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的认识课件

圆的认识课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圆的认识课件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1篇

印尼最恐怖 蝙蝠老鼠蛇现场烤

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北部米纳哈沙(Minahasa)Langowan的传统市场很可能是全世界最恐怖的市场。这里有许多野生动物肉摊,包括野猪、猴子、蝙蝠在内的濒危且受保护的动物在这里能随便买到。虽然这里来往的游客很多,但敢真正尝试这些所谓“佳肴”的人却很少。来过这里的游客表示,整个市场惨不忍睹,在这里待着让人感到头晕恶心。

吉普赛“买卖”新娘 保加利亚年度相亲

吉普赛作为一个天生流浪的民族,内心有着很强的民族性格,他们拒绝其他文化与变化,保守着内心关于流浪的一些浪漫的向往和天生的特质。上千名吉普赛少女盛装打扮佩带珠宝,在父母的陪同下参加保加利亚一个户外新娘集市,寻觅如意郎君。最好是能给自己的未来生活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像出售物品一样,吉普赛人将少女卖给别人当新娘。

曼谷美功铁道市场 铁轨上的最牛钉子户

泰国美功铁道市场,小贩们将摆在铁道上的物品移开,让火车通过。位于泰国沙没颂堪市(Samut Songkhram)的美功铁道市场堪称是世界上最危险的集市,它就位于铁轨两侧,火车每天要从这里穿过8次。水果蔬菜摊贩以及购物者要时刻保持警惕,注意躲闪火车。这是一个大市场的边缘,铁路是后来才有的,但是没有对商家强制拆迁,所以有了这样共存的奇景。

南美巫婆市场 必备驼马胎干尸

玻利维亚女巫市场在南美洲的拉巴斯,这条街上尽是女巫、占星家、算命者、巫师这样的人,集市上卖的东西尽是些诸如弄干了的蟾蜍、猫头鹰的羽毛、护身符等东西。而集市上的家家户户都挂一个干的骆驼胎儿在门口,他们觉得这样就可以招来好运。

泰国丹嫩沙多 水上集市新奇随性

游客如果想赶在早上的高峰期游览集市,须一大早就从曼谷出发。集市里有卖稀饭、面条等小吃的船,游客可以在此早餐。这是至今唯一依然保持着泰国昔日水上集市风貌的集市。在两岸热带树木茂盛的运河里,几条载有蔬菜水果的船在狭窄的水道里穿梭。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检验科属于医院比较重要的科室,主要工作在于负责患者或动物实验标本检测,从而为临床提供科学的诊断依据[1]。该科室人员应经常接触化学性、物理性及生物性等危害物质,从而极易受到职业危害影响,若不加强防护,可能引发相关职业疾病,影响检验科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需加强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检验科成立已久,近5年(2010年~2015年)该科室人员未发生巨大变动,虽然期间有一些实习人员,但并未影响整体结构。共计人员9名,男性6名、女性3名;年龄25~54岁,均值(32.1±2.4)岁;专科4名、专科以上5名;工龄5~26年,均值(12.3±2.4)年。

1.2方法 对我中心检验科人员近五年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本中心自制问卷对存在的或潜存的职业危害进行调查,并进行分类与记录,进而制定合理的措施防范。

2 结果

检验科人员主要的职业危害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化学试剂危害、紫外线危害、放射性元素危害、医学微生物危害等。其中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中已确定的血液传播疾病高达20余种,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化学试剂危害则包括酸碱气体(硝酸、盐酸、二氧化硫等)、有毒化学物质(苯类、甲醛、氰化钾、氰化氢等)、化学消毒剂(高浓度84消毒液、戊二醛、二甲苯等)。

3 讨论

检验科属于临床诊断比较关键的科室,承担着各类标本分析处理的重任,自从"非典"出现后,检验科人员职业暴露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卫生部等管理机构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越来越重视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为了降低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我中心针对近几年检验科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检验科人员主要的职业危害有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化学试剂危害、紫外线危害、放射性元素危害、医学微生物危害等[2]。笔者参阅文献及结合自身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

