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唐诗宋词精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穿针引线法:把握唐诗宋词发展脉络
依据一条主线,将教材内容再精选、再联系,从而达到简化内容、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
《唐诗宋词选读》大体以诗歌史发展阶段为线索,在具体进入文本教学赏析之前,可以历史和文化为背景依托,让学生知道“一代一文学”的原因,进而了解“唐诗”“宋词”鼎盛的原因。
接下来仍以历史和文化背景为线索,结合教材专题,介绍唐诗、宋词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的风格特点。如唐代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反映在初盛唐边塞诗中尤为明显,就算是到了晚唐,诗歌流露出的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余辉;而宋代则大不相同,积贫积弱,国力衰微的宋朝已没有了大唐的气象,在知识分子的笔下,豪迈之情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这样用历史文化背景作为引线,能带领学生了解唐诗宋词的概况,还能培养学生知人论世的能力。
运用穿针引线法,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弄清中国古典诗歌发展脉络及情况,同时要吃透教材编写意图。唐诗宋词各自风貌的研习,切忌随意发挥太多,否则只会让学生失去抓手,有违这一环节整合设计的初衷。
二.以点切面法:拎住诗词内容关键点
引导学生借助诗词中关键词或“诗眼”、“词眼”,切入诗词中深层解读,不求面面俱到,只求突出重点。
这是因为,唐诗宋词有些是短小精悍的律诗、绝句、小令,而有些诗词,如歌行引体裁,慢词、辛词,由于受体例和风格的影响,篇幅长,内容艰深难懂。一句句解读,学生觉得味同嚼蜡,统统舍弃不讲那又太可惜。再有,因教学时间限制,也没有必要把教材中所有的诗词都向学生精讲,举一反三对选修教材教学来说,很是重要。
比如,在教授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时,可以由末句“倩何人换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中的“英雄泪”切入。然后以此设置疑问:自古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何况是一位盖世英雄,符合常理吗?顺蔓摸瓜,再由此激发学生探讨两个问题:一、辛弃疾是英雄吗?二、诗人为何而流泪?同时结合诗歌,解读出诗人因故土未收而流的伤心泪和对朝廷现状不满的愤懑之泪。这样从“英雄泪”切入诗中,学生既愿意潜入诗中阅读思考,又能多角度探究作者丰富的情感意蕴。
像这样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牵一发而动全篇”的问题来深刻理解意旨,教者需要认真备好课,以便讲授到位。当时,更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该方法,去举一反三。
三.主题统摄法:读出诗词深层文化内涵
以教材为基础,将教材内外主题相关的诗词进行组合与统整,一般的依据是相同人文因素的话题、情境等。我们可以将题材、体裁、作者、风格等方面的内容作为主题进行课程整合,或者与其他必修或选修教材整合,或者与课外教学资源整合。
同题材作品的统摄。如登高诗,可以将教材中的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李义山《安定城楼》、赵嘏的《长安晚秋》整合在一起阅读,一方面体会古人登高望远的心境,感受胸怀大志之人登临意的豪情;另一方面懂得知人论世,揣摩不同境遇下登临之意,探究深层的文化内涵。还可以指导学生创设主题,统摄成怀人诗、怀古诗等,以便他们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同风格作品的统摄。可以将“格高韵远的北宋词(二)”与“展苞初放的唐五代词”统摄,因为其在风格与内容方面沿袭了唐五代词精神,以婉约风格为主,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这样同风格的专题统摄在一起,看似压缩了教学内容,实际上帮助学生走进了婉约词的殿堂,让学生了解了婉约词的由来以及深刻丰富的文化意蕴。
读什么呢?
