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汽车发动机;汽车检测与维修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75-02

一、项目化教学实施背景

2006年12月,教育部专门高职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意见》提出: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到提高质量上来;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课程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其职业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地使用工具、设备和材料的能力;制定并实施拆卸、安装和调整发动机各零部件方案的能力;能够填写工作记录单的能力;能够按照操作规范对发动机常见的机械系统故障进行维修的能力。为贯彻《意见》方针,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我校在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中实施了项目化教学。

二、课程项目化教学实施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如下:

本课程是培养汽车维修机电工岗位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培养学生检修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故障能力。本课程按照维修企业的工种要求、汽车检测与维修企业的生产及专业要求,以小组合作或独立工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使用常用、专用维修工具、量具及设备,借助维修手册、制定汽车拆装、维修、检测作业计划。按照拆装、检修工艺顺序和技术规范,完成汽车发动机的清洗、系统和总成的总体拆缷、总成的分解与装配、检修。学习过程中自觉遵守安全、环保作业规范及“5S”的工作要求,培养安全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工作过程实施检查,对已完成的任务进行记录、存档和评价。本课程160学时,其中理论80学时,实训80学时,具体分配如表1。

三、课程实施过程

理论课80学时是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重点讲解发动机各系统的工作原理,以便为实训课打下基础。在理论课的授课过程中制定了项目化教学实施的课程标准、授课计划;丰富了授课所用的PPT、图片和视频教学资料;部分课时将发动机实物零件带入到课程教学中。实训课程主要按照六步法进行操作:

1.教师演示。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实训需要实训指导老师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演示。在演示同时强调注意事项。

2.制定计划。根据实训内容制定出每次实训课的实训计划,同时针对发动机的各机构和系统制定出实训工作单,在课前将纸质版工单发送给各位学生。

3.分组讨论。将班级人数平均分为六组,每组分别接受任务计划及实训工单,然后每组成员共同讨论,研究操作方案。

4.实施操作。按照计划、实训指导书及实训工作单的要求进行发动机拆装及检测维修。

5.自我评价。在每次实训之后,每组组长负责收集本次实训课程的自我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实训内容、方案及总结、实训所取得的收获、存在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6.教师评定。在实训结束后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抽查测试,检测学生的实训效果。

四、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要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过程考核重点考核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以此重点反映学生对相关项目的技能的掌握,并体现学生对相关职业能力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同时还视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实训报告、教学参与程度和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等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课程考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在本文中,以《汽车发动机结构与维修》为例阐述了项目化教学的过程,同时,项目化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其他课程上。本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厌草.项目化教学,授之以鱼?授之以渔?[N].中国教育报,2009-11-08.

[2]王民权,梅晓妍.高等职业教育中项目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10).

[3]皮连根.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项目化教学探索[J].职教论坛,2007,(12).

[4]黄艳玲,吴兴敏,李晗.《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模式的探讨[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

[5]丁继斌.《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理实一体”项目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1,(3).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第2篇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开课部门:汽车工程学院

课程代码:Qqczh

学分:4

学时:60(理论30 学时,理实一体 30学时)

授课时间:第5学期

授课对象: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B类课)

教学场地要求:多媒体教室、汽车实训车间

二、课程定位

《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修理工职业升迁必须具备的能力。分析汽车常见故障原因,正确使用常用的检测设备与工具,制定合理的故障检测方法与手段,确定故障排除方法与维修步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的基本要求,因此《汽车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核心课程,是对前期课程《电子电气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发动机管理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构造与检修》、《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与检修》和《汽车转向与悬架系统检修》等核心课程的综合与归纳,旨在培养学生对汽车故障的综合检测、分析判断、排除和修理的能力。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熟练将前修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综合应用,对汽车综合故障进行诊断和排除,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觖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目标

1.能力目标

(1)能熟练使用X431、KT600、、GDS、博世综合故障诊断仪等智能检测仪器和设备,检测汽车的各种基本参数;

(2)会正确操作汽车性能检测线检测汽车各项性能参数;

(3)能利用经验诊断法诊断汽车常见故障;

(4)能应用检测数据对汽车技术性能做出正确判断;准确判定故障部位、确定故障排除和修理方法;

(5)能正确使用各种专用工具、量具。

2.知识目标

(1)掌握被检测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2)熟练掌握各种性能参数的检测方法;

(3)掌握常用检测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4)掌握汽车故障诊断流程。

3.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操,养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喜爱汽车行业的兴趣;

