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幸福人生讲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堂是王晓平副教授和高明书教授主讲的以《教师心理特征与心理健康》为题的课。他们认为世事纷繁,扰人之至。生命个体很容易导致性格解体,尤其对地位“处江湖之远”,然精神“居庙堂之高”,却高处不胜寒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言。在压力剧增的当今社会,教师要解决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就要克服性格上的情绪化,注意自身的心理保健,学会缓解压力,寻求社会支持,学会适度休闲,张弛有度,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多养成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学会自己破解心理压力,善于遗忘生活中的烦恼,静心修身养性,积极与他人、外界进行交流。这些观点与方法,对从事近30年教育教学的我来说是很有感触的。一个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年复一年,或多或少会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不顺眼的学生、不地道的领导,如果不注意心理调控,日复一日,由量变引起质变,出现心理问题,很容易情绪化、极端化,往往会把一些完全可以协调解决好的问题搞得一团糟,甚至不可调和。
第二堂课是《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调控》,由刘晓明教授主讲。他在讲课中说,一名教师如果长期在“三点一线”的有限空间行走,没有积极健康的心态,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他主要分享了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疲劳与对策,其中有针对性地讲了心理调控的基本方法,让我感同身受。面对职业倦怠,教师要变压力为动力,就要及时有效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察觉并主动调节不良情绪,正视现实,合理给自己定位,要制订明确的奋斗目标并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就感,保持阳光心态。刘教授认为压力就是兴奋剂,人没有压力则不会前进。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会管理压力,驾驭班级管理,有效管理时间,要建立正常的同事关系,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注意运用社交技巧,优化社交技能,争取学生、家长、领导、同事和社会的广泛支持。刘教授的讲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通俗易懂,有理论、有数据、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令人口服心服,极有力度地穿破我们职业倦怠的乌云!
第三堂由肖川教授主讲《教师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在讲座中,他概括了幸福人生必须具备“五感四有”。“五感”指: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自豪感、优越感;“四有”指: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我认为他这个“五感四有”,浓缩了幸福人生的基本内涵,幸福其实很简单,心在哪,幸福就在哪!幸福就是一种愉悦的感悟与体验,小草有“春风吹又生”的成长幸福,鸟类有“天高任我飞”的自由幸福,教师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就幸福,关键是如何去看,从哪一个角度去看。肖川教授在课堂中用八句话引导我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对待教师职业、如何做人:一是快乐是一种美德;二是微笑是一种力量;三是优秀是一种习惯,要注意平时点点滴滴的知识积累;四是成功是一种心态,要做最好的自我,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五是歌唱是心灵的阳光,学校应该歌声绕梁、书声琅琅、笑声充斥,教师要有书卷气,像个秀才;六是简单就是享受,享受生活就要少一点不必要的应酬,不要把简单的事复杂化;七是清白是温柔的枕头,心底无私天地宽,身正不怕影子歪,对于个人财产能自豪地说“我挣得每一分钱都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因为它的背后只有智慧和汗水”;八是幸福是灵魂的香味,散发出信、望、爱的味道。
肖川教授在课堂意谈到了教师专业成长与教师心理健康的关系,他说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互相影响,相得益彰。教师的专业成熟要求教师首先做一个有思想的人,让教育充满思想,思想充满智慧,让生活充满人性的光辉。而学习与思考是我们做教师变得有思想的不二法门。这在肖教授的《读书与成长》一书中也体现了这种思想,书中有这么一段话: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学习,而读书是最为重要的学习途径……读书的过程就是与世界进行交往的过程。读什么,怎么读,后者更重要,书不必读得很多,但一定要读透,“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之言说的也是这个理。
今年,我有幸参加了在安顺市举行的为期两天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研讨会的学习活动。虽然培训时间很短只有两天,但也使我学到了很多很多。在学习中使我对新时期的班主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班主任这个岗位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有一位专家、班主任老师作了报告。德育核心专家张国宏作了《让班级因我而精彩》的报告;全国优秀教师桂贤娣作了题为《用情用智享受班主任的幸福人生》的专题讲座;全国优秀班主任王文英老师作了题为《阳光教育》的报告;在这次培训活动中,专家们所阐述的教育观点,风格平实,语言或幽默风趣、或朴素真挚,列举了大量生动感人的实例,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一些新的班主任工作理念。我们所学、所领悟到的也只是些点滴的皮毛、冰山的一角。在这里,也只能将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想,做一下粗略的梳理介绍,供大家探讨、学习。以下就是我在学习中的几点主要体会:
