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峨眉山游记

峨眉山游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峨眉山游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峨眉山游记

峨眉山游记范文第1篇

拥抱小溪

深远的山,绿得那样浓,使我们恨不得马上就融入其中。一条石板小路,长长的,弯弯曲曲不见尽头。我们拾阶而上,一侧是绿得醉人的翠竹林,密密匝匝不通一丝亮光,偶尔有一丛散发着淡淡幽香的野花点缀其中。另一侧有流水潺潺,寻声探望,原来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涧小溪,溪流欢快地奔下山去。望着这可爱的溪水,我们和许多游人一样,情不自禁地欢呼着,奔向它,扑进它的怀抱。溪水清凉,甘甜爽口,使游人顿觉神清气爽,一扫疲态。清澈的小溪淌过,冲击着小石桥。我们沿着蜿蜒曲折小路前行,山间的小溪仿佛在说:“快走,前面的景色更美呢”!

途中戏猴

峨嵋山的猴子特别胆大、调皮,这一点我们早有耳闻。为了应付猴子捣乱,大家从老乡那里买来好多花生。来到猴山,刚刚站定,几只贼头贼脑、满脸无赖相、尾巴翘得老高的猴子就把我“包围”了起来。它们个个使出了自己的拿手好戏,有的给我表演金鸡独立,有的给我抓背,讨好我,其中一只屁股特红的猴子还给我跳起了猴舞。我根本不吃那一套,在那里巍然不动。猴子急了,冲我呲牙咧嘴。其中一只见恐吓不凑效,便使用泼皮无赖的方法,“拿”走了我的花生。我正与猴子嬉戏斗智,忽然传来了妈妈的尖叫声,原来是几只顽皮的小猴子抓住了妈妈的花裙子不放。爸爸急忙冲过去,把花生送给它们。那些猴子经不起“物质利诱”,纷纷退却。接着,它们又满怀豪情地冲向其他游客。

金顶览胜

第二天我们早早地就出发了。因为我们要去金顶看佛光。导游说佛光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如果谁有幸看到它,这一生都会带来好运。早行的人们在晨光中前行,周围的一切仍隐没在黑暗之中。晨光中起伏的连山就好像一只巨兽的脊背,显得更加神秘。

峨眉山游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峨眉山;梵呗;仪轨;民间音乐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2-0152-03

一、峨眉山佛教音乐的起源

峨嵋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在东晋以前,峨眉山曾是道教的天下,据《峨嵋山志》记载,东晋慧持大师(337――412年)登峨嵋劈地建寺,讲经弘法。可后来山上寺庙几遭火劫,十分萧条,到唐代佛盛道微,唐僖宗时(874―879),慧通禅师和师妹慧续到峨嵋山重修了普贤寺、延福寺、中锋寺和华严寺,创建了黑水寺,这时峨眉山的五大寺庙才初具规模。佛教音乐也可能是这段时间才传入峨嵋的,有据可考的是五代蜀王(847―918年)徐太妃的《夜观圣灯》(又名《三学山夜看圣灯》)中,“磬敲金地响,佛唱梵天声”此诗句就描绘了当时峨眉山佛事活动中,僧人念经文击磬的声音、僧人用梵呗声唱梵呗的声音响彻了整个峨嵋的佛教盛况。因此从那时起,峨眉山的僧众和善男信女们就开始用梵呗来颂唱经文了。

