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优美文章片段

优美文章片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优美文章片段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1篇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这世间本没有那么难的事,尤其是习作更算不上什么难事,它是纸糊的老虎,就看你敢不敢走上前把它捅破。其实,我们从很多习作好的同学身上可以看到,只要我们在习作上多花点心思,然后有计划、有规律地进行多角度训练,很多你所认为的写作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写好日记――依然靓丽的风景线

众所周知,写日记好处多多,它是我们日常练笔的较好方式,又是大家积累写作素材的很好途径。从精神层面上讲,写日记是一种不错的情感和情绪的释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我们内心的压力和烦闷,我们还可以通过写日记反思自我、鞭策灵魂,还可以随时记录下我们生活中的点滴感动和快乐。同时,日记还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成为我们生命的备忘录。所以,我们可以用写日记的方式来搜集新闻,关注社会热点,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学会观察事物和多关心家事、国事、天下事等。可以这样说,写日记依然是我们小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能为我们做必要的素材储备,使我们不至于在习作时遇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片段训练――提高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片段训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我们可以仿写、连词成段、据材料写对话、看情景写感受、读诗句绘画面、就事情谈看法,也可以采用续写、写读后感等多种片段训练方式,不一而足。当然,片段训练要从局部着眼,从小处着手,不必面面俱到,不必强调成篇。同时,我们阅读中的点滴感受、思想上的片刻闪光等都可以形成文字。一句话,我们可以随时用自己的笔记录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从句、段开始逐步提高到篇,过渡到构思成文。

赏文摘记――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快车道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课堂;审美教育;策略

通过对语文的教育与学习,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领悟美的本质与内涵,并通过对美的感受与理解,提升自己的品质,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创造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审美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深层次发展。

一、注重审美感受的培养

教师在讲解文章的内容时,对于优美的片段,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文字形成画面展现在自己的脑海中。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作者的巧妙的用词与优美的句子,而是让学生领悟美的感知与其所体现的意境。让学生多角度的去欣赏文章,将文章的画面与自己的感知结合起来,升华文章的宗旨,领悟文章的美妙。

二、使用优美的教育语言

教师在课堂中语言的运用也影响着学生的审美观念,优美的语言能使学生沉浸在语文学习中,感知文学的魅力,使学生有一个美的感受,领悟语言的美感与魅力。个性化的解读方式,使得学生在增加自身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教师的影响,改善自己的语言素养。

三、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要素

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感受美、认识美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优美文学,让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推敲与领悟感受作者的情感,将美与情感紧密结合。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让学生通过对这个字的推敲,感受整首诗的美感与情感。

四、注重学生的审美实践

在平常的课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领悟文章的表面意义、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感的同时,深层次挖掘文章的内涵,文章的“话中话”。注重学生的审美实践,让学生多去欣赏不同的文章,并通过自身的理解去感受文章的魅力,领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

在高中的语文教育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充满美的文化课堂,通过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领悟美的本质,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与审美品位,最终帮助学生学会更好地表达美,进而增强学生对美的创造意识。

参考文献:

[1]胡鸿.高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问题探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2(08).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3篇

一、激发阅读兴趣,感悟阅读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要求不能过高

低年级的学生阅读时能读准字音,做到不丢字、不落字、读流利正确就可以。中高年级的同学要求要高一点,不但要读出感情,还要读出自己的感悟。

2.以多种形式促读

低年级老师可以范读、领读,让学生分角色读,高年级可以默读、自由读、比赛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中感悟着读书的乐趣。

3.阅读感兴趣的书

新课标指出:低年级要让学生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这些才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只有阅读儿童自己感兴趣的书,他们才能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读感兴趣的人和物才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4.家长、老师以身示范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比较小,自制力要差一些。那么要培养其阅读兴趣就需要老师和家长的陪伴。

(1)教师的陪读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重要因素。在校老师布置的阅读题目,老师应该和孩子一起阅读。长此以往,学生的读书兴趣会大大增加。

(2)家长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都是从大人那里模仿来的。在一个爱读书的家庭里,他的孩子一定也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家长陪读,能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胜过很多说教。所以家长们无论多忙,都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这样不但能拉近亲子关系,更为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现在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很多孩子拿过一本书,囫囵吞枣地很快读了一遍,你问他记住了什么?除了个别人物和精彩的片段,别的什么也没记住。有些学生读后,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什么原因?学生不懂读书的方法。

