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净化网络环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局域网中,通过ARP协议来完成IP地址转换为第二层物理地址,实现局域网机器的通信。ARP协议对网络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如果通过伪造IP地址和MAC地址实现ARP欺骗,将在网络中产生大量的ARP通信量,使网络发生阻塞、掉线、重定向、嗅探攻击。
我们知道每个主机都用一个ARP高速缓存,存放最近IP 地址到MAC硬件地址之间的映射记录。Windows高速缓存中的每一条记录的生存时间一般为60秒,起始时间从被创建时开始算起。默认情况下,ARP从缓存中读取IP-MAC条目,缓存中的IP-MAC条目是根据ARP响应包动态变化的。因此,只要网络上有ARP响应包发送到本机,即会更新ARP高速缓存中的IP-MAC条目。如:X向Y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而这个应答中的数据发送方IP地址是192.168.1.3(Z的IP地址),MAC 地址是DD-DD-DD-DD-DD-DD(Z的真实MAC地址却是CC-CC-CC-CC-CC-CC,这里被伪造了)。当Y接收到X伪造的ARP应答,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Y可不知道被伪造了)。那么如果伪造成网关呢?
Switch上同样维护着一个动态的MAC缓存,它一般是这样,首先,交换机内部有一个对应的列表,交换机的端口对应MAC地址表Port n Mac,记录着每一个端口下面存在哪些MAC地址,这个表开始是空的,交换机从来往数据帧中学习。因为MAC-PORT缓存表是动态更新的,那么让整个 Switch的端口表都改变,对Switch进行MAC地址欺骗的Flood,不断发送大量假MAC地址的数据包,Switch就更新MAC-PORT缓存,如果能通过这样的办法把以前正常的MAC和Port对应的关系破坏了,那么Switch就会进行泛洪发送给每一个端口,让Switch基本变成一个 HUB,向所有的端口发送数据包,要进行嗅探攻击的目的一样能够达到。也将造成Switch MAC-PORT缓存的崩溃,如下面交换机中日志所示:
Internet 192.168.1.4 0000b.cd85.a193 ARPAVlan256
Internet 192.168.1.5 0000b.cd85.a193 ARPAVlan256
Internet 192.168.1.6 0000b.cd85.a193 ARPAVlan256
Internet 192.168.1.7 0000b.cd85.a193 ARPAVlan256
Internet 192.168.1.8 0000b.cd85.a193 ARPAVlan256
Internet 192.168.1.9 0000b.cd85.a193 ARPAVlan256
ARP攻击时的主要现象
网上银行、保密数据的频繁丢失。当局域网内某台主机运行ARP欺骗的木马程序时,会欺骗局域网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让所有上网的流量必须经过病毒主机。其他用户原来直接通过路由器上网,现在转由通过病毒主机上网,切换的时候用户会断一次线。切换到病毒主机上网后,如果用户已经登录服务器,那么病毒主机就会经常伪造断线的假像,那么用户就得重新登录服务器,这样病毒主机就可以窃取所有机器的资料了。
网速时快时慢,极其不稳定,但单机进行光纤数据测试时一切正常。局域网内频繁性区域或整体掉线,重启计算机或网络设备后恢复正常。
由于ARP欺骗的木马程序发作的时候,会发出大量的数据包导致局域网通讯拥塞,以及其自身处理能力的限制,用户会感觉上网速度越来越慢。当ARP欺骗的木马程序停止运行时,用户会恢复从路由器上网,切换过程中用户会再次断线。
ARP攻击的解决办法
目前来看普遍的解决办法都是采用双绑,具体方法如下:
先找到正确的网关IP、网关物理地址,然后在客户端做对网关的arp绑定。
步骤一:
查找本网段的网关地址,比如192.168.1.1,以下以此网关为例。在正常上网时,“开始运行cmd确定”,输入:arp -a,点回车,查看网关对应的Physical Address。
比如:网关192.168.1.1 对应0A-0B-0C-0D-0E-0F。
步骤二:
编写一个批处理文件rarp.bat,内容如下:
@echo off
arp -d
arp -s 192.168.1.1 0A-0B-0C-0D-0E-0F
保存为:rarp.bat。
步骤三:
运行批处理文件,并将这个批处理文件拖到“Windows开始程序启动”中。
但双绑并不能彻底解决ARP问题,IP冲突以及一些ARP变种是不能应对的。
再有就是采用防ARP的硬件路由,但价格很高,并且不能保证在大量攻击出现的情况下稳定工作。那么,现在就没有有效并能够彻底解决的办法了吗?有的,那就是采用能够以底层驱动的方式工作的软件,并全网部署来防范ARP问题。
此类软件是通过系统底层核心驱动,以服务及进程并存的形式随系统启动并运行,不占用计算机系统资源。这种方式不同于双绑,因为它是对通信中的数据包进行分析与判断,只有合法的包才可以被放行,非法包就被丢弃掉了。也不用担心计算机会在重启后新建ARP缓存列表,因为是以服务与进程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计算机中,当计算机重启后软件的防护功能也会随操作系统自动启动并工作。
目前,满足这一要求的、并能出色工作的软件推荐大家选用ARP卫士,此软件不仅仅解决了ARP问题,同时也拥有内网洪水防护功能与P2P限速功能。
ARP卫士在系统网络的底层安装了一个核心驱动,通过这个核心驱动过滤所有的ARP数据包,对每个ARP应答进行判断,只有符合规则的ARP包才会被进一步处理。这样,就实现了防御计算机被欺骗。同时,ARP卫士对每一个发送出去的ARP应答都进行检测,只有符合规则的ARP数据包才会被发送出去,这样就实现了对发送攻击的拦截。
洪水拦截:通过此项设置,可以对规则列表中出现了SYN洪水攻击、UDP洪水攻击、ICMP洪水攻击的机器进行惩罚。当局域网内某台计算机所发送的SYN报文、UDP报文、ICMP报文超出此项设置中所规定的上限时,“ARP卫士”客户端将会按照预设值对其进行相应惩罚。在惩罚时间内,这台计算机将不会再向网络内发送相应报文。但惩罚不会对已建立的连接产生影响。