张国宏先生的讲座语言平和亲切、内容博采众长、案例真实感人、讲授方式诙谐风趣,三个半小时的讲座让教师们受益匪浅。在经过教研组内交流心得后教研室组织年级组间交流。本次座谈会的目的是:听讲座后就要反思,学经验后就要实践,用方法后就要交流。并向老师们提议,希望结合自己的发现和切身感想,谈张国宏先生讲座所感所获,并能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桂贤娣老师就是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的一名优秀教师。她娓娓道来的一段段故事,是她真实的生活写照,是她走过的人生历程,让我们深深的内心震撼。
桂老师是在苦难中长大的,面对人生中的苦难与辛酸,桂老师充满了幸福与感动,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家的风范。在演讲过程中,桂老师一直强调自己童年的幸福,并说“我有幸福的童年,所以我要给孩子童年的幸福”,让我感慨颇深。
快乐的工作,阳光的生活是桂老师对我们的深情期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常常为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学生的回报而痛苦,常常为自己的奉献得不到领导的认可而痛苦,就这样在痛苦中蹉跎岁月一事无成,须知我们是为自己而工作,在工作中应做到无愧自己的良心,教育是良心活,它在平凡中彰显着人性的伟大。
王文英老师以鲜活的案例、丰富的知识内涵、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诙谐的语言深深的感染了我,令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真是受益匪浅。
一、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海南中学是海南省教育厅直属的省重点中学、海南省示范性学校,学生均是来自全省各地的佼佼者,因此,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育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优秀学生,使其成为面向未来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海南中学是全寄宿学校,学生除了面临环境适应、学习内容及人际适应外,还面临着学习方面的激烈竞争,这些状况都需要心理教师在设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做充分考虑。在实践中,我们以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为核心创建校本课程体系,立足于积极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校本课程体系的内容及开展形式则是根据各年级情况而设计,主要涵盖对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及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等内容。
初中阶段初一至初三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均是学校校本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两周一次课。
初一的课程设计以“适应与养成”为核心目标,培养学生“适应”初中新的学习环境和养成更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同时加强自我认识,使之能够客观评价自己,积极与新同学新老师沟通,主要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友善、热情、开放思想等积极心理品质。
初二的课程设计以“帮助学生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核心目标,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逐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加强自我认识,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主要培养谦虚、自律、幽默、感恩、希望等积极心理品质。
初三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计以“顺利应对中考”为目标,培养对各种挫折的耐受力,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升学观,学会调节情绪,排解学习压力,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和技能,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中考等,促进自己心灵的成长,主要培养学生感恩、坚持、创造力、团队精神等积极心理品质。
而高中阶段将高一年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作为学校校本必修模块的学习内容。课程以“适应”及“规划”为核心目标,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适应”高中新的学习和人际;学习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做好选科、选考的准备及探索未来职业规划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热情、好奇心、好W、善于交际、善良、爱、合作等积极心理品质。
