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作文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作心善于引导
海伦凯勒在《我生活的故事》中写道:“她(莎莉文老师)认识到孩子的心灵就像浅浅的溪水,教育就像溪道,溪水沿着崎岖的溪道千回百转,一会儿映出花朵,一会儿映出灌木,一会儿映出朵朵轻云,一路上风景不绝。”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那条蜿蜒的“溪道”, 只要老师不断的思考、创新,让学生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文采和个性,我们的作文教学也一定能够一路欢歌,激荡出美丽的浪花。
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更有效的服务于学生的写作实践呢?
一、教师要有平常心和爱心。
应试教育下,大部分教师只把作文教学的目的定位在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却忽视了学生的长远发展。其实我们的作文教学并非为了让学生都成为作家,或者都能在作文大赛中获奖,更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作文教学是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服务的:让学生能够用书面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用笔谈的方式跟别人交流沟通,让别人明白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要求并不过分, 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有了这样的平常心,作文教学才会具有可操作性。
教师还必须有爱心。很多老师都在抱怨农村学生的作文底子薄、基础差,同时又受到“语文皮厚”,“难啃”,“短期内很难提高”等思想的影响,所以对于那些作文学困生大多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看到这类学生的作文不愿精批精改,甚至只是搭眼一瞅就随便打个分数了事。也正是这种态度才把我们的学生推得越来越远。面对作文学困生,老师需要付出的是更多的精力和爱心。凭着一颗爱心,莎莉文老师都能为集盲聋哑于一身的海伦 凯勒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我们面对的是眼明耳聪的学生,也一定能够引领他们走上作文那芳草飘香的大道。
二、教师要善于引导。
“任何一个老师都能把孩子领进教室,但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使孩子乐于学习。”因此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循循善诱”的能力,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到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源丰盛永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热爱周围的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体验人间的悲欢离合和自身的喜怒哀乐,积累自己每一天每一时刻的每一点感受,关注周围发生的一切给自己的感触较深的事,并鼓励学生把这些感触、感受用随笔或日记的形式记下来。高兴的事写一写,让自己在写的过程中,以另一种方式去重新品味这一种喜悦;悲哀、气愤的事情写一写,让自己郁闷的心得到舒展,心中的恼恨得到发泄。这样学生就能自然感到写的乐趣与意义,从而产生写作的冲动。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古人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神游万里,思接千载,不必跋山涉水,就能赏遍世界上的名山大川,并且能够与古先哲仁人对话,聆听他们的谆谆教诲,感受他们思想的深邃。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让他们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陶冶情操,积累词汇,增长知识,从中学习写作的技能。那样我们的学生才会提笔在手,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
三、不要视 “仿写”如洪水猛兽。
史蒂文斯曾经说过,初学写作的人,一般都会本能的模仿自己最钦羡的作品,然后以一种惊人的变化力来转化它。哪怕是伟大的作家,也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驾驭所有拥塞在思想道旁文字的领域。
仿写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就如同初学书法者必须经过临摹阶段一样,因为这个阶段经历了“模仿――体验――转化――推陈出新”的过程,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与尝试的过程。只有经过尝试,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方法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老师要正确的评价学生“仿写”的做法,不能动辄就给学生加上“抄袭”的枷锁,并应及时激励和表扬学生在仿写过程中冒出一些他们的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语言表达方式,帮助他们找到具有个性化的独特的写作方式,逐步走向自主作文。
四、教师要改变评价机制。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观察能力;读写结合;修改方法;多元评价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其中“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恰好是作文教学所承载的主要任务。作文教学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谈起小学作文教学,则让学生望而生畏,让教师摇头叹息。通过问卷调查,笔者得知最令人头疼的就是学生常常感到“无话可说”“无东西可写”,作文枯燥乏味。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找到作文教学的秘诀,有效解决“两无”的难题,让学生作文写得生动、具体呢?笔者总结多年来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培养观察习惯,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写作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对于提高作文能力来说,观察的作用举足轻重。鲁迅先生在回答文学青年“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的问题时强调了两点:一是多看,二是多练。这里的“多看”即指多观察。离开了细致、准确的观察,是不可能写好作文的。
1.明确观察目的,锁定观察重点。观察不能心不在焉、漫无目的,而要有的放矢、锁定重点。譬如写《记一次拔河比赛》,要想使文章吸引人,就离不开激烈场面的描写。那在作文之前就要重点指导学生观察队员紧抓绳子的动作、身体后倾的姿势、用力时的神态表情及助威人员言行举止等表现,那些跟比赛无关的内容则不属观察重点。
2.选好观察地点,变换观察角度。观察地点即观察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点。观察点不同,事物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距离、角度、方向等因素,会导致观察结果的不同,这正如散文大家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观察景物来说,可以近观也可以远眺;可以鸟瞰也可以仰视。观察的视角随着立足点的改变而改变。视角多了,对景物的了解就更全面了。
