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伟大的博弈

伟大的博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伟大的博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伟大的博弈范文第1篇

苟仲文在讲话中指出,我国的卫星应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过与世界大国相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我国卫星应用技术都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卫星应用的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对于如何推进卫星应用的发展,他提出要加大政府投入,统筹规划并合理分配空间轨道资源,加速轨道频率规则的研究与新频段的开发研究,扶持国内卫星应用产业以及技术的发展;要积极引导卫星应用的社会需求,扩大应用领域;要加强卫星应用的顶层设计,建立国家、部门、企业多个投资渠道,建立专项资金,建立有利于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即将开始的卫星直播成为这次大会的重点议题,国家广电总局相关官员、地方广电集团代表、设备生产商、AVS工作组成员以及相关媒体代表针对中国卫星直播产业如何发展、直播卫星产业链如何发展以及直播卫星技术体制的选择等问题发表了见解,并与会议代表进行了互动式的讨论。

大会主席杨千里说,我们期待已久的鑫诺2号直播卫星已于9月18日进入卫星发射厂,准备10月下旬发射升空。这是大家期待很多年的事情。针对目前卫星天线厂商对生意不好做的抱怨,杨千里说,中国市场这么大,全球都看好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我国的经济领域里有绿色GDP指标,信息化在绿色GDP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卫星在我国信息化建设中又有非常重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有不少与卫星有关的重大项目已经或即将启动,例如中国石化即将启动的在全国每个加油站加装卫星天线的项目。按照美国的统计,去年在一些大的发展中国家已经在卫星产业创造了888亿美元的市场,中国在全球卫星市场中占的份额还很小。不过,我们相信,中国卫星产业将会有很大发展,将会在全球卫星市场中占据越来越多的份额。

伟大的博弈范文第2篇

摘要狄更斯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具有非凡的观察力、想象力,赋予人物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激情。狄更斯的语言是温和而成熟的诗意化语言, 他以强烈的情感打动读者。本文比较全面地分析了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使用的悲喜剧、言语反讽、黑色喜剧和滑稽漫画等写作技巧,加以无与伦比的想象力和观察力,以及场景描写的现实性,从而突显狄更斯作品高远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文体特征

中图分类号:I106.4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狄更斯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艺术天才,与莎士比亚齐名。他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被恩格斯誉为“时代的旗帜”。他情感丰富,作品家喻户晓,以卓越的文笔给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维多利亚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画卷,在英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纵观狄更斯的作品,我们清楚地感受到每一部作品所揭示的特定的社会问题,呼吁人们对这些既存的问题予以关注。正如法国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丹纳所说,“狄更斯的小说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行善和爱。他认为真正的欢乐蕴藏在内心的感情中”。

二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人道主义精神下的一曲劳动人民的颂歌。这部完成于1850年10月的作品,几乎可以看作是狄更斯生活的自传。《大卫・科波菲尔》创作于狄更斯的文学技巧和艺术直觉达到空前生动有力的最高峰阶段,显示了作家无与伦比的现实主义概况力量;在揭发资本主义社会和思想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洞察力,对资产阶级的批判更加无情、犀利。他敏锐的观察及丰富的幻想流露于故事情节中,通过大卫的成长经历,多层次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孤儿的悲惨生活、寄宿学校的黑暗、监狱的腐败、司法制度的昏聩,突出地表现了金钱对婚姻、家庭和社会的腐蚀作用。它证明了狄更斯对于普通民众伟大心灵的不可动摇的信念,暴露了金钱的罪恶,从而揭开“维多利亚盛世”的美丽帷幕,是反映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三 《大卫・科波菲尔》的文体特征

狄更斯的出类拔萃源自其艺术天赋。他具有非凡的观察力、想象力,赋予人物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激情,使语言在本质上具有感染力并富有诗意,这些都帮助他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英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1 创造性的想象

作为一名拥有炽热的感情和几乎像孩子一样纯真的理想主义作家,狄更斯总能将其强烈的情感赋予情节之中,唤起读者的共鸣。正如大卫・马逊所言,《大卫・科波菲尔》的语言“通常将其注入一首清澈流畅的歌曲中”,反映出强感染力且富于诗意的本质。在他的作品中,无生命的物体被赋予了非凡的力量和人类的情感:人是欢乐的,那么周围的石头、花朵、云彩也一定是欢乐的;反之,大自然必将为之哭泣。