高二年级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本选修模块的内容,以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的形式开展。课程以培养学生“多元化发展”为核心目标,目的是帮助学生培养及确定自己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多种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学会处理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等,主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领导才能、公平、诚实、谦虚、幽默等积极心理品质。
高三年级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排入了班级周会课,心理教师、班主任互相配合,在心理教师的指导下,由班主任负责实施安排。课程以“个性化成长”为核心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升学观和择业观;学会感恩、调节情绪,排解学习压力;激发潜能,高效学习,科学应考;积极应对挫折,体验心灵成长,以感恩的心态去看待高考,看待自己心灵的成长。主要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宽恕、感恩、希望、坚持、勇敢等积极心理品质。
海南中学还开发了多套校本实验教材。2008年10月,出版了高中校本心理实验教材《心灵俱乐部》;2008年8月,出版了《德育实践与探索》,收录了部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及心理主题班会设计,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的特色教育课程;2009年3月,出版了实验教材《放飞理想 相信自己――高考成功心理》《中考成功心理宝典》;2009年11月,出版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案及咨询案例集》;2009年4月,开始每学年编印一辑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手册《阳光手册》;2010年,“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课程研究获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二等奖,“‘中高考成功心理’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施”获三等奖;2016年开始,我们又着手汇编初一到高一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幸福课)系列课程,也将结集出版。我们在不断地思考和完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体系,以此更好地促进学生幸福成长。
二、以“融入式”生涯教育,为学生幸福人生助力
2014年,海南中学全面启动了学校生涯教育。学校首先成立生涯规划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挂帅,党委书记负责主抓,调动全员参与,对多方面资源整合利用,多渠道融入,由此形成教育合力来推动这项重要工作。
2015年10月,申报的课题“新高考制度下普通高中‘融入式’生涯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获得海南省“十二五”重点课题立项,学校也进一步以课题研究来推动生涯教育工作。
1.学校心理教师参与到生涯教育的顶层设计中来,推动生涯教育在学校的全面开展。心理教师除了在传统的心理课上渗透生涯规划教育外,还开设了生涯选修课“电影人生DD开启幸福生涯之旅”,以对学生喜爱的电影进行观摩与研讨的形式,与积极心理辅导相融合,为学生开启了了解自我、了解世界的生涯选修课程,得到学生的欢迎并让他们获益匪浅。
2.将生涯教育融入班级建设和主题班会课中,创建生涯规划班级文化建设。班主任除了利用教室黑板报外,还指导学生自主创建了生涯规划班刊,分享生涯教育资讯,以及记录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的成长和收获;另外,心理教师和班主任一起设计及开展系列生涯主题班会,充分发挥心理教师的专业指导作用和班主任的具体落实作用,从而调动每位教师在生涯教育中的优势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热情。
3.学校对家长开展了大量的生涯规划普及讲座,进一步帮助家长认识生涯教育的重要性,以此开发家长资源,发挥家庭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形成生涯教育合力。如开展“家长进课堂”的职场分享活动,以及“家长进校园”的职业推荐大会。前者家长进课堂分享职场经历和人生感悟;后者家长们进校园,和学生面对面进行类似招聘会的现场职业介绍大会,让学生可以接触及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同时这些活动也是为了寒暑假开展的“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做准备。
4.学校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生涯教育。“走出去”活动之一就是沿袭我们学校具有特色传统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进行社会调查、职业体验,人物访谈等,并撰写研究或调查报告,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另外,每年的寒暑假,学生也要“走出去”参与社区服务,例如我们暑假开展的“职场体验与探访”主题社区服务活动、“JA职业见习日活动”(工作影子活动),寒假开展的“幸福生涯人访谈”主题社区服务活动等。
“请进来”是利用校友及社会相关人士的资源,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展各种活动,如学校的“衍林讲坛”,邀请专家学者和社会各行各业人士来做演讲,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角度分享知识,分享人生阅历或见识等。学校还邀请大学校友返校开展活动,让大学校友和在校学生分享自己的高中生涯和高考经历,以及上大学后的收获和感悟,来帮助在校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和价值,增进对不同大学院校与专业的认识了解,更好地珍惜及把握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及加强相关能力素养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这些“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活动都为学生的生涯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新鲜资讯和强大动力,引导其朝着自己的梦想,更科学更理智地规划自己的幸福人生。当“融入式”生涯教育形成合力的时候,可以说为学生的生涯发展增添了更为有利的成长助力。
