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项监督制度

四项监督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项监督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项监督制度范文第1篇

一、对四项监督制度重大意义的几点体会

1、四项监督制度是对选人用人权力监督的重要举措

干部选拔任用问题历来是社会的焦点。近几年,通过不断加强整治力度虽然取得和大成绩,但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依然是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四项监督制度,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整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干部选拔任用监督工作重要的制度创新,显示了我党坚定不移地推行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强决心。

2、四项监督制度是根治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制度依据

现实中,用人上的违规行为和失察失误现象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不清、责权关系不明,致使出了问题往往难以追究到位。四项监督制度以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为利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对违规失责者应该受到怎样的查处都有明确规定,改变了以往在选人用人上实施责任追究方面模糊不清、不知从何下手的尴尬局面。依据这四个监督制度,就可以及时、有效地处理选人用人上各种违规违纪的行为。

3、四项监督制度是治理选人用人不正之风的“组合拳”

四项监督制度,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相互补充,形成合力,为干部选拔任用形成系统的“防控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以责任追究促正确履职,坚持有规必严守、违规要查处,有权必有责、失责要追究的原则,列出了五大类责任主体和39种责任情形,并规定了责任追究措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着眼于事前把关和事前预防,规定了五种干部选拔任用情况应当书面报告上一级组织部门,规定了七种干部选拔情况在作出决定前应当征求上一级组织人事部门的意见。《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民主评议办法(试行)》,强化了“事后”监督,规定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并在一定范围内接受对本级党委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和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离任检查办法(试行)》,将市县党委书记履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职责情况与其提拔交流直接挂起钩来,详细规定了检查的内容、检查的程序、参加民主评议的范围,同时规定了检查结果的运用。

二、对贯彻落实四项监督制度的几点建议

1、要认真学习,拓展广度和深度

积极参与专题辅导讲座、大会交流、典型案例剖析、知识问答测试等方式的学习,使四项监督制度入心入脑,真正的熟知。要将学习贯彻实施四项监督制度,列入日常学习、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全面的分析检查,整改提高扩展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2、要全面推行,抓住重点

严格执行这四项党内监督制度,必将对本单位及中心系统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满意度起到持续的推动作用。认真抓好四项制度的贯彻落实,要关键是抓住重点。推行责任追究制度,重点突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倒查”机制;推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重点是要加强事前防范和监督指导,前移监督关口;推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重点是全面覆盖;推行离任检查制度,要重点是离任必须检查,检查必须动真格不搞例外。

四项监督制度范文第2篇

一、会议贯彻情况

5月28日,我局召开了全体干部职工会议,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了“四项监督制度”,重点学习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办法(试行)》,并对重点条目重点内容,逐字逐句进行解读分解。通过学习,我局干部职工一致认为实施四项监督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同时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握其重要内涵。在以后的工作中抓>,!

二、会议贯彻措施

会上,就如何开展四项监督制度学习活动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四项监督制度”是党的组织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重要成果,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章,也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有力武器。而只有掌握了制度,才能认真地贯彻落实。因此作为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把握精神实质,确保融会贯通。同时要注重加强宣传,将“四项监督制度”制作成宣传版面,提高四项监督制度的知晓率,落实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

四项监督制度范文第3篇

##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现有干警四人,肩负着辖区内所有刑侦部门的审查逮捕、刑事立案监督、侦查活动监督三项职责,由于地处市中区,刑事案件多,疑难案件多,我们以全市1/10的侦查监督干警数,承担着全市近1/3的侦查监督工作任务。新的形势下,如何克服人员少任务重的实际困难,使干警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顽强拼搏的工作作风,保障侦查监督工作健康深入发展,是我们政治思想工作中的一项严肃课题。近年来,我们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既尊重人、信任人,又善于培养人、塑造人;既关心人、帮助人,又积极理解人、支持人;既激励人、鼓舞人,又严格管理人、规范人,进一步增强全科干警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初步形成了以“团结拼搏、奉献向上”为主题的科室精神。通过增强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创造性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侦查监督工作的健康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近几年来,我科所办案件的准确率均达到100%,人均办案数量一直位居全市第一位,在市院组织的量化考评中,连续三年荣获第一名,连续三年被市院和本院授予“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被市院记三等功一次,被市委、区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等荣誉称号。有2人次受到省级表彰,6人次受到市、区级表彰。我们政治思想工作的主要做法是:

