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社会公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公益奉献与志愿精神
公益奉献,指的是基于志愿精神,对于社会上不特定多数的受益者提供物质或者非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行为,公益捐赠、志愿服务是其典型的形式。
志愿精神(volunlee rism)是一种利他主义和慈善主义的精神,指的是“个人或团体,依其自由意志与兴趣,本着协助他人改善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与报酬的社会理念”,基于这种无私的理念,人们无偿地为他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财富和时间。在一些国家,志愿精神被作为国民精神大加倡扬,成为其公民社会的基础。
志愿精神是人类的天性。可以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解释公益志愿精神的源泉。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传统的解释是包括生理的、安全的、社会的、自尊的和自我实现的五个基本需要层次,1969年马氏又提出需要第六层次,即所谓“心灵的需要”。如图1所示。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需要。当低层次的物质欲望得到满足以后,便开始进入高层次的精神层面,追求社会的实现、自尊和自我意识的实现,以及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灵的需要。参与志愿者服务,在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在利他主义、慈善主义精神的感召下,追求心灵的满足和更完善的人生。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特・杜拉克在谈到志愿精神时作了这样的概括:
公益捐赠和志愿服务“的本质与特性,主要在改善人类生活,以及提升生命品质的一种无形的东西:使人获得新知、使空虚的人获得充实与自在。其精神是仁爱的、利他的、为公益着想的,其做法应兼具系统性、持续性与前瞻性。”
志愿精神的存在,为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提供着重要的物质和人力资源,即公益捐赠和志愿服务。
多家慈善组织每年募集到慈善款物约为50亿元,仅相当于中国2004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另据有关调查显示,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其中有过捐助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整体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贫富差距也在显著拉大。据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调查数据,2002年,我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了总收入的近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从反映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来看,据世界银行统计,我国基尼系数在改革开放前为O.16,2003年已达到0.458,突破了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到达危险的边缘。2004年我国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2005年更达到0.47。正是因为贫富差距的显著拉大及其反映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我们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通过公益奉献,致力于面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公益慈善事业,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包括广大民建会员在内的企业家们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如前所述,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同样,企业家参与社会公益奉献活动,也有丰富多彩的多样化形式,比如:
第一,公益捐赠即作为捐赠人,向各种非营利的公益慈善机构、基金会等捐赠金钱或物资,通过这些机构开展的公益慈善活动救助各类弱势群体。这是一种典型的公益奉献行为,由于存在捐赠人、受赠人和受益人三种不同角色,以及委托权、受托权和受益权的三权分离,一方面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有赖于较为健全的社会资本和社会信用关系;另一方面有着简捷性、低成本、高效率、专业化的特点,成为最为普遍的公益奉献形式。许多企业家通过经常性地捐赠钱物给某个公益慈善机构,长期开展公益奉献活动。
第二,公益活动即作为资助人,直接面向受益者兴办各类公益设施,如建设希望小学、建设养老院、建设绿化基地、购置公益健身设施等。这种形式的公益奉献直接由资助者出资甚至建设,并且面向受益者,通过对设施的使用让受益者直接受益,具有直接性、透明性的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成本高、周期长的特点。
第三,志愿活动即作为企业家,一方面提供一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另一方面组织企业员工共同开展以公益奉献为宗旨的各种志愿活动,例如开展绿化植树活动,开展对贫困地区“送温暖”活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等。这种形式的公益奉献活动具有群体性、参与性、互动性的特点。
