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1篇

题目

走进戏曲

—《报灯名》

版本

花城出版社

第六册第

12

课程内容与潮州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

1.在比较和欣赏中,让学生体会到京剧和潮剧的共同点,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2.在学习京剧《报灯名》和欣赏潮剧《柴房会》中,体会两种剧种中丑行的特点。

3.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但艺术的特点是相同的。

教学目标

1.

初步了解京剧的四大行当,重点认识丑角,激发学习京剧的兴趣从而喜爱京剧艺术。

2.

在听、看、读、演、议的活动中感受数板的表演方式及丑角的特点。

3.学习《报灯名》,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

教学重难点

关键

1.学会《报灯名》。

2.能用一点京腔,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

3.能够喜欢上京剧和潮剧等戏曲艺术,为我国戏曲艺术出一份力。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赏”、“听”、“读”、“演”、“议”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模仿创造,从而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角的特点及数板的表演形式,逐步走进京剧,喜爱京剧。1、听读法: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离开了“听”,音乐就不存在了。我让学生借助网络从听入手,听范读,听师读,自己读,逐步学习京剧《报灯名》。2、自主学习法:新课程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和表演《报灯名》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不仅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民主的氛围,还增强了学生学习京剧的信心。3、创造表现法: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让学生敢想敢试。最后的表演环节,让学生找喜欢的同学合作表演,使学生过足了戏瘾。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1.

教学课件

2.

通过网络资源,播放《说唱脸谱》和潮剧《柴房会》

教学设计思路

1.观看视频《说唱脸谱》,激发学生对京剧产生兴趣。

2.让学生课前查阅大量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直观地了解京剧艺术,逐步地走进京剧,通过观看、感受、数板念白的学习和带上动作表演《报灯名》等一系列教学活动解决该课的重难点,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了解京剧四大行当中丑角的特点及数板的表演形式,从而喜爱京剧艺术。

3.拓展环节运用潮州本土地方戏曲——潮剧《柴房会》,让学生了解两种剧种中丑行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地域不同,方言不同,但艺术的特点是相同的。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通过网络查阅和了解一些京剧和潮剧的相关知识

2.教师对京剧和潮剧相关资料的整理。

3.优秀京剧视频的收集和制作。

4.优秀潮剧视频的收集和制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师:首先我们来观看一段表演,感受一下,这段演唱跟我们平时演唱的歌曲一样吗?

1、欣赏歌曲《说唱脸谱》

交流:学生谈一谈对歌曲的感受

揭题: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就与戏曲有关,揭题:走进戏曲---观赏京剧

(通过互联网搜索出《说唱脸谱》,让学生欣赏,拉近了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自然地进入了京剧的学习)

2、认识四大行当

(1)、师:你对京剧了解有多少呢?你知道哪些与京剧有关的知识,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2)、交流: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京剧知识。

(3)、指名学生回答

师:说到京剧,我们一定要说到他的行当,京剧行当又称角色,主要可分为生、旦、浄、丑四大行当。

3、教师小结京剧艺术的特点:

(1)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角色分为生、旦、浄、丑四大行当

(3)将唱、念、做、打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多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二、引入新课,欣赏《报灯名》

师:了解四大行当后,老师要考考你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卡通京剧中人物角色是属于京剧里的哪个行当?

1、课件播放《报灯名》,学生初步欣赏

2、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介绍丑行的相关知识

(学生课前查阅大量与京剧相关的知识,直观地了解京剧艺术,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逐步地走进京剧)

3、教师为学生介绍丑行的相关知识:丑行俗称小花脸,丑角都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块。这白粉的块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方形的,元宝形的,倒元宝形的,根据不同的人物,画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白粉块。“丑”在京剧中扮演的都是一些小人物,像渔夫、农夫、书童、乞丐、灯官等等,但是他们的性格都是滑稽、活泼、乐观热情的。

三、学习《报灯名》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读课本P56数板

2、聆听范读数板,了解京剧念白

师:这段数板跟我们读的一样吗?(不一样)数板突出的是节奏的作用,将节奏相对自由的语言纳入固定节奏的规范之中。

3、分两部分学习

(1)、学习前半部分(和数字相关的十个灯)

a.学生四人小组学读

b.全班跟着老师的节奏边拍手边读

c.找拖腔:老师示范念,让学生标记拖腔的字,模仿齐读。

d.多形式接龙练习

(2)学习后半部分

a.再次完整的欣赏《报灯名》,边听边找出哪些人物灯?

