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描写场面的词语

描写场面的词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描写场面的词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描写场面的词语

描写场面的词语范文第1篇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借鉴、实践和探索,我初步总结出了一个在阅读教学中拓展写作训练的基本模式:通读文本,品析文本――找结合点,以读促写――读写相长,形成能力。读写结合的形式有:边读边写,读后就写,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这样形式灵活,寻找结合点可以先从细微处入手,每篇课文的词语、句子、写作手法都可以成为读写结合点。

一、学用词语

读写结合要用足教材,用好教材,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是最基础的要求。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从学习语言到学会写作,词语的积累显得十分重要,下面以《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过程中积累词语。

1.初读阶段,在感知中积累

初读课文时,词语的积累应根据文章的不同内容进行。如写人的文章,可边读边分类摘录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词语;写景的文章,初读时可摘录文中写景的优美词语。如《春》这篇优美的散文,作者用词非常丰富。在初读时,我们可以边读边按作者所描写的不同景物摘录自己喜欢的词:(1)描写春草的;(2)描写春花的;(3)描写春风的;(4)描写春雨的。这样结合积累,既初步感知了春的美景,又为进一步品味词语的形象感、情趣感、分寸感等打下了基础。

2.精读阶段,在理解中积累

在深入学习课文时,我们可能通过减、添、换等方式,在比较中体会词语的不同情味。如《春》一文中两次出现描写春草色彩的词:“绿绿的”与“青得逼你的眼”,通过比较辨析,就能体会到词语“绿绿的”写了刚出土的小草很绿,非常惹人喜爱,而“青得逼你的眼”则强调了雨后小草绿得鲜润、绿得明亮的特点。再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钻”字换成“长”字好不好?这样,我们在体会作者用词恰当,理解课文生动丰富的语言形式的同时,也积累了词语。

3.巩固阶段,在运用中积累

我们除了可以通过抄写、听写、据意写词等方式巩固学过的词语,还可以通过用词造句、运用文中的重点词复述课文、运用文中的词写话等方式,在词语的运用中强化积累。在《春》学习的结束阶段,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运用下列词语中4~6个词写一段赞美春天的话。供选择的词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烘托、繁花嫩叶、桃红柳绿、花枝招展、抖擞。通过训练,既强化了积累,又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仿写句子

句子是课文的基本构件,是课文主题的基本载体,是阅读教学的着力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文中用词准确、刻画生动、描绘形象的句子,比喻恰当的句子,比拟形象的句子,排比手法运用恰如其分的句子,关联词使用得当的句子等,及时加以揣摩、仿造,引导学生从仿写中发现和掌握各种句子的词语搭配关系以及句式的特点,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基本功。如在《星星变奏曲》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这几句诗可以仿写,用来表达一种企盼;《孤独之旅》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临近中午时,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可以仿用修辞手法。

三、巧学表达

1.学会描写

(1)人物描写

刻画人物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运用得好,人物就显得丰满。此外,细节描写最能使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我们的课文大多是名家名篇,大师刻画人物的手法更值得学生学习。

(2)环境描写

学生作文许多时候空洞直白,平淡如白开水,究其原因,主要是手法过于单一,语言表述过于直白,连抒情往往都是呼告式的直接抒情。我们可以巧借自然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这种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景象来表现人物当时心情的方式,可以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3)场面描写

《云南的歌会》出自现代作家沈从文之手,在“歌会”的大标题下,作者用精妙的文笔描绘了三种不同场面的民歌演唱,对每一个场面的描写都各有特色,三个场面在内容上各有侧重,手法各不相同,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尤其是山寨传歌这一部分,场面宏大,气势壮观。这一点对学生学习场面描写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2.学用修辞

