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设和谐家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建立读书活动领导小组。在活动启动之前,学校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书香校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下设“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指导小组,负责“书香校园”创建活动的组织、监督、检查,指导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组织各项读书评比活动,及时反馈进展情况。
第二,制定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根据学校实际制定了《同福中路第一小学课外阅读活动方案》,方案围绕课外阅读工作的目标、组织与实施、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意见。确定了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担任副组长以及学校课外阅读指导组的组成人员,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研讨交流,使他们明确学校课外阅读工作的方向。二、营造氛围打造书香环境
学校充分发挥名校优势,重点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打造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环境也成为一本赏心悦目的“书”。
第一,创设良好读书环境。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学校在教学楼通道建立了文化长廊,开办了“童心电视台”和“红领巾小主人广播站”;在学校网站上开设“品味书香”专栏,创办了每学期一期的校刊《同心》;在楼道及教室的墙面挂上精心装裱的本校学生的书法、美术作品及读书名言,定期推荐优秀少儿读物,介绍读书小明星的心得体会,展示国学精粹;校园二楼小天台更是每一个学生朗读背诵的小天地;学校宣传栏也定期更换读书方法指导及读书博览之星的图片、文字……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为学生营造了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了他们读书的欲望。
第二,图书馆管理规范有序充实。学校设有专门的图书阅览室两个,面积共有254.6平方米;电子阅览室两个,面积共有136平方米,现有藏书4.4万册,人均拥有45册以上。图书馆、阅览室均由专职图书管理员负责,保证既开放阅读,又管理有序,做到书橱专用,整洁卫生,图书摆放整齐美观。图书还有专门的图书管理系统,对图书、报刊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借书制度、阅览制度,认真筛选报纸杂志,保证学生的阅读需要,为学生读书创造良好条件。图书馆全天对学生开放,并定期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指引。
第三,营造班级阅读环境。全校各班开展以“我与好书交朋友”、“好书伴我成长”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活动。每一个教室的布置都飘满书香,沁人心脾。“让书伴随我们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我是小小书虫”、“书虫俱乐部”、“读书小博士”等各具特色的墙报,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介绍读书的方法。班级还加强图书角的建设,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至少达到一人一书,做到好书共欣赏;成立图书管理小组,设立图书管理员,保证图书借阅的有序实施。
三、教师阅读做学生阅读引路人
第一,学校制定教师阅读计划,定期推荐教师阅读书目。书香校园的建设,不仅要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而且还要求教师爱读书,做学生阅读的榜样。学校围绕专业素养、学科知识、师德修养等方面为教师推荐书目,并由学校购买,供教师借阅。教师阅读后,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交流读书收获。
第二,教师立足课程,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教师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切实、认真上好课外阅读指导、推介、欣赏课,提高阅读的实效性,让这一新兴课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催化剂和交流共进的舞台。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每月完成学校自行设计的《品味书香课外阅读记录册》,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搭建平台让学生徜徉在阅读中
学校一直注重读书,崇尚读书,开展了“心手相连?共沐书香”、“飘飘书香润童年,最是书香能致远”、“让读书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阅读经典,享受快乐”、“好书伴我成长”、“书香飘校园”、“励志・尚德”、“品位书香”等主题读书活动。每次活动都有鲜明的主题,旨在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读书兴趣,让他们亲近书本、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第一,读书节活动精彩纷呈。为了将学校的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学校教导处和大队部联合举办了丰富多彩的读书节活动,著名画家李荣昌激情洋溢地阅读演讲《阅读学做人》;《爱科学》杂志社向全校各班捐赠图书;读后感征文比赛;读书、朗诵、讲故事比赛;阅读知识比赛;舞台剧表演;儿童诗创作比赛;读书笔记评比和展览;诵读千古经典诗词美文;创作班级阅读口号;制作书签比赛;制作班刊比赛;制作手抄报比赛……读书节活动主题鲜明,通过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深度和阅读品位。
