题来达到学习互动;根据讨论列表、作者、日期或主题将信息分类;可以追踪已读和未读信息;还可以将多项信息收集到同一页以方便阅读、比较和打印等[2]。在虚拟教室中,除可以进行在线文本聊天外,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共享的电子白板浏览课程内容。教师可利用Bb平台具有的BBS功能,实现自己的管理目标,达到教学目的。任课教师可以方便地在讨论板的编辑模式下在内容区添加创建讨论板的话题,可以设置版主参与回帖、删帖、置顶和加精。对于典型问题和精辟的回答可以设置“精华区”进行归类整理,循环使用。

Bb平台更新教师信息的方法是:/课程/控制面板/教师信息/添加个人资料,教师可以在此输系电话、Email等联系方式,上传教师相片,方便与学生交流。巧用课程通知功能,经常添加新通知:/课程/控制面板/通知/通知管理/添加通知/新的通知,输入新通知的主题及内容,设置显示通知的开始和截止时间。如果要把通知和相关课程内容相关联:/课程链接/浏览/选择相应的位置/提交,即可完成新通知的添加。及时修改和删除通知:/课程/控制面板/通知/找到想要修改或者删除的通知/修改或删除。用好课程讨论板:/课程/控制面板/讨论板/论坛/添加新论坛/输入论坛名称,建议“取消文件附件的功能”,/提交/完成论坛的创建,/话题/新增讨论话题/输入新话题的主题及内容/提交。引导学生在论坛发表意见,学生登陆平台,/课程/讨论板/查看到教师的论坛帖子,并可回复帖子发表意见。查看论坛内容及回复:/话题标题进入论坛/回复/对主贴发表评论。点击帖子标题查看回复内容/回复/回复某一帖子的内容。

正确设定助教和管理学习小组,助教是网络教学中一个关键角色,他可以帮助教师开展很多教学辅助活动,比如课程答疑、批改作业、管理学生、维护课程内容更新等等。教师可以从现有的学生中设定一个助教,也可以在平台内创建一个助教。具体步骤:/课程/控制面板/“列出/修改用户”/找到要设定为助教的学生/属性/在用户角色的地方选择“助教”/提交。教师可以把自己所教授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也可以是行政班),从而开展小组之间的协作式教学活动。具体步骤为:/课程/控制面板/管理小组/添加小组,为小组命名/提交;小组就创建好了。小组创建完就可以把课程中的学生进行分组。教师点击小组后面的/修改/将用户添加到小组/勾选相应的学生/提交。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与学生在线交流,促进网络课程的交互教学。

4 加强考核管理,促进教学评价

Bb平台的考核管理功能主要包括:通过录入原始试题资料生成试题库;从题库中随机生成试卷,并可多次重复使用;按照时间表上指定的时间自动开放或关闭测验;创建学生答案的数据统计报告;对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考试等成绩进行综合加权计算,自动得到综合测评分数。Bb平台允许创建实时测验。这种实时测验是受密码保护的、限时的。试卷是通过试题库管理功能随机生成的,编辑生成的题型有单选、多选、判断正误、匹配、排序、填空和论述题等多种,并可多次重复使用。Bb平台网络试卷制作方法是:/控制面板/内容区/作业习题/测试/创建/创建新的测试,按照提示输入测验的名称及测验要求/提交/在新打开的页面选择“题型”/执行/在问题文本处输入“问题的题干”,并输入相应的答案内容,对于客观题请标定正确答案的选项/提交。完成一道题后,教师可以继续选择其他题型,直到完成本次试卷的全部题目/确定/提交/确定/在弹出的页面中找到“修改测试选项”/把测试选项中的“测试链接可用性”修改为“是”/提交,学生就可以利用这套试卷来答题了。教师批改试卷的方法一:教师下载成绩簿,批阅完成后统一上载成绩。学生提交试卷(测试)后,/控制面板/成绩簿/选择测试名称/下载测试结果/线下完成学生试卷的评分。/回到控制面板/成绩簿/下载成绩位置,按照默认设置/提交,用鼠标右键/下载/“Save Target As”,将成绩簿保存到本地进行编辑,打开刚才保存的文件,输入成绩,并保存。上传成绩簿,注意要在上传之前把括在“用户名”上面的那个中文括号,统一替换为英文状态下的括号,选择本地编辑好的成绩簿文件,/确定/选择本次测试/确定提交。方法二:网上直接打开测试逐个进行查看,即时输入成绩,操作方法如下:回到成绩簿界面/需要评分的测试/修改成绩界面/视图/打开查看学生试卷。查看完成后,关闭文件,即时输入成绩。