第四,举办非公募基金会即按照《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规定,投入一定额度的资金成立非公募基金会,用以制度化地开展公益活动。非公募基金会是2004年3月颁布的新的基金会法规给出的一种重要的公益制度平台。在国外,非公募基金会是企业家、尤其是大企业家参与公益活动的最重要的制度形式,如洛克菲勒基金会、摩根基金会、福特基金会、比尔盖茨基金会等等。2005年6月,由香江集团总裁翟美卿出资5,000万元创办的香江社会救助基金会,成为我国第一个由民营企业家创办的非公募基金会。这种形式最大的优势在于法人制度化,通过举办法人形式的基金会使企业家的公益奉献制度化,最大限度地得到社会的公认并享受政策优惠。
第五,参与1%公益俱乐部这是发端于日本1990年代丰田公司等大企业的一种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形式。其主要思路是:成立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家俱乐部,要求所有成员每年采取一定形式将其年度利润的1%用于社会公益事业。这种形式的公益活动的特点在于:将企业家参与公益活动作为一种会员义务以制度化的形式规定下来,要求企业家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可能自主地开展公益奉献活动。由于灵活自主又便于实施,这种形式的公益活动深受企业家的欢迎。目前在我国尚未出现,建议民建会可组织一部分会员企业成立类似的俱乐部开展尝试。
一、企业社会责任框架下的最低工资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是指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自然环境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支持慈善事业、捐助社会公益、保护弱势群体等活动。
在国际贸易中,借助企业社会责任的名义来提高最低工资,是发达国家提高欠发达国家产品成本,削弱欠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力的一种手段。这种做法正如在一国国内工会成员要求提高非工会成员的最低工资,以及美国历史上发达的北方要求欠发达的南方提高最低工资一样。其目的就是在产品可替代的情况下,通过最低工资的强制实施,增加欠发达者的产品成本。由于这种增加最低工资的做法,在经济的目的性上过于“”,因此往往遭到抵制。但是,一旦最低工资的增加被蒙上了推行企业社会责任、反对血汗工厂、保护劳动者权益等温情面纱以后,其推行的麻烦就有可能大为减少了。以企业责任运动(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Movement)为例,它强调可以通过抵制,标签化,社会责任投资等手段影响消费者的行为,进而对企业的行为造成影响。其中标签化工具源于南亚儿童苦役联盟。该工具通过在地毯上打上认同标签,告知消费者,该产品的生产者至少拿到了生产当地的最低工资。当最低工资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项内容时,往往会和国际贸易挂钩。比如当美国威胁取消贸易优惠政策后,印尼在1994年就宣布将它的最低工资提高了29%。1936年,旧中国批准了国际劳工组织第26号公约(即1928年《最低工资确认机制公约》),该公约在1983年被中国政府审查后予以承认。公约指出:要求承允制定或维持一宗办法,以便能为那些在无法用集体协议或其他方法有效规定工资,且工资特别低廉的若干种行业中工作的工人,确定最低工资。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中国共批准了25个。最近的一次是2007年1月25日批准的1981年第115号《职业安全与健康公约》。这些公约涉及到劳动管理、职业健康、女工和童工权益、劳动年龄等诸多议题。其中,旧中国签署的第7、第15和第59三个有关最低劳动年龄的公约曾在1999年被中国的宣布退出。而关于最低工资的另外两个重要公约:131号公约《特别参照发展中国家情况确定最低工资公约》和第95号公约《工资保障公约》则未获得批准。相比较而言,同为发展中国家,东亚的印尼(18个)、印度(43)个、泰国(15个)等批准的公约比拉美的墨西哥(78个)、巴西(95个)、阿根廷(75个)、智利(60个)等国要少许多。这可能与两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与传统文化区别有关。在东亚,比如日本(48个)作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强调温和的专制主义,因而对突出与集体对抗的个人权益的劳动权较为淡化。
二、多边贸易中最低工资推行的缘起:劳动者权益
在国际经济中,最低工资是与劳工标准、血汗工厂、贸易摩擦和企业社会责任等话题紧密交织在一起的。就中国而言,改革初期,借助劳动力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的加工贸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如今已经奠定了“世界工厂”的地位,并多年保持贸易顺差。这种格局的形成,自然招致贸易逆差国家的制约与其他竞争性国家的追赶。贸易摩擦的焦点正在转移,内容更为复杂。摩擦的内容由最初强调关税壁垒,到绿色壁垒,再与劳动权益(含涉及最低工资的相关内容)、人权相关联。从转变的轨迹中可以发现一个重要关节点在于,关注的重点从关注物转变为关注人。比如,在关税壁垒中,根据本国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具体的行业和物品进行征税。在绿色壁垒中,也是针对物品提出进一步要求。然而,在最近与人权挂钩的贸易摩擦中,重心则向物中所蕴含的剥削、是否人道等事关人权、伦理道德等看似非经济因素转化。
在发达国家,政府与工会组织在面临就业压力之时,会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劳工权益提出质疑。认为,发达国家产品的滞销和工人失业的加重,是受到欠发达国家工人过低工资所造就的低成本优势冲击而成的。而这种低成本优势,以发达国家的价值观来看,则建立在侵犯工人权益的基础之上。这种劳工标准的差异化,形成了低工资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社会倾销”,是一种不公平竞争。但对不发达国家而言,基于国情差异,对劳工标准则有不同的理解。更为重要的是,激进学派的理论指出,欠发达国家的血汗工厂并非主观所为,恰恰是发达国家的跨国资本在全球剥削的反映。发达国家一方面希望在欠发达国家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一方面又希望这种产品不会对母国市场和就业形成冲击。不是别人,正是资本全球化带来了全球劳工权益的恶化。将此理论联系到现实,可以发现,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的式微,新自由主义在民族国家鼓吹劳动力资源的市场调节加剧了劳动者处境的恶化。民族国家迫于国际资本的流动性威胁,对资本侵蚀劳动者权益的事实采取了一种默认的姿态,并对工会的力量进行了压制。这种弱化政府干预以融入经济一体化和换取“市场经济体”标签的政策取向,使得劳动者权益保护失去了最可依赖的后盾。
