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读写结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范文第1篇

一、模仿练笔

“仿写”是依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出自己的所闻、所见、所感,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同时达到训练写作的目的,使课堂阅读得到一定延伸。

1.仿句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让学生读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从感性上对句子进行初步认识,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同标点如句号、问号、感叹号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含义。教师应让学生试着用这些标点符号写话,表达自己的情感。《赵州桥》一课,画出写桥的美观的句子,理解“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让学生体会这种句子是先分叙,后总述地概括说明。学生仿写时也可以先总括,后分述。“有的……有的……还有的……”分别介绍了三种龙的不同姿态,是讲这些雕刻的龙都栩栩如生。“所有的龙”,既包括前面列举的三种龙的不同姿态,也包括没有讲到的其他姿态的龙,是指栏板上雕刻的龙。对句子理解了以后,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写《公园一角》,学生能抓住景和物的特点,用上这个句式来写。除了仿写排比句外,还可以仿写比喻句和拟人句,或使用“因为……所以”“虽然……但是”“如果……就”等等仿写。

2.仿顺序。小学阶段要求学生在语言表达时注意表达的顺序,掌握并逐渐学会使用“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地点顺序、方位顺序”等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我问:“同学们,我们读了课文后,在你的脑海中呈现的是怎样的画面?按什么顺序写的?(春夏秋冬)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课文辞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魅力和对祖国的热爱。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安排第三课时,我让学生学习本课写景物的方法、特点,观察校园内的花、树……并写一写。

3.仿结构。结构的仿写可以是段式结构仿写,也可以文章结构仿写。学生接触较多的段式结构是总分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人教第七册的第一组课文的写作结构都有自己的特点,《观潮》一课,作者观看了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安排课文结构。《鸟的天堂》一课,作者两次在不同的时间来到的同一个地方,运用静动结合表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火烧云》一课运用了总述和分述的方法写出来自然奇观。学习了这组课文,教师应让学生知道这些写作方法,试着运用这些方法写观察日记。

二、拓展练笔

练笔的形式很多,有补白类的,包括补充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扩写类的;情感升华、主题提升类等。总之,拓展练笔可以让学生把掌握的写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1.教材简略处的合理拓展。有些课文重记叙,轻描写,语言简洁,给学生许多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进行练笔。如《去年的树》一课,作者几次提到鸟给大树唱歌,那唱的歌词内容是什么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写,感受鸟与树之间真挚情谊。

2.课文精彩处的合理拓展与改写。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并学会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教材中,有的课文语言优美,词汇也相当丰富,教师除了要求学生熟记,进行低层次的语言积累,还要充分发掘教材进行拓展。如《小木偶的故事》一课,老木匠对自己说:“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有办法过快乐的日子!”运用了双重否定句强调“笑”的重要,此处,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具体的想象并写出来。再如,古诗改写成故事,学生对古诗的内容、历史背景、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都得有所了解,才能进行合情合理的改编。

3.续写练笔。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穷人》和《小摄影师》的续写,这样的练笔可以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高度统一。

4.课外读物走进课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课堂上教给学生好的阅读方法,是我孜孜不懈的追求。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应为学生搭一处语文的“阶梯”,引领着他们一步步走向知识的殿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将语文的学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把经典的儿童读物在读书课上推荐给学生,与他们一起阅读,和他们一起谈读书的体会。比如,读《成语故事》《三字经》《增广贤文》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读“故事大王”郑渊洁的《童话大王》《舒克和贝塔》《皮皮鲁和鲁西西》《魔方大厦》等,引导学生也插上想象的翅膀;读杨红樱的《男生日记》《淘气包马小跳》和《女生日记》学会记录生活中的精彩片段;读《王尔德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感受人物的外在美、心灵美、精神美,意蕴美……读世界儿童名著,《水孩子》《海蒂》《小思想家在行动》《木偶奇遇记》《小鹿班比》《魔法师的帽子》《比比扬奇遇记》《长袜子皮皮》《汤姆・索亚历险记》等,了解环境的渲染,细致的人物心理活动、语言、动作等都能表达人物的品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写结合范文第2篇

一、依托文本教材,练在语言训练点

小学语文的课本不仅文句优美,而且结构鲜明,写法典型,可成为学生写作的模板。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文本”的优势,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训练。

