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阳光行动

阳光行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阳光行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阳光行动

阳光行动范文第1篇

一、领导层的高度重视

随着时代的进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平和进取的心态更为重要,后者是前者的基础和保证。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始逐渐推广普及,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钢五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开始就以一马当先的姿态步入了快车道,这跟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密不可分。

多年来,学校一直支持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培训,促其专业化成长;鼓励她们面向全校学生、教师、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她们与高考科目的教师一样享受职业的成就感与幸福感。近年来,学校更是在资金、培训上创设条件,鼓励老师做“双师型”教师,校长、书记等校级领导率先垂范,参加培训,在他们的带领下先后有72名领导、教师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并且,各级领导也习惯于将心理教育中学到的理念运用到学校的管理实践中,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学校对于教师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支持。校长曾经说过:“考取咨询师资格证不是目的,拿到证书之后自己也没有一下子变得有多高明,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到自己以往许多不合理的信念,一点一点加以改善,不断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就能逐步感觉到很多人和事都在悄然发生着正向的改变。”

曾经有一次,一位青年教师因服务学生,无法参加全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的校内选拔。校长特地发短信给他,表达对他的理解和赞赏。“刘老师,你好!听说青年教师教学大比武你没报名,我猜想一定是太多的工作压在你身上,让你心有余而时间、精力不足。平时你工作兢兢业业,学校工作交给你时从未推辞过,这次比赛事关你自身的荣誉,反而没有报名,感谢你为学生默默地付出。如今高考在即,你首次上高三,压力可想而知,要学会自我调节,需要学校、我个人为你做什么,请及时告知。”短短几句话,却让刘老师备受感动。她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老师,这样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校长却能放在心上,在一个如此充满人情味的集体里,再苦再累心都是含笑的。

一个拥有健康情绪、高尚情操、完善人格的学校领导班子,才能为师生创建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教师心理安全的需要才能得到满足。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教师更高层次的需要,帮助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很显然,老师们用自己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乐观的精神状态对校领导的工作给出了最大的肯定。

二、全体教师的积极投入

包钢五中是包头市最早将心理健康教育课列入正式课程的几所学校之一。在心理课程初创的时候,我们就敏锐地发现了一个问题,想要针对全校同学开展全面、有效、持续的心理辅导工作,单靠寥寥数名心理课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靠政教处教育、靠班主任关注,都不可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并关注个体差异。只有依靠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全科育人、全程呵护,才有可能做到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全能培养。既然要干,就不能只搭花架子,要干就要把工作落到实处。于是,学校便针对全体教师开展了心理咨询师的辅导,力求每位老师都达到“双师”的要求,既讲授专业课程,又负责疏通学生心理问题。这样的举措不仅提高了心理工作的广度和效率,更对其他学科的传授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好处,也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由于学校的教师和各级领导都参加了心理培训,在教师之间的相处和教研室内部管理当中,便不自觉的加以应用,人际关系和教学管理都变得更加顺畅舒服。

在学校的某次教科研活动月上,教务处安排某年级备课组长们上示范课,遭到集体抵制。教务主任并没有与大家当场争执、激化矛盾;或者无视大家的意见,独断专行,而是逐一找每个组长了解上示范课有什么困难,他们有什么需要,如果实在不能上也不要有心理负担,她会跟学校解释清楚,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老师们放下了抵触情绪告诉她,其实他们也不是怕上课、怕被听课,他们就是反感走形式。他们认为学校的教科研往往是为科研而科研,是在装点门面,没有真正解Q什么问题,他们希望组织一次活动就要体现真正的价值。通过教务主任的细致工作,备课组长们的心被理顺了,就克服了各自的困难,为师生呈现了一堂堂精彩的示范课,课后他们还主动进行说课、研讨,又按照研讨获得的经验改进课堂教学。半年以后,市教育局领导听了其中某位备课组长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真诚地表示自己的进步是通过示范课悟出来的,自己只做到了十分之二三,还有很多提升的空间。