三、SA8000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8000,社会责任标准)是一种以改善工人工作条件,保护劳工权益为主要内容的,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审核的新兴管理标准体系。据其宣称,它的目的是让工人拥有体面而公平的工作条件。
就中国而言,在当前,不少牺牲劳动者权益以谋求利润的事例屡屡发生,突出表现在煤炭工人的高事故率与高死亡率,“民工荒”中所体现出来的低工资、超负荷劳动等不法事件上。然而在理论界,对SA8000持排斥态度的并非少见。理由在于:在关税和一般非关税壁垒不断被削减的今天,SA8000容易被贸易保护主义者所利用,成为限制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有力工具。如果企业社会责任、劳工保护的要求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跨国公司订单的附加条件中,那么以SA8000社会责任认证为代表的“劳动壁垒”就将成为继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之后,“中国制造”走出世界的下一个拦路虎。
在实际生活中,对SA8000的看法亦有观望和怀疑的成分。一项调查表明:按反应从积极到消极的方式排序,依次为跨国公司、工厂经营管理方、 工人、政府部门、消费者。资方普遍担心SA8000的实施会带来成本的增加;工人则对其效果表示怀疑;在雇工与雇主之间的利益权衡上,政府显然处于两难的境地;而消费者则明确表示自己从中并未受益。
尽管如此,对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标准表示谨慎认同或大力支持的呼声正越来越强烈:SA8000标准将道德标准与社会良知标准化和制度化,反应了对资本权力的制约,其保护劳动者的权益不受侵犯的宗旨与《劳动法》及相关的法规的规定是一脉相承的。国内的相关机构则明确指出了SA8000实施后的长远利益。
四、权益保护宗旨下的政策选择
客观的讲,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把贸易和劳工标准联系起来,不是道义使然,主要的目的是利用该标准来约束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的出口。这无疑会使企业人工成本增加,劳动力低廉优势削弱。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目前与美国等国家存在的大的贸易顺差,大部分集中在服装、鞋帽等传统领域。这些领域,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不高,主要的竞争优势来自劳动力成本。如果企业完全满足SA8000的要求,劳动力成本的提高是必然的结果。这样一来,政府似乎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以SA8000的标准为契机,推动《劳动法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保护农民工权益的话,会加大企业压力,最终可能损害就业和经济发展;如果拒绝SA8000的标准,又会遭到外方进口抵制,纵容雇主对农民工的非法侵害行为。综合来看,可以考虑以下原则。
第一,注重规避SA8000标准带来的贸易壁垒效应,这显然有违该标准的初衷。该标准在国际劳工组织那里无疑是为保护劳工权益而定,只是在客观上被发达国际利用成为贸易保护的工具。这表明,无论是企业界或理论界,在对劳工权益的认识上还未达到应有的高度,对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视,更多的来自于生存的压力,而非营造和谐劳资关系的主观努力。
第二,就实业界来看,重视企业社会责任和SA8000标准的主要是东部地区的出口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研究的案例和结论具有地域上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第三,在我国,中小企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人工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竞争力直接产生影响。这说明,SA8000标准的实施对其影响是最为深刻的。但目前的许多研究有的以跨国企业为对象,有的则对企业规模不加区分地泛泛而谈。这种状态显然不能满足现实中的迫切需求。
第四,客观而言,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东部省份的中小企业已经走过了靠牺牲劳工权益来获得发展的原始积累时期。显然,在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东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在中部省份将不可能再被复制。这客观上给中部省省份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积极应对SA8000标准对企业的客观制约,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同时谋求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显然是各地区需要认真考虑的。
参考文献:
[1] Brown T. J., P. A. Dacin. The Company and the Product: Corporate Associations and Consumer Product Responses.Journal of Marketing, 1997, (1).
