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返程投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离岸金融中心;远程投资;资本监测
中图分类号:F830.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3-0044-04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广泛扩散格局下,应充分重视无序的离岸金融中心资本流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对离岸金融中心对华返程投资应采取积极对策加强监管,以引导规范返程投资活动,避免其潜在风险和负面效应扩大。
一、文献综述
离岸金融中心返程投资问题主要涉及金融创新中的风险控制机制,国外文献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货币发行国角度研究离岸金融市场风险控制问题,如Shogo・Ishii(2001)的《限制货币离岸使用的措施:事前与事后》;二是从避税港角度研究“避税天堂”的税收政策及其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如Ingo・Walter(1985)的《秘密的资金:避税,资本流动与欺诈》等;三是从金融犯罪角度讨论离岸金融中心洗钱问题,如Hampton,M.P(1996)的《离岸金融犯罪与社会变革探究》。文献中很少将离岸金融中心与FDI结合起来研究,但近年有所突破。在离岸金融中心对华投资动机的研究领域,周清华(2005)将内资利用离岸金融中心对华FDI的原因归结为逃避法律监管。於子龙(2005)把规避投资来源地作为离岸金融中心对华投资的重要原因。而在离岸金融中心对华FDI中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方面,梅新育(2005)提出返程投资将推动资本外逃规模膨胀,对人民币汇率安排和货币政策运作产生压力,提出放松资本流动管制,取消对外资过度优惠,改进税制等措施。在对离岸金融中心返程投资效应分析和风险控制方面,冯雁秋(2006)通过返程投资及其监管问题探析,分析了其动因及影响,指出应在制定政策时合理地加以规范和引导。陈杰(2007)通过对FDI中的返程投资现状、成因的解释探讨了规制返程投资的政策建议。倪喜喜(2008)指出加强对FDI中部分指标的监控和加强反洗钱,完善税收、资本管理、公司法律制度以有效地控制非融资性返程投资行为。杨佳妮(2008)提出加强对离岸公司及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为国内合法的人民币与外币业务提供顺畅渠道。张大龙(2008)提出加大对外方出资的检查力度,严打虚假出资行为,提高资本流动监测分析能力的配套措施。
二、离岸金融中心对华返程投资的状况
返程投资(Round-tripping Capital)是指一个经济体境内投资者将其持有的货币资本或股权转移到境外,再作为直接投资投入该经济体的经济行为。返程投资主要绕道香港和维尔京、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进入我国,而离岸中心对资金转移又无任何限制,业务极不透明。一般只能根据上述地区名义上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来估算其规模。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美日对华投资持续下跌,欧盟对华投资首次下跌,而离岸金融中心对华投资却持续增长。2008年,对华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日本、韩国、开曼群岛、萨摩亚、美国、台湾省和毛里求斯,合计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7.48%。香港及其他离岸中心仍是我国最大的外资来源地,分别占全国利用外资的44.45%和24.73%,维尔京群岛已连续多年成为第二大对华投资地(见表1,表2)。从北京、上海等吸收FDI较多的大中城市近年外资来源地结构变化中亦可见,2005年北京地区合同外资额的25%、实际利用外资额的33%来自离岸金融中心且规模逐年上升。据统计,60多万家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的企业中,大约近20万家与中国企业有关;有1万多家在加勒比海离岸中心注册的企业与中国内地相关,该地区平均每天都会注册一家中国概念公司。1995年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就估计,在中国所吸引的FDI中,约有20%属于“返程投资”。而2004年亚洲开发银行报告认为,“返程投资”实际占中国FDI流入规模的26%至54%,平均比例约为40%。国内学者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每年实际利用的外资中,约1/3是国内资本通过离岸金融中心形成的返程投资”。据世界银行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利用外资中,约1/4是“返程投资”,按照2007年实际引资金额748亿美元计算,约有187亿美元为“返程投资”。
返程投资的动因主要有融资困境下的曲线融资上市、差别待遇下的优惠政策寻租、监管空洞下的规避法律管制以及地方政府的政绩追求冲动等。例如采用“红筹”模式,借道离岸金融中心设立壳公司,然后用壳公司收购境内企业资产,以境外壳公司名义达到曲线境外上市目的,已成一股风潮。中国联通、新浪、搜狐、网易、百度、国美电器、盛大网络、慧聪国际、雨润食品等国内企业,纷纷通过境外壳公司海外挂牌上市,其壳公司注册地均为离岸中心。通过返程投资实现“变脸”,从而在政策上享受到“超国民待遇”。为追求引资政绩,地方政府官员也有较强冲动对返程投资活动加以庇护甚至鼓励。
三、离岸金融中心对华返程投资的潜在风险分析
(一)推动资本外逃,对货币汇率政策产生压力