作为初中生,已经在课文中见到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多种修辞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指导,让学生体会其好处,并模仿着写句子。如《紫藤萝瀑布》一课中把一树盛开的紫藤萝比作“一条瀑布”,把“每一朵盛开的花”比作“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形象生动。《春》最后几段中比喻、拟人、排比的综合运用,无不让人感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值得注意的是,读与写的结合不可牵强,不可用阅读教材中的模式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读写结合点的选择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如初中学生主要是学写记叙文,结合点可多从记叙文中选择。而且三个年级的学生写作训练的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选择结合点也要符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做到循序渐进。另外,读与写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读写对应,尽管某些情况下这种对应是行之有效的,但从宏观上看,是阅读积淀的潜移默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的契机,熏陶感染,了无痕迹,让阅读和写作和谐发展。

描写场面的词语范文第2篇

一、导入,在交流中碰撞语言

[情境再现]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本单元第二篇关于马的课文《巩乃斯的马》。

师:一提起马,你的脑海涌现了哪些词语?

生1:骏马、奔跑、力量、自由自在……

生2:万马奔腾的画面,骑马奔驰的画面,马儿仰天长嘶的画面……

师:确实,马带给我们的是一种自由的感觉,一种奔跑的态度。请大家带着自由的感觉,带着奔跑的力度,再次读题。

……

[我的思考]

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换,每人可拥有两种思想。”新课伊始,教师就创设了一种语言交流的宽松氛围,直奔课题后,让学生读题感知,紧接着调动学生以往的知识经验,把关于马的词语和画面从记忆储存中唤醒。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每人都奉献了一些语言(词句)。通过交换和碰撞,每人都拥有了很多语言(词句),同时在两次读题的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字词教学――在归类中丰富语言

[情境再现]

师:屏幕上的字,你觉得哪些字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生:“吓”和“喧”,“挟”和“撒”。

师:大家一下就找到了共同点。这些是同偏旁的字,很容易混淆,我们来给它们再找找兄弟姐妹,给它们组词。

(学生开始找“口”字旁和提手旁的字,教师用电子白板一一写出,课堂气氛轻松热烈)

师:读读写写,记住他们。

……

[我的思考]

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环节,是学生习得语言的关键性环节。很多教师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内容的深度开掘和无穷无尽的感悟理解上,忽视了阅读教学中的字词教学也是扩大学生语言视野的良好平台。案例中,教师以“由一个知一类”的意识,不仅通过找同偏旁的字并组词的手段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更不忘利用巩固语言的基本手段――读和写,加深了学生对新学语言的记忆,体现了教师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高度重视。

三、概括――在描述中创生语言

[情境再现]

师:同学们,让我们统观全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全文分几个层次来写?

生:四个,分别是背景、马群会聚、马群消失、感受。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提炼关键词语,按照这四个层次概括全文大意,能使用自己的语言更好。

[我的思考]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理清全文思路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了四个层次的内容,有意培养学生对已有的文字材料进行删减、加工和整理的能力。同时,学生融合自己的语言进入原文的语言材料中,形成了个性化的语言形式。通过交流,这些语言得到了分享。

四、品味――在感悟中浸润语言

[情境再现]

师: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生答略)

师:哪个词是重点词?(“壮阔”)再次用心研读,围绕这个重点词,作者是怎么写出壮阔的场面的?

生1:通过描写马的神态、动作的一些词语,比如“前呼后拥、披头散发、争先恐后”等。

师:你们能把这些词语带进句段里,读出它们的气势吗?

……

生2:“有的疯狂向前奔驰,像一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师:比喻让形象更生动了。请大家一边想象尖兵的样子,一边大声读读这个句子。

……

师:请选择自己最喜欢或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感受马群与雷雨搏斗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我的思考]

诵读、品味、涵泳是阅读教学中学生习得语言的主要途径。这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感受,这是对文本语言的提炼过程,接着抓住重点词“壮阔”,让学生深入地品味文本语言。对于四字成语,教师指导学生读出气势;对于比喻句,教师教给学生一边想象一边读的方法。最后全面展开,全体学生通过品味、诵读、涵泳文本的好词佳句,达到了训练的目的。

五、练笔――在迁移中活用语言

[情境再现]

师:大家发现了文中运用的比喻修辞手法,还有吗?