与诗意化语言相结合的便是狄更斯创造性的想象力。借此,狄更斯挖掘到了那些从未发生过,甚至未被谈论过的事物,好像是要通过作家的幻想流入这个世界。与Walter Scott专注于获得自然界真实物体的精确性不同的是,狄更斯超过这些感官对象而达到了精神上的“超验”,即某种无法发掘或理解的事物。他从自己对大自然壮丽的钟爱开始描绘,而在这些想象中的场景里,没有什么是模糊或混乱的。想象中的物体被设计了精确的轮廓,加上众多的细节描述使之好像真实存在一样。在这种卓越想象的照耀下,最不真实的场景似乎也变得栩栩如生了。

值得注意的是,狄更斯的想象力都源自平凡的事物。对每一个场景的描绘都基于他对平凡人的遭遇及日常生活细节的熟知。这是他想象的起点。狄更斯从日常生活的平凡素材中提炼并融入精神真实的超验,升华了最平凡的场景,赋予它艺术形象。他不是自然的奴隶,相反,他是主宰。

2 幽默的描写

狄更斯另一显著的品质就是他的幽默――对喜剧语言的把握。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连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他知道如何在作品中挥洒这些幽默的描述,他能让读者嘲笑某个角色或者让他们和人物一起开怀大笑。他用喜剧的语言和最伟大的想象力来描述人的本性。

(1)狄更斯讽刺漫画中的黑色喜剧

狄更斯展示了一种奇怪、可怕的、揭示了社会黑暗面的幽默感。在他的作品中,有许多悲伤的元素,甚至能看到一些恐怖怪异的东西。然而,狄更斯用喜剧的方式巧妙地避免了这种明显地置于读者面前的悲剧感。“黑色喜剧”就可以用来归纳狄更斯讽刺漫画的写作风格,他的黑色喜剧源自他对人类生活光明面的自信。我们可以注意到在他的作品中有这种趋势:使令人难以置信的纯真混杂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恐怖。

于是,漫画中的人物成了狄更斯幽默的源泉。米考伯夫妇就是一对典型的例子。狄更斯在塑造这对人物的时候,充分发挥了他的幽默天才。他同情他们的遭遇,但又对他们的弱点加以温厚的讽刺。他们在贫穷和债务的苦海中载浮载沉,几经没顶,身世悲惨而又滑稽。米考伯先生接连失去工作,被债主不停地恐吓,他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然而狄更斯并没有要求同情和怜悯,而是突然转为一种喜剧的固式场景:“……但是事情过了以后,还不到半个钟头,就看见他特别精心细意,把鞋擦得亮亮的,穿起来,哼着小调儿,比以先更文明味儿十足地走出门去。”读者被米考伯先生这种可爱的方式逗乐了。同样,米考伯夫人也是拥有与她丈夫同样的适应能力和乐观精神。虽然她愚昧无知,能力低下,而且爱慕虚荣,她的每一次出场都是一出滑稽剧:她将娘家的辉煌成就成天挂在嘴边,虽然她的“娘家人”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出现;她显然不懂得持家之道,她可以用典当书籍、生活用具的钱来大吃大喝;自始至终,她都操着一口可笑的、不合时宜的正式英语,和她的丈夫一唱一和。

米考伯夫妇对悲剧生活的乐观幻想使黑暗的场景变得生动起来。读者也被他们的乐观所鼓舞。可怕的场景又被他们快乐的态度所平衡着――体现在米考伯先生所信奉的说法中:“有朝一日,时来运转。”

(2)对人物的讽刺描写

狄更斯乐于用笔勾勒出肤浅的讽刺人物,夸大某一人物的某种特性。这一幽默效果主要表现为角色的礼貌性被夸大其辞。因此,他的小说中总有些人物形象生动得令人惊讶,比如米考伯先生。在这个生动逼真、穷困潦倒的人身上,所有矛盾的因素都奇怪地集于一身:一方面,他处于偿还债务并且被残忍的债主逼入绝境;另一方面,他又总是充满了自信。狄更斯用不同的方式描绘了米考伯先生的自信――他华丽的词藻、浮夸的正式用语,他所谓的“说法”,夸张的姿势以及他屈尊就教的方式都使得这种自信效果倍增。无论何时何地,他总喜欢充满自信地走路,这些特征描述揭示了米考伯先生这样一位喜剧人物,一个处于荒凉中而仍然保持人格尊严的人。