这样的事例在我校随时随地都可能上演,老师们都在各自的工作中利用着所学的心理教育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技术应用于教学的方方面面,润物无声。

为了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学校还组织了教师心理讲座、教师心理工作坊等形式来对教师平时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和指导。这些工作的内容和形式都从教师的需要出发,落脚点在教师的成长,真正做到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目光长远、工作扎实。在学校的关怀下,我校教师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幸福感投入到了工作中,这种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直接的受益者便是广大学生。

三、面向学生的全心辅导

我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方位的,除了列入常规课程的心理教育课程以外,还有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训练、心理剧表演、沙盘游戏、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丰富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除此之外,更有面向学生和家长开展的个体心理咨询。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使得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仅坚守住了学校这块阵地,还打开了校门,影响辐射到了更广阔的社会。

在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中,曾经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长期被欺负却得不到理解、支持,买了刀准备杀人的男生变成阳光男孩儿,多年后成为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学习上屡屡受挫,被家长、老师宣判求学路走不通的学生成为中国名牌大学的研究生,为报答母校和自己敬爱的老师,她联系台湾儒商为学校捐资累计达十三万余元;因难以面对父母之间感情问题几欲自杀的女生巧妙地帮助母亲提升素质,带领父母走出感情困境,重新找回了家的温暖,她自己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以令人惊讶的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这样的事例都在心理咨询室那些厚厚的档案里,不胜枚举。

但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就此而自满。在他们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用积极的心理帮助自己战胜阴影的同时,还能帮助别人,实现自助与互助,才是老师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长远目标。

很多学生在面对自己内心的时候才发现,通过帮助别人而得到的快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力量源泉。曾经有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高考前陷入迷茫,后来在老师的耐心疏导下,他终于意识到了自己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有失偏颇。他不再把考入名校作为自己学习的动力,也不再将自己对同学的帮助视为一种高高在上的怜悯。他从帮助同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更清醒地认识到了自我的价值所在。后来他不仅顺利地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还帮助了自己的同桌,改变了他的人生。

阳光行动范文第2篇

摘要为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青年成长,服务社会和谐,国网金华供电公司积极推进“阳光心灵家园”建设,以开展“七彩阳光”行动为载体,深化青年员工人文关怀,促进青年身心和谐,助力青年幸福启航,为企业和谐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心灵家园人文关怀身心和谐凝聚合力

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系统所处的社会环境、经营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电力系统青年员工面临安全生产工作压力、职业生涯如何规划的成长成才压力、婚恋购房生活的压力等日益增大,如何加强和关爱青年员工的心理工作是新形势下青年员工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是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一、做法

(一)举办心理资本提升营增强“红色软实力”

红色象征能量,自信。针对营销线窗口、生产一线青年员工,长期与电力客户打交道,工作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等问题,聘请心理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工心理资本提升、心理成长、团体心理辅导等体验式培训。在心理老师的专业指导下,通过图画心理分析、认知疗法、意象对话等心理技术,结合心理讲座和心理游戏,引导青年员工进行自我放松,缓解心理压力,获得信心实现心理成长。截止目前共举办3期心理资本提升训练营。青年团员参与反映非常满意。

(二)开展志愿服务贡献“橙色正能量”

橙色具有母爱或大姐姐般的热心特质、是从事社会服务工作时,特别是需要阳光般的温情时最适合的色彩之一。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团委组织志愿者持续四年看望慰问独居离退休职工,每年节假日提供亲情陪伴,心理关爱等服务,给老人带去亲切慰问与关怀。同时到酒坊巷社区、橄榄山敬老院,看望慰问孤寡老人。

参加保护未成年少女公益活动,为山区留守未成年少女提供讲座、团体心理辅导等活动,加强未成年少女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进校园、关爱农民工子弟等活动;关爱山区贫困家庭孩子,爱心接力塔石山区的两户困难家庭的三个孩子。爱心结对助学东湄小学,并为因车祸失去双亲的金华塔石乡女孩提供心理援助关爱,帮助孩子们增强信心,树立自信。

(三)加强心理宣传播种“黄色新希望”