第二,评价引领,榜样导行。评价功能在课外阅读推进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学校一手抓活动,一手抓评价,保障课外阅读活动健康发展。我们在读书节中评选了“读书小明星”、“亲子共读奖”、“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小蜜蜂阅读之星”、“书香少年”、“课外阅读优秀指导老师”,以此引领学生热爱读书。
【关键词】学生社团 和谐校园 发展 建设 对策。
1 高校学生社团在大学校园扮演着重要角色
1.1 高校学生社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也得到长足发展,日益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的群众性组织,数量多、种类全、辐射面广,已成为高校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学生团体,并在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高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活动为主要手段的群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各种各样精彩的活动不仅锻炼了大学生,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也丰富了大学生活。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需求自主选择活动形式,没有感觉来自外部的强制要求,所以在某种程度上社团文化活动比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更具有教育效果。
2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现状分析
目前,全国各个高校的社团数量在40-140个之间。社团类型涵盖了学术、竞技、体育和艺术等许多方面,大学生社团在学校有关机构指导下或自主开展各类活动,不仅能增强师生、同学之间的联络,加强思想、感情的交流,更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高校学生社团已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阵地。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社团呈现出蓬勃生机同时也发生了一些不如意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1 社团管理不够规范,运行机制不完善
许多学生社团负责人责任心不强,社团没有规范的章程管理制度或者浮于形式,社团内部的监督机制不完善,活动缺乏整体策划等。学生社团的外部管理也不够规范。很多问题都是由于对社团的成立审批关没有把好造成的。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一些存在较多问题的学生社团往往是新成立不久的社团。除了社团负责人经验不足外,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把好社团成立审批关,以至于社团新近成立就显现出定位、体制、指导、经费等基本条件的缺失。同时学校也缺乏对大学生社团工作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社团的监督不够。
2.2 社团发展不均衡,良莠不齐。
学术型社团无人光顾,兴趣型社团、娱乐型社团只注重娱乐功能;自治型社团未能尽到学生自我管理的职责;还有许多高校社团活动都局限于校园这个小环境中,没有与社会联系结合;社团之间良莠不齐的状况比较明显。有些社团规模大、活动多、影响面广,自身建设完善,发展空间很大;有些社团却没有任何奖惩机制,仅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社团间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使得社团发展不平衡。
2.3 大学生自身对社团的认识上存在着偏颇和模糊
在调查“加入社团的目的”一项中,因“兴趣爱好”加入社团的占60%。同学们认为,学生社团这种志愿型的群体,完全是学生在自发性需要的驱使下建立的在个性、兴趣、爱好、特长基础上的团体,与依靠行政手段建立起来的各种学习型组织有着质的区别。依照常理,兴趣是最具激发力的因素之一,可是,多数学生在成为社团会员以后,却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性。原因何在?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只有7%的学生是在较仔细地了解了社团的目标、体制和理念以后,才加入社团的,而大多数同学则对社团的认识及自己的角色不甚清楚带有盲目性,因此造成了学生社团表面异常繁荣的景象。但是,这类社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对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影响较微,难以形成独特性、体现创造力。大学生学术研究型社团数量偏少,质量偏低,并且此类社团更符合高等教育的内涵要求,能够提升社团活动层次,体现特色,一旦成功打造出品牌,则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对校园文化的贡献。由此可见,在社团的人数、活动的次数上,并非多多益善。过于频繁的活动并不是同学们的热衷,同学们期望的是有实效的、高质量的社团活动。
2.4 社团经费无保障致使大学生社团活动停滞和缺乏创新
社团要举办活动,经费是第一前提,没有经费,举办活动往往寸步难行。社团活动经费的来源主要通过对社员收取的会费,学校很难给社团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本来就有限的活动经费根本就难以保证社团各项活动的正常进行,再加上有些社团内部对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不够严格。资金的不足促使大多数社团的活动大受限制,活动吸引力不大,会员的积极性逐步降低,社团的发展停滞或萎缩,最终影响了社团的长远发展。有些社团甚至不能正常发挥社团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3 建立大学生社团的良性发展机制
3.1 加强社团思想建设,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
