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会实践调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社会实践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范文第1篇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小组成员是由我和留宇慧同学组成,当然人员是很有限的,也就对我们的社会实践调查有一定的限制,我们所调查的一些资料基本上仅限于我们的居住地,延庆县和海淀区和丰台区,自然就缺乏了一定的代表性,但是我们的数据和资料是亲力亲为的相信可以弥补这些缺陷的。

本次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有三项内容:

一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

二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

三北京市防疫工作

在这三大项的调查工作中,我们竭尽全力,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当然也就克服了不少的困难,让我们收益非浅。

在北京市卫生建设调查中,为了了解北京市近五年来的卫生发展状况,我和刘宇慧同学相继走访了北京市延庆县石合营社区居委会,和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卢沟桥街道办事处,及一些餐厅,如新城服务楼。天外天烤鸭店等一些相关的单位和社区。通过这些单位和社区的走访,我们已经调查了居民健康教育状况,城区除四害,及爱国卫生运动的实施状况,餐饮业的卫生状况。

在这一项调查工作中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上我和刘宇慧同学都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大多说情况都能顺利的了解我们所需要的情况,我想也是因为我们选择的单位大多数均为我们所熟悉的吧。

在《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实施具体实施情况的调查中,我走访了海淀区卫生局了解情况,但在调查初步就被相关人员以"这一情况归环卫局管"的理由拒绝了我的调查,因为只有一份介绍信,当我再去环卫局时又被以证件不符合标准的理由没能进行调查,而且态度很不好,让我十分反感。我只得回到所在地区的居委会搜集了这方面的一些资料汇总了一份调查报告。除此之外,这一项工作的调查都是我们这几年的所见所闻所感,如此而已。

公民综合卫生素质调查中,主要是以问卷调查方式,向城市居民发放《综合卫生素质调查表》,发放调查表对象主要是以我们熟悉的地区为主,比如说我的调查表主要发放在所居住的青塔小区及附近的研究所单位里的人员所填写的,而刘宇慧同学的调查表主要是以她高中的同学及父母的单位的人为主,这样做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我们所发放的调查表都可以收来,但是这样做也有一定的弊端,就是人员集中,不能有很好的代表性,因此我和刘宇慧同学也在不熟悉的人群中间发放调查表,以求我们的数据更准确,更具有代表性。但是所能收回来的调查表是有限的,有相当一部分的人并不愿意配合我们的工作。这就进一步增加了我所调查的难度,但是我们还是竭尽全力的收回了我们所能收回的调查表,因为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更好的完成这一项工作。

在北京市防疫工作的调查中,主要包括非典时期城市防疫工作,及其他疾病的防疫工作。

社会实践调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一、问题提出

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承诺其在毕业后有编有岗的工作之类的优惠政策来吸引更多优秀青年投身到我国的教育事业中。因为如此和在校的普通大学生相比就存在着很多的不同。前人已经大量研究或调查普通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现状,对于免费师范生的社会实践真的是所谓众说纷纭,各执己见,免费师范生的社会实践到底在我们心里处于什么样的地位,通过对免费师范生社会实践的调查,了解关于他们对社会实践的真正的态度,对我校做出一个相对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本人希望这个调查能够反映出我校得情况,对不积极的态度或想法能够通过报告及时发现,且得到一定的改观。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是西南大学的免费师范生,由于经费和人力的有限,本次调查问卷随机在学校里向免费师范生投放110份,一共收回有效份数是105份,回收率为95.45%,问卷样本回收率和样本回收有效率都符合问卷调查的基本标准。

(二)调查方法。检索与论题有关的各种文献,基本掌握信息理论基础、相关方面的研究结果、其次是用调查问卷。采取随机投放,匿名填写的方式来完成问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社会实践目的明确、收获多。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不管是道德素质还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也就激发自己更努力的学习、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其中问卷里谈到免费师范生认为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有哪些,进而实践过后是否达到预期的结果,综上所述,免费师范生在社会实践之后觉得自己与实践之前假设的目的来说认为自己得到提升的人有56%,在提升的能力中,适应环境的能力独占鳌头选择人数为84人,依次下来的社交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本人感到唯一很意外的是在提高各项能力中,专业知识的能力是认为最少的人,这表明一个观点,在社会实践中专业知识可能成为一个我们选择社会实践的重要因素,还应该值得关注的是认为得到了锻炼。