在生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是值得记录的,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不断回顾和反思自我,同时也是对自我的肯定和激励。因此,我们请每个学生为自己建立一份生涯成长记录袋,汇编一份自己的生涯成长记录册,同时也将为学生建立生涯成长电子档案,帮助学生把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的信息和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汇编,作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珍贵礼物。
三、营造幸福温暖气氛,帮助学生绽放美丽心灵
海南中学的高中部幸福教育中心、初中部心理辅导中心都是基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成的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服罩行模配有较为完善的软硬件设施,旨在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环境,多渠道营造幸福温暖的氛围,使师生的心灵像花儿一样绽放,负能量得到释放,正能量得到提升,个人得到成长,使其真正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精神家园。
高中部幸福教育中心建筑面积四百余平方米,于2014年底建成,投入三百余万,中心整个装修设计风格结合了海南的海洋文化特点。中心所有天花板都是明亮的蓝天白云,地板则是海洋、沙滩、溪流的灵动呈现。中心设有不同功能室(区)九个,并以海洋特色命名:心理阅览区(沐风阁)、宣泄室(海螺屋)、悦纳室(紫贝居)、咨询室(星语房)、沙盘室(沙海苑)、团体室(海豚湾)、潜能室(珍珠屿)等。中心购置了先进的心理仪器和设备,如音乐放松椅、按摩椅、身心反馈仪、自信天使、拥抱使者、注意力挑战仪、团体音乐放松仪等,还购置了大量的心理阅读书籍。初中部心理辅导中心位于初中部办公楼六楼、教学楼七楼,由四个功能室组成,分别是个体咨询室(畅心园)、沙盘游戏室(沙海苑)、宣泄室(清心阁)和团体心理辅导室。
学校初高中的心理中心,由心理教师均轮流值班,主要针对个别存在心理困扰或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排忧解难。采用心理热线、“心灵小屋”、心理信箱及网上心理咨询等方式,多渠道为学生进行咨询辅导。学生还可以在这里通过音乐放松椅、按摩椅、自信天使、个体沙盘等享受自助服务,以达到放松身心、增强自信心的目的。特别是高中部的幸福教育中心,利用场地和设备资源面向全体师生开展幸福自助活动,如周一的海豚湾“幸福K歌会”、周三的沙海苑“沙盘心灵花园”、周五的海豚湾“幸福电影院”等,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宣泄及调整,以达到放飞心灵、调整身心、体验幸福的目的。
四、家校联动,共同呵护学生的美丽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需要家庭的参与、社会的支持。海南中学于2006年成立家长学校,由学校相关领导、心理教师及外讲专家为各年级家长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及针对性强的专题亲子教育讲座,如对初一家长开展“改变从您开始――亲子沟通训练讲座”,对初二学生家长开展“知‘性’话题――青春期家庭教育讲座”,对高一家长开展“和孩子共同成长――高一新生适应性讲座”“文理分科指导”,对高二家长开展“如何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情感问题”“高二学生的理想教育”,针对初三、高三家长开展“爱的鼓励――考前家长心理讲座”等。通过这些专题教育,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宣传,同时提升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水平,形成家校教育合力,进一步扩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012年10月,海南中学的两位心理教师撰写的家长专题讲座教案在全国家长学校优秀教案征集评选活动中均荣获三等奖。2013年,海南中学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首批示范家长学校”荣誉称号,同时被海南省教育厅授予海南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一
2002年以来,学校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质为目标,通过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氛围来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学校大厅和长廊,作为开放式展厅,长期展出师生的优秀彩墨画作品,让校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艺术和文化气息;依托网络平台,在校园网首页开辟“网上展厅”,定期展出彩墨画作品,以开放的姿态加强对外交流,彰显学校的艺术特色;小山鹰电视台“彩墨时空”栏目经常播放彩墨画系列节目,使学生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国画教室中配备了与彩墨画相关的各类经典书籍,使孩子们沉心静气,在艺术的海洋中幸福徜徉。
多年的美术积淀及浓浓的艺术氛围,提升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促使学生以艺养德、以艺启智、艺美人生、多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播下美的种子。