(2)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匠精神;

(3)培养安全和规范标准意识,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4)培养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

(5)培养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四、课程设计

1.设计思想

课程内容选取主要依据汽车机修岗位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参照国家汽车维修职业资格标准和有关国赛规程,遵循高职学生技能形成规律,以课程目标为基准,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突出汽车机修工职业能力培养,选取课程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系统化工作习惯,提高工作效率意识,本课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汽车实训车间实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按照突出汽车机修职业岗位情境性与科学性并重的原则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选取

本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流程和方法,掌握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分析步骤和排除过程,掌握常用检测设备和专用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为重点内容。通过与企业合作,总结归纳出汽车常见的十二类故障现象,以这十二类实际故障案例为典型任务,以常用检测设备为诊断手段,通过对故障的检测、分析和排除过程,设计制作十二个故障案例教学模块,使学生能通过有限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故障案例,尽快掌握汽车故障诊断的基本流程和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技巧。

(2)教学方法

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基于汽车机修岗位工作过程,以“六步”教学法为主贯穿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每个学习单元内容特点,有针对性的应用案例教学法、仿真教学法和启发引导法。

仿真教学法,主要适用于故障检测。学生先在教学软件上进行仿真训练,熟悉检测方法,掌握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检测,积累工作经验。

案例教学法,将汽车4S店汽车维修典型案例引入教学中。首先告知学生汽车故障现象,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确定故障可能出现的部位,最后与案例中故障出现的部位相比较,若一致,总结经验;若不一致,分析出错原因。

启发引导法,主要适用于故障的分析和判断。教师从故障现象开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故障原因,制定检测方案,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故障部位,确定维修方案。

(3)教学组织

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采用教师案例分析,启发引导学生制定诊断流程和检测、维修计划,分组讨论确定维修方案,并通过开放实训实施,最终完成常见故障排除的训练。

2.课时分配(总学时52)

学时分配原则:以汽车4S店机修项目工时为基数,考虑学生掌握所需知识与运用时间、技能掌握与技能提升时间、教学组织与考核所需时间,依据学习任务内容与难易程度分配教学任务学时及课程单元学时。

序号

课程单元

学习任务及教学要求

参考学时

1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发动机不能起动故障诊断

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现象,发动机不能启动故障诊断流程,发动机主要工作参数的检测方法。

4

发动机运转速度不稳故障诊断

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表现,发动机转速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4

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增加故障诊断

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现象,掌握发动机燃油、机油消耗过多的故障原因及分析方法

4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

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现象,掌握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故障诊断步骤和原因分析

4

2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与排除

汽车行驶不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摆头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现象及原因分析,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不良故障诊断步骤,

4

汽车操纵不良故障诊断

转向操纵异常故障诊断过程,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4

舒适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玻璃升降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中控门锁电机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后视镜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6

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倒车灯不能正常工作故障诊断,制动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转向/警报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雾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大小灯不能正常工作的故障诊断

8

3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

汽车行驶无力故障现象,汽车行驶无力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8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

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现象,掌握汽车传动系异响故障诊断方法和步骤

6

总计

52

3、课程单元描述

课程单元1

课程单元名称

发动机综合故障诊断与排除

课时数

16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发动机综合故障的表现形式。

2.掌握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和步骤。

3.掌握汽缸密封性的检查方法。

4.掌握单缸断火法检查工作不良缸的方法。

5.掌握跳火试验法检查点火系故障部位的方法。

6.掌握利用诊断仪检查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方法。

学习

内容

1.发动机密封性检测;

2.单缸断火法判断各缸工作性能的方法;

3.跳火试验法判断点火系故障部位;

4.发动机运转不稳的故障原因和诊断过程;

5.发动机不能启动或启动困难的故障原因和故障排除过程;

6.发动机机油、燃油消耗过大的故障原因和诊断流程;

7.发动机工作温度异常古杂会难过的分析过程;

8.熟练掌握利用解码器读取故障码和数据流的方法。

教学

方法

和建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汽缸压力表及接头、车用万用表、解码器,接线及接线夹、发动机性能检测仪。

学生已有基础

对熟悉汽车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熟练掌握待检测部分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发动机点火系、燃油供给系、曲柄连杆机构和配气机构、和冷却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有充分的了解。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悉发动机的构造,掌握发动机各部分的结构和功用,熟练掌握各种检测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方法,对各部分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参数非常了解。