为了使境内资产外部化必须进行虚拟投资,企业可设立“壳”公司,以利用境内外企业的关联关系转移资产。在境外企业“操纵”下境内企业可通过价格转移、利润汇出、股权转让、关联交易等方式将资金汇出,可推动资本外逃进一步膨胀。我国资本外逃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达到最高峰。在资本外逃膨胀的同时,离岸金融中心对华投资迅速增长,维尔京、开曼群岛等离岸金融中心是中国大陆资本外逃然后回流的“中转站”。返程投资在增加国家对外净负债时,会加大人民币预期,对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并造成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又“虚增”了中国的外资数量,将误导国家政策制定,会严重干扰中国人民银行遏制信贷规模增长失控的货币政策。当国内经济金融形势波动或企业怀有资本外逃动机时,由离岸金融中心所构架的资金通道可提供便利,由此引起的对宏观经济及金融市场的冲击不容小视。
(二)增加国际收支调节难度
返程投资大多通过离岸中心设立壳公司。完成资产置换后再将境外公司上市融资,绕开了国内严格的资本外汇管制。上市后通过离岸中心或以外方股东贷款、或以外商投资形式将绝大部分募集资金调入境内使用,但资金所有权属于境外壳公司。而其终极目标仍是获利后出逃,大量投资利润汇出时可能超过一国流入的新资本,会对该国国际收支平衡产生压力。返程投资达到一定规模会冲击我国正常的外汇市场秩序,给宏观调控带来压力,甚至导致
外汇管制失灵。返程投资还可随时根据利率、汇率变化,在境内外金融市场相应调动外汇资金头寸,造成大量投机性资本随时跨境流动,加大了国际收支调节的难度。甚至可能加剧中国“外资”的过度流入,最终陷入资本项目管制失灵、国际收支失衡局面。
(三)造成税收利益流失,加大经济监管难度
离岸中心对资金转移限制十分宽松,因而企业股东在将境内权益转让给离岸壳公司时,常蓄意隐瞒巨额股价转让溢价收入,巨额偷逃个人所得税。而返程投资不仅可享受“外资待遇”的税收优惠,优惠期满还可继续采取各种转移定价交易,将境内企业利润向零税负的离岸中心转移,造成国内税收大量流失。据国家税务总局估算,由返程投资造成的税收损失每年不下1000亿人民币。另一方面企业外资化过程中由于所需转换的资金量很大,必然利用地下钱庄等进行非法外汇交易,可能滋生逃汇、骗汇、洗钱等违法活动。据估计,近几年我国每年非法洗钱的金额已在2000亿元人民币以上,2008年前9个月反洗钱案涉及近1500亿元,这些非法活动很大程度上借助了离岸中心的资本转换系统。为逃避监管,一些境内企业常在境外注册壳公司,同时设立多家企业,由其操控,彼此间进行内部隐秘交易、关联企业价格转移等,而政府很难有效监管。返程投资以外资的身份在国内投资,享受大量优惠待遇的同时对国内的投资环境非常熟悉,投资领域大多集中在日常消费品等轻工业产品的生产、流通领域,投资回报率高于国内企业,国内企业面临真实外企和异化外企的双重夹击,将不利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健增长。
(四)为国有资产和公众财产侵吞转移提供通道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在“两权分离”下存在委托一风险,助长了国有资产改制转让中的腐败行为。而离岸中心都有严格的银行和财产保密制度,能隐藏离岸公司股东身份、股权比例、收益状况等资料,可为腐败分子、不良商人提供侵吞国有资产和公众财产的资产转移渠道。由于境外公司不受国内法约束,有的外资化企业在境内大举借债,依靠银行信贷维持经营,却将大量利润汇出境外;有的境外公司收购境内股权不支付对价,实际已将资产所有权转至境外;返程投资业务虽绝大部分在国内,主要资产也在增值,但所有权控制权却已转至境外。由于企业行为不受国内法约束,企业所有者可通过境外壳公司随意处置境内资产,都导致国民财富大量流失。
(五)诱发潜在的投资争议和公司造假行为
离岸中心信息透明度较低,易使一些公司利用其隐蔽性来掩饰造假行为。规模巨大的跨境资本流动,游离于政府监管统计之外,让外国政府名义上取得了资本管辖权,而中国政府要执行管辖权却缺乏“依据”,必定潜藏着巨大的投资争议风险(例如引起广泛关注的仰融案件)。返程投资导致大量中国公司逃脱法律约束的行为。如利用离岸中心对离岸公司的免税待遇,就可低成本虚增业绩。为抬高公司股价,外资化企业不惜造假来夸大公司业绩,引发了中国企业在境外的诚信危机。典型案例是近年来境外上市内地民企的造假风波,如欧业农业、中国稀土、裕兴科技等。相继遭受财务造假质疑,有些已被证实有商业犯罪行为,其欺诈行为大多是利用离岸公司实现的。借助离岸公司工具,一家集团公司可推行高负债经营,将其控制下的信息披露义务较高的子公司帐面债务保持在较低水平,最终发生债务违约而殃及向其在华子公司放款的中国金融机构。
四、应对离岸金融中心返程投资问题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跨境资本监管,协同打击金融犯罪
我国应扩大资本监测范围,将返程投资与资本外流、外资与内资企业同时纳入监管范围,重点监测利用离岸公司返程投资的企业,商务、金融、工商、税务等部门应建立联席工作制度,推动信息交流。要规范整顿国有资产转让改制,转让改制的所有环节都必须公平、公开,特别要规范国企境外上市融资活动,防止资产转移流失而成为“假外资”的来源。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外汇监管,强化验资工作,引资考核要以银行实际到资、结汇数目作为标准。银行机构作为跨境资金入境的第一线要严格执行金融外汇管理政策,推行先进资、后注册的办法。强化出口收汇逾期未核销、差额核销和差额备查的管理。要建立返程投资的资本流动监测系统,完善境外投资管理法规,加强外资并购业务监管。打击地下钱庄,加强反洗钱力度,断绝“假外资”的外汇来源。
(二)改进完善税制,规范优惠政策
要削弱企业向离岸金融中心迁移注册地的动机,必须加快我国内外资所得税“两税合一”,统一税率,规范税前扣除标准,统一折旧水平,避免双重纳税,实施产业优惠为主。逐步取消地区优惠,以优化外资企业产业结构。取消对外资的过度优惠,适当抬高外资进入门槛,淘汰部分质量低劣的外资。不断优化外商投资“软”环境,从各方面减少直至完全取消外资“超国民待遇”,实现内外资待遇平等。税务部门应制定反避税措施,加强与国际反避税组织合作,统筹国际税务事项及涉外企业税收管理,防止返程投资利用离岸中心偷漏税款、转移资产。