二、峨眉山佛教音乐在佛事中的用途

佛经既然要讲,就需要优秀的传播方式。要让佛法口口相传,梵呗是最好的形式。“梵”是清静的意思,“呗”是赞叹的意思。佛乐的功能有两个:一是传递佛的旨意,这样佛乐就像广播一样,一种文字广播,在一个有回声的环境――寺庙里传播、在颂唱梵呗的过程中,僧侣们和信众们可以更好地表达经文的意思。如果你把经文唱出来,而不是单单靠朗读,歌唱的表达能起到更好的回应。二是,因为旋律的拉长,给人以充分的时间来思考经文的内容。中国的佛乐的最大特点就是利用现成的民间音乐,现成的当地语言,让经文变得朗朗上口、简单易记,从而吸引人们来信仰佛教,音乐是最容易与人产生共鸣也是最容易被传唱的,歌曲因为旋律,容易被记住,因此梵呗的传唱对于佛教道义的传播以及在与人精神上是最容易产生共鸣的。仪轨一词来源于梵语kalpa su^tra,即礼法规矩,为记述仪式轨则之经典的通称,它就是一般的佛事典礼。峨眉山的佛教仪轨自古以来都是口口相传。直到1998年峨眉山伏虎寺法师释演慈所著的《峨眉山佛事》中,峨眉山的佛事仪轨才有了文字记载。书中谈到了峨眉山现有的32种佛事活动及活动中所使用的佛教音乐。峨眉山现有的佛教仪轨大体可以分为课诵仪轨和焰口仪轨两类。

(一)课诵仪轨

朝暮课诵是寺庙僧尼每日早晚必做的佛教仪轨。峨眉山僧尼严格遵照佛教仪规,坚持朝暮课诵佛节佛事活动。在峨嵋山寺院中,朝暮课诵是每日必做的功课,所以音乐较为简单,是由一人举腔领唱,而后众僧合之。音乐平缓,安静,而显庄严。

(二)焰口仪轨

瑜伽焰口,瑜伽是印度语相应的意思,他是给饿鬼施食、施水,救其饥渴之苦的一种仪式,俗称放焰口。放焰口是峨眉山的一种小型佛事活动,凡是重大法会的圆满之日或丧事都会以放焰口。放焰口的音乐形式比较完整、系统。演唱者有十到二十人,每个僧人手里都有一件乐器,有:木鱼、铃、鼓、铛、q、磬等法器,还有笛子、笙、萧等民族乐器。放焰口的唱腔缓慢拖沓,曲调悲凉,开始很缓慢,结尾稍快。

三、峨嵋山音乐的特点

峨嵋山佛教音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梵呗的曲调和语言上,佛教传入中国时,因为语言的原因,形成了“梵呗”,“转读”以及宣唱法理的“唱道”等诵经形式。

中国的地域广大,梵呗在中国流传后,起音调因地域的不同而有所差别,根据梵呗最高、低音的不同和特有的音律差别,梵呗形成南北二派不同的风格,南曲清绮,北曲高亢。而南韵佛乐沿长江流域以湖北为界又分为风格迥异的上江腔和下江腔。峨嵋山佛教音乐的曲调风格来看,应该是属于南派的佛乐、下江腔,它很可能是从“江南吴歌”发展演变而来的。佛乐从功能上分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法事音乐或者庙堂音乐,主要是唱奏给佛、鬼、菩萨等非现实对象听的。它包括佛教仪轨、朝暮课诵,道场忏法中使用的音乐。这类音乐有很深的渊源,它们因为使用场合和传授方式的特殊性,导致这类音乐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不容易改变,具有一定的神圣性。另一类佛乐称为民间佛乐,是唱给佛教信徒或者尘世中的人听的。这类佛乐与各地民间音乐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烈的地方特色。峨嵋山佛教音乐经过峨眉山历代僧众们的积极探讨和改编,以及和峨眉山乐山地区的语言和民歌曲调相渗透、融合,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峨眉山寺院里的本地僧人居多,他们在念诵经文,咏唱梵呗的时候常常是用的本地方言,具有很强的地方语言风格特征,峨嵋山的方言比较婉转,柔和,富有音乐美。而梵呗在峨眉山千年的传唱过程中,还受到了川剧等曲调的影响,因此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我国佛教音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峨眉山市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峨眉山的佛教音乐是以声乐为主,器乐为辅的形式。峨眉山的音乐文体有唱、偈、咒、诵四类,赞是称赞、歌颂、祈祷之意,偈是梵文的唱词,咒是咒文,梵音的转读,只可意会而不可解。诵是唱诵,它是音乐性很强的韵腔体。峨眉山的佛教音乐没有单独的器乐曲,乐器主要是配合梵呗起伴奏的作用。乐器主要有:木鱼、铃、鼓、铛、q、大罄,引罄,笛子、笙、萧等,根据法事的需要和所唱梵呗的需要,有时候使用其中两种乐器,有时候全部都用。有时候单纯的念诵中,只用木鱼作为伴奏。近年来,峨眉山的佛教唱诵中,加入了新型的低音木鱼作为伴奏乐器,低音木鱼的声音柔和、深沉,用这种木鱼充当佛曲低音声部的伴奏,使佛曲更加肃穆、庄严。