课程单元2

课程单元名称

舒适性及安全性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课时数

22

学习

目标

1.能正确分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车身抖动、摆头和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方法。

2.掌握汽车转向操纵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及诊断过程。

3.掌握变速器操纵机构常见故障的诊断和排除、修理方法。

4.掌握制动系操纵异常故障的诊断过程和排除、修理方法。

5.掌握灯光控制系统故障诊断过程和故障排除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起步抖动故障的原因和诊断流程;

2.汽车行驶中方向盘抖动(俗称摆头)的故障原因和故障的分析过程;

3.汽车直线行驶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故障分析和排除过程。

4.灯光控制系统原理及检查步骤。

5.玻璃升降及中控锁的控制原理及故障检修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实验实习车辆、频闪灯、四轮定位仪、钢卷尺、游隙检测仪、专用拆装工具。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过《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故障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转向与制动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的整体结构及底盘各系统的工作原理,尤其对万向传动装置、转向系统、悬架、四轮定位等要非常了解。会使用和操作游隙检测仪、四轮定位仪等。

课程单元3

课程单元名称

汽车传动效率不足故障诊断

课时数

14

学习

目标

1.掌握汽车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

2.了解底盘主要技术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故障判定方法。

3.熟悉底盘主要部件的拆解和修理方法。

4.掌握传动系间隙的检查方法。

学习

内容

1.汽车行驶无力故障产生的原因;

2.汽车行驶中异响的故障原因和故障分析判断方法。

教学方法和建议

主要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引导教学法

1.教师提出故障现象和故障在汽车使用中的具体表现,故障现象力求详细、准确。

2.学生分组讨论能够引起该故障现象的原因,和各种故障原因的分析、检测和判断方法。并提交和陈述该小组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在独自陈述的基础上互相补充和完善。

3.教师总结归纳讨论结果,讲解分析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

4.在实验用车上实现故障再现,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经验分析和常规判断。

5.使用专用检测设备进行性能检测,获得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

6.制定修理计划,排除故障。

7.通过开放实训分组独立操作,加深和巩固故障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教学条件要求

对底盘的参数都要能实际检测,通过检测确定其性能的好坏,检测时建议对学生实行分组,对检测数据各组进行比较,确定所使用的方法和检测过程是否正确。

学生已有基础

前期已学习《汽车传动控制系统检修》、《汽车行驶控制系统检修》等课程。

教师所需执教能力要求

熟练掌握汽车底盘的基本构造、各主要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底盘主要参数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流程。熟练使用底盘测功仪、游隙检测仪,会调整主减速器啮合间隙。

五、课程考核

1.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并重的方式考核。

过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开放实训成绩构成;

结果考核在模块化课程结束后进行。

考核内容主要分为理论与技能考核两部分。

2.考核组织

理论考核部分由任课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卷,实行“教考阅”分离;

技能考核部分,由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制定操作流程与考核评分标准,校企教师共同实施考核。

3.考核范围

理论考核包含常见故障的诊断流程的制定、检测设备及检测参数在故障分析中的应用,系统常见故障分析、检测与诊断。

技能考核以系统拆装、检修后运行效果、故障排除后系统性能参数与标准参数的差异等可检测内容为依据,设置考核项目。

4.成绩评定

课程成绩=过程考核成绩50%+结果考核成绩50%;

过程考核成绩=平时成绩20%+开放实训30%;

结果考核成绩=课程理论考核成绩50%+课程技能考核成绩50%。

六、教材

使用教材: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李勇主编。

参考教材:

[1]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孙志刚、董大伟编著

[2]《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第2版,闵永军等主编

七、编制说明

编 制 人:李远武

编制单位: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研究室

编制日期:2021年8月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考核指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C-0081-03

近年来,国内对高职高专课程考核的研究比较多,主要是从宏观上研究考核形式及作用。有学者提出考核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评定学习效果、发挥育人作用、反馈教学效果、衡量人才培养质量。考核反馈教学效果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考核结果应该成为指导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指挥棒。因此,考核应该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随时纠正。

传统考核方式是结果性考核,即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考核特定的内容,容易让学生认为只需要在考核之前背(练)好考核内容就行,造成学生只重视考核结果而不重视学习过程。而考核内容不可能涵括所有的学习内容,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技能就存在片面性。甚至会出现平时不认真学习,考试前一个星期甚至几天才“突击”的学生,期末成绩居然不错,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刻,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对技术、工艺、原理、知识都不甚了解,这样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常表现出高分低能的现象。

