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第1篇

关键词:学业规划 大一新生 “90后”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245-02

Research of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Study Planning of Contemporary “ After 90 “ Freshman

TIAN Zhong ping ZHOU Li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ihezi University. Shihezi 83200, Xinjiang, China)

Abstract:Study plan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areer planning, is the ideal practice to carry on the design for the future career development,which also provides a foundation for successful employment.Through the survey on the randomly selected 500 freshmen in our school,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professional instructors by teachers and comprehensions by students,freshmen pay not enough attentions on the planning,besides the study planning are considered to be unclear,lack of direction,specificity and personality traits. In view of these existing problems,there were some solutions proposed here as possible guidelines for freshmen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planning.

Key words:Study planning Freshmen “After 9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改革,要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对当代“90后”大学生的学业进行规划,就是在不断的探索研究中,寻求到的一种创新培养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引导可以帮助当代“90后”大学生更好地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为职业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大一新生开展学业规划,让他们在进入大学初始阶段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确定学业方向,为以后步入社会工作做好准备,还可以帮助高校加强管理理念,帮助引导学生对自己准确定位,及时了解社会发展,在学校的帮助和引导下进行科学的学业规划意义重大。在我校新生中随机抽取500名新生调查发现,存在诸多问题。

1 学校层面在学业规划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

1.1 学业规划起步较晚,可利用的学业规划相关资源有限

学业规划在世界的起步较晚,研究也相对比较晚。美国哈佛大学30年前开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方面的研究,随后日本、英国等国家都十分重视对大学生的学业规划进行指导,在我国近10年来才开始对该领域进行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对于我校而言,学生进行大规模的学业规划,是从2013级开始。并且学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生制度管理进行,对学业规划几乎很少涉及,在资金、政策、人员和设备等方面投入也较少,因此,学生对学业规划理论知识了解有限。

1.2 学业规划指导老师缺乏专业培训,影响学业规划质量

首先,我校在进行学业规划课程授课的老师主要是各个学院的学办主任或辅导员,大多未进行专业培训,理论知识有限,且平时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影响到教学质量。其次,学业规划课程安排非常紧密,影响到教学效果。

2 “90后”大一新生在学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 对学业规划不够了解和重视,学生对学业规划只存在新鲜感

大一新生刚从高中走入大学,要从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变,一时之间很难习惯,更不适应这样的学习方式,对自己以后的学业、人生不会主动思考。很多学生不了解或没听说过生涯规划、对自己的学业没有规划、没有职业理想。甚至有学生从来没有思考过怎样完成自己的大学学业。而我校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比较晚,学生在撰写完学业规划书以后,束之高阁,绝大部分学生把学业规划书当作作业或任务来完成,还不能真正重视学业规划。能够认真完成学业规划书的同学,大部分学生在短暂的时间内能按照学业规划书中的内容去执行,时间一长,新鲜感过去,并不能严格按照规划书执行。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一新生 适应不良 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39-01

1 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具体表现

1.1 学习上的不适应

1.1.1 不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

在学生们进入到大学之前,无论是中学还是高中阶段,学生们的学习几乎都是由教师来统一安排的,而正是这种教师的全面的控制和安排也导致了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具备主动性的,而进入大学后,大学教师不再会安排学生的学习内容的,因此,大一新生就会感到很茫然,他们不知道该看什么书,该学习哪些内容,同时由于大学课程的学习内容也更有深度和广度,所以之前的学习方式可能也不再适用于大学阶段的学习了。

1.1.2 学习动力上的不足

在学生们经过了残酷的高考之后,他们在进入大学校园不再像高中那样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和家长也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督促了,所以,大一新生就会很缺乏学习的动力。当然,也有很多同学在进入大学后也是有很强的学习动力的,但可能由于所选择的学习方法的错误导致他们并没有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可能就会对学习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

