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格心理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人格心理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格测验;学生;人格心理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2-0074-01

人格心理学是以人格测验为基础的抽象性心理学课程。恰如其分的人格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奠定人格心理学学习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认识心理学规律,为个人学习和生活服务。目前,人格心理学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偏重于心理学理论教学,人格测验较少,学生被枯燥的心理学理论束缚,失去学习兴趣。而人格测验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提高人格心理学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笔者主要对于人格测验在学生学习人格心理学课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一、人格测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否则学生无法体会学习的乐趣。因此,人格心理学教学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不断深入探索人格奥秘的好奇心,而人格测验则可以实现。在人格心理学中,为避免枯燥心理学理论“霸占”学生的思维,笔者带学生在课上做了“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实践证明,这种人格测验非常受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认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说出了他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人格特质;而一些学生则认为,“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把他们从自我认识混沌中抽取出来,能够大致了解自己。自此,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兴趣大大提高。由此看出,通过实践积极了解个人心理学的内涵及其价值意义,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人格心理学学习兴趣。因此,在课堂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心理学教师应尽可能地开展人格测验,提高学生对人格心理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二、人格测验可为学生学习理论提供感性知识

人格心理学理论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如人格心理学的内涵,若教师一味向学生灌输抽象、枯燥的理论,不但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但若此时恰当地运用人格测验,使学生从人格测验中获取感性认识,并结合感性认识理解抽象理论,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对人格心理学抽象理论的兴趣。如笔者带学生做艾森克人格问卷时,提到了人格的维度理论,强调人格特征研究必须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包括E维度、N维度、P维度、L维度)出发。做完艾森课人格问卷,笔者以某同学为例,说明问卷的记分与获取结果方式,然后再逐一分析该同学的特质。如他的E量表分高于15,N量表分低于9,P量表分低于8,L量表分低于18,说明该同学是一个性格外向、情绪稳定的人,且其对危险环境较敏感,做事不易出现掩饰倾向。在这种自我测验下,学生能更直观地查看自己的心理特质和人格特点,进而在其学习中采取更合适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满足自身学习需求。为此笔者建议在人格心理学教学中,教师可适当进行实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并有效提高人格心理学教学效率。

三、人格测验可辅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

据相关研究指出,适当的人格测验有利于帮助心理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利用人格测验了解以上几种心理因素后,即可让教师有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采取合适的教案与教学方式,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具体来看,使用人格测验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优化效果:一是不再仅仅着眼于单一的学习方式,而会逐渐选择更多与个人性格、心理需求相符合的学习方式;二是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整合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并按照自己的性格特点将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融会贯通;三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改进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总体来看,心理测验可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进而使教师因材施教,让学生逐步改善学习方式,最终实现有效学习。

四、结语

人格测验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充分掌握人格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真正认清“我是谁”,并以此为基础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学习习惯、学习需求及学习方向。心理学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更多的人格测验条件,充分满足学生学习个人心理学的需要,让学生真正从人格心理学学习中了解课程开设的意义及课程学习对自己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基越,徐建平.五因素取向人格测验的发展与比较[J].心理科学进展,2015(6):740-752.

[2]周爽,陈启山.人才甄选中的人格测验作假研究的深入与拓展[J].心理科学,2015(38):490-495.

[3]焦玲艳,张华伟.几种常用的人格测验方法及存在的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4):17-18.

人格心理学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人格教育,人格,人格心理学,心理健康

 

1.引言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及研究已取得大量的成果,但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1】。已有研究主要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健康人格教育的比重极小,很少从人格教育的角度入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2-3】;同时,少量相关的实证研究仅探讨了人格教育对心理健康的有效性,而没有提出有效的人格教育方法【4】;心理健康教育多从问题矫正或行为调适而非发展入手,积极干预措施不多【5-6】。本文作者在人格心理学教学和人格教育的实践中发现仅仅通过简单的知识讲授,人格教育的有效性非常有限,必须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人格教育发挥出更大的功效。笔者曾使用两种不同的人格心理学教学方法,并且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基于此素质教育论文,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检验两种不同人格教育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人格特征有什么样的不同影响,从而从人格教育的角度提出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本次实验采用整群随机取样的方法,选取了河南某高校07级和08级应用心理学专业两个心理学班级87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07级43人作为对照班级,08级44人作为实验班,共进行为期两个学期的实验研究。

