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模具零件

模具零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模具零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模具零件

模具零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艺分析;设计计算;工艺分析

中D分类号:TG386 文献标识码:A

飞机机身上有很多钣金零件,而这些零件有些是不能通过其他的加工方法得到的,只能用冲压的方法加工,而对于这些零件的要求就是加工过程中保证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并且加工后零件的表面不能有毛刺和划痕,同时在加工过程中也要保持零件的表面粗糙度,通过查阅资料,我们可以得到普通的冲压模具零件的精度要求表1。

对于冲压零件的材料也是有要求的,对于零件的力学性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要求零件的强度要低一些,塑性要好,厚度公差要符合国家的标准。

对于零件的排样方法,一般是根据零件的形状和现代先进的优化方法来排样,一般排样方法分为单排,多排,交叉排(如图1所示),根据零件的不用将零件混合排样也可以。

1.设计计算

在对模具的设计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对每个环节的计算,包括零件的下料,模具关键位置零件的设计计算。

1.1 冲压力

冲压力也就是在冲压过程中对零件的力,它的计算方法是将在冲压过程中对零件每个动作产生的冲裁工艺力相加起来,工艺力包括冲裁力、冲孔冲裁力、落料冲裁力、卸料力、推料力、顶件力。

在这些工艺力的计算公式中,冲孔冲裁力的计算公式最复杂,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而对于一般的冲压力是这么计算的,有些冲压模具也会出现不产生某个工艺力。

1.2 冲压模具刃口尺寸

模具刃口的尺寸设计计算是指冲孔的凸、凹模尺寸计算,冲孔的凸模刃口尺寸计算方法是孔径公差的0.75倍加上冲孔的最小极限尺寸,并取下偏差;冲孔的凹模刃口尺寸计算方法是,凸模刃口尺寸与凸、凹模最小初始双面间隙相加,并取上偏差,如图2所示。

2.模具结构设计

在飞机钣金类零件加工过程中,由机的零部件比较多,形状也很复杂,一般选取冲压模具为复合机构,这样可以做到加工数量多,加工效率高,在冲压模具的结构设计上有几个关键位置需要设计者们确认。

模具的结构形式有很多种,需要设计者去根据生产的需求和零件的要求去选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但一般的模具都有几个共同的部件,定位零件、卸料与推料装置、导向装置、联接与固定零件。

(1)定位方法:冲压模具的重要位置之一,它的作用非常关键,冲压件是否到达预定位置,是否可以冲压,都是需要定位装置确认,而冲压模具一般的定位方法为定位销,将定位销安装在凸凹模上。如图3所示。

(2)导向装置:在选取导向装置的时候,有很多种方式,有导板式的、滚珠导柱式的、有滑动式导柱的,而本模具设计上采用滑动式导柱,原因是操作方便,成本低。

(3)卸料装置:卸料分为两种,一种是对加工后成品零件的卸料,另一种是对材料的卸料,也叫调料,一般对零件的卸料方法采用打料装置,而调料的卸料方法为弹簧法。

通过这些位置机构形式的选用,可以将飞机零件的冲压模具设计出来,再结合上述计算方法计算出来的尺寸,可以绘制出具体的图纸,该模具的装配图如图4和图5所示。

结语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冲压模具设计和研发的流程,需要对飞机零件工艺分析,对模具尺寸进行计算,选用关键位置的结构形式,最后绘制图纸,这是一套飞机零件冲压模具最基础的设计方法,而对于我们设计者,需要在实践中开拓脑筋,研发新的设计流程和结构形式,来满足不断提高的飞机零件精度要求。

参考文献

[1]许发樾.模具标准应用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2]王秀风,万良辉.冷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

[3]刘闯.飞机钣金零件综合优化排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2002.