生1:还有拟人的手法,比如“小马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这句。

师:其实比喻中又含有拟人手法。作者运用了描绘神态、动作的四字成语,也运用了一些我们熟悉的修辞手法,是为了写好什么?

生2:马群奔跑的样子。

师:注意,是马群奔跑,而不是一匹马在奔跑,这是一个典型的场面描写,写出了这个场面的――

生3:壮阔的气势。

师:此处场面描写注意了点与面的结合。既有一匹马的奔跑神态,也有马群的整体印象。接下来,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经历过的某个场景,比如课外活动的场面、坐公交车时的场面等,运用一些描写神态、动作、语言的词语和自己擅长的修辞手法把这个场面再现出来,力求把这个场景写得生动传神,让人如临其境。

[我的思考]

学习语言最终是为了运用语言,而语言的训练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类文本的语言特点,引领学生探寻语言的奥秘,使学生获得“言”的技巧,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调动“意”的记忆和联想,使“言”“意”兼得成为可能。

六、作业――在延伸中积淀语言

[情境再现]

师:学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中国人之所以喜欢马,是因为马代表了一种自由的精神,一种积极的态度,一种昂扬的生命力。你看,“一马当先、马到成功、金戈铁马、天马行空”等成语,还有《马诗》《己亥杂诗》等关于马的诗歌,还有关于马的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马儿啊,你慢些走》等,至于与马有关的绘画、雕塑也是数不胜数。课下,我们都来搜集一下这些关于马的成语、诗歌、艺术作品,可以把它们摘录下来,成为记忆性的知识;也可以给艺术作品写一段介绍性的文字,尽情抒发对马的想象。

[我的思考]

四十分钟的语言积累是远远不够的,聪明的教师总是把学生的视野扩大到课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语言积累的触角延伸到词语(成语)、诗、歌曲等记忆性的语言知识系统,还要提倡学生给艺术品配上文字说明和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予学生习得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自主性。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让学生受益终身的。

描写场面的词语范文第3篇

前额有台想象牌电视

师:说到这个场面描写,估计同学们在学校里都是练习过的,现在找一位同学说说,都写过哪些和场面描写相关的作文?

生:我们写过《记一场精彩的篮球比赛》。

生:我也练过《记一次班级大扫除》。

师:我想问问大家,是否还记得,老师当时是怎样引导大家,从哪个角度进入到这扇作文的大门的呢?关于场面描写,那就好像是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而关于场面描写的方法也是各有所长。今天,我们就着重从后两个字下手:“描写”。

(教室里很安静,几位同学都皱起了眉头,在思考着。有的同学放下笔,把身子坐直了。)

师:现在,我在同学们的眼中看到了一个个的小问号?大家要知道,如果这个“描写”的概念在你们脑中比较混沌的话,那么场面描写、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以及人物描写中的心理描写、神态描写那就要费点儿力气了。所以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在我们的脑海里,就要有一行清晰的汉字:“什么是描写?”描写是一个大家庭五个孩子中最为乖巧的一位,哪五位孩子呀?我们写文章一定会用到五样“武器”,我提醒大家一下,首先,第一个是叙述。接下来还有什么?

生:议论、描写。

生:抒情、说明。

师:好,说得很好。而描写是我们在小学期间的重点要练习的基本功。描写在初中和高中阶段也是我们文章是否能充满文采的关键。那么描写究竟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前额那台小小的电视打开吧!

(众生小声地议论:“什么电视?”)