一、学英模,抓教育学习,升华干警的思想境界

队伍是根本,素质是基础,教育是先导。我们针对以往重业务轻思想政治工作的不良倾向,狠抓了政治教育学习。首先,我们在“三个代表”以及“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服务加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中,实行统一学习与分散自觉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严格要求干警,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并针对个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整改措施,写出了学习心得,使干警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升华和提高。另外,我们还注意运用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来教育干警,先后组织干警学习了白云、牛玉儒、任长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让干警对照英模事迹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通过学习激发干警自身的高尚情感,调动干警积极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学习英模人物中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由于我们的思想教育跟上了,正确的政治观念在干警心中牢牢扎下了根,才保证了繁重的业务任务的顺利完成。版权所有

二、引导、培育正气,让公平正义成为每位干警的永恒追求

公正,是司法机关安身立命之本,是国家和人民对司法机关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最大希望是什么?是司法公正。人民群众对司法机关的最高要求是什么?还是司法公正。为实现公正执法的根本要求,必须优化检察官的公正执法意识,从思想上解决好究竟代表谁的利益,为谁办案,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和侵蚀,在思想上筑起一道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不、以案谋私,不滥用权力,自觉廉洁执法。工作中我们注意引导培育科室正气,教育干警保持良好的道德操守、高尚的人格形象,增强干警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从平常的小事入手,注意培养干警的正气与正义感,使每名干警都能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做到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一尘不染,一身正气。干警把“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把公平正义作为自己永恒的追求,把做人民满意的检察官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

三、创造团结和谐的科室氛围,让每位干警享受团结的快乐和集体的关爱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尊重,也都希望付出关爱去实现自己的爱心,因此,我们把创造团结和谐的科室氛围做为科室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团结是一种快乐,互助是一种美德”的理念,强化团结意识,形成工作合力。作为一个集体,团结是干好工作的基础,也只有干警齐心,工作才能出成绩。首先我们引导干警正确处理好集体与个人的关系,不断增强干警的集体荣誉感,使干警牢固树立“科兴我荣,科衰我耻”的意识,从而使干警把个人的荣辱和进步与科室的荣辱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次是注意工作方法,时刻注意绷紧团结这根弦,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尤其是科长要顾全大局,带头讲团结,坦诚待人,以理服人,不拉帮结派,不搞个人小圈子。实际工作中,由于我们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待人处事的方式不同,工作中难免有磕磕碰碰,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但只要我们每个人都牢固树立团结的意识,以大局为重,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就没有弥补不了的裂痕。也正是这样,工作中我们真正做到了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有了问题共同研究解决,有了困难共同承担,有了分歧,有了荣誉互相推让,把科室建成了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

四、讲拼博、比奉献,让干警在干事创业中走向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何在平凡的侦查监督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呢?我们在工作中注意激发干警的拼博奉献精神,让他们在干事创业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为此,我们首先加强了对干警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干警做人民检察官的自豪感,使干警明白,尽管我们现在的工作条件还不很完善,待遇还不高,但我们肩负的是庄严而神圣的使命,我们从事的是令人尊敬的事业,只要我们尽心尽责做一名人民满意的检察官,同样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通过这种引导教育,使干警从思想上萌发工作的动力,树立甘于奉献的精神。其次是加强了对干警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不断增强干警的进取心,使干警明白“人生能有几回搏”,个人人生价值最重要的是体现在他的社会价值上,碌碌无为,沉溺于平庸的人生是廉价的人生,从而增强干警在干事创业中实现成功的欲望,体验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成功的快乐,树立起了积极进取,敢于拼搏的精神。我们还尤其注重发挥正副科长的模范带头作用,科长与干警同甘共苦,带头忘我拼搏。也正是这种感召力时时鼓舞和鞭策着干警,在科内形成了“有了担子争着挑,有了工作抢着干”的局面。李志进同志作为科室的业务骨干,始终保持高昂地拼搏精神,2004年全年办案66件136人,平均每两天就审查一名犯罪嫌疑人,长期超负荷工作,而他却没有半句怨言,成为院里拼搏奉献的典型。

四项监督制度范文第4篇

质监干部职工是质监思想建设的主体。开展质监思想建设工作,必须以人为本,贴近实际,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充分利用精神、制度、物质诸方面的文化积淀,在质监管理的全过程,更多地融入情感和思想建设的因素,营造一种良好的质监思想建设环境,用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凝聚人心,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建设理念渗透干部的思想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改造人、提高人,增强团队的战斗力,树立良好的质监形象。要从五方面抓起:

一、建立组织,培养精神。

创建学习型组织,关键在于加强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和建立机制,营造自觉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各级质监部门要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载体,通过推行网上学习、考试竞赛、现场练兵、能级管理等灵活有效的形式,大力倡导自觉学习、在岗学习、自学成才,积极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自觉学习、终身学习、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念,把学习引入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形成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实现工作与学习的相互促进,个人学习与团队学习的和谐结合。同时要引入学习激励机制,建立干部学习培训档案和专业人才档案,实行能级管理,奖励和重用优秀业务人才,在全系统形成一个尊知重才、以学为荣的良好导向,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形成“事业造就人才,人才引领事业”的崭新局面。同时,构建质监思想建设还必须积极塑造一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精忠职守和富有特色的团队精神,并围绕这种团队精神,积极培育质干的团队意识,使广大质监干部牢固树立大局观念、法制观念、服务观念、团结观念、道德观念和创新观念,从而改变质干原来只从个人角度考虑问题的思维定势,潜意识地对质监部门这个组织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促进整体工作的良性快速发展。

二、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工作活力。

创新是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的源头活水。没有创新的举措和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不可能赢得工作的主动和取得优良的业绩。一种好的质监思想建设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和新鲜的活力,能够激发广大质监干部的士气,充分发掘蕴藏在广大质监干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质监部门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建立和发展先进的质监思想建设,一定要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要把创新作为工作、学习的灵魂,进行观念创新,开拓工作思路,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行体制创新,提高行政效能,优化质监环境;进行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解决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同时注重在工作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不断丰富创新内容,为质监工作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养分。

三、更新管理理念加强制度建设。

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对人的管理关键在于以制度管人管事。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思想建设建设是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是任何一个群体或单位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质监部门在深化改革、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切实重视质监思想建设,把制度创新与开展质监思想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重视质监干部的思想实际和情感需求,避免出现制度执行和落实过程中的对立情绪和抵触情绪。同时可借鉴和引入ISO9000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方式,拓宽管理领域,对现有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工作规程和岗责体系等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块,按照ISO9000质量标准的内在要求进行整合和规范,将质监管理的全过程纳入“全员参与、过程监控、持续改进”的监控管理体系,实行系统化、程序化、标准化的制度管理,向国际化标准迈进。

四、规范行为准则倡导道德风尚。

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价值标准。从事业、人生、社会等方面总结提炼价值观,作为干部的人生追求目标,用新的使命、新的目标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大力弘扬质监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个人行为准则。对干部在工作、社会活动等场合下应有的礼仪和修养进行明确规定,使全体干部明白什么是应该提倡的,什么是应该反对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以此约束和规范干部的道德行为,体现质监思想建设的价值取向。同时要联系实际,创新机制,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针对干部职工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开展形式新颖的教育活动,及时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难问题,倡导高尚的道德风尚,提升质监部门的社会形象。

四项监督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 伦理思想 唯物辩证法思想认识论

一、启蒙时期的思想认识论

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之作,这部小说把奥斯汀对于故事情节的把握、人物的刻画和结构的设计推到了极致的地步。奥斯汀在本部小说中把反讽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完美。故此,如果单单就认为达西先生的“傲慢”和伊丽莎白・本内特小姐的“偏见”未免太肤浅,太局限于对叙事表面层次的理解。

众所周知, 奥斯汀所处的时代恰逢欧洲启蒙主义运动时期,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约翰・洛克是启蒙主义运动的先驱,他在其著作《人类理解论》中阐述了对客观世界思想认知,指出人之初对世界的思想认知是无知空白的,后天的认知在不断地加深。著名大师洛克的唯物主义思想源于其所处的启蒙主义时期,其思想深受弗朗西斯・培根、托马斯・霍布斯和勒内・笛卡儿的影响。洛克综合了前人的优秀科学财富,并辩证地融入了自己的意识形态中[1]。

洛克所提出的“语言认知”对英国文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萨缪尔・约翰逊就曾在其大辞典中多次提到洛克的认知论,同时奥斯汀就曾多次引用其认知论观点,对于奥斯汀是否受到过洛克思想的影响我们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受洛克的左右。而事实上,在奥斯汀多部作品中都能感知到主人公受认知论的影响来了解自身、了解旁人、了解社会。所以,《傲慢与偏见》所折射出的思想认识论是启蒙时代的典型。