1.2 生活上的不适应

(1)绝大部分的大一新生开始大学生活后,都是从一个生活多年的地方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因此要适应当地的饮食、天气和水土都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并且这也是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会产生思乡情绪,思念父母、亲人以及朋友,在这个新的环境独立的生活,不再像之前那样衣食住行都由家人来安排,自己去安排这一大堆事情,也会经常产生不安和忧虑的情绪;(2)不适应人际关系。大一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通常都是比较差的,这主要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以学习为主,人际交往的能力都没有得到锻炼,同时大部分人又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被家长过分的呵护,所以,他们往往都愿意以自我为中心,张显自己的个性。在大学里面的同学可能来自我国的四面八方,各地的生活习惯、处事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可能都有很大区别,很多学生就不能处理好同学关系以及寝室成员之间的关系,人际交往存在问题,也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

1.3 心理上的不适应

(1)自卑感。在大一新生进入到大学校园后,面对一个陌生的环境,很多因素都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比如说很多学生在高中阶段可能都是学习的佼佼者,但大学是一个人才的聚集地,在大学的班级后他们的成绩不再优异的,甚至在班级上还可能出于落后的情况,可能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因为经济条件或是家庭背景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2)空虚感。进入到大学校园后,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大学可以不用再学习了,到了享受生活的时候了,并且也没有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因此,一天无所事事,就会感到无聊和空虚。

2 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改善对策

(1)为帮助学生顺利的度过适应期,应有针对性的进行主题教育。针对以上所存在的大一新生的适应不良问题,高校的辅导员和学生所在班级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同时分析产生这些不良问题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认识,直面大学校园中的各项挑战。在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时,我们可以围绕“怎样才算有意义的上完大学”“我们为什么要上大学”以及“毕业之后我们要做什么”等主题开展活动,可以请本专业的相关负责人进行介绍,也可以请优秀的学长进行经验分享,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帮助大一新生明确他们的方向,帮助他们尽快度过这段迷茫期,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

(2)培养大一新生的自我教育理念,激发他们的主动适应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并不是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教和管,而应是实现学生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因此,针对我们上述所分析的大一新生适应不良的种种问题,我们应从根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反问自己身上存在哪些问题,激发他们自我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潜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我国当代的大学生都是在父母的过分呵护下长大的,他们的心理素质以及自理能力确实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要想适应新身份和新环境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应让学生明白这些问题,同时提高对自身的要求,而这就是学生们自我教育的过程。对于大一新生来说,他们应该敢于解剖自己,认真的分析自己身上的劣势和缺点,经常的进行自我反省,反思自己的思维逻辑以及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取得进步;而高校则应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健康的自我教育的环境,教师则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灌输科学的自我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在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校园后,就有方向、有目的的对其进行暗示和启发,真正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3)引导学生对其大学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尽早进行生涯教育。所谓的生涯教育指的就是保证学生们在职业、心理以及社会等方面上都能够平衡的发展,培养学生们享有一个有意义、有价值并且有创造性的人生,从而发挥出大学教育的价值。尽早的进行生涯教育就能够帮助学生们尽快的明确对自身的定位,并且提升他们对将来所从事职业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刚一入学的大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没有系统的做过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如果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下的,他们不了解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也不确定自己的兴趣爱好,因此,他们就不会有充足的学习动力,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不高。因此,在大一新生进入到校园后,就应对其进行生涯教育活动,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将来的工作方向,在接受专业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也逐步的完成社会化的过渡,提高自身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将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打下牢固的基础。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对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大一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改善对策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大学生活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而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始也就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面对大一新生在刚入学可能会出现的种种适应不良问题,我们应详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且制定出科学合理并且具有针对性的改善对策,帮助大一新生顺利的度过这段适应期,为今后的大学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牛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心理调适的对策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12(1):42-45.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第3篇

摘要:大学新生的不适心理,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为了更好地研究大一新生的适应心理问题,本文就对本届的新生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适应;不适心理;大一新生

每年在全国高校迎来的新生中,总有一些学生因难以适应大学生活出现失落、自卑、空虚、困惑、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出现抑郁、交往恐惧等心理障碍,极少数学生还会选择休学、退学甚至自杀。大学新生的不适心理已经是各个高校的普遍现象,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能否顺利度过大一适应时期,对其大学学习生活及以后人生发展,都起一个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研究大一新生的适应心理问题,积极探索有效的应对方法,消除不适心理所带来的心理冲突,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本文就对本届的新生进行了调查。