2.2 研究工具

(1)大五人格量表采用周晖、邹泓根据“大五”人格结构编制的 “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包含五个维度,分别为外倾性、神经质、宜人性、责任心和开放

性。各维度和总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介于0.73-0.85之间。

(2)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包括90个项目,共9个因素,包含比较广泛的精神病症状学内容,能够较为准确地测查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3 研究程序

2.3.1前测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分别采用大五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前测。

2.3.2 干预程序

针对对照班,采用传统的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授教材(人格心理学郑雪编),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记为主。

针对实验班,采用杨眉教授的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该模型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健康人格模型介绍+核心人格特质训练+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和体验论文开题报告。

健康人格模型介绍:向学生介绍西方人格心理学家的心理健康观,这些心理学家包括: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弗洛姆、艾里克森等。教学中,把这些人格心理学家的健康人格观提炼并介绍给学生,向学生提供一个视野非常宽泛的对比参照。 核心人格特质训练:在理论讲授之外,对学生的责任感、共情能力、自信心、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做专门的训练,以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与体验:教学中遵循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和非指导式教学方法。尊重并信赖学生的自主性,相信学生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教学中,把团体咨询的技术用到课堂上,充分利用团体动力,如通过课前短讲、课堂讨论、提问、作业分享、小组活动以及注重此时此地的鼓励、支持与提倡情感表达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自己指导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知行统一的能力素质教育论文,课堂上安排了约2/5的操作训练内容,包括各种技能训练,训练中我们还常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

2.3.3 后测

当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再使用大五人格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后测,作为干预后的数据。前后两次测量均采用统一的指导语,要求独立完成,问卷不记名。

2.4 分析方法

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

3 结果

3.1干预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大五人格各因子比较

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大五人格问卷上前测和后测上的得分情况及协方差分析结果见表1。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特征是否有较大影响?我们以是不同的教学方法为分类变量,以前测大五人格问卷得分为协变量,以大五人格后测问卷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单变量单因素的协方差分析,考察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习者人格特征的影响。如表1所示,在干预进行之前,两班学习者在大五人格各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外倾性和开放性因子上,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班的后测也无显著差异。在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上,对照班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班前后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两班的后测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以上结果表明,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特征在一些方面有较大影响。

表1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大五人格问卷上前测和后测上的得分情况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班实验班