学生社团是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生社团以它自身的特点具有对学生进行隐性教育的作用。学生社团的思想建设问题实际上是整个组织的认识和观念问题,只有认识深化、观念改变,在实践工作中不断认识新事物和创造新事物,社团的发展才有生命力。要鼓励社团活动标新立异,要鼓励学生社团活动标新立异、别开生面、突破常规、超越习惯,以求新、求变和冒险探索的精神,去构思设计创新活动。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才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因此,高校应努力抓好学生社团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主导性作用。
3.2 强化管理,打造平台,推动学生社团的向前发展
学生社团作为高校里学生参加的群众性组织,为学生发挥特长、培养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社团是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学校应当在社团的发展类型、数量和规模等方面加强合理引导、有效监督和适度控制。学校既真实了解了社团工作的困难,及时帮助社团清除工作的障碍,为学生社团发展营造一个平等、宽松的良好环境,又能有效地实行人性管理,促进学生社团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以谋求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3.3 培养“服务”观念,引导社团有效发展
社团是学生自我培养的重要课堂,有着自己明显特色和鲜明风格的育人模式。为了社团的稳定与长久发展,社团必须树立为广大学生服务的观念,并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的,以健全学生知识结构为方向,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帮助广大学生全面发展。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一种适合青年学生心理特点、适应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校园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推进过程中,应该高度重视这一载体和阵地的作用发挥,大力扶持理论学习型;热情鼓励学术研究型;积极提倡社会服务型;正确引导文化娱乐型。通过各种各样的社团把大学生组织起来,注重社团干部的培养,注意如何面对商业赞助,为他们开辟出施展各种才华、锻炼综合素质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 文君.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6,5:82-84
【关键词】医院文化 医患关系 价值观 和谐
1.医院文化的组成
为了跟上医学不断进步的脚步,医院文化建设应运而生,和医院的其他方面的建设一样,文化建设是医院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院文化主要可以分为四个层面,首先是物质文化,其组成一般包括医院的环境、医疗设备、建筑、人员等表露在外面的硬件设施,是医院形象最直观、最具体的表象形式。然后就是行为文化,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化,主要包括医院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相互之间的活动而产生的一种文化,集中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再者就是制度文化,它是以物质和行为文化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当中,对人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强制作用。最后就是精神文化,这是一种独特的意识形态,形成于医院日常的经营管理中,主要包括员工的个人理想、医院共有的精神、经营的理念以及职业道德,这在医院文化当中居于核心的地位。这四个方面的文化并不是单独作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在医院的文化建设当中需要综合考虑着四个层面的文化。
2.医院文化对医患关系的影响
2.1物质文化是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
物质是基础,良好的基础设施,优良的医疗条件,专业的医疗人员是医院建设的根本,通过物质文化的建设可以完善基础设施,改进医疗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提供给患者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要想建设一个和谐的医院就必须加强基础性的工作建设,全力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
2.2行为文化是良好医患关系的保证
行为文化主要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道德素质以及文化修养,加强行为文化的建设就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行为文化的建设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医院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针对医院的医务人员,加强思想教育,让平等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医院建立起来。
2.3制度文化建设影响就医环境
在医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始终都是医院,患者处于弱势地位,医务人员的举止、态度以及言语都会影响到患者的心理。通过建立一整套的有效的监督以及保障体系来杜绝不良的医疗行为,加强患者以及相互监督的力度,同时建立院务公开。
2.4精神文化的人文培育作用
医院精神是整个医院的全体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是发自内心的共鸣。只有相互的沟通才能相互的理解,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精神文化的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点,作为医院的灵魂以及支柱,它对医院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分析
