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测试心理变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电台;记者;采编能力
新闻节目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大重要途径,是传统媒介之一,更是人们知晓重大事件的载体,人们通过新闻媒介去丰富日常生活,使精神生活得到更大的满足,那么,新闻节目怎样才能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主要是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新闻工作者在发觉新闻节目时要及时,有效,具有正能量,才能达到新闻采编的效果,为人们传播正面的信息,所以,我们应在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上不断的下功夫,使采编的新闻质量不断的上升,为人们的生活添姿添彩。
一、新闻采编目前存在的问题
新闻记者本身的素质不高。一名优秀的记者是要具有优秀的新闻敏感度,并且能抓住新闻的重点,并且要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具一定的生活实践,对新闻价值进行斟酌,然而,就现在新闻工作届的形式来看,有经验的往往都是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年长的工作者,刚刚参加新闻工作的记者,资历尚浅,对新闻的捕捉以及采编能力上尚且不足,判断力与敏感度也没有老记者深厚,这就导致采编新闻的时候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记者的对新闻本质真性还原度不高。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对有关新闻理论的认识与分析,必须做到融会贯通。然而,现在有的用人单位在招收记者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在工作中缺乏事实的原真性,为了博取新闻的眼球,会给新闻冠上不切实际的标题,去赢得大家的关注,缺乏新闻的真实性,这就违背了新闻本身的意义。
电视台的培训力度不够。当一个新人进入新闻工作单位的时候,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使刚入职的新闻工作者成长的速度变慢,这就违背了我们用人的理念,不利于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采编新闻价值取向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要应用于生活当中,新闻工作记者在采编新闻的同时,要对新闻进行挖掘、审核、采编,新闻的价值取向要贴近民生问题,中国是个人口大国,一半以上是农民,如果在新闻中天天播报国外大事,金融风暴等等,那么就失去新闻本身的价值了。
二、提高电视台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策略
提高新闻记者专业能力。 从记者自身出发,加强自身素质。认真去适应工作,在工作中学会提高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记者,必须培养对新闻的热爱之情,对新闻的捕捉,必须具备很好的敏锐程度,并且要在生活中积累经验,以及自己生活实践中的感悟,不断提升自己,从生活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
还原新闻事实的本真性。从新闻记者刚刚入职起,就要对新闻的理论知识稳抓稳打,并且做到科学合理的运用,对新闻价值的判断力具有敏锐的视觉,透过现象看本质,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新闻的价值,要善于观察生活,新闻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与生活,新闻是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一定要注意新闻的真实可靠性,切不可为了博得人们的眼球就开始信口开河,那样只会引起人们反感。
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记者,在工作的过程中,身上肩负的使命是非常重大的,记者要做最真实的报道,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杜绝为了蝇头小利,一己之私,对新闻进行“有色”报道,在采编的过程中要深度挖掘新闻的真实性,做正确的报道,遵守职业道德,并且在采编的过程中要做到不怕苦、不怕累、对新闻工作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去面对,始终站在新闻发生的第一线上,对新闻进行充分的了解与剖析,进行深入调查,认真学习老前辈留下的经验,运用正确合理的手段探究事实的本质,例如:一则新闻中报道了一家制作拖鞋的小型作坊,经过记者的走访,在市面上发现许多非常便宜的拖鞋,但是有股难闻的气味,记者通过小商贩老板获知制作拖鞋的地址,利用隐藏的摄像头拍摄采访,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们利用便宜有害的化学垃圾或旧鞋加工制作成新的拖鞋,投放到市场上,人们一直以为新鞋都会有难闻的气味是错误的观念,如果不通过记者的暗访,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一直停留在老的观念上。只有运用各种合理的手段去追求事实的本质,才是成为一名具备职业道德操守的新闻工作记者,这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新闻事业。
