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物理

医学物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物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物理

医学物理范文第1篇

健康长寿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机体的健康,就是生理上没有疾病;二是精神的健康,就是拥有良好的心态。

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每个人都有长寿的基础,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理环境、物质条件、生活习惯和遗传基因的影响,还有来自不同形式的机体伤害,特别是人类社会经济发达的今天,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对我们机体伤害最大,会直接降低我们寿命的指数。因此,如何解决现代城市社会生活环境条件下的长寿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关心的事。

自然饮食很多人谈,很多专家在研究,在这里我们重点讲解医学物理保健的原理和医学物理保健长寿的方法。

医学物理保健听起来很陌生、很复杂,但实际上是我们最熟悉的,因为你每天都在有意无意之中做着生物医学物理学意义上的保健:这就是运动,人连续三天不运动,钙质就要大量流失,骨质疏松症状就会开始。

如果您在饮食方面没有误区的话,再做好医学物理保健“功”,那么您就会舒舒服服地长寿了。

医学物理保健是怎样保障长寿的?

我们讲的医学物理保健的方法,临床实践上在我国有很久的发展历史,大家熟悉和经常使用的中医拔罐、穴位按摩、中医推拿、传统气功等都属于医学物理学治疗保健的范围。

医学物理保健狭义讲:是专业人员有目的地按照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经验(包括中医和西医),使用医疗器具或手法,通过人体外部向人体内部施加的物理能量法,是非药物和非创伤的,医学物理实践保健方法有的人也称之为“自然疗法”。中医的按摩、拔罐、热敷、磁疗、红外线照射、水疗、牵引等方法手段,基本是由专业人员为他人服务操作的。对于亚健康人群,物理保健方式有助于解决机体不明症状:酸懒、腰酸背痛、耳鸣目眩、食欲不振、睡眠质量差、虚火上升、畏热畏寒、精神恍惚、多梦、烦躁、易怒、心悸等等。

医学物理保健广义讲:是指进行一种或利用多种生物物理能量对身体施加的影响,这也包括狭义范围的医学物理保健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利用自身客观条件进行的医学物理保健方法:自我按摩、桑拿浴、竞走、气功、各种娱乐性体育运动、日光浴、唱歌、吸氧、使用生物能量功能的仪器产品(如细胞基因能量治疗仪)、保健工具(如刮痧板、梳子、磁化杯、按摩工具),适用于所有人。

医学物理保健目的和作用:供给和补充细胞基因生物功能过程中必须的物理能量消耗、增加“推动”器官生物功能过程需要的动力能量、运行气血和物质、快速代谢器官内沉积杂质、维护与通畅神经系统信息传导通路,在吸收和消耗过程中,达到机体内环境能量场的平衡。人体内生物物理能量的通路主要是经络系统、神经系统等生理组织,但是,经络是能量在身体中的主要通路,经络是伴随“人之初”遗传基因――受孕卵细胞而诞生的,是一种在人的生命终结之前而消亡的生物物质网络组织系统。

在现代生活中大家往往把医学物理保健与高消费等同起来,“平民百姓”没有经济基础做后盾,长寿只是个奢望。其实这是个误区。

人活一百岁在营养供给来源方面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物理能量的吸收和利用方面,由于人们所掌握相关的知识不足,造成大多数人对接受物理能量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接受物理能量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的错误做法。例如:多数人为了健康长寿有过早晨练的习惯,认为早晨的空气新鲜,氧含量高。对于晨炼,人们各有各的观点,有说好的,有说不好的,有专业人员做过对比调查统计,认为做晨练的人群长寿比例和不经常做晨练的人群长寿比例,没有太大的区别,有的对照组统计结果甚至还要低一些,在这里我们从生物医学物理学的角度阐释原因:

一、早晨(特别是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缺乏自然能量场种类的组合:缺少对人体起到光合作用的太阳照射能量源。

二、早晨是自然界阴阳交替的时辰,身体阴阳不平衡的人或疾病患者在此时进行晨练就不太合适。

三、过早晨练由于吸收能量的种类与剂量的不平衡,会导致体内储备能量过多消耗。体内能量不平衡和过度消耗的后果,轻者造成骨质舒松症,重者阴阳失调。

晨练比较适合于随意性的活动:散步、有氧运动等。阴阳平衡的人群比较适合晨练。在早晨,有的运动也可以开展,例如游泳比较好,因为水的电离子是平衡的,水分子团的结合比较稳定,同时解决了人们在游泳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吸收与能量消耗之间的矛盾。