季老曾说过:“好文章离不开模仿和借鉴,特别对于刚接触作文的孩子来说,模仿和借鉴,更能让他们摸到作文的门道,积累写作的素材。”

如教学《火烧云》中火烧云颜色变化一段,可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学着写话。在《》一课中教学销烟的过程后,我让学生用“先……然后……又……再……的句式写段落。

又如教完《翠鸟》后,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如何把翠鸟的样子、特点写得具体、生动——先总写翠鸟的颜色鲜艳。再用三个比喻句写头上、背上、腹部的羽毛,接着写眼睛、嘴。最后通过神态动作描写突出翠鸟轻快灵活的特点。学生交流后,我让学生模仿该写法,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突出动物的特点。

二、善用文本空白,练在拓展延伸处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给人留下了遐想和思考的余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教给他们创新的钥匙。

如在教学《七颗钻石》一课时,孩子们对于文中那个使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人物特别感兴趣,在他们的想象中,只有神仙才能做到这一点,顺着学生的思维,我在课的结尾处设计了一个这样的练笔:

“天上的神仙看到了这一切,他(她)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1.神仙会对小姑娘说什么?

2.神仙会对妈妈说什么?

3.神仙会对人们说什么?”

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小姑娘说,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创造奇迹;爱,可以改变一切!”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妈妈说,你把无私的母爱给了你善良的女儿,你会好起来的,因为好人总会有好报的。”还有学生这样写道:““神仙会对人们说,爱心像钻石般闪亮,愿星星把爱心普照大地,愿人间拥有更多的爱。”孩子们“言之有物”、“有感而发”,在练笔中升华了情感。叶圣陶先生说:“立诚为贵。”如此说来,学生既“学作文”,又“学做人”;既“练”了“笔”,也“修”了“身”。

又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文,当洪水退去,当幸存的村民看见眼前的一切会说些什么,有何表情,旁观者又会如何表现,发出怎样的感慨。如《争吵》一文,安利柯在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是如何跟克莱谛和好的,会跟第一次和好一样吗。请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动作来写。《“精彩极了”和“糟糕极了”》中父母争吵,“我”痛哭时的心理……

三、捕捉文本动情处,练在情感共鸣点

语文是深情的,它包含着作者深厚的感情。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人文性很强的文章,它通过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传达着动人的情感。课堂上,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沉潜到语言文字的深处,品味和咀嚼语言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与文本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挖掘出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受到真正的心灵震撼,此时学生进入胸中有情不得不表,有感不得不发的境界。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引导学生读懂了父亲的语言、动作、外貌,树立了伟大父亲的形象之后,插播汶川大地震中伟大的父亲、母亲的形象、动作、语言,并配上催人泪下的文字叙述,深深打动了学生和在场的老师,有的人甚至潸然泪下,学生体会了深沉伟大的父母之爱,在美好的情感体验中受到人文的熏陶,然后老师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为苦苦救子的父亲书写内心独白:“亲爱的阿曼达,你渴不渴?饿不饿?你害怕吗?我来了,我要救你出来,一起回家。”、“亲爱的阿曼达,你在哪儿?如果你怕了,就想一想,我就在你身边,我向你承诺过,无论发生什么,我都会跟你在一起的。你一定要坚持住,爸爸马上就来。等着我,我亲爱的儿子。”、“亲爱的宝贝,你在那黑暗的废墟中渴吗?饿吗?害怕吗?如果害怕就闭上眼,想想我和你在一起时那些快乐的回忆。你一定要坚持,你忘了我常对你说的那句话吗?爸爸来救你了,相信爸爸,爸爸永远爱你。”……句句含情,感人至深。

这样让学生在抒发感情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与语言的同构。孩子们用语言表过自己的感情,与文本融为一体。学生不再觉得是在练习写作,而是在倾诉自己的阅读体验,学生自然会写出真情流露的文章。

四、改写文本结构,练在理解深入处

就是以文本为基础,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重新表达的改写练笔方式。此方式可以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深度,又给学生创造了语言运用的机会,实现了阅读促进写作的目的。