[2] Broad, Robin and John Cavanagh, The Corporate Accountability Movement: Lessons and Opportunities(.pdf), World Wildlife Fund, Washington, DC, 1998.p28.peri.umass.edu/fileadmin/pdf/broad.pdf
[3] 省略/ilolex/english/newcountryframeE.htm。
关键词:工会;新挑战;新思路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延续,建筑施工企业组织结构和队伍结构的大幅度调整,给建筑施工企业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一、当前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新挑战
1.从业人员多
由于基建任务较大,手工作业比较多而且生产力水平普遍不高,导致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从业人员不断膨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我国共有施工企业l0万余家,长期从事施工作业的劳务人员5000余万人,加上企业管理人员和大量短期从事施工作业的人员在内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从业人员多,各种思想比较复杂。
2.职工队伍分化为不同群体,使工会工作对象变得复杂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职工队伍中出现了不同利益的职工群体,尤其是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有了明显的差距。主要有:一是经营管理者群体。这个群体过去是企业的党政领导,企业改制、转制后,成为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董事等;二是“白领”员工群体。主要是科技人员、高级职称人员。此类人的特点是占有企业主要的技术与管理岗位,是企业发展不可获缺的中坚力量,而这些人又具有高流动性的特点,是管理非常困难的一类人;三是普通职工群体。他们是企业从事具体生产劳动的一线职工,也是企业人数最为庞大的群体,他们要通过自己掌握的技能来取得工资。由于人数众多,从事的岗位与个人的技能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使这部分人中对企业不满的情绪最重,不论是岗位工作方面还是报酬方面,管理也比较困难;四是企业外聘的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季节工等,他们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
3.人员背景复杂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操作者素质要求不高,除相关的管理人员外,占绝大多数的普通劳务人员中有下岗失业人员,洗脚上田农民和回头浪子等,且人员流动也非常大,企业在较短时间内无法掌握每一个人的历史背景和人格品质。
4.职工收入差距拉大,使工会维权工作难度加大
国有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在分配上制定出一系列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这使得企业内部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处于低收入状态。工会关心和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具体也只能是参与、协调和帮助,只能救助部分特困职工。而普通职工并不理解分配制度向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倾斜的政策,而是认为自己付出大量劳动却没有得到相应报酬,使这部分人的不满情绪增加。
二、创新建筑施工企业工会建设的新思路
建筑施工企业工会要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新形势下的情况变化,积极探索工会发展新思路,推动工会各项工作创新和发展。
1.工作求变,开创工会组建工作新形式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了不断发展,经济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会要在多样化经济格局中发挥作用,必须在复杂的客观环境中,以变应变,找准位置,寻求最佳结合点,体现出变化的态势。
2.积极开创平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
发挥工会宣传媒体、阵地作用,宣传报道公司重大活动。充分发挥简讯、宣传栏和公开栏作用,使职工能更及时、快捷的了解工会动态。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3.加强工会履职能力建设,在组织建设上实现新发展
一是加强工会建设,为基层工会干部开展工作提供帮助,组织相关业务学习培训。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推行工会工作目标责任制,与基层工会负责人签订目标责任书。三是开展在基层单位成立农民工组织,发展农民工入会,选举农民工工会主席、委员和工会小组,更好的维护企业队伍的稳定。
4.注重人文关怀增强女职工归属感
从源头上维护女职工合法和特殊权益。女工委积极组织女工参加各项活动,充分调动女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企业文化的氛围和团队精神。
5.以“切实维权”为重点,提高企业工会的维权能力