当然,名著是不可少的。你会在有趣的故事中培养语感,丰富词汇。
还有唐诗宋词,清晨起来,响亮地吟诵几句,是不是很有情趣?如果你是猛张飞、疯丫头,特别要静下来读读啦。据说这样可以让你变得深沉、有品味啊。你可到本站唐诗宋词看看,其中的名篇欣赏有朗读录音。>> 全唐诗 全宋词 。另外,少年百科 中有不少对你有用又有趣的内容可以阅读,你要去发掘一下了。
这些都是基础性的积累,要提高作文水平决不能眼睛只盯着作文书,多读多背名家名篇是十分重要的。
从作文训练本身来说,学习要有针对性。比如你的作文问题在哪里:经常写不通顺的句子,记流水账,文字很平淡,作文写不长,感觉没有事情可写。找到了问题,再看看跟自己同龄的同学的作文。看看他们是怎么写的,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我是否想到这事也可以写入作文,要是我写的话我会重点写什么,我会用那些词语吗?这样不断的阅读、比较、领会,找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给自己提供借鉴和参考。慢慢地,你就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词可用了。
关键一点,读同学作文不能当笑话故事来读,不管是粗读还是细读,都要有针对性地找问题,学长处。网上的作文很多,水平有高有低,有的你可以重点读,有的你可一看而过。有时你还要看看别人的评论,有时你自己不妨也参与讨论。
当然,毕竟自己的作文水平不高,不一定能领会到别人的长处和不足,说不定会反过来把别人的坏习惯当成优点学过来了。因此,要读经过精选的作文,要读有老师和同学点评的作文,看看别人的看法与自己是否一致,自己能否理解老师同学的评点。
因此,除了网上的作文外,你还可以到书店买几本作文书。挑书时,一要看作文是不是跟你是一个学段的,同龄人的作文跟你的感受相同,读起来也熟悉些。二要看有没有评点,文后有要评点,文中也要有评点,有助于你迅速地找出问题所在。三要针对你近斯作文训练的内容,比如上学期写过记人写事的作文,就可以找本记人写事多的作文书。不要什么作文大全之类,因为你不是想从书找到跟你的作文题一样的作文来抄。有些书一大套,你可挑一二本。以后课堂上有别的类型的作文要训练,你再逛逛书店找一本。不要一次买一堆作文书,心想这次用不上,可以攒着以后看呀。其实,生活像这种留着以后用的东西,多半用不上。而且一次买这么多要花很多钱。
现在许多作文书也太粗糙,比如有个方洲作文的《获奖作文一本全》,其实里面好多就是在小荷白云飘飘网上抄的,而这些作文就是同学们平时发在小荷白云飘飘网上,也没有参加什么评奖,书商取名获奖作文显然是不负责的。并且书将还将作者抹去,说是佚名。这类书不买也罢,不如直接在小荷上看看。
[关键词]开放;资源;互动;平等;交流
雷切尔・卡森曾这样说:“我真诚地相信,对于青少年,感觉远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为孩子的求知欲铺路,远比规定孩子吞下他还吸收不了的知识更为重要。”教师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一、开放课程资源,营造互动氛围
用活教材是课程标准的新理念。2011版课标再次提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角色表演,双向互动
中学生的表现欲望都比较强烈,希望能得到他人关注和肯定,基于这些学情,让学生把教材进行排演,妙趣横生的表演会使教材内容鲜活起来。
2.话题辩论,生生互动
古人云:一言兴邦。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能言善辩可以使语言魅力四射,教材同样为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教例:八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是“走上辩论台”。教师可以在活动前精选两个辩题,一是上网利弊谈,二是我看克隆。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辩题查阅资料,“我看克隆”还可结合课文《奇妙的克隆》进行思考,然后学生根据所选内容自动分成两部分。而每部分又可根据所持观点的不一致分成辩论双方,展开辩论,然后开个评胜论负会。辩论中,学生们引经据典,争论不休,朵朵思想的火花也在辩论中竞相开放。
3.文本交流,多向互动
综合性学习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运用语言的多彩舞台,在综合性学习教学中应激活学生思维,让他们发问,使他们争论,诱发他们自由表达,营造开放、互动、平等的交流气氛。学了《月球上的足迹》,让学生说说对月球的认识,进而说说对宇宙的认识以及对环境的认识。
二、开放交际情境,拓宽交际途径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
教材中的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口语交际训练的最好话题,是系统、快速地提高学生口语交流能力最好的突破口。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大胆运用,在实践中实施这一开放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