(二)社会实践参与积极性高、方式多样化。统计证明,目的中学有所用,为就业做准备,增长见识,学校要求,结交朋友,赚钱,发现不足所占的比例。从调查结果上看,可以肯定的是在绝大部分的免费师范生心中社会实践是很有必要性,也可以清楚的知道同学们能认识到社会实践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于社会实践很多人已经开始尝试,作出行动的更是达到95.04%。然后调查的目的中增长见识是大部分的首选,其次是中学有所用,为就业做准备等,值得提出的应该是学校要求这一条,在本科全日制大学里社会实践还有着一定的考核标准,有一定的学分,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它却不是我们免费师范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最主要的动机,其实这能表明出免费师范生对社会实践的定位不一样,并没有为学业和成绩而敷衍了事。①在本次调查里面,对于社会实践单位的选择也是因人而异的。可以发现同学们社会实践的地方不能确定,这也间接影响到假期社会实践的正常开展和进行。参加社会实践以什么方式去实践,在过程中是否有什么困难。②

(三)社会实践与专业兴趣不一致。社会实践与自己专业紧密相关的同学是38人,其次是自己感兴趣的36人,不相关或自己擅长的加起来39人,是否以自己的兴趣决定或为基础,觉得会的人是83人,不会的只有23人,最后会在实践中运用到自己专业知识的59人,无或不清楚的48人,数据能够说明,免费师范生在对于社会实践时,与专业联系的程度没有我们期望的那样高,可能大多数人除了想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作外,另一半的同学不会考虑到社会实践与自己专业的联系。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经过调查以及对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出社会实践目的明确,参与积极性高,方式多样化,收获也比较大,但是也从中反映出假期社会实践与自身的专业衔接得不够很紧密。具体来说,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免费师范生,并没有抱着自己已经拥有铁饭碗而开始过着享乐的日子,却而代之的是参与假期社会时间的积极性很高;愿意参加社会实践,但是在得到这些信息之后笔者不得不承认,免费师范生在假期社会实践中与自己相关专业紧密度不够,这也间接导致免费师范生联系实践能力比较缺泛,参加社会实践的难度大,专业与社会社会实践还没有达到有效地结合,大部分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实践没有紧密结合,不懂得、不善于应用已经具备的专业来指导实践。

(二)建议

1.建立稳定社会实践基地。免费师范生社会实践活动仅靠教育部门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具有长远的活动计划,使社会实践活动得以保持连续性,使双方合作关系不断加强,促进共同发展,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使社会实践活动取得更好效果。③ 免费师范生以后都会从事教育,它的最终目的决定了它的教育方式,社会实践的方式也应该改变,除了惯有的三下乡,三进三同等大型的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以外,本人觉得应该开展一系列属于我们免费师范生自己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既与学校的大体社会实践活动思想相关,又要与我们的特定身份相联系。扩展实践形式和内容,只有这样,免费师范生在参加社会实践的难度上降低,而且在培养我们教师技能上也不误。

2.提高学生联系实践能力紧密联系专业特点。导致让免费师范生认为联系实践能力很困难的原因是,一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社会实践单位,虽然有锻炼到自己的效果,但是并没有满足免费师范生的目的,二是找不到方法,自身原因导致,没有专业的指导,只是靠自己慢慢摸索,社会实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自己的各个方面的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即是知识与社会实际互动的过程,是大学生形成知识与技能,丰富情感、培养个性的过程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机会,以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④

结合专业策划社会实践主题,是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结合的基本前提。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突出专业优势,围绕大学生的专业背景策划选题,这是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结合的基本前提。建立良好的专业社会实践基地和团队,是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特点结合的重要载体。⑤同样如此,免费师范生更应该与专业特点相结合,通俗一些就应该是要与教育教学等相关的实践,学习更多有帮助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对于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极为有用。

注释:

[1]董凡.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思考[J].科技教育,2005(3).

[2]徐军伟,孙黎明,汪盛科.走出“精英实践”组织模式——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6(11).

[3]郭学鹏.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面临的困难与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8(4).

[4]吕富媛,吕富彪.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教学探究,2005(4).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Z].2007.