(3)高雅艺术

漂亮甜美的朵拉和敏感而睿智的艾格尼丝,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女性角色。朵拉浪漫、美丽,又带点孩子气,像个洋娃娃。对大卫而言,朵拉俨然是一位天仙。她像极了大卫的母亲。而大卫又非常爱慕他的母亲,正是这样,他爱上朵拉而且看不到她的缺点。艾格尼丝是作者着力美化的理想女性,她善良、温柔、乐观、聪明。她既有外在的美貌,又有内心的美德,既坚韧不拔地保护着受希普欺凌的老父,又支持着饱受挫折之苦的大卫。她看起来更像是天使,因为她的无私、独立和高贵都高于现实。这两个人物都被赋予了非凡的品质,被升华到非凡的高度。狄更斯试图在他的作品中采纳理想的艺术风格。在这一理想的艺术风格中,男女角色都被理想化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朵拉和艾格尼丝的形象都被这种称为高雅艺术的理想艺术风格升华了。

(4) 语体与语域

语体是指人们在语言运用过程中,根据交际的内容、对象、范围、语境和交际目的的不同所形成的言语行为的体式。在这部小说中,狄更斯通过人物语言的特殊形式来反映出不同的语体与语域。每一个角色说话的方式都不相同――或是非常正式的,又或是极其随意的。这一切都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和社会背景所决定的。比如,在第十五章中,皮果提先生对大卫的语气多是熟悉而且非正式的,暗示了他和大卫之间曾经亲密无间、彼此平等。然而,我们仍然可以从他话语里的“Master”和“Sir”里看出,他谈话的方式还是正式的,而且与大卫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而暗示了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及各自所属的阶级。

四 《大卫・科波菲尔》的修辞技巧

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与其它词汇的相互关系表达出来。作为艺术天才的狄更斯认为,“写作的乐趣在于其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狄更斯创造了一个有血有肉,并且带有现实人类特性的栩栩如生的角色世界。

1 同义词的使用

在小说中,狄更斯使用了大量的同义词。对艾格尼丝的性情描写,作者用了八个词(“placid”,“sweet”,“bright”,“happy”,“tranquility”,“quiet”,“good”and“calm”)。这些词多少都带有相同的含义,由此把她的性情描写得准确而又形象。艾格尼丝是用自己的性格来打动读者的,也正是如此,大卫对她一见倾心。

2 情感意义和隐含意义

狄更斯擅长创作激情四溢的文体,这主要归功于他在创造角色事实细节上的天赋。敏锐的感觉使他巧妙地发现潜伏在角色身上的诸多特性。

在维克菲尔先生的事务所里,给读者印象最深的便是乌利亚・希坡。他外表丑陋、行为鬼祟且内心邪恶。狄更斯用了七个词来形容希坡:“cadaverous”, “bony”, “skeleton”, “clammy”, “ghostly”,“cold”和“wet”。这些词语透露出令人不快的情感和恐惧感,使读者沉醉其中,好像他们真实存在一般。

3 多种修辞技巧的使用

狄更斯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技巧来加强小说的戏剧性影响力和艺术效果,包括词语的筛选、句式的多样化以及段落的布局。他成功地使用了隐喻、转喻、提喻、平行、明喻、拟人、夸张和讽刺等修辞,有力地强调了人物的情感,强化了人物的表情。

为达到精确、优雅和自然的写作风格,狄更斯使用了多样的句式,包括松散句、圆周句、渐进句等。这样,作者丰富的思想通过人物思维的幻想和自由联想而反射出来,无拘束的思维牵引着读者跨越所有的限制,在小说中自由驰骋。

五 结语

《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半自传体的小说,其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它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最后仍以一切圆满作为结局,表现了作者的一贯思想。可以说,《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作品的跨越和升华。

参考文献:

[1] 陈苏彬:《从〈大卫・科波菲尔〉看狄更斯的创作思想》,《山西师大学报》,1995年第3期。

[2] 赵炎秋:《论人物在狄更斯长篇小说中的位置》,《求索》,1995年第4期。

[3] Hardy,Barara.“The Novel Art of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 [M].Charles Dickens’David Copperfield.Ed.Harold Bloom.NY:Chelsea House Publishers,1987.