b.提问个别学生

师小结:里面出现了吕布、貂蝉、董卓和昭君等几个人物灯

c.根据前半部分的学习经验学习后半部分

d.标记不同音调的灯名,边拍手边模仿齐读。

e.再次完整欣赏

师:灯官在报灯名时要做到字音强弱分明,节奏性强,真正做到强调“字正腔圆”。

4、比较、练习

(1)、男女同学接龙读

师:丑角念白演员的人物形象是什么呢?,他不仅有手头、身体、袖子和步伐等动作,让学生用屈膝、晃头等简单动作来表演。

(2)、让学生找喜欢的同学合作完成

(3)、个别学生上台展示

小结:刚才我们欣赏的这一段名叫《报灯名》的念白,它选自传统京剧《打龙袍》,表现的是元宵节观灯时,灯官报灯名的情景。念白要有节奏、音调和平时说话不一样,要求学生根据老师标记的拖腔和音调回家后好好去练习。

四、拓展升华,渗透地方戏曲(潮剧)

师: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艺术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悠久的历史,连外国人都很喜欢,作为中国人我们能不喜欢吗?我们可以在课外多听、多看,为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那么讲到京剧,老师想到在我们潮州也有一种戏曲潮剧,看看你对潮剧了解有多少?

(学生课前查阅大量与潮剧相关的知识,直观地了解潮剧艺术,并与他人交流分享,逐步地走进潮剧)

1、指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潮剧知识

师:潮剧跟京剧一样也分为生、旦、浄、丑四大行当。

2、师介绍潮剧中的丑行:丑行是潮剧中最强一项,表演注重腰腿工、常带有特技表演,如梯子工等。典型人物非“潮剧第一丑”方展荣老师扮演的李老三莫属。

3、欣赏潮剧《柴房会》片段

五、作业:学习潮州歌册《百屏灯》

板书设计

念白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2篇

巧用教材就是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新《数学课程标准》、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教师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时,就是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的过程;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融合的过程;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

一、更换原有例题,使教学内容贴近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设计都充分体现了这些特点,教材创设了大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和学习。但个别内容设计的情境未必能满足本地区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应当结合学生现有的生活实际,对教材提供的教学范例进行合理的更新,在不改变教材中数学系统知识的前提下,用新的素材和学生熟知的素材换掉原题中过时、生疏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收集相关教学材料,捕捉有益的数学信息,把学生“身边的数学”搬进课堂,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如在教学三年级的“吨的认识”时,教材呈现了集装箱、货轮等等,而这个物体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太远,他们很难体会到“吨”究竟有多重,因此,我把这个例题更新成从我班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入手。我先让每位学生轮流抱一抱一袋10千克的大米,然后推算100袋这样的大米重1000千克既“1吨”;然后让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体重约1吨重?(如2头牛、10头猪、200只鸭、电梯的载重量等)。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中,借助100袋大米、全班同学总重量、2头牛等具体的实物帮助学生建立1吨的表象。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因此在此基础上比较容易理解“吨”比“千克”大很多的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1吨的观念。

二、优化呈现方式,使教学内容自然流畅

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基于编者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知识体系的建构需要,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主要是为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情境和素材,但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很难进行预先设定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等情况,灵活地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比较分数的大小中,学生很难直接比较出“2/2”和“8/8”的大小,如果借助图形演示,学生就比较容易得出“2/2”和“8/8”是相等的。又如在三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一内容的学习中,教材呈现的虽然是学生比较熟知的事物,但都是静态的画面,而实际的“平移和旋转”都是以动态存在的,部分对这些事物不大熟悉的学生可能比较难体会到“平移和旋转”的运动方式。因此,我把学生生活所熟知的地球仪等物体搬到课堂上,以动态的切实感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理解所学知识。

三、延伸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宽广丰富

学习是为了应用,如何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和知识应用的需要,紧扣新课知识,设计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及应用新知识解决的问题或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不仅可以巩固和理解知识,体会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可以作为新知识的扩展和延伸,开拓学生的思维,实现数学知识的思维价值。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苏教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运用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第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

空间与图形: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是轴对称图形。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统计与概率: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实践活动:到商店调查三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用纸剪出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设计旅游计划。厨房铺地转的选择方案制作七巧板。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二、教学重点:

本册教材中的小数与分数、图形的变换与面积等概念,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重要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它们是至关重要的。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所任教的三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尤其是男同学,学习基础也还比较好,但是有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质量较差,对于学习数学有一定困难。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五、教学资源分析: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计算、量与计量、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展现知识的产生和应用过程,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通过上述的过程,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以数学活动为线索安排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和交流。按照《标准》的要求,教材突破了以往的以例题为中心的呈现方式,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线索,展开相关知识的学习。教材设立了"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说一说、读一读、我的成长足迹、问题银行"等栏目,促进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反思等活动中,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教学时在使学生掌握数学概念、法则、数量关系的同时,应更重视数学方法的训练,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和运用数学的意识。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而"再创造"的前提是通过必要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形成扎实的基本功。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七、促进教学评估方法。

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一、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9人,其是插班生1人。大多数学生上课大胆发言,学习效率较高;一小部分学生贪玩,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听讲。在本学期的教学中,首先要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二要对少数差生注意个别指导。

二、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包含以下单元:1、除法2、年月日3、平移和旋转4、乘法5、观察物体6、千米和吨7、轴对称图形8、认识分数9、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0、统计11、认识小数12、整理与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会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比较容易的两位数乘整十数。

能笔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能笔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能估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商是几百多或几十多,估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大约是多少。

能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初步理解几分米是十分之几米,几角是十分之几元。

能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能读写一位小数和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

认识年、月、日,能区分大月、小月,判断平年、闰年,知道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简单换算。

(2)空间与图形

能指出由4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搭成的物体三视图,能根据比较简单的视图要求拼搭物体。

结合实例感知生活中觉的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平移,能动手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能选用适宜的面积单位估计、测量、表达图形的面积。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计算或估计有关的面积。知道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

结合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

会求一组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会用平均数描述一组数据的善。

会用平均数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数学思考方面。

发展数感,发展抽象概括与推理能力,发展抽象思维,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合情推理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发展统计观念,初步具有清晰地表达自己思考过程的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能应用在本册教科书里学到的运算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能利用估计、判断解决问题结果的合理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能够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评价他人。

四、教学措施

1、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批改好每一次作业。

2、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五、教学进度安排略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今年本人担任三(3)班、三(4)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任务,让孩子们能够快乐地学习数学,在数学上有所收获,特制定本教学计划: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三(3)班有学生 44 人,其中男生有 24 人,女生有 20人;三(4)班有学生 39 人, 其中男生 20 人,女生 19人。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1.计算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现改革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2.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3.结合现实问题教学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加深学生对统计作用的认识,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4.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会笔算三四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四边形

教学难点:时分秒的认识、四边形

四、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五、学困生辅导

1.对学困生教师要多倾注些关心和爱心,耐心辅导循循善诱,给他们创造表现机会,鼓励他们。

2.经常家访,取得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把学生在校表现告诉家长。

3.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会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培养他们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时安排:

一、时、分、秒(4课时)

时、分、秒………………………………………4课时左右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三、测量(7课时)

千米的认识………………………………………4课时左右

吨的认识3课时 …………………………………3课时左右

四、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9课时)

加法………………………………………………3课时左右

减法………………………………………………3课时左右

加法和减法的验算………………………………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五、倍的认识(3课时)

填一填、说一说………………………………………1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3课时)

口算乘法…………………………………………3课时左右

一位数乘二、三位数……………………………5课时左右

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

分数的初步认识(5课时)

九、数学广角(3课时)

集合…………………………………………………1课时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4篇

据调查,参加南疆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专业参训学员85%以上为非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在自己的学校也没有担任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因此,专业知识薄弱,除了offfice和系统自带的简易软件以外,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其他软件,甚至少数年龄大点的教师连office都不会操作。再有,农村很多学校对信息技术课的重视度普遍不高,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和教案设计没有统一的要求,这就导致任课教师不按课程标准和教材随意备课、自己不会的内容随意跳过,甚至不用教材只讲office,不讲其他内容的现象。另外,由于授课教师汉语水平有限,对汉文的信息技术教材进行研读,还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这对信息技术教材分析任课教师带来了重重困难与挑战。

二、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程内容的建议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写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重要来源。分析教材是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素养。教材分析课程是少数民族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计划中的重要必修专业课。要求各专业自选一套教材进行研读。学时较为多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具体讲什么内容,让很多新手很困惑。培养课堂上可以从课程标准、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入手,对教材进行整体分析与分册分析,明确教材整体编写思路与栏目体例,每册教材整体内容与每一课的教学知识目标、重点和难点,挖掘教材的科学方法、能力培养因素、挖掘情感态度价值观因素,分析教材中的学习心理问题设计适当的教学方式或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提出在课堂上教给学员的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的内容安排和建议。