读写结合范文第3篇

关键字:观察 积累 整理 修改 实践

审视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关系还存在简单、机械操作的倾向,读什么就写什么,采取一一对应的读写结合训练,希冀“立竿见影”。这种教学的急功近利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只有在不断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学会语言。规范的书面语言的发展绝不是一触而蹴的,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在帮助学生打开一个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窗口的同时,引导学生尝试在相当数量的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强化练习的过程中以读悟写,以写促读,最终达到读写双通。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写作系技能,不宜视作知识,宜于实践中练习,自悟其理法,不宜空讲知识。”他还说过:“改与作文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可见,作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更要锻炼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会比教师评改效果更佳。修改作文首先是学生自己的事,不管学生改得多还是改得少,哪怕只是更改一个错字,更换一个标点,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收获。所以,教师应坚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从选择材料、布局谋篇、中心表达、遣词造句等方面多作自我审读,自我修改,从而在不断写作,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了解写作知识,掌握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小学作文教学应把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策略。应着重培养将观察到的情况用一句话记录、作素材笔记的习惯;做资料卡式简报等词句段积累的习惯;认真读题审题的习惯;限时作文,快速作文的习惯;自己当堂修改,请别人修改的习惯;保存作文、重读整理的习惯;主动进行语言实践的习惯。

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行之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方法:

一、留白处,想象画面

有些课文在情节上有留白处,或有言下之意需要读者自己去揣摩体会。阅读中可引导学生练习上下文,抓住内涵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悉心揣摩,想象挖掘语义,补写文章的留白处,想象再现那些情景,然后用规范的书面语言进行描述。

例如:《詹天佑》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消息一传出来,全国都轰动了,大家说这一回咱们可争了一口气!” 这句中“轰动”一词义蕴深邃,内容丰富。有位教师教学是这样引导的:“轰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如果你置身于这一场面之中,能具体描述这“轰动”的情景吗?学生有的描述了大街上“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顿时,大街上彩旗飞扬,歌声震天,人们奔走相告,欢呼雀跃……有的描述乡村“轰动”的情景:消息一传出,村里的男女老少,欢聚一起,老人捋着胡须笑,孩子乐得拍手跳,青年男女乐得边歌边舞……这样挖掘语义,为引导理解詹天佑为国争光的坚强决心和爱国热情作了铺垫。学生通过说写的训练,加深了对詹天佑一腔爱国热情的感悟,真正做到“读写双赢”。

二、借背景,变更内容

读写结合还可以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或变更课文中的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如:《半截蜡烛》一课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体会出伯诺德夫人及她的两个年幼孩子都积极投身到反法西斯战争中去,机智勇敢地和法西斯分子作斗争的一腔爱国热情,安排了一项说写训练。教师变更课文内容,把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三个人依次想法熄灭或取走那藏有秘密情报的半截蜡烛,变为伯诺德夫人一人一再想要熄灭或取半截蜡烛。让学生想象一下,德国军官看到伯诺德夫人几次三番要拿走蜡烛,会有什么表情,会说些什么,会有怎样的举动,然后把它写成一个片断。这样的读写训练,不仅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的紧张激烈,并由此对这一家三口在这样紧张的情况下不露声色,沉着勇敢与敌周旋的胆识的肃然起敬,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练笔提供了素材,使之有物可写。

三、读课文,激疑引思

还有,阅读课文后,教师可激疑引思,促使学生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如:《狼和鹿》一课的课后安排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当人们认识到狼其实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时,会采取什么措施?过了一段时间,森林和鹿群也相应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想像一下,续写这个故事。这里的续写故事,为学生灵活运用已经了解的关于自然界中的“食物链”方面的知识,搭建了展示的平台,促使学生饶有兴趣的沉浸到写作活动中去。

读写结合范文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实行与推广,小学语文教学强调阅读与写作并重,且目标是实现读写有效结合,从而促进课堂有效教学。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又能够体现阅读,达到个人情感的外化。阅读与写作应当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笔者从人教版教材的角度,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几点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小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及成因

1.小学生语文素养现状

根据调查显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着诸多问题:作文无新意,空话套话多,甚至出现抄袭现象,写作水平低于应有的水平标准;阅读量贫乏,阅读习惯不良,对于传统的文化积淀不够,实践能力弱。

2.现状成因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重大,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决定了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局限于陈旧的传统之中,专注于应试教学,实行灌输式教学,对于新课标中要求的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课堂缺乏生动而系统的教学,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自然也就没有好的阅读习惯和优秀的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具体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

“读写结合”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主要要做到两点:

(1)钻研教材,对于教材主旨、人文内涵、思想感情方面要掌握透彻,并且要领悟各种表达特点、作用等。

(2)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领会教材中课文的语言、结构以及表达方式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悟”文。如,在《新型玻璃》中,教师在讲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时,不急着直述,而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面新型玻璃,写一段自我介绍,为自己做广告。这样巧妙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

2.善读课文,以读促写

要充分利用教材。在讲解课文的同时,向学生传授课文的写作规律和途径,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辩证思考的能力。仿写是学生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可以从仿写课文开始。以《我爱故乡的杨梅》为例,在确认学生掌握了作者思乡情怀的前提下,一起剖析作者抒感的方式,作者在选材上以小见大,以杨梅寄托情感,在结构上先总述杨梅的形、色、味俱全,后分述形、色、味如何惹人喜爱。在掌握了这些之后,就开始让学生仿写,让学生思考自己故乡的特产水果应当如何写,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为自己故乡的特产代言。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以写促读,拓展阅读

以写促读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写作疑惑,对照着学过的课文对写作进行总结。写作是表达情感的一种手段,在写的过程中总会受到所读过的文章的影响,会下意识地到读过的文章中寻找启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命题,然后让学生自行构思,阅读和搜集材料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总之,在教学中不可忽视读或写任意一方,忽视读,则写陷入盲地,失去灵感;忽视写,读也会失去了巩固和检验的机会。小学语文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实现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9).

读写结合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读写结合;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167-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内涵进行了全面、正确的诠释:“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见,语文的“工具性”是“语文课程”最本质的特征。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语文教师就是要引导学生细品慢嚼,汲取其中丰富的营养,让孩子从课文中品味出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并加以正确的运用,从而滋润学生的心田,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使他们成为具有丰厚语文素养的人。吕叔湘先生说得好:运用语言是一种习惯,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语文课就是要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这样的练习和实践的机会。读写结合是学用一致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如果让“写”的活动进入课堂,将读、学、写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促进知识的迁移,那么,将会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课本中巧妙地进行读写结合,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呢?

一、以读导写,以写促读

模仿是创造的基础,学语言也一样离不开模仿。语文教学要摆脱高耗低效,就不能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对文本的理解上,而要着眼于运用。要适当地让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并从词语、句式乃至段落等运用的角度去着眼于丰富学生的言语累积,夯实学生的语言功底。

比如《夹竹桃》这篇课文,开篇就有这样一个句式: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它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教学中就让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这句句子的妙处。在读悟中学生明白它通过前几个分句的否定铺垫,突出强调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有的学生写到:我第一眼看到那束粉色向日葵时,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它不是最雅致的花,也不是最名贵的花,但是在我看来,它却是最有魅力的花。由此,再引导学生把话题拓展开来,用“不是……也不是……但是……”来造句,学生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

这里,我们不需要从学习语法的角度让小学生学习多重复句的知识,但通过这样的体会、模仿及运用,学生对文本中的这个句式就牢牢地记住并能比较灵活地运用了。我们的课本中像这样“信手拈来”的绝佳的语言模仿点可说是随处可见。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积累一定是丰厚的。

二、填补文本空白

好的文章犹如中国山水画一样,都有留白的部分。语文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引导学生去发现并挖掘出文本中“言虽尽而意无穷”的空白处,努力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想象等练习,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爱如茉莉》一课赞颂了父亲和母亲之间如茉莉般洁白纯净的真爱,文中贯穿了人物举手投足间的许多传神的细节描写,其中有母亲的这样一句话:“你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这一整夜父母亲就是保持着这样的姿势入睡的,中间人物都有怎样起伏变化的心理活动呢?文章没有写,教师就可以捕捉这个空白处让学生换位体验,选择一个人物写写他(她)的心理活动。通过这样的练笔,学生不仅读出了人物之言,更读出了人物之心,人物之情。它使单薄的文本厚实起来,也使学生的语文实践充实起来,还同时进行了很好的思维的训练和情感的训练。

三、在拓展延伸处练笔

拓展延伸处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支点。在拓展延伸处,学生以文本中人物的性格、精神品质为基点,加以合理地扩充想象,想人物之所想,言人物之所言,感人物之所感,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描摹事物、人物的能力。

四、在角色体验中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