模具零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机械零件 加工 冲压模具 应用

中图分类号:TG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a)-0092-01

冲压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零件加工方法,是利用冲床和模具对不同的材料,包括管材及型材等施加压力的方式,使其发生变形或者分离,最终获得市级所需各种尺寸和形状的方法。利用各种模具进行冲压加工,可以得到各种人们所需的机械零件。

1 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方法

1.1 冲压模组配零件加工

在加工各种冲压组配机械零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具体的加工部位进行科学的选择。例如,如果需要加工各种凸模或者凹模固定板以及卸料板型孔的时候,便需要严格按照相应图纸的具体要求,对基准件机械能细致的编制。另外,也可以选择其他的组合加工模式,例如对上下模座导柱和导套孔进行组合,并在加工相同的基准之后,再次加工导套孔固定孔。

1.2 组合加工

组合加工是一种特殊的工艺方法,使用的是能够调试的刀、夹具以及同组零件。在加工的时候,可以按照不同机械零件的实际工艺特点和外形、结构等进行合理的分类编组,以提高工艺流程的科学性。组合加工是从传统的单件、单机床或单工序加工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工艺方法,并增加了加工的工序,实现了多个不同工件的集中加工。通过组合加工,可以有效减少零件的装夹次数,并提高加工的精度等。从而在提高机械零件技工质量的同时,还可以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实现加工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1.3 注射模组配零件加工

在利用注射模组配方式加工各种机械零件的时候,可以选择不同的加工方法。其中,小型模具可以利用复位杆来取代原有的板导柱。不采用单件钳工钻制,而是采用复位杆孔与推板上的孔组合成镗制。

2 机械零件精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

2.1 加工流程的安全操作

(1)生产。机械零件加工流程中的生产即为工作台操作,加工过程中,各种冲压需要在特定的工作台上完成。在加工的时候,要注意对凹凸模予以严格的控制,保证其具备足够的冲压能力。从而保证零件精加工的精度,并提高加工的安全性,避免加工过程中零件冲出工作台。

(2)定位。加工过程中,零件定位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如果工件固定不够稳定,则在冲压加工的时候,便容易出现偏离,导致最终加工精度发生改变。而通过准确的定位,则可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因此,在对工件进行加工之前,要将其妥善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保证定位的准确性,以保证后续加工流程的顺利进行。

(3)导向。导向结构会对模具上下冲压路线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机械零件的最终加工精度等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工件进程加工飞低吼,要保证凹凸模符合标准的具体要求。一般情况下,冲压模具使用的导向装置为导柱,导柱可以发挥出强大的固定作用。另外,加工时要保证导柱和模块以及压料板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避免冲压超程损坏导柱。

2.2 机械零件的精加工

(1)磨削。在对各种机械零件进行精加工的时候,磨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以往的一些加工过程中,忽略了对零件的磨削,导致最终产品存在精度较低以及表面粗糙等质量问题。而磨削加工需要用到专用的磨床设备,在对工件进行一定的磨削处理之后,再将其安装到冲压模具上予以进一步的精加工。这样一来,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便可以得到有力的保证,以往的一些质量和精度问题也迎刃而解。

(2)切割。随着时代的发展,切割技术以及工艺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各种机械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切割加工技术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良好的效果。在机械零件的冲压模具加工过程中,为提高加工水平,也可以积极的使用切割加工技术。利用切割技术按照加工需要来切割机械工件,可以去掉多余的部分,为冲压加工提供较大的便利,实现加工效率等的提高。

(3)表面。各种机械零件在经历进行磨削和切割等多个加工流程之后,还需要接受进一步的表面加工。上述各项工艺结束之后,受到冲压过于集中等因素的影响,零件表面可能会存在一定的磨痕。这些磨痕的存在会对零件的质量等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相应的表面加工使机械工件表面保持光滑,以提高零件的最终质量。

3 结语

该文对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应用方法以及机械零件加工中现代冲压模具的具体应用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该文的分析,可以为实际的机械零件加工提供些许参考。总之,现如今,各种现代冲压模具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机械零件的加工之中,并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相信随着现代冲压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等必将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洪艳.现代冲压模具在机械零件加工中的主要方法及有效应用[J].河北农机,2014(2):45-46,47.