师:这都不知道呀!是想象牌电视。让我们一起来展开想象。其实,描写就是画画,画家用画笔画出来,我们就用我们掌握的文字、词语把这些写出来。现在,老师就给大家描述一个场面。

话说有一天10点多,小宝和奶奶刚从市场买完菜回来。奶奶的左手大袋子、小袋子,装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右手呢,紧紧地抓着小宝。匆忙地往家走。快到一个路口的时候,惊险的一幕发生了。两辆相对行驶的汽车“咣”地撞上了。奶奶一惊,左手的菜全都掉在了地上,一下子蹲在地上,心脏病差点儿吓犯了。小宝也吓了够呛。旁边还有目瞪口呆的大哥哥,以及下象棋的爷爷等。

现在请同学说一下,什么是场面描写?

生:这个路口就是我们要写的场面。

描写的地点,我们把这几个点发生的事情,用文字生动地写出来,这就叫场面描写。

■写作窍门

安排好描写顺序 主次分明

师:说得很好。

生:老师,我有一个地方不太明白。

师:快说一说,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生:老师你说的意思我明白了,你说的范围我明白了,如果是大扫除,范围就是我们班级的教室。如果是篮球赛,那就是我们学校篮球场的那一小块,我说的对吗?

师:是,对啊。

生:老师刚才说的那几个点,那我写文章的时候需要都写出来吗?

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你看,丫丫平时就是一个爱思考的学生。丫丫提到的问题,正是老师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场面描写的方法。如果是写大扫除,那么范围就是这间教室,比如说这是门,这是窗子,在这个里面,有的同学擦地,有的同学擦玻璃,有的在收拾讲台,当然了,还有其他的同学在忙忙碌碌,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小窍门,大家只需要再这间教室当中抓住两三个点就可以了。那么抓什么样的点?老师要问问同学们。

生:有意思的点。

生:好玩,有趣的点。

生:精彩的点。

生:重要的点。

师:好,说得非常好,关于场面描写,老师已经教给大家一个小窍门了,就是选点。在一定的范围内,或方或圆,几乎在同时在发生着什么的时候,要选取或有趣、或重要的点,选取两到三个点。但有的同学选取的点会发生这样的问题:他选取了擦玻璃的、擦地的、抬水的,但是这些点都不是他亲自参与的,不是亲身去做的,或者没有在旁边仔细地观察,所以写的时候写不好。

生:老师,您的意思是要挑自己熟悉的事情去写,这样才会有话可说,是吗?

师:你答对了。老师再问你,如果我们以打扫卫生为例,一个是擦玻璃的,一个是拖地的,一个是擦黑板的,那这个顺序你打算怎么安排呢?

(这位同学想了半天,挠了挠头,小脸憋得通红。王老师笑了。)

师:子庸(音)啊,我让你动脑,可不是让你的脑袋左晃右晃,我是让你动里面的脑细胞啊。(同学大笑)。

生:老师那我先略写一下擦黑板的,然后再详细写一下拖地的,再写一下擦玻璃的,这样行吗?

师:不错。请坐下吧。老师来总结一下场面描写,首先选取几个恰当的点,两到三个,然后排好顺序,主次分明,略详得当。可是这样的文章光有肚子,这样可不行啊,那还欠点儿啥呢?

■设计悬念

“龙头、凤尾”吸引读者

(王老师说完,同学们又陷入了思考当中。)

师:有没有一个勇敢的同学来回答,这文章现在还差点儿什么呢?

生:老师,我认为缺点儿细节描写。

师:细节的描写主要是在文章的中间,比如说我和几位同学在收拾卫生角,这个细节细在动作和表情。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这个文章啊,擦地、擦玻璃、收拾卫生角这是文章的三段,这些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还是文章的肚子呢?

生:我认为是文章的肚子。

师:好,反应敏捷。老师问你第二个问题,肚子有了,文章还差点儿啥呢?

生:差头。

师:那咱们这个头该怎么写呢?是不是要这样开头:“今天,我们班级进行了大扫除。”

生:老师,我觉得这样写不好,因为很直白。

师:漂亮。那你认为怎么写才不直白,怎么写才能吸引住读者呢?