1.研究对象

10级大一新生

2.调查方法

2.1调查问卷法

本文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为86.7%。其中有效问卷245份,有效回收率为81.7%。

2.2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站和文献检索系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和论文,参考了有关书籍,完成对本文框架体系的设计

2.3交谈法

通过和各辅导员及大一新生进行聊天,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状况及各辅导员在工作所采用的方法和使用效果

3.大一新生心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3.1现实校园与脑海校园的差异

在进入大学前,总学生对大学校园充满了好奇和向往,有种神圣感和神秘感。高中老师也给同学们灌输了很多关于校园的错误的意识,说校园多大,多美。同学们在电影、小说的描绘中,在高中老师言语的影响下,同学们就在自己的脑海中就构建了一个理想中的校园的概念。但同学们考入大学后,看到现实中的校园,与自己脑海中的校园差别很大,没有脑海中的那么美,那么大,也没有那么气派的图书馆,也不是高中老师说的是一个环境幽雅,充满浪漫情调的伊甸园,于是,难免会产生失落感,高涨的情绪一落千丈。

3.2.对宿舍住宿条件的不满

很多高中时候住在家里的同学,来到大学,第一次入住学生宿舍,看到学校住宿的实际条件,没有空调,没有电视,没有洗衣机等,与自己家里或自己脑海中的宿舍有差异, 难免产生不满情绪。

3.3.自由时间过多

很多同学进入大学后,由于大一课程安排的比较松,业余时间比较多,从紧张的高中时候进入到这么多自由时间的大学,面对这么多的时间,很多同学显示出了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么多的时间。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很多同学经常出入网吧、酒吧等娱乐场所,容易感染不良的社会风气,甚至导致犯罪。

3.4.目标很不明确

很多同学,在中学阶段, 他们有很强的学习目标性, 力争考上好的大学, 所以学习尽头十足,经过了激烈的高考,进入大学后,自己以前制定的目标已经实现,不知道自己下一步怎么走,来到大学干什么,自己的短期目标是什么,自己的长期目标又是什么,都很不明确。有些学生甚至把学习的注意力转移到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去,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不用心听讲或看小说、杂志、睡觉、玩手机, 课后沉迷于上网、玩游戏、打牌等, 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自信心受挫, 产生厌学情绪。

3.5同学之间的关系冷漠,不信任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个敏感问题,大学新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背景及条件不同,性格各不相同,语言也有障碍,对于一些性格内向的同学,与他人交往起来存在问题。有的同学想要和别人交往,但缺乏交往的技能和原则,从而导致交往中屡屡碰壁,人际关系紧张。部分大学生在和同学交往时表现出自卑感,由于悲观、孤僻、自我封闭等因素,在很多场合多表现为拘谨、害羞、不敢抛头露面等。同时,进入大学后,每个同学都有了自己的见解和认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天地,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淡,交流的时间比较少,时间长了就有了隔膜。也有些大学生上课只管上课,课间也不和同学交流,回到宿舍也不和舍友说话,把倾诉的对象放在了网上。长此以往,就会导致这些学生更加孤僻或少言寡语,易患上抑郁症,甚至出现自残、自杀倾向。

3.6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大学学习的基本特点是自主性、专业性、多元性和创新性,和高中的学习有比较大的区别。很多大学生已经适应高中的填鸭式教学,进入大学后,不了解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面对大学的教学方式,感觉老师讲的很多书本上都没有,听课抓不住重点,笔记也记不全。同时,缺少自己动手搜索查找资料的能力,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式,老师讲到哪,自己就学到哪。而大学所培养的是一种自己动手思考的能力,同时,课程表也有很多实践课。很多同学和高中比起来,感觉到很不适应,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习焦虑直至厌学。

4.不适心理相应解决方法

4.1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大一新生来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入学教育开展的成功与否对大学生整个大学阶段的发展起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制定详细周到切实可行的教学日程。入学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形势政策教育、学校学院的发展概况、专业的培养规划,还包括学生的管理手册及其它评优评先办法。同时,要根据专业及教育内容的需要来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或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丰富阅历的教师来作专题讲座。