(N=43) t(N=44)t t

外倾性 前测 33.52±4.1334.13±6.34 4.23

后测34.22±5.24 4.17 33.27±4.55 5.643.25

神经质 前测 34.42±4.25 33.43±5.16 5.26

后测29.52±3.24 5.24* 23.19±4.25 4.58**6.47**

责任心 前测 36.71±6.2435.23±4.34 5.47

后测42.35±2.27 5.68* 48.53±6.26 6.27**4.35**

宜人性 前测 35.42±6.14 34.25±5.14 6.57

后测41.15±3.26 6.37* 47.33±4.24 5.46**4.39**

开放性 前测 41.42±4.3542.33±5.14 3.25

后测42.12±3.25 3.14 41.16±4.17 3.576.58

注:*:p<0.05素质教育论文,**:p<0.01;下同

3.2干预前后对照班和实验班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比较

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症状自评量表上前测和后测上的得分情况及协方差分析结果

对照班实验班

(N=43) t(N=44)t t

躯 体 化 前测 1.51±0.231.54±0.34 4.21

后测 1.47±0.34 3.251.42±0.43 4.243.57

强迫前测 1.62±0.331.59±0.26 3.43

后测 1.54±0.35 3.651.47±0.35 6.244.65

人际敏感前测 1.72±0.131.64±0.33 5.13

后测 1.52±0.23 5.27*1.31±0.25 4.34**4.32**

抑郁 前测 1.63±0.271.67±0.25 5.13

后测 1.47±0.24 3.27*1.26±0.35 3.55**2.15**

焦虑 前测 1.59±0.331.62±0.233.13

后测 1.41±0.24 4.38*1.17±0.35 5.44**2.35**

敌对 前测 1.62±0.231.73±0.34 3.53

后测 1.49±0.24 3.15*1.27±0.35 4.24**2.65

恐怖 前测 1.52±0.131.55±0.31 2.27

后测 1.42±0.27 4.621.39±0.55 4.243.65

偏执 前测 1.54±0.331.51±0.24 5.21

后测 1.46±0.21 3.171.44±0.25 6.245.16

精神病性前测 1.55±0.131.57±0.27 5.24

后测 1.46±0.34 4.511.47±0.56 4.244.55

SCL-90总分 前测 37.52±11.1738.23±12.14 6.23

后测 28.22±8.44 4.17*23.227±9.65 5.64**5.26**

由表2可知,在干预进行之前,两班学习者在SCL—90的各因子上没有显著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则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两班的后测也无显著差异。在其他因子及SCL-90总分上,对照班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实验班前后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两班的后测也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 < 0.01)。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的干预对于提高和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一定效果。但是,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

4 讨论

4.1 两种人格教育方式都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学习了人格心理学课程后,在大五人格量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上的得分都发生了变化,心理健康水平较之学习之前都有了明显的改善与提高。由此可以看出,人格学课程的学习确实能改变学生人格特征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说明从人格教育入手,通过开设人格心理学课程是完善学生人格和解除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议各高校应重视人格心理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并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向学生系统进行人格教育。

4.2两种人格教育模式的教育成效存在很大差异。

尽管两种不同的干预方式都有一定成效,但是,和传统教法相比素质教育论文,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更大,这说明新的教学模式更加科学、合理论文开题报告。即讲课、讨论、训练与作业分享合一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锻炼了他们的自主与开放精神,使他们降低了防御心理并学会了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同时,这种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健康人格的欣赏与向往,使他们产生追求心理健康的需要和动机,也向学生提供了可供操作的培养健康人格特质的知识和方法,从而满足了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建立同一性的成长需要,这些需要的满足有助于学生产生幸福感,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

4.3 人格教育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产生部分影响,而非全部。

研究结果表明,在大五人格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在外倾性和开放性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两班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说明外倾性和开放性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是人格中较稳定的成分,很难通过课程的干预有所改变,神经质虽然也有其生理基础的制约,但通过学习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依然会有显著改变。而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主要是个体为人处事的特质,这两个方面通过后天环境的影响改变较为容易,因此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这两个方面也发生了显著改变。

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而两班在人际敏感性、敌对、焦虑、抑郁因子上前后测存在显著差异。躯体化属于生理方面的改变,强迫、恐怖、偏执则属于神经症性问题素质教育论文,精神病性则属于最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很少出现这三种心理问题,因此也就不存在改变的问题。而人际敏感性和敌对则属于应对人际关系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训练可以有所改变。焦虑、抑郁则属于不良情绪问题,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情绪管理技巧,也会有所改变。

5 结论

5.1 人格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健康人格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和传统教法相比,健康人格心理学教学模型和教学方法对学习者的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大

5.2 人格教育对人格特征和心理健康只能产生部分影响,而非全部。大五人格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的前后测在外倾性和开放性因子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在神经质、责任心、宜人性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对照班和实验班在躯体化、强迫、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前后测均没有显著差异,而在人际敏感性、敌对、焦虑、抑郁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现状和展望.心理科学.2007年第2期.

[2]王秋英.心理教育课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第5期.

[3]付建中.心理学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中的作用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年第9卷第5期.348-349.

[4]林澍峻.大学生健康人格模式的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24(8):23-25.

[5]杨眉,等主编.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一种促进心理健康的模式.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6]杨眉:从人格教育入手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证研究,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人格心理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情绪;情感;焦虑;抑郁;认知

在第23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电影《观音山》获得最佳艺术贡献奖,主演范冰冰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充分展示了电影《观音山》的独特艺术魅力。影片紧紧抓住观众心理,让观众的心情随几个典型人物的思想、行为、性格、命运发展而起伏跌宕,影片人物性格个性鲜明,展现特定环境下生活的真实情感,影片几个主要人物或因生活环境、或因偶然事件形成了他们的认知水平、情绪情感和思维方式,随着电影序幕的拉开、情节的推进,让我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以心理学的视角理解他们的性格发展轨迹。