四、在当代社会中佛乐的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物质文明大大提高的同时,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推广,人们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生活中,内心却越来越变得浮躁而空虚,他们渴望远离尘世的纷扰,寻求心灵的安静和抚慰,这样佛乐作为一种既有艺术价值,又有审美价值,同时又具有教育和感化作用的音乐形式,而受到了世人的关注。随着佛乐热的出现,在一个由商品经济统治的社会,商品的原则也无处不在地推进到了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一切领域中。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佛教文化已经被市场化,佛教文化的教义、价值观、以及道德规范,都无一例外得受到市场经济的挑战,佛乐也熔化于普通的商品生产当中。佛乐同样沦为了以盈利为目的的“音乐商品”。当前市面上的佛乐磁带或碟片,多由唱片公司出品,有些佛乐的制作人和出品人可能根本不谙佛理,更不懂寺院的梵呗,甚至不懂佛教的教义。走进全国很多的寺院,你都可以听到由CD播放的,由流行歌手演唱的《大悲咒》、《药师咒》、《心经》等音乐,大有全国大统一的趋势,当佛乐沦为通俗商品时,其宗教功能和感化功能、美感等都在商品化音乐中消亡了。

五、当代社会的精神状态

中国是一个不缺乏信仰的民族,我们的信仰一直藏于丰富的中国文化里,藏在日常的行为礼仪里,中国人曾经敬畏自然,尊重教育,懂得适可而止。但是从到,所有的信仰被摧毁得荡然无存,而改革大潮的到来,在拜金主义和利益的驱使下,欲望急速膨胀,在没有信仰的空地上恣意生长。打开电视,打开电脑,我们看到了很多道德缺乏的负面新闻。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也非常富足,,但是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却并不感到快乐,物质的富足是无法让人真正得到满足的,因此人们空虚的内心深处渴望建立一种能让内心安静和平和的信仰。佛教的教义主要是“无常、慈悲、因果、自录”,这些对于让帮助人们寻求内心的安静和平和都有很积极的作用。所以在近年来,峨眉山的香火非常的旺盛,每逢有大型的法事活动,峨眉山更是呈现出人山人海的繁荣景象。

六、峨眉山佛教音乐的佛乐旅游开发措施

峨眉山佛教音乐是是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乐山市、峨眉山市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同所有的民间歌曲具有口头性、即兴性、传承性和变异性的特点一样。峨眉山的佛乐从南北朝的慧园法师推行唱导制到唐朝佛乐的兴盛,从宋以后的佛曲与民间曲调合流再到南派北派,在世代相袭的传承过程中,受不同方言,不同嗓音,以及不同性别的影响,峨眉山梵呗的曲调发生了一些不同程度的变异。但无论怎样流传变化,峨眉山的佛乐依然以寺院传统的音乐主线为主,严格规范,仍表现出鲜明的地方语言特点和旋律风格。如果说五台山的佛乐代表着北方佛乐的典范,那么峨眉山佛乐应该是峨嵋普贤文化的精髓。在这些尝试之后,我们更应该为峨眉山的佛乐传承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