2.开展活动,点燃激情
教例:我是导游。根据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的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自己家乡或到过的名川大山作导游,怎样做好导游?导游词该怎么说?利用多媒体,模拟情境,设计仿游实践的教学环节。
在综合性活动的专题训练中,双向或多向互动是显性的,情境是开放的。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发展和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间和舞台,从而让综合性活动鲜活起来了。
三、开放语言积累,快乐自由表达
丁培忠教师说: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去发展学生的语言。
1.吟诗诵词,妙语连珠
诵读唐诗宋词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积累,例如教学《漫游语文世界》与《怎样搜集资料》的综合性学习时,可结合“课外古诗词背诵”及“名著导读”,拓展课堂。开展“唐诗宋词我最能”和“名著名篇我最爱”的竞赛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充分领悟了古诗词的韵味美,养成了千古名句常挂嘴边的习惯。
2.谈天说地,妙笔生花
通过口语交际这一活动的辅垫,学生们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说影视、谈书籍、评时事、逗趣闻、做广告……教师设立话题,让学生在辩论争议中积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学生写作时必将文思涌动,下笔有神。
【关键词】积极德育 疯狂晨读 探索 实践
一、“疯狂晨读”读什么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清新爽朗的早晨是朗读的最佳时机,可是有很多职校的学生在早读课的时候却不愿意开口,白白浪费了这段美好的时间,也使得失去琅琅读书声的校园缺少了学习的气氛,成了不完美的校园。
长期以来,早读课一直没有规范的教材,特别是在职业学校,低年级学生虽然有语文、英语教材,但有些篇目不适宜早读,而高年级学生已经没有了语文、英语课程。江阴中专组织有关教师对早读内容进行了反复研讨,提出了“读美文、诵美诗、塑美德”的理念,编写了校本《晨读》读本,填补了我校早读课上没有材的空白。《晨读》教材中选编了古今中外的美诗、美文:
美诗类,每学期诵读优美诗歌10篇。精选了一些古代诗、词、曲、赋和当代的优秀诗词。
美文类,每学期诵读精美的散文5篇。选文注重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选取中学语文教材中适合诵读的优秀篇目,也遴选了一些课外经典范文。
美文、美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积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诵读美诗美文,不但能够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而且对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加强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进学生语文教育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美诗美文是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资源。
二、“疯狂晨读”怎么读
(一)强势推进
为促进诵读质量,提高诵读效果,夯实诵读基础,抓好早读30分钟是关键。为此,实践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有助于促进晨读的具体举措:
1.统一规范。
时间:30分钟,由领读员先领读,再齐读、自读;
坐姿:穿着整齐,佩戴胸卡,坐姿端正,精神饱满;
朗读熟练、流畅并带有感情。一般平均速度170~200字/分钟为优秀,140~170字/分钟为良好,140字/分钟以下为一般;诵读要吐词清晰、发音准确、不重读,错读率在0.5%以下。
2.检测评比。
查,负责早读课的老师检查诵读质量,并做好检查记录;
背,随机对各班学生指定背诵段落进行抽查;
默,每班选1~3名学生集中默写,进行评比;
赛,通过组织诵读、演讲等形式巩固和提高效果;
考,将晨读内容纳入语文考试命题范围。
规范诵读,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大声读、齐声读、音读、意读、情读、美读等形式,让大脑进行充分的“早锻炼”,读出知识、读出习惯、读出乐趣、读出品位。
(二)耐心引导
语文教师和班主任要全面负责学生晨读的方法指导,并定期对领读员进行培训。引导的要义包括:
1.内容选择适当灵活。唐诗宋词中有的内容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口味,要尊重学生的喜好。