课后作业的制作流程:/控制面板/内容区/课后作业/选择添加“作业”/执行/输入作业的名称“第一章作业”,以及作业的要求,比如何时提交,如何完成等信息,也可以添加作业附件/提交/确定。学生第一次尝试提交作业后若再次提交会出现提交不成功的状态,状态一直为“进行中”。学生无法自行删除,也无法再次提交作业,需要教师从Bb平台后台修改。教师看到后请及时删除,可以让学生通过Email方式通知教师删除。删除方法是:/控制面板/成绩簿/查看学生提交作业的状态/清除尝试/确定/返回成绩簿界面后,学生状态已更改为“无信息”,此时学生可重新提交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方法一:教师下载全部学生作业评分后再上传。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可以在/控制面板/成绩簿/查看/选择作业名称,下载作业,线下完成全部学生的评分/回到控制面板/成绩簿/选择“下载成绩”位置/按照默认设置/提交。用鼠标右键点击/下载/“Save Target As”,/将成绩簿保存到本地进行编辑,打开刚才保存的文件,输入成绩,并保存。注意要将“用户名”上面的那个中文括号,统一替换为英文状态下的括号,/上传成绩簿,选择本地编辑好的文件/确定/选择本次作业,确定提交。方法二:网上直接打开作业逐个进行查看,即时输入成绩,操作方法如下:/回到成绩簿界面/需要评分的作业/修改成绩界面/视图/打开查看作业/查看完成后,关闭文件/即时输入成绩。实时测试和课后作业能让学生体会成功学习的喜悦,又能检查学生学习的效果,及时调整学习的进程。

跟踪学习的方法:/控制面板/学业表现统计/学生学业表现/通过统计结果来查看学生的访问情况,发贴量,成绩列表,内容查看等信息。教师可以随时了解课程的访问情况,动态的了解学生对网络课程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的改进自己的网络课程,让Bb平台成为真正的得力助手。教师可以从使用情况总结、内容区访问、小组访问、论坛访问等4个方面对课程的访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准确评价教学效果。

5 结论

Bb平台网络课程的交流功能、测试功能、评价功能使教学方法和方式得到新的功能性延伸,相关信息的实时反馈,便于任课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从开设网络课程的实践探讨可知,Bb平台中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网络课程拓宽了教学空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论力学;过程考核;三段评价