3.1不断学习防护知识,强化自身防护意识 检验科人员应对自身职业存在的或潜存的危害有清醒的认知,尽量自觉规避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平时检验工作中应重视自我防护,时刻保持清醒的防范意识。此外,医院定期开展检验科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实施员工检查制度,不定期检查防护是否到位,积极防患于未然。

3.2 重视职业暴露防护工作细节 ①检验科人员必须重视洗手与手消毒,及时洗手可有效隔绝病毒感染,要求工作前后均要严格按照洗手规定、步骤进行,切勿因戴了橡胶手套而忽视洗手;②不断改进操作步骤与更新操作仪器,比如采集血样时以往以注射器为主,目前逐渐以采血针头代替,并配制锐器盒,采集完毕后将针头及时放入盒内,减少刺伤[3];③集中处理接触标本的针头与仪器,并集中销毁针头,切勿再次使用已用过的针头,减少交叉感染;④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皮肤损伤,若发生皮肤损伤后应正确处理,先让脏血流出,然后采取肥皂水反复冲洗,并消毒伤口后注射相应疫苗;⑤检验科人员应定期对自身身体彻底检查,看有无相关病症发生,加强预防,若有相关病症要及时就诊。

3.3加强各类职业危害防护 根据本次研究中各类职业危害,应重视防护处理,具体有:①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防护:无论患者是否被诊断已患传染病,都应视为传染者进行预防控制,要求医院将所有患者的体液与血液都视为具备危害性,同时标本、试剂、使用中的锐器、接触过的标本仪器设备等都应当作传染源,不管使用中还是维护时都应小心,彻底消毒,减少感染。严格做好物品分类,比如检验后的废弃物应装入不同污染袋内,检验人员接触污物时,必须戴上口罩、手套,之后要消毒洗手,减少皮肤黏膜接触,严格隔离程序,减少意外损伤。洗手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也是预防感染最有效、简单的方式,尤其在高危区域,可采取0.5%洗必泰或酒精消毒[4]。此外,检验人员应了解与掌握血源性传播疾病相关知识,了解危害因素、传播方式及途径,尽量消除恐惧;②化学性危害防护措施:要求检验科人员应加强化学性危害防护,在应用化学试剂前应穿上专业的工作服,同时戴上口罩与橡胶手套,必要情况下应戴帽子与防护镜,减少化学气体对眼睛与头发的损伤;③物理性危害防护:检验科人员在操作中应避免紫外线直接对人体照射,尽管紫外线有很少的杀菌效果,但其应用不当可能导致结膜炎、皮肤红斑等[5]。同时,紫外线照射会产生臭氧,若臭氧浓度>0.3mg/m3,则会引发严重后果,为此必须严格控制臭氧浓度,要求紫外线杀毒时宜在无人情况下进行。放射性元素除了会对人体造成损伤外,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建议采取底部宽、上面窄的烧瓶,搁置放射性元素以便其衰变,而且在下垫上纸垫,防止底部碎裂。使用过的试管、试剂等不能乱丢乱放,应专人、定时及定点收集与销毁;④医学微生物危害防护:一些有传染性的医学微生物都会导致检验人员发生感染,为此检验科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是否有传染性,从而及时做好预防与控制;⑤其他危害防护:其他危害的防护措施笔者认为主要有高压灭菌锅在应用时噪音可能危害身体,为此需加强重视,尽量降低噪音或戴上降低噪音的仪器设备;实验室应禁止吸烟与进食;未消毒过或洗过的手应禁止接触暴露皮肤;不宜留长指甲;离心、加样及生化仪等工作时产生的气溶胶可能长时间漂浮在空气里,这是潜存的巨大危害,为此在离心机未能完全停止工作前禁止将保护盖揭开。

综上,检验科人员经常受到职业危害的威胁,若不做好防护可能引发相关病症,为此检验科人员应加强自身职业危害的预防与控制,要求他们做好相关知识培训,不断强化防护意识,医院则要尽量为他们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尽量降低职业危害发生,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莉.医院检验科人员的职业危害与防护[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6):770,773.