流量控制:通过此项设置,可以对规则列表中的所有计算机进行广域网及局域网的上传及下载流量进行限制(即所谓的网络限速)。鼠标右键单击“排除机器列表”窗口即可对其中内容进行修改、编辑。存在于“排除机器列表”中的IP地址将不会受到流量控制的约束。
关键字:网络;信息化;幼儿园;管理;平台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资源浪费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打字、上网、查资料,这些对于教师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大问题了。而作为幼儿教师,若能针对具体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材料,重组教学素材,那将大大提升教学水平。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的编辑、录音、绘图、动画等功能,制作恰当的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其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大大提高幼儿的兴趣,活跃气氛,提高教学效益。而这样的信息技术技能很多教师尚不具备,甚至连计算机有这样一些功能都无从知晓。
2.重复劳动
在传统教育环境下,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状态基本是“单兵作战”,虽然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作为指导,但在课程计划的制定和内容的选择上,教师没有正式的文件作为依据,从制定班级计划、各领域的目标到班级各项活动的策划,都由教师独立完成,每一位教师的设计几乎都是从“原点”开始,即每位教师都要考虑设计这一活动的几个相同要素,无法形成团队智慧的积累、递进乃至成果,从团队来看,大家只是做着初级的“重复”劳动,团队水平提升速度缓慢。
3.信息沟通不畅
幼儿园工作,存在很多需要沟通的环节,如与上级部门、家长、幼儿园内部各部门之间需要沟通,还有幼儿的学习、教师的专业引领、优质教学资源的分享等,都需要适当的沟通。对于家园联系,以往基本采取填写《家园联系手册》,电话沟通,后来发展到QQ、飞信等,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渠道单一,不利于家园关系的和谐。内部管理部门之间所需要的数据,往往需要准备若干份,常常出现不一致的现象,给管理的精细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使教师感觉繁琐、费时。虽然,不少幼儿园在很多单项管理中使用了相关管理软件,提高了效率,却由于各种软件各自为政,数据还不能在同一个平台上运作,每个系统都需要重新输入原始数据,这样大量的输入工作,也着实让管理人员感到头疼。
4.资产管理环节疏漏多
传统意义上“以人管人、以人管物”,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是人力的浪费。要充分利用网络,做好教学资源的管理工作。通过对教学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评价,实现既定教学目标的活动过程。我国大量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多停留在低水平的自治共享上,众多资源成为离散、孤立的“信息孤岛”,不能进行有效的互动,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及时性,处理师幼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生生互动、上下级互动、各部门互动、园内外互动等互动关系缺乏支撑。
问题的解决策略
1.理清管理思想,构建科学决策
园长应具有民主法制、科学创新意识,重视为被管理者参与到幼儿园管理中来创造条件,形成民主的管理氛围,运用法律手段维护幼儿园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也应掌握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积极实践为幼儿园教学活动服务。具有创新思想,同时合理配置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幼儿园人、财、物、时诸因素的最佳功能。园长只有理清管理思路,才能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再依据管理机制进行系统数字化的设定。
2.硬件建设与人员培训并行
(1)硬件建设与人员培训并行。在建构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时候,必须坚持在硬件建设的同时,人员培训并行的原则。否则,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就有可能在人员培训完成之后,之前投入的硬件又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造成硬件资源的浪费。
硬件建设主要是完成一个计算机网络的建设,包括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服务器、存储器、操作系统、数据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安全系统等。根据摩尔定律硬件成本会逐渐下降,所以,完成它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