4.2.启用班主任助理

从高年级同学中,按照自愿的原则选出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乐于关心同学,自身修养好,综合素质高的同学来当班主任助理。同龄人之间的交往不同于老师的说教, 同龄人更能触及学生内心的实际问题,影响的效果往往好于辅导员教育。让班主任助理经常到学生宿舍、教室等场所了解同学们的生活、学习等,掌握第一手的材料,及时汇报给辅导员。让班主任助理向大一新生介绍大学的授课方式、学习方式及考试方式等等,引导他们确定一个新的目标,帮助大一新生养成一个良好的适合大学的学习习惯。同时,让班主任助理帮助学生熟悉大学生活,鼓励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同学们交往,尽快的融入到大学中去。

4.3. 开展学生活动

在大一进校后的这一年里,陆续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会各部门每年招聘新干事 ,激励大家踊跃报名应聘,以加大大家的积极性。同时,搞一些主题活动。 4.4. 加强班集体建设, 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要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用客观的思维方式去分析社会和周围环境。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 又敢于正视自己的短处, 辩证地看待成功和挫折、顺境和逆境, 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同时, 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 开展主题班会活动, 加强人际交流, 加深同学们的了解,提高亲和力, 增进同学间的互助互爱。如果适时地激发与引导这些情感, 使之与集体荣誉等结合起来, 就能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会形成,新生的孤独感会自然而然地淡化以至消失。

4.4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心理咨询

在大一进校后,要对其进行一个心理测验工作,获取新生有关心理状态、心理倾向、心理变化的材料和信息,进行了整理、分析和归纳,分级分类建立内容丰富翔实且清晰的心理档案,对有心理问题的同学要关注,如有必要可以让专业心理老师和其谈话,进行心理教育。也可以进行心理专题讲座,重点是要让大一新生充分了解心理咨询的作用, 并有效地利用这一手段, 使其更健康地成长。同时, 开展新生心理咨询工作,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4.5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新生的发展、适应新环境起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有助于丰富大学新生的休闲时光,促进自我角色的转变,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降低学生空虚、无聊的心理体验。因此,学校应开展各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和学术交流,塑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同学们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认识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对他们大学四年及以后走向社会都起了一个积极作用。

总之,大学辅导员就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意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及时观察了解大一新生的心理现象,并针对大一新生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采用最科学、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大一不适应阶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及人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章红兵,朋辈辅导员在新生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11

[2]谌宝华,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教育[J]教育艺术,2008.1

[3]欧阳效升,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对策[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2007.6

[4]郭黎,如何做好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工作[J],科教纵横,2008,8

[5]王瑜,大学新生不适应心理状态的分析及调整[J],金融理论与教学,1995.02

作者简介: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 大一新生 角色转换

在人生的不同发展阶段,人们都会遇到各种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应该积极地去适应变化,而个体的每一次适应实际上也是一次成长,适应与成长是相辅相成的。大一新生从中学迈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方法、新的集体、新的管理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等,能否主动接受新的挑战,尽快适应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换对他们能否积极成才、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辅导员应该正确面对学生将有可能遇到的种种不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帮助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大一新生将面临的改变

(一)生活方式的改变。

大多数中学生的一切生活都由父母安排,他们只需要一门心思认真读书即可,严重缺乏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衣食起居都要靠自己,导致很多同学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同时,有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较好,有天生的优越感,认为学校的住宿环境、饮食状况不如家里;有的同学来自经济困难家庭,来到大学,处处需要花钱,并且学校所在地的消费水平比家乡的有可能高了很多,而且面对很多来自富裕家庭的同学,往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此外,大学没有了高考的学习压力,很多学生失去了奋斗目标,加之可自由安排的时间较多,在没有人严格管束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学生生活散乱、精神空虚等一系列问题。尽快从过去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解脱出来,积极适应新的生活对大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