[2]欧柳清.基层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J].中外医学研究,2014,16(14):158-160.

[3]管崇欣.社区医院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与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0,08(9):1159-1160.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实践;育人;共青团

实践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载体。近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突出实践育人环节,创新实践育人途径,打造实践育人平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育人“12345”体系(即“一条主线”“两大重点”“三个平台”“四项机制”“五大措施”),拓展延伸三个“课堂”之间联系,着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育人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围绕一条主线――突出实践育人的引领性

黑龙江东方学院围绕育人的根本任务,以服务“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人才培养为引领,以应用技术大学试点建设为动力,以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宗旨,不断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应用性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学院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都适度增加了实践教学课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二、强化两大重点――突出实践育人的针对性

实践育人对于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几年来,我们开展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使实践育人工作既有“温度”又有“宽度”,更有“深度”。

一是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我院连续15年开展大学生寒暑假社会实践,在全省高校中率先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成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教研室,开设了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设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必修学分。学院以课程化机制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持续深入发展的做法,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先后多家媒体对我院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我院申报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耦合机制研究”获得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科研立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南》一书获得应用型本科高校校本教材立项支持。“黑龙江东方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获得2013年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二是创新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志愿服务 “工程”:即以关爱农民工子女为主题的“花朵工程”以关爱孤寡老人为主题的“夕阳工程”以关爱残障人群为主题的“温暖工程”以关心贫困学生为主题的“春风工程”,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绿色工程”,以和谐校园建设为主题的“爱校工程”。“星光行动”“关爱农民工子女”“班助一”“志愿者服务进社区”等活动在全省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力。计算机学部开展的“清柜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黑龙江日报以《黑龙江东方学院“光盘”到“清柜”》对我院活动进行了重点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主流媒体予以转载。积极开展“西部计划”。 2003年来累计共派遣79名志愿者到基层建功立业并取得突出成绩,涌现了一大批扎根西部的先进典型。2014年西部计划报告团赴黑龙江省首场报告会就选择在黑龙江东方学院,足以看出我院在志愿服务工作在黑龙江省的影响力。

三、构筑三大平台――突出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实践育人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从培养方案、队伍建设、平台搭建、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着眼“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融合度”,不断完善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一是打造主题型德育实践平台。我们利用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时间节点,紧密围绕主题,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实践活动,我们培育选树一大批典型。积极开展“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故事分享会,与同学们共话人生理想。

二是打造科创型德育实践平台。学科竞赛是学生开展创新实践、展示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教务处、学务处、团委等部门相互协作,研究制定了《黑龙江东方学院大学生第二课堂学分管理实施细则》《黑龙江东方学院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创立了“东方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东方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机制,探索打造东方特色科创品牌。

三是打造文化型德育实践平台。学院积极开展“两节一坛”为代表的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以学生会为主力军、学生社团为生力军、“东方之声”艺术团为先锋军的格局。打造了以“体育节”“科技文化艺术节”“五・四文艺汇演”“一二・九文艺汇演”“学生社团展演”等为代表的一批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品牌。

四、创新四项机制――突出实践育人的系统性

第一,社会化机制。在社会实践教育中我们面向社会,邀请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聘请政府部门领导、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和协调工作,使实践教育活动的体制社会化;第二,基地化机制。实践基地是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我们在校内建设各种类型的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新实验室,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服务。在校外,学校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社会实践基地”“专业实习基地”“科技服务基地”等相对稳定的40个实践基地,形成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新型合作机制;第三,项目化机制。实践活动管理主要体现在项目团队竞标制,学生跨学部和学科专业的组队,自行设计项目和课题参与投标竞争,经专家评审,确定学院和学部两级重点团队;第四,课程化机制。把学生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对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形式内容、方法途径、学时学分、成绩考评等作出明确规定。

五、采取五大措施,突出实践育人长效性

一是以思想引领为导向,全面加强实践育人体系。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实践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年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是以文化建设为平台,努力构筑实践育人平台。坚持立足东方历史和办学特色提升校园文化,创作一批反映东方办学历史、彰显东方精神的原创作品。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社团活动月等活动打造成为我院标志性文化品牌活动。