社会实践调查范文第3篇

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统一主试和指导语,测试前由主试介绍实施目的,打消被试者顾虑,鼓励真实作答,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内完成。

2结果

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12份,有效率91.2%。

3讨论

(1)问题中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目的、意义的了解情况是比较满意的,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概念、目的、意义(分别占94.3%、89.9%、81.1%),说明学校、学生对这个问题都比较重视,学生都能正确认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2)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形式:单一、局限,针对性不强占38.1%,认为形式多样、丰富占60.9%。这个结果说明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形式上还要增加多样性,丰富内容。

(3)实践效果:目前社会实践取得普遍积极的效果无法实现,原因是:组织机构往往挑选好学生、精英生参加,覆盖面不宽占63.6%,同学投机取巧,没有正确对待占35.1%。这个结果也是目前许多高校组织小分队开展社会实践的写照,有一定比例学生没有正确对待也是存在的问题。

(4)管理制度上,组织开展和激励机制:有有效的机制占52.6%,没有有效机制占47.4%;考核评价机制:比较健全占51.8%,不健全48.2占%。由此看来,管理制度尚待完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5)实践目的:选择实践主题时首先考虑的问题:自己的兴趣爱好占70.6%,老师的主题要求占65.7%,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占72.4%,评奖的需要占0。说明学生考虑偏重实用性,这个结果是符合现状的。

(6)大学生活中参加过暑期社会实践的次数:没有占5.3%,1-5次占87.7%,>5次占8.8%。从这个结果来看,学生参加的实践数量还是偏于少数,因为这些都是高年级学生,如果按每学期1次算,3-5年级的学生也应该有6-10次,说明社会实践数量远远不够。

(7)所在团队的项目企划是如何产生:由组长提出占7%,由指导老师、学院老师提出占30.1%,由项目组成员进行讨论提出的占33.3%,学院或是社团的传统保留项目占27.6%。这说明大部分的实践项目是由学校和学生策划的,因此学校应注重策划实践项目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实践项目与专业学习要有一定相关性,以便学以致用。

(8)实践地点通常在:根据实践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地区占68%。这个结果说明基本能按照实践的目的进行,具有实效性。

(9)当地相关部门不予实践配合的主要原因:认为这是在公款吃喝,不予配合占43.4%;因有过大学生去做实践但收效不大的情况,所以不再配合大学生实践占53.9%。这个数据说明实践部门不配合有主观和客观原因。尤其是实践效果方面不太好,值得我们深思。

(10)实践期间的费用:交通费用占42.1%,住宿费用占27.6%,餐费占53.1%。学生对费用问题没有提出太多的要求,费用基本合理。

(11)社会实践中困难来自于:和学业产生冲突占28.9%,计划和事前准备不够完善占64%,缺少经验占71.9%,受访的单位不配合占43.9%。医学生课业繁忙,理论学习与实践时间冲突,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寒暑假比较合适;也要求实践前应做好充分准备,考虑问题要周详,多总结积累经验,多向老师和高年级同学请教,做到每次实践都应该达到目的,收到良好效果。

(12)实践过程中,与校实践部沟通的困难:主要是过程繁琐占58.3%,实践时间短,无法及时反馈占32.9%。说明学校社会实践管理部门存在沟通途径复杂,沟通效率低的问题,应简化沟通途径,提高沟通效率,让远在实践点的同学有问题能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使实践顺利进行。

(13)目前大学生社会实践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认为没有预期想要的结果,是廉价劳动力占50.1%;时间太短,无法进入真正的角色占62.3%;组织管理有待提高占48.2%,选题太空泛,操作性不强占20.2%。这些主要是项目的过程管理问题,有待实践管理部门改进。

(14)对实践成果的评价:实践中形成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正在或即将被应用只占9.2%,暂时没有被应用占43.9%,实践中侧重于了解社会现状与发现问题,没有形成具体解决方案占27.2%,实践成果浮于表面,不深入占17.1%。这个说明实践成果大都处于或是研究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或是由于社会缺乏重视或其他原因而未推广应用,只有不到10%的成果被应用。问题值得深思。因为学生花了大量时间精力去做实践,只有结果有现实意义才能达到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是既要过程也要效果的,如果只有过程而没有效果,那么教育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这就要求在实践选题时需要老师多给予学生指导,与学生专业结合,增强目的性,增加实践成果推广的可能性。