与中学相比,大学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发生了变化,导致学生在学习内容上、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任务上都和中等教育有显著的区别。中学课程教学,教师讲得多、讲得细,学生通过听课做作业完成学习任务;大学课程教学,教师主要以讲难点、疑点和重点为主,作业相对较少,要求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主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在开学初,经常有学生反映,他们有的在高中学的理科,在学了经济学专业以后,不太适应偏文科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差,认为高数太难;有的学生不习惯于做分析型的作业,不习惯在写作业前自己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查阅很多相关资料,以形成自己的想法,从而处于一种被动思考的状态;还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就是完全自由,他们有选择学习地点的自由,不愿意去教室集体上晚自习,等等。这些都是没有适应大学学习方式的表现。

(三)人际关系的改变。

中学阶段的人际关系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1)人际交往更多的偏向于学习,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其他的无所谓,同学之间的交际较单纯;(2)同学绝大部分都是由同一区域、范围内的人组成,大家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很容易产生语言的共鸣,交往时容易交流、沟通,彼此之间也有共同的语言。

就大学阶段而言,一方面,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地域差异,他们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学习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同。另一方面,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要想在大学阶段找某一方面有共同追求的朋友,就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新生,虽然有着强烈的自尊、认同和归宿的需要,非常渴望从朋友中获得感情和共鸣,非常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由于青春期闭锁心理,当他们与大学里的新同学接触时总习惯拿中学时的好朋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由于有老朋友的存在,常常觉得新面孔不太合意,因此他们宁愿采取被动接受的态度,从而阻碍了相互沟通和交流,产生了不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

(四)心理上的不适应。

由于环境的变化,大学新生面临许多问题,从而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

1.角色转换的不适应。许多新生在中学时都是学习尖子、优秀学生、班干部。进大学后接触面广了,发现自己不再拥有这一优势,变得不再起眼,不再是老师、同学经常关注的对象,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2.理想与现实不一致。接触了大学生活实际,一些学生发现理想和现实的种种差距,如录取专业与入学志愿不符、想象中的大学生活与所见到的大学生活不符、理想的我与真实的我有差距等。

3.发展与素质不协调。上大学是为了发展、完善自己,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知识不断增多,精神生活领域逐渐扩大,新的想法也就愈来愈多,同时又觉得自己知识面狭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影响了自我发展,由此心理上感到焦虑、不安。

二、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基本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种种不适应,要使大学生积极成才、健康成长,就要努力缩短大学新生的适应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克服所面临的诸多挑战,引导学生朝着预定的培养目标发展。

(一)遵循自我适应为主的教育理念,相信学生,依靠学生。

学校要通过相关宣传和教育,帮助大一新生转变认识,树立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自我认同感,树立自信心,增强自我意志力;鼓励和支持大学新生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实际行动去完成环境适应的任务。

具体措施有:

1.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和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好入校新生的思想问题,使他们在学习、交际、生活中获得进步。培养学生养成乐观积极的心态,学会在快乐中成长。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积极的自我肯定。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鼓励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坚定成功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顺利度过适应期。

2.加强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实质是人生观问题,学生的人生观往往通过专业思想反映出来。而专业思想问题一直贯穿大学生生活的始终,其中最重要的时期在新生入学阶段,所以应该把专业思想教育列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可邀请高年级优秀同学介绍大学生活的经验和特点;向他们介绍本学院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对本专业的发展状况及特点、同学们目前的就业状况、本专业取得的辉煌成绩等作具体讲解等。这样会使同学们更早地了解现实、面对现实,更快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当中去。

3.指导学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同学们在中学时期的学习上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强,而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一时难以适应,不知该怎样学,不知如何看书,不知要领,一考试几门不及格。因此,应及时将大学的教学和学习特点向同学介绍,教育同学大学里主要靠自己学习,大量的课余时间靠自己安排,要上好晚自习。学习不能仅限于听课和看教材,应多与同学、老师交流和沟通,多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也可以请教高年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一些学习经验。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二)建立心理咨询与救济的网络体系,有效开展工作。

最好建立由学校有关部门(如学生处、心理咨询中心、宣传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管理部门等)、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专业课教师、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老生(学生干部、学生骨干、入党积极分子、学生辅导员等)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的心理支持与救济网络体系,建立相应的制度与长效机制,及时给新生提供心理支持与心理救济。