一、理论力学课程全过程考核模式研究背景与意义

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应尽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考试历来被作为重要的评价手段。机械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实用性技术人才。如何完成任务,达到目标,其中考核是一个关键因素,如何考核和评价这种能力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2019年《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严把考试和毕业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综合应用笔试、口试、非标准答案考试等多种形式,科学确定课堂问答、学术论文、调研报告、作业测评、阶段性测试等过程考核比重。[1]文件充分说明了过程性评价在考核中的重要性。全过程考核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生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参与,其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判断发生于学习过程之中,就算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由于表现不好而被否定,但这并不会影响老师对学生其他学习过程的教学评价[2],相反,这种及时的教学过程评价反而会促进学生主动改进不足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全过程考核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是一个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全过程考核不同于期末考试这种终结性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监督、导向和激励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教学、学习过程的关注,全面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理论性强、公式多、推导多、计算多,内容相对枯燥,考试通常以期末闭卷的形式作为总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忽视了过程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在成绩构成上,没有依据课程特点来设定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的比例,内容上对能力和素质方面考查的少。学生们普遍反映理论力学难学、枯燥,即使平时学的认真,上课听会了,作业也会做了,期末考试时还是困难重重,想及格都难。从近几年我院学生理论力学的及格率来看,结果不容乐观。从用人单位的反馈来看,学生们工作后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足,在用到力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不知道如何把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针对我校18级、19级机自专业开出的“理论力学”课程进行考试试点改革。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改革考核方法,把“三段评价法”应用到考试中去,使考试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实施“灵活考、多样考”的考试模式,实现过程性考核促教、促学的效果。

二、“三段评价法”在全过程考核中的具体实施

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不限于课堂,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培养,是自学的能力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科技创新的能力提升。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不能够体现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原有的以课后作业来衡量学生平时成绩的模式显然不能全方位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他们刻苦钻研专业领域的能力,本文提出了课前评价、课中评价、课后评价相结合的“三段评价法”,旨在通过“灵活考、多样考”的考试模式,实现过程性考核促学、促教的效果。1.课前评价的实施我校理论力学课程实施的是以SPOC为主的教学方式。课前预习,教师通过平台学习任务,一般包括课前小测、视频资源和课件的预习。课前小测的问题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的形式,主观题一般不超过三个,考查的是预习课件、资源的效果,设计得比较简单,得分容易;客观题一般是一个,考查的是理论知识和工程案例相结合的开放性题目,该种题目包容性强,学生只要积极参与回答就得分。课前小测的成绩,平台自动打分,学生参与完成就能看到答案和分数。教师根据课前预习测评及时做出课前评价结果分析,并于上课前形成总结反馈给学生,鼓励学生查缺补漏再预习,学生可及时把握重点、难点,避免预习盲区。以静力学基础第一章的前三节(包括静力学基本概念、力在直角坐标轴的投影、力矩三部分)课前预习为例。