3.1医生职业道德的缺失
造成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其中重要的一个就是有的医生职业道德缺失,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患者着想,对于患者遇到的病情缺乏必要的了解以及人文关怀。虽然有少数的医生可以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但是出于自身利益和医院利益的考虑,在进行医疗服务时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不满和意见。当前很多的医生的职业道德出现问题,一些不良的现象时常发生,例如乱开药方,让病人做完全没有必要的检查,甚至有收病人大红包等现象的发生,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医患之间和谐关系的产生当然同时病人没有很好的理解作为医生的辛苦以及复杂,这样就导致医患之间产生了难懂的误解甚至是不信任。
3.2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
近些年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医疗的技术和设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医生过分的依赖医疗设备,这样虽然提高了针对的准确性,但是同时也提高了医疗的费用。医务人员应该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感情的沟通,以人文关怀的精神来帮助患者解决看病当中的问题。宣教使医院文化变为全院职工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理念和理想信念。医院要因势利导,并细化为分阶段的规划、计划,将个人的目标纳入医院的整体目标,将科室、班组及员工的热情疏导到医院的宏观整体行动中,将建设医院文化的初衷落到实处。
3.3相关法律和法规不完善
目前来说我国在医疗纠纷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关于医疗纠纷的处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在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对医疗机构赋予的责任过重,扩大了医疗机构的赔偿责任。也使得医生在采用高风险治疗项目与新技术时,不得不更多地考虑出现问题后的举证问题,给医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影响到医患之间的和谐。
3.4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缺陷
有些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服务态度生硬,工作不够严谨细致,术前检查与术后观察不到位,对开展的一些新技术和新项目的风险估计不足,出现问题没有及时告知病人亲属,而是想方设法掩盖与弥补。个别医生受经济利益驱动,开大处方,滥检查,损害了病人的利益,造成与病人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4.医院的文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作用
4.1医院精神的价值观导向作用
医院精神是医院全体员工共同一致、彼此共鸣的内心态度和思想境界,是精神支柱。医院要始终坚持“以人本”,加强以人文素养、医德医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法制文化和宣传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医患关系文化建设,促进医患沟通,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多年来,江苏省中医院紧紧围绕这四个层面文化,始终坚持“中医为本,福泽民生”的办院方针,坚持“医乃大道,责重如山,敬若至亲,伦理可鉴,理法方药,勤思精研”的医训。不断加强自身的核心文化的建设,创建良好的医院就医环境,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4.2医院形象的道德约束作用
医院形象决定着医院的发展方向,决定着医院在社会上的声誉、信誉度与影响力,也决定着医院员工的个人成就感程度。医院形象靠全院人员来塑造与维护,这就形成了一种决定医院价值取向的道德氛围。医院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努力让医院的文化被更多的人认同,只有这样对其建设才是有意义的。江苏省中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努力发展有影响力的医院文化。医院以努力建设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创新型综合性中医院,努力建设智慧医院、平安医院、和谐医院、生态医院、幸福医院为奋斗的目标,本着仁爱、诚信、传承、创新的医院精神,对医院的运行机制、院容院貌、病人就医环境、职工素质的塑造、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作了有益的尝试,用全新的理念、全新的举措、全新的方法,服务于病人,服务于社会,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5.结束语
关键词:儒家和谐思想;和谐社会;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04-02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理念。曾经“和”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如今,儒家伦理文化的和谐思想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和文化资源,对儒家传统和谐思想进行继承和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一、“修身养心”含义及基本方法