新闻要注重民生问题。新闻是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一大重要渠道,人们通过电视新闻得知今日发生的各类事件,所以新闻工作记者在采编的时候要更加注重民生问题,要努力贴近人民的现实生活,得到更多人的青睐,要牢牢与人们的生活结合在一起,当人们打开电视或者在网上阅读新闻时,一打开新闻就有想关注的内容,产生情感共鸣,得到人们的青睐。新闻工作记者在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党的方针路线,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标准,注意贴近民生问题,新闻如果每天报道国家大事,就会有很少的人去关注,相反,如果报道监督食品安全问题,社会医疗保障等问题,会更大的程度上吸引人的眼球,新闻工作记者要扎根于人民群众当中,为人民群众服务,找出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新闻素材,对新闻内容进行如实播报,增加新闻的本真性与可信性,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新闻在百姓中的关注度,为我国的新闻事业增砖添瓦。
加大对新闻工作记者的培训力度。新闻工作中有经验的老记者应主动带新记者,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让新人得到最快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新闻工作记者。其实工作和学习是一样的,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领导的赞扬与肯定也是非常重要的,做为新闻工作的领导,也要时刻关注员工的工作情绪,对于优秀的员工给予一定的鼓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使员工得到重视,使员工在和谐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与科技水平的不段进步,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丰富,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中所发生的大事小情,所以,新闻工作者要提高新闻的采编能力,吸引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还原事实的本真性,做到有效的报道,提高新闻报道的科学技术,正确树立新闻工作记者的职业道德观念,报导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提高新闻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肢解食人魔的新闻频频出现,甚至引发了恐慌。从概率上讲,你很可能遇见过类似的“冷血型精神病患者”,因为这样的人占总人口的0.5%~1%。至今难以解释的是,很少有女性患有这种精神疾病,因此排除妇女和儿童后,男性中这类人的比例还要更高。就拿美国来说,不算被关在精神病院和监狱里的人,还有25万冷血残酷的精神疾病患者自由地生活着,中国的数量要更多。
如何鉴定一个冷血精神病患者呢?警方一般通过一些典型犯罪模式来鉴定:1,把人囚禁在地下室?2,使用邮政系统邮寄过尸体残肢?3,获得过“杀手”、“开膛手”之类的绰号。但实际上,这类精神病患者不是这么容易就能辨认出来的。
正因为这样,关于精神病测试的写作才让英国人乔恩?龙森成为广受欢迎的畅销书作家。龙森的主要作品有《他们:与极端主义者的冒险》,《瞪死一只羊》(本书有中译版,讲述美国军方网罗了一群拥有特殊能力的特工,他们会隐身术、穿墙术、飘浮术、千里眼……)。这些书的特点就是关注各种奇闻异事和对细节的描述独具匠心。他的新著《心理变态测试——疯狂工业之旅(THE PSYCHOPATH TESTA Journey Through the Madness Industry)》也是如此。在书中,龙森不但质疑了对精神病的定义,对现存的测试方法也持保留态度。
这本书的开头像小说一样迷人:一家学术机构邀请龙森帮忙找出是谁送来了一张满是隐秘线索的匿名信,这张字条上写着:祝你好运!龙森想搞清楚什么样的人会做这样的恶作剧,就此踏上了寻找精神病的旅程。在探寻的过程中,龙森遇到了一个精神病院里的病人,这人声称自己为了不进监狱故意在精神病测试中得了高分,所以他坚持认为自己是正常人,只是装出了种种疯狂的举动。此人到底是精神病标准化测试系统的受益人,还是一个编织故事的精神病患者?