[4] 查尔斯・狄更斯,董秋斯译:《大卫・科波菲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5] 罗经国:《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伟大的博弈范文第3篇

【关键词】博弈论;人生定位

1.引言

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造就什么样的人生高度,从古到今,各类人才英雄辈出,有选择桃源隐居的田园居士,也有当官做商的伟人,选择不同,但都名扬千古。有人认为人生必须轰轰烈烈才不枉此生,也有人认为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于是造成了当今大学生价值观混乱,对自己的未来一片迷茫,有的人进入社会后抵不住金钱的诱惑误入歧途,这些都是因为没有很好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而造成的自我迷失。

大学生正处在思维的少壮时期,家庭、社会、学校都会对大学生的认识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外界因素,最主要的是内部因素,也即自我认识,如果一个人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那么他就很容易活在虚幻中,一旦受到现实的打击他就会一蹶不振,甚至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

社会就是一个大熔炉,把那些韧度高的钢铁重新打造成新的、用得着的钢材,那些废品最终会成为炉渣被舍弃掉,正所谓适者生存就是这个道理。

2.相关研究理论

博弈论又称为对策论,它提出个人的效用函数不仅仅依赖于个人的选择,而且还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选择是相互的,当一个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不再仅仅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更主要考虑与自己决策相关的人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传统经济学研究的是自然的不确定性,而博弈研究的是策略的不确定性,它比自然不确定性更具有随机性,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博弈对象不单单局限于人,还有一个经济体、社会大环境等。博弈的最终目的是使参与者个人效用最大化,这些效用不再局限于经济方面,还有心理预期方面,对比传统经济,博弈论加入了理性人假设,用理性的头脑做最优的选择,这便是博弈要达到的效果。

博弈先从个人角度达到个人决策最优,然后得出整体最优选择,有时候这个选择并不是个人效用最大,但一定是整体效用最大。

3.家庭基础定位分析

家庭的好坏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日后发展,但家庭的好坏对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影响,有的大学生羡慕嫉妒富家子弟的所有,从不公心理逐渐转变为偷取谋害的念头。这里先假设大学生心理素养比较低,那么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多数会选择炫耀自己的财富,从衣着到首饰及个人用品都会选择最好的,而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就会抱怨,得不到的东西就会想尽办法得到,由此可以得出如图1所示的模型。

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偷到显富同学东西的效益为a,偷不到为c(a>c),富人显富为b,不显富为d(b>d,b>a),富人不显富心理会感到很压抑、不舒服,在富人不显富的情况下,家庭差者选择偷,家庭差者就会产生犯罪感,但对于心理素养差的人来说偷到了就会满意高兴(a>d),于是得出b>a>d>c,由此可以看出家庭好的孩子最优选择是显富,而家庭差的孩子最优选择是偷。这里就涉及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给孩子从小灌输“自力更生”的思想,弘扬中国传统吃苦耐劳的美德,这样家庭优越的孩子会认识到劳动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而且也能体谅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的苦衷,学会如何去体贴和关爱他人,同时让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认识到劳动可以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忌攀比妒忌之心。从学校这方面来看,尽量要求学生节约朴素,把帮助他人为荣,奢侈浪费为耻,提倡人人公平。

近几年国家提出的贫困补助就是为了鼓励贫困上进,拉近贫富大学生之间的差别,但有些地区对于贫困生的鉴定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贫困生基于虚荣心或好强心而不愿承认自己是贫困生,虚荣心强的孩子怕一旦承认自己是贫困生就会遭到朋友的另眼相看,好强心的孩子把这种鼓励性的补助认为是一种救济,还有是因为家庭条件不错的孩子不甘心把补助白白给了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认为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占了便宜,假定有1000元的补助,家庭不好的同学接受就会产生c单位的负效应,如果家庭好的同学感觉到不公平可以向学校反映或弄一个假的贫困证明,于是这1000元就被平分了,家庭好的同学就会得到c单位心理满足的正效应,由此可以得出如图2所示的模型。

这个模型的均衡显然是(接受,不公平),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就是本来家庭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很压抑的接受补助,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也得到了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使这种不住机制失去了原有要达到的效果。但对于一个素质好的大学生来讲,很少有人会去争这些补助,如果加上学校的优质教育与信息公开公平化,将补助以奖金的形式发放出去,那样会更具有说服力。