二、“傲慢”的思想认识论解读

在《傲慢与偏见》男主角达西先生出场的时候,无不给人一种“骄傲”的态度,致使本内特一家以及其他人对其印象深刻,与此同时,伊丽莎白对其“偏见”的果断主观的性格也让我们对主人公的形象刮目相看。面对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我们不难看出他们都是缺乏自信,用虚假的外表、傲慢的语气来掩饰内心的空虚。而事实上,“傲慢”与“偏见”体现主人公在思想认知领域的不足与短视。情节的不断加剧源于双方认知方法的偏差,而其后矛盾得以缓和又源于思想认知领域的改变提高。最终小说的结尾,主人公做了自我批评,矛盾得以消除。

故此借鉴,男女主角的个性特征“傲慢”和“偏见”是当时现实社会存在的一种思想认知,在《傲慢与偏见》中,主角的“傲慢”和“偏见”并不是空穴来风。面对小说中两位主角在思想认知上的不断加深,在交往的过程中都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来反思自身存在的思维偏差,来感悟周边复杂的人和事,这样的进步与认知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反思的结果[2]。

初次阅读《傲慢与偏见》的读者,大多厌弃达西的“傲慢”,而这正是奥斯汀所展现的反讽风格。小说中关于达西的“傲慢”出现在开篇,作者用了134个字来描述,其中褒奖的话语达到77个,而贬低的话语仅仅57个。关于褒奖与贬低究竟出于哪种人群?作者在前半场告诉我们达西受到一致的赞许,而后半场却得到了人们的唾弃,更讽刺的是赞许与唾弃竟然来自相同的人群。赞许的理由是达西“高富帅”,而唾弃的理由是达西“傲慢”的性格,不愿与众人为伍。所以我们假想无论是多么的“高富帅”,在不愿意与身边的人们同乐的时候,他的财富也便不会恩惠给周边的人,那么普通大众自然就不爱戴这样的人了。

因此,我们不难判断达西的人物性格,遇到有利益能追求价值的便卑躬屈膝,没有利用价值的便冷漠旁观,这也正是伊丽莎白的母亲本内特太太性格的真实写照,小说中宾利先生请她的女儿跳舞,她便说宾利先生如何优雅、绅士,而对达西没有邀请伊丽莎白跳舞便一顿诅咒,伊丽莎白更是坦言:“我负责任地向您保证: 我今后绝对不会同他跳舞。”此时的伊丽莎白也被母亲的这种市侩、虚伪所感染。

达西的“傲慢”包含三重含义。一、成功带来的“自傲”;二、过分自信产生的“自负”;三、本位主义的“自尊”。而关于达西究竟用哪种解读更恰当呢?当达西初到舞会的时候,他便深知自己与这里的人们不是一类人,面对乡绅威廉爵士的粗俗、伊丽莎白母亲的市侩以及众人那种阿谀奉承的做作,达西所表现的也不过是给自己罩上一个保护自己的外壳罢了[3]。可对于当地人来说,这就是“傲慢”,从一个角度来说,达西的自身性格也决定了他无法很快适应一种全新的环境,而与之相比秉性随和而热情的好友宾利,达西自然相形见绌,无法比拟。这样可以理解达西表面流露的“傲慢”事实上是一种无助、举止拘束、害羞的表现也就不为过了。而当达西发现伊丽莎白漂亮的脸孔,晶莹剔透的双眸,轻盈的身段,顿时被她所吸引,故此在其后的威廉爵士举办的家庭舞会上,达西主动邀请其跳舞便证明他思想认知上的提高,敢于纠正自身错误的领悟。

相比达西此前的“傲慢”,在第2卷第11章,他向伊丽莎白求婚时所展现出的纡尊降贵却让人感觉难以宽恕。而故事此时的发生地便是达西那个“趾高气扬”的姨妈凯瑟琳夫人的住所,那么我们也便不难理解在这样的环境下达西那“傲慢”性格的根源。达西充满激情的表述是如何深爱伊丽莎白,如何为她所折服,但又不忘表述自己与伊丽莎白地位、财富、家庭等方面的悬殊,他认为无论他多么地无理,面对他的女人都会毫无保留地投怀送抱,但他错了,这种认识领域的错误,割裂了道德底线的达西,根本无法走进伊丽莎白的内心,甚至朋友都不是,更别说嫁给他[4]。