三是以创新实践为载体,深化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按照“一支团队、一名指导教师、一项资助、一个实验平台、一类竞赛”的“五个一”模式培育创新实践项目,规范创新实践项目的评价机制,加强对创新实践项目的过程监督和成果管理,使创新实践教育制度化、规范化。

四是以提升能力为重点,拓展创新实践教育平台。组织优秀创新项目参加国家级、省级大赛。重点扶持一批指导教师和学生参加、观摩国内高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五是以激发活力为目标,全面推进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加强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和培训力度,实施志愿服务项目化管理,加强志愿服务的组织、指导、协调和评价,进行过程监督管理。

多年来,黑龙江东方学院构建的实践育人“12345”体系,开创了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取得一定的社会影响力。2014年我院被团中央授予“全国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全国仅有3所民办普通本科院校获此殊荣。2013年、2014年龙江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授予我院的“黑龙江省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 2014年共青团黑龙江省委授予我院团委“黑龙江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全省4所高校获奖,我院是全省唯一获得表彰的民办高校。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形成实践育人合力,着力构建长效机制,不断总结、积累和推广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努力推动我院实践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参考文献: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军队士官院校;教研室;主任;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05-0134-03

作者简介:陈冰雪,男,硕士,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疾病诊断、心血管内科。

军队院校课程建设是提高士官人才培养质量、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根本。这不仅是军队对士官院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士官院校教育完成党和军队所赋予神圣使命的具体体现。以课程建设为龙头,以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构建科技、人文、军事教育相统一的新型教学内容体系,已日益成为军队士官院校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多年的教研室主任,笔者深感责任重大,所以有必要对军队士官院校教研室主任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一、深入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谋划课程建设的设计和规划

军队院校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军队信息化建设,打赢信息化战争,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对院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以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全面素质、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为目标,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加强课程教学基本要素建设,科学配置教学资源,有计划、有重点、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合格课程和优秀课程建设,全面促进教学基础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研室主任只有深入了解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才有可能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对课程建设做到统筹兼顾、深谋策划。

二、精读和分析人才培养方案,深刻理解部队对士官人才素质的要求

人才培养方案是总部和军队院校根据部队的实际需求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总计划和总要求。主要要素包括专业人才培养对象、培养目标及专业特殊需求;专业人才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基本模式;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专业人才评价的标准和方法;专项教育训练计划;学制、学位与学分的规定,等等。教研室主任必须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自己教研室中的课程进行认真领会,细心分析,掌握人才培养方案对所涉及课程所提出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去设想如何设计课程标准,才能圆满达到这些要求。

三、编写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规格

军队士官院校教研室主任必须清楚地知道: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的总体设计、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指导院校课程建设与教学的纲领性文件。课程标准是教学组织与实施、教材选编、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直接依据。所以,在编写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能力培养的原则;知识结构合理、促进素质发展的原则;教员主导作用与学员主体地位统一、鼓励学员积极参与、能动学习的原则;学习与研究结合、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原则;严格管理与自觉养成结合、突出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的原则;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融合、促进学员信息素养提高的原则,等等。在课程标准中要能够体现出:①军队或军队院校对不同培训专业的学员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和质量规格;②按专业教学对象制定标准;③具体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④对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者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和评价建议。

四、选编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优化,适应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教研室主任常常是课程建设中选编教材的主导者或主编。所以,必须深入了解部队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选编教材时,要做到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正确处理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相联系;合理确定广度和深度。教材编写既要保持基本内容的统一性,又要在广度和深度上具有因地制宜的灵活性,以使师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教好和学好的水平。教材既要按照科学本身的逻辑程序来组织,又要根据学员的心理顺序来安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还应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重点和难点要有比较详细的阐述,配置较多的练习,以利于学员融会贯通,形成整体性的知识结构。

五、制定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充分体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