4.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以上博弈分析,我们得出素养对一个人自我定位的重要性,现在教育界开始普及素质教育,这就是要求学生在进入社会前先学会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随着农村和城镇教育水平的不断缩小,现代化教育全国化已成为一种可能,让落后地区教师得到进修、学习的机会是让孩子们得到良好教育的前提,也可以鼓励城镇教师去偏远地区进行定期讲学,这就要求:①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设立国家级的优秀教师基金将,提升教师的自我优越感,提出各种教师优惠政策等;②鼓励教师创新,把学生素质高低作为评价一个教师优越的头等条件,其次是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低作为教师对教师评价的第二个条件,并且设立监督机制,定期投票等;③国家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资,丰厚的教师工资待遇,先进的教学设备这些都会增加教师行业的竞争力,同时也会使老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身上,只有物质基础得到保障,才能让精神文明跟上来。

伟大的博弈范文第4篇

【摘要】 目的 研究Ybox结合蛋白1(YB1)在胃癌的不同发展阶段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正常胃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组织中YB1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正常胃组织中YB1蛋白和mRNA无表达;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YB1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在早期胃癌中YB1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染色较肠化生组织重,而在进展期胃癌中其表达较在早期胃癌中下降。结论 YB1的升高可能在胃癌的早期发生和发展中起作用。

【关键词】 胃癌;Ybox结合蛋白1;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significance of Yboxbinding protein1(YB1)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rcinoma of different stages. Methods Expressions of YB1 protein and mRNA in specimens of normal tissues, intestinal metaplasia, early gastric cancer and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Results There was no positive staining of YB1 protein and mRNA in normal gastric tissues. However, YB1 was expressed in epithelial cells of gastric mucosa in intestinal metaplasia. YB1 was expressed in all layers of gastric mucosa of epithelial cells in the early stage of gastric cancer, and its expression was weaker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han in early gastric cancer. Conclusion Elevated YB1 may be related to the early pathogenesis and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rcinoma.

KEY WORDS: gastric carcinoma; YB1;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situ hybridization

胃癌为我国第2大恶性肿瘤[1],且一旦确诊,大多已非早期,故手术和化疗的5年生存率均不高。Ybox结合蛋白1(YB1)属于Ybox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其最初是在HLADRB的增强子序列中被鉴定出来的[2]。YB1包括一个高度保守的核酸结合区域,称为冷休克区域[3]。研究表明,冷休克区域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包括基因的转录翻译、DNA的修复、RNA的配对、耐药性及细胞对外源性刺激的反应等[4]。YB1可在很大程度上通过核内调节因子亚单位NFYA和NFYB来影响MHCⅡ类基因的转录[5]。研究表明,YB1可被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 磷酸化,该磷酸化使得YB1的mRNA5末端的结合力加强,从而使其易位活性增强,这也可能与细胞的增殖和转化相关[6]。

以上研究均表明,YB1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中均发挥其生物学作用,但其在胃癌中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了Y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采集 收集病理确诊手术切除的胃腺癌标本63例,其中早期胃癌25例,进展期胃癌38例;肠黏膜化生组织23例。以上患者无其他系统性疾病,在术前均未接受放射和化学治疗。21例正常组织来自胃镜活检组织。其中男12例,女9例;35~50岁者12例,51~72岁者9例。胃癌组与正常组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1.2 主要试剂 YB1多克隆抗体(5μg/mL)为日本学者赠送;原位杂交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公司;YB1的探针序列为:5′>GCCGCTGCCCGTAG

TGCCGGGCTTGGTGTC

1.3 方法

1.3.1 YB1的免疫组化定位 新鲜胃癌组织于100mL/L的甲醛溶液中固定48h,石蜡包埋;切片经脱蜡、水化后,用30mL/L双氧水孵育10min,以去除组织内固有的过氧化物酶。枸橼酸缓冲液修复抗原:92℃水浴15min,室温冷却1h;血清封闭液、卵白素封闭液和生物素封闭液各孵育15min,以去除非特异性染色。一抗4℃结合21h,二抗孵育40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复合物孵育30min,二氨基联苯胺(DAB)染色,苏木素复染。阴性对照用羊血清代替一抗或二抗。

1.3.2 原位杂交方法 参照文献所述[67],步骤如下:活检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脱蜡、水化后,用30mL/L双氧水(DEPC配制)孵育10min,DEPC水洗6min;蛋白酶K 37℃消化30min,以去除阻碍探针结合的表面蛋白;PBS和DEPC各水洗6min;每片加预杂交液20μL,42℃孵育2h;加入13pmol/L的寡核苷酸探针20μL,42℃杂交22h;2×SSC和1×SSC液各洗15min;羊血清封闭液37℃封闭30min,生物素化的鼠抗地高辛37℃孵育30min,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链霉素复合物37℃孵育30min;DAB染色,苏木素复染。阴性对照用预杂交液代替杂交液。阳性判断标准:角质形成细胞中有棕黄色颗粒沉着,阴性无此沉着。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和精确概率法,以P