而相比达西所犯下的认知偏差,我们也要肯定其理性、真诚、豁达的一面。达西并不是与他的姨妈凯瑟琳夫人一样仗势欺人、颐指气使的土豪乡绅。他能向伊丽莎白求婚本身来说就是一种冲破世俗枷锁的证明,而在遭到伊丽莎白的断然拒绝后,他并没有像先前在舞会上的表现来证明自己,而是选择全身而退,这也充分说明他意识形态的转变,能充分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在其后给伊丽莎白的信笺中(这也是整个小说的转折点) ,达西把伊丽莎白对其误解的种种认真详实地解释一番,也通过这样,伊丽莎白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的盲目、片面、充满偏见和荒唐无理”[5]。

因此,借鉴上面对达西的“傲慢”与伊丽莎白的“偏见”,我们能看出这正是洛克先生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知过程是个曲折的过程,是不受时空阻隔的过程,对待事物不能简单地通过表面就枉下定论,那是认识偏差的表现。

三、“偏见”的思想认识论解读

面对达西的“傲慢”,人们更喜欢伊丽莎白的“偏见”,不仅是因为她对达西“傲慢”所进行的有力回击,更是因为她给人留下轻松、活泼、不娇柔做作的人物性格,但是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她在思想认知上所产生的严重错误偏差。

在达西与伊丽莎白首次相见的舞会上,两位主人公并没有表现出互相吸引,而恰恰相反,当伊丽莎白听到达西说她“长得还凑合”之后,她便已经对他印象大打折扣,而后又听到年轻英俊的军官威克姆对达西肆意的污蔑更是将其视为可恶之人,再后当达西试图阻止其好友宾利先生继续与姐姐简交往时,矛盾得到升华,达西也就在她的心理形象彻底瓦解了。殊不知此时的伊丽莎白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片面地割裂了事物的整体联系性,一面之词便以点代全。

虽然伊丽莎白小女生的性格更易于得到人们的垂爱,但本质上来说,她的“偏见”与达西的“傲慢”都是一样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情感趋引。伊丽莎白所表现的感性认识超过其理性认识,这便说明了对达西的错误认识导致她认为只要达西做的事情就是错误的,只要他不喜欢的便是正确的。

第二,自我膨胀。由于伊丽莎白深得其父亲的所爱,源于其睿智、聪明更像其父亲,这样便让她有种过分自信的思想认知,认为自己有多么的了不起,多么的不可一视。

第三,主观偏见。由于以上两点原因,便导致了其看待事物过分主观,过分依靠自己的认知去感知事物的本源,这样也造就了其自身的“偏见”。

综上所述,伊丽莎白所折射出的思维特征与洛克所倡导的认知不断反思、深思有所出入,因此能断定出伊丽莎白仍然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仍然是感性支配理性,对待身边的人和事物她都习惯运用往常的印象来评判,没有一种发散性思维,无法达到认知所要求的求证、反复、辩识的过程。

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伊丽莎白的“偏见”源于她的“傲慢”,她的过分自尊、过分自信导致她在思想认知方面出现偏差,而这种情况也恰恰出现在达西身上。两位主角共同驳斥了洛克在《理解方法论》中的观点,“许多人很喜欢他们最初的观点,常常像喜爱自己的第一个孩子似的。一旦有了,他们决不放弃他们的判断或者曾有过的猜想或臆想。这是他们理解方法上的缺点,因为他们貌似坚定其实乃是僵化的思想,不是在追随真理而是在屈从偏见。”

最初《傲慢与偏见》的题目是《初次印象》,这也印证了两位主人公初次见面的场景,以及初次给对方留下的印象,虽然题目改变了,但是丝毫不影响小说所传达的认知理论,“傲慢”不是单独的“傲慢”,“偏见”也不是孤立的“偏见”。无疑不是挑战读者的认知能力,而是奥斯汀的叙述艺术所追求的反讽目的。

在小说的末尾,奥斯汀都不忘把反讽推到极致。当达西的妹妹和妹夫也同样和达西和伊丽莎住在一个庄园的时候,当听到达西和伊丽莎白在不断争吵的时候,甚是不理解,甚至感到恐慌。那为什么她会恐慌呢?殊不知此时是奥斯汀把思想认知境界推向了,也只有达西与伊丽莎白在不断地交锋,才能加深彼此的认知,这才是小说所要真正传达的精髓。语

参考文献

[1]张仰媚.从《傲慢与偏见》管窥奥斯汀的讽刺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2).

[2]郭志娟.反讽在《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塑造上的运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6).

[3]赵虹.反讽话语回声解释论补释――以《傲慢与偏见》影视对话为语篇分析对象[J].外语电化教学,2009(01).

[4]胡加圣.反讽理解的语境激活和最佳可及性标准――《傲慢与偏见》反讽话语之关联理论视角[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