人员培训主要是针对教师信息技术技能而言的,我们可以将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分层,对处于不同层次的教师,采取分层培训的方式,熟悉一些常见软件的运用,逐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整体水平,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2)建立资源库,完善平台构建,边建边用。在完成上面的工作之后,就要开始对各类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建立信息资源库。对于信息管理平台的开发应重视流程的设置。信息管理平台的构建使工作变得高效,符合高效性的原则,而流程顺畅正是实现高效的核心内容,也是软件开发的重点部分。构建科学规范的教学与管理平台。在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下,建立功能相对完善的教学与管理平台,实现信息与数据方便、快捷与准确地进行交换和共享。
利用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让资源效益最大化。我们将实物(教玩具等)资源的状态(形状、数量等)进行归类、拍照、存档,使用人员查阅之后,根据库存量与物品管理员进行预约,预约成功之后获得随机密码,凭密码领用物品,归还时,由管理员在系统中登记。这种管理,节约了人力物力,程序简单,记录清晰,特别适合集团化的幼儿园运用。
(3)建立相关制度,保持长效状态。幼儿园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开发完成后,需要维护其正常运转。为了保证幼儿园信息的共享和管理平台系统的维护,需要制定幼儿园信息管理平台和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管理员职责要求、保密要求、信息资源的共享与、系统安全与维护、应急措施、文件的共享归档等内容,规范信息管理平台的操作流程,保障管理平台系统运行的安全。同时,要将信息平台的使用与日常考核挂钩,鼓励大家多使用,让信息系统发挥最大效益。
3.构建管理六大平台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是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科学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幼儿园进行最优化的管理。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
幼儿园信息化管理通过整体上的网络化、数字化办公,规范成员之间的工作流程,促进交流与协作。通过建立六大平台组成的统一用户管理平台,各类用户按权限实现一站式的登录。保证幼儿园办公和管理决策稳定、高效的运行,有利于幼儿园教育与管理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物质资源。
(1)教学资源平台
该平台包括电子教材、教学素材、教学案例、动画课件、课程资源中心、图书快速浏览、教学测评等。通过对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政策等教学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分类、强大的资源检索、互动的资源评价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管理和共享。
(2)电子备课平台
该平台包括常用的教学助手工具、备课空间、资源展播、课程快速筛选、科学研究等。教师通过平台上传自己的备课资料及课后反思,领导可对其进行合理的评价。也可将教学过程以视频加文字的形式在平台上,供评课的教师观看,并可对该课直接添加文字评价。教师按级组或学科分类共同组成的一个交流和共享空间,教师在组内可以组织网络教研活动,学习常规科研文本要求、了解课题规范整理,实现组内资源共享,成员之间讨论交流。例如,备课说课、网络评课、撰写教学反思、点评教学案例、解答教学问题、积累学科资源、评写教育叙事等。并通过教师博客、主题论坛等多种形式,拓展教师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记录教师科研过程,展示教师科研成果,发挥团队合作的优势,促进团队的共同提高。
(3)个人资源平台
该平台包括收集自己需要的档案、建构自己的课程体系、个性化教学、教师自我成长。教师可以在专业发展平台上创建“工作室”,系统性、规范性的记录整理教师职业生涯中个人的教育心得、教案、论文、教学反思、课题、工作计划、成果荣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通过将教师个人的资源上传到教学资源平台,实现更有条理性、系统性的存储、读取和展示。
(4)信息交流平台
该平台包括家园互访、部门沟通、远程学习、教学指导、幼儿学习、资源整合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互动的理念正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家长与教师理解、重视。在管理系统中设立专门的家园互动渠道,将教学内容、幼儿活动照片、食谱等上传到相应空间,供家长阅读、下载。通过“宝宝在家”、“宝宝在园”,沟通宝宝的成长状况。该交流平台还包括与上级部门、幼儿园内部各部门、与家长的信息沟通。通过教师个性化博客,专家工作室,聚合优秀的教育资源,完成远程教学、专家指导,解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碰到的问题、困惑。幼儿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学习。
(5)日常管理平台
该平台包括考勤管理、物品管理、资产流通、档案归整等。通过校园网建立网上资料信息系统、厨房物品储存采购系统、资产信息登记管理系统、设备安全检修系统、门禁安全管理系统等,实现安全、快速的服务效能。将幼儿园的资产、物品进行规整、入册,需使用者根据权限随时查看物品状况,并在网络上进行借用手续的相关办理。设置相关模块,将幼儿园的日常活动资料进行归档,按照预设的分类在平台的后台进行,这样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就将资料分类归放,需要用时,只需按照相关评估要求输入关键字调取即可。这样,减轻了各种检查评估带来的困扰,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
(6)教师评价平台