同时要教会学生主动进行心理调整,让他们认识到适应是开始大学生活的第一步,适应是自我成长的机会。遇到适应困难的时候,勇敢坦然地去面对:不因心理上的不适应而产生恐惧感,不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因学习上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不因经济上的一时困难而产生自卑感,不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得当而产生压抑感。还可以借助积极心理暗示,比如,告诉自己“适应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我一定能够很快地适应新生活”来增强自己适应新生活的信心,以缩短适应期。

(三)做好高中阶段与大学生活的衔接工作。

高中阶段应做好对学生适应新环境能力的培养,加大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改革力度和对高考填报志愿的指导力度,做好与大学生活的衔接工作。

具体措施有:

1.加大对学生独立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上下功夫,给学生多一些独立自主的空间,使学生学会学习,经过独立思考来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等问题;处理好高考与学生个人终身发展的关系,不能把教育重点仅停留在高考上面;提供学生自主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思考、选择、判断,学会交往,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学会自我规划等。

2.丰富高中教育生活,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全面发展;有意识地建立与大学的互动关系,在教学领域加强与大学的沟通。

3.对高三学生的高考志愿填报进行指导,通过各种途径有效传递大学的各种信息,辅导高中学生全面认识大学,理性选择专业,提前为大学生涯做准备。

大学和高中都应重视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在高中阶段要做好衔接工作,大学则要建立长效育人机制,采取有效手段,引导学生克服各方面的不适应,努力缩短适应期,帮助学生尽快步入正常的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黄兆信,李远熙.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研究[J].中国教育研究,2010,(05).

[2]卞玲霞.大一新生的适应问题及其对策[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2).

大学规划书大一新生范文第5篇

一、管理学课程特点

(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结合。管理学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课程特点要求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备,如果只是单纯讲授理论,死记硬背定义,不免空洞、乏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抽象性特点。管理学中的许多道理和结果都难以直观地看出来,这增加了学习的枯燥性,会增加理解的难度,降低学习者的兴趣。管理学课程的抽象性来源于管理现象本身的特点。管理实践的对象主要是人,管理就是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而人的心理表现是很难直接看出来的。所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心理、行为以及管理的过程和结果往往是不直观的,许多时候要靠思维去把握和概括。因此,管理的原理和方法等听起来会感觉抽象枯燥,结果检验也不好计量。

二、大一新生面临的学习问题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大学与中学相比,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不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消失,学习动力不足。中学时代学校基本能够有效督促学生专心学习。上大学后,部分同学认为考上大学后原有的目标实现了,不需加油和充电了,逃学、旷课甚至沉迷上网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众多选择往往不知所措。有的学生目标模糊,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有的学生目标很多而且多变,今天觉得“应该”考研,认为提高学历才有出路,明天又想多考点资格证书便于找工作,后天又认为在大学就“应该”多参加社会实践等,最终目标都没有实现。

(二)学习方式不适应

与中学教师相比,大学教师授课有速度快、内容广、理论深的特点。一本厚厚的教材在几十节课内必须讲完,教学的内容不仅涉及教材,还有教材以外的知识,课程的理论深度比中学阶段明显增加,学生若不认真听讲,不积极思考和虚心求教就难以理解和掌握。大学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自主性、选择性、多元性、专业性和探究性,因而需要主动学习。而很多新生把大部分课余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自己的爱好与满足自己的乐趣。因此,在大一这个专业基础知识积累与综合知识渗透的特殊时期,应当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联系能力,以摆脱高中教育的一些惯性思维。

(三)专业和课程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新生有着读书的良好习惯,他们的兴趣爱好范围很广、知识面很宽,而且有个人的独到见解。但具体到所学专业时,由于大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了解甚少,有些课程听起来云里雾里,特别是对于管理学这种社会科学类课程,许多问题学术界存在很多不同观点,而高中时代的教育使学生形成了寻求唯一的正确答案的习惯,简单地认为,凡事皆有公断,是一即一,是二即二,怎能是一又是二呢?在所学专业和课程面前无所适从。这正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差别,我们必须使新生认识这种差别。而对于没有探索到新的学习方法的新生,容易出现学习兴趣降低、厌学等问题。