2.诵读要求循序渐进。唐诗宋词中有的为学生熟悉,有的比较陌生,所以在诵读顺序上应采用由熟至生、由易到难的方式,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胜境。
3.诵读结果讲求实效。
第一,不重形式,重过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程参与,坚持过程管理。
第二,不求数量,讲质量。正确处理背诵与理解的关系,不能将背诵变成负担,要让学生在宽紧适度的环境里愉快记忆。
第三,不讲速度,讲效果。速度和效果不是矛盾的对立面,是相对和谐而又统一的,速度是要求,效果是目标,既要保证要求,又要实现目标。
(三)活动引领
学校创造活动载体推动晨读的持续开展。每学年的第一学期,江阴中专以系为单位组织晨读主题活动,第二学期组织全校晨读展示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领,促进早读质量稳中有升。近几年来,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从适应早读变成了喜欢早读。人人能背诵多篇诗词、美文,一般学生每学年至少会20篇,多的人可达70多篇。每年的“赛诗会”上还涌现了许多“满腹诗文”的读书明星。通过读书,学生的思想进步了,自信增强了,气质高雅了。
三、“疯狂晨读”好在哪里
疯狂晨读既是一堂文化学习课,更是一堂品德修养课。大声读书可以渲染浓厚的学习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坚持不懈的读书,充实了美文美诗的积累,丰富个人的内涵,陶冶思想情操,增强自信心。所以,疯狂晨读是内修文化、外修品德的育人大“补”之举。
(一)“疯狂晨读”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疯狂晨读能调节学生的学习状态。早读课上,专心致志地朗读,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引入优美的文章意境中,学生随着文章的情感意兴飞扬、浮想联翩。早读课后,学生心境开阔、精神抖擞,对其一天的学有裨益。
疯狂晨读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些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力差,原因就在于平时普通话用得少,表达水平不到家。利用早读放声朗读,既锻炼了讲普通话的胆量和勇气,也能在听其他同学诵读时发现自己语音上的毛病,便于及时纠正。坚持不懈的朗读,甚至熟读成诵,既丰富学生日常规范用语的内容,又锻炼了口才,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
疯狂晨读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原先学生不喜欢写日记,通过参与晨读后,写作思路开阔了,想象力丰富了,借鉴引用的能力大大提高,写的日记也更有深度了。
(二)“疯狂晨读”提升了学生的品德修养
“疯狂晨读”不仅对专业完善和职业成长很重要,对品德成长同样重要。认真的早读状态,能够培养学生的上进心、责任心、事业心、吃苦耐劳、刻苦钻研、科学思维等良好的品质;放任松散的早读状态,会养成不求上进、自由散漫、弄虚作假等不良习性。充分内化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认识能力的提升也将起到“由内养外”的功效。一个人的道德素养与这个人的文化素养有紧密的关系,提高道德素养不能依赖于一两次“苦口婆心”的说教,通过提高文化素养来提高道德水平,才是永久和持续的。像荀子的《劝学》、韩愈的《师说》、陆游的《示儿》、文天祥的《正气歌》无不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无限启迪,李瑛的《我骄傲,我是一棵树》、茅盾的《白杨礼赞》、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使学生思想得以升华。
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晨读之初,如春起之苗,虽不见其日增,但持之以恒必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晨读中无声的滋润和熏陶,悄悄地将传统精神文明的种子播撒到了学生的心灵之中,塑就了他们广阔的胸襟、文明的礼仪、健康的语言、饱满的学识。“腹有诗书气自华”,琅琅的早读成为我校的亮丽风景线,成为推动学生滋养身心、健康成长的一道良方。
【参考文献】
[1]葛柏炎,教以事喻以德——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德育,化成天下”教育思想的解读[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2009(11)∶23
一、诗歌谱写,意在表达
1.诗作成篇,体现社会现实