黄色是明度极高的颜色,有光明、辉煌、快乐、希望、智慧和明朗等个性。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团委引入心理学理念,编制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普及心理学知识。建立公众平台,微信,定期心理学知识,加强宣传引导,引导青年员工关爱身心健康。在3.5学雷锋期间,内部心理咨询师走进金华双龙社区,展示心理健康知识展板、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手册,免费提供心理测评,为小区老人提供心理援助支持。

(四)阳光读书会打造“绿色心氧吧”

绿色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健康、安全等。为帮助青年员工远离浮躁心态,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团委围绕心灵成长主题,筛选心灵书籍,定期开展“阳光读书会”打造心灵氧吧,大家聚在一起,阅读心灵书籍、讨论分享感悟,开展冥想静心以及心理游戏,使大家真正从书中得到收获,让生命回归和平和宁静,共同营造宁静心灵家园。开展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婚恋心理等主题的讲座和心理沙龙,促进大家的交流学习成长,传播心理健康理念。

(五)建立心灵工作室建设“青色主阵地”

青是一种底色,清脆而不张扬,伶俐而不圆滑。古文有“青,取之于蓝,而青胜于蓝”的说法,它象征着坚强、希望、古朴和庄重。国网金华供电公司团委整合已取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内训师、公司志愿者组成团队,成立了“心媛”阳光心灵工作室,建章立制,制订全年计划,建立服务制度,明确服务内容、工作原则,注重与企业中心工作、团青岗位建功、志愿服务、阳光生活相结合,规范工作开展。同时还建立阳光微信群,传播心理学知识,共同探讨分享,促进青年团员交流成长。

(六)阳光心灵进班组添加“蓝色剂”

蓝色给人以冷静、沉思、智慧和征服自然的力量,成为现代科学的象征色。策划“阳光心灵助力安全生产”、“阳光心灵进班组”、“阳光心理课堂进基层”主题系列活动20余次,工作室成员进现场、进班组,对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和一线班组员工进行心理知识宣传、心理疏导和帮助,开展以“直面焦虑”、“情绪管理”等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帮助青年员工认识负面情绪的积极作用,有效助力青年生活工作,活动覆盖面达到230多人。

(七)提供心理辅导搭建“紫色连心桥”

紫色是优雅、浪漫,紫色在自然界中较少见到,所以被引申为象征高贵的色彩,带有高贵、神秘、高不可攀的感觉。向员工提供心理测评,包括SCL―90(心理状况测试)量表、员工压力源量表、艾森克人格测试等专业心理测试,帮助青年员工了解自我,探索心灵成长。

“心媛”阳光心灵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作为阳光心灵天使,了解发现身边需要帮助的青年员工,以自愿为原则,提供心理援助。根据青年的需求,遵循保密原则,提供个体心理测评服务平台,对青年的心理健康进行综合评估,帮助个体了解自我的职业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改善的方面,同时结合个体需求提供相应的心理援助。自“七彩阳光”行动开展以来,向受产后焦虑、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等困扰的青年员工提供一对一辅导咨询近40余次。

阳光行动范文第3篇

阳光行动的实质和最终目的就是“阳光警务”,“阳光警务”应该在两个方面抓起,一、内部化管理要警务公开化、执法透明化。我们应敢于将制度的建立、队伍的管理、执法的行为、执法过程、执法的结果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公安干警的执法规范化水平、信息化实战水平及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二、外部就是加强宣传教育、好人好事、开展“大走访”、便民利民等爱民实践活动,提高群众对公安队伍的“认知度”和“支持度”,树立良好的公安形象。

不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我认为只要把我们的行为无条件的晒于阳光下,没有遮掩,实行透明化管理,我们公安队伍就会成为一支纯洁廉政的队伍,成为一支党委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队伍。近几年来,我所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能够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作风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少数同志仍然存在着为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服务观念淡薄的问题,办事拖拉现象仍然存在;有少数民警在执行“五条禁令”等廉洁自律等制度方面,自我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有的同志缺乏工作动力,比待遇,图享受,只要组织照顾,不想多作贡献;有些年轻同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不能深入基层,严重。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公安机关在党和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必须坚决彻底地加以解决。