2 结 果

2.1 YB1蛋白的表达情况 在正常组织中YB1蛋白无表达(图1A);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YB1蛋白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不是所有的细胞均着色(图1B);在早期胃癌组织中,可见YB1蛋白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图1C);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YB1蛋白的表达弱于早期胃癌组织(图1D)。

图1 正常胃组织、肠化生组织和胃癌组织中YB1蛋白的表达情况

Fig.1 Expression of YB1 in normal tissues,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DAB, ×200)

A:正常组织中YB1无表达;B:肠化生组织中YB1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C:早期胃癌中YB1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D:进展期胃癌中YB1表达弱于早期胃癌。

2.2 YB1 mRNA的表达情况 mRNA的表达部位同蛋白。在正常组织中,YB1 mRNA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图2A);在肠化生组织中,可见YB1 mRNA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不是所有的细胞均着色(图2B);在早期胃癌组织中,可见YB1 mRNA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图2C);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YB1 mRNA的表达弱于早期胃癌(图2D)。

图2 正常胃组织、肠化生组织和胃癌组织中YB1 mRNA的表达情况

Fig.2 Expression of YB1 mRNA in normal tissues,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s (DAB, ×200)

A:正常组织中YB1 mRNA无表达;B:肠化生组织中YB1 mRNA阳性染色于胃黏膜上皮细胞中,但表达较弱;C:早期胃癌中YB1 mRNA表达于全层胃黏膜上皮细胞中;D:进展期胃癌中YB1 mRNA表达弱于早期胃癌。

2.3 YB1表达的结果分析 YB1在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率为9.5%(2/21),而在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组织和进展期胃癌组织胃黏膜上皮细胞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0.0%(16/23)、92.0%(23/25)和76.3%(29/38),与正常胃黏膜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YB1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 YB1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型(肠型vs.弥漫型,P

2.5 YB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在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中,41例患者术后生存时间超过5年,22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为52~4872d(平均2362d)。生存曲线显示,YB1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538)。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YB1在正常组织中为阴性表达,在癌周肠化生中为弱阳性表达,在早期胃癌中为强阳性表达,而在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下降;YB1阳性表达率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癌周肠化生和正常黏膜组织(P

YB1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呈现弥漫的细胞质染色,而仅在增殖区,除了上述表现外,部分病例出现散在的细胞核或核周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前者。分析原因,我们认为是一种异质性表达,可能涉及不同功能的表达。在其他的组织器官中,YB1蛋白以核蛋白的形式大量的表达,如乳腺癌、肺癌及肝癌[89]。核表达的YB1与多种癌性疾病的进展和化疗耐药有关[10]。正常情况下,YB1定位于细胞质中,当接受抗癌剂的治疗、高温或在紫外线的照射下,由细胞质进入细胞核中。相似的表达也发生在癌周的肠化生中。

多项研究表明,YB1可表达于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滑液肉瘤及骨肉瘤组织中,细胞核表达YB1者预后较差,而细胞质表达YB1者与预后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从正常胃组织肠化生组织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演变过程中,YB1表达呈现逐渐升高而后下降的趋势。而其产生和增多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增殖,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LEUNG W, WU M, KAKUGAWA Y, et al. Screening for gastric cancer in Asia:current evidence and practice [J]. Lancet Oncol, 2008, 9(3):279287.

[2]DIDIER DK, SCHIFFENBAUER J, WOULFE SL,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DNA encoding a protein binding to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Ⅱ Y box [J].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988, 85(19):73227326

[3]BALDA MS, MATTER K. The tight junction protein ZO1 and an interac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e ErbB2 expression [J]. EMBO J, 2000, 19(9):20242033.

[4]URAMOTO H, IZUMI H, ISE T, et al. p73 Interacts with cMyc to regulate Yboxbinding protein1 expression [J]. J Biol Chem, 2002, 277(35):3169431702.

[5]LLOBERAS J, SOLER C, CELADA A. Repression mechanisms of the IA beta gene of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J]. Immunobiology, 1997,198(13):249263.

[6]EVDOKIMOVA V, RUZANOV P, ANGLESIO MS, et al. Aktmediated YB1 phosphorylationactivates translation of silent mRNA species [J]. Mol Cell Biol, 2006, 26:277292.