(一)与旅游相结合

在乐山、峨眉山旅游日益发达的今天,以乐山大佛和峨眉山等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峨眉山的佛乐文化为特色,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拓展乐山、峨眉山的旅游发展空间,还大大提高乐山、峨眉山旅游的文化内涵。2005年,二胡演奏家刘平安老先生的组建了乐山大佛佛乐团,乐团以峨眉山,乐山的佛乐旋律为元素,创造了一系列原创的佛乐作品如:《玄奘颂》、《取经行》,洪钟大吕般的《普贤十大行愿》,《礼赞佛陀》、《礼赞普贤》、《晨钟》等等,在乐山、香港、韩国的多场演出,都受到极大的好评。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

(二)与峨眉山佛教法事相结合

峨嵋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普贤文化是乐山、峨眉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初一、十五,乐山、峨眉山的信众都有到寺院上香、祈福的习惯,每逢春节期间,乐山大佛、峨眉山的香火更是格外旺盛。在春节期间,峨眉山的法事活动也特别多。例如:今年春节期间,峨眉山就有:“普同供养”大法会;万人辞岁祈福撞钟迎新年法会;万人朝礼金顶十方普贤菩萨大法会;“万盏明灯供普贤”大型祈愿法会,在这些法会中,佛乐的颂唱是必不可少的。目前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于佛乐发展的平台,做一些佛乐传唱的新尝试。例如印制法事梵呗的乐谱,激发参与法事活动的信众的念诵意识,与参与热情。

(三)与佛教文化的旅游相结合

可以以佛理夏令营的方式,让信众更深层次地来修炼佛法,诵唱梵呗。重庆华岩寺的道坚法师就曾经尝试办过佛理夏令营,为期10到15天的集体生活中,信众们每天参加早晚课诵,听佛理课,练习瑜伽健身,打扫庭院,帮助厨房干活等等。很多参加的信众都觉得十几天的时间,好像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我认为峨嵋山的寺院也可以效仿这样的方式。参与此活动的信众可以更深程度的接触和学习峨眉山梵呗的念诵,这样更有助于峨眉山佛乐的发展和传唱。

峨眉山佛乐是博大精深的,要继承峨眉山千年不息佛乐文化,更需要的是一份持久的耐心和恒心。唐代高僧道宣曾用:“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神州一境,声类既各不同”(唐道宣《续高僧传》)来来描述辽阔的中国大地上,佛乐的多样性和地域之间极大的差异性。据峨眉山佛学院的法师们介绍,峨眉山的佛乐是独成一派的,走出峨眉山,在其它的寺庙里听到的梵呗就算是同一首内容的梵呗,无论是在旋律上还是语言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峨眉山佛乐与其他寺院的佛乐有着炯然不同的风格。据笔者考证,峨眉山佛乐的唱诵仍然是以川话方言为基础,而且带有很多乐山、峨嵋当地的方言特点。但是这样的状况正在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普通话在全国的推广的大气候下,佛乐也被全国一统化的融合在以普通话为基础的音乐中。也就是说“地分郑卫,声亦参差”的状况在慢慢的消失。其实,很多时候融合就等于消失。我认为如果你真的热爱某种文化,就该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坚守。有了这样的坚守,那么不一样的文化才能世代地传承下去。

此文为2009年四川省教育厅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峨眉山佛教音乐旅游资源的开发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川教科09SA)

参考文献:

[1]胡丽娟.佛教音乐对构建当代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文教资料,2006年3月号.

[2]李姣.峨眉山佛事梵呗微探.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 4期.