第一,要把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保持职工队伍稳定统筹考虑。一方面,工会组织必须把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大局;另一方面,必须参与改革的全过程,及时反映职工的愿望和呼声,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职工的承受程度有机结合起来,维护职工队伍和企业的稳定。第二,要将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权利统筹考虑。在企业工会工作中,既要把维护职工经济利益作为基本的工作,保障职工基本生活水平和应享有的社会保险等待遇,又要通过多种民主管理形式,保证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权利。第三,要将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与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统筹考虑。当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工会组织要挺身而出;当职工生活遇到困难时,工会要为职工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要求落到实处,当好员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人,当好员工信赖的“知心人”。
三、结论
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工会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我国新的发展时期,建筑施工企业在工会建设上要不断更新观念、内容、方法,不断探索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国企工会工作新路子,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道路上更好的发挥工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章雨.我们对实现工会民主化群众化的初步认识和实践[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8年04期
[2]坚持以人为本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新闻天地(论文版)》,2008年06期
[3]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工会工作《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3期
关键词:医药 工业洁净厂房 电气设计 GMP
医药工业,顾名思义就是制造药品的工业,它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正是因为它的重要性,GMP英文“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的缩写,中文翻译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已在世界各国制造药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在我国,制药企业必须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根据GMP的要求,目前我国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设计在遵守国家统一的标准、规范以外,还必须符合的技术法规有《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073-2001及国家医药管理局1997年1月颁布实施的《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电气设计因此而具备它的独特性。本人从多项药厂工程的电气设计、施工交底及施工配合,总结出一些经验与体会,希望能够对各位电气专业同行有所帮助。不完善之处,还请大家指教。
我认为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的电气设计不同于一般电气设计的地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供电系统与配电设备的设置
医药工业厂房按生产工艺的要求划分为一般生产区和洁净区两大类。一般生产区是指无洁净度要求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其电气设计可按一般要求实现。洁净区是指对尘粒及微生物最大允许数有一定限制的生产车间。洁净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分为四极:100级、10,000级、100,000级和300,000级。
洁净区内的用电设备包括工艺和空调设备等一般都要求就地控制,虽然大部分用电设备都带有配套控制设备,但是进入洁净区的每一配电线路均应设置切断装置;规范要求洁净区的配电设备,应选择不易积尘,便于擦试,外壳不易锈蚀的小型暗装配电箱或插座箱,因此一般在每个生产间设置一个小型挂墙式暗装配电箱。从小型配电箱再分配电至生产间内的各用电设备。这样既便于检修,又能提高用电安全性。目前洁净厂房的内墙都是采用夹心彩钢板,厚度有50mm和75mm两种。当使用75mm彩钢板的时候暗装小型配电箱不成问题。当使用50mm彩钢板的时候,彩钢板的厚度不能完全把小型配电箱暗装在彩钢板内,所以我一般把小型配电箱设在柱子旁边,彩钢板包柱子的地方要做成弧形,完全有空间暗装小型配电箱;如果是没有柱子的房间,小型配电箱暗装在50mm厚的彩钢板内会凸出墙面,为了达到防尘的效果,小型配电箱安装时凸出墙面的四边都加斜面处理,经过证实,也能符合要求。医药工业厂房的配电室都设在非洁净区,所以把大型的落地安装的配电设备例如:低压配电柜、XL-21动力配电柜或PGL屏幕设置在配电室。从配电室供电至每个生产间的小型配电箱,距离较近的两个或三个配电箱可由一条配电线路供电,但最多不宜超过三个。功率较大的用电设备例如:包衣机,湿法制粒机,空调机组等配套设置了电源切断装置,可由配电室直接供电。
二、线路敷设
洁净厂房内的线路一般分为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这些线路的走向分为:从配电室至生产间内的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从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至用电设备;从配电室至用电设备由配电室直接供电的用电设备。