课程教学实施计划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是对课程标准的细化和对教员授课的指导性计划,也是教研室主任实现课程建设的具体方案。包括对教学内容授课的先后次序、每次授课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关系;教学中应该使用的方法、手段、媒体、教学策略以及引入的案例,等等。在制定教学实施计划时,教研室主任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利用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条件,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建设,突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努力创造模拟现实或虚拟现实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促进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课程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和培养教学团队,对教员提出更高、更严的目标

师资队伍建设是教研室主任不可推卸的责任。建设一支素质高、同时又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教学团队,是每一个教研室主任梦寐以求的设想。教员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体,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选用和培养教员必须立意高远,既要注重学历,还要强调能力;既要注重学术造诣,还要突出教学水平。要注重培养有前途、有潜力、有敬业奉献和团结协作精神的中青年教员担任课程教学的骨干,还要注重教员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学缘结构。这就要求教研室主任要根据每一个教员的具体情况作好培养规划,一定要突出个性化培养,既要让教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又要重点培养骨干教员,使教员能够始终处于竞争态势中,认清使命感、责任感和危机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同时还要求教员自己做到: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学术造诣。②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深刻进行自我教学反思。③在教学实践中相互学习,虚心求教,不断博采众家之长。④勇于创新,切实改进教学方法手段。⑤适时进修,不断“充电”,活到老,学到老。

七、组织实施课程教学、制定课程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改革

教研室主任必须时刻关注课程教学的实施过程、动态、学员反映以及教学效果,可通过不定时听查课、组织学员座谈会、安排智力竞赛、操作比武的方法对课程教学质量进行监控。要善于发现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困难、难题或教员执教能力不足的问题。以便及时修正课程实施计划中的不足,随时指出教员授课中的优缺点,并思考进一步改革的方法和步骤。

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方法,要彻底摒弃过去只注重考试分数、不注重实际能力的方法;考试内容必须与部队对人才的需要和岗位的实际需求挂钩。如果有可能,所有的考核应尽量使学员参加院校组织的卫勤演练或部队演习,使其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锤炼,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1]彭祝.谈对教研室主任的要求[J].高教发展与评估,1996,(1).

[2]尹万建.怎样做好教研室主任工作[J].机械中专,1995,(8).

圆的认识课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等教育;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黄金侠(1979-),女,黑龙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电工教研室主任,讲师;

宋国义(1971-),男,黑龙江桦南人,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项目(项目编号:GBC1212093)、佳木斯大学重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JYA2011-061)、2011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驱动式’计算机工程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佳木斯大学项目(项目编号:JKC2012-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028-02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扩大创新型人才培养规模,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建设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党的十指出:“要加大创新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大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用能力的多种人才、复合型人才。”可见,我国把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升为国家战略高度。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近年来,为顺应创建创新型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各高校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追求,提出了要改革传统的教育观念、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但我国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针对此问题,佳木斯大学立足我国国情及自身特点,从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实践教学、培养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研究高校工科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工科院校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有效途径。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滋生土壤和生长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实例。

一、我国工科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缺陷

我国的高等教育,特别是工科高等教育在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形势下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创新人才培养的许多问题。如:课堂主要以教师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考核方式单一,主要再现课本知识,学生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能力差;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及对授课内容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被调动和激发出来;[1]培养模式单一,从专业选择到课程选择,学校或学院统一安排,学生没有更多的选择权,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难以形成;[2]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够完善,专业划分过细过窄,课程单一,覆盖面不够广泛,学生知识面窄,人文教育缺失,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综合素质不高;教学内容陈旧,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验证性试验过多,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试验较少,和工程实际问题联系不够紧密,实践训练不足,创新条件缺乏,创新活动较少,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3]教师队伍虽然人数众多,但普遍存在创新能力不足、工程实践能力差等特点,制约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高校工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优化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