1.不动笔墨不读书

无论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我觉得读书时都应该养成动笔的习惯。当然年级不同,要求就不同。低年级学生可以圈画生字,给生字注音,圈画简单的标点符号,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画出自己觉得优美的句子。中高年级学生要运用不同的符号圈画出重点词句,能找到中心句。还可以在有感悟的地方做出批注。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能展开想象,领悟其内容。

2.读不同题材的文章要有不同的方法

例如读小说就可以先读目录和文章梗概,先把握主要内容。读散文要先读作者写作背景,这样很便于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作者产生共鸣。读古诗类的书要边看注解边读,这样可以降低理解文章的难度。读说明文要先明确作者所说明的事物和道理,再细细品味。

3.学会读书质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列特,所以,学生要在阅读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课内阅读,老师可以让学生就课题质疑、就文中观点质疑、就文中问题质疑,学生学会了质疑的方法,在课外读书中他们自然学会了思考。

三、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

读书的目的是为我所用,那么积累就相当重要。看到好词佳句可以记录下来,低年级可以只记录短小的词语、句子。高年级可以记录文章片段甚至是整篇优美文章。

1.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在这里我提倡网络上写日志,每位同学都可以在自己的网页上建立班级摘抄比赛栏,教师和同学每天都能浏览,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摘抄记录进行评比。这样不仅满足了孩子上网的好奇心,还让孩子越读书越爱读,越读书越想读。

2.进行小练笔活动。提倡学生练笔时用所摘抄的名言警句、或摘抄的精彩词语。当学生的劳动成果有所用时,他们自然就会主动去做。

3.熟读背诵积累。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反复诵读是背诵的基础。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出文章的意境、韵味。

四、及时督促反馈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所做的一切都需要教师的督促评价来辅助完成。

1.教师可以利用读书的契机,在班级开展一系列的课前课后阅读活动,如每一节语文课,可以课前进行三分钟演讲。演讲内容可以是读过的书中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段优美的片段、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高年级可以把自己的读书新感悟和大家分享,也可以改编自己读过的内容。

2.教师创办报刊。这里可以是学生通过读书写出来的小日记、人生感悟、习作等等。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4篇

一、在书籍的选择上把好关

我们提倡的课外阅读,绝不是“放羊式”的阅读,要求是内容健康,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语文课程标准》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同时,重点推荐了一些文学经典。面对这浩瀚无际的书海,教师指点是非常必要的。

二、加强阅读指导

大量的阅读课外书籍,才能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鼓舞小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应掌握《课程标准》对各年级阅读的一般要求和学生的知识水平,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和个性来指导,时刻关注学生的阅读动向,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展,并适时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使学生品尝到阅读的成就感。

2.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指导学生根据阅读的对象和阅读的目的选择阅读的方法:对于一般性的报纸杂志、文史知识类可选择略读法、泛读法;对科普知识、时文杂文类则采取默读法;对美文佳作、经典片段类可选择精读法、品读法,反复体味,品其精华,悟其精妙;对诗歌、散文类可选择诵读法。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

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读书的无穷乐趣。

1.课前5分钟

把说话训练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他们看过的书介绍给大家,形式可以多样。

2.读书心得交流会

每两周用一节阅读课,把学生阅读过认为较好的文章或段落在全班进行交流。

3.品味、背诵课

定期拿出一节阅读课,让学生重新阅读、品味和背诵自己抄写、剪贴的优美文段,使之在读书中积累,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提高。

4.图表奖励

教师在班上挂一张比较表,在每个学生名字下记上他所读的书。这样自然会引起学生的读书热潮。

四、培养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优美文章片段范文第5篇

新学期开学第一次摸底作文,全班54份习作,仅字数达不到300字这一要求的就有五六份,还有十多份是东拉一句,西扯一句,语言里嗦,勉强凑字数,要想找份文从字顺、真实感人的习作真是难上加难。面对这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学校语文课题组迎难而上,冒着被“烫伤手的危险”,捧起了习作教学这块“最烫手的山芋”,研教结合,一起探讨习作教学中存在的种种“是”与“不是”,目的只有一个――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研究中,我们尝试通过“读赏仿”的写作模式,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写作变成有趣、有序、有效的过程,收效甚好。