为了了解这两者间的区别,龙森转而向最有影响的精神病学专家请教,让他们传授诊断和辨别精神病患者的技巧。这一领域的顶级专家无疑是罗伯特?黑尔,他是黑尔精神病态症状清单的创立者。这份测试包括了包含了诸如病理性谎言、易于厌烦的倾向性和性滥交的行为和特征等20种标准,每种都以0、1或2计分。最高分是40分,如果被测试者得分超过30分,就会被诊断患有“人格障碍”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俗称“精神变态”,可能从此就会被关进特殊机构,与世隔绝。
龙森在跟黑尔学习了一个周末后,把这套测试用于企业的高管、政治家、战争罪犯,甚至他自己身上。在纽约,龙森与杀人如麻的海地战争罪犯见面,和酷爱解雇手下的美国商界大佬谈话,龙森给这两个人打的分都很高。测试结果并没有让精神病认定变得一清二楚,龙森发现黑尔精神病态症状清单是一套很模棱两可的工具。而且他钻得越深发现水越浑,龙森开始怀疑,精神病学已经脱离了正常的轨道。黑尔精神病态症状清单和美国精神病协会最新第四版的《精神障碍诊断手册》,都是很危险的工具。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国内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1〕,随着老年人生物机能的退行性变化,其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也发生变化,并且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2〕。本调查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从四个维度分析运动对老年人人格特征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早晨在长春市某公园和吉林大学老年大学每天进行不同锻炼项目的老年人132人为实验组,入选条件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运动史为12个月以上,每周至少锻炼3次,每次锻炼的时间要超过1 h;其中太极拳组45人均为男性,秧歌组60人,男27人,女33人,健步走组27人,男24人,女3人,平均年龄(71.67±5.196)岁。选择长春市某社区未参与任何运动的老年人58人,男33人,女25人为无运动组,平均年龄(70.17±10.83)岁,入选条件为能生活自理,平时主要进行散步、偶尔运动且运动时间不超过20 min。
1.2 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量表)对2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人格特征进行测量。P量表为神经质和精神质;E量表为内向或外向性格;N量表为情绪稳定性;L量表为掩饰性〔3〕。受试者当场填写并当场收回,获得有效问卷189份,有效率为94.5%。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二组老年人基本情况分析 二组老年人年龄经统计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老年人男性参与运动者多于女性,经两两比较运动组间性别有显著性差别而非运动组男女之间比例无显著性差异;一方面可能与调查例数少或区域性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男性早晨不作家务有关。参与运动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明显高于无运动组老年人(P﹤0.01)。二组老年人的职业比较有显著性差别,无运动组从事教师及公务员者很少而运动组中较多(P﹤0.01),见表1。
2.2 二组老年人EPQ调查结果分析 见表2。
2.2.1 二组老年人神经质和精神质比较 P分值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无运动组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可能会更容易出现古怪、敌意、攻击行为等心理变态倾向〔4〕。应注重无运动或社交活动少的老年人的心理沟通及与家人或邻里的联系,鼓励他们经常参与运动及社会活动并为他们创造与外交流的机会。表1 二组老年人基本情况比较表2 二组老年人EPQ结果比较
2.2.2 无运动组老年人的E分值低 E分值代表内向或外向性格,分值低说明此组老年人内向性格偏多,易产生孤僻、冷漠、悲观等负性情绪,但同时他们对应激反应要大于外向性格,也就是说他们比外向性格的人遇事更加冷静。
2.2.3 二组老年人N分值无显著性差异 根据艾森克理论分析N分值会随人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可能与自主神经活动下降有关,也就是说运动与自主神经功能下降可能无关。
2.2.4 无运动组L分值比运动组低 L分值代表掩饰性,提示无运动组老年人的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掩饰性,人的社会成熟性或掩饰性随着年龄的增高而越来越强,因此其也同时具有更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压力。
2.3 运动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 朱〔5〕等通过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王利〔6〕等通过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心理因素影响分析等不同运动项目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说明运动是一项非常有益老年人身心健康、减少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的活动,与本调查结果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运动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本调查结果显示,不运动组老年人的人格特征比同龄老年人内向、孤僻、冷漠和具有较强的掩饰性。建议老年人多参加运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运动项目,通过运动可以提高老年的抗病能力、人际关系、心理素质和改善情绪〔7〕。
参考文献
1 刘永策,林明鲜.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实证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3):6079.
2 高国武,王 新.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研究〔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2):8992.
3 魏孝琴,陈 非,高 杰,等.老年前期与老年期正常人群EPQ评定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6):2613.