模具零件范文第3篇

摘要:本次设计的大体思路及内容是:首先,运用Pro/E对所设计的产品—发夹,进行造型设计;接着对已完成造型设计的0件进行注塑模模具型腔的设计,如:选定分型面,构造凹模、凸模,设计确定抽芯机构、浇注系统及冷却系统;然后为其选用合适的标准模架,以确定其脱模机构;并对凹模0件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加工工艺流程,编制数控铣削加工工序卡;最后对注塑模模具进行装配,将装配图转化成工程图,再在AutoCAD进行工程图的修改。

本次设计的每1步基本上都是由计算机来辅助完成的。

关键词:注塑模;设计;工艺;CAD/CAM

Design of Casts Mold and The Process Analysis of Critical Parts

Abstract: : This general design ideas and content : First, the design of products using Pro/E - hairpin, shaped design; Then the completed form to design a molded plastic parts molding Xingqiang design modules, such as : selected sub-type noodles, Construction Au modules, protrude modules designed to determine pumping core institutions, old systems and cooling systems; then choose the appropriate standard modules for the aircraft to determine their drawing of patterns; Au modules and components for analysis techniques to determine the processing sites, the preparation of digital Xianxia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cards; molded plastic components for the final assembly module will be assembled into project plans, and then works in AutoCAD map changes.Every step of this design is basically completed by the computer to support.

模具零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幽默师生关系零距离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研究表明在教书育人的领域中,如能让正处于性格形成和口才发展的关键时刻的每一位小学生都能有机会受到富有幽默感的教师的熏陶,对其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和口才能力的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大凡教师都有必要研究幽默艺术,使自己成为一名具有丰富幽默感的,受学生欢迎的好教师。

几乎所有的调查问卷都显示,学生不喜欢表情冷漠呆板,语言寡淡无味的老师。而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则可有效贴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深受学生欢迎。从教学调控艺术上说,干巴巴的讲授会使学生“因噎废食”。但如果融入了幽默,制造一点活跃气氛,这对于调节知识讲授的“输出功能”,激活学生的接受与反馈,形成灵活积极的心理建构,往往是很必要、很有效的教学策略。

怎样让幽默走进音乐课堂,是我这几年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尝试。我以为它对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促成师生间的零距离有其独到的艺术魅力。孩子们一旦喜欢上你也即会在你的课堂教学中很好地与你配合,极大地表现出对你的课堂教学的热忱。这样你在课堂上将会如鱼得水,驾轻车而行之。记得有一次教学《摇篮曲》一课,指导学生有感情演唱时,事先我没有告诉学生该用怎样的情绪、力度和速度。只告诉学生什么是“摇篮曲”的概念。即:哄宝宝入睡的歌曲。于是便让学生放声歌唱,唱完后我借用该曲的旋律接着串词唱道:“爸爸,妈妈,我的瞌睡没了”唱罢还模仿婴儿委屈地哭了几声,同学们笑得前伏后抑,他们马上意识到该用轻柔的声音演唱了。第二遍演唱时学生的声音轻了下来,但速度欠慢,而且没有注意用连音唱法,不连贯,我又夸张地边唱边做起日本鬼子进村的动作。唱完第一句后,我说:这回,宝宝准从摇篮里蹦出来说:“妈妈,日本鬼子进村来啦!快跑呀!”。这下又把学生给逗乐了,此时我抓住时机告诉学生,演唱“摇篮曲”之类的歌曲,要唱得轻柔、连贯,速度应用慢速,要唱出宁静,柔和的感觉。学生心悦诚服,记忆深刻,再次演唱,心中自明。

又如在课堂教学中,有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教学矛盾,但教师的一个浅浅的微笑,一个小小的姿势动作,都可成为传递教学幽默信息的渠道与媒介,都可以幽默地折射出教师内心情绪的表露过程。教师若能用喜剧化的方式来制造幽默,缓和教学矛盾实乃上策。如:一天,有位学生唱歌时声音总是放不开,于是我做出了倾身侧耳细听的样子,并将手贴在耳背。同学们被我幽默的姿态逗笑了,那位同学也笑着放声歌唱了。