1.“修身养心”内含。“修身养心”,这儒家认为是个人身心和谐基本方法。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而要达到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对此,孔子在《论语·宪问》说道“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提出了先“内圣”后“外王”的“内圣外王”之道。孟子也有类似的论述,把修身提到治国、平天下之起点的高度,如在《离娄上》就说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在《尽心下》也指出“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2.“修身养心”的途径。“格物外求”和“反省内求”是儒家伦理中达至“修身养心”的两条途径。“格物外求”就是通过学习和认知外在世界,从而形成对外在世界的把握。“反省内求”就是通过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通过“内省”而“改过”、“向善”。
3.“修身养心”的方法。儒学认为“格物致知”是“修身养心”的基础,“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引自《礼记?大学》)。“格物致知”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君子要做到谦虚好学、不耻下问,这样才使人获得更多的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机会及与他人建立和谐平等的关系,以达到整个社会的和谐。
“慎独”也是“修身养心”的重要方法,即人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所谓人虽不知而己所独知,此正是吾心良知处。”(《传习录》),因此人们独处时,言行要更加谨慎。此外,儒家还强调通过“正己”来达到“修身养心”的境界,“正己”就是要求君子严以律己,带头实践社会道德规范。
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思想
1.人与人之间关系。儒家极为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论语·学而》引有子的话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把一切“礼乐教化”的目的归结为人际关系的和谐。子贡曾说:“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论语·子张》)以能协和人际关系作为孔子受人敬仰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即人际关系的和谐比其他任何因素都重要,即使客观条件再有利,如果没有人际关系的和谐,最终也会失败。荀子认为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荀子·王制》)单个的人在自然面前是弱小的,但只要人能协和彼此之间的关系,团结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去征服比自己强大得多的自然物。
2.“仁爱”。儒家把“仁爱”看作是人与人之间获得安定、团结、友爱的最高准则。“仁者爱人”,“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儒学认为“仁”的思想本质是“爱人”,“仁”首先要“爱亲”,才能推广到爱其他的人。如能“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行仁之方也。”(引自《论语·雍也》)。这是说:自己有某种需要满足的要求,也要推想他人会有同样需要满足的要求,因此,“推己及人”之道也就要求能替别人着想,他人才会为你着想,以此推及到构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则在社会生活中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矛盾和误会,人际关系就更为和谐。
3.“忠信”。“忠信”是儒家特别推崇的思想。“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开首篇》)。“忠”就是诚恳待人;“信”就是“诚信”,讲信用。孔子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待人谨慎讲信用,用亲仁的态度去对待别人。孔子告诫人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口,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哉。”孔子认为,把“信”这种品质运用到政治生活中去,才能得到别人的任用,才能管理好国家。
三、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
一、注重校园软环境建设,
为营造和谐校园打好基础
1.以正确、适宜的办学理念为依托
学校的办学理念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好的办学理念应该得到学校全体师生的认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愿景,是激发全体教师斗志的引擎,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和谐校园的建设应该是以这样的办学理念为依托的。
2.以良好、向上的校风为支持
北京市第二十中学原校长马成营认为,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我认为,校风还是一所学校师生群体素质的体现。现代学校强调以人为本,通过思想影响行为,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人人受重视、人人受尊重的文化氛围。学校要通过丰富和完善校风,并赋之以新的内涵,为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
校风包括教师的教风和学生的学风两方面。师德是教师良好教风的基础。没有“亲其师”就没有“信其道”,教师应从加强自身的业务素养、能力上下功夫,以“纯厚”的教学功力和“深厚”的学科素养影响学生。学风,首先是教师的学习之风,接着是学生的学习之风。只有师生双方以这种积极的、阳光的心态参与到学习之中,才能建立平等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氛围,达到教学相长。
3.以共同的价值观为前提
