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寒暄

寒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寒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寒暄范文第1篇

在采访中,寒暄能使被采访者与记者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熟悉起来,使已熟悉的加深了解,使单调的气氛活跃起来。特别是在记者与被采访人初次见面的情况下,二者关系会有点紧张,相互之间会感到很不自然,无话可说,这时彼此都会找些似乎无关紧要的“闲话”聊起。闲话不闲,通过这几句寒暄,交往气氛一形成,被采访人就可以敞开心扉与记者交谈了,记者因此可以按采访计划采访到想要的东西。所以,寒暄是消除被采访人紧张的良方,是化解与被采访人隔阂的有效手段,是打开被采访人心扉的钥匙,记者应巧妙利用这种寒暄,以获取被采访人的配合,取得采访成功。

根据笔者多年的采访经验,采访过程的寒暄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良好的态度。在采访名人、干部和外宾时,应不卑不亢,谦虚庄严。奉承拍马和自卑自贱者都不会给对方产生好印象,反而招致对方对你产生轻视感和不信任感,他就会对你冷漠,很难给你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当你以自信的口吻与被采访对象交谈时,对方就会受到感染,便不会轻视你,从而开诚布公与你交谈,记者也会采访到有价值的东西;而在采访普通群众时,记者要以平等之心对待,对方会因自尊心受到尊重,积极热情地配合你搞好采访。反之,如果你眼睛朝天、盛气凌人,以“无冕之王”姿态出现在普通工人、农民等被采访对象面前,对方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就不会买你的账,从而不配合你的采访。即使和你交谈,也不会说出心里话和真话,采访就达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寒暄时,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人,都应以平等的态度,显得诚恳而坦率。不俯仰讨好位尊者,也不藐视冷落位卑者,即孔子所说的“上交不谄,下交不读”。

寒暄范文第2篇

双腿迈向无人的街

不敢抬头

是怕你的背影再次离开我的世界

想你是怕我一个人寒暄

我不知道怎么才会好些

一些问候还是几句离别

我想我会一点点地

慢慢地了解

寒暄范文第3篇

“哦?”我问,“您是怎么做的呢?”

她说:“比如说他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就过去坐下来跟他说,儿子啊,能不能跟妈说说你在想些啥?结果他回了我一句,‘妈,你知不知道你很怪!’之后就走开了。”

原来是这样,我告诉这位妈妈:“您的想法很好,只是沟通前少了一个动作,这个动作叫做‘热身’。”

这又不是刘翔要跑110米栏,怎么还要热身呀?当然要!比如你找人借钱,会敲开门就急急火火地说吗?这又不是借瓶酱油醋,不得先寒暄寒暄,夸夸人家屋子收拾得干净,孩子个头又长高了,再进入正题才好啊?

跟孩子沟通,是件比跟朋友借钱还重要的事,当然需要先热热身,等俩人都觉得气氛不错了,再进入主题。

沟通热身分四步:

1.用愉快的语调和孩子打招呼。

2.察言观色,确定孩子有心情和时间说话。

3.问孩子现在是否能和他聊聊,征求他的同意。

4.聊孩子感兴趣的话题。

爸妈一开口,通常说的都是:“在学校有没有听老师的话啊?”“学习学得好不好啊?”“能不能减少上网打游戏的时间啊?”说来说去,这些话题都不是孩子感兴趣的,而是爸妈的,孩子当然懒得开口。

在一次演讲中,我请家长努力想想,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话题。大多数家长努了半天力,还是面面相觑,说不出孩子到底喜欢什么。

其实没那么难,如果孩子喜欢看篮球,父母就不妨聊聊篮球比赛,NBA的状态和国内的篮球明星;如果孩子喜欢TFBOYS、EXO,父母就千万别偷懒,上网查一查他们最近出了什么新专辑。

先有了这个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寒暄,接下来就好沟通了。

那么,我们做个热身练习吧!