另有一次,课堂上我讲得正酣,忽然发现有一个学生却睡得正酣。于是我便幽了一默,我说:“我发现有一个同学听得特别认真,只见他口角涎水不断——表明他听得津津有味;他还频频点头——哪是因为他觉得老师讲得头头是道;且两眼紧闭——我想他必定是在闭目深思,”话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那个同学也被同学笑醒,面露惭色,睡意顿消,整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如此幽默的教育机智,淡入淡出,意境高雅,不费口舌,勿伤自尊。在获得一定的学生对我的亲和力实现师生间零距离的同时也乃教学之上策。

法国著名的演讲家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接了当地提出更易让人接受。”记得,有一次教学《山林的歌》,教学任务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感情演唱。说实在这样的课远没有学习新歌时来得能吸引学生,同学们唱得也丝毫没有一点生气,我真担心怕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适逢此时有两位学生在窃窃谈笑,我立马提请了两位,原来他俩觉得这首歌有点象绕口令,暗地里竟展开了绕口令比赛。为了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岔开此课,我因势就导,我说,绕口令我也会点,接着我清了清嗓子,嗯哼两声便说:“现在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本来是不成问题的问题,问题是这个问题已经出了问题,所以不成问题的问题终于成了一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问题是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个问题,所以接下来我们的问题是讨论解决这个问题。”说到此处我一边顺着说一边在黑板上板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我一口气讲完,全班一片哗然,接着我便进入主题,让大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群策群力。有人说,应该唱得活泼跳跃些,有人说,应该用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有人说脸上应带着甜甜的微笑,有人说……孩子们激情洋溢,课堂气氛空前,教学效果自然达到了时半功倍的理想境界。

模具零件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会计专业; 高职高专教育; “零距离”上岗; 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大量扩招,使得会计人才的供给大于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形成了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难现状,伴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会计毕业生的就业更是雪上加霜。究其主要原因乃是学校培养出的不是企业所需要的实用型会计人才,于是本文提出了“零距离”上岗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零距离上岗”是社会对人才需求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衡量现代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标准。高职高专教育是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宗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零距离上岗”的衡量标准就是零适应期,即高职高专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到企业就能上岗并从事相关工作,这实际上就是现代企业用人的最佳标准。因此,我们要求高职高专教育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的毕业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与实践,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零适应期”人才,实现“零距离”上岗。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作了一些探索。

一、目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普遍问题

(一)培养模式缺乏特色

当前高职高专很少有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色,有些学校尽管也在教学改革,但在人才培养、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发展方面缺少突破性进展。事实上,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应具有独特的教育教学特点,在发展上应该有层次上的高低,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实践能力,很多学校目前并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二)培养目标定位及课程设置过于落后

受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是重理论、轻应用,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学校的教学大纲多年保持不变,不适应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的业务需要。许多学校课程设置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置并不合理,因为在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置中部分课程独立开设,各自为战,教学内容出现重复;同时核心专业课开设重点不突出。由于受学时的限制,老师只能选择部分内容讲解,缺乏系统性,同学们只能被动地从书本知识中得知应该怎么做,而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遇到新的业务领域时一片茫然。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在这种课程设置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较差,很难达到“零适应期”上岗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需求。

(三)学生负担偏重,课时结构不尽合理

由于把原来三年的课程压缩为两年半的时间,课程又没有做相应的调整,这样就使学生的负担较重,影响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根据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在校生每周的课时应该在24节左右,而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每周达30节课,比国家教育部门要求的每周多出6节课,学生在校期间多学几门功课固然是好事,然而教育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利用自由支配时间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这比匆忙学习几门课程重要得多。公共课580学时,占总课时近30%,实训课课时,仅占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8%左右。作为数学、英语这样的公共课应适当降低课时数或分班教学。因为有的同学自中学时期对英语就不感兴趣,有的同学数学基础较差,这种状况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改变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基础来开设这些课程,他们只能在课堂上说话、打瞌睡,这样会浪费很多的时间和资源。

(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健全

一些学校尽管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规模都不大,而且很多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形同虚设。因为没有与企业密切沟通,很多企业并不真正愿意让学生去实习:一方面,工作任务重,无暇顾及实习学生;另一方面,考虑财务信息的保密性,即使让学生动手也都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实习收效甚微。没有意义的实习无法提起学生的兴趣,致使学生浮躁应付,流于形式的实习,根本达不到预期的实践教学的要求和效果。