因此,我们公安民警必须把这次“阳光行动”当作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良好契机,借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帮助我们查找并解决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实、廉洁高效的“阳光”公安队伍。我作为公安队伍中的一员,从以下几个方面争做“阳光警察”:

第一,加强对政治理论、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经常要与很多社会的阴暗面接触,能遇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所以,只有政治素质过硬、法律意识强、职业道德高尚,才能保证我们不褪色、不变质。

阳光行动范文第4篇

优势:

1、风行牛奶是广东地域性著名品牌,也是广东历史最悠久的牛奶品牌,是很多人喜欢,信赖的品牌。

2、奶源靠自给自足,供应量充足。

3、生产过程中严格把关质量,值得信赖。

4、品质高端,杀菌过程严格,牛奶新鲜。

不足:

1、对于风行牛奶,目前关于还原奶的标识尚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但以还原奶冒充纯鲜奶的问题依然存在。

阳光行动范文第5篇

春去夏犹清,人间重晚晴。

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亿,空巢老人突破1亿,失能半失能老人达到3500万……当去年10月,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后,冲击国内经济、社会、文化、家庭的“银潮”扑面而来。

2016年,广州以黄埔区为实验基地,开始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打造幸福养老乐园,创建“爱心午餐服务全覆盖、社区居家养老全覆盖、医养融合服务全覆盖、多元支撑保障全覆盖”四位一体的养老新模式。这一探索给老年人的养老事业提供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闪亮数据 养老服务实现全覆盖

黄埔区位于广州市行政区划版图的中心,面积484平方公里,辖区内有14个街道和镇,共有99个社区、28个村,常住人口88万人,户籍人口44万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6.5万人,占户籍人口的14.81%。

广州市黄埔区民政局局长张灿华向《小康》记者介绍,目前,黄埔区共有养老机构11家,床位近3100张,床位比例约为46‰,在广州市率先完成了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40张的目标。其中公办养老机构3家,床位1800张,为全市各区中最多;民办养老机构床位1200张。

此外,黄埔区已建成区、街级居家养老示范中心各1个,日间托老服务中心143个(街镇级16个,社区127个),星光养老之家177家,农村老年人活动站点28个。

张灿华说,目前,黄埔区的养老事业发展已经做到了6个全覆盖: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区街两级全覆盖,日间托老服务中心社区全覆盖,60岁以上辖区户籍特殊困难及80岁以上辖区户籍长者免费享受爱心午餐全覆盖,80岁以上辖区户籍长者“平安通”紧急呼援服务系统全覆盖,60岁以上辖区户籍长者“银龄安康”意外伤害险全覆盖,70岁以上辖区户籍长者长寿保健金高于广州市标准全覆盖。

耀眼数据的背后,是黄埔区民政局近年来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改革道路上的努力探索。

科学布局 日间托老中心社区全覆盖

黄埔区区域范围大,各街镇面积大小不一,最大的九龙镇就有180平方公里,三分之二的街镇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老年人从居家到达街镇日间照料中心,需要步行较长时间,甚至乘车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因此,以街道为单位设置养老服务设施站点显然不利于老人前往。同时,随着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过去以日常生活照料、娱乐活动为主的社区养老服务内容也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养老需求。

张灿华说,为了更能贴紧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照料为依托的养老模式,黄埔区从老年人行走半径和服务半径两个维度,对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重构,确立了以社区为单位进行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的工作思路。

据悉,2016年,黄埔区投入1145万增建109个社区日间托老服务中心,打造集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助餐配餐、精神慰藉等于一体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对于社区日托中心的设点布局、设施配备以及功能设置上给予更多灵活性和自由度,不追求“高大上”和表面效果,没有对场地面积、床位数量做硬性要求,而是坚持因地制宜和以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比如依托原有星光老年之家、农村活动站点,不少农村和转制社区选择在离老人家近、老人家喜欢聚集聊天的祠堂。有的社区拿出集体经济自有用房,使得日托中心更为贴合老人,真正解决了设施与人口分布空间错位问题。此外,为了保障日托中心正常运营,每年给街道日托中心安排运营经费15万元,给社区日托中心安排运营经费7万元,为老人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文体娱乐等服务。