二
学校的美术教师团队积极推进艺术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将美术课设为连堂课,为学生完成彩墨画作品保证了时间。在完成国家规定的教学任务之余,增加彩墨画课时,开发彩墨画校本教材,做好彩墨画普及工作。为满足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的需要,学校还设置了彩墨画教室,配置了多媒体设备,拨付专项经费购买绘画用品:宣纸、毛笔、毛毡、调色盘、墨汁……学生只需带国画颜料进课堂,就能全员参与绘画活动,既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也为彩墨画进课堂提供了物质保证。
彩墨画是国画的“现代化”,其技能纷繁庞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彩墨画技能,提升美术素养,我们把相关专业的技能梳理、分解,将知识点分层,呈递进式分步教学,化繁为简,细分为不同的台阶知识点。美术课堂上,孩子们尽情挥洒笔墨,观察、记忆、想象,用线条的疾、徐、顿、挫、起、伏、抑、扬等表现他们自己眼中的自然物象,表达所思所想所感,再现物象的力度感、韵律感和生命感。通过不断地尝试和练习,学生很快掌握了这种以水墨为主、彩色为辅,切合他们成长需要的艺术创作风格。孩子用彩墨画表现生活,表达感情,建立自我与外界的沟通,每一个小小的创意都能够得到美术老师的认可和同伴的赞赏,每一次成功的体验也在无形中帮助他们形成乐观、积极、阳光的心理品质。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教育,它通过技法实践与艺术审美活动给予学生心灵和情感的陶冶、净化,从而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2012年,学校开展了以“每天都上一个新台阶”为主题的书法作品征集活动,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其中,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向上。
三
为使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学校先后邀请重庆国画院画家蒋才老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萧家渝老师到校开展彩墨画专题讲座。与此同时,学校还倡导“用孩子们自己的眼睛看周围的人和事”,引导学生接纳生活、品味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活动,逐步培养服务社会的责任感。结合“好习惯点亮幸福人生”主题活动,学校组织全体学生画“好习惯”,并将优秀作品彩绘到涂鸦墙,在美化校园的同时加深同学们对好习惯的理解;植树节当天,学校发动各班同学积极绘制环保牌,由各班推选出最精彩的一幅交给学校,学校统一将同学们绘制的环保牌制作成户外花草牌插入社区的花园中,帮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此外,学校还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搭建艺术特长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艺术节、彩墨文化节、“墨香南岸”女子书画展、亲子户外写生活动、“新竹杯”书画赛等,丰富了学生的艺术生活,提高了孩子的艺术鉴赏水平,多维度滋养了学生的艺术气质。
一、“幸福学校”的提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
2008年,我在深入思考和反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办“幸福学校”的构想,这一提议立即得到了当时的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的认同,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就开始着手分步付诸实践。2011年,正式确认了“建设幸福学校,奠基幸福人生”的学校特色发展目标。
二、“幸福学校”的诠释
在“闽小”师生的心中,“幸福学校”就是每一位教师都践行、见证、引领、帮助学生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关注、关爱、教育与幸福。
三、“幸福学校”的创建
1.继承中创建。
(1)传承学校传统,办有历史的学校。
“闽小”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积淀了很多宝贵鲜活的经验,也形成了一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比如学生的“小金鹰”文化、教师的“航鹰”文化、“三个一”育人模式等,这些都是幸福学校持续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土壤。在此基础上,我带领教师们认真梳理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围绕着“幸福学校”进行了整体性设计。结合当前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变化,我们把理念的转变、实践的落实和能力的提升进行了深度整合,从幸福的学生、幸福的课堂、幸福的教师、幸福的家庭四个方面整体系统地构建幸福学校体系。
(2)创新学校文化,办有文化的学校。
我们“幸福学校”的建设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构建,因此,学校特色建设的关键是如何全面把握自己独特的校情、独特的学校文化;以民主和科学的方式,设计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学校文化优化发展的方案。
这种策略的关键是用行动研究的态度,深度研究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找到并提炼出学校发展进程中一直在起作用的元素,然后在此基础上,整合出一个新的结构。基于学校文化的情境化改革,既能整合学校既有的成功经验,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
2.整体性创建。
学校特色建设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改革与优化,“幸福学校”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建构了“幸福学校”的体系。