生:我觉得可以用设悬念的方法。

师:好,也就是说,我们要交代场面描写的时间和地点,不是非要放在文章的开头,对不对。

生:对。

师:肚子有了,龙头有了,那还缺点儿什么呢?

生:缺凤尾。

师:结尾的时候,你认为应该注意点儿什么呢?

生:结尾的时候不要拖拖拉拉,要干脆利索。

师:刚才,我们选取了两到三个有趣的点,我们在结尾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生:也可以表达一下感情。

师:这两三个点是分开写的,那么结尾的时候就“各回各家”,你觉得合适吗?

生:不太合适,应该再总结一下。

师:终于给“勾引”出来了。(同学们笑)。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能不看屏幕,跟老师说说,今天老师都教给大家哪些关于写场面描写的方法了?

生:选点要有趣、有意思、有意义,或是重要的。

师:场面描写中的其他都包括什么呢?

生:要包括一些意义。

师:通过这个场面描写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比如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比如说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除了这些,我们写文章中要注意哪些呢?

描写场面的词语范文第4篇

【课时安排】三课时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整节课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让学生在对话中有体验、有感动、有领悟、有思索。一堂好的语文课还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练习用关联词语造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给课文分段,初步理解课文。

重点: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段落。

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你到过草原吗?欣赏图片,配乐古诗《敕勒川》。

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草原吗?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草原的地,草原的人民。

二、检查自习情况

1.请同学按顺序读课文。

2.纠正字音,初步理解文中的新词。

3.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勒"读le,不读lei,"迂"读yu,不要读成yu,"驰"读chi,不要读成ci

4、本文的作者是谁?写的是哪里的草原?(写的是内蒙古草原上的陈巴尔旗的牧业公社。旗相当于县。牧业公社就是现在的牧业乡。)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本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地点转换顺序)

〈2〉按方向过程,课文可分几段,为什么?(有三种方法:分五段,三段或二段,我们按五段来分析课文。第一段讲初次见到草原的景色:第二段讲主人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第三段讲在蒙古包外迎客的情况;第四段讲进了蒙古包相互敬酒以及相互献歌的情形;第五段讲主客话别。)

想象,视频朗读欣赏

〈1〉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课文有表达这样思想感情的句子吗?请找也出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第五自然段"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2〉学生各读这句话,进一步体会这句话表达的感情。

4、指名朗读课文,要读出文中表达的感情。

四、练习

1.指导用关联词语造句。

〈1〉"那么......那么......"是排比句式,表示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2〉"既......又......"是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在这一句中,表示一个事物的四个方面。

〈3〉"不管......总是......"是表示条件不同,结果相同的句式。

2.比字组词

蹄、蒂、啼、谛、缔

五、课堂小结

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再次感受草原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本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写什么?

2.课文哪一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这一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指导学习第第一段

〈一〉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播放视频,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

〈三〉思考讨论:

1.从"这次,我到了草原"中,你能读出哪些意思?(点题,第一次初到草原。)

2.课文是从哪俩个方面写草原的?(天空,天底下)。

3.齐读描写天空的一句话

讨论:(1)高歌一曲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单击"高歌一曲")

(2)"我"为什么感到这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3)课文中连用两个"那么"表示什么意思?强调了什么?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站在草原上,老舍先生放眼天底下,又看到了怎样的景象?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4、请同学读一读课文,讨论交流:

(1)解释"一碧千里,茫茫"的意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说说为什么辽阔无边的草原却没给人迷蒙,空荡的感觉呢?(单击"一碧千里")。

(2)作者在描写草原时,具体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小丘,平地,羊群,颜色有绿有白,形态有动有静)

(3)作者把草原和羊群比作什么?又为什么说小丘像只用绿色漂染而不用墨成勾勒的中国画?(理解"渲染,中国画,翠流"这三个词语。)

(4)"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如何理解?

(5)小丘本身会流动吗?作者为什么要用"流"字呢?用这个"流"字给我们什么感觉呢?(单击"流"这个词语。)

(6)这样的境界使"我"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我"为什么会"惊叹"感到舒服,愿意"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奇丽的小诗?