医学家、教育家们让身心正在发育时期的儿童、少年、青年学生在这个时间做操是非常科学的,可以完整地接受大自然给予的平衡能量场,特别是光合作用。那么,经过晨练的老年人您在这个时间段在做什么?应该是已经疲劳了,在这个时间在家里看电视了吧?如果您想长寿,晚上要睡足觉,九点后出来做个操,同时回忆您青少年时代欢乐的时光,您就会春光满胸怀,享受不尽自己的幸福生活。

生物医学物理学是一门专业交叉复杂、广泛的边缘学科,是应用于人类疾病的预防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消除亚健康与保健的基础学科。生物医学物理学科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很多的问题有待深入研究,特别是基础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发展。在医疗实践中使用的器具,由简单向高科技水平不断的提高创新,例如西医中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是医学物理学中最早使用的物理诊断设备。目前生物医学物理学的学科还十分有限:放射肿瘤物理、医学影像物理、核医学物理、其他非电离辐射医学应用、保健物理等等。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尤其是电子科学技术、量子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学、新材料、新制造工艺等众多成果,促进了医学物理在诊断、治疗、保健方面使用设备的快速发展。

北京利资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发的细胞基因能量治疗系列产品中的“LZY-2B型利资远治疗仪”,将是一种解决患者个体差异疾病、适用各级医院、社区医疗机构、家庭等环境条件下使用的高科技产品。

医学物理范文第2篇

医学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物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物理学与医学的结合使医学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例如X射线断层摄影术、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等[1]1-3。可以这样说,没有现代物理学就没有现代医学[2]。因此,医学物理也就同时以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作为研究对象。同志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因此,医学物理学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在其教学中必须强化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医学人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又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一、多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类推法和对比法的应用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生能够愉快主动地学习[3]。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类推法,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实际液体的层流运动规律时,用一个问题引出:一个底部关闭的漏斗,装上三层不同颜色的沙子,问打开漏斗底部的阀门,最先流完的是那种颜色的沙子?最后流完的是那种颜色的沙子?这个问题立刻引起同学的兴趣,然后因势利导,指出实际液体的运动轨迹和沙子向下流动的轨迹类似,进而能帮助学生很好的理解实际液体的层流运动规律。在讲到各种物理公式时,可以采用对比法。如直线运动规律在高中知识的基础上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刚体的转动规律学生则是初次接触,因此在讲授刚体时适宜采用对比法。因为刚体的转动规律与直线运动规律有很多相似之处,只需把直线运动规律公式中的物理量换成对应的转动规律的物理量,就变为转动规律的公式。如:质点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速度V=dsdt,而刚体的转动规律公式:角速度ω=dθdt许多公式都可以用对比的方法来记忆和掌握,这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同学们能很快联系起高中所学的知识,学习起来感到轻松和简单。

(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

医学物理教学的研究对象具有多样性。如看不见、摸不着的射线、流场、电磁场等;还有在做无规则热运动的气体分子,这些研究对象很难凭借口头之言向学生解释清楚,但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则可使难以理解的物理过程具体化、形象化,不但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4]。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介绍更多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二、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基础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往往感到枯燥而不容易掌握,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探索其中的奥秘,其乐无穷,不仅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

(一)精选教学内容,密切物理知识与医学的结合

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上课时重点讲述与医学联系密切的章节,可以强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应用物理学知识和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讲授医学物理基本原理过程中多采用与医学相联系的实例。如在讲气体栓塞时,可提到学生们所做的动物实验,提及常用的处死动物的方法:静脉注入气体。然后问道为何动物会死亡的原因,这样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也使学生懂得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另外,可将高科技内容引入教学中来。物理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内容也在不断的变更。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一些高科技在医学上的应用,把医学推向了新的高度[2]。如果把最新发展介绍到物理教学中来,那我们的教学就会充满活力和朝气,也更具吸引力。如B超、螺旋CT、激光刀等,使学生掌握这些高尖端医疗仪器的物理原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

(二)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在精选教材的同时,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的时间,以思考题的方式列出章节内容要点,以培养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的章节可以在学生自学完后以提交小论文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要求有思想性和独创性,其成绩计入期末总评。通过这一过程,增强了学生的自学和思考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改变了以一张试卷评定学生成绩好坏的考核方法。

医学物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医学物理;双主;高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1-0048-02