据了解,接下来,黄埔区民政局还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入社工机构的服务,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与的社区层级的医养结合,推动社区日托中心从1.0版向2.0版、3.0版等更高层次不断升级发展。

对焦需求 爱心午餐惠及15镇街

镇添是广州市黄埔区萝岗街的一位老人,今年82岁,身体尚能自理的他,每天中午都会来到离家不远的黄埔区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在那里,他可以免费领取一份价值12元的爱心午餐。爱心午餐包括两荦一素还配靓汤。这样的习惯,他已保持了两年。儿子女儿在外工作,不用赶着回家忙上一顿饭,钟镇添也偏好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的饭菜,因为符合老人们的胃口。

一份爱心午餐,惠及15个街镇。

《小康》记者了解到,2016年至2017年1月,共有15万余人次黄埔区老人享受了这份待遇。截至目前,每天登记就餐人数达2400多人。

这是广州市黄埔区对该区户籍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人和80岁以上老人进行的“大配餐工作”。这意味着只要这些老人愿意,都可以步行几分钟,到社区的日托中心饭堂免费吃午餐。

据黄埔区民政局社会福利救济科介绍,爱心午餐的成功推广、惠及老人,与前期的精心准备密不可分。

新黄埔区成立后,黄埔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开展了全区养老服务调研,向居家养老服务对象、日间托老服务对象、60岁以上老人发放调查问卷,并走访了养老服务场所及访谈相关负责人,整理出了目前老年人的需求排序,其中助餐配餐需求排名靠前。从2016年起,黄埔区民政局积极推动配餐服务由试点探索逐步迈向规范化全面发展,对原有的模式进行了全方位调整改善,首先将大配餐工作纳入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体系,定位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日托中心覆盖全部社区,甚至一个社区多个日托中心,成为爱心午餐供应点的有力支撑;再者是免费促全面、筹资保基本,明确爱心午餐服务覆盖全部有需求的社区老人,其中黄埔区户籍的60岁以上特殊困难老人和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为免费人群。这样一来,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就确定了下来。

按照一年100万份,每份12元的标准,黄埔区一年就需要养老投入1200万元。

那么,这笔经费从何而来?

原来,黄埔区采取“财政+慈善”模式,在黄埔区政府财政投入的同时,将爱心午餐作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暨“羊城慈善为民”行动系列工作慈善重点推介项目,积极发动慈善机构筹款,保障了免费人群的用餐M用,从而较好的解决了“在哪用餐、由谁服务、怎样买单”等问题。

张灿华介绍,由于所选择的餐饮企业都在黄埔区域内,热链配送抵达供应点的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小时,不少街道还为老人配置了保温饭盒,使老人吃上了营养卫生、新鲜热腾的午餐。

据了解,为了了解老人膳食服务需求,各街镇干部还会上门走访长者,建立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工作制度的同时,利用社区卫生服务资源为用餐老人开展免费体检。

一些身体健朗的长者也乐得成为老年义工,在供应点协助服务。80岁的王爱巧说,为同龄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心情相当舒畅。

整合资源 “医养社”全面融合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城乡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5.3%。从年龄段来看,79岁及以下的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11.2%,80岁及以上老年人自报需要照护服务的比例为41.0%。此外,11.3%的老年人需要康复护理服务,10.6%的老年人需要心理咨询或聊天解闷服务。

养老机构最需要的就是养老护理员,直接为老人提供照护服务。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目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不到30万人,缺口高达1000万。而民政部门规定,在养老机构中,养老护理员与老人的比例应该是1:3。但实际上,能够达到要求的微乎其微。护理人员与老人的比例保持在1:5或1:6已经算“人员宽裕”,有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和老人的比例为1:10。