峨眉山游记范文第3篇

上官伊繁

快乐的西岭雪山

西岭雪山前后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滑雪场很大,在山坡上能看见很远的风景。如果坐缆车到滑雪场最高的地方,再滑着雪橇下来,风吹着,又刺激又舒服,爽得不得了,滑雪场上充满笑声。

我们坐缆车上山,导游阿姨告诉我们,山顶的阴阳界是一大自然奇观,你站在山崖边,一半是太阳,一半是云,像飘起来似的。我们到那里以身试“景”,果然如此。

晚上,我们住在花水湾的宾馆里,院子里有温泉。我们泡在温泉里,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温暖,一边看着夜晚的礼花,别有风味。第二天早晨,下着蒙蒙的细雨,我一起床便跳进温泉,泡在温水里,看着热气蒸腾,望着远处的山影,仿佛浸泡在天堂。

峨眉山的雪景

春节刚过,我们一家到峨眉山去玩。在旅游观光车上,我便看到了路边的雪树和枝桠上挂着的冰凌,别提心里面有多高兴了!车停了,司机叔叔让我们自由活动一下。我飞快地跑下车,一屁股坐在雪地上,从树上摘下冰凌就往嘴里塞。

到了雷洞坪,看见高大的松树和低矮的灌木,都披上了银白色的大衣,在阳光下闪着晶莹的光芒。顺着雪路往上爬,“哎哟”,我滑了一下,摔倒了。我爬了起来,继续走,终于可以坐会儿缆车了。

缆车悬在空中,徐徐往山顶行驶,我把眼睛闭得紧紧的,不敢看外面的风景。下了缆车,我们爬了一会儿山,就到了金顶。从山顶往下看,白雪覆盖的莽莽群山,变得那么低矮,我好像站在天空中,在俯视着它们。爸爸随口念出一句古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到了“天湖”纳木措

成都川师附中 谭唱

“纳木措”意为天湖、灵湖或神湖,是的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00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纳木措很远,距离拉萨市200多公里。清晨,我们同启明星一起上路了。汽车缓慢地行驶在青藏公路上,窗外是一片漆黑和寂静。我在轻轻的摇晃中,继续在神奇的高原梦中徜徉。

到达海拔5000多米的纳根山口时,汽车停了下来。我下了车,高原的风吹得山体嗡嗡作响,掀起我的衣服,吹乱我的头发,仿佛一扬手就可乘风飞去。放眼前方,我们一阵惊呼:纳木措,美丽的纳木措!它在银闪闪的雪山脚下,在围绕牧草和羊群的地方,连接着草原与天空。

峨眉山游记范文第4篇

在这个特定的时间出生,真是缘分,但外面的世界,跟徐弘祖并没有多大关系。他的老家在江阴,山清水秀。

当然,清净归清净,在那个年头,要想出人头地、青史留名,只有一条路――考试(似乎今天也是)。徐弘祖不想考试,不想出人头地,也不想青史留名,他只想玩。

按史籍说的,他从小就好玩,且玩得比较狠,比较特别。他不扔沙包,不滚铁环,只是四处瞎转悠,遇到山就爬,遇到河就下。人小,胆子却大。

刚开始,他旅游的范围主要是江浙一带,比如紫金山、太湖、普陀山等,后来愈发勇猛,又去了雁荡山、九华山、黄山、武夷山、庐山等。

但是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钱。旅行家和大侠的区别在于,旅行家是要花钱的,大致包括以下费用:交通费、住宿费、导游费、餐饮费、门票费,如果地方不地道,还有个挨宰费。

徐家是有钱的,但不多。按今天的标准,一年去旅游一次,也就够了,但徐弘祖的旅行日程是:一年休息一次。

从俗世的角度来看,徐弘祖是个怪人,这人不考功名,不求做官,不成家立业,按很多人的说法,前程是毁了。

我知道,很多人还会说,这种生活很荒谬,不符合常规,不正常,这种人脑筋缺根弦,精神有问题。但徐弘祖并不是浑浑噩噩的,他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徐弘祖旅行的唯一阻力是他的母亲。他的父亲去世较早,剩下他的母亲无人照料。圣人曾经教导我们:“父母在,不远游。”所以在出发前,徐弘祖总是很犹豫。然而他的母亲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好男儿志在四方,当往天地间一展胸怀!”