3.确定观察顺序,抓住本质特征。观察要讲究顺序,区分主次。观察大自然的景物,可以按照从近到远或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观察某种动物,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或从局部到整体的顺序进行。观察还要善于捕捉事物特征,找出其个性特点。如指导学生观察一道菜肴可以从色、形、香、味等方面进行观察;指导学生观察一个人,可以从语言、神态、动作、外貌等方面进行观察,并捕捉其年龄、个性、职业方面的特点……要真正把握事物的特征,有时还需要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同中求异,异中存同。只有抓住了事物的个性特征,笔下的事物才能生动形象,熠熠生辉。
4.记录观察所得,养成良好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笔者每次组织学生观察总是要求学生带上自己的笔记本,将观察到的现象及时记录下来。这样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学生就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宝贵的作文材料库。以后学生作文,遇到相关的材料,就可以到自己记录本里检索了,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二、读写紧密结合,注重迁移运用
阅读是吸收、内化;写作是倾吐、表达。因此,作文应与阅读紧密结合。语文教学要着力解决好写与读的关系,教师要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练笔训练,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潜移默化地汲取营养,实现迁移运用,有效促进读与写的协调发展,同步提高。
1.加强诵读,丰富积累。诵读是积累的最佳方式,加强诵读习惯的培养刻不容缓。大量的经典古诗词、优美句段,名言警句等内容进驻学生的脑海,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厚实学生的文学底蕴。教师首先要想方设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兴趣,让他们喜欢背诵,乐于背诵;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品味天下美文,与古今中外经典名著交朋友。通过阅读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提升语文素养。
2.读中练写,学以致用。仿写是读写结合的有效方法。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编者精心粼选、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语言流畅、文质兼美,是学生学习作文的蓝本。教师应有计划有系统地安排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仿写训练。可以仿写句子,也可以仿写语段、;可以从内容上仿写,也可以从形式上仿写。还可以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训练,以期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搭建读写结合的平台,让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写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作文训练中。
三、传授修改方法,实施多元评价
作文评改是作文指导的延伸和作文讲评的基础,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关于作文评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在此思想指导下,教师务必要及早将作文评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传授修改方法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告诉学生修改作文可以从字、词、句、段、篇及标点等方面入手:①要找出写错及误用的字,找出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加以改正。②要对意思模糊、语意不连贯、不完整,缺少逻辑性的句子或段落,进行删、添、调、补、改。读中改,改中读,用心琢磨、反复修改,不厌其烦。③要组织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习作的要求,看看自己的整篇习作还有哪些差距。④标点符号的修改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用错标点;忘记使用标点;标点书写不规范;标点位置不规范等等。教师应多举例子,加强训练,促进学生熟悉掌握并正确运用各种标点符号。
2.实施多元评价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作文评价的多元化,教师、父母、同学等都可以成为评价的主体,其中学生自改、互相评议是多元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者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投入大量精力精批细改,而不指导学生尝试自主批改,是一种出力不讨好、越俎代庖的行为,它剥夺了本该由学生自己完成的修正过程的机会。教学中,笔者常用的评改方法有:①自读自改;②师批生改;③互读互改;④集体评改。
现代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文章写作所要用到的主要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能、写作思路,换而言之,现代文教学与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现代文教学为作文教学奠定了重要的写作基础,而作文教学则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写文章的意义。
二、当前我国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难点,很多中小学生都反映写作特别难,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主体性地位缺失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作文教学有其自己的特性,强调的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更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很多的中小学教学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仍然采取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就只是一味的将作文的相关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没有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去表达自己的情感,甚至有的老师的教学出现模式化的现象,就是给一个模板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套用模板,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学生的作文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与现代文教学相脱离
现代文教学与作文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的教师在教学上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在认识上却存在偏颇,人为地将两者割裂开来,认为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关系。但是实际上两者却关系密切。现代文教学的作用在于提升学生情感的感知能力,对于文章思想的理解能力,对于语文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因此它是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
三、现代文教学对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