(三)完善公司法制度,实施“实际控制人原则”
要规范外国公司的认定标准,建立以注册地标准为主,实际控制标准和住宿地标准为辅的公司国籍标准制度,从公司法上规制返程投资现象。把外资确认标准从“注册地原则”变换为“公司控制人”原则,要求外国投资者提供其最终股东的实际情况,如发现外资直接或间接由境内法人或自然人所控制,则应核实境内法人或自然人的境外投资合规性情况。没有按规定办理境外投资核准登记的,不予办理外资手续。如境内居民自然人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是以上市为目的,应增加证券监管机构批文,使境外上市资金调回有法可依;建议对境内居民自然人与法人在境外设立特殊目的公司实行同一管理原则,均纳入商务部审批范围,并实行统一管理。
(四)发展国内资本市场,化解融资上市障碍
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健全包括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场外柜台交易市场、产权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减少证券法限制条款,增加企业境内融资机会,吸引更多优质创业型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境内上市筹资,规范民企境外上市的外汇管理,对其筹集资金的境外留存、调回、结汇等做出规定;同时应分层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基金。解决那些有市场前景、有信誉的民企融资难的问题。通过健全法规建立投资者的信心,使资本主动留在国内,从而使造假式返程投资失去其存在基础。
[关键词]翻转课堂;课程本土化;本土化政策;智慧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全球顶级科学研究期刊《Science》发表了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报告,明确提出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正式学习中,课前按照教师提供的数字材料自主进行课程学习,课堂上参与老师和同学互动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将课上的知识传递过程与课下的知识内化过程颠倒过来,在课前实现知识的传递,在课上完成知识的内化。在我国,翻转课堂的探索和试行时间还较短。由于翻转课堂在形式上是对传统课堂的逆转,而目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又主要集中在“课上”。因此,完全从“课上+课前”的整体课堂观出发的教学改革,或许是正处于“引进模拟”“跟风照搬”“嫁接试验”“摸着石头过河”阶段等缘故,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认真学习和总结发达国家课程教学改革的宝贵经验与教训,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准备,但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创新与开拓。毕生致力于中国高等教育本土化变革的教育大师郭秉文先生说过,工商企业内在的永续性就在于它的创造性,其内生的创造性基质构成了业态不断走向新颖性和异质性的动因与源泉[1]。这对于当今进一步深化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改革而言,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创生更肩负着历史的厚重和时代的要求。
二、国际投资学课程本土化创生的探索
通过国内外经典文献的梳理,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掌握学习理论(本杰明布卢姆,1960)、学习风格理论(赛伦,1954)、学习金字塔理论(爱德加戴尔,1946)、建构主义理论(让皮亚杰,197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1969)及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1933)。基于对教育界前辈们研究成果的积累和归纳,笔者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课前准备和课上教学活动两个模块构成。其中,课前准备模块包括教师分析教学目标、制作并教学视频、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和教学平台答疑。课上教学活动模块包括确定问题、独立探索、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及分享交流。(一)教学目标的本土化设计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国际投资学课程既是投资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又是经济类、管理类、法学类、工学类等相关学科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对课程现状和学习者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几经“师生沙龙”研讨,教学团队确立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自觉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课程改革提出的“全球视野,本土行动”之基本准则[2],按照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