当今社会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教育改革备受关注。为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有关教学改革的新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范式不断创新发展。教学是一个共同体,教师主导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主体参与的结果。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特点及不同教学方式。医学物理课是医学、物理结合形成的交叉学科。如何实现该学科的高效教学?笔者立足于教学的主要形态构成,从教师、学生和教材各构成及整体性分析“教”与“学”的交互作用,以此提出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辩证看待主导与主体的作用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永远是教与学相结合和统一的双边活动过程。”医学物理以系统的物理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具体的医学现象为应用目标。物理知识本身的特点要求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应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导设激发学生思维的医学情景,使其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我想象、思维能力,根据前物理经验主动探索问题解决策略与方式,期间教师适时予以启迪、疏导。如建立理想模型、提供数理技巧等。学生通过思维操纵学习,挖掘潜在的心智技能,构筑新的个性化的认知结构,并有意识地借助有关医学经验进行积极内化。反过来,学生的认知成效及差异表现将反馈于具体的教学环节,促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方案。

总上,医学物理教学中教师有效主导是学生主体参与的有力支撑;学生的真正参与又为教师的主导提供了丰富的内涵,二者作为教学的两个主要变量,依托教学主题互为调适,和谐共长,促使“教”与“学”达到动态平衡,进而促进教学质量螺旋式上升。

二、高效教学

1.高效教学的一般意蕴

狭义上高效教学指占用尽量少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精力等消耗来获取尽量多的教学效果,旨在教师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合理设计、规划并执行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主动根据个体的认知经验对新事物、新知识进行建构,扩充自我认知领域,包括知识技能的习得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定意义上,高效即教学的生命。

2.实现医学物理高效教学的必需性

医学物理是物理与医学的有机结合,物理学的理论是阐释医学现象的基础;物理因子对人体的作用研究使诊断、治疗技术不断发展。“学习《医用物理学》可以改变学生的智能结构,使学生既从形态学科中学到形象思维,又从物理学中锻炼抽象思维能力。实践证明,改变医生的智能结构将扩大其视野,增长才干,提高工作和科研水平。”[1]物理应以其自然科学的特点,发挥功能性作用,如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科学的学习方法及笃实的求知精神等多元目标。但鉴于各种教学要素的制约,医学物理课通常处于从属地位,其教学重要性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教学研究与实践实施不力,物理未能尽其最大效用。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改善医学物理教学效果显得尤为必要。

三、可行性方式

1.主体方面:增强学生的学科情感度

“学习情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泉”,[2]它对于学习效果的好坏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医学物理作为基础课,通常在新生第一学期开设,正值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处在中学到大学的适应期,加之中学和大学教学、学习方式缺乏有机衔接,因此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医学生积极的学科情感。

首先,在绪论中,教师应创新地结合实际中常见的诊疗技术及生活中的一些医学现象,有的放矢地介绍物理对医学的指导、支持和促进作用,此外还应紧密联系物理学科特点,引导学生认识物理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包括培养个体分析事物的能力、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其次,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自身对学科热情的表露,通过以物、以事件阐述物理的知识。另外,在抽象中进行信息加工是物理本身的特点,教师要借助生动形象的语言、借机合理引导、亲切交流等方式,积极生成并凸显个性的教学魅力,充分利用其主导性感染学生的激情,使学生尽量“亲其师”,从而对医学物理具备理性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情意。

2.主导方面:有效处理教学内容

(1)微观上:因学定教,寓学于用。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理性处理教材,而非教教材。教师在兼顾物理知识逻辑性的前提下,可适当突破章节内容的文本限制,调整一些富有基础性、应用性的物理知识,重组教学单元体系,将物理的概念、规律等有机融入医学现象、实践中,合理创设具体情境,促使学生想象穿越,生成能够激发并活跃思维活动的教学形式。

如对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定律,教师预先组织学生阅读血压测量、心脏做功等关于血液流动的内容为背景知识,导入核心任务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遵循何种规律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横向迁移,利用物理惯用的抽象法提取模型理想流体,建立稳定流场、流线等概念;启迪学生主动构建研究对象流管,师生共同推证压强、高度和速度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即伯努利方程。在对这一流体力学基本定律进行逐项的意义及单位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限定任一参量,讨论其它两者的变化,如计算人体倒立时头部的平均动脉压,计算药液从水平注射器的针尖流出的速度等,期间教师予以细节性的疏导,以此强化学生对伯努利定律的基础性掌握及不同条件下灵活应用。

上述方式融学于用,突出思维过程,拓宽了学生的认知维度,促使医学生基于个体的主观需要与客观情境作用,产生一线的学习体验,提高其学习中认知情意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的高效感。