《文心雕龙•情采篇》中曾经说:“故情者文之经;词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也就是说文章有感情是好的文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学生来说,要能写出好的文章,培养学生的作文情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中小学生的人生阅历大多比较少,且感受情感的能力也比较弱,要使其从生活中得到情感的源泉,来提升作文水平,有点过于勉强,现代文教学正好弥补了学生身上的这一缺点,它能帮助学生从别人优秀的文章中获得情感的丰富,提高情感的表达能力。例如课本的余光中的文章《听听那冷雨》,蕴含着深刻的爱国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性的呼唤,对人生哲理的体会,如果能使学生深刻理解这样的情感内容,那么无疑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感知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以此为基础,无疑学生将能很多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例如我们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父子之间的那种感情,尤其是父亲对孩子的爱以及作者对于自己以前不懂事的一种“悔恨”,还有就是对自己父亲深深的思念,以此为基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与自己父母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省。
(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作文写作奠定基础
孔子曾经说过,“辞达而已”,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将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中小学生由于积累的语言材料并不多,在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上还比较差。主要表现在语句不通、语句较为拖沓等,现代文的教学正好能够使学生感知其它作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将语句写的有感染力。换而言之,就是现代文的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还能提升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作文教学奠定学生一定的写作基础。例如《安塞腰鼓》这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比喻句等,语言的写作非常的优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重点学习作者优美的语言,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上能够获得提高。
四、结语
【关键词】 作文;教学;自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1
作文教学方法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也一直是语文教师值得探讨的话题。如今的作文教学,总的来说就是老师叫写,学生不得不写;老师出题,学生必须按题;内容表面可由学生畅所欲言,实际不让超乎老师想象;修改、评议环节全权交给老师,老师的话变成了圣旨。如此的作文教学,学生也一无所获,即便是班上有一两名文章写作稍微出色的同学,也不过是能在作文学习上喜欢动脑、能举一反三的罢了。
新大纲及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中脱颖而出,使其主动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作文教学也不应例外,也必须让学生从被动作文转变为自主作文,让学生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自己作文,亲自尝试,这样既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又可调动学生学习写作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获得大量的反馈信息。
应用自主作文教学,关键是要在命题上变老师命题为学生自主命题;在写作内容上变教师辅导为学生自能写作;在作文修改上变老师帮助修改为学生主动修改,同桌及小组内互相修改或共同批改;变教师评议或讲评为学生之间互相赏析,师生共同点评。
首先,要让学生自主命题
学生自主命题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关键环节,也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力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亲自尝试习作的关键环节。在这一教学环节,不论学生命的是什么题目,教师均要对学生加强引导与鼓励,只有如此,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各单元的习作要求和训练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让学生自主命题。比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习作,它主要是训练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通过人物做的事情来体现人物的特点,如此的作文教学,教师就要指导学生抓住人物与众不同的特点、给人难以忘怀的地方来表现人物某一方面或多方面的思想品质,学生经过反复审题及认真筛选后自主命题为:《我的老师》、《我的奶奶》、《不听妈妈话的爸爸》等。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场面自主命一些比较有意义的题目,例如:一次街道义务劳动中,小明同学为了清除路旁垃圾桶上污垢,弄得满脸脏兮兮的,其他同学见到此情此景,也纷纷投入到义务劳动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老师可因势利导,以赞扬义务劳动中的典型人物为题材,学生便可以自主命题为《“小花猫”》《他高兴的笑了》等。诸如此类的学生自主命题作文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命题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写作思路。
其次,要让学生自主习作
自主习作是自主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根据题意,独立确定中心、选择写作材料,让构思的全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但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弄清写什么、怎么写?采用什么表达方式等。根据班级学生学习情况具体地采用小组讨论、个别辅导、集中指导、重点引导等教学方法,重点是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挥想象。如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训练中,事先可安排同学们观察课余都做了些什么?是怎样做的?或者请同学、老师一起参加到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做到胸有成竹后进行口语交际并尝试说文。学生亲生实践、身临其境,所以写作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能做到有条有理、中心突出,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有的同学还想象并写出了同学们课余活动的心理,既达到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又改变了学生作文重书面语言、轻口头表达的弊端,使学生想象、观察、表达等自主写作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再次,要让学生自主修改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自主修改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在自主习作的基础上再提高的过程。可以先让学生自行逐词逐句的修改写作,然后同桌、小组间互相修改、讨论。教师也要对学生的习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把它分为上中下三类,然后选出有代表性的习作让学生自读,其他学生认真听、认真思考、认真评议,好的习作好在什么地方?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感情?又有哪些地方不足?差的差在何处等。进一步让学生明白修改习作的方面。如此反复的训练学生自主修改,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有明显的长进。