为了让考核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就必须引入过程性考核。传统观念认为过程考核主要就是考勤,认为除了考试之外其它考核方式都是走过场,考核的结果基本上就是集体通过,这样的考核缺乏严肃性和客观性。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是过程性考核的可操作性差,考核标准不清晰,人为因素比较多。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可操作、能够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态度、获得知识和能力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考核结果应客观、真实,最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特点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都由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两部分组成。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一共132个课时,其中理论知识60课时,技能训练72课时。采取每周6节,持续10周讲授理论知识,后期连续3周整周实训完成技能训练。这种授课方式的弊端是理论讲授时学生不愿意听,听了也记不住,整周实训时没有理论的指导又不会动手,需要老师重复的讲授,而且动手时不会联系理论,仅仅获得了技能,理论没有提升,达不到教学目标。在教学方式无法改变的情况下,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将考核引进教学过程,不仅考核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还要考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采取边学边考的方式,让学生重视教学过程,及时掌握所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一)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考核内容

汽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汽油发动机的构造、理解汽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认识汽油发动机的各个零部件,以及部分易损零部件的检测方法、掌握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的方法。教学目标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技能操作,因此,考核内容分为三大模块: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和实训考试成绩。其中三个模块所占权重分别为20%、40%、40%,如公式①所示。

Z=20%P+40%K+40%S ①

Z:表示课程总成绩。

P:表示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K:表示期末考试成绩。

S:表示实训总成绩。

(二)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

理论讲授期间的平时成绩包括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考勤、课堂纪律五个方面。按照百分制,作业、课前小测验、课堂主动回答问题的权重分别为35%、50%、15%,以上三项为加分项,而考勤和课堂纪律为减分项,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而且无故旷课课时数达到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迟到、早退一次扣3分,三次迟到、早退折算一次无故旷课。违反课堂纪律一次扣1.5分,上课玩手机一次扣3分,如公式②所示。

P=35%H+50T+15%Q-D ②

H :表示课后作业成绩。

T :表示课前小测验成绩。

Q:表示课堂主动回答问题成绩。

D :表示所有扣分。

1.课后作业成绩

高职高专的专业课程一般很少留课后作业,这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方法,所以,本课程每周一次课后作业,60节理论课时一共7次课后作业,教师要认真批改,根据学生作业情况评定A、B、C、D四个等级,A折算为100分,B折算为90分,C折算为80分,D折算为60分,没有做作业为0分。课后作业成绩取7次作业的平均分,作业次数达不到三分之二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也不得参加补考,只能参加毕业前的清考。课后作业的成绩如公式③所示。

pi :表示第i次作业的成绩。

n:表示课后作业次数。

2.课前小测验成绩

课前小测验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前一次课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主要是零部件名称、作用、安装位置等基本知识。

一节课的时间有限,很难对每一位同学进行考核,但是为了督促每位学生课堂认真听课、课后认真复习,需要学生之间相互督促、相互帮助。因此,根据学生人数将全班分为6个组,每个组推选一位组长,组长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每次课前小测验在小组中随机抽一名同学完成,该学生的测验成绩代表其所在小组的测验成绩。每个小组必须完成10次课前小测验,每次测验满分为100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评分。该学生课前小测验成绩取10次的平均值。由于小组成员的课前小测验的成绩是相互影响的,所以,组员不仅要对自己的成绩负责,还需要对别人的成绩负责,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意识,也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合作学习。学生课前小测验的成绩如公式④所示。

ti :表示第i次课前小测验的成绩。

n:表示课前小测验的次数。

3.课堂回答问题成绩

在讲授新课时,老师适当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回答,每题满分33.3分,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分,每位学生得满100分为止,这样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三)期末考试成绩

期末考试可以采取开卷或闭卷的形式,满分100分,题型可以有少量的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主要还是以问答题、论述题为主,可以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实训总成绩

本课程有三周的整周实训,实训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以学生动手实训操作为主,老师指导为辅。本课程实训内容非常多,实训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位学生都考核每个实训内容,因此,选定四个有代表性的项目考核学生,项目考核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62.5%。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习非考核项目,就要采取实训过程的考核,即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而且本部分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25%。另外,实训结束后的总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有总结才会有提高,因此,要求学生必须写总结,没有写总结的学生实训成绩为零分,并且总结的成绩占实训总成绩的12.5%。实训总成绩如公式⑤所示。