如何破解护理人员缺乏,保证老人在养老机构有质量的生活?“医养社”融合应运而生。

据悉,广州市对养老事业制定了“9064”模式,即90%居家养老,4%在养老机构养老,6%在社区养老。

黄埔区老人院二期是一项引人注目的工程――2012年10月动工,总投资上亿元,23层楼高,总床位1200多张,是广州区一级最大的养老机构。去年10月底,该项目投入试运营,成为创建全国养老服务综合改革示范区的一个亮点项目。

这个项目的特别之处在于:楼上养老院,楼下办医院。该项目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深度合作,1至4层为医院的老年病康复科,设病床60张,为养老院内老人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

“老人有什么不舒服,直接坐电梯下来就可以找医生。”77岁的蔡婆婆在老人院二期生活了几个月,赞不绝口,“医生就在家门口,不怕半夜找不到人。”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项目仍有不少床位空置。据黄埔区老人院院长刘旅滨介绍,二期工程投入使用,老人院总床位数上升到1200张,目前收住近400名老人,失能失智老人超过80%。虽然还有很多老人在排队等待入住,不过目前护理人员存在缺口,还需要想办法解决。

数据显示,目前黄埔区已经实现了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的目标。黄埔区民政局局长张灿华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实现公共养老与市场化养老协调发展,对各类型养老机构床位进行合理定位和调整,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主要留给“三无”、低保老人等;引导鼓励民办养老机构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黄埔区域和服务群体特点进行多样化探索。

不断求索 推动“机构养老”专业化

在黄埔区,3家公办养老机构之一的黄埔老人院,于2016年5月,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广州市同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院内长者提供专业服务。

“这是院舍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之一,即外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嵌入到老人院的方式开展服务,另一种就是广州市老人院内设社工科的方式,为老人开展专业服务。”广州市民政局社工处负责人说。

像同心社工以外部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嵌入到老人院的方式开展服务,面临着院内管理与老人服务的两个融合工作。

“在黄埔区老人院,社工不仅开展回应长者需求的个案介入工作,还需要开展家属介入服务,也要积极配合院方工作。”同心服务总监冯健波说。

80多岁的李婆婆早年丧偶,独自居住。李婆婆的儿子利用母亲的信任取走了她的钱财,李婆婆伤心过度导致身体及精神状态下降,拒绝和他人沟通,逐渐出现较为严重的脑退化症状。李婆婆入住老人院之后,出现了明显的抵抗情绪,不相信任何人,拒绝护理员的照顾。

与抵抗情绪较大并且脑退化的长者建立关系是比较困难的,但社工没有退缩。通过引导李婆婆参加手工活动等方式,社工努力减缓李婆婆的不安和抵触情绪。通过两周的面谈和活动引导之后,李婆婆接纳了社工,但她还是经常拒绝护理员的照料,想回家,并时常发脾气。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护理员、社工、医护人员以及家属的多方配合,才能让长者逐渐适应,接受老人院的生活和服务。”社工小曾说。

在跟进过程当中,社工缓和了李婆婆的情绪,还不断协调各方关系。社工、责任护理员、护士成立了专案小组,及时沟通老人的情况,并引导使用合适的沟通技巧,让老人接受老人院的作息和服务,减少老人情绪爆发和抵抗的行为。同时,社工通过与其他专项社工的联合服务,让老人的女儿了解和理解老人的生理心理转变,配合做好沟通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李婆婆后来完全适应了老人院的生活。

转化优势 实现幸福养老模式升级

新黄埔区由原黄埔区、原萝岗区于2015年9月1日合并而成。

张灿华认为,新黄埔区具有养老服务业发展得天独厚的优势。黄埔区拥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北有青山连绵,南有黄金海岸线,古韵新风并存,宜业宜居,更宜发展养老服务业。而黄埔区委区政府对民生福祉高度重视,及时对福利政策标准进行了调整,按照“就高从优”统一标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优势汇集,为养老服务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此外,黄埔区养老服务设施基础扎实,社会资源丰富,民营养老机构对养老市场进行差异化细分,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