“读”就是利用观察任务单,先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观察方法,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留意生活,再根据观察任务,搜罗与之相吻合的古今的佳作名篇,引领学生反复地读,读可以是默读,也可以是诵读,但必须投入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充满感情地读,真正走进文本之中;“赏”是在一遍又一遍的带感彩的读的基础上理性赏析,要揣摩出作者的写作方法,揣摩出文本的妙点、妙道,并能用自己的话来加以提炼归纳;“仿”可以理解为“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就是通过借鉴优秀文章的结构、写法,把握其精髓,融入所思所忆,更好地写景、记人、叙事、抒情、议论,让文章有形有神,耐看耐读。仿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因为例文已经把抽象的技巧变成了具体的展示,我们只需要“依葫芦画瓢”就行了。但仿写不是一味的仿其形,重在仿其神。

一、读――开渠导源,引进活水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其实,学生作文写不好,有很多的原因。比如生活阅历简单,接触面小,知识的积累太少……要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便是让孩子多读。

1、读生活

赞可夫说:“应该打开窗户,让沸腾的社会生活。奇异的自然现象映入学生的脑海,借以丰富学生的感情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情感。”学生大部分的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要引领学生善于观察生活,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

春天里,盆栽的花花草草摆满教室的窗台,我们就充分利用观察任务单引领学生观察积累:通过访问家长或是上网查阅每种花的生长习性,选择什么样的泥土最养花?如何栽种、浇水、管理?什么时间长出第一片绿叶?什么时间开出第一朵花?它的根、茎、叶、花从颜色到形状各有什么特点等等都做出详实的记录。有时我们也把妙趣横生的小动物抱进课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有时我们也借助录像或是自拍的小动物视频,直观再现,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例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家猫时,为了便于指导,我用一段“小猫抓小鱼”的视频让学生进行观察。并根据画面配上与情节相符的音乐,小猫看到水桶里的小鱼,心里痒痒的,围着水桶转来转去,盯着水里的小鱼,两只眼睛越发的锃亮,音乐随着小猫的走动或缓或急,小猫攀在桶沿,一只爪子打捞水里的小鱼时,音乐也随即高扬轻灵起来,反复几次,小猫失败而逃时,旋律又如高山流水般快捷。小猫不甘心又跑回来时,旋律也变得时而急促时而平缓。时而高扬时而低沉的背景音乐为小猫抓小鱼的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让无声的画面活色生香。观察时孩子们瞪大好奇、求知的眼睛,时而捧腹大笑,时而托腮,凝气聚神,时而颌首点头,窃窃私语,“读”的兴趣陡然高涨,再写观察笔记,效果自然就事半功倍了。

每天行走在校园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校园生活已跟学生的童年生活融为一体。校园内的树木、花坛里的鲜花、高大的教学楼、别具特色的礼堂等等无处不显现出校园的特有魅力。周末时会鼓励孩子融入大自然,融入社会,多看、多听、多思,如春天百花盛开的时节,和父母一起踏青,仔细观察田野、路边、草地、校园等万物复苏的景象;夏日炎炎蝉声高鸣,仔细观察狂风大雨,烈日下人们的活动;秋风送爽时节,云淡日丽,香飘四野;寒风冷冽的冬日,欣赏美丽的雪景,注意周围事物的变化;大海边、小溪边,观察鱼类的安闲、游弋;上下学路上观察车辆行人的繁忙景象;商场里、集市上,观察顾客、售货员之间怎么样交易……从各个角度广泛的“读”生活。

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再习作时,教师就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例如描写春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让小组成员先各自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然后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春游和春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的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2、读美文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也是我们很多语文老师的法宝,但我们发现很多学生读了不少书,但并没有相应地培养起写作能力。究其原因很多师生将读书停留在积累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的表面形式上,我们通过改变方法,按内容将学生习作分为写景篇、记人篇、写事篇,每种类型又提炼出十种方法,精心筛选古今佳作,选出与写作方法相吻合的优美文章当范文,引领学生反复读,即一遍一遍的读乃至背熟。在读中学习各种写作方法、文章结构,为写作提供了指导。通过多读,丰富各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写文章便有“源头活水”,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二、赏――搭建桥梁,积累方法

因为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视野有局限,思维单一,但接受新事物很快。我们通过引领学生赏析美文,首先引领学生思考,文章为什么写得这么美,故事中的人为什么这么做,作家为什么写这个故事。然后,品味作者的写作方法,品味自己最欣赏的片段,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接着再读一读其他部分,并从中找到自己以前忽略的东西。最后会引领学生去探究一下作者,想象作者会是什么样的,他会有怎样的生活经历……从中懂得什么是真、善、美,知道什么是假、恶、丑。

面对美文,要条分缕析,精咀细嚼,探寻其规律,把握其精髓,学生在赏析中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比如作文格式,标点的运用,表达的顺序,段落的安排等等,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

三、仿――融会贯通,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