最后,要让学生参与自主评议
一、认清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性质
所谓“小学作文教学的性质”,是指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文字表达出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生作文是“写话”和“习作”的结合。这既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又符合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小学生的作文实质是练习用笔来说话。在学生已经学会或基本学会了用口语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学会用笔来说话,实现口头到笔头的转化,把写变成了一种由内到外的自由倾吐,使学生对于写话有兴趣,乐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毫无拘束地写下来,从而形成一种写作主体,写自己的自得之见,抒自己的自然之情,用自己的自由之笔,写自己自在之趣的思想境界,这样就从心底里排除了“作文难”的障碍,减轻了学生心灵的压力,有利于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益。显而易见,小学作文教学的过程,必须有教师的引导,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教学活动区别于一般认识活动的独特的“三维结构”(教师、学生、习作内容),是教师“教”学生“练习”作文的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有机统一的过程。
二、创设情境,深挖题目内涵
作文是客观事物在学生头脑中的正确反映。作文是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文章表达的思想是否健康取决于学生思想认识是否正确。因此,作文教学中始终要把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写作欲望作为教学的目的,并结合具体的作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的能力。如,我给学生出《可爱的家乡》一题,不是对学生空洞的说教,让学生来写家乡的可爱,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而是发动学生深入调查,并要求做好记录,通过调查使学生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我们的祖国才能越来越富强。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激情,写出的文章也大多有血有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依据情境创设,深入挖掘出题目的内涵,从而帮助学生整理清楚作文的思路,扣住作文的重点,为作文的“航行”点燃一盏明亮的“航标灯”。
三、合理命题,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作文是现实的生活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命题作文要结合现实生活,一个好的题目,往往能起着概括全文,点明中心,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和兴趣的作用,犹如火种投入干柴,使之熊熊燃烧。反之如果题目不当,脱离实际或者公式化,学生作文就会感到无米下锅。要引导学生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不说空话、假话,作文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作文要靠生活积累,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为此,作文命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命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使每次作文在学生布局谋篇时,突破一个难点,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必须思想端正、目的明确,在教学前要想出好题,从有利于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有利于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与想象力为出发点,不要在命题上为难学生。
2.命题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班级里,学生有家庭状况的差异,如有的随父母坐过飞机,看过大海,登过高山,有的则从没出过远门,若教师让学生写大海、高山之类的文章,一些学生就无话可写。为此,我们可以出半命题作文,如《我第一次……》或《我爱……》,让学生补充完整后再去写。此外,教师在作文命题时还必须注意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及时性。
四、把握写作要求,训练审题能力
要做好作文,把握题意是写作的基础。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第一是析题的训练。可将一些题目让学生详细剖析,把握题目的“表”与“里”,“露”与“含”的意思。围绕题目提几个“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自问自答,直到能回答出“这篇文章要写什么?”如《挖泉水》,学生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挖泉水?什么时候?为什么挖泉水?怎样挖泉水?结果如何?”在提问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就抓住了重点词“挖”理清了事情的发展顺序。《记难忘的一件事》,要抓住“难忘”。第二是辨析训练。可将一组题目,要求学生比较,区分异同,弄清要写的内容、中心及角度。如《记一个勤奋学习的同学》与《记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同学》进行比较,后一个范围较大,除了写勤奋学习之外,还可写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劳动等内容。此外,还要有选题、配题、拟题训练等。如果学生用这种方法去写作文,就能迅速地找到一把通过“审题关”的“金钥匙”。
五、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要注重“书面”与“口头”作文相结合,培养学生刻苦训练作文的自觉性,平时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1)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2)经常给学生读报纸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3)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4)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现场口头描述,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