该平台包括同伴互助成长、各种数据在后台进行整合、综合评价工作质量的好坏。在网络平台上,建立教师专业评价平台,对教师进行多维度的评价,激励、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种数据在后台进行整合、综合评价工作质量的好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建立起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引领的“三位一体”的学习交流机制。构建教师网络学习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学习考核制度,重视教师个人评价,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在教育评价过程中,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重视被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重视自我评价,让教师用积极的态度评价自己,从而增强网络学习的成功体验。同时,将园长从繁琐的简单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精力投身于教育教学中。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教育信息化的水平越来越高。通过建立网络硬件、软件应用、数据管理、信息交流数字化校园,构建幼儿园信息化管理的各种系统和平台,有利于促进幼儿园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培养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规范和完善幼儿园的各项规章制度,也提高了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积极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幼儿园建立起稳定、有序的社会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净化幼儿园的内部环境,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逐步实现管理思想先进化、管理体制合理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管理方法科学化、管理手段自动化,不断提高管理效能,才能使幼儿园管理向现代化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帅军.教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
网络营销渠道的特点。网络营销渠道可以实现消费者和生产厂家的双向信息流,便于企业拿到客户对产品不同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快速的生产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同时,相对于传统的营销渠道而言,无论是直接网络渠道还是间接网络渠道的结构都减少了很多的流通环节,缩短了流通的周期,提高了渠道的效率,降低了渠道的成本。网络营销渠道的在线支付功能也加快了资金流通的速度和效率,使得资金的周转周期加快。
网络环境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新变化
网络环境下,从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到整个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都发生着改变,随着企业营销环境的变化,也带来了企业经营方式的变革。
1.网络环境下消费者需求及其行为的改变。首先是消费者自主意识增强。消费者较以往拥有更大的选择权,购买的挑选余地更广;其次就是消费者个性化日益突出。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快捷全面地了解产品(服务)权重和属性以及属于自己的让渡价值,从而确定自己的消费行为。为其个性化需求找到决策的依据;还有即是消费者对时空便利性的要求更高。
2.网络环境下市场性质的改变。网络时代,市场几乎全部变成了买方市场,消费者需求得到完全重视,促使企业必须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否则难以在网络时代中得到生存、发展和获利。企业不得不注重产品定位、追求特色,提供特殊产品或服务,企业的经营方式从大规模生产转向大规模定制。这导致产品被彻底细分,企业不得不明确目标市场,准确市场,以求拥有特定消费者,获得生存空间。
3.网络环境下使得企业更加注重产品品牌的塑造。在网络环境中,消费者通过互联网可以轻而易举地搜索到关于产品(服务)和生产厂商的信息,从而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力。因此,更多的企业为了确立竞争优势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度和购买的忠诚度,将竞争重点转向了确立企业产品品牌的建设上来。营销渠道作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桥梁,在这一点上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环境下企业营销渠道变革和创新
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加快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市场营销策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渠道策略也应当随之变化,尽快实现变革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企业营销渠道的组成结构从金字塔型向扁平化发展。传统的营销结构是从消费者到生产厂商金字塔式的逐级递减的,这种传统的渠道结构信息难以准确快速的传递,消费者的需求无法及时到达生产企业手中,不利于厂家的控制,效率低下,而臃肿的渠道费用又一再削减了产品的价格优势。为了迎合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营销渠道改为扁平化的结构。网络环境为实现这一营销渠道结构的变革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