S=25%SP+62.5%ST+12.5%SZ ⑤

SP:表示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ST:表示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SZ:表示实训总结成绩。

1.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

整周实训时也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小组负有管理小组的职责。组长应该组织组员学习、动手操作、练习,现场的5s管理等。实训过程中的平时成绩施行减分制,满分100分。组员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长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组长和老师评分细则相同。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旷课一节扣5分,上课期间玩手机一次扣5分,不服从组长安排一次扣5分,学习不积极酌情扣分。组员考核记录表如表1所示。

组长的平时成绩中50分由组员评定,剩下的50分由老师评定。每位组员根据组长工作是否认真负责、分工是否合理、是否协调管理好团队以及组长自己的纪律情况等评分。老师根据小组的工作情况,如是否进行5s管理、工单是否按时填写、组员学习情况以及组长的纪律情况等给组长评分。组长考核记录表如表2所示。

2.实训项目考核成绩

根据课程目标,设置四个考核项目,分别为零件认知、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气门拆装和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实训项目考核成绩如公式⑥所示。

零件认知采用笔试的方式,将发动机零件图打印出来,让学生写出对应零件的名称。满分25分,根据零件图的数量设置每空的分值。笔试的好处是可以让所有学生均参加,节约考核时间,而且可以将所有重要零部件均打印出来让学生认知,考核内容比较全面。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主要是考核学生检测零部件的能力。该项目可以在每组随机抽一名同学考核,该同学的考核成绩代表该小组的该项目成绩。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3所示。

发动机气缸磨损测量项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仅依靠老师一对一教学的话,效率太低,而采用团体考核的方式,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学习,老师只需要教会组长,组长教会组员,老师只需要在各组之间巡视、个别指导,效率大大提高。团体考核大大缩短了考核时间,留给学生练习的时间也就增加了,因为是随机产生考核名单,因此,每位学生都会认真练习,组员之间也会相互监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气门拆装主要考核学生动手能力和与人协作能力。气门拆装一般需要两位同学协作进行。两位同学之间配合一定要非常默契才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工作。该项目的考核采取团队考核加竞赛式考核。即每个小组随机抽两名同学参与考核,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同学做裁判,值裁其他小组。六个小组同时考核,裁判记录时间,拆装过程有无掉零件、工具,现场有无进行5s管理,有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等。考核成绩以时间排名为主,第一名25分,其他小组与第一名比较,慢几分钟得分就少几分,在此成绩基础上,掉一次零件或工具扣3分,没有进行5s管理的扣3分,由此得到每个小组该项目的考核成绩。由于每个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所以学生值裁非常认真负责。

汽油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排除项目是一个综合的项目,要对电控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完成此项目。其中考核内容主要是电控方面,包括传感器、执行器、ECU、电路以及部分机械零部件,如火花塞等。该项目满分25分,具体配分如表4所示。

3.实训总结成绩

实训总结是学生对三周实训过程中自己的学习态度、对实训内容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等的总结,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因此可以根据总结的字数、内容、独创性评ABCD四等,A为100分,B为80分,C为60分,D为40分。字数大于1000字,内容完成,独立完成的为A;字数在800到1000之间的,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B;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独立完成的为C;字数少于800,内容较完整,不独立完成的为D。

(五)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

设计学生考核成绩记录总表如表5所示。这样的考核成绩记录表非常清晰的记录下学生的每项成绩,学生甚至可以算出自己该课程最后的总成绩,根据自己的当前成绩随时调整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以获得理想的成绩。这样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都是可以量化的指标,教师的主观因素比较小,是一套比较公平、公正、透明、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

实施这套考核评价指标要求教师平时的记录要及时、客观、公正。教师要严肃认真对待课前小测验、课后作业和课堂提问等。通过对实验班级的学习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来,这套考核评价指标学生比较容易接受、教师容易实施,极大的提高了教学效果,对其他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设计起到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杨学坤,王琳静,诸刚,蒋晓,姚长永.高职院校课程考核改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5(5)

[2]张海波,蔡丽雯.高职高专学做一体教学中的成绩考核研究[J].职教论坛,2013(26)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师徒制;授课模式;企业