二、构建“1234”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

在课题的研究基础上,课题组成员探索出一套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1234”人才培养模式,其涵义为:1个培养目标――培养“零距离”上岗的会计专业的高技能人才;2个培养场所――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3个培养阶段――前四学期为专业平台阶段,学习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第五学期为专业方向能力强化阶段,根据学生就业岗位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分流,并针对职业岗位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第六学期为企业实践阶段,通过半年以上的上岗实习获得初步工作经验。4个懂得为一体――懂做人、懂做事、懂知识、懂方法为一体,懂知识是会做人会做事的基础,会做人会做事是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使知识恰如其分的发挥作用,而只有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自学能力,以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

“1234”人才培养模式初步形成了学校会计专业教育的特色:一是充分体现了“就业导向”的职业教育原则,所培养的人才既有较为突出的专业特长,又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性,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二是针对职业岗位,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构建基于会计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并通过半年以上的实习以及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等途径的结合,使教学过程与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过程高度吻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职业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的训练,达到上岗零适应期这一目标。

三、探索构建会计专业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在会计专业的职业教育体系进程中,始终坚持以“零距离”上岗为根本,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积极探索适应本专业发展的实用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措施有:

(一)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服务为宗旨

就业导向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要将市场需求、企业理念、职业能力直接融入教学过程中,实现教材内容与企业就业中的实际“无缝对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融“教、学、做”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保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高职高专毕业生能否成功就业、长远发展,关键在于其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就业市场的认同度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度。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课题组明确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把该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等各个方面,使学生具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熟练的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实现“零距离”上岗这一目标。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鼓励学生创业

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理应是创业大潮的领军力量。如何促进大学生创业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界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和优惠政策,鼓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创业的机会、创业的质量均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据相关研究表明,接受创业教育情况、经管知识、参与创业类社团情况、新企业创立政策、大学支持学生创业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政府新企业信贷政策、创业基金政策等对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都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应该在大学教学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学校在这些方面也做了点尝试,比如在讲授《基础会计》资金筹措过程的时候,就引入若学生自己创业时筹措资金的渠道有哪些;讲授《经济法》时就教学生熟悉取得经营资格的程序,了解经营方面的经验和原则,防止违规操作。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实施了“大学生创业培训工程”,开展了“产生你的企业想法”和“创办你的公司”培训,另外,经常开展“创办你的企业、公司”的活动与讲座,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

(三)优化课程内容,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课程

会计专业学生即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财务岗位的技术应用能力,要求其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工作,完成从学校到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因此,课题组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到实训设施的配备及师资队伍的建设、考试考核办法等,都围绕会计专业相关岗位对专业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以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财务岗位的工作为基本目的,为此课题组设立了理论课与实践课为一体的课程,如《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与会计核算技能实训为一体,《税法》《纳税筹划》与纳税技能实训为一体,《成本会计》与成本核算技能实训为一体,《计算机文化基础》《office在会计中的高级应用》《会计电算化》与会计软件应用技能实训为一体等;还开设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让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会电脑的基本组装、常用软件的安装等基本操作。另外,本着理论知识够用、实用的原则,把一些相关课程合并在一起。

(四)专业技能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举

会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会计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应强调教育对象的人格教育,以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道德修养,以此作为会计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由于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从而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会给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必须在会计的源头上(即教育上)下功夫,从学校教育阶段就开始,学生刚接触会计专业知识,就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将其作为一种专业必修课。诚信教育最适当的时机就在于会计从业人员的启蒙教育阶段,如果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无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上升到什么层次,公众的利益都难得到保护,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势在必行,将这种职业道德内化为个体道德,这才符合培养业务水平和职业操守双优秀毕业生的方向。