(2)宏观上:加强“医”“物”结合,促进课程背景化。当前我国教学理念变革的一项主要表现是课程资源的整合,传统的以传授专门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具体科目教学,有悖于个体思维的综合性发展。医学物理是一门交叉学科,客观上要求多元整合。如组织物理与医学教师围绕具体课题交流学习,商榷教法,增强物理教师的医学素养,以丰富教师起主导作用的内涵。另外,基于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学情调查,如个体的数理功底及文理偏向,设计能够体现学生差异性的专题式导学案:或侧重医学技术应用,或偏向医学现象阐释等,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思维活动的维度。同时,将物理的思维方法迁移到医学学习中,实现个体认知活动的一体化。最后采取开放的评价措施,以考试为主辅以其它阐述性的考核方式,使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得以有效发挥。教师要及时总结教学日记并不断反思,在此基础上逐步生成医物类校本课程。

总之,依据物理课程特点,结合医学的实践应用,以增强师生间的碰撞交流为中心,挖掘教学活动的潜在资源,包括教学中有形和无形的各种因素,形成授——受——授教学活动循环,创造出医学意味的物理教学范式,以纠正不少医学生主要应对考试的功利化学习动机,强化物理知识的功能性作用,从而多维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志尊等.《医用物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及作用[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1994,(1).

医学物理范文第4篇

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省上饶市 334000

【摘 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类学科,具有知识量大、内容繁杂的特点。在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方式存在学生积极性差、依赖性强的问题。为此要深入医学微生物理论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能力及实验教学效果,培养更符合就业要求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本文主要是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课堂教学理论效果,并注重知识理论的更新,加强与临床学科的紧密关联,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医学;微生物;实验;教学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机体的抗感染免疫、致病机制和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进行研究,其具有知识量大、内容繁杂、逻辑性差、知识面广、易混淆等特点,这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基础医学中很重要又很难学。本文主要是对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进行研究,从而推动医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的高速发展,使得医学领域内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得到更好的转变和优化。

1 改进理论教学实验内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

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对医学教育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对多数医学院而言微生物实验在内容设置上多是采用经典传统的实验为主,通过理论教学实验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尽管能够做到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却缺乏灵活性和系统性。使学生不能够在实验中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术,这也会降低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首先要准备好必要的材料和工具:菌种、染色液、玻片、生理盐水、酒精灯、接种环等,如图1 为接种针和接种环的结构,还要不断改进理论教学实验内容。以下为本实验研究需要包括的内容。

正确维护和使用油镜。在教师的理论指导下,学生要正确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做好使用后的维护工作,这些也都为医学微生物实验中观察细菌奠定了基础。

学生还要掌握细菌观察和常见染色的方法,这就需要认真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更好的应用于实践之中。要学会细菌涂片的制备(如图2),并能够运用悬滴法来观察细菌,掌握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和一些特殊的染色方法,这样也是为医学微生物实验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

各种培养基的制备。教师要对常见的一些培养基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实际来训练学生对培养基的制备,让学生树立无菌观念,更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2 整合实验内容,强化基础理论知识

学生在教学实验中只有亲自动手操作,才可以验证经典理论,并对一些经典的理论有更好的理解。传统的实验教学过于注重教师对原理、目的和步骤的讲授,学生只能进行机械化的操作,按部就班的根据实验指导完成操作。这些模式化的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所掌握,但却脱离了理论,实验也没有办法应用于以后的工作实践之中。实行综合性实验,将3 个以上互相独立的知识点串接形成实验项目的试验任务,这可以帮助学生能够从整体更为系统的把握医学微生物理论。根据医学微生物的知识体系来把相关的实验进行整合形成三大综合性实验,从而使得其与教学内容更好的衔接在一起。而这三大综合性实验是指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和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其包括肠道菌的分离培养,常见肠道细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对伤寒及副伤寒的血清学鉴定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有关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并能够将这些实验方法灵活的运用于对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检测之中。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包括血凝抑制实验、血凝实验和结核杆菌抗酸染色实验等。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的实验技能。最后一个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主要包括血浆凝固酶实验、临床标本厌氧菌分离实验等。这使得学生能够对相关实验的原理、步骤有所了解。

3 对实验内容扩增,提高学生的创新科研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由于大多数实验都是对经典实验的一次又一次的验证,是书本知识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发散科研创新思维。而且因为技术发展飞速,这些也实验往往也都落后于现代微生物学技术研究。因此只有对实验内容进行扩增,增加设计性实验的比重,并增强实验教学的创新性,从而使得科研工作可以实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严谨科学的态度。

在设计性实验中,要严格按照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并遵循实验步骤,还要结合客观的误差分析法,从而根据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实验更注重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情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还可以设置开放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由教师带领学生做课题,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和平台。从而拓展学生的微生物科研理论知识,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4 结束语

在近些年来,医学微生物理论教学实验的研究内容也在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从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加速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也将向着更深更高的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有添, 王小丽, 吕军华. 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探讨[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0(05) .