[7]BAI YQ, YAMAMOTO H, AKIYAMA Y,et al. Ectopic expression of homeodomain protein CDX2 in intestinal metaplasia and carcinomas of the stomach [J]. Cancer Lett, 2002,176(1):4755.

[8]SHIBAHARA K, SUGIO K, OSAKI T, et al. Nuclear expression of the Ybox binding protein, YB1, as a novel marker of disease progression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J]. Clin Cancer Res, 2001,7(10):31513155.

伟大的博弈范文第5篇

 

1微博的定义及其特点

 

国内知名新媒体领域研究学者陈永东在国内率先给出了微博的定义: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其中有三方面的理解:关注机制:可单向可双向。简短内容:通常为140字,可以包含图片和音视频等内容。广播式:公开的信息,谁都可以浏览。社交网络平台:把微博归为社交网络。

 

微博的特点有以下两点:

 

1.1微与博的统一

 

微博是微与博的统一结合。这有两层意思,(1)就使用者的身份而言,取的是人微言轻之意。微博使它的使用者的门栏很低,普通百姓和名人一样可以使用它,一样能用他来吸引很多的听众,实现博聚的目的;(2)所传播的信息及听众的回应及可能造成的影响而言,微博的内容要求很少,只有140字左右,其中多数只有只言片语,可以说是微言。而其可能造成的影响却可能是很大的,可以说是大义。微与博的统一最好的例子是2011年4月,邓飞,一个普通的记者与一群爱心人士共同通过微博平台发起了“免费午餐”公益行动。之后全社会积极回应,捐款1700万元,而后政府对此举进行了肯定,拨款160亿给农村贫困学生作为午餐费。

 

1.2微博信息的及时性及一对多模式

 

微博由于其途径的多元化,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及其相关网络服务的推广,使得微博成为信息的一个最佳最便捷的平台。而微博特有的关注功能及话题功能,使得其发言的对象不是针对个人,而是对听众或者粉丝的一种广播。

 

2成人大学学生的特殊性与用微博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

 

成人大学的学生多是己参加工作,有了一定的经历而来抽时间参加学习进修的,其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强,主要是把其当成取得文凭或为个人发展铺平道路的一种工具。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到其特殊性。而微博这一工具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特殊性,使英语翻译教学更符合教育的规律。

 

(1)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源自杜威的“儿童中心论”。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通常采用合作和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来教学。而在传统的翻译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采取“教师举例一学生试译一教师评价”的方式,这对于有过工作经历、注重工具性效果的成人学生而言无法引起其的兴趣。而通过鼓励学生使用微博进行小组、乃至整个班级的讨论,把练习和评价的时间给了全体学生,教师只是适当的加以指导和讲解,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学方式的新颖性及其沟通的有效性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而且由于微博信息的及时性及一对多模式而其一人对多人的特质,使得学生能有许多听众,进而充分激起其表演欲,能有更佳的社会助长作用。

 

(2)使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习内容也能全面扩增。成人学生由于有工作或生活的原因,要常规性的抽出一段时间来集中学习较难,而微博这一可以手机为媒介的学习工具,使得学生学习翻译时间和空间都不受到限制。而微博与互联网良好的兼容性,使得学生能便捷的搜寻到适合自己难度的学习材料,能够做到学习的因人而异。

 

(3)体现了教学方法上建构主义特质。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对要学习的内容的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它认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是学生在于情境的交互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的建构起来的,包含了学生的价值追求。这在传统教学中很难实现,因为教师很难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而微博的一对多,使得教师可以关在多个学生的表现,并及时帮助其进行学习的建构。此外,学生本身也可以关注多个学生,实现生生互评,相互帮助建构翻译学习。

 

(4)有利于实现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一致性。相比于传统教学,利用微博的关注功能使教师能便捷实时地看到上课时每个课堂成员就要讨论的译例的所作的努力,进而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形成性评价。学生也可以通过关注教师来了解教师在评价中是否掺杂了个人情感,是否用了统一标准,从而确保评价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而科技的进步,也使得用微博进行英汉翻译教学具备了可行性且创造了更佳的学习途径。

 

(5)手机上网用户激增,为成人微博英语翻译教学奠定了设备基础。截至2010年12月,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20-29岁年轻用户是手机网民的主流群体,手机网民年龄向成熟化方向发展,而且以高中/中专/技校学历占主体为特色。这点在成人高等教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绝大部分已经习惯了手机上网,为微博教学的开展准备好了硬件^