2.营销渠道关系的互动化与合作化倾向。首先是实现消费者生和产厂商的互动。随着互联网和网上交易环境的配套,网络营销逐渐兴起且呈普及趋势。网络渠道具有即时性、双向沟通的作用,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消费者生和产厂商深层次的双向信息互动。其次是实现制造商与经销商的互动与合作。利用互联网技术使销售活动电子化,在供货、配送等环节提高效率和准确性。制造商通过信息管理系统与经销商联系,直接控制产品的销售、库存等信息。
3.从以总经销商为中心向以终端市场为中心发展。在传统的市场营销中,企业多处于渠道的顶端,通过大户政策和市场运作开展销售工作。随着市场转为相对饱和状态时,这种运作方式的弊端不断显露。为了适应新的市场环境的需要,企业纷纷开始以终端市场的建设为中心开始运作,一方面,通过渠道各环节的服务与监控,确保自身的产品能够及时、准确的到达终端市场;另一方面,在终端市场进行各种促销活动,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开发潜在的需求。
4.构建网络环境下企业营销渠道新模式。网络时代使得消费者可以迅速获取信息以及信息量的增加,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必须转向以顾客为导向的新思维方式,以终端为中心,随时听取顾客意见,并及时有效的反馈。在此基础上提供有效的客户反应营销渠道模式,开展个性化营销。营销渠道模式的创新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营销观念创新、运行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5.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分销渠道信息管理系统。依据现代企业在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应构建支持多层次、跨区域的分销渠道结构,通过对各分销网点和机构的责权进行明确划分,并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和优化,帮助企业建立一个权责明确、流程可控的分销网络。从而指导企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
结语
一、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证教学
高中地理实证教学即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依据现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基于高中地理课程能力目标要求,通过收集和呈现客观存在的事实,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推理手段从这些事实中得出结论,验证所学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和地理过程的正确性与普遍性,是一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参与的教与学方法和认知活动[1]。
高中地理实证教学的提出与新课程改革密切相关。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 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 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 在新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由原来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探究性学习”。实证教学就是把知识的学习融于一个社会情境、生活情境中,密切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认知时有参考,从现实中深刻理解,学到新知识。研究证明,实证教学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积极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愉受、体验地理知识,把学习变成内在自主的行为,以获取最佳的学习效果。
实证教学的思想和教学策略得到诸多现代教学理论的启发和支持,其中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作用最为重要[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而“情境创设”、“协商会话”和“信息资源提供”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的学习环境必须具备的基本属性和要素。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越来越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网络环境下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