儿子外出上网,彻夜未归,直到今早才回来。孩子当然做得不对,父母当然担心,但那都是今天要沟通的主题,先不要谈,时机还没成熟。

寒暄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用餐寒暄语言行为 影视剧 使用实态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问题

关于中日两国寒暄语言行为的对比考察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受到高度关注。其中,关于“用餐语言行为”的汉日对比研究专家主要有刘剑波(1986)、房仕君(2000)、施晖(2007)等。

刘剑波(1986:44)认为,日本人用餐时的寒暄具有高度的定型性,饭前一般说“いただきます”,饭后则说“ごY走さま(でした)”。而汉语里没有这样的定型性语句,在家中用餐时,饭前一般说“吃饭啦”“我先吃啦”等,饭后一般说“我吃好了/我吃完了”“我吃好了,您慢慢吃”等。

房仕君(2000:19)认为,日语中用餐前后使用的寒暄语“いただきます”和“ごY走さま(でした)”除了表达对为自己准备饭菜的人的感谢之外,还包含着“感谢大自然、神、佛赐予食物”的宗教观念。汉语中没有这样固定的寒暄语句,而且只有在招待客人时才使用用餐寒暄语,比如饭前说“请用”,吃饭过程中说“别客气”“随便吃”,看到客人停下筷子时说“再多吃点”等。

施晖(2007:46)通过调查问卷发现,中国人吃饭前后进行寒暄的比例只有42%左右,而日本人高达93%。在语言形式上,日语表现出了高度规范性和定型性,而汉语则语言形式种类繁多,个人色彩浓厚。其中“吃饭了”的使用率偏高,令人瞩目。

上述研究多是通过自身经验或者问卷调查等手段得出的结论,自身经验虽有一定说服力,但是缺乏数据依据,客观性不够;“问卷调查”大都是为了进行研究而人为设计的问题,会受到出卷人思维模式的影响或者带有某些倾向,所得结论也会缺乏一定的客观性。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为了保证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本文从影视剧中截取“用餐时(饭前、饭中、饭后)”的视频片断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并统计出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和特征。

影视作品的选择依据主要有:1.高收视率和高知名度;2.地域性。选取以北京为故事舞台的电视剧,避开方言干扰;3.出场人物较多。

本文选取2011年播出的《李春天的春天》(24集,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作为考察对象。截取“用餐时(饭前、饭中、饭后)”的视频片断29个。

三、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

本文将“用餐时”分为“饭前”“饭中”“饭后”三个场景,将每个场景中出现的语言和行为进行分类统计。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场景下,说话人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寒暄语言行为,因此寒暄语言行为的数量远远多于视频片段的29个。

(一)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类型

29个视频片段中,“饭前”“饭中”“饭后”三个场景的寒暄语言行为主要分类如下,见表1、2、3。

(二)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常用语句

通过表1、表2、表3可以看出,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种类多,使用的语句丰富。表4列举了各类具有代表性的语句。

四、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特征

1.“讨论其他与用餐无关的事情”出现的频率较高。

2.“饭前”的寒暄语言行为尤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3.“饭中”场景下,“推荐劝说型”“评价饭菜(饮品)型”“动作型(夹菜、干杯)”的使用频率较高。

五、结语

通过对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与日语相比,汉语寒暄语言行为具有不定型性,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同时具有积极性、实质性等多重语义特征,并会伴随着说话人、用餐场面、人际关系等发生变化。

由于受到电视剧拍摄手法的限制,“饭后”的场景几乎没有涉及。本文对于不同人际关系间的汉语用餐寒暄语言行为的使用实态没有进行区别考察。这些都将作为以后的课题继续进行研究。

(本文为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基于寒暄的中日对比立体语境习得平台研究”[项目编号:2014LN0001A];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基于视频语料库的中日寒暄语言行为对比研究――以场景划分”[项目编号:DUT15RW13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剑波.日常の挨拶についての中日对照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1986,(4):37-47.

[2]房仕君.あいさつ言~の日中对照研究[D].神醮笱修士文,2000:19.

[3]施晖.「あいさつ语言行为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家庭”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4):46-52.

寒暄范文第5篇

曾千百次告诉你,不要抽烟不要抽太多烟。用过多少事例来证明,你就是不听。

你一直住在老家,我知道。没有什么营养品。你供我们读书,已经太辛苦。我们吃三元一斤的米,你吃三毛一斤的米。

每次看见的,眼里的都是血丝。一道道红,布满眼里。

每次我说你累了,你笑而不语。没关系。没关系。

你说抽烟是你最好的解脱。我们并不阻止你。只是,少抽点不行么?

你真的要等到出事了才安心?

每每你的咳嗽,让我多寒心。

早上,我们多年来唯一的独处时间,尽管你做的早饭很难以下咽。可是,我享受和你在一起的时光。四年,你欠我太多太多。

中午吃饭,我说你能不能少抽几根。你说我不抽了。

好,那么,我相信你。

结果,在我出门时,火苗窜起。那娴熟的动作,食指和中指夹着烟头,点火……

你说过,你很倔。

看得出。我骨子里也会被你所遗传。

做事很极端。越阻止越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