就这样,徐弘祖开始了他的伟大旅程。

他二十岁离家,穿着布衣,没有政府支持,没有朋友帮助,独自一人游历天下二十余年。他去过的地方,包括湖广、四川、辽东、西北,简单地说,全国两京十三省,全部走遍。

他爬过的山,包括泰山、华山、衡山、嵩山、终南山、峨眉山,简单地说,你听过的他都去过,你没听过的他也去过。

此外,黄河、长江、洞庭湖、鄱阳湖、金沙江、汉江,几乎所有的江河湖泊,他全部游历过。

在游历的过程中,他曾三次遭遇强盗,被劫去财物,身负刀伤;还由于走进大山,无法找到出路,数次断粮,几乎饿死。最悬的一次,是在西南。

当时,他前往云贵一带,结果走到半路,突然发现交通中断,住处被土著人围住。过了几天,外面又来了明军,双方开战。徐弘祖好歹是见过世面的,跑得快,总算顺利脱身。

在旅行的过程中,他开始记笔记。每天的经历,他都详细记录下来。鉴于他本人除姓名外,还有个号,叫做霞客,所以后来他的这本笔记,就被称为《徐霞客游记》。

崇祯九年(1636年),近五十岁的徐弘祖决定再次出游。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出游。

正当他考虑出游方向的时候,一个和尚找到了他。

这个和尚的法号叫做静闻,家住南京。他十分虔诚,非常崇敬鸡足山迦叶殿的菩萨,还曾刺破手指,用血写过一本《法华经》。

鸡足山在云南。当时云南的鸡足山,算是蛮荒之地,路也不通,要去只能走着去。

很明显,静闻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要是一个人去,估计到半路就歇了,所以必须找一个同伴。

徐弘祖的名气在当时已经很大了,所以静闻专门找上门来,要跟他一起走。对徐弘祖而言,去哪里倒是无所谓的事,就答应了他,于是两个人一起出发了。

他们的路线是这样的:先从直隶出发,过湖广,到广西,进入四川,最后到达云贵。

还没到达云贵,在湖广就出事了。

走到湖广湘江(今湖南),没法走了,两人坐船准备渡江。渡到一半,遇上了强盗。

对徐弘祖而言,从事这种职业的人,他已经遇到好几次了,但静闻大师应该是第一次。这次遭遇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反正徐弘祖赶跑了强盗,静闻却在这次遭遇中受了伤,加上他的体质较弱,刚撑到广西,就圆寂了。

徐弘祖停了下来,料理静闻的后事。

由于路遇强盗,此时徐弘祖的路费已经不足了,如果继续往前走,后果难以预料。所以当地人劝他,让他放弃前进的念头,回家。

徐弘祖跟静闻素不相识,说到底,也就是个伴儿,各有各的想法。静闻没打算写游记,徐弘祖也没打算去礼佛,实在没有什么交情。而且他此前去过鸡足山,这次旅行对他而言,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然而他决定继续前进,去鸡足山。

当地人问他:“为什么还要去?”

徐弘祖答:“我答应了他,要带他去鸡足山。”

“可是,他已经去世了。”

“我带着他的骨灰去。答应他的事情,我要帮他做到。”

徐弘祖出发了,为了一个逝者的愿望,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虽然这个逝者他并不熟悉。旅程很艰苦,没有路费的徐弘祖背着静闻的骨灰,没有任何资助,只能住在荒野,靠野菜干粮充饥。为了能够继续前行,他还当掉了自己所能当掉的东西,只是为了一个承诺。就这样,他按照原定路线,带着静闻的骨灰,翻越了广西许多大山,然后进入四川,越过峨眉山,沿着岷江,到达甘孜松潘;又渡过金沙江、澜沧江,经过丽江、西双版纳,最终到达鸡足山。

在迦叶殿里,他解开了背上的包裹,拿出了静闻的骨灰。

“到了,我们到了。”他郑重地把骨灰埋在了迦叶殿里。在这里,他兑现了承诺。

然后,他应该回家了。

但他没有。

从某个角度讲,这是上天对他的恩赐,因为这将是他的最后一次旅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吧。