三、针对大一新生的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

(一)上好第一堂课

1.教育新生积极调整,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在中学,学生主要是学习基础性的知识,侧重于知识的积累,所学知识的范围相对明确。而大学无论是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与中学有了很大的区别。从广度上说,大学的课程多达几十门课,而中学最多十几门;从深度上说,大学传授的既有专业知识,又有本学科前沿的最新动向和成果,侧重于概念之间、原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问题。与中学教学那种依赖性很强的教学活动相比。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的来说,大学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宽松、自由、自主。大学生要掌握更多、更广、更深的知识,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还必须课下自己去钻研、拓展,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

2.向新生讲授学习管理学课程的意义,使他们从内心上产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荣耀感。管理学课程的进展,必然涉及很多成功人士,他们的业绩、奋斗历程与名言,也可以用来激励我学生。一年级新生刚结束了高考的紧张拼搏,脱离了父母的管束,早就想轻松轻松,我们应当及时告诫学生:一年级是大学的关键

转贴于

时期,放纵自己,沉迷于游玩,就会沉沦下去;一年级是机会,可以使他们开始独立的人生,迈向新的生活。

3.要求新生运用目标管理法制定学涯规划。学涯规划是学生在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的基础上,从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出发,确定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在校学习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拟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实施方法的过程。这个目标体系包括学涯总目标、各个学年和学期的分目标,以及目标实施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应该做的工作是:使学生明白大学阶段的主要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认知,学会思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阶段地计划和安排学业以及大学生活,使学生能在正确分析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做好大学四年的学涯规划。

(二)整合教学内容,妥善处理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抛弃全面讲解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书本内容整合为管理概述、管理思想、管理职能等几大模块,在增加教学内容的连贯性的基础上明确各模块之间的相关性。另外,为了突出管理学课程的教学重点,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教师应对涉及后续课程的有关内容做简略讲述,详细地讲述留给后续课程处理,如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这样既能保证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系统性,又能建立与后续课程的联系,并为它们的教学活动预留所需的空间。

(三)针对新生特点适度使用cai课件

如今,多媒体课件使得教学内容的表达方式较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在浓厚的传统教学理念背景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并非令人满意。有的教师简单地将多媒体作为黑板和课本的替代品,单位时间内信息过大,对刚脱离高中学习的大一新生来说这种快节奏、多信息量使他们难以适应。其次,教学原理的推演、例题的求解过程也是一种创新过程,用cai课件极难再现这一创新过程。我们应当不过度依赖cai课件,充分利用其优点,避免其弱点,使cai课件教学和黑板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化抽象的内容为形象具体的案例或事例,使课件制作始终围绕为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与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四)从新生的需求出发设计课堂

课堂的设计主要包括课程框架、课堂讲授时间、课堂案例讨论次数、课后作业布置等问题。在课程框架方面,教师要选取管理学中基本的、重要的、有代表性的一些内容,而不是大而全。在课堂讲授时间方面,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师的讲课时间不能太长,应该留一定的时间给学生思考、消化所学内容,听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见解。在课堂讨论的次数方面,应当选取一些有扩展空间、有争议、便于学生思维的内容来讨论,如“管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章很具有思想性,就比较适合讨论。新生毕竟是第一次接触管理学这类课程,有些内容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与现实结合起来,所以教师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把案例设置得太复杂。在课后作业布置方面,管理学这门学科的作业题应该向实践方面倾斜,注重内容的巩固和适当的拓展,更多地考查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稳固基础,拓宽知识层面视野

创新能力的形成需要对多方面知识的熟练掌握与灵活运用。对于大一新生来说,基础知识的积累尤其重要。因此,要鼓励新生在学习课本知识时,用批判的眼光学习,要具有质疑精神,进行多维思考;倡导新生掌握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在学习好管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他综合知识的学习。例如,除了给新生指定一些参考书目之外,应倡导他们在寒暑假开展读书活动,阅读各种课外书籍;参加审美学、心理学、音乐、文学、公司经营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讲座,使学生接触多层面知识,开阔视野,从而逐步摆脱高中时期只重视主课的惯性思维,提高综合素质。

(六)鼓励新生参加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刚刚进入大一的新生经历了12年的应试教育,主要以升学为目标,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方面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