1从配电室至生产间的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从配电室引出的线路和先在电缆桥架内敷设配电室内的电缆桥架明装,从配电室引出的电缆桥架安装在吊顶内。动力线路和照明线路可以在同一条电缆桥架内敷设,但要作明确区分。在电缆桥架内水平敷设至小型配电箱附近时,从电缆桥架引出,穿镀锌钢管从吊顶引下,在彩钢板内暗敷至小型配电箱。但是遇到管径比较大的线路,在彩钢板内暗敷施工起来确实比较麻烦。我们在与施工部门的交流中发现他们也有窍门,在风管的旁边另外用彩钢板做成一条密闭的方槽,专门为敷设电缆用。这样既美观又符合规范要求,施工起来也很方便。
2从小型动力配电箱或照明配电箱至用电设备:动力线路的敷设方式取决于动力用电设备的电源进线位置。电源进线位置离吊顶近的设备,从小型动力配电箱引出的线路穿镀锌钢管在彩钢板内暗敷引上至吊顶,水平敷设至离设备最近的地方,直接引下明敷至设备。电源进线位置离地面近的设备,从小型动力配电箱引出的线路穿镀锌钢管在彩钢板内暗敷设引下至下一层平面的吊顶内,水平敷设至离设备最近的地方,直接引上至设备。位于首层的设备,线路适宜穿镀锌钢管在彩钢板内暗敷引上至吊顶,水平敷设至离设备最近的地方,直接引下明敷至设备。
照明线路的敷设方式是从照明配电箱引出的线路穿镀锌钢管在彩钢板内暗敷或引上至吊顶,从吊顶直接至灯具。距离较近的可采用软管连接,但其长度不得超过500mm。
3从配电室至用电设备由配电室直接供电的用电设备。动力线路的敷设方式与2的方法相同,取决于动力用电设备的电源进线位置。不同之处在于3线路直接从电缆桥架引出,不经过不型动力配电箱。
三、照明灯具的选择
根据GMP的照度要求,洁净区的主要工作室的照度为300lx以上,非洁净区的照度为150lx以上,对照度要求高的部位可增加局部照明。
1在满足照度要求的同时,还要节约能源,减少污染。所以发光效率高的荧光灯具是首选。一般来讲,荧光灯具可用电感式镇流器或电子式镇流器启动,电感式镇流器使用时限长,价格低,但由于电抗无功电流造成功率因数较低,约0.5左右;本身铜铁损耗,造成发光效率较低;荧光灯工频工作时产生大量的三次谐波分量。高性能电子式镇流器是产生高频电流的电子设备,荧光灯在高频下工作,无频闪,可以低压启动,发光效率高,功率因数可以提高到0.95以上,只是价值较高。随着电子式镇流器技术的发展,高性能电子镇流器能够逐步做到质量稳定且价格降低,选用高效、节能电子式镇流器是发展趋势。
2洁净区照明灯具采用荧光灯具,应选用外部造型简单、不易积尘、便于擦拭的照明灯具。现在洁净区普遍采用的是洁净灯,与普通的荧光灯相比,多一个透明或乳白灯罩,并在灯具四周设有密封条。洁净灯的安装方式可采用吸顶式或嵌入式,灯具与顶棚接缝处应采用可靠密封措施。通过实践发现嵌入式安装存在灯具安装、检修及维护不便;天花与灯具之间的连接处难以完全密封,致使洁净区的洁净度达不到要求等问题。最好采用吸顶式安装。
3洁净区应设置供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在应急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及转角处设置疏散标志灯,疏散标志灯采用可充电、免维护镉镍电池组。在主要产生车间、主要走廊、楼梯等处设备用照明,采用正常应急两用的荧光灯,这种荧光灯与普通荧光灯相比加装了应急组件。正常供电时与其它没有装应急组件的灯具毫无区别,停电时加装了应急组件的灯具能在断电后0.1秒内自动启动应急电源,并维持1个小时以上的应急照明时间视配用电池的容量而定,应急组件采用可充电、免维护镉镍是池组。值得注意的是,应急灯的接线要采用五线制,其中有二线要接在该回路照明开关前,这样才能保证应急组件常年处于充电待发的应急状态。
4在洁净区的入口,洁净区的货物出口以及一般区主要走廊和出入口均要设置电击灭蚊蝇灯。这项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蚊蝇进入洁净厂房,从而保障药品的质量。
5以前的药厂设计根据工艺的要求,在每个洁净间都设置紫外线消毒灯。对它的控制要格外小心,紫外线消毒灯的开关应与普通照明开关在颜色上、安装高度上严格区分。照明开关与紫外线消毒灯开关均设在操作室外。一般人在入室前开启紫外线消毒灯1~2小时,关闭后才能进入洁净室。现在经过多年的实践及论证,发现紫外线消毒只适用于物体表面和无菌室的空气灭菌。所以现在所设计的工程很多用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灯已逐步被臭氧发生器取代。
四、电气设计与施工安装与其他专业的协调性
洁净厂房内吊顶以上至顶板的高度一般为2~3米,有些洁净厂房还达不到这个高度。在吊顶以上的空间分布着空调风管、工艺管道、给排水管道、热力管道以及电缆桥架等。
在整个洁净厂房工程的设计中,各个专业要互相协调好,要合理分布好这些管线,避免管线交叉。在空间高度上把各种管线分开;电缆桥架尽量不设置在空调风管集中的地方如洁净走廊等,在平面上尽量避免与空调管道相碰。另外洁净厂房灯具的布置应与空调风口相配合,尽量做到分布均匀、布置合理美观。
本人主要负责的医药工业洁净厂房电气的工程如:广东神州制约厂、深圳制药厂、广州贝氏药业有限公司,广州白云山制药总厂等都是运用以上的设计思想,结合日新月异的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改进、更新完成的。这些项目都基本按照图纸施工,施工完毕后都通过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验收合格,并取得GMP认证,一直生产至今。
一、新形势下工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以前我们的企业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体企业,职工的地位基本平等,经济收入的差距也不是很大。因此,工会工作的开展相对而言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进行。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浪潮越来越汹涌,尤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越来越深入化,国字号的单位也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芒和吸引力,职工队伍思想日趋复杂化,队伍稳定也出现了诸多不安定因素,职工流动性增加,,导致了工会工作开展的难度加大,同时也造成了企业凝聚力的流失。所以,当前的工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就是如何推动建立完善合理的人才规划和薪酬制度,以情感人、以事业留人,吸引和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凝聚力,增进职工对单位的认同感,进而使每个人都能尽其所长,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 工会工作的开展和企业凝聚力之间的重大关系