课程理念,通过以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新三型”的能够系统掌握经济理论、熟悉国际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能较好把握当今国际投资发展趋势和课程前沿的学术动态、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具备创新思维并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二)以问题导向为特色的课程导学设计以问题导向方式在课前让学生熟悉新知识和教学方法的课程导学教案,明确提出国际投资学课程每一单元会按照提出问题(全球视野下的投资)、分析问题(团队讨论与利弊辨析)、解决问题(方案与措施)的逻辑思路,以研究和探索为导向,凸显“小(每讲一个具体的主题)、精(紧扣主题重点)、深(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批判思考)、实(能够落地的对策)、新(跨学科的发散思维)”的教学特点,为鼓励学生开阔视野,进行思维创新和方法创新提供一种新的教学形式。这种使学生课前就明确课堂内化知识与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的联系,是对国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拓展与改进。(三)课前互学的本土化安排以目标导学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知识点素学”(课前自学按认知类知识、技能类知识和情感类知识为序列设计出知识点1、知识点2到知识点n)和“立体化资源助学”(非人力资源开发的拓展性学习资源),形成生生“课前互学”的格局,即学生学习团队互帮互助、围绕疑问观点碰撞,澄清概念,巩固新知。这种生生之间互帮互助行为的“制度化”,映射出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本土化改造。(四)课上活动安排的本土化设计以“课始检测”为抓手,考查学生课前学习知识的“初步内化”;以“主题讨论”为驱动,激发每个学生学习团队“进阶学习、协作探究”的潜能;以“主题报告展示”为标志,检验学生深度学习、自主表达、互动分享、机会平等的学习效果。如果仅从课上活动安排来看,传统课堂的课上活动与翻转课堂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是翻转课堂设计的异质性特点是将课上活动和课前活动联系起来,即师生在课上开展的活动与课前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有关。同时基于课程特色的导学设计,也必然呼唤出“互动学习、教学相辅”的本土化翻转教学策略。(五)课前教师备课的本土化组织集体备课、工作分担、资源共享,是国际投资学课程教学团队课前准备的重要安排。每学期开课前,教学团队全体成员汇聚一室共同研讨和磋商课程教学方案、教学大纲、教学总体内容的修订、任务分工、问卷调研及“技术—教学法—内容知识”难题,确定各教学单元有专人承担引领备课。单元引领备课人负责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微课设计与制作、讨论专题、经典案例等具体工作。再经教学团队汇总集中,通过师师互动方式研讨单元引领人的备课方案,从而为基本教学计划和教学资源的形成打下稳固的基础。这种既发挥个人专长又汇聚集体智慧的团队协力“深度打造教学设计”的组织安排,达成了由过去“习惯于讲这是什么”向现在“以学定教,必须把教学重点和技能转化为问题”的课程教学行为的实质性改进。
关键词:筹资风险资本结构防范措施
在我国,几乎所有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本金不足的问题,但是通过自身积累等方式筹资是极其有限的,因此,也要通过举债筹借一定数量的资金,维持企业经营活动,即负债经营。这样就会导致一定的风险。企业筹资风险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从而决定财务管理在筹资过程中必须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加强对风险进行控制和处理,针对不同的筹资风险类型,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规避其风险。
1筹资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1.1筹资风险的含义
企业筹资风险又称财务风险,它是指企业因借人资金而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一般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为了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筹资,必然会增加按期还本付息的筹资负担,由于企业资金利润率和借款利息率都具有不确定性嘟可能提高或降低),从而会使企业资金利润率可能高于或低于借款利息率。
1.2筹资风险的特征
1.2.1客观性。筹资风险根源于企业内外环境及一些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决定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筹资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的。也就是说,风险的存在是无法回避和消除的,只能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来应对,从而减轻或避免费用、损失的发生。
1.2.2不确定性。筹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一定时期内具有可变性,即是否发生,何时、何地发生以及发生的范围和影响程度等是一种偶然的、不确定的结果。