 

(6)网络上的英语学习资料利于英语翻译学习。在中国最火的新浪微博中搜索微博“英语”得到500多个用户,而找微群“英语”共得2332个微群,每个用户或微群的发言数基本都成千上万,总的发言数目算起来是极其庞大的。而为了兼顾大众的理解,其中绝大部分是英语名言附带汉语翻译,或者英语内容加汉语翻译。这对学生积累翻译语料,对比翻译作品无疑是个很好的平台。

 

(7)微博本身的特性提供了英语翻译教学的学习平台。传统课堂除了硬件,更多的体现在课堂关系,大的来说有两类,一教师与单个学生或学生集体的关系;二是学生与单个学生或学生集体的关系。微博通过一点对多点,一点对一点的方式,很好地还原了这种关系,而且能更好地实现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沟通,能方便的进行个人学习和小组学习,再加上方便的相互评价,其互动作用无疑要比传统教学平台要好。

 

3微博在成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本人以新浪微博为平台,要求学生注册新浪微博,加入封闭的微博群,开展了一学期的微博英语翻译教学实验,初步形成了微博教学的框架,具体如下:

 

3.1课前应用:了解学生基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上好英汉翻译课,课前除了要备教材,备教法之外,还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传统的做法可以采用做试卷等,但是这样要印制,还有详细评阅,费时多,而且针对翻译这种主观性较强的学科,其效果也不佳。而课前预习于成人高校学生而言,很多由于时间原因也不会去做,结果导致上课听得稀里糊涂的。为了了解学生,也为了让学生能够实现发现式学习,更为了学生能便捷地了解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本人在微群内发起了一系列活动和话题。首先利用微博的投票功能,提供若干个翻译理论或译文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以断定其对特定翻译理论和技巧的把握,方便在上课时对学生翻译上的普通倾向进行讲解。其次是开展话题活动,分专题让学生围绕着什么是翻译,翻译的技法有那些,请基于译法举几个你觉得好的译例等进行讨论,并规定学生必须要有评论。这些方法使我能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基础及预习情况,学生也由于能利用一些松散的时间进行课前的讨论而形成了一定的观点,并且对在讨论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心理预期,在课堂上就会更专注、更积极。

 

3.2课堂运用:精讲多练,学生互评,教师点评有了课前的调查和讨论,教师上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对之前的投票和话题进行分析、讲解了。但此段的讲解当精炼,注意要进行引导和概括式教学,尽可能启发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精讲之后要对本堂课对应的内容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在话题栏里输入今天要训练的内容,学生就训练内容进行练习,而后可以开展学生与学生互评活动,教师可以就学生的答案和评论进行实时点评,最后再就学生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全面评析。3.3课后作业:有的放矢,鼓励扩展由于前面课程内容的灵活机动性,学生所暴露的问题也许与教师预期不同,课后作业的布置应在总结前面内容后再有针对性地布置。依然可以采用话题的形式来开展,规定学生必须在某个时间段完成,教师就此进行点评。除了每个专题的练习,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布置一些如名作赏析之类的材料,使学生能更学习到翻译名家的精妙之处。或者设定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有自己的评论的基础上多去转一些较好的翻译材料,以拓展翻译学习的资源。

 

4微博用于成人大学英汉翻译学习问题及对策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学生在上网登陆微博的时候也会看到别的微博用户的发言,尤其是在用微博进行课堂练习讨论的时候,可能导致学生在微博里发些与学习无关的内容,或者就此在课堂上走神。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对课堂纪律进行严格的要求,并且在上课时确保自己的内容精彩而且可以采用点名的方式来防止学生走神。而为确保练习、讨论与课堂要求一致,可以用微群和话题的方式来展开,同时对发表无关言论者要有相应的惩罚措施,如能在多媒体教室用投影仪实时更新大家回复的方式则能从技术上根本解决这一问题。

 

5总结

 

微博作为一种教育工具,由于其良好的互动性能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国内对其研宄还是很不够,尤其是用于英语教育方面的研宄。本文就微博的特性及其能用于成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优势及可行性进行了一定的论证,并根据个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课前,课中和课后应用的模式,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及解决办法。旨在抛砖引玉,求教与同仁。

 

参考文献

 

[1 ]张艳琼.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探微一一以新浪微博在《大众传播学》中的使 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0(3).

 

[2] 黄艺琴.浅谈微博在大学生英语课外学习中的应用U].开封大学学报,2011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