(1)幸福的学生――多彩的“小金鹰”文化。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我校实施幸福教育,在学生幸福方面关注两个层次,一是让学生“当下幸福”,二是培养学生“一生幸福”的愿望和能力。同时,我们应该摒弃社会上那种让孩子“为了未来幸福而透支当下幸福”的想法和做法。
让学生获得“当下幸福”。在学校里,为让学生获得“当下幸福”,我们主要以“减负增效”和构筑“小金鹰”文化两大策略来保障。“减负增效”是学生当下幸福的时间上的保证,给学生留下感受丰富多彩生活的时间和空间。而我校的“小金鹰”文化建设本质上是为学生幸福发展服务。在“闽小”,“小金鹰”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只是一系列“小金鹰活动”。延续至今,它有了新的文化诠释。“小金鹰”已不再只是一种活动,而是一种校园文化,一种幸福的教育文化。“小金鹰”文化建设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使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让学生获得“幸福的本领”。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闽小”的学生都知道一句座右铭:“好习惯成就一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一个孩子的一生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道德习惯、行为习惯,是学生创造幸福生活的基础。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孩子的一生幸福打下基础,这也是我们“幸福学校”建设的保障。
(2)幸福的课堂――进行“三学”教育改革。
如果说课程、课堂是通往幸福的“跑道”,那么,教学过程本身就是“获得幸福”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学生对知识和人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我们提出的“三学”,是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强调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爱学”;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会学”;取得正面、高效、优质的学习效果――“优学”,从而形成“课内高效学、课外个性学、生活皆学习”的学习文化,全面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实现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把“三学”具体化为可操作的课堂教学环节,并概括为“自学质疑―释题定标―合作探究―巩固拓展―检验小结”。上述课堂教学模式,融入了学习学、有效教学、课程改革等多元理论,具有“闽小”的校本化特点。我们对课堂的共同愿景是,实现“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
(3)幸福的教师――微笑、关爱、专业。
我们认为,教师应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和受益者,学校既要为学生的健康发展负责,同时也应为教师的职业幸福负责。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在“闽小”,我们也在培育“幸福教师”的形象,构建幸福教师文化,让教师成为幸福的“引航之鹰”。我们对众多优秀教师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炼出了“幸福教师的画像和关键词”:微笑的教师、关爱的教师、专业的教师。
“微笑”的教师。“微笑”体现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教师的微笑源于内心的和谐喜悦,这很大程度上与教师们自我认知到的个人魅力及家庭和谐幸福有关。为此,我们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提升教师的幸福感:第一,举办“幸福人生”系列讲座,致力于引领教师形成积极的思维方式,多方面树立自信,享受职业幸福,享受幸福人生;第二,开展“另一个我”系列活动,关注身体健康,努力让教师通过展现多方面的才华来丰富他们的才能,从而提高幸福感。
“关爱”的教师。小学阶段,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处处充满着关爱的环境。在“闽小”,我们从“会爱”与“大爱”两个方面培养关爱型的教师,让大家在“关爱”中,体验爱与被爱的幸福。第一,做“会爱”的教师,通过身边的榜样来感染教师“会爱”;第二,做“大爱”的教师,努力让教师形成“大爱”意识,不仅关爱我校的孩子,而且关爱他校的孩子、社会上的孩子。
“专业”的教师。教师的专业性是职业幸福的根基,只有“专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才能收获专业发展的幸福。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师的专业提升,使他们不断实现自我超越。第一,分层次培养教师,为每一位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第二,举办“幸福读书”活动,引领教师多读书、读好书;第三,开展“微课堂”活动,举办教师课堂教学经验与成果推介会,实现由教师个体创新到教师团队创新的转变,提升教学效果。
(4)幸福的家庭――构筑幸福的“爱巢”。
家长作为教育的启蒙者,必须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融入学校成为一个整体,与教师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幸福成长。我们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提升家长教育素养、引进家长参与民主管理、开放办学资源等做法来营造和谐的家校关系。
四、“幸福学校”的成效
我们认为,幸福是一种能力。我校的师生学会了积极地去理解、感受和创造幸福,“闽小”更注重的是培养师生获取幸福的能力。
“幸福学校”建设只有起点,永无止境,我们将一直在这条幸福的路上探索与追求!
专家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