主演范冰冰饰演的女主角南风是一个酒吧歌手,生活在一个父亲酗酒、母亲软弱的家庭,由于厌倦自己的家庭,离开家庭,独自闯荡生活,她对父亲有较深的怨恨,母亲多次叫她回家劝劝父亲不要喝酒了,她不愿意回家,当她面对因喝酒而住院的父亲,她则采用了一种“以暴制暴”的自虐姿态,拿起酒瓶仰头就喝,还不住地喊“喝!喝!”吓得父亲直求饶,然后她愤然离去。她对父亲的情感是复杂的,有恨有爱有无奈,父亲让她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让她逃避名存实亡的破碎家庭,南风一直在压抑中抗争,这是形成她情绪情感的主要原因。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她知道自立、自强,靠自己的劳动生存。她想过上温暖的家庭生活,可是现实环境并不如她所愿那样无忧无虑,南风的工作环境昏暗、嘈杂,面对的人群是酒色之徒,因为无意间伤了顾客,顾客要老板赔偿,老板就要她赔偿,否则老板就炒她鱿鱼,无奈被迫赔偿2万元,她的生活可以说是雪上加霜,本来就是维持在较低水平线上生活,一下子哪来那么多钱,这一切使她无助、压抑、恐惧,这些生活的问题她解决起来实在太难,她会产生强烈的焦虑。丁波把自己的生活来源摩托车卖了也还是远远不够,后来他们发现了常月琴束之高阁的箱子里有钱,便偷偷拿了出去还了钱,这暂时解决了她的工作危机。观众担心,被主人发现就是大事儿了,这不是犯法的事情吗?她实在没有好的办法,真是危险,走向犯罪就是一步之间。后面我们也看到他们把自己挣来的钱偷偷地往箱子里放,在一点点地还钱,他们的本性还是向善的。

体现在南风身上的主要情绪情感是焦虑和抑郁,焦虑是一种非特定的、不知所以然的提心吊胆与某种紧张不安状态,它常常与焦急、忧虑、恐惧等感受交织,成为一种负情绪。心理学上讲焦虑感的产生与儿童早期的无助感紧密相连,儿童感觉不安全的一切事物,特别是不良的亲子关系,都会导致产生基本焦虑,当父母对孩子的态度是冷漠、忽视、惩罚性的时候孩子便感到孤立无援。南风从小就在父亲的冷漠、自私、惩罚的阴影下长大,她童年就有不安全感、焦虑感、孤独感。她又正处在青春期,产生的“存在的焦虑”,即因生活意义上的追求引起的焦虑,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因素等都能产生焦虑情绪,所以南风的性格有时是暴躁、易怒、冲动的,有时还有暴力倾向,有时还有开朗、直率、勇敢、坚强的一面。

南风在心里把丁波当做男友,天天吃住在一处,可是丁波酒后却激吻另一个女孩,南风看到后伤心地离去,无处倾诉,躺在常月琴的床上流泪,她伤心失望怨恨等情感又一次纠结于内心,极度抑郁,在心理学上抑郁是一种由情绪低落、冷漠、悲观、失望等构成的一种复合性负情绪,按精神分析理论,抑郁是由“丢失”引起。南风生命中自认为仅有的最重要的爱情丢失了,她能不抑郁吗?她生气,离开丁波,回到家,但是后来又回到他们的住处了,这种行为完全是正常人心理状态,在接受不了现实的时候,离开这个环境,心情平静了想明白了再去面对。

影片还有几处暴力镜头,血淋淋的场面,极有爆发力的表演,南风用啤酒瓶砸破自己的脑袋,血从额头一直流到嘴角,她却抱着那群小混子中的女孩子狂吻,这是肥皂被人欺负,南风仗义复仇的场面,还记得她面对父亲酗酒也是采取了自虐的方式解决,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一是她压抑的情绪的爆发,二是她生活环境中的人就害怕这种方式,加之她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更有力量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所以用狠的伤害自己的手段把对方吓倒,这根本不能解决实质上问题,但唯有这样,才是独特的南风,才符合她的阅历、她的心理、她的性格。

