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清明的古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这首诗提到了我国一个很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你们知道今年的清明节是几月几日吗?(对,4月5日)清明,既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按照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我们刚才背诵的《清明》说得就是这些事。
每年的清明,人们都会从五湖四海纷纷赶到自己先人的陵墓前,献上一束鲜花,洒下一壶热酒,表达对先人的感激之情。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跟着爸爸妈妈去给祖先上坟啊。
今天在这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们凝视着鲜红的国旗。你们知道吗,今天这幸福的生活就是我们中国的无数英雄烈士用生命用鲜血所换来的。虽然烈士们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们小朋友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快乐地游戏,认真地学本领,长大后为祖国做贡献,美好的未来要靠我们去创造。
谢谢!
【二】幼儿园教师清明国旗讲话稿范文小朋友,你们知道这星期的星期四是什么节吗?有一首诗说的就是这个节日,只要一念这首诗,我们中班和大班的小朋友就应该马上知道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对了,这星期的星期四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日,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利用班会时间,在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学生交流了清明节的由来、习俗、饮食文化等,通过交流大家进一步了解清明节的传统意义。学校为每个班级下发了有关刘胡兰、王克寇书面资料,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在班主任的带领同学们学习,在熟知革命历史的基础上,感受英烈的英雄气概,进一步促进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做创新创优好少年,树立从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高尚理想。许多同学还制作了“英烈纪念卡”用特殊的方式缅怀先烈。
各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诵读中华经典,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通过多方搜集资料,从中国经典古诗文中自选出了关于清明的优秀诗文,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富有朝气,强大的感染力再次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全校3-5年级共有30余人次参加了此次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登陆中国文明网,在搭建的“网上祭英烈”互动平台上纷纷发表了祭奠感言、敬献鲜花、点燃红烛,表达了对先烈、先人、先贤、英雄的感恩和敬仰之情。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自清明节被确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后,很多学生也要同家长一道去祭奠先人,为倡导文明祭扫理念,学校倡议学生带动家长用敬献鲜花、植树等方式取代传统“烧纸”等祭扫活动。在孩子的带动下,许多家长能够做到文明祭扫。
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身上肩负着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重任。在平时的教学与研究中,本人发现,从俗语、楹联、诗词曲赋、四书五经、传统美德、民风民俗及语法等各种形式的中华传统文化入手,与语文教学结合,均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时间一长,师生都感到“中华文化,妙不可言”。
一、传统节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可近年来一些人为了赶时髦,过起了洋节日,传统的节日却忽略了。圣诞节各大商场张灯结彩,圣诞老人站在门口迎接各位顾客,门口的圣诞树光彩夺目,商场里到处都是头戴圣诞帽的售货员……气氛煞是热烈。情人节大街上处处是大幅的标语,玫瑰卖得特别火爆……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七夕节,却显得冷落了。于是,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说:“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有什么风俗吗?”学生说:“家家户户举行一些庆祝活动,如放鞭炮、贴春联、贴年画、舞龙狮、吃年糕等,年初一早上人们互相庆贺,大人给小孩压岁钱等。”
我又引导学生说关于春节的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为了引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我又告诉他们,我们的传统节日还有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
清明节是祭拜祖先的,相关诗句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人们在这天的风俗是吃粽子、赛龙舟、插艾叶辟邪等。七夕节源自牛郎织女的传说,人们常用“两情若在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句诗来象征美好的爱情。中秋节人们观月祭拜,寄托情怀,留下了许多思乡的佳句,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
在上语文课时,我把这些传统的节日穿去讲,以便活跃语文课堂学习,加强学生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在语文课堂上了解传统节日的同时,又穿插相应的古诗词,加强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应用,这样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古诗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随时可以灵活运用,无论是导入、解答问题、小结、总结时均可加以运用,达到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亲情、友情教育的目的。
(1)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中最浓郁、最强烈的亮点就是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位卑未敢忘忧国”是南宋时期著名诗人陆游忧国爱民的真实情怀, 陆游《 示儿》一诗说“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陆游临死之前,仍然惦记祖国的一统大业,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发出了兼济天下苍生的远大理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慷慨悲壮,感人至深。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岳飞的《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是何等的气势,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王昌龄的《出塞》、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抒发了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感。学习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在理解诗句含义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体察探究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学习伟大诗人热爱自己的祖国的高尚品质,长大后做社会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和建设者,能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2)对学生实施亲情教育。亲情教育是传统伦理道德的一个重点。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颂扬了母爱的伟大。唐朝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 “每逢佳节倍思亲”其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成为千古佳句。三国时期曹植的《七步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则教育我们亲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且不可相互残害。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亲人对自己的关爱,注重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优良品德,给学生编织一个和谐的亲情关系网。
而又因为其情景交融,故不仅可以使人见景,又可使人通情,可谓是世上最划算的旅行了。
在这里有张九龄《望月怀远》中“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恋恋念情;有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风光;有李白《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疾济喜情;有青莲《论诗》中“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情雅韵;有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依依离情;有李商隐《晚情》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情”的珍老惜时;有张继《风桥夜泊》中“孤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绵绵旅情;有俞文豹《清夜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的天然哲思;有柳宗元《渔翁》中“烟销日出不见人,?G乃一声山水绿”的乡村剪影;还有孔尚任《桃花扇·哀江南》中“白鸟飘飘,绿水滔滔”的冶情佳境……
面对这些美妙的诗句,我们似乎可以研究一下古诗词中“情,思,景”的关系。明代的袁宏道在《叙小修诗》中曾说:“情随境变,字逐情生。”同时代的学者袁枚也说:“品画先神韵,论诗重性情。”
那么,在对古代诗词的管中窥豹中,似乎可以得到一个关于“情,思,景”的这样的结论:以情观景或因景生情,然后又由景而思。这或许是大多数作品的写作模式,我们把这种写作模式叫做“即兴写作”。那么,在“即兴写作”中应偏情呢,还是偏景呢?
清代的吴乔这样说:“古诗多言情,后世之诗多言景。如《十九首》之中:‘孟冬寒气至’,建安中之子建《赠丁仪》:‘初秋凉气发’者无几;日盛一日,梁陈大盛,至唐末而有清空如话之说,绝无关于性情,画也非诗也。夫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唐诗能融景入情,寄情于景,如子美之:‘近泪无乾土,低空有断云’;沈下贤之:‘梨花寒食夜,深闭翠微宫’;严维之:‘柳塘春水漫,花坞夕阳迟’;祖咏之:‘迟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景中哀乐之情宛然,唐人胜场也。宏嘉人依盛唐皮毛以造句者,本自无意,不能融景,况其叙景惟欲阔大高远,于情全不相关,如寒夜以板为被,赤身而挂铁甲。”
这其中便揭示了诗的创作原则:“情为主,景为宾”,“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融景入情,寄情于景”。至于孰轻孰重,不言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