1.2.3可控性。筹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但它的发生并不是纯粹的“意外”,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类似事件的统计资料及其他相关信息,运用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可能产生的筹资风险的发生时间、范围和程度进行预测,并采取相关的措施防范和控制。
1.2.4双重性。筹资风险具有两面性,既可以带来财务杠杆利益,又可能引起筹资风险,是一把双刃剑。而且风险与收益成正比例关系,风险越大收益越高,风险越小收益越低。
2筹资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2.1负债经营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过度的高额负债,使筹资风险增大,不仅需要支付巨额的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危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最终将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倒闭。终极的财务风险表现为企业破产清理后的剩余财产不足以支付债务。
2.2过度负债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企业过度负债,导致债务负担过大。企业债务到期,若不能按期足额的还本付息,就会影响到企业的信誉。若是信誉好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举新债还旧债;但是信誉不好的企业,金融机构或其它企业就不愿再给此企业提供资金,再筹资能力也就降低了。
3筹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3.1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建立防范机制
建立财务“预防”机制,正确把握企业负债经营的“度”。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决策时,应该考虑企业举债的规模和偿债能力。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诊断”机制,要对企业的负债进行分析,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负债经营有利于提高经营者业绩,使企业获得负债资金效应,降低资金成本,提高权益资本收益水平。第二,负债经营可以迅速筹集资金,弥补企业内部资金不足,增强经济实力。第三,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和破产的危机。因而,在建立企业财务预警制度时,应把握好负债经营的“度”。估计可能筹集的资金量,并以此安排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把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资金筹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避免由于两者脱节造成企业的资金周转困难,防范企业的筹资风险。
3.2保持和提高资产流动性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和生产特点来决定流动资产规模,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取措施相对地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企业在合理安排流动资产结构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永远保持资产流动性不低于警戒水平。通过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于流动负债)等比率来分析、研究筹资方案。这些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3.3研究利率、汇率走势,合理安排筹资
当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或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应尽量少筹资,对必须筹措的资金,应尽量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当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但应避免筹资过度。当筹资不利时,应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措经营急需的短期资金。当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根据资金需求量筹措长期资金,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息方式来保持较低的资金成本。另外,因经济全球化,资金在国际间自由流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增多,汇率变动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所以,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应根据汇率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筹资方案。
3.4先内后外的融资策略