1.从网络环境入手,完善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指以计算机为媒介,并以资源共享、交互学习、超文本链接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综合环境[2]。在网络环境下,知识突破了书本的限制,不再以“点”的形式呈现,而是以“流”的方式传递[3]。从地理教学发展来看,地理教学信息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课本、地图册等传统信息来源的信息量受到限制,尤其是人文地理部分,教材数据资料往往可能滞后,而借助网络能查到最新的地理数据资料。一些需要掌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往往脱离学生的实践认识,教材中又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要使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这些基本原理,就要求课堂上的教学内容接近学生实际生活,这样教学所运用的信息量就会大大增加。
而网络环境恰恰具有这样的优势,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可搜集与教学有关的地理知识,弥补书本内容的局限性,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还可通过影像、声音、三维图形模拟现实情景,使学习者身临其境,在接近真实的学习情景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为实现网络资源呈现最优化,尽量选择清晰直观、时代性强的图文资料以及交互性强的动画、视频。网络上的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往往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并不是所有采集的资料都能搬上课堂,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分析教材内容,筛选和整合资源,实现对信息的再加工,并融入教师的个性、思想和方法,使课堂教学资源呈现最优化。
2.从课堂教学入手,改革教学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己上网搜索知识,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探究的引导者,因此教学策略应围绕如何学制定,教学活动应从单纯的教师讲授活动转变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设计教学程序,选择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
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驱动力,教师要以问题为主线,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诱发探究动机,引导学生不断进入自己的“最近发展区”[4]。首先引入背景案例教学,每一堂地理课教学都须精心准备,特别是选取有时代背景的案例,作为导课和讲课的素材,通过背景素材和案例创造接受知识的情境。其次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学习专题,理解和深化学习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环环紧扣的教学活动中,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发挥出学生潜在的主动性。
三、网络环境下实证教学的案例
笔者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二节“产业转移”中“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为例进行实证教学。
1.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课程标准是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课标制定“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这节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运用实例分析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形式,运用实例分析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产业转移案例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认识区域协调、共同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学生认知角度看,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工业区位、工业化与城市化相关知识,有了区域联系、产业结构升级的知识储备,为本课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本节课选择当前火热的IPHONE“富士康北上落户郑州”为案例,补充大量生动、实时的材料。教学资源的获取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相关新闻等信息,在百度中搜索“富士康落户郑州”,对网络资源进行重组整理形成课堂教学案例。
2.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收集了“一支iphone的全球之旅”素材,以此设计学习情境,从iphone手机生产基地的分布引出“产业转移”的概念。从身边的实例导入,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距离。通过情境激趣,激发学生了解产业转移的热情,教师适时出示材料“富士康简介”及幻灯片“苹果在中国”的产业转移过程,提问:富士康承接的主要是苹果产品的哪个生产环节?是以什么为主导的工业类型?从“富士康北上落户郑州”分析企业的这种举措,出发点是什么?