教师课前在平台预习任务,学生在规定时间作答,相应学习平台给出结果。经分析,学生对“二力平衡公理判断二力杆件”这一知识点出错较多,对“力矩关系定理”这一知识点理解有困难。教师课前把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同时教学目标,学生听课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避免“水课”的出现。这种预习—反馈的课前学习行为,能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听课效率。2.课中评价的实施课中评价分听课能力、回答问题能力和分析质疑问题能力三部分。课内问题的设计主要以启发和点燃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为主,允许学生答不上来,不做量化考核。课内问答的形式可以实时地反馈教与学的效果,有助于老师及时调整进度和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听课能力还要看笔记是否走心、过脑,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堂课是否认真听了,看笔记就知道了,一一检查笔记费时又费力,QQ作业群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节课结束后教师限时让学生上传笔记,全专业百十个同学的笔记大家都能看到,谁都不想做那个差的,想不好好记笔记都难。课中评价在实施过程中体现的是教学—评价相长的模式,教学为主评价为辅。课中评价对于教师的授课能力和授课技巧要求较高。学生一节课听的效果如何,学习的激情能否被点燃,让学生成为那个愿意听课的人,方法很重要;例如教师在讲到刚体平面运动时以游梁式抽油机运动为例,提出问题:各构件做什么运动?构件上的点的运动速度、加速度、轨迹与构件运动有关系吗?在教师的启发下部分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能够给出正确结论,也有一部分学生提出了不同问题,比如:构件和构件的连接点的运动速度、加速度和轨迹是什么样的?如何做出机构运动简图?等等。课间问答以激发学习热情为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要求教师做出即时响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进度和提问的形式。“理论力学”有大量的公式和数学推导,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有难度、不容易掌握,学生们普遍反映公式枯燥、记忆有难度。无数事实证明,力学中的美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力学中的许多重要公式,表面上看,各自独立,但实际上存在着相似美和一定的关联性。例如公式:乍一看这个公式很复杂,可是细研究会发现相应变量都遵循x→y→z→x的规律循环。诸如把力学的内在规律呈现给学生的话,看似复杂的公式和枯燥的理论就会变得容易理解和记忆了。学生们普遍评价原来看似枯燥的力学公式并不难记,类似方法可以用到“材料力学”课上来。3.课后评价的实施课后评价包括课后作业评价、期末检测两部分。以往课后作业评价一般以批改课后作业为主,学生上交作业老师批改,下发作业后老师讲解出错比较多的题。由于班额较大教师不能针对学生一一点评,很难把握学生改正错题与否,是否真正学会了,评价效果上较难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新的课后评价机制仍然以课后作业为主,但是在反馈响应上提高了效能,学生按照要求在规定的时间把作业提交到平台,交作业不能拖拉,否则没有成绩。老师在线批改作业后,会在群里习题讲解视频,并要求学生修改作业后重新提交,老师再批改并给出最终成绩。实践证明这种“提交—批改—修改—再提交—再批改”的模式能较好地提升学习效果,学生能够更扎实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以已掌握知识的能力为主,最终以学会为目的,不以一次卷面作业定成绩,通过一对一的反馈评价,学生们的主人翁意识逐渐建立,更能够积极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期末测验在考试内容上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从考原理、公式、基本知识转化到考核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上来,减少客观试题内容增加主观试题。试题设计尽可能与知识应用的真实情境结合起来,要求学生运用书本知识去解决情境中所包含的实际问题。“三段评价法”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支持,实践证明在新生离不开手机的生活模式下,借鉴手机客户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行之有效的。过程性考核的实施要求学生在足够了解任课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参与评价,但实施过程中发现有部分学生担心教学评价影响考试成绩而盲目参与评价,也有部分学生存在抄袭作业的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对教学评价的真实性产生影响。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与交流、教学过程中的提问与答疑、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等等,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进行教学评价设计时,应综合考虑这些过程性因素,要足够重视过程性考核的重要性。