陈柏霖饰演的男主角丁波,母亲已经去世,他父亲又有了新的女人,准后妈出现在他面前,他表现出一种烦躁情绪;当看他父亲收拾房间准备新房摘掉他母亲的遗像时,他愤怒了;在他父亲的婚礼上甚至与父亲动起手来。他是不通人情吗?他是叛逆吗?应该怎么理解这个人呢?他失去了母亲,缺少一个爱护他的人,家里出现了继母,他又要失去存身之所,这是造成内心恐慌的重要原因,面对生活、生存的巨大压力,他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从事着无证摩托车营运的职业,天天提心吊胆,看见城管就拼命地跑,他的前途迷茫,面对压力,他必须找到发泄的方式,那就是和他的父亲对抗,影片中他留给人的形象,没有多少笑容,眉头紧锁,眼神带着不满,似乎在深思,心里不知有多少矛盾和斗争、压抑和反抗。

面对爱情他不敢接受,他怕承担不了爱的责任,他青春欲望爆发时去亲吻别的女孩,而对他身边的南风却不去碰,他害怕,他没有信心,自卑压抑是他的性格,他浑身充满力量,且勤劳机智勇敢,他渴望亲情,渴望爱情,渴望美好的生活,他没有受到多少文化教育,没有理想和远大目标,没有一技之长,没有掌握未来的本领,将来是什么样他不清楚,只有过一天算一天,他没有目标地生活,我们为他的未来担忧,也为这社会担忧。

肥龙饰演也得不到家庭温暖的肥皂,电影给他的镜头好像除了吃就是睡,拖着游手好闲的肥胖身躯,迷迷糊糊地过着每一天,他父母都下岗了,经营着一家小面馆,父亲沉迷于打牌,家里没人在意他的存在。生活中他是弱者,在同类的青年人中他被人欺辱、嘲笑,没有胆量去拼斗,被几个小混子抢了钱,需要南风替他出头。他似乎快乐,却是茫然。他表现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其症结是没有确立起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远远不能满足心理需要。没有目标的牵引,生活就缺乏动力;没有对目标价值的深刻认识,生活就缺乏意义。于是,活着就变成了吃饭、睡觉、混日子,这实际上是对生活的否定。被动是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因为所追求的“目标”不是自己由衷向往或自觉认同的。他觉得做事是为了别人做的,他只是像个机器在机械地运转,他没有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他不会主动做有益的事情,只跟在南风和丁波的身边一起玩。他的信仰是迈克尔,迈克尔死了,他找不到生活的真谛,什么也做不来,没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电影里多数时间他都很快乐,至少比另外三个人快乐。快乐很单纯直接,不需要内涵,肥皂的快乐在于他没失去多少,也不指望获取更多,只要能保证他的伙食质量,他就基本能给周围的朋友输送快乐。

张艾嘉饰演的常月琴,因为儿子在生日那天和女朋友浪漫出行遭遇车祸而死亡,常月琴经常坐在儿子出过事故的车里痛哭,不给儿子消户口,有时疯狂地喝酒、吸烟,她极度悲伤且孤独,陷入绝望境地不能自拔,对她而言,这个家彻底破碎了,没有一丝希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悲伤是一种极富杀伤力的恶性情绪之一,悲伤给人所带来的伤害却可以超过一般疾病。早在1961年,著名精神科医生恩格就曾指出,人因为失去亲人所承受的悲伤,其严重程度相当于一个受创伤或烧伤的人在生理上所承受的创痛。恩格认为,悲伤代表脱离健康与幸福的状态,如同身体生病需要时间康复一样,一个面对悲伤的人,同样需要一段相当的时间来平复自己的悲伤,以求得新的平衡。失去亲人会使人产生高度的情感失落,包括悲哀、愤怒、愧疚、自责、焦虑、疲倦、无助感、孤独感、惊吓、苦苦思念,这些应说都是正常的悲伤反应,然而当某一种感觉持续过久过强时,就有可能变成病态了,严重的就是抑郁症。