(2)自主探究,协作学习。显示出本节课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富士康北上落户郑州”的4则相关材料,并提问思考:影响富士康内迁郑州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同时指出注意事项,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指定学习任务。学生带着问题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同时可通过小组讨论进行协作学习,以4人小组为单位建构出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如“内部交易成本”一词学生如果没有提前预习是很难从材料中直接得出。因而通过材料将内部交易成本所包涵的因素逐个呈现,再由教师小结“内部交易成本”这个新名词。教学实践表明,小组讨论这一环节,学生的表述和教师预设出入较大,需要教师不断引导。
(3)梳理归纳,反馈讲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板书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由于原生产地和其它地区在区位条件上存在差异,原生产地区位优势下降,形成“推力”,促使产业发生转移;而其它地区区位优势上升,形成“拉力”,吸引产业转移。因此,产业转移的实质就是产业区位的重新选择,在现实中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检测,讲练结合,及时巩固知识。如测试题分三个层次设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课标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综合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三层次为评价级,提供与产业转移相关的高考水平级试题。
【关键词】网络环境;校园文化建设;现状;途径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对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这对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的是校园文化的功利主义,偏离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真实面貌,使得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那么,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急需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一)轻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核心在于精神文化建设。但很多学校偏离了这一目标,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发展娱乐文化,大力搞建筑、植花草、购设备等,注重物质文化建设,但忽视了精神文化的核心价值,没有认识到失去了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也会失去应有的意义。很多人认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是实实在在的,可以给师生创设良好的环境,而精神文化是虚幻的,所起的作用远不如物质文化那样明确。所以校园文化建设中偏重物质文化,这种意识必会影响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
(二)忽视校园文化引导作用。很多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看成是学生管理部门的事情,使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没有从宏观角度来把握。校园文化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属于隐性教育,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能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因此应注重校园文化的引导功能,处理好课堂教学与非课堂教学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忽视网络文化负面效应。网络具有开放性特点,它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环境必对校园文化带来双重影响。网络给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便利,给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新平台,同时也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这是因为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对大学生带来直接的影响,容易使学生处在封闭性、隐蔽性的状态,导致学生焦虑、孤僻、冷漠,久而久之使学生心理错误。
(四)建设者网络修养待提高。师生都是校园文化建设者,建设者网络修养是指师生在虚拟环境中所形成的规范和操守,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信息,在杂乱无章的信息中判断对错、是非、美丑等。但一些校园文化建设者存在网络道德修养淡化的现象,导致网络不道德行为增多,因此应加强建设者网络素质的培养。
二、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转变校园文化建设观念。首先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校园文化建设对培养现代新型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对学生进行非智力教育的重要场所。所以应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应有的高度,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的支持。其次改变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影响的认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既要看到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的重要作用。
(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容。首先丰富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做好物质保障。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物质设施,还包括网络硬件环境建设,如建设绿化、美化的校园物理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从而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开启学生智慧,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要建设和谐的生态校园,创设美好的物质环境。其次加强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硬件环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要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就要加强网络硬件建设,做好物质保障。当前,很多学校都建立了自己的校园网,并实现了与互联网的联接,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硬件环境,但与信息化要求还相差较远。再次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做好制度保障。网络环境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侵入,这就需要采用最新的网络技术,防止外界对网络的非法访问,同时增加网络立法和执法力度,确保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安全性。
(三)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方法。首先注重隐性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显性文化与隐性文化,显性文化指图书馆、墙报、标语等,是可视的。隐性文化是无意的、非公开的对学生的价值观、态度、信仰等产生影响,包括教师的人格、管理制度等。校园文化建设应注重隐性文化,形成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其次规范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既包括长远目标,又包括年度安排,因此应加强计划性,减少盲目性。再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动态性。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与社会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动态会反映到学校,当社会文化发生变化时,校园文化也应随之变化,使校园文化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管理。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要加强管理,制定合理的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首先协调学校网络软硬件的发展。目前校园网建设已初具规模,但软硬件建设还存在问题,影响着信息化的推进。其次协调校园文化硬环境与软环境的发展。硬环境指校园物质文化环境,是开展教育活动不可缺少的;软环境是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就要发扬优良学风,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正常的学习、工作,所以要协调好两者的关系。
(五)提高建设队伍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是学生,教职工是主导者,领导管理层是倡导者,建设者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效,因此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提高建设者的综合素质。首先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建设者应树立网络意识。网络对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正反两方面影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敢于面对挑战,又善于抓住机遇,探索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其次提高校园文化建设者的网络技术水平。只有发挥人才优势,提高大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才能更好地利用好网络,才能更好地发挥网络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