前言:“师徒制”的授课方式起源于欧洲国家典型的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教育等。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教育,还是英国的“现代学徒制”教育都是基于企业和学校双方的产教结合的培训方式,采用这种培训方式的教学模式实行企业和学校交替培养的模式,每周约1-2天的时间在校学习理论知识,约4-5天的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企业中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是理论+实践,这里指的实践不是企业实践,是在学校内进行的校内实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无法满足企业的要求。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在学习了国外的一些成熟的经验后,结合当地的汽车维修企业现状、学校的教学条件和实训条件、学生的学习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探索。

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简介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师徒制”授课模式采用课堂理论

+实训室实践+企业实践课堂的教学形式;根据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5人;在校实行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方式,在企业实行跟组作业的方式,由企业的组长负责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操作的基础技能。在校授课时一般先进行一些必备的理论知识讲解,然后分组进行相应内容的实操训练,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要求学生每人独立进行一次操作,已达到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每个模块的授课模式中加入企业实践课堂环节,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是被安排到每个班组中,组长对学生的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安排,组长根据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不断对学生工作的内容和范围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纠正,同时解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存在

问题

我们把13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学生作为实验班,13级学生人数22人,把22人分为4组,每组5-6人。学生按照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的七大部分: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起动系、点火系、燃料供给系、冷却系、系的内容,分块集中学习。学生首先在学校学习每一个模块的理论和进行该模块的基础操作训练,然后被分到四个地点进行企业实践课堂的学习,每个企业5―6人。进入企业实践学习的过程中企业和学生都反应出一些问题。第一次进行实践的时候,企业普遍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差,对汽车各部件的认知能力较差、专业知识较少。而且由于企业的维修人员的素质和理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反应,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维修人员选择回避问题或不予回答。整个13级学生的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结束后,我们也进行了一下探讨和总结,主要的问题有:部分学生参与实训和企业实践学习的积极性差;在企业进行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整车零部件的认知较少,注意力分散,对教学实践要求学习的内容关注度不够;部分维修人员素质和理论水平较低,无法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师徒制”授课模式的改进

汽车实训发动机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汽车电控生产实习 实习教学环节 实施

在技工学校的教学安排中,学习理论和生产实习的课时比例大概为1∶1。也就是说,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有50%的时间是用在生产实习上。因此,如果不按生产实习教学环节进行,要提高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和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笔者阐述生产实习教学环节在汽车电控生产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生产实习教学的实践证明,课堂化教学是生产实习教学的最佳组织形式。生产实习教学的正常进行,必须遵循生产实习教学规律,这主要体现在课前准备、授课、作业、辅导和考核五个教学步骤。而生产实习教学课堂授课的基本规律,则体现在所运用的基本教学环节上。

一、实习教学环节中课堂教学典型结构的运用

所谓教学环节,是指一节课(即一个课时)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即阶段划分、时间分配、上课的开始和结束等。生产实习课堂教学的典型结构,由组织教学、入门指导、巡回指导和结束指导四个环节组成。

1.组织教学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没有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纪律,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生产实习课入门指导前的组织工作更为重要。组织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作好上课的准备。具体做法是:组织学生听实习课,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考勤簿,检查工作衣、帽、鞋等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等。同时,在上课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各项组织工作,以便使实习教学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因此,任何类型的实习课,都必须做好组织教学工作。

2.入门指导

在每个课题或分课题授课开始时,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指导,是向学生讲解理论知识和操作要求的过程。入门指导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其中包括:检查复习、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分配任务四部分。

(1)检查复习。检查复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加强新旧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联系,用以指导新课的实践,检查复习方法有问答法、作业分析法和讲述法等。

(2)讲授新课。在学生有了思想准备、物质准备、技术准备之后,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开始讲解课题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课题学习目的、重点、中心,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3)示范操作。它的作用是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也是实习教学的重要步骤,可以使学生具体、生动、直接地感受到所学的操作技能和技巧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在进行示范操作时,要组织好观看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的操作示范,要严格按照教材的要求进行,边示范、边讲解,使讲、做一致。

(4)分配任务。教师在讲解和操作示范后,要给学生分配生产实习位置和实习工件,并要求学生对自己使用的设备、工具、电器安全、材料、图样等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操作的准备。

上述入门指导,讲解示范的内容,不是每课都讲,要根据不同课题内容的需要加以灵活运用。

3.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生产实习指导老师在对课题讲解与示范的基础上,在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操作的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有准备地对学生生产实习作全面的检查和指导。通过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不断提高。在指导中既要注意共性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差异。共性问题采取集中讲解,个性问题做个别指导。