三、成果水平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针对以往力学课程传统教学和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出的“理论力学”课程进行考试试点改革。重视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评价,改革考核方法,提出了“三段评价法”。把考试与教学活动融为一体,考试时间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实现过程性考核促教、促学的有效功能。将学校2019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10个学生分成两组进行对照试点教学,其中第1组学生采用传统评价模式、第2组学生采用“三段评价法”的新评价模式。运用过程中发现,第2组学生在全过程考核机制的促进作用下,教学中更能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学生更加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主人翁意识强,教师和学生能够快速达成一致,师生、生生参与讨论的教学氛围更加活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模式,在新生代离不开手机的生活模式下,借鉴手机客户端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行之有效的,学生利用平台时时、处处看到自己的成绩,可以及时修正、提高,平台上老师上传的答疑视频和重点知识点资源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有益补充。实际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式可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兴趣,教学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示范作用,可在工科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2019-10-08.

机械设计试题及答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3-0059-03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是信息时代条件下课程新的表现形式[1]。为了全面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成人开放教育及高职高专广大学员提供内容丰富的学习资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机械专业课题组在中央电大立项开发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

1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的建设背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成人开放教育及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极其重要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它在教学计划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互换性、公差与配合方面的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具有扎实的互换性理论基础知识,并具备正确的选择、设计公差的能力。该课程国标规定内容多,理论概念多,且集理论、实践经验和技能于一体,抽象、枯燥、直观性差、理论性和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自学困难。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枯燥、难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了新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教学过程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极大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是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双向沟通的桥梁。另外,网络教学使学习资源的展示更加灵活、形象、生动,合理地运用网络课程能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2]。鉴于此,课程组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支持下,建立了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该课程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网络课程,其内容突出重点、难点,文字精炼,表述准确,文字、符号符合出版规范,专业术语及符号严格遵循国标。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的主要使用对象为广播电视大学的学员。广播电视大学系远程高等开放教育,其教学对象多为在职的成年人,主要是靠自学完成学业。对于他们而言,存在着由于教、学分离所造成的信息双向交流的困难。为此,本课程的设计主要围绕远距离、开放性、自学为主进行。本课程考虑成人学习的目的,以实用性和实践性知识传授为主;考虑成人学习的效果,重视实际工程图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标注的教学,帮助了解实际工程图的三项基本精度标注的方法;考虑成人学习的实际,综合设计教学体系,既有灵活性,也有严肃性,为成人学员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条件。针对网络与成人教学的目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对重点或难点知识采用多种媒体与分层讲授、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做到在“浅出”的形式中包含着知识传播的“深入”,同时注重教学紧密联系工程实践,树立正确解决工程图实际问题的方法,以培养优秀的机械类专业人才。

本网络课程的网址为:http://218.28.34.8/kj/sxzj/gcph/default.asp。

2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根据成人远程自主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长期以来,成人开放教育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几何公差的概念讲解、国家标准阐述和理论测量方法上,对如何熟练掌握精度设计要求和典型零件的精度测量技术很少涉及,而这方面内容才是学生(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技术问题,当今企业对熟练应用精度设计和精度测量的人才也特别需要。

为了突出本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结合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对任何一台工程设备而言,除了进行结构设计、强度和刚度计算之外,还必须进行精度设计。本课程就是从“精度”和“误差”两个方面去分析、研究设备零件及机构的几何参数,在满足设备使用要求的前提下,依据国家标准,最经济地进行精度设计。

根据课程要达到的培养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

精度设计的基本概念与有关国家标准 包括:互换性;孔、轴的极限与配合;测量技术基础;几何公差及误差检测;表面精度参数及其检测。针对每一章内容,设计详细的教案,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常用零件的精度设计与应用 包括滚动轴承、键、花键、螺纹、圆锥、圆柱齿轮等。针对不同的零件特点,突出不同零件精度设计的重点以及与使用要求的联系,设计详细的教案,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为提高学生应用国家标准和精度测量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综合实训,学生通过对实际工程实例进行配合选择、精度标注的练习,通过典型零件的精度测量训练,可以将全书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做到了教学覆盖面较广、适合高职学生和成人学习、相关资源丰富、形式多样等要求。

3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的开发实践

课程首页设计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由课程首页、课程介绍、每章学习、视频教学、实践教学、综合实训、课程考核、教学资源、教学互动等模块组成。为了使初学者能够更快、更好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在首页制作了“快速学习导航”按钮,点击进入页面有对该网络课程各模块功能的简单介绍,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针对本课程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内容,该网站首页还制作了难点动画解析及综合实训栏目,学生通过对该栏目的学习,可以较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更好地掌握课程内容,提高能力。为了方便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在首页还人性化地设置了学习公告、实时课堂、学习小贴士等相关栏目。在实时课堂中,是教师针对课程重难点录制的同步教学视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薄弱环节,实时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网络课程模块分析

1)课程介绍。该模块包括教学团队、课程导学、教学大纲、考核方案四个部分,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课程导学模块快速掌握利用该网络课程进行学习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考核要求。

2)每章学习。该模块主要给学生提供各章节学习中所必备的知识内容,包括内容学习(PPT课件)、重点难点、课后习题、自我测试、本章小结等。学生可以先通过重点难点明确本章节需要掌握的重点、难点内容,然后通过PPT课件进行学习,在PPT课件中对本课程内容的重点、难点部分均有相应视频的链接,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点击进入视频页面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完成课后习题来强化学习内容。课后习题附有详细的解答步骤,以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每个章节的学习后,学生可以通过自我测试检验每部分内容学习的不足之处。