4 高玉霞,于 伟,徐一平,等.护理专业原发性痛经大学生的EPQ测试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7):9878.
5 朱,毛文忠.长年长跑锻炼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2):812.
关键词 心理健康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我们的社会和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由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优越,加之其家庭的娇惯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以及父母在教育方法和方式上的缺陷,导致了一些学生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养成怕苦、怕累的坏习惯以及厌学、混学、逃学、辍学、焦虑、孤独、心理变态、怯懦、自卑、自负、违法乱纪、甚至自杀等不良现象,他们心理很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那么,如何培养和训练学生使他们具备一个良好的健康的心理品质问题,是社会、教育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过去那种重视身体、轻视心理的传统的体育教育是不全面的,不科学的。现在的新课改又把体育教学目标分为五个学习领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而它们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心理健康是体育课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教学的特点和体育运动属性,建立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机制。对于挖掘体育的内涵,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1体育教学的特点
在以运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与其它学科有所不用。其它学科的教学,一般是教师在室内讲课,学生进行反复过程,双边关系就是如此。而体育教学方面,双方是一种人与人交往的关系。一般情况下,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其方式不单有语言的,还有非语言的。这种非语言的主要靠身体的动作、表情、眼神等活动来实现。在以运动为媒介的体育教学方面,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可以说是以非语言的交往为背景而展开的,教师通过学生的整个活动来理解学生,学生则对教师产生亲近感或者拒绝态度。通过体育活动,互相之间可以打破隔阂,进而深入了解对方的内心活动,通过展开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互往来的过程,教师就可以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从而实现和有效地调整学生心理目的,这是体育教学过程所特有的属性。
2体育运动的属性
体育运动能够促进身体的形态发育,改善人体技能,提高运动能力,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培养良好的情绪和意志品质,形成优良的性格特征。但是体育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是通过学生自身的身体运动而实现的,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不同的项目对人体的技能和心理环境的调节作用,产生不同的效果。如足球篮球接力集体项目,可改善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坏性格;乒乓球、单双杠等改善犹豫不决,培养应激反应能力。
3 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
区别对待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建立在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之上的,实际教学中,应打破“一刀切”的状况,依据叙述身体素质的差异,确立不同的目标,区别对待。教学中应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的了解测试,做到有的放矢,从而使更多的学生,从动作的学习到动作的完成过程,产生成就感和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
4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体验,包括对教师本人(形象、业务能力、人格魅力)的情感体验。体现在表象的认知理解上。而对学生情感体验是建立在学习过程中,体育运动的实践上,动作完成是否,质量高低,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反应等。教学中应注意动作结构的分解和组合,适当改变动作的结构,降低一定的难度。运用和游戏组合、竞赛等形式强化动作过程的内心体验。如球类项目增加一些组合比赛,田径项目增加对抗比赛,同时加强器械的安全性和动作的保护帮助,创造一个轻松完成动作的外部环境。
5暗示、诱导、激励的作用
暗示、诱导、激励的作用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教师时机的选择和态度体现尤为重要。如一个眼神,一次击掌,都要恰如其分,让学生得到一个亲切的感受。如跨越式跳高的完整动作练习时,无论学生是否过杆,教师都要及时加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勇气和自信。
【关键词】 儿童;精神障碍;行为分析;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
【中图分类号】R726.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78-01