(7)这样的境界为什么会使骏马和大牛都静立不动?课文中为什么用"好象"一词?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

老舍先生以满腔热情,以轻松愉快的心情,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草原的美丽。这种美丽体现在草原辽阔而不空荡,宁静而不死气沉沉、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我们可以通过如诗如画的草原美景,体会到草原动态美和静美。

〈六〉、播放录音

〈七〉指导朗读第一段,要求有感情地读,读出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三、达标练习:

这一段主要写了几层意思?学生在课本中用--标出,并画出静态和动态描写的句子。想一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根据分层,思考怎样背诵才又快又准?

四、作业:背诵第一段。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诵第一段。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一)指名读第二段。

(二)指导给第二段分层和概括层意。(可以分作三层。第一层讲在去陈巴尔虎旗的牧业公社的路上;第二层讲走了许久,看到了河、马群,听到了鞭响;第三层讲"我们"在距离目的地几十里以外受到热情的欢迎。)

(三)思考、讨论:

1.解释"洒脱"的意思,为什么在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单击第二段品句一)

2."远远地望见了一条天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这句话中的"河"为什么要加感叹号?(单击品句二)

3.说说第一、二层所讲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4.齐读第三层,思考、讨论:

(1)联系上下文,说说"忽然"的意思。(情况变化很快,出乎意料,没有想到。)

(2)说说"我们"快到公社时,草原上出现了怎样的景象?这些景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找第三层的有关语句读一读)

(3)"群马疾驰"和"襟飘带舞"写出了什么特点?(单击品句三)

(4)作者把欢迎远客的男女老少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单击品句四)

(5)作者是怎样写静态的草原热闹起来的场面的?学生读读有关句子,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表达了草原人民的什么感情?(单击品句五)5、初到草原和快到公社时,景象有什么不同?课文描写的景象由静到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指导朗读第二段,从语气的变化上,要突出草原由静到动的变化。

三、指导学习第三、四段

(一)默读第三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是讲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蒙古包外,主客相见时,作者写了哪三多?说明了什么?(单击第三段品句一)

(3)结合这一段内容,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这一句话。(单击品句二)

2.指名朗读这一段

(二)指名读第四段

1.思考、讨论:

(1)这一段讲的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情?

(2)为什么说"也不知怎样的,就进了蒙古包"?

(3)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说明了什么?("盘腿坐下"给人到了家的感觉;干部、老翁敬酒说明对客人的尊重。)

(4)"``````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会心"是什么意思,大家为什么露出会心的微笑?

2、第三、四段共写了几个场面?每个场面是怎样的盛况?说明了什么?(单击第四段的析段)

3、指导朗读第四段,要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读出主人的热情好客。

四、总结:老舍先生用他亲身的经历,通过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美丽的大草原,那里的天明朗清新,那里的地辽阔而不空荡,那里的人民更是热情好客,这真是草原的景美,人更美。同时,也说明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

五、作业

描写场面的词语范文第5篇

人们常说,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顶上千言万语,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人物形象更加鲜活,场景更加真实也更具有表现力。那么,什么是细节描写,就是把细小事物如一个动作、一个种表情、一个特征用特写的镜头放大,通过准确、生动、细致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景”。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场面等的描写之中。

一、细致的观察感悟是获取学生写作素材的先决条件

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事物可以获得更加真实的生活实感,这是作文的先决条件。在作文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联结。

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和调查,让学生明确观察或调查的意义,从思想上启发学生,使学生把所接触的事物同他们的思想感情紧紧结合在一起。在观察过程中,还要给学生一些切实可行的且可用的方法指导,引导学生注意到事物的特征及事物发展变化过程中各个阶段不同季节的特征。有一次我把乡土民俗与写作结合起来进行写作训练,结果大部分学生都能写出生动的习作。有一学生是这样描写结婚场景中的“闹茶”的:贡川婚茶中最热闹的当属“闹茶”。通过闹茶以求“人发大财,茶发新芽”。由新人双双抬一茶盘向客人献茶,按民俗,茶令要由喝茶人说一句,新娘和新郎学一句,茶令不雅而荤,但解释出妙趣横生,于是新娘羞得满脸通红,众人哄笑。因为写的内容都是学生熟悉的,所以学生能从形色味等方面细致观察,能用准确的语句生动表达。