4建议

(1)继续加强对医科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目的、意义的教育,使大学生社会实践深入人心。

(2)社会实践的形式要多样化,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医学专业开展课题调查研究,也可以大队伍到学校实践基地参观、劳动、支医、支教,也可以到红色根据地参观学习等等。

(3)实践管理要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科学化。要制定有关管理制度,加强落实,加强过程管理,加强监控,加强沟通,加强专业教师的指导作用。

(4)建立实践效果评价体系。把社会实践作为一门课程,量化考核;实行综合评价:学校实践部、实践单位、指导老师、个人自评相结合。

社会实践调查范文第4篇

时间:寒假假期

地点:本地区

对象:各行业,各年龄段的人

范围:足球运动

主题: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

科考方法: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

调查后的分析:

本次调查给我最大的感触是:足球运动在本地区的普及情况很差。

调查前,我准备了二十多份调查问卷,这些问卷是用来给农民,学生,以及商人或工人等不同行业,不同年龄段的人填写的,据搞查了解,我总结如下:

一.国家对足球运动的推广和投资力度不够,当前的体制下不利于足球的普及与提高,城乡的足球投入有较大差距。

在当前,全社会都在抢抓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好体育也是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体质的好事。地方上教育和体育已经和二为一,改为教体局。也为足球的普及提供了基础。如果能在广大农村开展“千校百队”活动,让校与校、村与村之间经常搞一些足球比赛,这对足球的普及大有好处。这种比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体质的同时,又能提高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让他们不再沉溺于网吧的侵害。

二.学校足球普及困难重重

据中国足协最近调查的41个城市中,15个城市中同时在中小学开展校、区、市级足球赛,仅占41个城市的36.6%。而只有11个城市在中学开展校、区、市三级足球比赛,仅占总数的26.8%。另有15个城市开展情况不祥。超过六成以上的城市难以保证中学、小学同时开展足球联赛,这让中国足球在学校探求发展之路举步维艰。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传统训练体制的制约。足球职业化后,过去计划体制下的专业足球队转变成市场环境下的职业队。体育局与足球队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业余体校、体育学校不再有向上输送人才的指标,使得中小学训练单位失去后备人才输送方向。其次,各方利益冲突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足球后备人才走上市场化后,地方教委认为学校可以不必承担输送人才的义务,因此在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时,不再给予相关优惠政策。学校大多以升学率为评价学校教学成果的重要参考标准,足球运动在校园的开展从整体上得不到支持,甚至还遭到了反对。在各方利益冲突下,校园普及足球非常困难,资源短缺使得具有天赋的中小学生不能被及时发现。此外,青少年能否参加足球运动大多取决于家长的意志。家长在孩子发展中极力排斥一些对抗性强、易受伤的项目。而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家长们不由自主地认定孩子上大学才是最好的出路。

社会实践调查范文第5篇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原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同志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元亩,西瓜元亩,西葫芦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多元,年人均收入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

⒈鼓励采取公司加农户、订单农业等多种形式。要采取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从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企业和科研单位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发展特色农业,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⒉提高农产品加工水平和效益。农产品的转化主要是发展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还很低,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实行对初级产品的深加工,还可以为农产品的增长提供极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要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开发,发展农产品销售、储运、保鲜等产业,积极促进初级农产品的转化和加工,不断开发名、优、特、新品种,搞好优良品种的繁育。

⒊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创汇农业。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入世贸组织,要以此为契机,千方百计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农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和升级。建设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重点扶持和扩大畜禽、水产品、水果、蔬菜、花卉及其加工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特色产品和有机食品的出口。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参与国外农业开发、水利工程承包等。(三)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步从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和小城镇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必由之路,也是使农村丰富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需要。

⒈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引导农民更多地从事非农产业,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销等行业,加快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商业、运输、饮食服务、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产业。

⒉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和乡镇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充分调动投资者、经营者的积极性,引导乡镇企业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名、优、特、新产品,原创: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乡镇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

⒊加快发展小城镇。小城镇是转移农民的基地,是二、三产业的载体,对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有选择的培育一批重点的中心集镇,努力在城镇投资体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使小城镇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