他离开鸡足山,又继续前行。行进半年,翻越了昆仑山;又行进半年,进入藏区。在那里游历几个月后,踏上归途。回家没多久,就病了,估计是长年劳累所致。

他终究病倒了,没能再次出行。崇祯十四年(1641年),徐弘祖病重逝世,享年五十四岁。

他所留下的笔记,据说总共有两百多万字,可惜没有全部保留下来,留存的大约有几十万字,被后人编成《徐霞客游记》一书。

在这本书里,他记载了祖国山川的详细情况,涉及地理、水利、地貌等,被誉为17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著作,被翻译成几十种语言,流传世界。

其实讲述这个人的故事,我只想探讨一个问题:他为何要这样做?没有资助,不被承认(至少生前没有),没有利益,没有前途,放弃一切,用一生的时间,难道只是为了游历?

峨眉山游记范文第5篇

从6月28日到7月8日,由著名美籍华裔导演陈士争执导的歌剧版《猴子・西游记》在英国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亮相。演出12天场场爆满,好评如潮。这部改编自中国四大名著的音乐剧,表演形式丰富,场面恢弘惊艳,被当地评论认为“融合了《狮子王》、《卧虎藏龙》和‘太阳马戏’于一身”。

而该剧强大的演出和制作阵容汇聚了中、英、法、德四国的顶尖艺术人才,由法国巴黎的查特莱剧院制作,德国国家歌剧院与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联手打造。创作方面,该剧邀请华裔导演陈士争担纲总导演,由英国流行摇滚乐坛顶级鬼才戴蒙・阿尔本(Damon Albarn)作曲,英国著名漫画家杰米・休略特(Jamie Hewlett)担任舞美和形象设计。

英国主要媒体对该剧有很高评价。《泰晤士报》艺术专栏作家莫里森给制作和表演打了五星满分,他认为《西游记》与其说是西方意义上的歌剧,不如说是马戏、舞蹈、喜剧以及功夫电影的集合体。《观察家报》的剧评人凯蒂做了这样的比喻:想象一下,中国国家杂技团用《十面埋伏》的方式表演《指环王》,这显然是一只能抓住你所有注意力的“猴子”。

《猴子・西游记》宣传力度也令人印象深刻,除高密度广告轰炸之外,英国维京铁路公司甚至推出了一列长217米、往返伦敦与曼城之间的列车,用剧中人物的动漫造型重新包装车厢外部,吸引伦敦观众前往观赏这部超大制作。

结束在曼彻斯特的表演,《猴子・西游记》剧组将转赴巴黎、柏林、纽约、雅典和东京巡回演出。

擅长改编中国古典文学的导演

该剧导演陈士争,一向以擅长将中国古典艺术题材与西方表现形式结合著称。

1999年,由他执导的全本昆曲《牡丹亭》上演于美国林肯中心,陈士争由此一炮而红。在那之后,他陆续推出《赵氏孤儿》、《六月雪》、《桃花扇》,步步为营地巩固自己在欧美戏剧界的地位。其中《赵氏孤儿》有中、英文两种版本,中文版的音乐采用元曲;而《六月雪》中,只保留了一段元曲;到了2004年的《桃花扇》,舞台配乐完全是西方音乐,以音乐剧形式演出。

3年前,法国巴黎著名的夏特莱剧院院长邀请陈士争导演一部中国题材作品参加曼彻斯特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时,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西游记》。“8岁那年,我在床底下发现了一个涂漆的珠宝盒,里面装有多部经典明清小说,其中之一就是《西游记》。1987年,我赴美留学,不忘将《西游记》带在身边,之后每年都会趁空闲期重读一遍。”陈士争如是说。