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顶峰时期,唐诗题材较为广泛,除了抒发个人情怀以外,更多的诗歌体现社会现实生活,呈现普通劳动人民或宫廷生活状况。如杜甫的“三吏”“三别”,王维的边塞诗《使至塞上》等,体现将士出征作战的悲壮生活。抒写将士边塞生活的,除了王维,还有王昌龄写的《昭君出塞》以及王翰的《凉州词》,写到出征将士豪情万丈,视死如归挥洒热血与青春,只为报效国家的悲壮情怀。唐诗中也有写宫廷生活中的痴男怨女的苦闷之情,比如李商隐的诗歌。除了唐诗,还有两汉时期的乐府诗歌,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的女子秦罗敷,还有《木兰诗》里面的花木兰,《孔雀东南飞》里面的刘兰芝等,这些诗歌皆在表现人物内心情感。
2.诗歌之声,抒写个人情怀
诗歌这一特殊文学形式在各个时期诗人笔下大都通过自己的诗作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想法,诗人通过诗歌来与读者进行对话。不管诗人所处的社会是兴还是衰,是富有还是贫穷,在诗人的眼中,他们都希望不负有限的青春年华,希望为国家,为朝廷效力,希望走上仕途,发挥个人的智慧和才能。唐代作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时期,在此期间产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等璀璨的诗歌群星,他们大都博学多才,但因国家政治上的复杂性,都曾身处被贬之苦。在面对这样的仕途坎坷,他们用自己的笔墨抒写个人情怀,抒发内心的感受,借酒,借诗或依托山水田园来体现个人想法。如李白的《将进酒》《行路难》《蜀道难》等诗篇抒发政治失意,职场不得志的苦闷;杜甫的《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写个人对国家兴衰的喜与悲。
3.诗歌之美,呈现生活画卷
中唐以来,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文人理想破灭等种种原因,安逸享乐之风在社会上蔓延。史书记载有宋代“承平日久,国家无事”的太平盛世局面。事实上,这样的国家局势,在唐代诗人的眼里有另一种思考。山水田园派诗人如王维等描绘的意象为山水田园之间的隐逸闲适,在水墨画清新淡雅、自然纯朴景物中获得心灵的释放和苦闷之情的排遣。事实上,不管诗人是否真的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但在读者看来,这样的田园生活以自然风光无限美的意境带给人们的是超然物外的内心体验和摒除了尔虞我诈的繁复生活,获得了内心的放空,得到了繁重精神压力的释放。
二、诗歌之美,美在艺术
1.诗歌与文学语言表达艺术
诗歌是讲究上下对仗、用韵、用典、修辞格、平仄、意境等规格的文体形式。文学的社会功能在于引起人们思想和情感方面的共鸣,而诗歌的语言注重精准美,注重用词凝练精致,注重意象和意境的感染力。因此,诗歌的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字里行间的形式之美,也就是指诗歌语言表达的精准美给予人们表达能力的示范作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句话不仅说明在诗歌阅读中可以领悟诗歌语言的用语技巧和字词表达,还要注重语言表达的精准美。
2.诗歌与音乐审美趣味
诗歌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并通过富有音韵节奏之美抒写成句,以其音律和谐之感吸引读者,让读者在诗歌作品中感受到音乐的节奏。音乐和诗句中体现的时间和空间,都能以诗人精致的笔墨刻画得生动有趣,意味无穷。因而,诗歌之美,美在节奏,美在音韵,美在和谐。杜佑曰:“自周隋以来,管弦杂曲将数百曲,多用西凉乐,鼓舞曲多用龟兹乐,其曲度皆时俗所知也。”说明乐工伶人与诗人合作,以增强其艺术效果及竞争力。
三、生活如歌诗意浓
1.生活中的“精、准、美”与“信、达、雅”
诗歌在当下语文教育过程中仍然占有一定比例,语文教材中精选部分古典诗歌作为学生学习古典文学的范例。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独立自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珍惜生命,能够自由表达的人,而语文教育的直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能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自由表达。表达是一门语言的艺术,诗歌中的经典名篇的诵读对于培养学生的音韵、声调、表达的节奏与速度、以及锻炼学生的语感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语文学习过除了重视学生口头交际以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指写作能力以及对周围事物的思维能力。清代翻译家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一书中提到文本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学生良好的写作主要表现在用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符合逻辑,文章层次是否清晰,是否有错别字,然后是文章的立意,写作的视角,学生的思辨能力等以及学生语言表达的审美性。
2.漫步诗歌丛林,品味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