4.结束指导

结束指导是在生产实习课题教学结束时,或在一课时实习结束时,由生产实习指导老师验收学生的工件,检查学生在课程进行时,是否按文明安全生产要求,清扫现场和做好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对于学生在整个生产实习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考核和讲评,并布置必要的作业。它是对实习情况的总结,对学生起促进和鼓励作用。

二、生产实习课堂教学典型结构应用的实施

以下举例说明生产实习课堂教学的典型结构。

1.汽车维修生产实习课题实例

课题名称:汽车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

实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让学生掌握电控发动机基本诊断方法及简单故障排除。

2.汽车维修生产实习课题的具体实施

(1)组织教学。

一是学生按时集队,师生相互问好。

二是考勤及着装、校卡,精神面貌检查。

三是说明本次实习项目内容,目标及操作要求。

(2)入门指导(6课时)。

①复习指导(1课时)。

一是弄清EFI系统由哪些子系统组成,各系统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二是弄清电喷发动机的控制原理是怎样的。

②新课导入(3课时)。

一是发动机故障诊断的基本方法,主要有:人工经验诊断法、仪器设备诊断法、综合诊断法、故障码诊断分析法(自诊断法)、症状诊断分析法。

二是诊断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图1

三是故障诊断基本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基本流程在汽车故障诊断中是一个基础的诊断过程,是对诊断内容的最一般的概括和总结。汽车故障诊断基本内容包括从故障症状出发,通过问诊试车(检验故障症状)、分析研究(分析结构原理)、推理假设(推出可能原因)、流程设计(提出诊断步骤)、测试确认(测试确认故障点)、修复验证(排除故障后验证),最后达到发现故障最终原因的目的。

四是电喷发动机故障诊断基准要素。

油。燃油相当于人的粮食,是发动机工作运行的必需品,燃油供给的好坏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及工况。决定发动机燃油喷射(供给)好坏的因素有:空气基准计量系统(空气流量、压力、温度传感器)、空燃比修正信号(发动机温度、发动机转速、发动机负荷、车速、挡位)、供油系统、燃料、ECU等。

电。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离不开电,电气系统的好坏也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转。

气。发动机对空气的需求跟人对空气的需求类似,供气系统不好直接影响发动机的负荷和工况。影响供气系统的因素有:机械部分故障,进气管漏气,汽缸漏气,气门漏气等;电气故障有,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压力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节气门开度传感器、各种怠速控制阀及ECU等。

火。汽油电喷发动机点火系统是直接影响发动机工况和排放的关键因素,发动机工作的好坏与点火的好坏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发动机点火的因素有:火花塞、高压线点火线圈、点火模块、基准点火正时信号(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点火正时修正信号(发动机水温、发动机负荷、发动机转速、车速、挡位)、爆震闭环控制、点火能量控制、燃烧室(密闭性、积炭)、发动机温度控制系统、发动机系统、发动机计算控制系统等。

环境、气候。

③示范操作(2课时)。

示范操作结合讲授知识在丰田5A发动机,丰田花冠发动机上进行相关的故障演练及分析。对发动机的油、电、气、火进行逐一分析论证。

(3)巡回指导(16课时)。

①分组练习(13课时)。由两人组成一小组,一人负责设置故障,一人进行故障分析,利用理论经验法、自诊断法、仪器诊断法进行故障排除。

②个别指导(2课时)。针对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疑问的学生进行单独指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实训目标。

③重点辅导(小结)(1课时)。结合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进行重点指导,总结学生的操作情况。

(4)结束实习(6课时)。

①测验(4课时)。

一是故障原因分析,设置故障树。

二是用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检测预先设置的故障。

三是用汽车发动机诊断检测仪检测预先设置的故障。

②总结分析(2课时)。针对测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最后的分析,使学生得到更深入的了解, 提高其分析能力。

③布置实习报告。

一是试分析发动机水温高的原因,同时写出故障树。

二是说出水温对发动机的影响有哪些,发动机有哪些症状。

三是说明影响发动机着车启动的电气故障原因有哪几个。

④清洁场地、实训设备、工具等。

⑤解散学生。

总之,生产实习教学的四环节虽有划分,但有联系,相辅相成。要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同时还要了解其自身特点,遵循课堂教学规律。

参考文献:

[1]毛红孙.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第二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