3)视频教学。该模块是将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录制成视频,以多媒体形式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接受网络学习的可能性,增加课程开放性。这些针对某典型知识点的视频,时间较短、针对性强,学生学习时不易疲劳,且方便查找,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4)实践教学。该模块包括8个实训项目的实训目的、实训内容、测量原理、测量器具及其使用方法、测量步骤、思考题、实训报告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该模块掌握使用测量器具测量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精度的原理和方法。

5)综合实训。该模块包括零件检验综合实训、配合选择综合实训和标注综合实训等内容。该实训内容大量引用“真实工程图和典型零件”,通过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对相关精度规范、要点和方法等的理解和实际测量技术的能力培养,让学生掌握零件的检验项目和方法、公差配合的选择、尺寸精度、几何精度和表面精度的标注方法等内容。

6)课程考核。该模块包括在线测试、模拟试题、考核平台等内容。通过前面的各种资源学习,学生可使用不同层次的练习检验学习的效果。每章学习里自我测试的完成情况检验每部分内容学习的不足之处,再通过模拟测试进一步加强。除此之外,还针对该课程所学内容建立了包括单选题、填空题、判断题、名词解释、简答题等多种题型在内的题库,该题库内容全面,包括各章节的所有知识点,难易分布合理,试题可不重复进行自动或手工组卷,学生可以进行在线测试,完成自我测评。当完成所有题目交卷后,正确答案会自动呈现出来,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外,学生还可以登录到考核平台进行考核,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的改革。

该课程测试平台及考核方案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自学平台,同时也较好地衡量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和各任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7)教学资源。该模块包括动画资源、工程图样、图书文献、国家标准、电大在线、学习网站等内容。动画资源栏目包含大量的常用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公差与配合、尺寸公差带、几何公差带的二维、三维动画等动画资源,工程图样包括实际生产中一线鲜活的工程实例图样。将这些教学用的各种图片和一些跟课程相关的动画、视频等放在网站上,学生学习过程中仅需几分钟的视频播放就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某个难点。同时,通过大量丰富的图片和相关视频,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8)教学互动。该模块包括开放论坛、QQ在线、网站问题反馈等内容,通过该模块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学习时间、学习特点、学习风格,通过BBS、E-mail、QQ等进行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进行协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另外,可以充分利用论坛加强课程资源的整合和营造集体氛围,调动并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照顾每一个学生。对落后的学生,通过邮件、QQ或者论坛单独联系并给予鼓励,将学习论坛转为学习的工具。

本网络课程的技术特征 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交互的窗口,友好的界面能帮助学习者高效地进行学习[3]。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注重界面简洁明了,操作简便。本网络课程的背景颜色以明快、清爽的绿色作为主基调,并辅以浅灰色进行衬托,使得该网络课程的色彩协调,风格典雅,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至于使学生视觉疲劳[3]。另外,该网络课程的页面布局合理、图文并茂、导航清晰、层次分明,方便学生进行学习。页面设计既有左列和上列的两级导航菜单,也有下拉式章节选取菜单,结构清晰,便于学习,而且能够清晰提示学生所在的学习位置,符合学习者的使用习惯。

网络课程的链接深度不超过3层,首页——二级栏目——栏目内容页,实现活动分类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栏目间都可顺利跳转,快捷方便。

根据学科的教学需要,结合成人远程学习特点,选择最佳的媒体形式和传播方式。以文字、图片、视频和动画为主导,充分发挥新型媒体的教学功能。采用电信、网通、校园网等多路接入方式,确保数据的稳定传输和交换的畅通快捷。通过一体化设计,形成纸介、光盘、网络等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充分考虑学习环境存在差异性,保证网络环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完成学习。

4 结束语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对开放教育和高职高专广大学员真正起到辅助教学和知识拓展的作用。该网络课程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激发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柳吉华.《建筑材料》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