(五)突出实践教学,为学生创造实训条件

为了培养学生会计操作能力,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开放模式,针对性地组织会计专业学生到各类会计师事务所实习,如参与修订审计工作底稿;协助审计证据、审计程序的审查(学校已与景德镇诚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会计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去企业实施企业仓库管理的会计核算;参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专业项目课题的社会调查。同时,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安排学生到签订订单培养的企业预就业顶岗工作等,重点突出培养会计专业技能型人才。同时,本着互惠双赢的原则,采取优先向合作企业推荐毕业生、提供技术咨询和技术开发以及员工培训等方法,主动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的、长期的供求合作关系,建立起一批稳定的学生实习就业基地,为学校与用人单位双方选择合作伙伴注入动力,开拓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多年来,学校从地方、行业、学校三个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了“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六)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在教学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的融合。第一,针对《税法原理》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把纳税申报、纳税筹划融入教学中,对《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等理论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多媒体教学和电视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电视案例教学,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增添更深厚的兴趣;通过仿真模拟筹资、采购、生产、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经济业务活动,使学生身临实际,了解工作场景,发挥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让其轻松掌握知识。比较新颖的课程如《市场营销》等则可采用双语教学、现场操作的手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并且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会计人才。第二,针对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会计软件的应用》,教学方式灵活多样,理论课占20%,在计算机机房上机的实训占80%,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三,为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每次上课之前利用10分钟的时间请学生对上一次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尽量做到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这样就促使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并进行教学内容的总结。第四,学校还建立了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模拟综合实训,到大三上学期给学生开设课程综合实验,即把《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综合实验,将同类课程的不同知识点或方法、技能综合起来设置系统实验,使其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特点。通过课程综合实验,让学生全面掌握该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核算技能,使学生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手工方式到电算化方式的逐步递进的训练过程,会计核算技得到有效的巩固和提高,为步入社会和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从而达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

特别是学校早几年就选用会计从业资格考证科目《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的教材作为会计专业通用教材开展课堂教学,将考证涉及的科目作为必修课全部成为专业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为学生在毕业时都能够拿到双证书,部分学生取得三本证书奠定基础,值得欣慰的是学校这一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以2007级毕业生为例,考取会计从业证高达90%以上,不少学生还获得了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职称资格。

(七)设立案例题库,在校园网上会计有关资料和求职资讯

为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学校专门给学生建立有关案例题库。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加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同时,也能加强学生们知识结构的巩固。此外,为适应当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求职的趋势,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学校利用了网络这一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提供毕业生的就业机会,逐步建立起学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三方的联系平台,方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使毕业生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从而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八)充分利用往届校友资源,进一步扩展学生就业渠道

学校会计专业是一个开设多年的特色专业,积累了丰富成熟的教育教学经验,历年来培养和造就了大量财会专业有用人才,而且绝大部分人才成了部门的主管和骨干,这是学校一笔宝贵的财富。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加强与往届老校友的联谊,每届学生毕业前夕,适时适宜地举行校友会,或邀请已经在社会有成就或有名望的校友回母校讲座,这样不但能够树立毕业学生就业信心,还能提高学校声誉,而且这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地向其服务的单位或公司推荐校友,这样更加扩展了学生就业的渠道。

(九)定时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努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学校已经建立毕业生跟踪回访档案,定时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回访,学生就业的岗位是否适应、学生的能力是否胜任工作、学生创业的项目是否合理等等,学校都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对学生在岗位上出现的疑难问题给予及时解决。比如,就学生与工作单位的关系是否融洽进行沟通,若出现问题则给予心理疏导,努力营造毕业学生良好的就业环境。

四、结语

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通过对“会计专业零距离上岗的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出了以上一些培养方式。在教学方面,实现了“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与创业能力对接;在培养模式方面,构建了“毕业证+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证”的培养模式”,即在毕业之际,同时获得会计从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证。通过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很多用人单位反映学生的适应岗位能力和动手能力比较强。笔者认为重实践重能力的“零距离”上岗培养模式,代表了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方向。“零距离”上岗不是一时的造势,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长期地坚持和发扬,改革和完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参考文献】

[1] 陈英.高校会计学专业校企“无缝”链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经济师,2010(11):93-94.

[2] 马树超.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的实践与思考[J].求是,2006(3):12-13.

[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J].中国高教研究,2003(10):23-24.

[4] 刘太刚.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1):51-52.