常月琴的思想、行为、生活都与失去儿子的悲伤有密切联系,派出所让她去消儿子的户口,她没有行动,她的心中儿子仿佛还在,儿子的破车被南风他们开出去了,她发疯一样地喊叫,谁也不能碰她儿子的旧物;儿子的女朋友也因思念男友,拿着生日蛋糕到她家给她的儿子过生日(虽然人已经不在了),常月琴发出压抑已久的极深的愤怒,“没有你的浪漫我能失去儿子吗?”失去亲人所受到的打击和引起的悲伤,让她生不如死,刻骨铭心的孤独,无人能解决,实质上她已患上抑郁症,割腕自杀,幸好三个年轻人及时发现,把她救活,但是依然不能改变她的想法,虽然他们四人一起上观音山,修观音像,好像她会改变面貌,她怕孤独,最后还是和儿子永远在一起了。从心理学上观众更容易理解她的性格和命运。

社会处在变革转型时期,人们承受的生活压力在不断加大,因为生存环境的残酷以及社会人文关怀的缺失,人们的生活热忱会不断回缩,家庭成为最后的安全港湾。如果家庭关系失和或者家庭突然遭遇变故,会直接影响现代人们的心理和行为。所以电影中的人物都是因为家庭的种种因素而变得情绪不稳定或郁郁寡欢,或不知所为,他们的性格都直接地受到家庭的冲击。

影片中三个年轻人本该是朝气蓬勃阳光四射的青春,本该在学校学知识学技能的年龄,本该在父母身边享受亲情的温暖,被电影中冰冷的家庭背景划出了一道道裂痕,被现实逼着不得不学会独立学会生活,他们三个年轻人不是社会中的大多数,有人称他们为边缘人。他们在家庭得不到温暖,在社会得不到关注,他们的认知能力处在较低层次,他们解决不了复杂的人生难题,所以在遇到一些困难时,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他们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简单的粗暴的暂时的;正处青春期的他们对待压抑的情感、焦虑的情绪也一定有自己释放和宣泄的方式,电影中扒火车、穿铁轨、上观音山等情节正是影片以细节感动观众之处,他们的行为方式是合乎情理的。他们性格里的积极、热情、乐观、开朗、向善的方面也同样闪耀人性的光芒。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用心理学视角分析,电影的情节、细节,人物的思想、行为都是符合心理学的发展规律的。

[参考文献]

[1] 张玲.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 [美]斯滕伯格(Sternberg,R.J.).认知心理学(第三版) [M].杨炳钧,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人格心理学范文第4篇

1.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什么都懂,什么都会,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以及待人接物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此外,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2.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人格心理学范文第5篇

提起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多的老师都感到工作难做。究其原因,其中有一条是现在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加上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娇气十足,不堪一批",稍一批评就负气出班,"不给学".所以,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应该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班主任工作的方式方法,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点,那就是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

在教学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必须给学生创造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求知,大家知道,学生学习的好坏,不仅取决于教师的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师生关系所处的状况。如果学生对老师有成见,出现师生关系障碍,学习就不能搞好。因此,作为班主任,要赢得学生的信任与热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首先关心尊重每一个学生,这是搞好班级工作和教学工作的前提。因为只有在师生互相尊重、和谐的环境中,学生才敢发表各种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也是人,也有自己的人格尊严,他们也有得到老师尊重认可的权利,因此,作为班主任,要平等地对待成绩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学生,平等地对待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学生,平等地对待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才会促使学生自尊、自立、自强,也才能得到学生们的尊重和支持,共同搞好班级。

当然,关心尊重学生并不等于不严格要求学生,也不是一味包容学生的错误,而是要严格有度,要求有法,当学生犯错时应该以平等的身份耐心地帮他找原因,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学校的统一要求,硬性地让学生完全按照教师自已的意愿去做,只有在平等的基础上对学生施行思想工作,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情感偏颇,从而达到预期效果。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了教育的孩子,都是具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再没有比自尊心更重要的了。因此,作为班主任老师,切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相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特殊关注,要承认并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差异性,使多种类型的学生都有得到关注和尊重,都获得应有的发展,成为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以满足未来社会的不同层次需求。

有一个宣传口号提得很好,那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作为班主任老师,只要能做到这点,关心、尊重每个学生,我想班主任工作再也不是那么难了。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临床心理学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心理学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省教育厅

心理学探新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