通过《猴子・西游记》,人们可以发现,陈士争“让西方观众接受东方故事”的本事已经修炼得炉火纯青。在这出音乐剧的一开始,主人公“猴子”站在一片竹林前。他刚从石头里蹦出来,在最初的兴奋与狂喜过后突然意识到了什么,开始伤心地哭泣。一只猩猩走过来问他怎么了。“我为我有一天会死去而伤心。”猴子哽咽着回答。接下去的故事,便是猴子苦苦追寻“长生不老”的历程。孙悟空因为害怕死亡而出门学艺――这确实是《西游记》原著中的内容,很难说陈士争是“歪曲”了原著;但那从来就不是中国人在《西游记》中关注的重点,而陈士争对它的抽离与强调,恰恰让西方观众比较方便地接受了这个故事。音乐剧的最后,师徒四人抵达了西方乐土,在那里,罗汉打扮的演员表演着令人匪夷所思的印度瑜伽,天女们踩在彼此的肩膀上玩着转盘的杂技。

在陈士争看来,要让西方观众接受中国古典故事,首先要用吸引的方式将其引进门。而音乐、动画、服装等视觉形象和国际语言都为来自不同文化的观众提供了较为宽泛的切入点,让他们在欣赏异域文化时没有陌生感和语言障碍,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接受这部中国传奇。

摇滚音乐鬼才为《西游记》作曲

世界最著名虚拟动画乐队“街头霸王”(Gorillaz)的核心主创人物――英国流行摇滚乐坛顶级鬼才戴蒙・阿尔本(Damon Albarn)担纲作曲,英国著名漫画家杰米・休略特(Jamie Hewlett)负责该剧舞美和形象设计合作,为《猴子・西游记》增色甚多。

西方乐坛评价戴蒙・阿尔本是继“披头士”以后英国最好的词曲作者之一。他1968年3月23日出生于一个有着浓厚艺术氛围的英国上层家庭,从小就受父母的影响,接触现代戏剧、音乐与艺术。学校里的阿尔本与其他孩子相比显得尤为与众不同,他漂亮、沉着、自信、拉小提琴、读马克思、戴耳环和妈妈做的玻璃珠项链、对戏剧尤其狂热。

1989年,阿尔本和其他3位成员在英国科尔切斯特组建了“模糊”乐队,仅短短两年时间就横扫英国流行乐界,成为英式摇滚的首席代表。

到了2000年,乐队成绩停滞不前,生性自由的阿尔本从人们对“模糊”那种固定的期待模式中摆脱出来,另辟蹊径,与漫画家休利特一拍即合成立“街头霸王”Gorillaz。

这个由4个鼻孔外翻、充满未来感的卡通人物的虚拟乐队横扫流行乐坛,由阿尔本创作的变化多端的风格令整个乐坛震惊――嘻哈、另类摇滚、另类说唱被大量运用,某些曲子还糅合了牙买加雷鬼、古巴传统情歌以及英伦朋克摇滚。

三次中国行寻找灵感

在此次《猴子・西游记》的作曲中,阿尔本同样采用了糅合多种风格的做法:受东方影响的极简主义、铜管乐部分大篇幅的即兴重复段落、童声般的合唱,还有偶尔融入其中的悦耳旋律。整个歌剧用中文普通话演唱,乐队是古典音乐的弦乐、管乐与现代电子打击乐、中国民乐的琵琶、古筝、中阮等乐器的全新组合。

阿尔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Gorillaz在接到陈士争的合作邀请时,他和休略特对《西游记》的了解仅仅是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由日本拍摄的《西游记》。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学,也为了让该歌剧体现出21世纪的中国新貌,2005年,陈士争3次带他们去中国,在云南、贵州、湖南等地,看地方戏,听侗族大歌和古筝、琵琶等民乐演奏,还去峨眉山朝佛,让他们加深对佛的印象,重新想象古代的故事,努力使传统名著与现代生活产生联系。

相关期刊更多

山花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贵州省文联

中国宗教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宗教事务局

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地质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