学校的课程观念、课程体系应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动态的体系,应当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不断与社会保持交流、沟通、更新、完善,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创新人才的要求,适合信息时代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按专业大类设置基础课程,体现覆盖面要广、综合性要强,增设文理相互渗透的课程,加强交叉学科的建设,加强人文教育,[3]从而使课程体系的构建体现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协调发展。考试内容和形式要改变传统的偏于注重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实施“全面考核”,根据课程性质不同采用开卷、闭卷、口试、设计、实践操作、读书报告和论文等形式在课程的不同阶段实行多样化考核,考核内容体现综合性,意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如:基本理论、基本知识采用闭卷笔试、小论文和大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对于专业内容采用课程设计、案例分析、读书报告、文献综述等方式考核;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2.创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灌输式授课方式,必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式、启发式、案例式、研究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并且把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的能力。如:对于某一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时,教师不能只讲自己认为的观点,会限制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此时可以采用讨论教学法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由4~8人组成,学生可以无限制地自由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补充、互相启发,会产生越来越多新的见解和想法,从而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开展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时也可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引入教学内容并提出问题,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积极思考、自由讨论,提出各种解决的方案;然后在教师的指引下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观察、讨论、分析、试验、归纳、总结)对提出的方案进行检验、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此方法的运用积极调动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培养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综合知识、前沿知识,开拓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通过各种实际可行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3.创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训练模式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课内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离不开课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学生除学习课程外,引导、鼓励他们从事和自己专业研究有关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知识与课外的科研项目、企业实践有机融合起来。鼓励学生走进开放实验室,支持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将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为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的施展提供广阔舞台。为此,工科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

(1)学校要积极加强和完善校内试验室的建设,保证基本试验100%顺利开出,如: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基本试验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和一部分的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应用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试验项目等。基本试验的完成保证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仪器、仪表等基本设备的使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加强校内与现场实际运行环境相近的综合型、工程实践型基地建设,营造真实的工程环境。如:电器控制实践、电力电子技术实践、PLC技术实践、电工设备安装调试实践等可在此基地完成。

(3)建立校内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定期开展大学生科技学术活动、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和鼓励他们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的各类学科创新创业竞赛,意在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动手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实践自己的创新思想。

(4)努力开拓校外实践、实习基地,使学生到社会、企业真实的环境中实践锻炼,接触到工程中实际的问题,树立工程意识,切实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为企业、事业提供技术上的服务,推动科研成果向有效生产力转化,促进企业、事业经济效益较快增长,与多家企业、行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建立学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共同体,共同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自2009年以来,我院(佳木斯大学信息电子技术学院)完善和建成10个试验室(电工、电子实验室、电力拖动与控制系统实验室、电器控制实验室、PLC实验室、继电保护及电力自动化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力电子实验室、DCS实验室、计算机控制实验室等)、4个工程实训中心(自动化集成系统实训中心、电工电子实训中心、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实训中心、控制设备系统安装调试实训中心)、1个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6个校外实习培训基地(佳木斯华电有限公司、佳木斯佳西污水处理厂、佳木斯电机股份有限公司、长春一汽制造厂、佳木斯龙实热电有限公司)。大部分实验室和实训中心除了正常的实验实训教学时间外全天面向学生开放。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及能力进行科技制作、科技创新、完成各类竞赛作品及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等,为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平台。2010~2012年期间,我院大约有163人次(占我院学生人数9%)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比赛,如国家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程序设计大赛 、国家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省TRIZ杯大学生创新设计大赛等,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奖项35项;132人次(占我院学生人数的7%)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项目;189人次(占我院学生人数的11%)主持、参与省、学校及学院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自行组队,独立完成。这些举措与成果为我院乃至我校创新人才培养再上台阶提供了基础条件和实践经验。

4.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

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目前工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过分强调教师的学术背景、学术经历和学术成果,而忽略了工程实践经验、熟练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其言传身教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工科院校要改变原有的衡量标准,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建立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聘请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出任兼职教师,开设专题讲座,讲授专业概论、学科前沿,指导学生下厂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学校要制订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参与工程和科学项目的研究,组织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学习、培训、工程现场实践等,或到国外进行科研项目考察学习,通过教师亲自参加科学研究和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在科研中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创造的新成果会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激发起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欲望,从而保证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三、结论

我国工科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创新型人才相比,我国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等的共同努力,坚持不懈,才能促进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任彦华.工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