其次要与教材紧密联结。为了使阅读成为写作的基础,有必要对全部的阅读材料做研究,统计出哪些教材,在哪些方面有益于学生的作文,然后确定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程度上发挥阅读教材的作用。例如我对九年级上的语文教材进行分析,《故乡》《智取生辰纲》《孤独之旅》等都可以引导学生抓住环境描写的一些细节,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特别是《孤独之旅》中暴风雨的描写,紧紧抓住乌云的颜色变化,风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我的叔叔于勒》可以体会对人物细节描写,如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体现人物的性格。

二、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感悟

精心锤炼词语是表现作品内容的基本材料,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必要的细节描写的词汇、句子,这是学生的写作材料。

1.对词汇进行分类。在平时教学中,常常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操练,能把典型的细节描绘得形象些。对人物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可以用什么词语描写人物性格特点?不同性格的人用什么样的词语恰当?写几个描写人物动作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神态特点的词语;写几个描写人物语言特点的词语,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利于学生对平时所积累的词语进行恰当分类。对环境的描写,可以设置一些这样的问题:写夜晚的黑可以用哪些词?写月亮的形状可以用哪些词语?写月亮的光可以用哪些词?写花草的形状、颜色可以用哪些词?等等。

2.积累一些好句。每个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将自己平时看到的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并作简单点评,还可以对优美的对句子进行仿造,每周要检查一次。通过反复训练,积累的好语句就会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3.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练笔。如设计这样一道题:“我忘记和妈妈说今晚会晚些回家了,我飞快地向家奔去。不禁加快了脚步。”在练笔时部分,学生都能生动地描写出来当时自己的真实想法。如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我透过树枝与树枝间的缝隙向家里的窗口望去,啊,一个人影!那是妈妈!妈妈伸长了脖子,向我回家的路上眺望着,随即又向我平时不常走的小巷子张望了几眼。”我不禁心头一热,这写得多好啊。

三、学会巧妙运用修辞是增强作品内容生动性的有效方法

修辞运用得好,表达内容会更加准确,也更加生动形象,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不同的修辞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对比起突出强调的作用,比喻起生动形象的作用,排比可以增强语言气势,等等。因此,要让学生准确运用修辞。例如写人的眼睛常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如炮膛一样铮铮发亮”。写人的高大可以用哪些修辞?有学生这样写“一副高大的身材。如炮座一般结实,健壮”。写环境的乱可以用哪些修辞?等等。经常操练,学生就可以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进行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

四、学会准确的捕捉细节,就能写出震撼人心的细节

叶圣陶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那么如何才能捕捉到生动的细节呢?(1)可以同中找异。如与众不同的肖像、语言、动作、服装、表情、打扮、音调、姿态、风度与身材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法。(2)可以面上找点。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说过: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情以物迁”,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见景生情”、“睹物思人”,因此,在写作中就要精心选取具有不同色彩的景物,用以衬托不同人物的内心情绪。如鲁迅的《故乡》中开头的那段环境描写:“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它写出景物的荒凉,也渲染了“我”的忧郁、悲哀的心绪,使情和景交融起来。(3)可以小中找大。如描写人物居住的环境,可以间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物室内的物品的摆设,往往可以反映出它的主人的阶级地位、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精神面貌等。要学会从简单的摆设及朴实话语中捕捉具有深刻意义、富有哲理的言行。

总之在进作文写作指导时要教会学生方法,只有方法掌握了,运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写出的作文才会生动才会感人。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吉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