内源融资是指企业内部通过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而形成的资金来源和产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资金来源企业如有资金需求,应按照先内后外、先债后股的融资顺序,即:先考虑内源融资,然后才考虑外源融资;外部融资时,先考虑债务融资,然后才考虑股权融资。自有资本充足与否体现了企业盈利能力的强弱和获取现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资本越充足,企业的财务基础越稳固,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就越强。自有资本多,也可增加企业筹资的弹性。当企业面临较好的投资机会而外部融资的约束条件又比较苛刻时,若有充足的自有资本就不会因此而丧失良好的投资机会。
曾经的券商资管明星――浙商资管2016年遇到了不小的烦恼。
根据Wind统计,2016年浙商资管100只债券型产品的平均年回报率为9%,名列券商第四;而41只偏股型产品的年平均回报率仅-15%,与大盘跌幅差不多。
缘何权益类和债券类的产品收益差别如此之大?浙商资管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权益类产品的回撤主要是坚守“转型成长”股票投资理念和全年震荡的市场变化之间的落差所致,去年很多股票,特别是中小板、创业板都出现了大幅亏损,而坚持“成长股投资”的公司业绩相对处于中游位置。
谈到2017年的投资方向,浙商资管称,未来仍将坚守成长型的主旋律,也会提高对成长和估值相匹配的公司的关注。
公司称要不断优化成长股投资策略
2009年6月,浙商证券恢复资产管理业务,浙商资产管理公司在原浙商证券资产管理总部的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2012年11月获批设立。2013年4月,浙商资管在浙江省正式登记注册,注册资本5亿元,由浙商证券单独出资,同年7月对外展业,是业内第五家券商资管子公司。
公司称,关注“转型成长”是浙商资管权益团队一直坚守的股票投资理念。这在公司成立之初为投资人创造过丰厚的回报,公司权益类产品收益率在同行业同类型产品中的排名常年进入前四分之一的名单之中,但是2016年却发生了变化。
对此,浙商资管方面表示,2016年股票市场的交投惨淡、低位震荡,熔断、“黑天鹅”事件、监管全面从严等因素给权益投资带来极大挑战。数据显示,2016年上证指数下跌12.31%,创业板指数跌27.71%,沪深300指数跌11.28%。
“2016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一年,市场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投资者结构的变化,保险资金和产业基金成为市场的主Яα浚从而带来市场风格的变化。奉行成长股投资面临较大的考验,权益投资产品2016年遭遇一定回撤,产品业绩处于行业中游水平。但2016年的业绩不好是市场风格不契合的偶然现象。”应对权益类产品的大幅回落,浙商资管权益投资部负责人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通过关注成长和控制仓位,浙商资管权益类集合理财产品2015年平均收益率为56.17%,其中金惠3号(收益率158.86%)、金惠海宁钱潮(收益率103.1%)2015年分别排名行业权益类产品第一、第七位,但受市场影响,2016年权益类的平均回报为-15%,截至12月底,2016年金惠3号、金惠海宁钱潮近一年的回报回落到-33.39%和-24.69%。
随着新兴产业从以前的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浙商资管权益团队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我们对成长股投资的方法也需与时俱进,特别是在流动性并不宽裕的背景下,成长和估值的匹配显得尤为重要。经过一年多的下跌,目前来看各大成长板块已经回到了历史估值的中枢附近。我们发现不少领域的估值已经和成长性相匹配,相信未来随着公司的成长壮大,股价也会有不错的表现。”上述负责人说。
固收成为新的增长点
不过,与权益类相对应的是,2016年浙商资管的债券型产品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年平均回报9%,位列券商第四。而伴随形势的变化和固收业务的起步,曾经以权益类发家的浙商资管,其债券型产品的数量也在突飞猛进,占据了公司产品的主流。
根据数据,截至12月末,固定收益类产品成立以来总回报全部实现正收益,固收分级产品劣后平均收益率超过20%。“固收主要采用‘高尔基’策略,立足服务于高净值和机构客户,借助跨界混搭理念和‘票息为王’策略,在优质债项资产(如非公开、ABS、PPN)的搜刮甄别和类固收资产(如分级A、精品非标、可交债等)的投资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浙商资管固收投资部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浙商资管理债券产品获得过较高收益,但从追求绝对收益的宗旨来看,2017年的回撤压力依然存在。
2017年股市吸引力在上升
从小,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写日记,日记就像我一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从抽屉中拿出日记本已成习惯,当我再次实施这个习惯时,却惊奇的发现——有人偷看过我的日记!日记本上面有一滴未干的水滴和一些我并不熟悉的字迹!我把未写完的日记直接放进了抽屉里,不知是谁,帮我继续写了下去。
我和气氛,豆一般大的泪珠立即在眼眶中打转转儿,落了下去,它覆盖在我并不熟悉的字迹上,摇摇晃晃的,似乎在嘲笑我的愚蠢。一瞬间,莫名的委屈顷刻袭了出来,霸占了我的大脑,那个人怎么可以这么不尊重我,我虽说是小孩子,难道,小孩子连隐私权都没有吗?偷看我的日记就算了,还去写我未写完的日记,好过分呀!这样有意思吗?到底是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