学校要形成和谐的校园,需要全体教职工有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不仅影响个人的行为,还影响着群体行为和整个组织的行为。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件事,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采取不同的行为。在同一个单位,有人注重工作成就,有人看重金钱报酬,也有人重视地位权利,这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观不同。同一个规章制度,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相反,就会采取完全相反的行为,将对组织行为目标的实现起着完全不同的作用。所以,良好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氛围需要通过一段时间来形成团队的共同的价值观。
二、建设校园硬件文化,突出教育功能
学校的校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我们努力在学校构建身心愉悦、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让每一个角落都发挥教育的作用,让每一处布置都体现教育的功效,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学习。
1.积淀楼道文化,营造浓郁氛围
我们精心设计了教学楼的每个楼道,并制定了不同的教育主题:一层是爱国主义铜板浮雕和世界地图,使人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之感;二层是中华民族礼仪经典故事,示人以做人、处事、立国之哲理;三层是中国传统艺术文化长廊,把你带进民间艺术品的天地;四层是论语的巨型书简和中华传统名著、世界名著的文化板,展示了世界文化瑰宝,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受到文化的熏陶。
2.建设“涔源景观”,突出节水教育
走进校园,首先会看到绿树丛中露出的亭榭一角,转过教学大楼,潺潺的流水,会将你带入别有洞天的“涔源”景观。“涔”乃雨水汇集的地方,“涔源”乃雨水汇集的源头。学校在景观地下造了一个大型的储水池(我校师生称之为水银行),下雨时雨水通过预留的雨水道汇集至此,直到集满,溢出的雨水会通过另一条通道流入市政管线。利用抽水机把收集的雨水抽到地面,可以用于“涔源”景观的用水和学校绿化用水。这一工程使学校每年节约了至少几百吨水。我们通过水银行对学生进行了潜移默化的节水意识的教育。
3.创建科普迷宫,深化生命教育
我校是全国首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我们把环境建设与防震减灾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楼前建立了以迷宫形式构成的防震减灾科普园,其间既有生动形象的救护雕塑、新颖的地震知识滚筒,又有地震知识宣传画及在石头上雕刻的动物震前预兆。科普园新颖独特,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在其中既进行了游戏,又学到了很多防震知识,同时,这样生动直观的教育也使学生学会了珍爱生命。
三、开展师生阅读工程,
全面促进和谐校园发展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能使人改变命运,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
1.创设读书环境,营造读书氛围
我们努力营造书香校园,主张“让阅读为精彩人生打好底色”,让师生走进书海,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让读书成为习惯,形成一种风气,一种文化,一种氛围。
(1)打造特色图书馆――“生态书屋”
学校原有的藏书室不到30平方米,阅览室也只有80平方米左右,藏书量刚刚达标,而且图书大都是5年前的,藏书室、阅览室满足不了师生的借阅需求。2006年,我校根据实际情况,一方面争取区教委的支持,一方面争取所在街道办事处的支持,再加上学校的自筹,共筹集了70多万元,在原藏书室、阅览室旁借助现有教学楼的两面墙建起了400平方米的生态书屋。生态书屋内修建了人文生态场景,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最有特色的是书屋内的绿色植物都挂着牌子,介绍其名称、产地、习性及有何药用价值。此外,学校又投资购置了新书以及电子借阅系统。现在的书屋为师生提供了丰富优质的藏书,师生可自由借阅,自主阅读。
(2)打造特色“书吧”
学校在每一层楼的大厅都设有“书吧”,学生可在“书吧”自由取书,自由阅读,图书由学校定期更换。学校还在每层楼厅的一侧装了3台电脑,并且全部联网,方便学生电子阅读和查阅资料。此外,每个班级都设有“班级书吧”,由学生自带图书和学校配备图书组成。学生课余时间可以自由取阅,交换阅读。
这些书架,看似有形实则无形,它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更为可贵的是,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读书习惯。楼层“书吧”无人看管,学生取书、还书全靠自觉,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素质,促进了校园的和谐发展。
2.倡导“与书为伴”,促进校园文化形成
学校在师生中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提出“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的口号,激励师生读书。学生阶段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光,学校要帮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多读书,读好书,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净化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时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使其健康全面的发展。通过建设“书香校园”,组织各班级争创“书香班级”,组织学生发动家长争创“书香家庭”等活动,学校形成了读书热潮,促进了学校内涵式、人文化发展,提高了办学品位。
为了使书香校园的阅读活动不断丰富、充实、深入,我们相应地开展了一些活动,建立了“读书成长册”,开展了“经典诵读”、“赏诗会”、“同读一本书”等活动,同时组织评选“每周一星”、“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等,鼓励学生多读书,让学生从小把读书当作一种习惯,一种享受。
开展阅读工程是创建校园文化,形成和谐校园的有利保证,是学校走向内涵式发展的有力措施,是创建和谐校园策略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