儿童精神障碍是指发生于18岁之前(儿童与少年期)的各种行为异常以及精神疾病。其主要包括儿童行为障碍、品行障碍、多动综合征、情绪障碍、特殊功能发育障碍、神经症、精神病以及精神发育迟缓等,若得不到及时矫治,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心理变态[1],要及早进行干预。为了探讨儿童精神障碍的行为异常情况,本文以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精神科诊治的精神障碍儿童9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我院精神科诊治的精神障碍儿童97例,男57例,女40例,年龄在6-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2.3岁,其中6-12岁的有40例患儿,13-18岁的有57例患儿。38例患儿属于情绪障碍(39.2%),26例患儿属于精神分裂症(26.8%),18例患儿属于心境障碍(18.6%),15例为其他障碍(15.5%)。6-18岁是患儿的起病年龄,其中9例在7岁之前起病(9.28%),30例在7-12岁起病(30.9%),58例在13-18岁起病(59.8%)。病程在1.2-7.5年之间,平均病程为4.1年。
1.2 调查方式 临床诊断根据临床诊断与国际疾病分类标准[2]进行,通过MRI、CT、B超、脑脊液以及神经系统体格等检查把器质性症状给排除掉。在确诊精神障碍之后,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97例患儿进行调查,结合访谈形式,调查者把所要调查的内容和所要注意的要求讲清楚,让患儿家长填写知情同意书。主要对97例有精神障碍的患儿在学校的情况、具体的活动以及社交能力等进行测试[3]。并抽取同期80例正常儿童作为比较对象来进行研究[4]。
1.3 统计学方式 以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通过SPSS15.0软件进行,数据和正太分布相符合,以t检验来表示计量资料,以X2检验来表示计数资料,P
2 结果
2.1 40例6-12岁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情况 在40例年龄为6-12岁的患儿中,男童在攻击、学习、躯体主诉以及强迫等因子方面的表现要比正常儿童明显的多(P
表1 40例6-12岁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情况
2.2 57例13-18岁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情况 在57例年龄为13-18岁的患儿中,男童在交往不良、活动、违纪、社会退缩、学习以及分裂样等方面的表现要比正常儿童明显的多(P
表2 57例13-18岁患儿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情况
3 讨论
当今,许多人们把到精神病院就诊的儿童看作是精神上出了问题,然而受限于目前的科学技术,多数精神病院只能诊断以及评判此类症状,临床大多也从症状学的角度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分类,以对儿童精神心理发展动向进行观察[5]。由于儿童的表述能力不足,这就要求相关医生要观察其行为是否与儿童精神障碍症状相符合。现代临床上开始广泛运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以此为广大医生的观察提供了参考依据。
儿童的个体差异较为显著,病理行为反应以及心理承受力也大不相同,通常表现出许多稀奇古怪的行为,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与正常儿童相比较,患儿当中的躯体化主诉要高很多。此外,攻击、学习情况、强迫症以及抑郁症等问题在儿童精神障碍中较为突出,这关系到儿童的性别与年龄,同时也符合相关理论[6]。与女童的社会问题相比,6-12岁的男童要少很多,而13-18岁的女童要比同年龄段的男童社会问题少,这可能关乎到他们的心理成熟时间段。相关研究[7]认为,心境障碍以及精神分裂症在少年时代逐渐增多,例如在13-18岁男女童当中,分裂样和攻击就表现较为明显,这和我们以往认识的男童要有较为严重的攻击行为不太一致,其相关因素还要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和正常儿童相比,6-12岁的女童在社交问题上与之差异不大,这可能和家长对儿童的学习过于关注而忽视了其社会功能有关,因此在这个年龄段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学习情况。
总而言之,儿童精神会受到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也同时会通过儿童的异常行为表现出来[8],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可以把这些异常行为给体现出来。在儿童成长当中,难免会遇到多种事件,其防御方式和表现症状也有所差异,这就要求广大家长要掌握儿童的正常心理需求,仔细观察,多与他们进行交流,最终给儿童创造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流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1,26(11):209-213.
[2] 欧阳菊香,刘冬生,陈露诗,魏丽娜,梁一霞.临床诊断与国际疾病分类的对照及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3,19(02):311-311.
[3] 谷岩,徐改玲,甄龙,杨建立,杨桂伏,徐广明.10~13岁儿童家庭虐待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12):1128-1130.
[4] 蔡婧,任艳玲,马岭,王苏弘,等.对立违抗儿童行为和沙盘特征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3,22(01):15-17.
[5] 于广梅,王雪梅.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状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0,15(06):544-546.
[6] 杭荣新,刘新民,王瑞权,吴义高.感觉统合训练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智力及执行功能的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03):219-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