众所周知,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重大作用。一个企业要想得到更好、更快、更稳健的发展,离不开企业全体职工的团结,而把企业职工紧密团结在一起的就是企业的精神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全体职工产生的强烈凝聚力。
随着企业制度的改革,过去那种吃大锅饭,平均主义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当前的企业文化中,通行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而且由于资本,技术等要素进入分配领域,不同职工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和政治地位的改变,同时也会给不同职工群体造成不同的心理落差,当这种落差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人员的流动。
因此,企业工会工作的开展就和企业凝聚力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在追求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忘了不同职工群体的利益差别的存在。必须时刻谨记: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职工工会的工作就是要做到就是努力实现和企业之间的双赢。工会工作的开展应该将企业的事业目标同企业的利益相结合,同时尽量做到满足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这是企业凝聚力得以产生和源源不断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我们的企业拥有了这种物质利益基础时,企业的凝聚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建设,由此而来,企业要做的就是形成自身的文化体系,让企业的职工充分的融入自己所在企业的精神文化中,这样一来,企业的兴盛发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也是为什么像丰田、日产等著名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道理。其根本就在于,企业的职工已经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家一样,爱家爱企业,让企业得以不断发展。
三、高效开展工会工作,增强企业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新时期的条件下,企业面临许多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的企业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这一个市场了,我们的企业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一个企业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着生死攸关的重大作用。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在于增强企业凝聚力,因此,当前形势下,努力开展好工会工作,增强职工和企业之间的紧密关系,营造和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对增强企业凝聚力势在必行。
在当前形势下,工会应该明确自身的工作责任。工会组织要坚持融入企业、服务全局、突出重点和促进企业发展的四大原则,要遵循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开展群众性的经济技术活动。例如,在项目工程中要实行竞赛责任制,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保证质量、进度和安全。通过这样的竞争制度,促进项目工程快速推进,实现企业快速发展。同时,要践行工会的基本职能,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处理好维权和企业发展之间的重大关系。工会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实力,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础条件。因此,工会在维权中,不仅要从职工利益的角度出发,引导企业给予员工好的福利待遇,为企业留住人才,帮助企业发展,同时也要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引导职工融入企业,关心企业发展,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职工工会工作的开展才真正做到了实处,既为企业的职工维护了合法的权益,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了企业和职工之间的亲密程度,加快了企业文化的形成,为企业发展奠定了情感的基础,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
四、结论
本文从企业内部凝聚力的作用出发,充分探讨了凝聚力对于开展职工工作的有效性和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大作用,阐述了工会工作开展和企业凝聚力之间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指出了企业有效开展工会工作,提升企业凝聚力才是企业发展的王道。
(作者单位:浙江省第九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