(一)教材分析的意义、依据和目的

教材分析是教师备课中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编写教案、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是备好课、上好课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的前提和关键,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材分析的目的,就是通过教材分析,进一步对不同类型的教材进行示范分析,使培训学员明确教材分析的重要性和教材分析的依据、内容和方法,使培训学员对其所任的教学阶段信息技术教材内容有个整体和全面的掌握,培养他们分析、研究、处理教材的能力,提高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教材分析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同时,还需要参阅必要的教学参考书。虽然教材是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和学的主要依据,但是不能就教材分析教材,而应该站在课程标准的高度去分析教材,研究教法。因此,钻研课程标准、领会其实质,是进行教材分析的首要步骤。教师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模式不能单纯从教材出发,还必须对教学对象进行深入了解。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包括学生年龄特征相应的心理特点和思维方式,原有的知识基础和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深广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方法、兴趣爱好等。只有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很好地去组织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克服难点,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二)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

1.知识分析法。

是指以分析教材知识内容为主的方法,它涉及教材的整体分析,单元、章节分析、一课一时的分析以及教材结构的分析。通过分析弄清教材的栏目体例或基本结构,认真钻研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每一册、每单元、每一课在该教学阶段的地位,一般知识、重要知识、重点、难点知识和扩展、应用性知识等,进而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根据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必要时整理成知识结构图,对整套教材的知识与技术体系形成一个系统了解和全面的掌握。从而让参训学员全面深刻地理解教材,提高处理教材的能力。

2.心理分析法。

就是要分析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过程,尽可能让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心理需求和发展。同时,还要考虑每一节课如何达到情感目标的实现,时刻重视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信息道德素养。还要分析编著者在全书的整体结构设计,内容选取与安排,教材的主要风格和特点等方面是如何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

3.方法分析法。

就是学员明确在教材整体内容和每一节课内容以及学生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讨论、总结采用哪种或哪几种教学方法,最适合本课教学,最能体现教学效果。

(三)教材分析的一般步骤

1.钻研课程标准

这部分可以给学员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包括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任务和教学目标、课时安排和课程教学内容,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和选择原则以及各阶段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2.教材的整体分析

这部分可以对各阶段的整套教材结构和教材内容进行整体分析。如,以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彩色版信息技术教材为例:本套教材分小学、初中两个学段,每个学段内容相互衔接。小学三年级开始,每学期使用一册,共14册,每一册均按模块编写,知识体系科学完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本套教材以科学的体例结构为基础,将信息技术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各栏目的设置使学习层层深入,从而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安排上,以小学为例,小学阶段主要包括初识计算机和画图软件,以文字处理(Word)为主线,巩固汉字输,网络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Flas的基本方法,FrontPage网页制作的方法,初步了解logo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简单的编程方法和机器人仿真软件及使用方法。

3.分册分析

就是把各阶段的教材顺序渐进地对每一册教材按单元、章节进行分析。明确每册教材每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其总体教学策略。有利于学员掌握每个年级上下册教材的总体编写思路、内容组织以及各单元、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其在该教学阶段的地位并提供总体的教法建议。

4.一课一时的分析

这是教材分析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细致、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信息技术教材分析的这一步骤涉及到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具体软件操作技术以及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还需要教师提供教学建议和一些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资料的补充。

三、适合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的教学模式探析

(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它要有主题、目标、实现条件和明确的教学活动程序以及评价标准。

(二)适合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的教学模式探析

1.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两年制双语培训各专业的教学对象为中小学在职教师。他们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分析总结能力、区分辨别和很强的观察能力。课堂上先提出任务,然后让他们自己分组学习资料,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自己完成学习任务是完全可能的。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流程为:(1)创设学习情景→(2)描述学习任务→(3)把学生归并到各小组中提供学习资料→(4)各小组合作学习→(5)监控学生的学习互动→(6)必要时给予学生支持或干预→(7)评价小组的学习情况。就对教材分析这门课而言,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合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程标准的钻研,教材的整体分析与分册分析。比如,分析某一册教材时,先创设与本册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情景,让学员拿出本册教材按小组写出教材内容安排与栏目体例,然后各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教师给予适当指导,最后让各小组派代表总结与评价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先上后析教学模式