[2] 雷迎峰, 杨敬, 徐志凯. 医学微生物学发现史在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 基础医学教育,2011(02) .

医学物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形势;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

如今,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对专业型人才具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各高校应积极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发展,令学生符合社会需求。医学物理学是近代物理学与医学交叉而成的一门独立学科,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医学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事实上,现今医学院校的教学水平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医学院校应注重对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能力,以便为学生之后步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医学院校医学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偏差

目前,大部分教师对医学物理学也是一知半解。医学院校中的医学物理学教师往往对课本中的物理学知识较为了解,但对医学知识的了解较少,导致医学物理学课堂逐渐成为物理学课堂。部分教师对医学部分的知识讲解缺乏严谨性,部分知识点的讲解模棱两可。部分教师甚至只讲解普通的物理知识,只是偶尔提及医学知识。导致学生无法对知识点做出正确以及透彻的理解,对物理在医学中的应用也不甚明了,影响了学生的学习。

(二)传统教学模式

医学物理学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大部教师依旧选取传统模式进行教学,通过口述向学生们讲授知识,要求学生们掌握课程知识。然而医学物理学的知识较为抽象,仅凭教师的口述学生很难理解,更不能理解物理学在医学之间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学习效率也相应降低。

(三)注重理论知识

医学物理学的教学重点依旧在理论知识的传授当中,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还有待提高。学校课时安排也往往将大量时间安排与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得不到实践机会,虽然对理论知识有所掌握,但在实际情况中却不会运用。这样的课时安排不利于学生之后的发展,学生无法适应之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自身之后的工作生活会受到阻碍。

二、医学物理学改革方案

(一)改变教学方式

教师若要提高自身教学效率,便需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尽量避免传统的教学方式,并将教学重点由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转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也应组织教师开会,要求教师由传统教学逐渐转变为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获取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时,可在课堂中引入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可能遇到的工作实际。如教师可将临床问题引入课堂当中,依照物理课程知识点,结合临床实际向学生讲解知识点。除此以外,教师还需运用大量高科技设备丰富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教授学生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便可使用多媒体技术扩充教学内容,令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医学物理学知识。教师可从网络中下载课程所需的图片、音频以及视频,从而令学生多方面了解课程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教师不可忽略的问题,以《流体的流动》一章知识的讲解为例,教师在讲解该部分知识过程中,便可向学生提出临床实例,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如设有一患者大量失血,要求学生为该患者补充循环血量。补充循环血量共有四种形式:中心静脉插管、经动脉输血、静脉切开置管以及静脉刺穿。教师分写设定不同的状况,令学生分别选择输血方式进行救治,从而令学生加深知识记忆。教师改变自身教学方式,能够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能力。

(二)改革考试要求

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教学当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大部分医学院校也存在这一问题。院校的考试形式过于单一,只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却并没有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考察。考试内容的侧重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重点。应试教育会令学生对学习产生一定的误区,认为理论知识才是学习的重点,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投入的精力便会降低,自身的实践能力便的不到提高。因此医学物理学教学改革必须对考试要求以及考试内容进行改变。首先是对平时教学的改革。部分学生认为上课并不需要认真学习,只需在考试之前进行突击复习便可。因此,在课程期间常常出现睡觉、玩闹的现象。学校可要求教师记录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并根据教师记录的情况换算成分数,计入期末成绩当中。不仅如此,学校还应设立考察学生实践操作的考试项目,且该考试项目的分数不宜过低,从而令学生注重对自身实践能力的提高,为之后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改革教学内容

教师还应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这也是医学物理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高等医学院校的教育目标是要求医学物理学教师重点向学生讲解医学的相关内容,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高涨,帮助学生了解更为实用的医学知识。而对较为复杂的物理学规律以及相关结论,教师只需要向学生阐明即可,同时介绍该规律与其结论的来源以及应用范围,帮助学生获取定性分析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可设立专题教学或引入物理学史,以便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向学生讲解目前部分医学设备以及医学设备中物理学的应用,例如单分子探测与光谱检测应用、蛋白质组合基因组序列测定技术,都可以使学生感到新奇,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同时教师可以开展部分医学物理学专题教学,如教师在讲授X射线时,除讲解课本知识内容外,还可将医学中常用的X―CT机的设计原理、窗口技术等引入课堂并进行讲解,同时带领学生直接观察该仪器,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可见,教师应积极改变教学内容,从而令学生对课程内容拥有浓厚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