南疆两年制信息技术专业双语培训参训学员多数为非专业教师、专业知识薄弱,受语言障碍影响,自学教材能力有限。在这种现状下,分析各教学阶段高年级教材的一课一时分析时,如果一上来就分析教材,学员就难以接受,任课教师授课费力,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比如,小学阶段的flash,会声会影,logo程序设计,初中阶段的Photo-shop,vb,Dreamweaver等内容对大多数学员来说都很陌生。而学会操作这些都是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必须要达到的目标。参训学员自己都不会操作,教材分析从何说起,教法从何说起?因此,到了教材分析的最后一个步骤,一课一时分析时,任课教师不得不先给学员讲授教学内容,让他们快速掌握有关技术技巧,再跟学员一起分析教材。也就是先上课后分析教材。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独立探索发现问题———教师组织学员分析教材中的某一课,学员独立探索,发现无法进行分析,找出个人难点。教师上课———教师根据学员的实际基础快速上课,讲解知识和技术点;学生尝试操作———学生模仿教师尝试操作并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分析———教师再次组织学员分析教材,学员自己找出教学目标、重难点,并给出一个上法方案;互评与自评———教师和学员对上法方案给予评价与补充,学员进行自我评价。

3.反转课堂教学模式

新疆两年制双语教师培训信息技术教材分析课要求一个学期每周6课时的时间,分别对小学8册教材和初中6册教材进行全面分析与研读。根据学员现状而不得不采取的先上后分析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容许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教学计划。但是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承训院校软硬件条件,学员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使得最近在欧洲国家最流行的反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课堂教学无法解决的时间紧缺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回家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在“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家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教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事先创建讲解每一课知识和技术点的视频课程,组织学员课外时间也可以利用晚自习完成此课内容的学习,回到课堂学员直接尝试操作步骤,然后师生共同分析教材。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解决时间不够的问题。同时,学员随时随地拿出视频课件根据自己的需要学习和巩固教材内容,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主体-互动-探索教学模式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乐阅读;高效课堂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方法的主要渠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传统的阅读课堂上,教师无法把握众多的教学内容,不分重点、难点,导致教学过程繁杂,学生学习兴趣降低,教师讲得十分辛苦,学生听得十分厌倦,这必然导致了课堂的低效或无效。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语文教学理念出现了革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也在由低效走向高效。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对实现阅读高效课堂进行了教学方法上的创新。

一、用心解读,合理利用、开发教材,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上好一堂阅读课的前提是教师充分解读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合理地开发。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心理等发展特点,适当取舍,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重难点进行加工、整合,让教学的方法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多元化解读文本,从不同角度欣赏文本,评价文本。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化解读。

二、转换方式,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有利于实现快乐阅读,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要改变过去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方法,从繁琐、沉闷的分析中走出来,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巧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中来,从而为深入理解文本打好基础。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如,在阅读《月球之谜》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月球上充满奥秘,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呢?学生纷纷说出“嫦娥奔月、天狗吃月亮、玉兔捣药”等。这样学生对阅读课文充满了兴趣,然后教师再顺势抛出问题:“事实上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呢?”将学生引入课文学习中,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其次,教师可以营造感染学生的学习气氛来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的世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妨运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和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陶冶情操。

三、优化课堂提问,启迪思维 ,增强自信

提问是语文阅读课堂上必不可少的调动学生思维的方式之一。问什么、怎么问是提问的关键问题,关系到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语文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特点,优化课堂提问,让学生乐于回答问题,积极思考问题,从而打造小学语文快乐阅读高效课堂。课堂提问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科学创设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数量也要恰到好处。再次,提问要分层次、有梯度,面向全体学生,层层设问,步步深入。问题应由易而难,使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回答,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文时,先提出较简单的问题:“课文讲的是谁向谁借箭的故事?故事中还有谁?”对中等生提出问题:“通过读课文,你认为诸葛亮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周瑜印象如何?”对优等生提出:“诸葛亮是怎样巧妙布阵的?这样布阵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有助于学生进行思考,回答问题,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小组合作学习,促进交流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把握好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然后选择适合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完成的内容,选择有合作价值的问题,这样阅读课学生才有兴趣参与合作学习,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划分到同一组内,保证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这样有助于学生之间互助提高。其次,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任务,学生才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从而收获较高的学习效果。再次,讨论的内容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参考,突出价值。学生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最适合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比如,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整体感知文章:文中出现了几次掌声?同学们分别是在什么时候为英子鼓掌的?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对英子说什么?通过这几个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理解了文章主题和内涵,认识到了要关心和鼓励他人,并珍惜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这样,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综上所述,要让学生在快乐阅读中提高阅读能力就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学生学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为此不断努力,打造小学语文阅读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陈红艳.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